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的成熟与定型.ppt_第1页
儒家思想的成熟与定型.ppt_第2页
儒家思想的成熟与定型.ppt_第3页
儒家思想的成熟与定型.ppt_第4页
儒家思想的成熟与定型.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儒家思想的成熟与定型宋明理学,陕西教育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系李建国,一、宋代理学的形成,1、所谓理学,宋代,儒家学者研究经书大都不顾旧有的传注,抛弃了旧有的章句、义疏。他们多直接从经书原文义理性命(指人的本性和命运)入手,因此被称为“性理之学”,简称“理学”。由于这种理学是由孔孟的道统继承而来的,所以也称为“道学”。宋代理学是以孔孟之学为基础,吸收了佛学、玄学的一些成分,加以糅合、扩充而成的。儒学发展到理学阶段,得到系统化,完成了它的庞大体系。从此,它一直基本稳定,直到1919年的“五四”运动前夕。,2、理学形成的背景,(1)适应封建社会后期统治者强化统治的需要,宋真宗劝学诗:“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有女颜如玉。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王安石劝学文:“读书不破费,读书利万倍。贫者因书富,富者因书贵。”,(2)唐中期以后出现的“援佛入儒”思潮,隋唐五代,佛老盛行,神学泛滥,危及封建统治。为了维护封建伦理纲常,巩固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韩愈、李翱等人奋起重振儒学。他们在试图建立新的儒家思想体系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吸收佛理,为儒学开辟蹊径,成为先秦、两汉儒学过渡到宋明理学的桥梁。,A韩愈的“道统”说,韩愈(768-824),字退之,祖籍昌黎(今河北省昌黎县),官至礼部侍郎,著作收入韩昌黎文集。,韩愈排佛最力,主张以“人其人,庐其居,火其书”的简单粗暴方法压制佛教。不过,韩愈为与佛教的“法统”相对抗,模仿佛家的传法世系,替儒家编造了一个从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到孔、孟代代相传的道统,对两宋以后的意识形态产生巨大影响。,B李翱的“灭情复性”论,韩愈的追随者李翱(772-841)阐发儒家人性论时,援入禅宗的佛性理论,提出“灭情复性”说。,韩愈、李翱不是从章句训诂而是从义理阐释上发挥儒家学说的路子,上承孟子,下开宋明理学的先河,在中国儒学史上的影响十分巨大。韩愈、李翱特别推崇孟子、大学、易传等儒家典籍,对宋明理学的形成产生了一定的影响。,(3)宋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人们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印刷术、火药、指南针三大发明宋慈洗冤集录与王惟一“针灸铜人”李诫营造法式沈括梦溪笔谈,3、理学的开山祖师周敦颐,(北宋五子: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程颐)周敦颐(1017-1073),湖南道县人,因家在濂溪,人称濂溪先生。有太极图说和通书两部名著。,首先,他认为宇宙起源于“太极”,太极生阴阳,阴阳再派生出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进而形成人和物。这本来和道家思想有些类似,具有朴素的辩证法因素,但他所说的“太极”并不是物质,而是一种精神,所谓“太极本无极”,“有生于无”。可见,其宇宙观是客观唯心主义。为理学的宇宙观奠定了基础。,其次,他提出了与宇宙太极相对应的以“纯粹至善”之“诚”为核心的人极。为了保证封建伦理道德的神圣不可侵犯,他要求人们“纯心”、“慎动”、“主静”、“无欲”。这些主张开了后学“存天理,灭人欲”之先河。,二、道学的派别及其对儒家思想的发展,1、程朱理学,程颢,程颐,朱熹,宋代理学的正式形成以程颢、程颐二兄弟的学说产生为标志。程颢(1032-1085),字伯淳,世称明道先生。程颐(1033-1107),字正叔,世称伊川先生。河南(今河南洛阳市)人。二程都是周敦颐的学生。著作合编为河南程氏遗书等,今有二程集流传。朱熹(1130-1200),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他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祖籍江西婺源,生于建州尤溪县(今福建尤溪县),故其学派被称为“闽学”。朱熹被认为是中国古代仅次于孔、孟的学者(辛弃疾:“历数唐尧千载下,如公仅有两三人”)。著作被后人辑为朱子遗书、朱子大全集、朱子语类等多种。,首先,二程提出“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的命题。认为阴阳二气、五行只是“理”创生天地万物的材料。“理”正式作为哲学范畴使用。朱熹:“天下未有无理之气,亦未有无气之理。”“天地之间,有理有气。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气也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是以人物之生,必禀此理,然后有性;必禀此气,然后有形。”“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理便有气,流行发育万物。”“未有这事,先有这理。如未有君臣已有君臣之理;未有父子已先有父子之理”,“直待有了君臣父子,却旋将道理入在里面”。因此,“理”就是“天”,是自然界和人类的主宰。这样,他就把理同天命联系起来了。朱熹解释三纲五常是天地之性,也就是天理。,其次,程朱的人性论与理欲观。人性中的天地之性是善的,因为“性即理也”,之所以气质之性中有不善的表现,是因为被欲望蒙蔽了。所以二程和朱熹大力宣传“存天理,灭人欲”,主张遵守封建伦理纲常。程颐:“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再次,“理一分殊”。佛教华严宗提出:“一即是多,多即是一”,抹煞了事物的矛盾和区别。朱熹借此发挥,论证“理一分殊”。朱熹:“本只是一个太极,而万物各有禀受,又各自全具一太极尔。如月在天,只一而尔,及散在江湖,则随处可见,不可谓月已分也。”“理只是这一个,道理则同,其分不同。君臣有君臣之理,父子有父子之理。”这就把儒家理论上奉为当空皓月普照大地一样了,如不遵守,则是“伤天害理”了。,此外,二程还提出了一套修身功夫论。他们将对天理的觉悟、体验作为修身的目的。“敬”和“格物致知”正是程颐的两种重要的修身方法。程颐的“主敬”包含着内在心灵的恭敬、专注和外在行为的整齐、严肃两个方面。,程颐的格物论既是一种悟道的功夫论,又是一种求知的知识论。二程:“知者,吾之所固有,然不致则不能得之,而致知必有道,故曰:致知在格物。”“格犹穷也,物犹理也,犹曰:穷其理而已矣。”“致知,但知止于至善,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之类,不须外面,只务观物理,泛然正如游骑无所归也。”,程朱的认识论还表现在知行之辩中。他们首先肯定人具有先验知识(“人心之灵,莫不有知”),通过“格物致知”和学、问、思、辩的逐渐积累,唤醒心中天理,达“豁然贯通”境界,因而强调“知先于行”。这种思想方法是合禅宗的渐悟和顿悟为一而来的。朱熹:“知行常相须。”然“论先后,知为先。”,2、陆王心学,陆九渊,王守仁,(1)陆九渊创立心学,陆九渊(11391192),字子静,号象山,江西抚州人。著作被后人辑为象山先生全集。陆九渊将儒家思孟之学与佛教禅宗相结合,创立了心学。,首先,认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心即理也”。这明显吸纳了禅宗的顿悟之说。陆九渊:“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其次,在认识论上,陆九渊提出“发明本心”说。陆九渊:“汝耳自聪,目自明,事父自能孝,事兄自能悌,本无欠阙,不必他求,在自立而已。”“六经皆我注脚。”认为人不必学习。,(2)明代中期理学向心学的倾斜王学的盛行,明朝初期,以程颢、程颐和朱熹为代表的理学思想流行。明中期朱学衰颓,心学崛起,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是王守仁。王守仁(1472-1529),字伯安,浙江余姚人,世称阳明先生,它继承了朱熹和陆九渊理学精华而又有新的发挥,是明代最大的理学家。,首先,“心即理”是王守仁哲学的理论基础和宇宙观。他认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然而,“心外无物”,并不是心外无客观事物,而是客观事物只有被主体所认识、所意识,然后才呈现出其为物的意义。王守仁:“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所在便是物。”南镇赏花:“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则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其次,在认识论上,王守仁提出“致良知”说。“良知者,孟子所谓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者也。是非之心,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格者,正也,正其不正以归于正之谓也。”“格物之功,只在心上做。”“格物即格心。”,王守仁还提出了“知行合一”的主张,为推倒程朱认识论的武器。“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我今说个知行合一,正要人们晓得,一念发动处即便是行了。”他还将此运用到政治上,针对农民起义提出:“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强调意识形态统治的重要。,黄宗羲宋元学案曰:“二先生(朱熹、陆九渊)同植纲常,同扶名教,同宗孔孟,即使意见不合,亦不过仁者见仁,知者见知。”“天理人欲四字,是朱、王印合处。”,三、儒家人生哲学的完善,朱熹将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二篇抽出,与论语、孟子配合,称为“四书”。从此,四书成为科举考试、著书立说、为人处世的最高经典。儒家思想在此时已具备固定模式。,1、儒家的理想人格“圣贤”,能圣必然贤,贤则可以通圣。从层次上看,二者又有实践主体的区别。对统治者而言,是以圣王为追求目标和行为典范,其楷模便是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对一般士大夫和庶民百姓而言,是以贤为追求目标和行为规范。从本质上和终极目的看,儒家追求的圣贤理想人格,重点在贤而不在圣。(君子“不在其位,不谋其政”。),2、儒家的理想社会“天下为公”的“大同世界”,礼记礼运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诸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这是和“天下为家”的“小康世界”相对而言。,3、实现大同的路径三纲八目,三纲即“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指:领会、掌握仁义礼智信伦理,然后教化别人,执着不放地达到把握天理的境界。八目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格物致知,即接触事物,获得知识。“诚意”、“正心”、“修身”是道德修养,“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政治实践,通过道德修养实现政治抱负。一言以蔽之,即“内圣外王”(庄子天下篇),把内心修养所得推广于天下。“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在伦理道德方面,儒家以孝悌为本,对各种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都作了规定。如对妇女有所谓“三从四德”的要求,即: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讲究妇德、妇言、妇容、妇功。三立:立德、立功、立言。,4、主体与外界的关系“正己正人,成己成物”,这是儒家的思想传统。论语子路:“其身正,不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