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专业论文)中部地区政府博弈行为与中部崛起战略.pdf_第1页
(政治经济学专业论文)中部地区政府博弈行为与中部崛起战略.pdf_第2页
(政治经济学专业论文)中部地区政府博弈行为与中部崛起战略.pdf_第3页
(政治经济学专业论文)中部地区政府博弈行为与中部崛起战略.pdf_第4页
(政治经济学专业论文)中部地区政府博弈行为与中部崛起战略.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硕士学位论文 摘要 在我国东部繁荣、西部开发和东北振兴的区域发展格局中,中部区域的整体 经济出现明显趋缓的势头,中部的三农问题愈加严重,产业结构转换愈加困难, 资源被抽空的现象愈加突出,中部洼地、中部凹陷以成为不争事实。而中部经济 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特殊地位使中部受到决策层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如何 实现中部崛起成为全国人民特别是中部各省必须面临的问题,而其中中部政府的 作用无疑是个重要因素,原因在于:首先,分权化改革使地方政府作用显著增强, 依靠地方政府介入欠发达地区可能实现跨越式发展。其次,从政府经济学的角度 出发,后发地区政府能力与地方经济发展呈正相关关系,在缩小地区差距过程中, 强政府能起主导作用。再次,中部地区逐步落后于沿海地区的原因之一在于制度 约束,中部政府的制度创新行为对中部崛起至关重要。最后,在国际上其他国家 和发展中地区,地方政府承担地区发展的主要责任,特别当本地区经济与其他区 域产生较大差距时,承担主要作用的也是地方政府,如:美国和巴西等国家在协 调区域经济政策时,都注重发挥地方政府的作用,地方政府也愿意承担责任。 文章试摈弃传统的研究角度,从博弈论的框架入手分析中部政府的行为,探 讨作为理性人的地方政府如何在复杂的多重博弈格局中斡旋和协调,为中部发展 造势的同时,最终能带领区内公众实现中部崛起。文章试从三部分入手进行分析, 首先在分权改革的大背景下分析我国地方政府行为轨迹的演变,然后从博弈论的 角度出发结合中部经济发展状况,建立中部地方政府行为的分析框架,为下文研 究中部政府的多重博弈行为打下基础,最后针对政府博弈行为的分析对中部政府 作用方式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 关键字:财政分权;中部崛起;中部政府;博弈行为 中部地区政府博弈行为与中部崛起战略 a b s t r a c t i nt h er e g i o nd e v e l o p m e n tp a t t e r no ft h ep r o s p e r so fe a s t e r np a r t ,w e s td e v e l o p s a n dp r o m o t e sw i t hn o r t h e a s t ,t h eo v e r a l le c o n o m yo fm i d d l er e g i o na p p e a r so b v i o u s l y s l o wt e n d e n c y ,s p e c i a l l yt h ea g r i c u l t u r a lq u e s t i o ne v e nm o r es e r i o u s ,t h ei n d u s t r i a l s t r u c t u r et r a n s f o r m se v e nm o r ed i f f i c u l t l y ,t h er e s o u r c e sp h e n o m e n o nw h i c hp u m p s o u ti sb e e ne v e nm o r ep r o m i n e n t ,t h em a r s hm i d d l el a n db e c o m e st h ef a c t m i d d l e e c o n o m ya n ds p e c i a ls t a t u si nt h eo u rc o u n t r yr e g i o ne c o n o m yd e v e l o p m e n tr e c e i v e w i d e s p r e a da t t e n t i o no fd e c i s i o n m a k i n gs t r a t aa n da c a d e m i cc i r c l e s h o wt or e a l i z e t h em i d d l er i s e si st h eq u e s t i o nt h ew h o l en a t i o ns p e c i a l l ym i d d l ep r o v i n c e sm u s tf a c e , b u tm i d d l eg o v e r n m e n t sf u n c t i o ni sai m p o r t a n ta t t r i b u t ew i t h o u td o u b t ,t h er e a s o n l i e s i n :f i r s t ,t h e r e f o r mo fd i v i d e sp o w e rc a u s et h el o c a la u t h o r i t yf u n c t i o n r e m a r k a b l ee n h a n c e m e n t ,d e p e n d su p o nt h el o c a la u t h o r i t yt oi n v o l v et h ed e v e l o p e d a r e ac a nr e a l i z es u r m o u n t sd e v e l o p m e n t n e x t ,e m b a r k sf r o mt h eg o v e r n m e n t e c o n o m i ca n g l e ,t h el o c a lg o v e r n m e n ta b i l i t yo fl a t t e rp l a c ep r e s e n t st h ec o r r e l a t i o n a l d e p e n d e n c ew i t hl o c a le c o n o m yd e v e l o p m e n t ,i nt h ep r o c e s so fr e d u c i n gt h el o c a l d i s p a r i t y ,t h es t r o n gg o v e r n m e n tc a ng e tu pt h el e a d i n gr o l e o n c em o r e ,t h em i d d l e a r e ag r a d u a l l yf a l l sb e h i n dt h ec o a s t a la r e al i e si nt h es y s t e mr e s t r a i n t ,m i d d l e g o v e r n m e n t ss y s t e mi n n o v a t i o nb e h a v i o ri sv e r yi m p o r t a n tt om i d d l ea e r a ,f i n a l l y ,i n t h e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o t h e rc o u n t r i e sa n d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a r e a ,t h el o c a la u t h o r i t y u n d e r t a k e st h ep r i m a r yr e s p o n s i b i l i t yo fl o c a ld e v e l o p m e n t ,w h e nt h i sl o c a le c o n o m y h a st h eb i gd i s p a r i t ys p e c i a l l yw i t ho t h e rr e g i o n s ,t h er o l eu n d e r t a k e st h em a i n f u n c t i o na l s oi st h el o c a la u t h o r i t y ,f o re x a m p l e :i nu sa n db r a z i l ,w h e nc o o r d i n a t e s t h er e g i o ne c o n o m i cp o l i c y ,t h ec o u n t r i e sa l lp a y sg r e a ta t t e n t i o nt od i s p l a yt h e f u n c t i o no fl o c a la u t h o r i t y ,t h el o c a la u t h o r i t ya l s oi sw i l l i n gt ou n d e r t a k et h e r e s p o n s i b i l i t y t h i sa r t i c l et r yt od i s c a r dt r a d i t i o n a la n g l e ,r e s e a r c ht h eg o v e r n m e n tb e h a v i o r f r o mg a m b l i n gt h e o r y ,d i s c u s s i n gt h a ta st h er a t i o n a lp e r s o n ,h o wl o c a lg o v e r n m e n t m e d i a t e sa n dc o o r d i n a t e si nt h ec o m p l e xm u l t i p l eg a m b l i n gp a t t e r n ,a n dm a k e st h e p o t e n t i a lf o rm i d d l ea tt h es a m et i m e ,f i n a l l yc a nl e a dt h ep u b l i ct or e a l i z e m i d d l e r i s e s t h i sa r t i c l et r i e st oc a r r yo nt h ea n a l y s i sf r o mt w op a r t s ,g i v e nt h eb a c k g r o u n do f d i v i d i n gp o w e ri nt h ef i n a n c e ,t h ef i r s tp a r ta n a l y z e st h ec h a n g ea n dt h ef u n c t i o no f i i 硕士学位论文 o u rl o c a la u t h o r i t y sb e h a v i o rw a y , n e x tp a r te m b a r k st h ec o n c r e t ea n a l y s i sa b o u tt h e m i d l a n dg o v e r n m e n t l sm u l t i p l eg a m b l i n gb e h a v i o rf r o mt h eg a m et h e o r ya n g l e , f i n a l l ya i m i n g a tt h ea n a l y s i so fg o v e r n m e n t sg a m b l eb e h a v i o r ,t h et h i r dp a r t p r o p o s e st h e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m e a s u r ea n dt h es u g g e s t i o n t ot h em i d d l eg o v e r n m e n t f u n c t i o nw a y k e yw o r d s :d i v i d i n gp o w e r i nt h ef i n a n c e ;m i d d l er i s e s m i d d l eg o v e r n m e n t ;g a m b l i n gb e h a v i o r 1 1 1 中部地区政府博弈行为与中部崛起战略 插图索引 图3 1 中部政府博弈对象1 2 图4 1 中央政府与中部政府成本收益分析1 8 图4 2 中部政府与中央政府博弈模型1 9 图4 3 区域间政府博弈模型( 1 ) 2 3 图4 4 区域间政府博弈模型( 2 ) 2 3 图4 5 中东部合作博弈的得益矩阵2 5 图4 6 中部政府与企业博弈3 3 i v 硕士学位论文 附表索引 表1 1 实旖不同开发战略时期中部与东部地区发展水平比较一 表3 12 0 0 2 年中东西部地区的基本经济状况及比较 表4 1 中国三大地带企业创新能力对比 表4 2 中国三大地带中小企业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数一 v 2 1 4 3 0 3 0 湖南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 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n 力, 1 1 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 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 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 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j 沥略 日期:浒,月。c 7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 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 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湖南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 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 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1 、保密口,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2 、不保密团。 d , f l 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 ) 作者签名:嘞日日期:力r 年,月o ,_ 7 日 导师签名:噜豸匆吸日期站蚺,月扣 硕士学位论文 第1 章导言 1 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 1 1 选题背景 首先,放权让利的分权改革深刻的改变了中国经济的总体格局,从财税包干 到分税制,地方政府获得自身内在获利的动机,地方经济实力的增强,要求地方 政府以叶言人”的身份保护地方经济效益,同时自上而下全社会对“政绩型”政府 的认可,促使地方政府在发展地方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方面有所作为。在这 种以发展经济为主导的背景下,地方政府行为具有明显加强的趋势【。从区域经 济发展的角度看,地方政府作用也是日益增强。由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 为了追赶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或国家使用赶超战略,但依靠不完善的企业制度 和市场机制的自发性去实现产业的升级和结构的调整将是个不确定性和缓慢的过 程,因此,在明确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的基础上由地方政府介入,制定超前战略, 确定地区未来发展方向是十分必要的。从政府经济学的角度看,在市场经济条件 下,发达地区能够依靠“自下而上”的经济增长机制实现自我发展,本身不需要政 府的大力扶持,当地政府的主要作用是保持地区发展的协调性和稳定性。而作为 后发地区,政府能力的大小和经济增长是一种正相关的关系,政府能力包括学习 能力、权利有效性、行政管理效率及公共政策制定的适通性等对后发地区具有很 强的指导作用,政府往往是经济增长的发动者,同时也是关键行动者,特别在当 地经济发展与其他区域出现较大差距时,承担主要作用的更是地方政府【z l 。因此, 从理论上分析,地方政府干预地区经济的理由是市场失灵的存在,此外建立在经 济效益之外的价值判断和社会伦理也是地方政府主政地区经济的理由。 其次,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历史本身的特点以及在我国现实中区域经济成长阶 段的差异性,使人们一直忽略中部经济。长期以来,国内外市场化改革的主流理 论始终将东部地区的经验事实作为考察对象,基本不重视对广大中西部地区社会、 政治、经济转型过程的深入研究【”。从有关学者对我国地区差距的实证分析中也 可以看出中国地区差距的变化和中央政府的制度安排和政策的出台的时间是吻合 的,即体制变迁和公共政策实施的结果最终扩大地区差距。在改革推进的过程中, 由于中央政府的制度安排,最终结果是沿海地区的市场化进程明显强于内地,这 一制度安排的意义并不是一系列政策优惠所带来的利益能比拟的,它是对计划经 济体制束缚的松绑,其焕发的活力和潜力最终反映在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增 长速度上1 4 1 。以中部工农业大省湖北为例,伴随着沿海、沿江和西部大开发战略 中部地区政府博弈行为与中部崛起战略 的实旌,与同是长江经济带的苏、浙二省发展差距的递进扩大,足以说明这个问 题。 表1 1 实施不同开发战略时期中部与东部地区发展水平比较 人均g d p 比寝 g i 珊亿面 g d pe 懒人均p ( 元) ( 元) 1 涮e 江苏 浙江 荔鄂 嘟湖北 江苏浙江 苏鄂浙鄂 沼海蝴咯 4 爱娜娩出9 6埠矜:订1 眩1 6 9 0 4 4 1 7 4 4 6 8 如0 3 1 61 9 2 4 3 81 4 5 3 61 1 0 3 0 赦1 9 回 沿海蜘自 筒s 0 31 5 曰脚8 6 5 6 4新6 61 n 国2 5 0 0 j 眨2 1 2 8 83 5 1 4 3 71 6 曼2 31 4 0 5 4 后( 1 9 8 2 ) 沿池蜘咯 9 1 4 25 1 弱2 53 5 2 4 7 9 2 1 5 - 4 91 4 7 兜7 2 蜊1 4 1 5 3 5n 5 3 01 粥9 9 后( 1 9 晒) 西部开发 4 醴2 2 8鳄_ 7 1 5 16 7 4 1 52 0 4 j 口2】4 4 7 21 2 9 艺1 4 6 苎52 4 捌0 3 81 _ 3 睁1 8 7 船 后( 2 0 0 1 ) 资料来垛j 五年中国统计年豁 从“开发东部沿海”到现阶段实行的大手笔的“西部大开发”和“东北振兴”战 略,我国中部地区始终处于政策化的边缘地带,加上中部地区近几年经济发展在 区域中的位次逐步后移,中部凹陷现象开始引起决策层和理论界的关注。中部作 为中国区域的中轴和东西南北的结合点,可以说是中国经济的一个缩影,中国经 济发展的很多根源和问题在中部都可以找到佐证,忽视甚至脱离中部经济去探讨 中国的区域协调发展问题是根本不现实的,不仅难以做出全局性、系统性的思考, 也难以真正符合中国经济成长的内在逻辑。 因此,在2 1 世纪国家欲用来平衡经 济发展的战略是否会进一步加剧区域贫富差距的扩大? 在“东西共进”和“东北振 兴”发展的夹缝中,中部自身发展的优势和劣势如何? 中部将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如 何? 作为领头羊的中部地区政府的作为如何等都成为大众关心的问题。学术界关 于中部地区应怎样发展,有积极意义的观点目前主要有三种,一种观点着力论证 中部地区在全国总体发展中的重要性,呼吁国家对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予以支持。 另一种观点则从如何加强与东部联系,配合西部开发方面寻找中部发展的契机, 中部一些省市也提出东引西进、东进西出等战略设想。还有一种观点主张中部地 区应该从知识经济、加入w t o 等方面发现机遇,实现跳跃式发展【5j 。这些观点 从不同侧面对中部发展提出有益见解,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第一种观点偏向于 国家倾斜政策,这一点在下文重点分析,可行性不大;第二种观点强调中部发展 从区际关系方面寻找机遇有一定道理,但缺乏对我国今后三大经济地带之间经济 硕士学位论文 i i i ii i i i i i i 关系演变的清醒认识,中部与西部的经济势差相差并不大,而这恰是区域合作的 基础。第三种观点中中部经济受自身发展局限,大规模发展知识经济及参与国际 竞争的时机还不成熟,且会伴随更大的风险和挑战。本文认为中部崛起最终还要 靠自我发展和联动的力量,这其中中部政府的行为和制度创新是中部地区崛起的 关键。因此,本文试从政府行为角度出发来探讨区域政府在相对落后地区如何发 挥其作用并带动区域发展的问题。 传统的经济学在宏观领域探讨政府行为时,忽视政府与相关经济主体的平等 关系,政府行为只是简单的实施政策,公众只是一味的接受和服从;忽视了政府 与公众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问题;忽视了政府和公众各自的理性预期行为 和学习过程;忽视对现实中不确定性的研究。本文在探讨政府行为过程中引入博 弈论分析,将其看成具有自身利益的主体来说明政府行为具有典型的博弈特征, 从而为研究中部地区政府行为打下基础,中部政府必须重视相关经济主体利益的 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在众多的博弈中实现冲突的磨合和共同利益的合作,从而 做出符合本区发展的理性决策。当然,政府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考虑的不仅仅是 经济利益,更是社会效益。虽然最优经济效益行为并不意味着符合公共性的要求, 但我们仍认为,博弈论分析为政府行为提供了定的参考作用,站在对策论的角 度制定发展战略,政府的行为将更为合理和有效。 1 1 2 研究意义 本文就中部发展现状和面临的严峻形势为主线,从博弈论角度探讨中部政府 多重行为,分析作为地区发展的经济主导力量,中部政府应如何对本地区做出合 理定位,在协同区内各主体利益的基础,选择相应的赶超战略来实现中部崛起, 从而达到从探讨地方政府行为入手最终研究区域经济发展的目的,这也正是本文 选题的宗旨所在。 1 2 文献综述 1 2 1 国外研究现状 在西方经济学界,无论是自由主义的经济学派还是保守主义的干预学派,都 不否认政府在一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处于转轨经济时期的国家,政府承担的职 能理应比成熟的市场经济要多,即要在“破”和“立”的过程中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 体制。作为政府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的地方政府,所起的作用也要比成熟的市场 经济国家的地方政府要大,再加上中国特有的政治体制和纷繁复杂的实际情况, 地方政府在本地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在理论上也应较大,而在实际中则比理论上所 规范的大得多。 在国际经济学界,对政府行为研究的文献不计其数,但其研究对象一般都是 3 中音6 地区政府博弈行为与中部崛起战略 一个作为整体的政府行为,开展对地方政府行为的研究的文献则是风毛麟角,尤 其对像中国这样的经济转轨国家,在国际上对中国地方政府行为研究的文献更是 少见。从少许的文献来看,对中国地方政府行为有一定研究的是世界银行( 1 9 9 1 ) 、 美国经济学家罗斯基( 1 9 9 4 ) 、崔之元( 1 9 9 3 ) ,b l a n c h a r d s h l e i f e r ( 2 0 0 0 ) 6 1 。 他们认为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中具有积极作用,是整个经济发展的推动力。这些 观点对本文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1 2 2 国内研究现状 中国进入9 0 年代以来,地区发展问题日益成为经济、社会、政治生活中的热 点和焦点,这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内在逻辑必然演绎的历史过程。中国区 域发展模式研究逐渐深入到探讨中央和地方关系,地方政府行为也逐渐成为中国 区域发展的研究重点。 在国内开展地方政府行为研究的文献虽多但研究成果有很大相似之处,有代 表性的主要是胡鞍钢的中国国情报告( 1 9 9 3 ) ,中国地区经济差距报告( 1 9 9 6 ) , 周振华等人的地区发展( 1 9 9 5 ) 【”,陆大道等人的中国地区发展报告( 1 9 9 6 ) ,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跨世纪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 1 9 9 6 ) 等,这些文献提出 了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方式及其对地区经济发展的意义。 还有一些很重要的文献基于我国财政分权的宏观背景对地方政府行为进行了 具体的分析和专题研究,大体上有三类文献:第类文献主要从财政分权和经济 转型来探讨地方政府对地区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和对经济转型的贡献,最具代表 性的可能要算钱颖一【8 1 及其合作者,如:许成纲【9 1 、马斯金、罗兰及温加斯特【1 0 1 等,他们认为财政分权创造了一个来自地方和基层的改革支持机制,并使得地方 政府对中央政府可以形成经济上的制约,同时财政分权加上生产要素的流动,可 以使得地方政府进行竞争,增加地方政府对国有企业的救助成本,从而保证有效 率的改革不断前进而不致逆转。他们的观点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并得到一些实证研 究,但没有考虑到地方政府面临统一政策时的不同反应。何梦笔( 2 0 0 2 ) 就认为 各地政府不同的政策反应促使各地形成不同的发展路径,周业安和赵晓男( 2 0 0 3 ) 的调查发现中国的地方政府在竞争层面上存在进取型、保护型和掠夺型等多种行 为特征【1 l 】,陶然等( 2 0 0 3 ) 也指出由于各地政府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及各地区社会 和经济结构存在差异,各地政府对中央政策的反应不同从而表现出各地政府对经 济干预力度的差异【”】。周伟林关于中国地方政府行为分析高度评价了我国地 方政府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深刻分析了地方政府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提出 最终由多元市场到统一市场,完成发展均质化到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的可行性。 与钱颖一的观点一致,张维迎和栗树和等人也认为地方化分权导致的地方政府竞 争反过来又引发国有企业民营化【1 ”。部分学者还从制度变迁的角度来构架地方政 4 一个作为整体的政府行为,丹展对地方政府行为的研究的文献则是风毛麟角,尤 其对像中国这样的经济转轨国家,在国际r 对中国地方政府行为研究的文献更是 少见。从少许的文献来看,对中国地方政府行为有一定研究的是世界银行( 1 9 9 1 ) 、 美国经济学家罗斯基( 1 9 9 4 ) 、崔之元( 1 9 9 3 ) ,b 1 a n c h a r d s h l e i r e r ( 2 0 0 0 ) t l l , 他们认为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中具有积极作用,是整个经济发展的推动力。这些 观点对本文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1 2 2 国内研究现状 中国进入9 0 年代以米,地区发展问题日益成为经济、社会、政治生括中的热 点和焦点,这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内在逻辑必然演绎的历史过程。中国区 域发展模式研究遂渐深入到探讨中央和地方关系,地方政府行为也逐渐成为中国 医域发展的研究重点。 在国内开展地方政府行为研究的文献虽多但研究成果有很大相似之处,有代 表性的主要足胡鞍钢的中国国情报告( 1 9 9 3 ) ,中国地区经济差距报告( 1 9 9 6 ) , 周振华等人的地区发展( 1 9 9 5 ) 7 1 ,陆大道等人的中国地区发展报告( 1 9 9 6 )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跨世纪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 1 9 9 6 ) 等,这些文献提出 了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方式及其对地区经济发展的意义。 还有一些很重要的文献基于我国财政分权的宏观背景对地方政府行为进行了 具体的分析和专题研究,大体上有三类文献:第一类文献主要从财政分权和经济 转型来探讨地方政府对地区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和对经济转型的贡献,虽具代表 性的可能要算钱颖( 8 1 及其合作者,如:许成纲 9 i 、马斯金、罗兰及温加斯特r ”l 等,他们认为财政分权创造了一个来自地方和基层的改革支持机制,并使得地方 政府对中央政府可以形成经济上的制约,同时财政分权加上生产要素的流动,可 以使得地方政府进行竞寺,增加地方政府对国有企业的救助成本,从而保证有效 率的改革不断前进而币致逆转。他们的观点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并得到一些实证研 究,但没有考虑到地方政府面临统一政簧时的不同反应。何梦笔( 2 0 0 2 ) 就认为 各地政府不同的政策反应促使各地形成不同的发展路径,周业安和赵晓男( 2 0 0 3 ) 的调查发现中国的地方政府在竞争层面上存在进取型、保护型和掠夺型等多种行 为特征【1 l 】,陶然等( 2 0 0 3 ) 也指出由于各地政府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及各地区社会 和经济结构存在差异,各地政府对中央政策的反应不同从而表现出各地政府对经 济干预力度的差异【1 ”。周伟林关于中国地方政府行为分析高度评价了我国地 方政府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深刻分析了地方政府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提出 最终由多元市场到统一市场,完成发展均质化到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的可行性。 与钱颖一的观点一致,张维迎和栗树和等人也认为地方化分权导致的地方政府竞 争反过来又引发国有企业民营化口3 l 。部分学者还从制度变迁的角度来构架地方政 争反过来又引发国有企业民营化【l ”。部分学者还从制度变迁的角度来构架地方政 4 府行为的框架,杨瑞龙( 1 9 9 8 ) 基于放权让利的背景,认为享有剩余索取权和拥 有资源配置权的地方政府在我国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一定阶段中扮演了制度变 迁的“第一行动集团”,并提出中间扩散型制度变迁方式的理论假说f 1 4 】。杨瑞龙、 杨其静( 2 0 0 0 ) 还提出地方政府是连接中央治国者的制度供给意愿和微观主体制 度需求的重要中介。洪银兴和曹勇( 1 9 9 6 ) 认为地方政府在创造市场经济体制中 具有积极核心的作用i “】,刘汉屏、刘锡田也认为如此。这些理论都是基于对中国 经济转型的经验观察而提炼,在不同层面上对地方政府不同的行为方式进行了研 究。 第二类文献主要强调了地方政府行为的异化对区域经济及体制改革的不利影 响。吴敬琏( 2 0 0 4 ) 认为财政分权导致地方政府的地方保护主义、重复建设等行 为促进了相关利益集团的形成,他们反过来又阻碍市场改革的前进。陆铭等人 ( 2 0 0 4 ) 构建的落后地区与发达地区政府进行分工决策的博弈模型探讨了地方保 护主义形成机理( 1 6 】。b o y r e a u d e b r a y ( 2 0 0 3 ) 和w e i 对中国2 8 个省1 9 7 8 年到2 0 0 0 年资本市场的分析发现,国内区域之间特别是省与省之间的资本流动程度非常低, 地区壁垒相当高,这主要是地方政府实施干预行为的结果。江小涓( 1 9 9 8 ) 基于 对我国棉纺织行业的研究也指出,地方政府为将其可控的资源转化为就业和收入 而实行地方保护的理性选择【1 7 】。l ij i ee ta 1 ( 2 0 0 3 ) 、y i n ( 2 0 0 3 ) 及t o c h k o v ( 2 0 0 3 ) 等人从实证的角度研究了地方割据的形成机理。还有相关文献从财政分权下地方 政府行为导致的经济转型过程中的投资波动及投资膨胀等方面进行分析,如中国 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宏观经济管理课题组( 1 9 8 7 ) 的研究。另外一些学者从非 正式财政收入角度分析地方政府行为异化是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这些文献侧重 于研究在财政分权中地方政府干预经济的消极影响,对全面客观分析地方政府的 行为起了一定的理论补充作用。此外,还有一些学者在对我国中观经济、地方经 济的相关研究中也涉及到在地区发展中地方政府行为与经济的关系,这一方面的 理论研究还有待拓展和深入。 1 2 3 对国内外研究成果的评价 这些文献研究的问题和视角基本上比较全面,但本人认为某些方面还有待进 一步改进和深入:首先,文献研究政府干预由于过去的中央政府的集中计划管理, 基本忽略了地方政府特别是落后地区地方政府职能的发挥。 其次,对地方政府行为研究的方法不应局限于制度学、财政学和政治社会学 分析,本文试从区域战略行为的互动性考虑,利用博弈论的分析工具来分析地方 政府行为。在已有的文献中,也有不少研究涉及地方政府行为博弈,但大多是从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博弈着手,讨论行政垂直划分下的政府间博弈,而地 方政府作为多重利益的代表者,不仅面临与上级政府包括中央政府的博弈,还面 5 中部地区政府博弈行为与中部崛起战略 临与其他区域政府的区域问博弈,以及与区域内各微观主体的利益冲突,本文以 博弈论为分析工具,全方位的分析地方政府在发展本地经济时所面临的与各方利 益冲突现象,从多重博弈的角度探讨政府行为的合理性。 博弈论是关于行为主体策略相互作用的理论,己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和方法 论体系,它从更普遍和更基本的假设出发,抓住经济行为主体问的利益冲突及策 略的相互作用这一关键,提出了由局中人、策略集、信息集及支付函数等构成的 统一研究范式,这种研究方法适用于一切涉及竞争和选择的问题,它作为一种理 论工具在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产业组织理论、福利经济学及公共选择学等 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此外,它强调最大化自身利益的行为动机和理性预期的研 究,同时其研究理论的统一范式为建模提供便利。由于区域内各经济主体利益冲 突性,作为博弈方的地方政府应从对策的角度去认识如何处理好区内各方的利益 关系,在冲突中实现整合,在竞争中实现合作,引导区内微观经济主体共同努力 发展本区经济。因此,本文从行为主体相互作用机制的角度阐述中部地区经济发 展的动力机制,针对以往研究经济区域只注重区域实体不见行为主体的现象,本 文认为中国中部既是经济区位又是地方利益综合体,中部利益成为中部政府、企 业、居民“地方观念”的凝结点,政府、企业、和居民之间的行为互动机制就构成 了我国中部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 1 3 本文的研究思路、方法与创新点 1 3 1 研究思路 本文首先从我国地区差距入手分析了中部地区发展位次逐步后移的状况及面 临的严峻的外部形势,并结合以下几点原因得出中部政府作为领头羊发展本地经 济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 1 ) 我国体制改革进程中地方政府作用增强。 ( 2 ) 后发地区市场经济的薄弱及不确定性使地方政府的主导作用提升。 ( 3 ) 政府和市场的协同关系。 其次,从博弈论的角度分析中部政府的行为和作用: ( 1 ) 以平等主体的身份参与多重博弈。 ( 2 ) 在多重博弈中平衡和协调各方利益。 ( 3 ) 带领区内公众实现中部崛起。 主线:利用博弈论的分析方法,从探讨中部政府行为入手最终研究如何实现 中部经济崛起,这也正是本文选题的宗旨所在。 1 3 2 研究方法 ( 1 ) 实证分析和理论分析相结合,本文通过中部地区发展的概况和我国体制 6 硕士学位论文 变迂的过程分析中部政府发挥作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从理论上主要运用博弈论 的方法分析中部政府的博弈行为,最终结合中部发展的实际提出具体发展战略。 ( 2 ) 归纳和抽象相结合。对体制变革中地方政府行为发展轨迹进行描述,在 此基础上对其行为特征进行有针对性的归纳。在文章的结论部分,针对政府作用 的要害问题进行抽象,最后归纳总结具体建议。 ( 3 ) 主要的分析方法是博弈论的基本框架,其次包含制度分析的相关内容。 1 3 3 创新点 ( 1 ) 政府管理的多重角色使本文打破传统经济学的视角,尝试对政府行为的 探讨中引入博弈论基本思想,从动态的角度把握在发展区域经济过程中,作为后 发地区的中部政府为实现中部崛起,将如何出牌才能更为理性和睿智的问题。 ( 2 ) 将近几年有关中部发展状况的资料进行整理并使相关内容条理化。 7 中部地区政府博弈行为与中部崛起战略 第2 章我国地方政府行为研究的历史性分析 2 1 财政分权与地方政府行为轨迹的演变 2 1 1 我国地方政府行为演变的逻辑起点 根据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原理,研究地方政府行为变迁需要找出其源头, 中国地方政府行为变化的逻辑起点正是中国三次大规模的财政分权,特别是改 革开放以来以“放权让利”为核心的第三次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行为产生了巨大 的影响。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央与地方分权化的制度变迁过程,我们发现: 在传统经济体制下,地方政府由于经济利益上缺乏独立人格,进而在调控方面 并没有什么作为和建树,改革开放后随着分权化改革的推进,地方政府成为相 对独立的经济主体,在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中发挥越来越积极、日益重要的作 用,因此,我们不能对地方政府行为简单的予以否定或肯定,而应对其行为从 理论到实践进行具体分析。 2 1 2 分税制下我国中央和地方财权和事权的现状分析 地方政府主政地区经济发展始于1 9 8 0 年开始的中央地方收益共享制,改 革以来中央和地方的经济关系处于不断变革和调整中,我国地方政府所承担的 经济职能,就是体制改革后中央行政性分权的产物,具体讲是在权利和利益结 构上形成一种新型让渡关系的产物,权利结构的让渡,导致我国中央和地方分 级调控体系的形成和地方经济主体地位的确立,而利益结构的让渡,则催化了 我国地区经济利益格局的形成和地方政府利益主体地位的确立。其主线之一就 是中央逐步向地方分权,一方面财权适当的向中央集中,另一方面事权下放给 地方。一般说来,在规范成熟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关系应当 分三个层次来处理:( 1 ) 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各自的事权,并根据事权来合理 确定支出的规模;( 2 ) 在确定事权和支出规模的基础上划分财权,即合理划分 财政收入,确定国税、地方税以及中央地方共享税与税率:( 3 ) 通过法律程序 对以上关系进行法律规范,使之成为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遵守的行为规则,使 中央和地方关系的处理有法可依【”】。但改革以来我国对以上三个层次的调整和 处理并没完全到位,我国中央和地方的事权划分仍缺乏科学的论证和法律上的 规范,中央对宏观经济的调控权和地方政府的经济调节权还缺乏具体明确的界 定和划分。中央和地方的财权划分虽然初步确立了以分税制为主的财政分配关 系,但在税系设计、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以及财权和事权的不合理交叉等问题上 8 硕士学位论文 存在弊端。如:中央财政收入增长的同时,中央和地方的事权划分却没做相应 的调整,表现为加重了地方政府对基础性项目和公益性项目的投资责任,将本 来由中央承担的事权转交到地方政府承担。在中央和地方财权及事权不对称的 情况下,地方政府行为方式开始显著变化。 2 1 。3 从地方政府职熊到地方政府行为方式的研究 应市场化改革的要求,中央和地方的分权化是对计划管理体制的强劲冲 击,就分权化的制度安排本身来说,最显著的结果是地方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 强化。地方政府以独特的方式成为具有独立人格的利益主体,它与中央政府利 益和权利分配格局不同,其经济行为方式也随之发生变化,表现出与中央政府 不同的行为特征。 1 追求效用最大化。 ( 1 ) 地方利益最大化,包括地方财政收入最大化及地方社会福利最大化,即 地方政府在最大化财政即最大化税收时,它将在其管理范围内具有比较包容性的 利益,包括不征收过高的赋税和提供必须的公共品等【1 ”。 ( 2 ) 个人利益最大化。地方政府是共同利益的代表,同时也有自身的特殊利 益,具有双重人格,其行为也受到双重利益的驱动,具体表现为政府官员政治利 益的最大化和政府财政收入的最大化。从理论上看,实行分税制后地方政府通过 财政转移支付应当不具有财政收益最大化动机,但中国的国情有其特殊性,在一 个财政力量尚薄弱的国家,中央政府实行财政转移的力度是有限的,难以满足各 个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承担着大量经济、社会发展任务 的地方政府在努力争取中央的转移支付的同时,也将追求关系到地方政府发展能 力和经济实力的财政收益最大化目标。因此,在西方国家地方政府在追求预算收 入最大化的同时,由于中央与地方财权和事权的不对称导致中国地方政府行为目 标的独特性。 2 机会主义。“对委托一代理问题缺少这样的自动监察。这造成了更大的信息 不对称,并最终为代理人机会主义造成了更多的机会。”1 2 0 1 从委托代理关系来说, 作为代理人地方政府应接受中央政府的委托并执行中央有关产业政策,但当外部 监督约束机制乏力的时候,地方政府就会从地方利益出发做出顺应或与中央政策 相违背的决策,导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政策博弈的现象时有发生。 3 利益短期化。在我国现有政治体制下,受行政导向性、任期制及政府官员 绩效考核等制约因素的影响,地方政府参与和组织管理的经济过程变成了一种行 政主导过程,并使政府决策层不得不注重经济发展的短期效果而忽视区域长期的 发展。 4 排他性。地方政府以行政法人的身份来处理地区利益问题,包括协调不同 9 中部地区政府博弈行为与中部崛起战略 区域之间的利益关系,这使得地区经济利益及实现过程有了明确的行政边界,在 现实的区域竞争中,这种排他性就表现为地方政府的地方本位意识和保护主义。 政府行为和政府职能是两个不同而又密切相关的概念,政府行为是政府职 能的实现过程,并受到政府职能的决定性影响。因此,在当前转轨时期,我国 地方政府行为的优化,还得依靠政府职能的有效转变和规范,即在有效发挥政 府职能的同时,规范政府行为,尽可能避免由政府行为不当产生的政府失灵。 2 2 地方政府:中国经济成长的内生变量 在我国市场机制还不完善的阶段,地方政府在一定范围内发挥了本来应该由 市场机制发挥的作用。这种作用类似于人们所总结的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的东亚 国家政府行为,被称为“发展中政府行为”。 1 中央政府调节职能的“二传手”。地方政府一方面无条件的承接中央所赋职 能,一方面因地制宜,将中央指令与地方实际结合,创造性的完成宏观调控任务, 同时促进本地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 2 进行制度创新,获取制度创新的暴利,并推动整体经济体制改革。由于地 方政府参与经济复杂,政府的行为在当地成为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2 ”,当地方经 济增长由于制度稀缺而受约束时,地方政府由于形成了的权利主体而成为地方经 济增长所需的制度供给。此外,在促进本地出口,大力引进外资,消除地方发展 的瓶颈,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市化进程以及帮助企业与地区外企业竞争, 同时维护本地企业谋求利润最大化行为等方面地方政府更是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 用。 总之,在中国当前的经济改革中,地方政府的理性行为意在弥补市场的不足, 总体上与中央宏观政策保持一致,抓住机遇,促进了地区经济发展。但伴随着市 场化进程,地方政府追求地方利益时采取的一些非理性行为,诱发了地方利益冲 突和“经济割据”等负效应,导致政府失灵的产生,这些问题存在和解决同时也为 我国市场经济区域化的调控指明了治理方向和治理重点。 2 3 地方政府行为研究的新视角博弈论分析 从博弈的角度看,中国由计划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过程是中央政府、 地方政府和各阶层广大人民群众( 含各类企业) 共同参与的一个动态的博弈过程, 也是一个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