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专业论文)苏州模式:一个政府经济理论的视角.pdf_第1页
(政治经济学专业论文)苏州模式:一个政府经济理论的视角.pdf_第2页
(政治经济学专业论文)苏州模式:一个政府经济理论的视角.pdf_第3页
(政治经济学专业论文)苏州模式:一个政府经济理论的视角.pdf_第4页
(政治经济学专业论文)苏州模式:一个政府经济理论的视角.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摘要 二十世纪末,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从此中国进入了经济社会的 转型时期。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显著,而在中国经济的发 展中,苏州的发展速度和质量更是令世人瞩目。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苏州由于具 有自身特殊的规律而形成模式。“苏州模式”是以外向型经济为特点的一种发展 模式,它不仅为区域发展经济理论提供了一个成功的案例,而且对于中国的其他 类似地区乃至全世界都有一定的实践指导作用。“苏州模式 是以政府为主导, 以制造业为基础,靠外资以出口为导向进行工业化的经济增长模式。在“苏州模 式的发展过程中,政府起到了主导性的作用。 在国内文献中,已经有很多人从各种角度对苏州经济的发展状况进行研究, 并对苏州经济发展的成就做出了评价。在本文中,笔者将从政府经济理论的视角 对苏州模式的发展与形成进行分析,而重点则放在苏州经济发展中苏州强势政府 的作用。本文回答的主要问题包括:这样的政府究竟是怎样促进苏州经济的发展 的? 是如何让苏州经济经过短短三十年的发展就取得了如此成就? 本文第一章对苏州经济发展中的各种特点和成就进行了描述,并对国内关于 苏州模式的研究理论进行了述评。第二章梳理了各种政府经济理论,包括成熟市 场中的政府作用、后发国家赶超发展中的政府作用和集权政府的作用,第三章在 此基础上提出了转型经济中的强政府作用。第四章中则着重分析在苏州市场主体 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政府所发挥的作用。最后对苏州经济发展中的强势政府模式 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应的启示。 通过苏州经济发展的例子我们可看到,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政府有所 作为,并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是有效的,在这之中政府与市场不是相互替代的关 系,而是互补关系,两者同时发挥作用,将更有利于促进经济健康、快速增长。 关键词:苏州模式,政府理论,市场经济,经济发展,市场主体 a b s t r a c t a b s t r a c t a tm ee n do f2 0 t hc e n t u r y , c h i n ab e g a nt h eg r e a tc a u s eo f r e f o r ma n do p e n i n gu p , s i n c et h e nc h i n ah a sc a m ei n t ot h ea g eo fe c o n o m i ca n ds o c i a lt r a n s f o r m a t i o n a f t e r 3 0y e a r so fd e v e l o p m e n t ,t h ea c h i e v e m e n t so fc h i n a sr e f o i t na n do p e n i n gu pa r e s i g n i f i c a n ta n di nt h ee c o n o m i cd e v e l o p m e n to fc h i n a ,t h es p e e da n dq u a l i t yo f s u z h o u sd e v e l o p m e n ts u r p r i s e dt h ew o r l d i nt h ep r o c e s so fe c o n o m i cd e v e l o p m e n t , s u z h o uh a si t so w ns p e c i a ll a w sa st of o r map a t t e r n ( t h e ”s u z h o um o d e l ”v s u z h o u m o d e l ”i sc h a r a c t e r i z e db ya ne x p o r t o r i e n t e dd e v e l o p m e n tm o d e ln o to n l yp r o v i d e sa s u c c e s s f u lc a s ef o rr e g i o n a le c o n o m i cd e v e l o p m e n tt h e o r y , b u ta l s og i v e s o m e p r a c t i c a lg u i d a n c ef o ro t h e rs i m i l a ra r e a so fc h i n aa n dt h ew o r l d s u z h o um o d e l ”i s m o d e lw h i c hi sg o v e r n m e n t 1 e d ,m a n u f a c t u r i n g - b a s e d ,r e l y i n go nf o r e i g nc a p i t a lf o r e x p o r t o r i e n t e di n d u s t r i a l i z a t i o no fe c o n o m i cg r o w t h i n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t h e s u z h o um o d e l ”,t h eg o v e r n m e n tp l a y e dal e a d i n gr o l e i nt h ed o m e s t i cl i t e r a t u r e ,t h e r eh a sb e e nal o to fp e o p l es t u d yt h ec o n d i t i o n so f s u z h o ue c o n o m i cd e v e l o p m e n ti nv a r i o u sw a y s ,a n dm a d ee v a l u a t i o n f 研t h e a c h i e v e m e n t so fs u z h o ue c o n o m i cd e v e l o p m e n t i nt h i sa r t i c l e ,t h ea u t h o ra n a l y z e s 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a n df o r m a t i o no fs u z h o um o d e lf r o mt h ep e r s p e c t i v eo fe c o n o m i c t h e o r yo fg o v e r n m e n t ,w i t he m p h a s i so nt h ep o w e r f u lg o v e r n m e n tr o l e e c o n o m i c d e v e l o p m e n to fs u z h o u i nt h ea r t i c l et h ea u t h o rt r i e dt oa n s w e rt w oq u e s t i o n s :h o w i ss u c hag o v e r n m e n tp r o m o t i n gt h ee c o n o m i cd e v e l o p m e n to fs u z h o u ? h o wi s s u z h o ue c o n o m ym a d es u c has u c c e s s ,a f t e rj u s tt h r e ed e c a d e so fd e v e l o p m e n t ? i nt h ef i r s t c h a p t e r t h e a u t h o r a n a l y s i s t h ev a r i o u s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a n d a c h i e v e m e n t so ft h ee c o n o m i cd e v e l o p m e n to fs u z h o u ,a n dm a d ear e v i e wo ft h e d o m e s t i cr e s e a r c ho nt h et h e o r yo fs u z h o um o d e l c h a p t e rt w oa n a l y s e sav a r i e t yo f g o v e r n m e n te c o n o m i ct h e o r y , i n c l u d i n gt h e r o l eo fg o v e r n m e n to ft h em a t u r em a r k e t s , t h eg o v e r n m e n t sr o l eo ft h ed e v e l o p i n gc o u n t r i e sd u r i n gc a t c h i n gu pa n dt h er o l eo f c e n t r a l i z e dg o v e r n m e n t o nt h a tb a s e ,t h er o l eo ft h eg o v e r n m e n ti nt h et r a n s i t i o no f t h ee c o n o m yi sg i v e ni nc h a p t e rt h r e e i nc h a p t e rf o u rw ea n a l y s i sh o wi s t h e g o v e r n m e n ta c t si nt h ef o r m a t i o na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o fm a r k e tp l a y e r s i nt h ee n d ,t h e a u t h o rs u m su pt h er o l eo ft h ep o w e r f u lg o v e r n m e n ti ne c o n o m i cd e v e l o p m e n to f s u z h o ua n dg i v e ss o m ee n l i g h t e n m e n ta b o u tt h er o l eo fg o v e r n m e n t h lt h ee x a m p l eo f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s u z h o ue c o n o m yw ec o u l df i n dt h a ti nt h e l i a b s t r a c t d e v e l o p m e n to fm a r k e te c o n o m y , t h eg o v e r n m e n tp r o m o t e s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 m a r k e te c o n o m yi sa ne f f e c t i v eg o v e r n m e n t a c t i v ew a y i nt h i sw a y , r e l a t i o n s b e t w e e ng o v e r n m e n ta n dm a r k e ta r en o t i n t e r c h a n g e a b l e ,b u tc o m p l e m e n t a r y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s b o t ho f t h e mp l a ya ni m p o r t a n tr o l ei np r o m o t i n ge c o n o m i cg r o w t h k e yw o r d s :s u z h o um o d e lt h e o r yo fg o v e r n m e n t ,m a r k e te c o n o m y , e c o n o m y d e v e l o p m e n t ,m a r k e tp l a y e r , i i i 目录 3 3 2 开放经济中的软件升级2 6 第4 章苏州市场主体的形成与发展2 8 3 1 苏州市场主体的建立一2 8 3 1 1 乡镇企业的迅猛发展带动了经济的发展2 9 3 1 2 乡镇企业的建立发展过程中的政府作用3 0 3 2 苏州市场主体的改革。3 0 3 2 1 苏州乡镇企业的改制。3 1 3 2 2 苏州国有企业的改革3 2 3 3 苏州市场主体的引进3 5 3 3 1 苏州引进的新的市场主体的迅猛发展3 5 3 3 2 外商投资带来的“鲶鱼效应”3 7 结语一z “) 附j 录z i :; 参考文献:4 5 致谢4 9 图表清单 表1苏州于全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比较2 图1 苏州市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比例( 1 9 5 2 - - 2 0 0 8 ) 3 表2 改革开放以来苏州、江苏、全国主要对外经济指标4 表3 苏州、江苏和全国人均g d p 和财政支出占比的比较。5 表4 苏州乡镇企业发展2 9 表5 截至1 9 9 9 年苏州市乡镇企业改制状况3 1 表61 9 9 5 年一2 0 0 6 年苏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及所有制结构变化3 3 表71 9 9 5 年一2 0 0 6 年苏州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以及所有制结构变化3 4 表82 0 0 0 一- 2 0 0 6 年苏州实际利用外资情况以及与相关城市的比较“3 6 表92 0 0 3 - - 2 0 0 7 年苏州民营经济发展概况3 7 表1 01 9 9 7 - - 2 0 0 7 年昆山民营企业配套发展情况。3 8 表1 12 0 0 6 年昆山五类民营配套产业发展状况3 9 h 第1 章绪论 第1 章绪论 1 1 问题的提出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苏州市的经济发展令人瞩目,2 0 0 9 年最新统计数据 显示,苏州市的g d p 总量已经达到7 7 4 0 2 亿元,仅次于北京、上海和广州三市, 位居全国第四,在全国地级市中排名第一,高于半数以上的省级单位。其中,工 业总产值为2 3 7 万亿元,进出口总额为1 9 8 6 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金额为8 2 亿美元,地方预算财政收入达到7 4 5 1 8 亿元。除此之外,苏州经济还具有如下 典型特征: 首先,地区生产总值增长水平和人均生产总值均领先全国。改革开放三十年 间,苏州市地区生产总值从1 9 7 8 年的3 1 9 5 亿元增长到2 0 0 7 年的5 7 0 0 亿元, 增长了1 7 7 倍,按照可比价格计算,平均增长幅度为1 4 5 ,高于同期全国平均 速度4 2 6 个百分点。工业总产值由1 9 7 8 年的4 8 5 亿增长到2 0 0 7 年的1 9 万亿, 年均增幅2 2 9 ,增长了3 9 2 倍,占江苏省工业总量的3 0 ,仅次上海,列第二 位。全口径的财政收入由1 9 7 8 年的8 3 亿元增长到2 0 0 7 年的1 2 2 0 亿元,增长 1 4 6 倍,年均递增1 8 8 ;地方一般预算财政收入由1 9 9 4 年1 的2 2 亿元增加到 2 0 0 7 年的5 4 1 8 亿元,年均增长2 7 9 。在2 0 0 9 年,苏州市所辖的5 个县级市 中,昆山、常熟、张家港在全国百强县排名中全部挤进前五,占据了半壁江山。 苏州市以占不足全国0 1 的国土面积和0 5 的人口,创造了占全国2 3 的国内 生产总值、2 4 的财政收入以及9 8 的进出口总额。2 0 0 7 年苏州人均g d p 已 经突破9 万人民币,按照当年的汇率核算,相当于1 2 0 0 0 美元。改革开放之初, 苏州市的人均g d p 仅仅为全国的1 6 倍,经过三十年的发展,现在苏州的人均 水平已经积达到了全国人均水平的5 倍,一举跨入了世界银行划定的高收入国家 和地区行列( 各年数据见表1 ) 。 其次,苏州市的富裕水平领先全国,同时收入差距低于全国。2 0 0 7 年苏州 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 0 3 0 0 元,高于全国水平1 5 0 左右,年均增幅1 4 5 ,改革 开放三十年来增长了5 0 多倍,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一位;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为 2 1 2 6 0 元,高于全国水平的5 0 左右,年平均增幅1 5 9 ,居全省第一,全国第 九。除此之外,苏州地区在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的同时,城乡收入 一直保持着较小的差距。改革开放以来,虽然苏州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 民人均纯收入的比值有所扩大,但苏州市的这项指标一直低于全国水平,仍然以 2 0 0 7 年为例,2 0 0 7 年苏州城乡收入之比为2 0 3 ,远远低于全国的3 3 3 和江苏省 1 统计口径发生变化,1 9 9 4 年国家实行了分税制改革 第1 章绪论 2 5 0 的平均水平( 各年数据见表1 ) ;城乡居民的思格尔系数分别由1 9 7 8 年的 5 7 3 和5 5 下降至2 0 0 7 年的3 7 9 和3 6 2 ,都已经进入联合国粮农组织划定 的富裕国家或地区行列。很明显,苏州地区在创造着惊人的社会财富的同时,还 保证了大多数人民充分地享受了这些社会财富。 表1 苏州丁全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比较 人均g d p ( 元)城乡收入差距外贸依存度 年份 全国苏州比值全国苏州全国苏州 1 9 7 83 8 16 3 41 6 62 5 79 7 1 9 8 04 6 37 8 7 1 7 0 2 5 0 1 2 5 1 9 8 58 5 81 7 1 42 0 01 8 61 2 42 2 9 1 9 9 01 6 4 43 6 1 72 2 02 2 01 2 92 9 84 4 8 1 9 9 55 0 4 6 1 5 7 8 4 3 1 3 2 7 11 3 03 8 74 2 5 2 0 0 07 8 5 82 6 6 9 23 4 02 7 91 7 03 9 61 0 7 9 2 0 0 51 4 1 0 36 6 7 6 64 7 33 2 21 9 46 3 62 8 7 1 2 0 0 61 6 0 8 47 8 8 0 24 9 0 3 2 82 0 0 6 6 9 2 8 9 5 2 0 0 71 8 6 6 59 1 3 4 64 8 93 3 32 0 36 6 32 7 9 4 资料来源:据中国统计年鉴( 2 0 0 7 ) 和苏州统计年鉴( 2 0 0 7 ) 以及全国和苏州的相关 统计公报计算得出。 第三,苏州市的国际化水平领先于全国。改革开放以来苏州市大力引进外资, 发展外向型经济。2 0 0 7 年苏州的贸易依存度由1 9 9 0 年的4 上升到了2 8 4 ( 各 年数据见表1 ) 。进出口总额由1 9 9 0 年的1 6 亿美元上升到了1 1 8 0 亿美元,年均 增幅分别为5 1 1 和4 7 5 ,占全国总量的9 8 和9 7 ,仅次于上海和深圳, 位列全国第三。实际利用外资以老口径统计,由1 9 8 6 年的0 1 亿美元增加到了 2 0 0 6 年的6 1 1 亿美元,年均增幅3 7 8 。2 0 0 7 年按照验资数的1 2 1 径统计,苏州 实际利用外资7 3 8 亿美元,占全国总量的1 3 6 ,仅次子上海,列全国第二位; 至2 0 0 7 年底,世界5 0 0 强企业中已经有1 1 8 家落户苏州。在最近的跨国公司眼 中最有投资价值的中国城市的评比中,苏州被评为“跨国公司眼中最具有投资价 2 第1 章绪论 值的中国城市”第一名。 第四,工业,尤其是制造业的基础作用较为明显,见图1 。以工业、建筑业 为主的第二产业在g d p 增长中一直占据着6 0 左右的比例,工业制造业的基础 性地位十分稳固。虽然近年来苏州市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但从总量上看,伴随着 第三产业占比的增加,第一产业比例在下降,第二产业所占比依然比较稳定。从 结构上看,苏州市的第三产业大多围绕着其工业制造业进行,第三产业在发展过 程中大多是工业制造业的相关上下游产业。因此,无论从规模还是从结构上看, 第三产业的发展都无法动摇苏州市工业制造业的基础作用。 图1 苏州市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比例( 1 9 5 2 - - 2 0 0 8 ) : 资料来源:图中数据来自苏州统计年鉴( 2 0 0 9 ) 第五,苏州市在其经济发展过程中表现出的典型特点是外向型经济,见表2 。 在利用外资方面,1 9 8 5 年以来,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 f d i ) 以年均4 5 的速 度增长,远远超过上海2 5 、深圳1 5 和全同1 8 的增长速度。苏州f d i 占全 国的份额从1 9 8 5 年的0 1 上升到2 0 0 7 年的9 9 ,也就是说,全国十分之一的 外商直接投资在苏州。在对外贸易方面,1 9 9 0 年到2 0 0 7 年,对外贸易年均增长 5 1 ,2 0 0 7 年进出口总额达到2 1 3 0 亿美元,居全国第三位,占全国进出口总额 的1 0 ,外贸依存度接近3 0 0 。 根据表2 我们还可看到,无论是外商直接投资比重还是贸易进出口比重,在 改革开放初期,苏州市的数据都不是特别突出,但改革开放以后,苏州市积极地 对外招商引资,建立高新区和工业园区,使得外商直接投资占g d p 比重迅速提 升并一直处于较高水平,这成了苏州经济增长取得突破性进展,成功地建起外向 3 第1 章绪论 型经济的关键因素,随着外向型经济的建立,外商直接投资的大量引进,使苏州 的制造业飞速发展,带来了2 0 世纪9 0 年代以来苏州地区对外贸易的飞速增长。 贸易进出口已经成为支撑苏州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 表2 改革开放以来苏州、江苏、全国主要对外经济指标 外商直接投资g d p贸易进出口g d p 年份 苏州江苏全国 苏州江苏 全国 1 9 8 58 9 52 2 9 2 1 9 9 01 6 5 0 4 80 8 94 0 01 3 9 82 9 7 8 1 9 9 52 1 5 27 7 45 1 54 2 0 02 6 3 73 8 6 6 2 0 0 01 5 4 96 2 23 4 01 0 7 8 44 4 1 7 3 9 5 8 2 0 0 4 2 2 7 96 7 03 1 42 4 7 5 99 4 2 55 9 7 6 2 0 0 61 0 2 16 4 22 6 32 8 8 2 01 0 4 5 96 6 8 5 资料来源:根据江苏统计年鉴苏州统计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以及相关统计网站 数据整体所得。 第六,政府在苏州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推动性作用。1 9 8 5 年2 月,苏州被国 家批准为对外开放沿海城市,享受国家对外开放的优惠政策,在资金、政策、税 收和引进外资等方面苏州地方政府具有相当多的权力。此后,苏州地方政府大力 支持和服务于外向型经济,积极筹划、制定地方发展战略和相应的地方优惠政策 和措施,响应国家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号召,发挥政府在发展外向型市场经济 中的作用,分设新区管委会和园区管委会管理和实施其政策,在基础实施建设、 外企的生产建设用地、外贸出口通关、外汇金融服务和税收等提供其优质服务。 此外,从表3 我们不难看出,苏州的财政支出占g d p 的比重低于全国和江 苏的平均比重,即使考虑到由于财政计算口径的转变因素,上面的结果依然是成 立的。这一事实反映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苏州政府以较低的财政支出占 比带动了较快的g d p 增长速度,这说明了苏州政府对苏州经济的影响力是非常 大的,换句话说,苏州政府每增加一个单位财政支出,所带来的g d p 总量的增 长,高于江苏和全国的平均值。相对来说,苏州政府更具有“强势政府 的特征。 财政支出占比的降低还反映出了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在苏州经济的飞速发展过 程中,实际上对经济建设起到主体作用的是市场主体而不是政府,苏州政府所起 4 第1 章绪论 到的推动作用更多地体现在:推动市场主体的参与市场经济的建设方面,而不是 直接的通过财政支出推动市场经济的建设。 表3 苏州、江苏和全国人均g d p 和财政支出占比的比较 人均g d p财政支出g d p 年份 苏州江苏全国苏州江苏全国 1 9 7 86 3 4 o o4 2 9 7 43 8 1 2 34 2 41 1 3 93 0 7 8 1 9 8 07 3 7 8 95 0 6 8 94 3 4 3 44 1 19 0 52 7 0 3 1 9 8 51 3 8 5 7 4 8 5 1 0 26 9 3 5 4 4 4 1 ,1 - s 2 2 2 3 1 9 9 01 6 9 7 3 49 8 9 6 87 7 1 4 73 9 57 1 31 6 5 2 1 9 9 53 9 2 7 9 71 8 2 1 4 81 2 5 5 6 72 7 44 9 21 1 2 2 2 0 0 0 6 0 8 4 8 92 6 8 2 1 31 7 9 1 2 95 1 97 5 51 6 0 1 2 0 0 51 4 1 7 8 8 35 3 1 5 6 72 9 9 5 0 78 3 31 2 1 11 8 4 5 2 0 0 61 6 4 7 1 3 26 0 2 2 7 53 3 6 1 9 08 0 11 2 6 01 9 1 7 资料来源:表中数据是根据统计年鉴整理而得,表中人均g d p 是去掉物价水平影响后的可 比价格。 苏州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成就,比较全面地反映了苏州经济发展的特点,而 这些特点的综合体,也被学界称为“苏州模式,它直接给我们提出的问题是: 什么因素促进了苏州模式的形成? 苏州模式究竟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 1 2 文献综述 对于“苏州模式”的成因,理论和实践界有不同的看法。李玉梅和王冬生认 为,苏州模式“是在苏州农村以乡镇企业发展著称的苏南模式进入尾期后形 成的以外向型为特点的一种发展模式。 1 持有类似观点的还有张晔,她认为,“与 日韩走的出口导向型经济模式不同,苏州模式是一种较为典型的以外资带动出口 加工、发展外向经济的模式。 这是因为“外贸出口对拉动g d p 的贡献巨大,外 贸依存度高;加工进出口总额占进出口总额比重较高;出口加工贸易以外资企业 1 李玉梅王冬生:“苏州模式”的经济分析,当代财经2 0 0 4 年第5 期。 5 第1 章绪论 的加工贸易为主。 1 对于造成苏州外向型经济模式的原因,马丽平认为,“苏州模式是以强势政 府和有效政府为基础,以招商引资为手段,以土地换资金,以空间求发展的典型 的引进发展型模式。 2 当然,类似观点还包括赵晓和王炜瀚,赵晓认为,“苏州 模式的本质特征不在于它的外向型产业结构,而在于它类似于早年同本和韩国 政府主导型的经济发展方式:政府除了做成熟市场经济下政府应该做的,还 制定非常明确的发展规划和发展战略来引导投资者进入,并积极的“招商引资 。 3 王炜瀚认为,“苏州模式 是“以政府为主导,依赖外资及其技术、管理与商业 渠道,以制造业为基础,靠外资以出口为导向进行工业化的经济增长模式 。其 发展基本是靠政府引进外资,外资组织生产活动,本土劳动力参与生产的模式, 因而是“典型的资源依赖型模式,所依赖的生产要素主要是廉价的劳动力, 通过引进外资搞来料加工增加产出。 4 卢国婷并没有停留在政府的角度探讨苏州的外向型经济,而是从我国加入 w t o 以后利用外资所而临的新契机的角度,分析了苏州市在把握利用外资,实 现经济持续、快速、均衡发展时解决好的六个问题:第一是将外商直接投资的方 向从以制造业为主引导到贸易服务等全方位的投资;第二是在利用外资时要将其 与产业结构调整和国企改造有机结合,充分发挥“鲶鱼效应”;第三是要处理好 政府及内资企业的运作机制与市场经济运行方式的衔接关系;第四是要处理好政 府的法律法规、行政行为与w t o 的规则以及与国际惯例条文的衔接关系;第五 是要处理好开发区外资企业与国内企业的关系:第六是要处理好利用外资与国际 惯例操作的衔接关系。5 郭静在分析了我国吸引外资的国内环境和国际环境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苏 州吸引外资的四大优势,即区位优势、历史与人文优势、经济基础优势以及外向 型经济优势。通过分析,对苏州未来的投资环境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建议,她认 为苏州今后发展的重点应该是建立服务优势、人才优势和制度环境优势,通过“硬 环境 和“软环境”两个抓手,不断提高苏州对外资的吸引力,使苏州成为各方 投资者的首选。6 李娟针对近几年来苏州大量引进外资带动经济快速增长的现象,从分析苏州 的投资环境着手,找出了吸引外资的几个主要因素,一是“遵循平等互利的原则, 1 张晔: “苏州模式”的反思及区域发展道路的选择,上海经济研究2 0 0 5 年第5 期。 2 马丽平:透视苏州发展模式,现代经济探讨2 0 0 5 年9 期。 3 赵晓:苏州模式与温州模式的“中国经验”,经济前沿2 0 0 5 年5 期。 4 王炜瀚:中国区域经济模式的选择以知识观视角为核心的分析,苏州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 学版) 2 0 0 5 年6 期。 5 卢围婷:把握加入w r o 后利用外资的新契机,江苏统计2 0 0 2 年6 期。 6 郭静:投资环境与苏州的比较优势,经济师2 0 0 2 年6 期。 6 第1 章绪论 以亲商理念吸引外资”二是“加强投资硬环境的建设,要从基础开发向功能 提升转变”二是“按国际惯例办事,优惠政策应有所为有所不为”。最后,她就 如何进一步建设和提升苏州的投资环境提出了建议:目前苏州的开放型经济发展 正在从数量扩张向规模、质量和效益并举转变,因此,在引进大项目之前,必须 做好可行性研究,协调好产业布局,除此之外,还要大力发展教育,提高人力资 源的整体素质。1 在研究“苏州模式”时,也有学者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郭显光对开放型 经济的两种模式“苏州模式 和“温州模式的特点、成因和利弊作了比较, 比较后作者针对“苏州模式”的弊端提出,苏州应采取多元化、多渠道招商引资, 并使企业成为招商引资的主体。2 ; 孙肖远将“苏州模式”与“东莞模式 进行了比较。通过比较,孙有远认为 “苏州模式虽然存在产业发展不均衡、跨国公司促进本土产业升级的作用不明 显、本土企业发展迟缓以及居民收入水平与g d p 水平相偏离等问题,但是与“东 莞模式 相比,苏州在经济结构和外资企业的根植性方面仍然具有一定的优势。 作者最后指出,创新苏州外资经济发展思路,关键在于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 平,加强外资经济对本地经济的带动作用,由外源型经济为主向内源型经济与外 源型经济并重转变。3 宗永建对苏州、温州经济增长模式中政府的作用进行了对比。通过比较,他 们认为就“苏州模式 而言,如何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既保持对外资的吸引力, 又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并逐步实现由“强力扶持型政府”向“高效服务型政府 的转变,是苏州在今后的发展中需要认真解决的问题。4 张向阳、朱有为和孙津对苏州和温州产业嵌入全球价值链模式进行了比较。 通过比较,作者指出了苏州产业升级的问题主要是本土企业缺乏核心技术;高新 技术产业虽然蓬勃发展,但多数仍属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环 节;本土配套企业面临着被外资配套企业替代的风险。为此,苏州应进一步提高 制造业领域引进外资的质量,继续为产业集聚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努力吸引更 多的跨国公司来苏设立研发中心,同时要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从而实现当地产业 的不断升级。 还有一些学者从苏州经济发展中的某一个方面出发,通过与其它相类似地区 进行比较,展开自己的分析。彭俊从青岛、苏州和温州三市制造业发展的统计指 标比较入手,揭示了三市制造业发展模式的特征,指出苏州的制造业发展模式是 1 李娟:如何进一步提升投资环境一以苏州吸引外资为案例,经济与管理2 0 0 1 年9 期 2 郭显光:开放型经济模式的比较,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 0 0 3 年第5 期。 3 孙肖远:苏州外资经济的未来走向兼与东莞模式的比较,决策咨询2 0 0 4 年第1 期。 4 宗永建:苏州、温州经济增长模式中政府作用的对比与反思,特区经济2 0 0 5 年9 期。 7 第1 章绪论 以引进外资为主的发展模式。与青岛的以国有及集体大中型企业为主要的模式和 温州的以民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发展模式相比,苏州制造业的发展模式对于提高 企业的技术水平作用明显,而且从对人均g d p 的贡献角度来看,也明显大于青 岛和温州。但是这种发展模式对国际经济的波动更为敏感,而且对城镇人均可支 配收入的贡献也不如温州。因而,苏州模式有多大借鉴意义,是否值得进一步推 广,值得进一步研究。而对于苏州本地的发展来说,“如何提高引进外资的质量 为我所用,从而壮大制造业的国内成份是苏州发展模式今后而临的挑战。 - 高汝熹、张建华对上海、深圳、苏州的投资环境进行了比较。通过对沪、深、 苏三市在引进外资数量和结构上的差异的比较,他们指出,“苏州应尽可能营造 世界制造业基地的环境,除基础设施的建设外,;应大力培养和引进高层次的应用 型人才,以及大量熟练劳动力 ,尽快“形成一个能支撑的高等和中等职业教育 体系。2 陈建新、邝永光对佛山与东莞、苏州的产业结构进行了比较分析。通过比较, 总结出了苏卅i 产业结构的六大特征,分别是:产业结构逐渐高度化、工业化过程 步入工业化后期阶段、主导产业趋向机电一体化为主、产业素质不断提升、对外 经济联系进一步增强以及投资主体呈现多元化。3 学术界目前对于“苏州模式 的评价,主要是从外资主导的出口加工模式对 当地经济的带动作用和负面影响入手的。正面影响亦即对地区经济的带动作用主 要是指以外资带动出口加工、发展外向型经济能加速当地的工业化进程,增强地一 区经济实力。负面影响则主要是指由外资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会导致本土经济被 边缘化,容易引发地方经济的空心化危机并伴随“市强民穷 现象的出现。 王旭章认为,苏州经济发展为我们提供了成功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实例。但苏 州实施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也存在着潜在和衍生的风险,面临着如何维护外资 企业投资的增长和培育本土产业、提高本土企业竞争力的双重任务。对苏州目前 的外向型发展战略做出调整是必要的。政府要“努力建立在国际游戏规则基础上 的外资、国资和民营经济公平竞争和共同发展环境 。对苏州而言,其外向型发 展战略的目标“是把国际资本融入本土经济,本土经济按全球化轨道来运作,最 终目标是以本土经济为主导的全球化经济格局。4 刘奇洪认为,苏州尽管按属地原则统计,经济总量已在全国排名非常靠前, 但单纯走外来型工业化道路,外科手术式地引入新的制造体系,必然有损于传统 1 彭俊:青岛、苏州和温州制造业比较研究,经济纵横2 0 0 3 年9 期。 2 高汝熹张建华:沪深苏三市投资环境比较,i :海经济研究2 0 0 3 年2 期。 3 陈建新邝永光:佛山与东莞、苏州的产业结构比较分析,华南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 0 0 4 年6 期。 4 手旭章:经济伞球化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对苏州地区实施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的实证分析,苏州铁 道师范学院学报2 0 0 2 年2 期。 8 第1 章绪论 产业制造体系,从而必然导致苏州城市竞争力的下降。另外这种发展模式还使得 苏州人均g d p 与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不成比例,因而不值得模仿。要真正实现经 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必须从现在的“苏州模式”向“新苏州模式转型,即从外 资主导的出口加工模式转变为本土制造企业承接跨国公司外包的模式。1 张晔认为,苏州通过招商引资,发展出口加工型的外向经济,迅速推动了当 地的工业化进程,改变了当地的经济面貌。这种推动作用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 推动了当地产业结构的升级;二是密切了本土企业与国际市场的联系,提高了产 品的国际竞争力;三是培养了当地经济发展所需的技术和管理人员;四是解决或 缓解了当地劳动力就业问题;五是为当地工业的发展积累了大量资本。但同时作 者又指出,“苏州模式”并非完美无缺,“对外招商引资引入的这些飞地经济 极易导致外资经济与本土经济的二元化发展格局,具体包括四点:一是当地居 民没有从经济的高速增长中获益;二是本土自主创新不足,而外资的技术外溢效 益又不明显;三是民营经济遭到挤压;四是经济增长容易受国际市场和国家税收 政策的影响。z 马丽平认为,苏州外资带动型的经济发展模式使得人均收入水平与g d p 水 平很不相称,前者增幅远远低于后者。另外,“外向型经济可能碰到的问题是高 度依赖于外来投资所带来的前景的不确定性。 苏州在引进外资达到一定程度以 后,应及时实行转型,在引进资本的同时引进先进技术,从而带动本土产业升级。 同时,要将引进生产型项目与引进服务型项目结合起来,在发挥原有优势的同时, 带动本地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完善,更快地促进百姓收入的增长。3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有关苏州模式的探讨,基本上集中在外向型经济 的特征、形成途径和原因方面,对苏州经济全面发展中的强势政府研究并不多。 即使是马丽平、赵晓和王炜瀚与赵晓等学者,他们也只注意到苏州市政府在建立 外向型经济中的作用。笔者认为,苏州市政府的作用并不限于这一方面。本文的 重点是,政府在苏州经济转型发展中究竟起到了什么与众不同的作用,从而让苏 州经济出现了如此长期高速的增长? 1 3 本文的结构 整篇论文分为四章,第一章着重描述了本文要研究的问题,苏州经济飞速发 展证明了苏州模式的有效性,那么在这其中究竟哪些因素在其中发挥了作用。在 第二章,笔者梳理了西方经济学中相关的政府经济理论,针对苏州模式发展中所 表现的特点,研究转型中的强政府究竟应该做哪些事情。由于篇幅限制,笔者在 1 刘奇洪:不再看好苏州中国改革2 0 0 4 年第5 期。 2 张晔:t “苏州模式”的反思及区域发展道路的选择,上海经济研究2 0 0 5 年第5 期。 3 马丽平:透视苏州发展模式,现代经济探讨2 0 0 5 年9 期。 9 第1 章绪论 第三章着重描述了苏州经济发展中政府作为最有特点的一条:苏州政府在苏州市 场主体建设发展和完善中的作用。第四章在第三章分析的基础上着重总结苏州经 济发展中的这特点对我们的启示以及我们能得到哪些结论。 1 0 第2 章传统的政府理论 第2 章传统的政府理论 在经济学中,解释政府作用的学派和观点数不胜数,从亚当斯密到凯恩斯 再到公共选择学派;从马克思、恩格斯到众多学者对苏联计划经济的研究分析; 从李斯特对于后发国家崛起路径的研究到青木昌彦等人对“东亚奇迹”的研究等 等,各派经济学家们针对政府作用分别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得出了自己的结论。 本章的目的是在总结前人关于政府经济理论的基础上,提出自己关于转型经济中 的强政府理论。 2 1 成熟市场经济中的政府作用 西方主流经济学在谈到政府作用的时候,大多有一个潜在的假定前提,即成 熟的市场经济,或市场机制在配置资源过程中的基础性调节作用。在此前提下, 亚当斯密认为政府只需要做好“守夜人 就可以了,因为政府过多地干预经济 将会阻碍市场经济的发展。面对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大萧条,凯恩斯提出市场机制 这只“看不见的手 还需要辅之以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 。即便如此,凯恩斯 并没有否定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他只是提出了有调控的市场理论,或被称为 国家干预理论。公共选择学派的领袖詹姆斯布坎南将市场经济中的政府模 型一步划分慈善专制的政府、利维坦政府和民主政府。下面就来讨论这些政府模 型的特征。 2 1 1 亚当斯密的自由放任政府 随着1 8 世纪市场的扩大、需求的增加、机器的革命以及市场逐渐形成和完善, 传统的重商主义政策遭到了质疑。1 7 7 6 年亚当斯密的国富论1 出了政府“守 夜人 的角色,其目的是对当时盛行的重商主义进行批判。斯密对国家的作用和 政府的动机表示极大的怀疑,在其“自私的动机、私有的企业、竞命的市场 这 个自由制度的三要素基础之上,他规定了国家的三个任务:提高分工程度,增加 资本数量和改善资本用途;由此,他认为不断增加国民财富的最好办法就是给经 济活动以完全的自由,无须政府进行干预;进而,对政府的义务作了三点限制: 保护社会,使之不受侵犯;保护社会上的每个人,使之不受其他人侵犯:建设并 维持某些公共事业及设施。将上述归纳起来便是一幅“看不见的手支配的社会 经济的景象,而政府则成为一个守夜人。任何越位的政府行为都将损失效率的。 这样的学说与工业资本的要求相一致,它极大地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在 1 参考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与原凼的研究第五篇,商务印书馆,1 9 7 9 年。 1 1 第2 章传统的政府理论 接下来的一百多年时间里,“斯密学说征服了整个欧洲”。 2 1 2 凯恩斯的干预市场政府 2 0 世纪3 0 年代爆发了一场全球性的经济危机,这次经济危机也导致了西方主 流经济学观点发生了重大转变,经济学界的主要声音便成了凯恩斯的经济干预主 义,从总体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