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学专业论文)诱人的声音宇宙的情感——德彪西钢琴音乐的演奏与教学探究.pdf_第1页
(音乐学专业论文)诱人的声音宇宙的情感——德彪西钢琴音乐的演奏与教学探究.pdf_第2页
(音乐学专业论文)诱人的声音宇宙的情感——德彪西钢琴音乐的演奏与教学探究.pdf_第3页
(音乐学专业论文)诱人的声音宇宙的情感——德彪西钢琴音乐的演奏与教学探究.pdf_第4页
(音乐学专业论文)诱人的声音宇宙的情感——德彪西钢琴音乐的演奏与教学探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诱人的声吾字宙的情感 学科专业:音乐学 指导教师:江静蓉 德彪西钢琴音乐的演奏与教学探究 - _ _ _ - - _ 一_ 。1 一 v 4 0 5 7 3 9 内容摘要 研究方向;钢琴演奏与教学 研究生:王晓莹 德彪西( c l a u d ead e b u s s y1 8 6 2 一1 9 1 8 ) 作为印象主义音乐的创始 人和主要代表人物,其富于色彩变幻和奇妙想象的钢琴音乐手法、美学思 想、人格特性常为人们所道及,他的音乐尤如雾里看花,具有朦胧的意境, 他善于捕捉无定形的流动体( 如云、风、气味等) 运动瞬间的印象,并用 其绝妙的音色、和声、踏板等表现出来。固有的音乐秩序,在印象主义音 乐中被解体了。这个乐派及其技法,对二十世纪音乐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 响,涉及到许多现代作曲家的创作。p 一 德彪西的钢琴作品以一种独一无二的方式,帮助我们体会到了高雅而 又感人的景象,这种景象正是大自然赋予它的客人们的。 本文从三个方面入手,透析了德彪西钢琴音乐的演奏与教学: 一、德彪西钢琴音乐创作的研习 ( 一) 创作背景、生活经历与人格魅力 ( 二) 创作时期、创作风格与创作手法 ( 三) 在音乐史、钢琴史中的意义和审美厂 二、德彪西钢琴音乐的透析 ( 一) 题材体裁标题曲式 ( 1 ( 二) 调式调性和声织体、 ( 三) 旋律力度节奏速度厂 三、德彪西钢琴音乐的演奏与教学 ( 一) 音色、触键与踏板 、( 二) 歌唱性连音奏法与纤巧弹奏 ( 三) 指法、手指与手腕 ( 四) 心理调适、综合修养与舞台表演,一 结论:德彪西对钢琴这件乐器的偏爱,不仅由于他是一位有着高超 演奏技艺的钢琴家,而且因为钢琴能够为他制造出各种新颖的音乐效果, 它是德彪西可以依赖的助手与伙伴,绝不仅仅是一种机械或一种工具。他 创作出了数量可观的优秀钢琴作品,而且为钢琴的艺术表现拓展了新的领 域。 t h ec h a r m i n gm u s ica n dt h eu niv e r s ai e m o tio n s - - - - - - - - - 0 1 3t h ep e r f o r m a n c ea n dt e a c hin go f d e b u s s y sp i a n om u s i c a b s t r a c t a st h ef o u n d e ra n dt h e e x p o n e n to fi m p r e s s i o n i s tm u s i c , d e b u s s y i sn o t e df o rh i sk a l e i d o s c o p i ca n df a n c i f u l p i a n o m u s i c ,a e s t h e t i ci d e a s ,a n dp e r s o n a l i t ys h o w ni nh i sm u s i c h i s m u s i ci sa sb e a u t i f u la sap e r f e c td r e a m i nh i sm u s i c ,t h e i m p r e s s i o n so ft r a n s i e n ts u b s t a n c e s ( s u c ha sc l o u d s ,w i n da n d s m e i1 ) ,a r ee x p r e s s e dw i t ht h ef i n e s tt o n ea n d h a r m o n y i m p r e s s i o n i s tm u s i cb r e a k st h ea c c e p t e dr u l e sa n dc o n v e n t i o n s i nc o m p o s i t i o n m a n ym u s i c a lw o r k sa n dc o m p o s e r ss c h o o la n di t s t e c h n i q u e s i nd e b u s s y sp i a n ow o r k s ,w ef i n dt h ee l e g a n c ea n dt h ec h a r m o ft h en a t u r e ,w h i c ha r ee x p r e s s e di na no r i g i n a lw a y i nt h i st h e s i s ,t h ep e r f o r m a n c ea n dt h et e a c h i n go f d e b u s s y s p i a n ow o r k sa r ea n a l y z e da t t h r e ea n g l e s 一、d e b u s s y sc o m p o s i t i o ni np i a n om u s i c ( 一) b a c k g r o u n d o fh i sc o m p o s i t i o n ,h i s1 i f ea n d h i s c h a r m i n gp e r s o n a l i t y 2 i 、_ ( 二) h i ss t y l e 。t e c h n i q u e sa n dp e r i o d si nc o m p o s i t i o n ( 三) t h es i g n i f i c a n c ea n da e s t h e t i cv a l u e so fh i sp i a n o m u s i ci nt h eh i s t o r yo fm u s i ca n dp i a n om u s i c 二、i t h ea n a l y s i so fd e b u s s y sp i a n om u s i c ( - - ) s u b j e c t t y p e s o fl i t e r a t u r e h e a d i n g m u s i cf o r m ( 二) m o d e t o n e h a r m o n y t e x t u r e ( 三) m e l o d y d y n a m i c s - r h y t h m t e m p o 三、t h ep e r f o r m a n c ea n dt e a c h i n go fd e b u s s y sw o r k s ( - - ) t i m b r e t o u c h i n g p e d a l i n g ( 二) l e g a t o f i n ep l a y i n g ( 三) f i n g e r i n g f i n g e ra n dw r i s tt e c h n i q u e ( 四) m i n da c c o m p l i s h m e n t p e r f o r m a n c e c o n c l u s i o n :d e b u s s y w a sa ne x p e r ti np l a y i n gp i a n o f o rh i m , p i a n o w a sn o t o n l y am u s i c a li n s t r u m e n tb u ta l s oat r u s t y a s s i s t a n ta n dc o m p a n i o n p i a n oc o u l dp r o d u c ev a r i o u sn e wa n d s t r a n g em u s i c a le f f e c t s s o ,d e b u s s ys h o w e dp r e f e r e n c e f o r p i a n o ,。c o m p o s e d al o to fe x c e ll e n tp i a n ow o r k s ,b yw h i c hh e d e v e l o p e d n e wf i e l d sf o r p i a n op e r f o r m a n c e h i so r i g i n a l t e c h n i q u e s ,h i sd e e p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o fp i a n o se x p r e s s i v e n e s s a n dh i sc l a s s i cp i a n ow o r k sm a k eh i mam a s t e rf o rp e o p l et o a d m i r e ,t os t u d ya n dt o1 e a r nf o r m d e b u s s y sp i a n ow o r k sa r e t o u c h s t o n ef o rp i a n op l a y e r sa n de d u c a t i o n 诱人的声音 绪 宇宙的情感 论 人们对德彪西音乐的了解,往往都是从他的钢琴作品开始的, 本篇论文试图从各种角度对德彪西的钢琴音乐创作做一个全面、广 泛的了解、分析和审美,以求对德彪西钢琴音乐的教学和演奏抛砖 引玉。 肖邦、舒曼等浪漫派作曲家开创了印象的路途,但是德彪西才 真正建立了其风格,而成为现代音乐之父。他孤独而先知般的实验 成果不断地冲涮着时代的海岸,把印象主义创立为一门最有影响的 音乐流派之一。 德彪西比其它作曲家更加脱离开过去三百年来统治音乐的种种 惯例。几乎所有的2 0 世纪作曲家都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受到德彪西 的影响。他对和声、曲式、音色、踏板、半音体系、全音音阶、教 会调式独特的运用,是他与其他作曲家相区别的重要方面。德彪西 的勇气不仅鼓舞着同时代的作曲家,也激励着现代作曲家大胆地创 造出他们自己的风格:斯特拉文斯基、拉威尔、巴托克、梅西安、 施托劳斯和福列等,都受到了德彪西音乐风格的影响。 德彪西信奉融音乐、诗歌、美术、戏剧于一炉的理想,注重感 性的因素,强调人与大自然的交流。他说:“我把神秘的大自然当作 我的宗教。自然的宏大真实反映在我诚挚但微弱的灵魂中而我 的双手不自觉地采取了一种崇拜的姿态以短暂过客的身份体验 大自然景观所散发出来的超绝而感人的美感! 这才是我对祷告下的 定义然后突然间,不经过意识的许可,这些记忆就以音乐的语 言涌现出来表达出自己” 1 3 一、德彪西钢琴音乐创作 ( 一) 创作背景、生活经历与人格魅力 1 创作背景:1 8 9 0 年,浪漫派音乐的主观、宏伟与丰富情感, 都达到一个新的颠峰。浪漫派时期结束,许多作曲家自觉或不自觉 地寻求新的表现方式,以重新建立起音乐中的平衡与均称。 印象主义音乐是在象征主义文学和印象主义绘画的双重影响下形 成的: 象征主义文学强调诗歌用扑朔迷离的语言,暗示和象征隐藏在现 实生活中的理想世界,用朦胧、隐晦、静穆的手法表现自我的“内 心梦幻”。代表作家有马拉美、魏尔兰等。他们主张不要浪费时间, 反对滔滔不绝,以简洁、不被人们感到厌倦为宗旨。 “印象主义”这一概念作为一种风格的名称,最早始于1 8 7 4 年 法国画家莫奈题为日出印象的绘画。当时保守的学院派人士对 此画中不同于传统的绘画风格持嘲笑态度,并将以后类似莫奈这样 的作品风格贬称为“印象主义”。 德彪西本人觉得与马拉美比莫奈更为接近,他运用暗示不低于 马拉美,也学会了用音乐的各种手段“调色”。他参赛的交响组曲春 天在曲式结构上采用了模糊的创作手法,评委会提醒他“警惕模 糊的印象主义”。随着这种艺术潮流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它独特 的艺术魅力和价值,“印象主义”不再具有贬义。 2 生活经历与人格魅力:德彪西1 8 6 2 年8 月2 2 日,生于法国 的圣曰耳曼昂莱,1 9 1 8 年3 月2 5 日卒于巴黎。享年5 5 岁。他是全 家五个孩子中的长子,父母经营一家小瓷器店,虽然家庭生活拮据, 德彪西却衣着整洁。他崇敬大自然,喜欢绿色,是虔诚的犹太教徒。 他喜欢东方艺术品( 如中国丝绸和皮影戏) ,追求奢侈的贵族生活方 式( 如精美食品、上层社会的服饰) 。虽然他不爱与陌生人打交道, 但与作家、画家等喜爱的人相处时则魅力无穷。他追求爱情( 爱情 的幸福与失意影响着他一生的创作) ,喜欢孩子,并为他4 3 岁才得 到的唯一的女儿“莠莠”“宝贝”或“亲爱的”意思 2 创作了 儿童乐园。 “他有细致、敏捷、清晰、犀利、奔放的思想,他的脾气游移于 暴戾与贵族式的冷漠之间。德彪西不善交际,自我封闭,不喜欢上 课,也不喜欢与人玩耍他常常整天坐在椅子上思考问题,没人 知道他在想什么。”c 3 1 “德彪西身边常有数只猫陪伴,他对它们非常亲昵与疼爱。他 在性格以及体态上的性格孤僻、反应灵敏与猫的性情近似。他那即 将布满脸上的络腮胡子,类似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绘画中的人物 形象。他身材矮胖、脸色苍白、神情忧郁以及高突的额下那双眼袋 松垂的巨目一位女作家描述:他的头部像牧神潘,当他锐 利的目光凝神一个目标时,尤如一只觊觎猎物陷入强烈催眠状态的 猛兽。”l 4 j 作家亨利,在他居所里观察到这样的德彪西:“他沉重而下垂 的眼睑底下有活泼的黑眼睛,粗大而畸形突出的额头上垂着一撮长 鬈发,热情而专注的整体表情,有着一半猫一样的、一半吉普赛人 的特性,他喜爱书籍与珍贵的物件,不过最终总是回到音乐上来, 他说起话来倒像个聪明人,并能抓住你的兴趣,只是他的态度总是 相当疏远而令人难以捉摸”。 5 从9 岁起他受到了严格的音乐训练,他的钢琴老师是莫德费 罗维尔( m a u t 4d ef l u r v i l l e ) 是肖邦的学生,他在她身上尽情的 吸取着有利于他日后发展的思想、知识和技巧。他在巴黎音乐学院 系统地接受了1 9 世纪和2 0 世纪初的全面的音乐训练,包括和声、作 曲、复调、曲式等。他的视唱练耳总是名列前茅。他的视奏水平和 演奏水平非常高,因此,被俄国富孀梅克夫人聘用为孩子们的钢琴 教师和三重奏小组成员。梅克夫人夸奖他:“这个年轻人弹的很好, 技巧绝佳”。 6 他1 2 岁时就能演奏肖邦的f 小调钢琴协奏曲。他还 能演奏管风琴并指挥乐队、合唱队以及为著名的歌唱家担任钢琴伴 奏。他对音乐的广泛兴趣远远超过了与他同时代的严肃音乐作曲家。 他以法国血统的纯净和高贵,写出了最优秀的、笔调犀利,直 率风趣的音乐评论文章。面对一次次荣获大奖,他并不感到满足, 反而对乐迷崇拜他的活动感到不悦。他说:“我的灵魂从未有过宁 静,我在愉悦和痛苦中创作” 引。“我永远是笨拙的自己” 8 3 创 作前他花很多的时间在钢琴上思考,他说:“完成一部作品,就有点 像爱的人死去了一样。” 9 他在4 6 岁时患了直肠癌,这更使他加紧了创作:“当时我就象 一个疯子,一个在第二天早晨就要死去的人那样写作”。 1 0 3 他经受 着肉体的痛苦和精神的折磨,坚持创作,直到最后一刻。他的伟大 人格出于对艺术的精益求精和一位彻底的完美主义者的追求。当法 国被德国侵略时他说:“如果需要多一颗头颅来保证胜利,那么我将 自愿奉上我的。”i n ( 二) 创作时期、创作风格与创作手法 1 创作时期: 早期创作:1 8 9 2 年以前,这一时期的作品在音乐结构、和声与 旋律方面还不成熟,表现出一些印象主义的萌芽,带有“沙龙风格”, 被学院派指责为“模糊的印象主义作品”,并依然带有模仿他人的痕 迹,如瓦格纳的半音和声和马斯奈的甜美妩媚。作品有: 1 波希米亚舞曲 2 阿拉伯风格两首( e 大调、g 大调) 3 小组曲( 四首联弹,后来被杜朗多和比塞改编为钢琴独奏 曲和管弦乐作品) :( 1 ) 在船上( 2 ) 行列( 3 ) 小步舞 曲( 4 ) 芭蕾 4 贝加摩组曲:( 1 ) 前奏曲( 2 ) 小步舞曲( 3 ) 月 光( 4 ) 帕斯比叶舞曲 5 梦幻 6 塔兰泰拉舞曲 7 叙事曲 8 浪漫舞曲 9 夜曲 1 0 玛祖卡 中期创作:1 8 9 0 - 1 9 0 5 年,这是德彪西创作精力旺盛的一个时 期,他已从一个小有名气的作曲者成长为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有社 会地位的大作曲家。不仅作品数量较多,而且在艺术质量上也达到 了相当高的水准。这些作品确立了他印象派的艺术暗淡、朦胧的风 格。标志着他的创作已进入了成熟时期。作品有: 1 为钢琴而作:( 1 ) a 小调前奏曲( 2 ) 萨拉班德舞 曲( 3 ) 托卡塔 2 板画集:( 1 ) 塔( 2 ) 格拉纳达的黄昏( 3 ) 雨中 花园 3 草稿本 4 快乐岛 5 假面舞会 6 意像集( 第1 集) :( 1 ) 水中倒影( 2 ) 向拉莫致敬 ( 3 ) 运动意像集( 第1 i 集) :( 1 ) 叶林钟声( 2 ) 月落 古刹( 3 ) 金鱼 晚期创作:1 9 0 5 1 9 1 7 年,他晚期创作的一种倾向是把印象主义 发挥到顶点:声部脉胳更加粗犷、更加鲜明,音响色彩更加丰富织 体层次更加明确、清晰。另外一种倾向是脱离了印象主义( 在这些 作品上,他都郑重地签上了自己的名字:“法国音乐家德彪西”。具 有新古典主义结构清晰,语言简洁的倾向,他以宁静的手法为核心, 创作出单纯、朴素的音乐。把两种倾向的作品标题做一对比,就能 体现这两种倾向的不同:( 如雨中花园与为五个手指所写的练 习) 此期作品有: 1 儿童世界:( 1 ) 博士( 2 ) 大象催眠曲( 3 ) 洋娃 娃小夜曲( 4 ) 雪花飞舞( 5 ) 小牧童( 6 ) 步态舞 2 向海顿致敬、 3 小黑人 4 ,更慢的华尔兹 5 英雄黄昏曲 6 1 e 小调小品 7 钢琴练习曲( 1 2 首) :( 1 ) 五指练习( 2 ) 三度练 习( 3 ) 四度练习( 4 ) 六度练习( 5 ) 八度练习( 6 ) 八个手指练习( 7 ) 半音阶练习( 8 ) 装饰音练习( 9 ) 反复音练习( 1 0 ) 对比音练习( 1 1 ) 混合的分散和弦练习 ( 1 2 ) 和音练习 8 前奏曲( 第一集) :( 1 ) 德尔斐舞女( 2 ) 帆( 3 ) 原 野上的风( 4 ) 夜空的声音与芳香( 5 ) 安那卡普里的山丘 ( 6 ) 雪上足迹( 7 ) 西风所见( 8 ) 棕发女郎( 9 ) 中段小夜 曲( t 0 ) 被淹没的大教堂( 1 1 ) 帕克之舞( 1 2 ) 游吟歌手 前奏曲( 第二集) ;( 1 ) 雾( 2 ) 枯萎的树叶( 3 ) 维诺之 门( 4 ) 仙女们的舞蹈( 5 ) 灌木林( 6 ) 拉文将军( 7 ) 月 色满庭台( 8 ) 水仙女( 9 ) 向斯皮克威克先生致敬( 1 0 ) 骨 灰匣( 1 1 ) 交替的三度音程( 1 2 ) 焰火 钢琴二重奏: 9 白与黑 l o 六首古代碑文曲:( 1 ) 为牧神和风神而作( 2 ) 为 一位无名氏的堂碑而作( 3 ) 为令人神往的夜晚而作( 4 ) 为玩 响尾蛇的舞女而作( 5 ) 埃及艺妓( 6 ) 为感谢晨雨而作 儿b 小调交响曲 1 2 巴克科斯的凯旋 1 3 苏格兰进行曲 2 创作风格与创作手法 德彪西的艺术是一种印象的艺术,它不强调,不延续,不夸张。 他以轻快的笔触,感动、暗示、打动我们。他的手法是一触即下, 决不重复;这看上去显得肤浅,但却深入而透彻。德彪西不毁坏什 么,也不放弃什么,他没有割断传统,对所有过去获得的音乐艺术 手法,他都可以根据作品的需要加以运用。 他认为音乐“应当自如地唤起人们对似真非真的美景,对将信 将疑世界的想象。我希望能够表现出大自然事物那悲惨而缓慢的诞 生,它们逐渐绽放的花朵以及最终进入新生命重生的那种欢愉。” 1 0 人们在德彪西身上看到的是一个革命者,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 形象,人们指责他写出了一种根本不成其为音乐的音乐,因为这种 音乐违背了惯常的规则。( 只有当一个天才的改革者创造出一种人们 还不知道的优美的形式时,那些常规才有所变动) 。 德彪西试图把印象派画家和象征派诗歌艺术移植到音乐中,用 模糊、梦幻般的效果,将诱人的宇宙感情表达出来。,他通过“即刻” 的直接感觉或感情冲动,而不是“思考”这一间接媒介来影响我们。 他运用色调的对比,把和声从逻辑功能体系中解放出来,( 包括大、 小调体系、全音阶、半间阶、各种五声音阶、六声音阶和古老的各 种教会调式、二、四、六、七度和弦外音,平行和弦、各种不谐和 的七和弦和高叠和弦) 他利用易碎乐句,自由节奏、自由曲式、精 美而变化多端的音色、超凡的踏板手法达到了得心应手的境界。音 画性构成他作品的独特风格。 音画是音乐艺术创造中的一种重要手段。它的价值随着作曲家 对客观对象的主观经验的增强而提高。主观经验是通过作曲家使用 的声音来表现的。声音对于耳朵,就如同物象对于跟睛所起的作用 一样。音画可用三种方法来表现物质对象: 第一种方法,对能发出固定音高的声音的事物,如杜鹃、牧羊 人的笛子,或是猎人的号角,进行直接模仿。例如德彪西在钢琴曲 小牧童中模仿牧笛声:在苏格兰进行曲中模仿风笛声;在 阿拉卡普里的山丘模仿钟铃声。 第二种方法,是对某些发出无固定音高的声音的事物进行近似 的模仿,如雷鸣,小溪的潺潺流水声,或树枝的喳喳声。例如洋 娃娃雪花飞舞为牧神和风神而作。 第三种方法,是由纯视觉辩别的物质对象用音乐来暗示或象征, 如光、云或山峦。例如雾月色满庭台水中倒影。 ( 三) 在音乐史、钢琴史中的意义和审美 1 在音乐史、钢琴史中的意义 尽管有人对印象派的艺术持有思想上或是感情上的保留态度, 但是事实却要求承认、重视、思考。德彪西所处的1 9 世纪与2 0 世 纪之交,是西方音乐史上一个最重大的转折时期。印象派音乐从欧 洲德国浪漫主义音乐控制下解放出来,比德国音乐本身打破的德传 统还要彻底。印象主义音乐从法国产生以后,发展成为一个整个欧 洲的风格运动,这就证明了这个艺术风格的重要性和它的深远的历 史意义。 旧秩序可以用革命或进化来加以改变。革命可以是强暴的,如 斯持拉文斯基及其不协和的春之祭把一场音乐革命塞进人们的 喉咙里,但如巧妙从事,也可以是和平的。德彪西则在处理色彩、 阴影和迷雾中使人们感到平和安静。真正有才干的革命家能够革命 成功而又不会使人感到过分痛苦。 德彪西是法国名列第二的作曲家,他使法国音乐重新在国际舞台 上扬眉吐气。有人说:法国有史以来最优秀的是德彪西而不是柏辽 兹,如果你更改他们在排行榜上的名次,也并无不可。 他是钢琴音乐最优秀的创造者之一。他的钢琴音乐是欧洲钢琴 音乐史上的奇葩。他对2 0 世纪钢琴音乐的贡献可与肖邦对1 9 世纪 钢琴音乐的贡献媲美。他的两组前奏曲,是钢琴的里程碑。有一位 评论家谈到它们时说:“自肖邦以后,没有人像德彪西那样改变过钢 琴创作的性质和技巧” 2 审美 印象主义的音乐和印象主义的美学是不能从根本上分割的。印 象主义艺术作品的创作精神超越了美学界限,从而促成了艺术的长 存价值。德彪西始终是一个诗人,他对周围的一切景色、事物和声 音极为敏感,十分擅长分辩这些情感的细微差异,并随之而欢乐, 因之而悲伤,他能象一个忠实而亲切的回声那样表达出最强烈的感 受。他是它们独一无二的诗人音乐家。 他根本不想创造自己的生活和欢乐,他沉醉于本能的纯洁而朴 实的活动中,人们为这种艺术态度和哲学思想感到惊奇。在有生命 的物质世界中,这位高雅的音乐家酷爱纯真;在无生命的物质世界 中;最吸引他的是一切飘忽、神秘、模糊不清、荒诞不稽由于 自身的运动而具备了生命的外表的东西:水、空气、风,如水中 倒影、月光、雨中花园。 一些批评家,认为德彪西只能创作灵巧美妙、生动有趣、精心 推敲的小型作品,认为他的艺术是狭隘平庸的艺术,他们却忘了一 个伟大的德彪西,一个深刻的德彪西,他所具有的力量、感情和人 性可与最权威的古典派和最狂热的浪漫派作曲家相媲美。这样的德 彪西,在他的作品中可以找到:如雪上足迹、西风所见。 以德彪西为主的印象派音乐,虽然时间短,但影响巨大。它象 梨花,虽然花期短,却充满了肃穆美、清凌美、高洁美、精致美、 静谧美。它从虚妄而暧昧的浪漫主义泥淖中挣脱出来,将音乐重新 引向清新、健康的大自然情怀。它风雅、纤细的趣味和精雕细镂的 形式,与世俗相对抗。它激起了多么活跃的音乐语言! 在这些作品 里,有多少类型就有多少革命。德彪西作为第一流的作曲家屹立在 我们面前,他的钢琴作品充满了美。 二、德彪西钢琴音乐的透析 ( 一) 题材体裁标题曲式 1 题材:大自然的景物以及异国情调的生活场面,是德彪西钢 琴作品的主要题材。德国诗人海涅在诗中写道:“精灵出没的小岛景 色绮丽,沐浴着幽淡月光朦朦胧胧我们驾着小舟从旁游过,在 辽阔的海上无依无傍” 1 3 这就是令德彪西大半人生都迷恋的主 题神秘、大海、岛屿、迷雾等人类无法左右的模糊迷离的世界。 德彪西的钢琴音乐题材可参照: “印象奇乐,光色丽瑰;柔烟缕缕,轻雾霏霏;漪波涟浑,繁木 翠翠;孤帆幽远;枯叶空悲” 1 们 ( 1 ) 描述性题材:它在德彪西钢琴作品中用得最多。如游吟 诗人,描述头戴高帽、涂黑面孔、穿白色燕尾服的农场主的仆人们 扮成黑人歌手,在1 8 2 8 年的种植园里表演步态舞、小号独奏、临时 组合的斑鸠与鼓、富有表情的歌唱、带点粗野的说笑和滑稽幽默的 舞蹈,这种“游唱歌舞团”,在1 9 0 0 年出现在欧洲各地的定期集会 上。 ( 2 ) 叙事性题材:如沉没的大教堂。取材于1 5 0 0 年前法国 西北部布列塔尼亚半岛的古老传说:埃斯城的市民被一个不信神的 女巫掌握,他们贪图奢华,沉溺于世俗享乐,不信奉神。为了惩罚 她及城中的市民,整座城被大海淹没,一年中只留有一天,在这一 天的黎明时分,城市的丫形教堂塔尖不时的露出水面警告人们 傍晚时重又沉入海底。 ( 3 ) 远地区性题材:德彪西在1 8 8 9 年的世界博览会上,受到了 匈牙利吉普赛音乐、欧洲、非洲、阿拉伯、俄国的民俗音乐以及来 自塔西提岛、日本、印度、中国( 皮影戏) 越南的甘美兰乐队的影 响。如被打断的小夜曲等是用西班牙风格写成,乐曲中引用了 西班牙典型的安达露萨歌曲并描写了吉他的节奏型。 2 体裁:德彪西的钢琴音乐作品体裁丰富,其中包括:( 1 ) 叙 事曲( 2 ) 冥想曲( 3 ) 幻想曲( 4 ) 舞曲( 华尔兹舞曲、波希米亚舞 曲、玛祖卡舞曲、萨拉班德舞曲、塔兰泰拉舞曲、帕斯比叶舞曲、 步态舞曲) ( 5 ) 圆舞曲( 6 ) 夜曲( 7 ) 进行曲( 8 ) 托卡塔( 9 ) 组 曲( 1 0 ) 摇篮曲( 1 1 ) 练习曲( 1 2 ) 卡农( 1 3 ) 前奏曲等等。 3 标题:德彪西的钢琴音乐,大多数都属于标题音乐的范畴 ( 1 ) 他的标题音乐与舒曼、肖邦、李斯特等浪漫派的标题音乐却 有着不同的含义,印象派的标题音乐采用暗示与象征的手法,以视 觉性、形象化、情绪化的事物作为标题,来表明乐曲标题的内容, 而浪漫派标题音乐是采取直接讲述或者直接翻译标题内容,印象派 音乐的标题原则是力求体现作品标题本身所蕴函的诗情画意,而不 是浪漫派音乐的展开情节、渲染矛盾。他在两集前奏曲2 4 首的每一 首后面用小字符加入标题,是因为他不想以标题先入为主,局限听 众的想象力。谱例1 i m ,r d u ( 2 ) 德彪西的标题音乐有非单形象的多意性。在某些单词中 会出现几种意思,对理解和表现乐曲会产生不同影响。例如,帆 ( v o i l e s ) ,“v o i l e s 的意思是薄纱,据说在法语里有朦胧 之意。所以,德彪西想要表现朦胧还是薄纱,我们难以确定”。 1 5 ( 3 ) 令人感到神奇的是,即使完全不懂音乐的人在欣赏德彪西 的作品时,也能感到其音乐的自然、美妙,你无需受标题的提示, 只需坐在椅子上尽情地享受。 4 曲式:“钢琴音乐结构意味着音乐的运动方式、运动方向和 运动过程”。 1 63 人们认为印象派音乐很难理解,往往是由于他们不 了解这些音乐是如何构成的。德彪西的音乐像万花筒一样始终处于 不断变幻的状态,他的曲式结构不是依靠音乐进行的秩序与原则, 不拘泥于各种过于具体的形式,不注重乐曲发展的逻辑性,也不强 调产生矛盾到解决矛盾的因果关系,而是以表现内容与情调以及能 够表达他的乐思为原则,本世纪对“自由”曲式重新生产兴趣要归 功于德彪西。他想给我们的是朦胧、模糊和虚无缥缈的感觉,而这 种感觉只能用自由曲式来表达。 ( 1 ) 德彪西的曲式倾向于自由化,这给外行的聆听者带来很大 的困难,也影响了他的音乐的广泛传播。有两种因素使音乐容易聆 听:明确的旋律和大量的反复。而德彪西的音乐常常包含一些不明 显的、零碎的、相当深奥的旋律,而且从不原样反复,如帕斯比 叶舞曲等。 ( 2 ) 他的作品结构很多是以三部曲式结构为基础,如棕发女 郎、阿拉伯风格( e 大调) 、萨拉班德舞曲、步态舞等等。 ( 3 ) 他的曲式带有一定的即兴色彩。 ( 4 ) 在他的曲式中,各乐段之间的统一并不重要,而松散与并 置状态却时常出现,如埃及艺妓等。 ( 5 ) 他的曲式简洁冼炼,在他的2 4 首前奏曲,每一首大多数乐 曲都在3 、4 分钟之内,每一首都有独特的曲式特点,每一首都意 味着创作一种新的形式,每一首都无助于另一首的创作。 ( 6 ) 德彪西不重视各种传统的曲式原则与规范,特别是对传统 音乐中的精典结构形式奏鸣曲式,更是冷漠对待。 ( 7 ) 德彪西的曲式看起来好象根本不构思( 因为他的多数作品 “有意识地”在段落上模糊不清) 。其实,他的作品中有罕见的精心 设计,以致于不为人们所察觉,因而造成缺乏构思的感觉。他具备 对音乐结构进行整体把握的能力,有既大胆又匀称、精确的结构思 维方式。 ( 二) 调式、调性、和声、织体 i 调式和调性: 德彪西除了在少量的钢琴作品中用了自然大小调之外,更多的 作品用了全音阶、半音阶、五声调式、教会调式。 与浪漫主义相比:第一,丧失了传统音乐中三大基本音程( 纯 四度、纯五度和导音) ,因而丧失了调性的感觉。第二,与传统的和 声产生了极大的矛盾,不受到任何限制,表现力也随之扩大与丰富。 第三,无法再使用转调手法了。因为在他的所谓“全音音阶”中, 已经没有一个音是调的主音了。 ( 1 ) 他把大小调、五声音阶( 形成空泛的四、五度音程) 、全音 音阶融为一体,如格林纳达之夜谱例2 l 口2 f - f l 口h gf j d ( 2 ) 他的作品中运用了大量的全音音阶( 全音音阶中的三和弦为 增三和弦,效果及不谐和) 。如帆 ( 3 ) 他应用了1 2 音体系的半音阶,如欢乐岛谱疬门一 ( 4 ) 他大量的使用了具有东方风格的五声调式。如塔谱例5 ( 5 ) 为了突出神秘、庄严的音乐风格,他还用了教会调式。如 格林纳达之夜用了西班牙民间音乐中带两僧音程的弗里吉亚调 式赠讹 筐垂萝冀c 睦萋幕量爨基刭垂蘖量譬型 ( 6 ) 他的多调性和弦使作品在调眭上不稳定,呈多调性因素。 如拉文将军,在低音部持续一个表示明确调性的和弦,同时在上 方的和弦给人以脱离这个调到另一个调的印象:谱例6 ( 7 ) 在德彪西的音乐中听不到古曲浪漫时期那种凯旋式的 强调属到主和弦解决的最后终止。如西风所见,最后一个和弦起 了结束和弦的作用,不是因为它是谐和的,而是因为它比它前面的 和弦较少不谐和。( 同样的方法还应用于大象催眠曲等) 谱例7 ( 8 ) 德彪西运用近关系和远关系等调性转换的手法,创造了独 具特色的钢琴音乐风格。如阿拉伯风格曲( e 大调) ,在e c 。c ( 的第一转位) 中完成了调性转换,打破了不协和音必须先 有准备后有解决的原则,挑战了和声在紧张之后必须有暂时缓和的 原则。冲击了调性的基础。( 也用在帕斯比叶舞曲等乐曲中) 谱 例8 2 和声:德彪西很擅长和声,称得上是和声的魔术师。他降 低了和声的功能性,增加了色彩性。他很注意和声的微妙、层次、 间隔、比例,和声是他音乐调色板上最重要的因素。在整个音乐史 中,人们还从未见过如此突然的或如此根本的技术改革,这种改革 来自他除以大、小调式来作为构建和声的基础外,更多的是将和声 建筑在了全音音阶、半音阶、五声音阶、教会调之上( 它们的综合 运用被称为“和声化学”) ,这成了德彪西的一大音乐特色,大大扩 展了和声学的含义,对2 0 世纪现代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致于其他作曲家使用它们时,会自然地联想到德彪西。 德彪西和声特点的形成与绘画中点彩派的艺术追求不无关系。 点彩派画家们利用多种色彩的斑点并置使观者的视网膜上产生一种 明确的颜色感。德彪西把距离较远的音程结合为弦,各音结合在一 起所发生的音响中带有一种颤抖感,即使是很平缓的旋律用这样的 和声衬托也会显得动荡不定。以至于旋律声部失去了往日的统治地 位。 德彪西不认为在谐和和弦和不谐和和弦之间存在着根本的区 别。他认为所有和弦都是谐和的,不谐和和弦只是谐和和弦中的异 体,不存在“非难”和“排斥”的意思。因此,不再有和弦的解决, 也不再有正确与不正确的连接。一些过去被认为粗野的、不属于音 乐性的结合,现在都构成了德彪西产生精美和声的材料。浪漫派是 以和弦的复杂性来配合情绪的紧张,而德彪西使用的不谐和和弦则 只是为了增加和声的色彩。 ( 1 ) 不谐和和弦的“解决” 他不依赖传统的主一属一主和弦的厝进,留学法国的著名钢琴 家丁善德说:德彪西的特点是以不谐和和弦为主,遇到谐和和弦反 而要“解决”到不谐和和弦上去。他的作品曾被称为“不谐和和弦 之乡”。如果说德彪西没有以“正确”的方式解决他的和弦的话,那 么他把它们导向哪里呢? 最经常的办法是引向另一级上的同样的不 协和音上。由于这些成串的平行和弦( 也叫“滑动和弦”,在全音音 阶中是极不稳定的增三和弦) 不给扩展的乐段留下任何明确的调中 心。这就使音乐的其它因素特别是节奏、力度、织体和色彩一 一能在自由的曲式构造中发挥作用。如原野上的风谱例9 ( 岸囊攀毋 培釜基冽( 皓氢睦垂些型鱼刿 ” 器 ( 2 ) 添加音技术产生出另一些产生模糊效果的结合体。最经常 用的是添加二度音,如帕克之舞谱例l o ( 3 ) 没有三度音的和弦给人一种古风的印象。如被淹没的大 教堂。谱例1 l, i 7 ( 4 ) 他的音乐是根据音块组织而成, 地从一种变换到另一种。谱例1 2 r 月色精窿 他利用各块状的和声巧妙 3 织体:德彪西钢琴作品的织体,在他的三个创作时期各不相 同。 早期作品织体简单、清雅、精巧、变化细微。如波希米亚舞 曲,以2 4 拍和简单的波尔卡节奏型,表现了温柔的吉普赛人的情 趣。谱例1 3 m o r c e a ud e c o n c o u r s 中期作品各条旋律线之间相隔很宽,织体轻盈飘逸,虚无飘渺。 如水中倒影。谱例1 4 -m 晚期作品织体结构清晰、语言凝炼、时空多重,层次三维;重 重独立,层层寻味。除了用不谐和音的平行处理外,和弦的多层结 合产生非常复杂的结合体,( 有时需要用三行谱来记谱) 如拉文将 军谱例1 5 ( 三) 旋律力度节奏速度 1 旋律:德彪西的旋律是欧洲音乐中独一无二的现象。印象主 义音乐写人对外部世界的瞬间印象,在作曲技法上不以旋律为其生 命,古典主义动机式的发展、浪漫主义习惯使用的扩展、反复、摸 进等歌唱性线条的旋律,在德彪西笔下变成了短小不连贯的动机组 合,它们像彩色玻璃片嵌合在一起。他的许多旋律都再现出片断式 的、不对称、不连贯的特点,他具有自己的一套旋律原则,那就是 旋律从不反复,相反地,它好像是通过一系列犹豫和秘密的冲动逐 渐恢复了生命,直到微妙而又肯定地感到满意。 从前的音乐把全部的注意力集中在旋律线上,旋律线随着时间 而展开。按横向而读谱;德彪西把音乐的全部注意力集中在同时发 出的瞬间即逝的音的堆积上,是纵向读谱的。他们把这种观点说成 是德彪西式的,并给它取名叫“纵向主义”。从中可得出的结论是: 德彪西很少注意到灵感中的连续性和各个乐思发展中的连续性和一 致性,是通过瞬间的记录来进行创作的。 他的短句主题或单独出现,或者以“主题加后续”的方式出现。 “主题加后续”又有多种后续形态,它对于主题可能是补充、展衍, 也可能是对比、反衬。它增加了主题陈述多样性的同时,也对短句 主题形成了“干扰”和“离异”,从而造成了音乐的模糊性和非记忆 性。这就出现了一个合乎逻辑的、组织严密的、合乎演绎的展开。 就不会在同一主题的两个再现部之间出现一个草率的和多余的“填 补物”。展开部将不再是材料的放大,将不再是受过极好训练的、有 专业能力的浮夸与修饰。 他说:“你认为同样的情感能够在一个作品中表达两次吗? 我宁可创造一种既没有动机也没有主题的音乐,或让基本的主题自 首至尾持续下去而不受干扰或重复这样它的启发力会更具世界 性,而且更接近人类共通的心理。这个连绵不断的主旋律没有任何 东西打断它而且永远不回到它的本来面目。” 1 7 3 ( 1 ) 从不原样反复的旋律,每次重复都在和声、节奏、音色以 方面进行不同的处理。如帕斯比叶舞曲。 ( 2 ) 各条旋律线都相隔很宽,旋律好象是由花纹构成的一种玩 笑般的、抽象的、一掠而过的轮廓,可以称为“反射”、“折射”、“倒 影”或“一闪而过”式的旋律,如水中倒影。 ( 3 ) 他的旋律特点还表现在:乐曲之间的间歇似乎也都充满着 音乐。如月光。谱例1 6 ( 4 ) 他的旋律中的附点音很有音乐性。棕发女郎谱例1 7 ( 5 ) 德彪西的旋律除遵循传统的按自然音阶大小调排序的模 式外,更使用了当时人们还不太熟悉的东方的五声音阶、全音音阶、 教会调式音阶,难以捉摸的半音阶和弦也给音乐的旋律增加了一种 新声音。如雨中花园用了全音音阶作为主题。谱例1 8 3 ) a r d i n ss o i l sl ap l u i e n “e tv t f ( 6 ) 和弦的高音就是旋律,它是附着在和声、织体中的。如沉 没的大教堂 1 = c 吾 1 2 一l5 一一4 32 l2 6 3 一i xbc a d l d d r a l ec n g l o u t i e ( 7 ) 有些作品是完全没有旋律的( 在通常的意义上) ,仅有些瞬 间隐约出现的零碎曲调。谱例1 9 1 :? l j 上jil l j ! f 2 力度:在德彪西的作品中,声音的力度与表情主要在弱的范 围内变化。在轻声范围内作出无数层次与音色对比,是演奏印象主 义作品不可缺少的基本功。他的作品很少用强弱并置和对比,而是 喜欢用渐强渐弱的细致变化,他的作品大多数都在p p p 的范围 内展开,而很少强力度的狂暴倾泻,即便是强烈的部分也是一带而 过,仿佛在瞬息的暴发中耗尽了精力,迅即复归于庸懒的静寂之中。 下面是他的前奏曲第一集1 2 首在谱面上的力度与表情术语 的统计,在下列3 2 个音乐术语中,只有第7 、第1 0 首中有两个强 术语标记,而其它3 0 个术语都是柔和、纤弱的标记。从中可对他的 钢琴作品的力度略见一斑: pp i u pp pp i t t pp川pm ff p t t 班 了p i u f秀 p p p 第l 首 4 1 0l1 122 一 第2 首 21 521 221 第3 首 l11 411 771 第4 首 1 41 35 第5 首 1 41 2l1 331 第6 首 1 ,11 0i4 第7 首 22 l1 451 0l49 第8 首 411 01 第9 首 21 31 7462 第l o 首 2 1 3l7212 第1 1 首 2 112 1412 第1 2 首 191 531 62l 表情记号摘录,供参考: 第1 首,l e n t e t g r a v e 缓慢而庄重柔和、甜美 d o u x 柔和、甜美 s o u t e n u 延续,等。这些记号在德彪西作品里常常用到。 第2 首,m o d e r e 中遽 c a r e s s a n t 抚摸、爱抚 t r e s d o u x 非常甜美 e x p r e s s i f 富于表情,等。 第3 首,a u s s i e g e r e m e n tq u e p o s s i b l e尽可能十分轻巧,等。 第4 首,h a r m o n i e u xe ts o u p l e 和谐t r a n q u i l l ee tf l o t t a n t安静又轻柔 l e g e r 轻巧,等。 第5 首,l e g e r e tl o i n t a i n 遥远、灵巧l a i s s a n t v i b r e r 让其震动,等。 第6 首,e x p r e s s i f e t t e n d r e柔情d o u l o u r e u x 悲痛,等。 第7 首,a n i m ee tt u m u l t u e u x 激动、骚乱p l a i n t i f 哀诉、泣诉 f u r i e u xe tr a p i d e 狂怒、迅速,等。 第8 首, i r e sc a l e me td o r c e m e n t e x p r e s s i f 安静甜美、富于表情 s a n sl o u r d e u r 不用大声,等。 第9 首,l i b r e m e n t自由l o i n t a i n 遥远d o u xe th a r m o n i e u x 柔美、 和谐,等。 第l o 首,p r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