




已阅读5页,还剩1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论文)城乡统筹背景下重庆市新农村规划编制体系的构建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establishing a new rural planning making system of chongqing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urban-rural integration a thesis submitted to chongqing university 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 for the degree of master of engineering by chen shuang supervised by ass.prof.duan lian major: 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 faculty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 planning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chongqing, china april, 2011 中文摘要 i 摘 要 进入新世纪以来,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加速推进,使得城乡经济社 会的发展更加不平衡, “农业、 农村、 农民”问题己成为构建和谐社会道路上的障碍。 党中央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指明了解决“三农”工作的 方向。我国新农村规划的方法和编制体系尚处在探索阶段,如何在新农村建设中 发挥规划的龙头作用,引导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是一项十分紧迫的课题。 本文首先把新农村规划研究置于城乡统筹的背景中,正确理解城市与乡村发 展的关系。提出重庆市作为全国统筹城乡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应构建合理 的规划编制体系、做好新农村规划实践,指导新农村建设,起到示范作用。 其次,基于借鉴的态度,在新农村规划的“纵向理论”和“横向实践”双方面进行 系统梳理和归纳。 从“纵向”的各学科对乡村研究理论索引中吸纳和演绎各学科研究 的内容、成果和方法,增强自身研究深度与内容的交叉性和包容性;在基于时间 和空间维度的“横向”实践中,认知到多层次的规划体系、城乡地区的统一规划、县 域空间的协调发展等内容是新农村规划、建设成败的根本。 然后,从城乡统筹的角度解析了重庆市新农村规划编制进程、以及不同层次 和不同类型两方面的新农村规划实践, 结合新农村规划的“二十字方针”, 剖析出现 行编制体系的几大不足之处:从城乡统筹方面研究不够、结构体系不完整、内容 体系不完善。 同时,对重庆市农村的区域特色、发展的趋势与需求作为了分析,并从以下 四个方面研究了城乡统筹新形势对新农村规划编制的要求:与城市规划相关联, 与其他规划相协调、规划编制的弹性与灵活性、规划的可操作性。 最后,是本文的核心内容。第一,提出构建编制体系“六个结合”的基本思路; 第二,综合对重庆市现行规划编制体系及乡村发展趋势、需求的分析,构建了重 庆市新农村规划的“四大层次结构”: 市域新农村体系规划区县域新农村总体规 划镇域新农村建设规划新农村村级规划;第四,从区域性城乡统筹的角 度, 综合分析“三农”问题的基础上,构建了由“十一大项”组成的重庆市新农村规 划内容框架,并将其按内在逻辑性分为三大部分:现状分析部分、发展战略研究 部分、具体规划方案部分;第五,探讨了新农村规划的主要内容村庄规划, 其涵盖村庄体系规划和村庄综合规划“两大体系”,并从技术路径、内容体系、成果 表述三方面进行了阐释;第六,研究了新农村规划编制的管理体系和动态完善机 制两个方面,以保障规划的可操作性。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i 关键词:关键词:城乡统筹,重庆市新农村规划,层次结构,内容框架,主要内容 英文摘要 iii abstract as the accelerated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ization, urbanization and industrialized operation of agriculture, the shortage in resources, and the uneven development in the urban and rural areas and in the economic society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evident. the problems facing agriculture, rural areas and farmers has become one of the bastions of building a harmonious society. persisting in taking the scientific concept of development as the guide, the party central committee claims to build a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so as to point a way for solving the problems facing agriculture, rural areas and farmers. the theories of the countryside planning and methods of plan formulation in our country are still at the exploratory stage. it is a big challenge to make planning play an active role in the process of building the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and lead the new countryside build and develop scientifically. first, this essay turn on the new rural planning study on urban and rural background, the correct understanding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as the forward chongqing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synthetically reform test-beds, should construct reasonable planning system, make new rural planning practice, guide new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 secondly, based on the reference attitude, in the new rural planning vertical theory and horizontal practice double aspects of systematic carding and classified. from the various disciplines vertical on rural research theory index has attracted and deduce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contents, the research achievements and methods and reinforce their own research depth and content and cross and tolerant; based on time and spatial dimensions in the horizontal practice, cognition to multi-level planning system, urban and rural area county space of unified planning,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new rural villages such is the fundamental to the planning, construction success or failure. then, from the angle of urban and rural new rural planning analytical chongqing practice and prepare the present situation, studies the system of chongqing new rural planning process, and in different levels and different types of the new rural planning two aspects of new rural planning, combined with the practice of two cross policy, find out some of the current compilation system from deficiency: the research is not, in urban and rural structure system of incomplete, content system is not perfected. meanwhile, rural areas in chongqing features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and demand as the analysis, and studied from the following four aspects of rural and urban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v areas in the new situation of new rural planning requirements: associated with urban planning, and other planning and consistent planning flexibility and flexibility, planning maneuverability. finally, the core content of this paper. first, proposed building compiling system the basic thought of six combinations; second, comprehensive city of chongqing current new rural planning system and chongqing rural development trend are analyzed, and raise four levels hierarchical structure, which domains four hierarchy: with new countryside system planning in city field, the rural area of new county master plan, the town of new rural development planning, new rural village-level planning; the fourth, from the angle of regional urban and rural areas, according to the agriculture, rural areas and farmers questions based on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constructed, composed by 11 items chongqing new countryside planning content framework; fifth, discusses the main contents of new rural planning, its cover - villages planning villages system planning and village comprehensive planning two system, and the explanation from technical path, content system, results express three aspects; sixth, study the new rural planning management system and dynamic perfect the mechanism two aspects, in order to ensure the planning maneuverability. key words: urban-rural integration, new rural planning of chongqing municipality, hierarchical structure , content framework, main content 目 录 v 目 录 中文摘要中文摘要 . i 英文摘要英文摘要 . iii 图表目录图表目录 . ix 1 绪论绪论 . 1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 1.1.1 选题背景 . 1 1.1.2 研究意义 . 2 1.2 研究对象与概念辨析研究对象与概念辨析 . 3 1.2.1 研究对象 . 3 1.2.2 概念辨析 . 4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7 1.3.1 研究思路 . 7 1.3.2 研究方法 . 7 1.4 研究内容与框架研究内容与框架 . 8 2 相关理论研究与实践进展相关理论研究与实践进展 . 11 2.1 国内相关的规划研究国内相关的规划研究 . 11 2.1.1 新农村建设基本理论研究 . 11 2.1.2 新农村建设类型划分与实例研究 . 12 2.1.3 特定区域居民点理论研究 . 13 2.1.4 总结 . 14 2.2 国外相关的规划实践国外相关的规划实践 . 14 2.2.1 西南英格兰的乡村规划 . 14 2.2.2 法国的乡村开发与建设 . 17 2.2.3 韩国、日本的乡村建设 . 19 2.2.4 启示与借鉴 . 20 2.3 新农村规划的理论基础新农村规划的理论基础 . 21 2.3.1 科学发展观理论 . 21 2.3.2 人居环境科学 . 22 2.3.3 中心地理论 . 23 2.3.4 景观生态学 . 24 2.4 我国农村建设与规划体系发展历程我国农村建设与规划体系发展历程 . 24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vi 2.4.1 农村建设的发展历程 . 24 2.4.2 农村规划体系的发展历程 . 25 2.4.3 总结 . 29 3 重庆市新农村规划编制体系的现状及问题重庆市新农村规划编制体系的现状及问题 . 31 3.1 重庆市新农村规划的编制进程重庆市新农村规划的编制进程 . 31 3.1.1 起始阶段 . 31 3.1.2 发展阶段 . 32 3.1.3 深入阶段 . 34 3.2 重庆市新农村规划编制实践解析重庆市新农村规划编制实践解析 . 34 3.2.1 永川区新农村总体规划 . 35 3.2.2 青峰镇新农村建设规划 . 39 3.2.3 牌坊坝村村规划 . 43 3.2.4 不同视角的新农村规划实践 . 48 3.3 重庆市新农村规划编制体系问题揭示重庆市新农村规划编制体系问题揭示 . 52 3.3.1 现状规划编制体系分析 . 52 3.3.2 新农村建设的目标 . 56 3.3.3 亟待解决的问题 . 57 4 城乡统筹新形势及其对新农村规划编制的要求城乡统筹新形势及其对新农村规划编制的要求 . 59 4.1 城乡统筹下重庆市农村发展的特征城乡统筹下重庆市农村发展的特征 . 59 4.1.1 重庆市农村的区域特色 . 59 4.1.2 重庆市农村发展的政策趋向 . 61 4.1.3 重庆市农村发展的趋势与需求 . 64 4.2 城乡统筹对新农村规划编制的要求城乡统筹对新农村规划编制的要求 . 67 4.2.1 与城市规划相关联 . 67 4.2.2 与其他规划相协调 . 70 4.2.3 规划编制的弹性和灵活性 . 73 4.2.4 规划的可操作性 . 74 5 重庆市新农村规划编制体系的构建重庆市新农村规划编制体系的构建 . 75 5.1 编制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编制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 . 75 5.2 规划编制的层次结构规划编制的层次结构 . 78 5.2.1 市域新农村体系规划 . 79 5.2.2 区县域新农村总体规划 . 81 5.2.3 镇域新农村建设规划 . 84 5.2.4 新农村村级规划 . 85 目 录 vii 5.3 规划编制的内容框架规划编制的内容框架 . 87 5.3.1 新农村规划编制内容深度 . 87 5.3.2 新农村规划编制内容框架 . 90 5.3.3 新农村规划编制技术路线 . 94 5.4 规划编制的规划编制的主要内容主要内容村庄规划村庄规划 . 94 5.4.1 村庄规划的两大体系 . 94 5.4.2 村庄体系规划的体系与模式深入 . 96 5.4.3 村庄综合规划的体系与模式深入 . 101 5.5 规划编制的管理体系规划编制的管理体系 . 107 5.5.1 编制管理的主要内容 . 107 5.5.2 编制管理的重点 . 108 5.6 规划编制动态完善机制规划编制动态完善机制 . 109 5.6.1 编制内容弹性目标体系与滚动决策 . 109 5.6.2 编制层次近期建设规划与行动规划 .111 6 结语结语 . 113 6.1 主要研究结论主要研究结论 . 113 6.2 研究特色与创新研究特色与创新 . 113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研究不足与展望 . 114 致致 谢谢 . 115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 117 附附 录录 . 119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viii 图表目录 ix 图表目录 图 1.1 改革开放以来 12 个一号文件的主旨及其关系1 图 1.2 重庆市典型农村居民点布局示意图 3 图 1.3 论文研究框架 9 图 2.1 西南英格兰乡村规划的框架13 图 2.2 西南英格兰功能次区域划分14 图 2.3 新村运动后韩国乡村景象18 图 2.4 造村运动后日本乡村景象19 图 2.5 人居环境科学研究学术框架22 图 2.6 中心地理论示意图22 图 2.7“斑块廊道基质”模式示意图 23 图 2.8 80 年代初农村规划实例(总平面) 25 图 2.9 90 年代初农村规划实例(总平面) 26 图 2.10 本时期农村规划实例 27 图 3.1 村公共服务中心30 图 3.2 农房改造风貌30 图 3.3 院坝整治效果31 图 3.4 坑塘整治效果31 图 3.5 綦江县黄荆村巴渝新居风貌 32 图 3.6 大足县三合村巴渝新居施工现场32 图 3.7 永川农村产业规划图34 图 3.8 永川村庄布局规划图36 图 3.9 青峰产业发展规划图39 图 3.10 青峰新农村建设总平面图 39 图 3.11 小拱桥集中居民点规划总平面48 图 3.12 双溪村村域规划结构图 46 图 3.13 村庄发展格局轮廓规划图 48 图 3.14 集中居民点规划总平面图 48 图 3.15 半边街规划总平面图 50 图 3.16 新旧建筑对比 50 图 4.1 平原、丘陵、山区地区居民点布局示意图57 图 4.2 农村发展多元需求示意图62 图 4.3 我国耕地面积变化63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x 图 4.4 巴渝村落布局65 图 4.5 城市空间发展方向和模式66 图 4.6 世界文化遗产西递村落以整求拓的发展轨迹66 图 5.1 三大片区区位77 图 5.2 村庄规划两大体系构架 93 图 5.3 村庄体系规划技术模式与路径95 图 5.4 村庄综合规划技术模式与路径 100 图 5.5 不同的村庄布局模式 102 图 5.6 弹性目标体系与阶段性滚动决策框架 108 表 2.1 法国现行国土开发政策框架16 表 2.2 法国现行空间规划体系17 表 3.1 重庆市各区县第一批示范村、推进村数量29 表 3.2 行政村撤并规划一览表35 表 3.3 重庆市区县域新农村总体规划主要内容51 表 3.4 重庆市新农村村级规划主要内容53 表 4.1 城镇和村庄等级规模对比67 表 4.2 主体行动特征对比68 表 4.3 不同尺度的土地利用规划调控模式对比70 表 5.1 重庆市新农村规划主要内容一览表88 表 5.2 村庄体系规划文本表达的主要内容98 表 5.3 村庄体系规划图纸表达的主要内容98 表 5.4 村庄综合规划文本表达的主要内容103 表 5.5 村庄综合规划图纸表达的主要内容104 1 绪 论 1 图 1.1 改革开放以来 12 个一号文件的主旨及其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昆明海关技术中心招聘劳务派遣采样检测岗位(6人)考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甘肃张掖山丹县招聘城镇公益性岗位人员64人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芜湖高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及其子公司招聘7人考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GB/T 713.8-2025承压设备用钢板和钢带第8部分:同质和异质轧制复合钢板
- GB/T 45863-2025数控立式外拉床检验条件精度检验
-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分数常考重点应用题专项训练40道(含答案)
- 河北省邯郸市第十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
- 2024-2025学年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实验中学八年级(下)第二次月考数学试卷(含答案)
- 幼儿亲子活动总结汇编15篇
- 纺织行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 新版药品管理法培训试题
- 合同的订立与有效性
- 梁的弯曲振动-振动力学课件
- 钢结构长廊施工方案
- 临床检验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15版)
- 信保业务自查问题统计表
- 2023年大学试题(大学选修课)-创业:道与术考试历年真摘选题含答案
- 心理健康评定量表
- 河道修防工高级工试题
- 女性生殖脏器
- 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协调机制和工资预防机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