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学专业论文)中国汽车出口贸易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pdf_第1页
(国际贸易学专业论文)中国汽车出口贸易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pdf_第2页
(国际贸易学专业论文)中国汽车出口贸易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pdf_第3页
(国际贸易学专业论文)中国汽车出口贸易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pdf_第4页
(国际贸易学专业论文)中国汽车出口贸易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中文摘要 中文摘要 汽车有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但汽车贸易仅仅有五十多年。在经济全球化的 今天, “中国汽车工业要发展、要强盛,就必须走出国门,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中国汽车出口企业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应何去何从? 本文针对这一问题加以分析论述。首先介绍研究背景并提出相关的问题,然 后综述国内外研究文献,最后简述研究方法、内容、指出创新之处。简述中国汽 车产业发展的历程,主要分四个阶段:中国汽车工业的“创建”阶段(1953 1978) 、中国汽车工业的“成长”阶段(19781992) 、中国汽车工业的“壮大” 阶段(19922003)和中国汽车工业的“走向国际”阶段(2003现在) 。接着分 析中国汽车出口的现状和呈现的新特点: “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出口产 业和全国经济发展水平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这是中国汽车出口的现状,主要 表现在“汽车出口的规模与种类、汽车出口的市场、汽车出口的企业和汽车出口 的贸易方式”四个方面。汽车出口呈现如下新特点: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以零 部件为主、自主品牌汽车成为中国汽车出口的主力军和地区呈现多元化。再接着 针对具体的问题提出问题和对策:从缺少自主核心技术、产品质量欠佳、产品结 构不合理、售后服务体系不健全到遭遇出口壁垒等等,同时提出建设性的对策, 主要包括:发展自主品牌,实现核心技术国产化;立足技术与战略,解决产品质 量;准确定位目标市场,实现规模出口效益;重视品牌战略,建立完善的售后服 务体系;借助国家政策,突破出口壁垒,以期促进中国汽车出口的健康发展;最 后指出发展汽车出口,不仅是推动汽车工业振兴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促进国民 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中国汽车出口面对着不容忽视的劣势,但只要企业层面和 国家层面共同努力,一定能形成自身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实现中国汽车出 口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中国汽车;现状;自主创新 ii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automobile is more than 100 years, while the trading history of automobile is as short as over 50 years. in the globalization modern society, “only stepping out of china and participating in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actively, can china automobile industry develop further and grow stronger.” under this globalization background, what shall chinese automobile export enterprises do? this essay especially analyzes above topic. at the very beginning, an introduction is brought in and related problems are presented. later comes the comprehensive statement of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essays. last but not least, method and content of the analysis is briefly introduced and innovation of the analysis is pointed out. with the history introduction of china automobile industry, there are mainly four stages: infant stage (19531978), growing stage (19781992), enhance stage (19922003) and stepping out stage (2003 till now). after the history introduction, this essay analysis present situation and new characteristics of china automobile export, that i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 automobile industry, the export of china automobile and domestic economy growth improve dramatically as well.” this i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hina automobile export and it is presented in four aspects of scale and category of automobile export; target market of automobile export; enterprises of automobile export and trading model of automobile export. the new iii characteristics of automobile export are keeping dramatic growth trend, automobile parts export as majority, domestic brand export as main trend and multiple target markets trend. more than that, problems are pointed out and solutions are suggested according to detailed situations. the problems are a lack of autonomous core techniques, dissatisfied product quality, unreasonable product structure, incomplete after-sale system and encounter of export barrier, etc. constructive solutions regarding above problems include to develop autonomous brand and develop core technology domestically; improve product quality based on technology and strategy; precisely fix the target markets and realize the effect of large scale export; lay emphasis on brand strategy and perfect after-sale service system; break export barrier backed by national policy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healthy growth of china automobile export. at last, this essay comes to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automobile export is not only a solution to recover automobile industry, bus also sustainable power to promote domestic economy development. china automobile export is facing existing disadvantages, but only if with harmonious efforts by enterprises and national policies, competitive advantages in international market can be formed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hina automobile export can be realized. key words: china automobile; present situation; autonomous innovation.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所呈交的学位论文, 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 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 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 对本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 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 担。 本人郑重声明: 所呈交的学位论文, 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 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 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 对本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 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 担。 特此声明特此声明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年年 月月 日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人完全了解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 论文的规定,同意如下各项内容: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 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 并采用影印、缩印、扫描、数字化或其它手段保存论文;学校有 权提供目录检索以及提供本学位论文全文或部分的阅览服务;学 校有权按照有关规定向国家有关部门或者机构送交论文;学校可 以适当复制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用于学术活动。保密的学位论 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本人完全了解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 论文的规定,同意如下各项内容: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 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 并采用影印、缩印、扫描、数字化或其它手段保存论文;学校有 权提供目录检索以及提供本学位论文全文或部分的阅览服务;学 校有权按照有关规定向国家有关部门或者机构送交论文;学校可 以适当复制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用于学术活动。保密的学位论 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年年 月月 日日 导师签名:导师签名: 年年 月月 日日 1 第 1 章 引言 第 1 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一个国家汽车工业的发展,关系着国家经济民生问题。截止到 2006 年,世界 汽车产品贸易占世界总贸易额的 9以上 1, 已经成为世界贸易中的第一大宗产品。 汽车工业的关联度强,它可以带动上下游近 150 个产业的发展,从整体上展示一 个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综合实力,所以各国政府纷纷投入物力与人力给予其支 持。 中国的汽车虽起步于 50 年代,但经过 50 多年的发展,产业规模迅速扩大, 出口总量明显增长。据中国海关统计的最新数据表明:2007 年,中国汽车出口量 和金额分别是 61.4 万辆和 73.06 亿美元, 同比增长 79%和 134%; 2008 年 1 10 月, 中国实现汽车出口量和金额分别是 68.07 万辆和 83.74 亿美元, 同比增长 30.01 %和 53.04%;2009 年中国汽车出口量和金额分别 36.96 万辆和 51.87 亿美 元,同比均下降 46%。这些足以说明,中国的汽车工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 来越重要。从世界范围来看,在发展本国汽车工业之路上,大多汽车大国都非常 关注汽车出口问题。中国作为世界上第三大汽车生产国,若想成为世界上汽车工 业强国,就不能忽视汽车出口业的发展。上述中国海关统计的 2007 年 2009 年 最新数据已说明中国汽车产业繁荣的背后潜伏着巨大危机, 中国一直以来采取 “市 场换技术”的战略已不适合汽车出口的持续快速发展。 1.2 研究意义 在机遇与挑战的背景下,保持清醒的头脑,认真地、实事求是地剖析中国汽 车出口存在的问题,能在明晰的发展形势面前寻找一条适合中国汽车企业出口的 新路子,既具有一定高度的理论意义,也具有一定实践的现实意义。 在研究的过程中,要运用到国际贸易理论、产业经济理论和技术创新理论来 解决实际问题,具备一定的理论价值。 汽车作为一种重要的交通工具,不但是科学技术水平发展的重要标志,而且 是资金密集、技术密集和人才密集的综合性强、经济效益高的产业。中国汽车产 业无论是在生产规模,还是在技术水平、管理水平、服务质量都与世界强国存在 一定的差距,要与国际市场形成竞争还需要一定的时间。面对这样的现实,中国 汽车产业发展的重点还是要集中在国际竞争力上,如何形成合理的汽车产业组织 1 参照 http:/english/res e/statis2006 e/charts e/chart iv 01.xls 网站上统计数字。 2 结构,实现国内外资源的优化配置,如何使中国汽车企业在有限的保护期内抓住 最后的机会快速增长、增强产品的国际竞争力都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纵观中国汽车近 50 多年的发展历史,不难看出它近几年呈快速发展的趋势。 汽车出口是企业发展到一定时期的必然结果。中国汽车之所以能像其它中国制造 的其它产品一样被国际市场接受,与其价格低廉、外形美观、质量可靠和目标市 场选择正确等因素分不开。对于中国汽车出口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越来 越多的学者都进行了研究与评论。 1.3.1 中国汽车出口的现状 随着中国国内汽车市场增长趋势的减缓,低产能利用率带来的压力使出口变 得尤为重要,中国整车厂商进军国际市场成为必然。当前, 对于中国汽车产品出 口现状的论述主要有如下观点。孙琪在中国汽车出口的现状与对策分析中结 合当今世界汽车大国的汽车出口情况详细阐述中国汽车出口的现状:一是汽车产 品出口规模正在逐年扩大,出口产品总类覆盖面宽;二是汽车整车的国际市场不 但在中东、非洲和亚洲的传统市场得到了有效的巩固和发展,而且在东欧也得到 了大力的开发,成为中国汽车出口的主要市场之一;三是中国汽车出口企业仍处 于分散状态,不利于中国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四是汽车产品出口贸易方式仍以 一般贸易方式为主,边境小额贸易出现大幅增长。尤海波在试析中国产业组织 的现状、原因及其解决方案以汽车产业为例中,立足于市场角度对中国汽 车出口的现状加以分析:一是市场结构方面,市场集中度表现为“群雄混战” , 汽 车产业进入壁垒;二是市场行为,主要体现在价格行为、兼并重组行为和产品差 异三方面;三是市场绩效,经济效益进入低幅度增长和自主开发能力有待增强。 吴勇在对中国扩大汽车产品出口的思考中,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对中国汽 车出口的现状加以高度概括和提炼:从宏观上看,中国汽车产业实现大规模的出 口,说明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到了一定的水平;从微观上看, 伴随着中国汽车市场 的高速发展, 汽车产能的急速扩张, 国内汽车市场出现了供过于求的局面。 就此, 吴勇认为“ 在今后几年内, 进军国际市场、扩大产品出口将成为我国汽车企业发 展的重要战略。 ” 1.3.2 中国汽车出口存在的问题 方琼在中国汽车产业规模经济分析中认为中国扩大汽车出口业务存在的主 要问题在以下方面:一是国际上的技术壁垒短期内难以突破,即核心技术仍然受 制于人, 导致了中国汽车产品出口步履维艰;二是国产汽车存在品牌危机,即国 内几大汽车公司的支柱产品,无一例外都是国外的汽车品牌, 国产汽车存在着严 重的品牌危机, 发展的处境依然很艰难;三是处于主导地位的合资企业出口热情 3 不高,即对国际汽车巨头来说, 中国的合资企业只不过是其在国际市场上的一颗 棋子,处于主导地位的合资企业的战略是扩大中国市场份额,从而严重制约中国 汽车产品的出口热情;四是汽车生产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中国汽车 生产企业不熟悉国际市场的运作规则,国内汽车市场正处于高速发展期,汽车产 品出口市场相对狭隘,以美国、欧洲为首的汽车工业发达国家对中国汽车零部件 进行不正当的贸易。杜子学、严傲在中国汽车零部件出口现状分析的观点与 方琼大多数一致,并特殊强调了售后服务问题。他认为售后服务问题是困扰汽车 出口的症结: 一方面大部分出口企业未建立售后服务网点和售后体系,许多企业根 本就谈不上售后服务;另一方面出口量较大的企业在国外的售后体系离方便、快 捷、负责、多网点、高标准的要求也有一定的距离。崔双维浅谈我国汽车出口 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中,只从两方面谈及我国汽车出口面临的问题:一是技 术、资金以及品牌的劣势;二是国际贸易壁垒对我国汽车企业品牌发展的冲击, 但却体现了观点的高屋建瓴。沈庆在我国汽车出口现状及对策中论述的较为 细致:第一,国外贸易和技术壁垒日趋严重;第二,汽车产品认证成为汽车出口 的第一道门槛;第三,运输瓶颈严重制约汽车产品出口;第四,出口秩序亟待进 一步规范;第五,应对经济突发事件的能力不足,从而使我们应该清楚地看到我 国汽车工业国际化发展还面临着很大的压力和挑战。 1.3.3解决中国汽车出口问题的对策 汪莹在中国汽车出口市场研究中,对如何解决中国汽车出口的问题提出 了较为全面的建议,可以说代表了业界大多数学者的呼声。一是提高汽车出口准 出门槛儿。 结合 2003 年以来中国汽车出口现状, 汪莹认为国家四部委于 2007 年 1 月 1 日出台规范出口秩序的管理办法能提高汽车出口的准出门槛儿,有望为中国 汽车出口的长远发展创造良性的发展环境和秩序。 二是国家商务部推出 10 项政策 措施支持汽车出口, 认定汽车产品是中国所有出口的大类商品中最具增长潜力的, 国家在融资渠道、运输、认证等 10 个方面加大政策措施支持汽车产品的出口。三 是政府限制低价出口行为。中国汽车企业只有开拓海外市场,才有利于维护整个 汽车行业在对外贸易中的整体利益,避免重蹈纺织品、家电产品出口反倾销的后 辙。为此,国家出台的诸如不正当低价出口行为调查和处罚规定将规范企业 的出口秩序,维护整个产业的长远利益。四是加强汽车产品质量管理工作。为了 提高出口汽车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信誉和竞争能力,扩大出口创汇,国家商检局、 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发布了出口汽车产品质量许可证管理办法(试行) ,国家 商检局还会同中汽总公司分期发布实施出口汽车产品质量许可证产品目录 ,从 而为加强汽车产品质量提供保障。五是积极挖掘海运物流市场。其它一些文献不 是与此类似就是从其中一方面加以深入探讨。如吴勇的对中国扩大汽车产品出 4 口的思考就是从上述对策一、三、四来论述的,而胡安生从合资转为自主创 新的战略转折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思考之一中只有上述“国家商务部推出 10 项 政策措施支持汽车出口”之一中的“大力培育自主品牌汽车出口”深入开展论述, 认为中国汽车出品的转折就在于从合资向自主创新。 除此之外,国外的一些文献,诸如美国哈佛大学的竞争三部曲竞争战略 、 竞争优势和国家竞争优势提出了一些关于企业竞争的独创性观点、理论 和方法,为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提供了分析框架。 1.4 研究内容 本文首先简述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历程;再结合具体的图表分析中国汽车出 口的现状和呈现的新特点;然后重点分析中国汽车出口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存 在的问题提高中国汽车出口竞争力的对策。 1.5 研究方法及创新 1.5.1 研究方法 在论述过程中,本文采用理论分析与数据调查法和实证分析法来研究中国汽 车出口的问题与对策。 1.5.2 创新之处 本文借鉴目前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引用了最新海关数据,对中国汽车产 业发展的历程加以动态化分析。分析的现象及提出的问题和策略较新,与之前的 文献相比,更具有参考价值和实际意义。 另一创新之处在于,本文系统地、按因果关系梳理了中国汽车出口的情况。 事实清楚,逻辑严谨,思路清晰,据此提出的建设性意见有具体的可操作性及现 实价值。 5 第 2 章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历程 第 2 章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历程 当中国 2001 年叩开世界贸易组织(wto)大门之时,国人一边欢欣鼓舞,一边 还心怀忐忑。竞争力不强的汽车行业无疑最牵动人心。从建国初期到现在,经过 半个世纪的努力,汽车在中国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历经创建、成长、壮大和走 向国际四个阶段,走入“寻常百姓家” ,成为中国人重要的日常生活用品;从国内 走向国际,成为中国人向世界证明自己的重要标志之一。 2.1 中国汽车工业的创建阶段(19531978) 建国初期,中国国民经济基础薄弱,生产力水平低下。在计划经济体制下, 1953 年1978 年,国家集中力量投入汽车工业建设。1953 年 7 月,第一汽车制造 厂在吉林省长春市破土动工, 1956 年 7 月 13 日, 第一辆国产解放牌载货汽车驶下 总装配生产线,也翻开了中国汽车制造的第一页。从无到有,发生了质的飞跃。 然而在苏联的帮助下,中国虽然学会了管理和组织汽车生产,但仍不具备独立开 发和研制汽车新产品的能力。随后,1964 年,国家开始建设以生产越野汽车为主 的二汽、北汽等国有大中型汽车制造厂。到 1978 年,中国仅拥有各种汽车 10 万 辆左右。 总的来说,这 25 年使中国汽车产业初步实现了从无到有的创业过程。 2.2 中国汽车工业的成长阶段(19781992) 改革开放后,中国开始关注汽车工业与国外技术、管理的差距,从两方面致 力汽车的改革:一是解决生产管理和质量问题,二是产品的换型,主要针对一汽 的解放牌卡车而言。建国以来轿车工业的发展缓慢与国内需求的矛盾在不断地加 剧,一方面导致进口轿车量在 80 年代前半期以几何级数增长(如表 2.1) ,另一 表 2.1 八十年代前半期的轿车进口趋势 年 份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轿车进口量 1401 1101 5806 21651 105775 占进口车比例 337% 685% 2308% 2440% 2988% 进口量/国内产量 4087% 2732% 9603% 36025% 203140% 资料来源: 中国汽车工业年鉴 2003 。 方面中国轿车工业也迅速走上合资引进技术的成长阶段。 1984 年,中国第一个中外 合资汽车企业北京吉普汽车有限公司诞生; 1985 年,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成 立;同年,南京汽车引入意大利菲亚特的依维柯汽车、广州和法国标致合资项目也 成立。1985 年 9 月,第一辆上海大众桑塔纳下线。时至今日,桑塔纳在不断变化 进取中一直引领着家庭轿车的潮流。1986 年 9 月,第一辆天津一汽夏利下线,夏 利是中国人民生活变化的见证者;1991 年 12 月,第一辆一汽-大众捷达下线,历 6 经近 20 年的销售,捷达依然老而弥坚,在中国经济型轿车市场表现优异;1992 年,第一辆东风雪铁龙富康下线,富康在动力方面的表现是其畅销不衰的“秘 诀”。总的来说,1992 年时,全国汽车年产量首次超过 100 万辆,中国汽车工业 正在发展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2.3 中国汽车工业的壮大阶段(19922003) 这一时期,中国工业无论从生产能力、产品品种上,还是从管理与技术水平、 技术创新能力上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一是汽车、摩托车产量稳步增长。1998 年, 中国年生产汽车 162.8 万辆,世界排名第 10 位;二是生产集中度明显提高,经济 规模初见端倪。 上述 162.8 万辆汽车, 其中 14 家汽车企业集团生产品 148.5 万辆; 三是产品结构趋向合理,质量进一步提高,汽车产品的开发、生产和销售,已从 计划走向市场;四是实施法规法制管理,加强了汽车行业标准化工作,1994 年国 务院批准颁布的汽车工业产业政策加速了汽车行业标准化的进程。特别是加 入 wto 后,中国汽车工业进入“以技术换市场”的阶段,巨额利润被外国跨国公 司和少数合资厂商拿走,这种高产量的表面现象没有给中国汽车工业带来真正的 竞争力(如表 2.2) 。到 2003 年底,我国轿车的出口量还不如 1993 年多,比较而 言真是讽刺。 表 2.2 1992-2003 年我国汽车产品出口量 汽车(辆) 年份 合计 其中:载货汽车 其中:轿车 1992 6735 2243 914 1993 11116 4534 2866 1994 18648 10234 784 1995 17747 9070 1413 1996 15112 6256 635 1997 14868 8297 1073 1998 13627 6306 653 1999 10095 3868 326 2000 27136 7093 523 2001 26073 8527 763 2002 21960 10520 969 2003 45777 26142 2849 注:1)本表出口汽车数量含散件数,汽车配件数含车身,汽车产品总计中含车用发机; 2) 载货汽车中含载货底盘及其它汽车底盘, 轿车中不含 9 座及以下小客车和轻型越野车; 3)从 2002 年起,挂车及半挂车不计入汽车整车出口量中。 7 2.4 中国汽车工业走向国际阶段(2003现在) 中国加入 wto 后,汽车工业的生产规模与市场规模迅速扩大,而且全面融入 世界汽车工业体系时代。在这一阶段,也吸引了众多国际大型跨国汽车公司争相 来华投资设厂,从广州本田到北京奔驰,中国汽车工业应用着它们先进的管理方 法与技术。2004 年,中国出台了汽车产业发展政策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 环境也日臻完善。在此基础上,2005 年,中国汽车出口额不但首次超过 100 亿, 而且出口数量也首次超过进口,实现历史性转折。2006 年, “国家汽车及零配件出 品基地”和“国家汽车及零配件出品基地企业”正式挂牌,这既彰显了中国汽车 进军世界市场的雄心壮志,也标志着汽车出口将在政府的扶持下成为中国汽车外 贸新的增长点,中国正在向“汽车制造强国”迈进。 随着全球汽车工业的发展,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汽车市场,也是全球最富活 力和潜力的市场。从 1953 年到现在,中国汽车工业在迅速发展,企业数量巨增, 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中国汽车企业正走在更大、更强的发展之路。 8 第 3 章 中国汽车出口的现状和呈现的新特点 第 3 章 中国汽车出口的现状和呈现的新特点 汽车工业是被公认为是具有高度产业关联性的工业。正如德鲁克所说,汽车 工业是“工业中的工业” 。 汽车工业对经济既起着极高的波及作用,又产生着巨 大的推动力。 近年来,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出口产业和全国经济发展水平也有 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为了更有效地推动汽车出口产业和全国经济发展,有必要结 合中国入世后汽车出口情况,分析中国汽车出口的现状并总结其呈现的新特点。 3.1 中国汽车出口的现状 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汽车产品必然要走向海外市场。根据海关统 计数据显示,2005 年,世界汽车产品出口超过 9500 亿美元,占世界货币贸易量的 10, 而中国汽车产品出口只占世界货币贸易量的 1.1, 这与世界主要汽车生产 大国,如日本、德国、韩国汽车产量的 40相比不可同日而语,也与中国是第三 大汽车生产国名不相符。那么,中国汽车出口到底是怎样的现状呢? 3.1.1 汽车出口的规模与种类 据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04 年,整车出口 14 万辆,金额为 6.5 亿美元;零部 件出口金额为 96 亿美元。2005 年,整车出口 16 万辆,金额为 19 亿美元;零部件 出口金额为 152 亿美元。以 2004 年整车出口为例,轿车为 9335 辆,越野车为 779 辆,旅行小客车为 62281 辆,机动大中型客车为 4782 辆,载重车为 51347 辆,特 种用途车多达 275186 辆。这些足以说明,中国汽车出口的规模正在扩大,出口产 品种类覆盖面宽。中国汽车出口好像成绩喜人,但细看下来,情况却不容乐观。 据计算,中国入世五年的时间里,汽车和汽车底盘出口数量增长了 46.06 倍,而 出口额只增长了 8.83 倍, 这与同时段进口额增幅略超过进口数量形成了鲜明的对 比,这一现象并非小问题。出口量增幅远大于出口额是汽车大部分瞄准低端市场 低价出口统计上的表现。由此可见,中国汽车出口水平,尤其是整车出口水平需 要逐步开拓国际市场,而零部件出口则应在已有规模的基础上继续扩大出口。 3.1.2 汽车出口的市场 中东、非洲和亚洲一直是中国传统的汽车整车出口国际市场。2006 年,东欧 得以重点开发,成为中国汽车整车出口的主要市场。如果按汽车出口金额排序, 中国汽车出口的市场格局如下:亚洲居第一位,出口金额比例达 43.6%;欧洲居第 二位,出口金额比例达 23.9%;接下来依次为非洲、南美洲、北美洲和大洋洲。时 至今日,中国共向世界上 186 个国家和地区出口汽车,出口金额达一亿美元的共 有七个国家。其中,俄罗斯是中国汽车出口最多的国家,出口金额达 3.5 亿美元, 同比增长超过 300%;伊朗位居第二,出口金额达 2.38 亿美元,同比增长超过 9 133.2%;其它出口金额超过一亿美元的国家分别为比利时、叙利亚、阿尔及利亚、 哈萨克斯坦和安哥拉。由此可见,中国整车出口市场广泛,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但主要市场仍集中在发展中国家。 3.1.3 汽车出口的企业 据海关统计分析显示,到 2004 年时,中国共有 1114 家企业在经营汽车出口, 较之 2003 年同比增长了 23%,主要包括中国第一汽车集团进出口公司、哈尔滨哈 飞汽车制造有限公司等等。将这些出口企业按经营规模归类,企业数量和出口金 额之间存在着强烈的反差。 仍以 2004 年汽车出口企业为例, 1000 万美元以上的企 业 17 家,占企业总数的 1.53%,而出口金额占 38.6%;1 万元以下的企业 237 家, 占企业总数的 21.27%,而出口金额只占 0.1%。由此可见,中国汽车出口企业比较 分散,不成规模。 3.1.4 汽车出口的贸易方式 中国特殊的国情决定了贸易方式的多样,包括一般贸易方式到对外承包工程 货物方式、来料加工装配方式和边境小额贸易等。在多样的贸易方式中,一般贸 易方式多达 70%以上,对外承包工程货物方式和来料加工装配方式分别位于第二、 三位,合计贸易金额达 12.9%,边境小额贸易方式大幅增长,出口金额同比增长达 290%。由此可见,中国需要增加整车出口贸易方式,以免不规则贸易方式损害了 自己的品牌效应。 3.2 中国汽车出口的新特点 随着中国国内汽车市场增长趋势的减缓,低产能利用率带来的压力使出口变 得尤为重要。中国整车厂商进行全球性扩张不可避免。结合具体统计数据,中国 汽车产品出口主要呈现以下新特点: 3.2.1 汽车整车出口量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 从 2000 年开始,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步入发展快车轨道;2003 年以前,中国汽 车整车出口一直是进口量大于出口量; 2005 年, 汽车整车出口才实现净出口转折; 之后,中国汽车整车出口高速增长的态势依然延续(如表 3.1 和图 3.1) 。 10 表 3.1 2001-2006 年中国汽车整车进出口情况表 进口 出口 净出口 年份 数量 进口额 数量 出口额 数量 出口额 2001 7.1 17.1 2.6 2.1 -4.5 -15.0 2002 12.8 32.0 2.2 2.3 -10.6 -29.7 2003 17.2 52.8 4.6 3.7 -12.6 -49.1 2004 17.6 54.2 13.6 6.6 -4.0 -47.6 2005 16.1 51.7 17.3 16.0 1.2 -35.7 2006 23.0 75.4 34.2 31.4 11.2 -44 注:汽车整车含汽车和汽车底盘 资料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信息网 图 3.1 2001-2006 年中国汽车整车进出口情况走势图 这些数据的出现并非偶然,既是中国汽车工业长期发展的结果,也是国家出台的 一些鼓励整车出口和限制整车进口的政策法规在起作用。中国汽车企业凭借自身 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引进国际上具有先进技术水平的人才、建立企业自已的科研 小组,这能增强中国汽车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使汽车整车出口量保持 强劲的增长势头成为必然。中国加入 wto 后,中国整车关税降至 25%的情况下,中 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限制进口政策,如 2005 年颁布的汽车品牌经销管理办法 等,这些政策均在一定程度直接或间接地减少了进口汽车数量,为国内汽车企业 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竞争环境;国际汽车跨国公司纷纷在中国境内安家落户,由此, 深受国人欢迎的车型转移到国内生产,相对增长了中国汽车整车出口量的强劲势 头。 3.2.2 汽车出口以零部件为主 中国汽车市场呈现出口经营主体数量迅速增加,而且以零部件出口为主。因 11 为汽车零件占据了大部分份额,所以现在以汽车零件的进出口情况为例来研究汽 车零部件市场。多年来,中国汽车零件净出口额的负值在逐渐递减。也就是说, 汽车零件出口额在逐渐递增, 而且汽车零件的出口额远远高于汽车整车的出口额, 即中国汽车出口还是以零部件为主(如表 3.2 和图 3.2) 。跨国公司毕马威根 表 3.2:2001-2006 年中国汽车零件进出口情况表 年份 进口额 增长率(%) 出口额 增长率(%) 净出口额 2001 253 239 16.3 45.0 -9.0 2002 300 185 16.6 1.8 13.4 2003 626 1090 24.2 45.8 -38.4 2004 733 170 44.1 82.2 -29.2 2005 672 -8.2 65.8 49.2 -1.4 2006 903 34.4 88.8 35.0 -1.5 资料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信息网 图 3.2 2001-2006 年中国汽车零件进出口情况走势图 据市场调研得出结论: “中国汽车零部件生产尽管目前还不够先进,但在未来发展 将成为重要产业。中国的汽车零部件制造商在不远的将来将成为世界汽车备件和 修理件市场上的大玩家。 2” 3.2.3 自主品牌汽车成为中国汽车出口的主力军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中国整车出口前几位的企业分别是长城、哈飞、一汽、 奇瑞、本田、北汽福田、重庆长安、昌河和吉利等。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对其出口 数据加以分析发现:以奇瑞、吉利和夏利为主的自主品牌汽车仍然是中国汽车出 口的主力军。以出口量最大的奇瑞汽车为例来说,它的旗下产品除旗云外,所有 车型都有出口。目前,中国整车出口以自主品牌为主,外资品牌少且主攻国内市 2 钱平凡。 后起国家汽车工业发展模式与政府作用的比较研究,企业技术开发,2003 第 4 期。 12 场。中国自主牌汽车企业出现如此佳绩,主要原因如下:一是中国经济的发展, 即与汽车相关的产业,如治金、橡胶、燃料、钢材和能源等基础工业均取得长足 的发展与进步,为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也使人民生 活水平提高,追求舒适的生活消费成为可能与必然,为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的发展 提供了广阔的市场;二是中国已跃居世界第三大汽车生产国,这为自主品牌汽车 企业为自己产品的出口增强了信心和勇气;三是国际大环境有利于自主品牌汽车 企业的发展与壮大。正是上述诸多原因使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在产品出口上呈 现逐步走强的趋势。 3.2.4 汽车出口地区呈现多元化 目前,中国汽车出口地区呈现多元化。在中国汽车工业迅猛发展之时,中国 汽车技术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如图 3.4) ,从而使中国汽车出口的目的地 图 3.4 建国以来中国汽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的发展图 已涉足 200 多个国家和地区。就出口路径而言,中国汽车出口先以发展中国家为 突破点,然后向发达国家延伸。中国汽车企业起初的主攻方向确定为进口关税较 低、没有汽车工业的国家,主要是非洲、中东等,它们都是进入门槛儿较低的国 家和地区。例如奇瑞,2005 年出口的汽车有 90%以上集中在这些地区;吉利则占 到近 93%。随着出口规模加大,2006 年上半年,中国汽车出口出现显著的变化。 欧洲、 南美的出口额迅速增长, 正在成为中国汽车出口的新市场, 有关部门对 2006 年上半年中国汽车出口情况的统计排序就是最好的证明:亚洲所占比例为 47.4%; 欧洲所占比例为 21.5%;然后依次为非洲、南美洲、大洋洲和北美洲。中国汽车出 口市场正在改变以亚、非为主的格局,已经开拓了更为广泛的市场,尤其是开始 走向欧洲和南美国家的市场,正呈现着多元化。 总之,正是中国劳动力成本低廉、制造业整体实力强大和所处的地理位置促 成中国汽车出口出现了上述新特点。 13 第 4 章 中国汽车出口存在的问题 第 4 章 中国汽车出口存在的问题 虽然中国汽车出口发展可以用日新月异来形容,但其毕竟处于国际化发展的 初级阶段,相对于国内市场,海外市场更加复杂,而且海外发展经验积累较少, 置身于随时而至的变数,中国汽车出口面临着很大的压力和挑战:从产销规模来 看,中国已然成为全球汽车生产大国,但自主创新能力、自主品牌企业发展水平 不高,致使中国在全球汽车产业链中的地位低下,离世界汽车强国仍还有较大距 离;中国汽车出口以低端市场为主, 低价格、低利润、低质量、低技术水平的格 局尚未取得根本性改变,与德、日、韩等汽车出口大国比较而言,出口企业的质 量和效益都不高;汽车企业的海外经营尚停留在直接的产品出口阶段,大部分出 口企业还没有制定和实施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战略。下面是中国汽车出口必然直 面的问题。 4.1 汽车出口企业缺少自主核心技术 中国汽车工业起点是事实,在技术方面与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 较为明显的距离。中国汽车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引进外资扩大合作时更暴露出 自身汽车技术上的缺位的严峻问题。在合资企业中,合资的外方企业提供给中国 的多是落后且性价比相对过低汽车技术,中国汽车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地 位也就成为一种必然。中国汽车正陷入“越依赖越没有能力,越没有能力越依赖” 和“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恶性循环。 中国汽车如果想顺利实现出口,就必须打破诸多技术上的瓶颈,逐步发展自 主核心技术。现在,中国汽车出口企业因是否拥有自主核心技术划分为两类:一 类是如奇瑞、吉利、江淮和哈飞等少数企业;另一类是如一汽大众、上海大众、 上海通用等多数企业。前者因为拥有自主核心技术,正在做大做强,但也正频繁 遭遇知识产权诉讼、国外在环保、性能和技术方面的壁垒,表现为规模小而竞争 力弱。后者是国家以市场换技术政策的产物,是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主力军。引 进的目的虽是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并加以吸引,再步入自我研发之路,然而事实上, 高速发展的中国汽车还停留在组装外国品牌产品为主阶段,合资的外国企业从知 识产权、管理、销售到售后服务等方面拥有实际控制权,中国汽车企业在自主核 心技术方面取得的成果少之又少。外方之所以这样做,当然是出于抢占市场和攫 取利润,而绝不会养虎为患。中方汽车企业,也包括合资企业,逐步开发自主核 心技术才能真正“ 走出去” 。 4.2 汽车出口产品质量欠佳 低价是敲门砖,低质是墓志铭。能否在国际汽车市场站稳脚,质量是最关键 14 的一点。在技术越来越同质化的情况下,汽车出口产品质量已成为全球汽车企业 竞争的一大利器,国际汽车市场对此要求非常严格,各国均制定了一系列的质量 标准和规定。中国汽车出口企业虽一直在努力提高产品的质量,但总体情况不容 乐观。质量欠佳是中国汽车走向世界的软肋。例如过去的两三年,中国汽车一度 在俄罗斯形成一股热潮,成为汽车业界和汽车爱好者关注的焦点。之所以如此, 人们主要看重了中国汽车的成本低、外形好,适合俄罗斯的国情,但现在热度正 在逐渐减退,则是因为中国汽车的质量欠佳。 汽车出口产品出现质量问题,一方面由于生产技术水平低下导致,如油耗大、 离合器分离不彻底、车内噪声大、车身震动等多遭消费者投诉;欧、美、日韩汽 车保质期多在 5 年或 10 万公里, 而中国汽车保质期多数情况都只在 1 年或 3 万公 里,这些事实足以说明中国汽车质量与国际水平相比有一段距离。另一方面,中 国汽车在本国质量合格,而到国际市场后,因不适应使用地环境也容易出现质量 问题。中国整车出口市场过于分散,没有充分研究进口汽车国家道路、气候和使 用习惯等多方面因素,结果导致在国内合格的汽车产品到出口国因不适应而出现 质量问题。目前,中国出口汽车产品,包括整车和零部件产品,虽都定位在低端 产品,但绝不能是低质产品,它关系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总的来说,中国的 汽车产品出口企业仍处于低层次水平,具体而详尽的出口计划没有制定与实施。 4.3 汽车出口产品结构不合理 中国汽车产品出口虽然在数量出现令人乐观的增长形势,但从出口结构上看 却表现出不合理,包括整车和零部件出口产品多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高新技 术、高附加值的产品出口量很少。 世界主要汽车出口国的轿车生产占汽车生产比重超过 80,世界平均比重也 超过 68.9,而中国 2007 年也刚超过 50,比重虽也在逐年提高,但与世界主 要汽车出口国仍有一段不容忽视的距离。中国整车出口表现为货车、客车比例大, 轿车比例小。一般来说,轿车的技术含量比货车、客车高,而轿车一直是中国汽 车产品出口的弱势。近年来虽然数量上有所增长,但占总量的份额不但小,而且 出口轿车的车型中高档轿车少,多以中低档经济型车为主,价格低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