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学专业论文)基于失业率调整的中国短期菲利普斯曲线研究.pdf_第1页
(区域经济学专业论文)基于失业率调整的中国短期菲利普斯曲线研究.pdf_第2页
(区域经济学专业论文)基于失业率调整的中国短期菲利普斯曲线研究.pdf_第3页
(区域经济学专业论文)基于失业率调整的中国短期菲利普斯曲线研究.pdf_第4页
(区域经济学专业论文)基于失业率调整的中国短期菲利普斯曲线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摘要 菲刮普斯曲线作为经典的宏观经济学分析工具,自产生至今已有5 0 多年的历史,这 五多年来,菲利普斯曲线吸引众多经济学家的研究兴趣,对菲利普斯曲线做了发展与修 王,它已经成为西方经济学集体智慧的结晶。2 0 0 6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埃德蒙费 尔普斯,由于对菲利普斯曲线的修正与发展,而荣获此殊荣。 本文首先从费雪理论、菲利普斯曲线的由来和菲利普斯的发展三个方面来对国外在菲 利普斯曲线研究领域的相关文献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其次,介绍我国学者对菲利普斯曲线 的研究。即我国学者对菲利普斯曲线研究成果最主要表现在对产出通胀曲线的研究上, 但由于我国失业率的统计不准确,因此,我国学者对失业通胀曲线的定量研究不多。 本文利用普查失业率调整城镇登记失业率,再用普查失业调整后失业率,对失业 通胀的菲利普斯曲线进行验证。结合动态计量经济学的知识,建立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 线的模型,并对模型进行检验,在检验的基础上多次修正模型,使其达到反映我国通货膨 胀与失业最佳拟合程度的菲利普斯曲线,最后得出:我国宏观经济中存在菲利普斯曲线, 失业率的滞后一期与当期的通胀存在替代关系,而且存在价格预期的影响,价格预期与滞 后一期和滞后二期的物价有关。本文主要研究我国宏观经济中失业与通胀的替代关系,即 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在我国的实证研究。 本文还将失业通胀曲线模型与产出通胀曲线模型进行了简单的横向纵向比 较。最后提出了对我国治理通货膨胀和失业的政策建议,主要包括:完善我国失业统计的指 标体系,与普查失业相结合,逐步过渡到建立统计失业取代普查失业的统计制度:通过改善 预期来达到充分就业和价格稳定的目的:出现失业率增长的惯性,需要政府加强对劳动市 场的干预;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缩小g d p 缺口,有利于控制通货膨胀的增长。 关键词:菲利普斯曲线失业率通货膨胀g d p 缺口价格预期 浙江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r e s e a r c ho ns h o r t - f u np h i l l i p sc u r v e si nc h i n ab a s e do n a d j u s t m e n to f u n e m p l o y m e n tr a t e a b s t r a c t a sa l la n a l y s i sa n dc l a s s i c a li n s t r u m e n to fm a c r o e c o n o m i c s ,p h i l l i p sc u r v eh a sah i s t o r yo fm o r et h a n5 0 y e a r sn o w a d a y sf r o mb i r t h p h i l l i p sc u r v ea t t r a c t si n t e r e s to fal o to fe c o n o m i s t st od e v e l o pa n da d j u s tt h e p h i l l i p sc u l v ei nm o r et h a n5 0y e a r s i th a sb e e nt h er e s u l to fc o l l e c t i v i t yw i s d o mo fw e s t e r ne c o n o m i s t s e s p h e l p sr e c e i v e dn o b e le c o n o m i c sp r i z e so f2 0 0 6b e c a u s e o fd e v e l o p m e n ta n da d j u s t m e n to fp h i l l i p sc u r v e f i r s t l yt h i s a r t i c l er e v i e w sa n ds u m m a r i z e sl i t e r a t u r eo fp h i l l i p sc u r v ei nf o r e i g nc o u n t f f e sf r o mt h r e e a s p e c t s ,i n c l u d i n gf i s h e rt h e o r y , t h eb i r t ha n d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p h i l l i p sc u r v e n e x t ,i ti n t r o d u c e st h e o u t c o m e so fr e s e a r c ho fp h i l l i p sc u r v ei nc h i n ab ys c h o l a r s ,n a m e l yt h em o s ti m p o r t a n to u t c o m e sp o i n tt h e r e s e a r c ho fo u t p u t i n f l a t i o nc u r v e b u t d u et oi n c o r r e c tt os t a t i s t i c a ld a t a o fu n e m p l o y m e n tr a t e ,t h e q u a n t i t a t i v er e s e a r c ho fu n e m p l o y m e n t - i n f l a t i o ni sn o tm u c h t h i sa r t i c l eu s e st h eu n e m p l o y m e n tr a t eo fg e n e r a l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t oa d j u s tu n e m p l o y m e n tr a t e ,a n dd o e s t h ee m p i r i c a la n a l y s i so fp h i l l i p sc u r v ei nt h ef o r mo fu n e m p l o y m e n t i n f l a t i o nc u r v ew i t ht h eu n e m p l o y m e n t r a t ea d j u s t e db yg e n e r a l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 i tb u i l d sa n dt e s t st h em o d e lo fe x p e c t a t i o na u g m e n t e dp h i l l i p sc u r v e w i t ht h ek n o w l e d g eo fd y n a m i ce c o n o m e t r i c sa n da d j u s t st h em o d e lb a s e do nt h er e s u l t so ft e s t i ta i m st ot h e b e s tr e g r e s s i v em o d e lo fp h i l l i p sc u r v ei nt h ef o r mo fi n f l a t i o na n du n e m p l o y m e n t i tc o n c l u d e sf r o mt h e m o d e l :t h e r ea r ep h i l l i p sc u r v ei nm a c r o e c o n o m i co fc h i n a ,n a m e l yu n e m p l o y m e n tr a t ed e l a y i n go n ey e a rh a s ar e l a t i o no fs u b s t i t u t i o nw i t hi n f l a t i o n i th a sa ne f f e c to fp r i c ee x p e c t a t i o n sa n dp r i c ee x p e c t a t i o n sh a v ea r e l a t i o nw i t hi n f l a t i o nd e l a y i n go n ea n dt w oy e a r s t h i sa r t i c l em a i n l yr e s e a r c h e st h er e l a t i o no fs u b s t i t u t i o n w i t hu n e m p l o y m e n ta n di n f l a t i o n t h a ti st h ee m p i r i c a la n a l y s i so fs h o r t r u np h i l l i pc u r v e s m o d e lo fu n e m p l o y m e n t - i n f l a t i o nc u r v es i m p l yc o m p a r e sw i t hm o d e lo fo u t p u t - i n f l a t i o ni nh o r i z o n t a l a n dv e r t i c a lw a y l a s t l yi t g i v e st h ep o l i t i c a ls u g g e s t i o nt od e a lw i t hi n f l a t i o na n du n e m p l o y m e n t :b e t t e r r e s o u r c ed i s t r i b u t i o na n di m p r o v et h eu s ee f f i c i e n c yo fr e s o u r c et od i m i n i s hg d pg a pt oc o n t r o lt h eg r o w t ho f i n f l a t i o n ;a m e n dt h ep r i c ee x p e c t a t i o nt oa i mt om a x i m a le m p l o y m e n ta n dn of l u c t u a t i o no fp r i c e ;p e r f e c tt h e g u i d e l i n es y s t e mo fu n e m p l o y m e n tr a t es t a t i s t i cw i t hg e n e r a l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a n dg r a d u a l l yb u i l ds t a t i s t i c i n s t i t u t i o nu s i n gu n e m p l o y m e n tr a t es t a t i s t i ci n s t e a do fg e n e r a l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 ;c o m i n go fi n e r t i ao ft h eg r o w t h o fu n e m p l o y m e n tr a t en e e d si n t e r v e n t i o nt ol a b o rm a r k e tb yg o v e r n m e n t k e y w o r d s :p h i l l i p sc u r v e ;u n e m p l o y m e n tr a t e ;i n f l a t i o n ;g d pg a p ;p r i c ee x p e c t a t i o n 浙江理工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我恪守学术道德,崇尚严谨学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 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明确注明和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 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及成果的内容。论文为本人亲自撰 写,我对所写的内容负责,并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亏f 萼、 日期:o8 年3月2 p 同 浙江理工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 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或借阅。本人授权浙江理工 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 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保密口,在 不保密口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3i 易、 一荡 日期:o3 年3 月矽h 年解密后使用本版权书。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p a 年乡月汐日 浙江理工大学硕上学位论文 1 绪论 1 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 1 1 研究背景 在宏观经济运行中,通货膨胀( 以下简称“通胀”) 与失业是衡量一个国 家或地区经济运行状况的两大重要指标,也是政府制定经济政策的重要参考依 据。早在很久以前,人们对通货膨胀就有了认识,只是那时对通货膨胀概念在经 济学家中没有达成共识,但失业问题的出现要晚于通胀,然而通胀与失业同样都 是一个历史现象。 人们很早就认识到通胀与失业现象,但对两者关系的了解较晚。1 9 2 6 年, 欧文费雪在国际劳动评论上发表了题为关于失业和价格变化的统计分析 的重要论文,标志着对通胀与失业之间关系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的发端。他认为, 价格变动率是经济波动过程中的独立变量。在3 2 年之后,菲利普斯根据英国近 百年的历史资料,经验地推断出在货币工资变动率与失业率之间存在一种稳定的 负相关关系。这一重要结论1 9 6 0 年被萨缪尔森、索洛用来描述通胀率与失业率 之间存在彼消此长的相互替代关系,并首次命名为“菲利普斯曲线”。长期以来, 国外学者致力于研究失业与通胀之间的关系,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为抑制通 胀和治理失业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由于官方统计的失业率不准确,我国通胀 和失业关系的菲利普斯曲线研究不多,这就使我国不能很好地利用菲利普斯曲线 来指导治理通胀和失业的政策。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价格由计划控制转变到随市场自由波动;随着我国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失业问题突显。失业不仅是个经济问题,还上升 为政治问题,因此,不研究失业的通胀,就不能全面研究我国宏观经济的问题。 本文将研究失业与通胀关系的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即把人们关心的失业和通胀问 题结合起来分析。菲利普斯曲线作为政策目标决策的重要工具,无论对理论分析、 还是经济决策与管理部门来说,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浙江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1 i2 研究意义 1 、理论意义 研究通胀与失业的关系,旨在造福社会经济健康运行,而所有取得这方面成 就的经济学家都应感谢菲利普斯,是他回头一望“百媚生 ,第一发现的粗糙不 掩第一发现的丰功;同时,诞生近五十多年来,菲利普斯曲线是一部美妙的去粗 趋精的演进史。菲利普斯曲线作为经典的宏观经济学曲线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 力。理由有二:一是菲利普斯曲线抓住了经济运行中的两大宏观变量,将失业率 与通胀率天才地结合在一张图中,深刻地把握了二者之间的关系;二是菲利普斯 曲线于1 9 5 8 年由菲利普斯提出,经过李普西、萨缪尔森、索罗、奥肯、费尔普 斯、弗里德曼、卢卡斯、萨金特等杰出经济学家的修改、完善,它已经成为西方 杰出经济学家集体智慧的结晶。 先后有两位经济学家罗伯特卢卡斯和埃德蒙费尔普斯,由于对菲利普斯 曲线的修正与发展,荣获1 9 9 5 年和2 0 0 6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但国外学者对菲利普斯曲线的研究主要孤立、单独地进行,没有摈弃各个学 派的束缚,综合研究的比较少;对北美、欧洲各国的实证研究比较多,而对亚太 地区的实证比较少;对菲利普斯曲线的静态研究比较多,而采用动态计量模型研 究比较少。因此,本文对国外菲利普斯曲线的研究进行梳理和归纳,从中总结西 方国家对通胀与失业关系的成果,为我国学者结合中国实际进行菲利普斯曲线的 实证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为我国借鉴和利用失业与通胀关系的菲利普斯曲线理 论来指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证。 2 、实践意义 对于通胀与失业这两大宏观经济问题之间关系的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 意义,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同样面临着如何治理通胀和失业的问题。作为世界上人 口数量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维护社会稳定直是我国 政府不懈追求的目标。通胀和失业问题不但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 实现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既无通胀又无失业的理想境界,一直是各国政府追求 的目标。 在中国的经济运行环境下,菲利普斯曲线的研究由于缺少的失业率这个经济 2 浙江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变量准确的统计数据而举步维艰,本文首先就普查失业率对统计的失业率进行修 正,然后再来研究调整后的失业率与通胀的关系,从中挖掘出适合中国宏观经济 政策的建议,为我国政府利用菲利普斯曲线来研究失业与通胀问题提供决策参 考。 1 2 研究内容与方法 1 2 1 研究内容 本文研究内容主要分为六个章节: 第一章:绪论。绪论部分研究本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并简单的介绍论文的 研究方法及内容,最后阐述了可能的创新点与不足。 第二章:国外菲利普斯曲线的重要理论。主要从费雪理论、菲利普斯曲线的 由来和菲利普斯的发展三个方面来对国外在菲利普斯曲线研究领域的相文献进 行了回顾和总结。 第三章:中国菲利普斯曲线的研究现状。介绍我国菲利普斯曲线研究取得的 成果,我国对菲利普斯曲线研究取得的成果最主要表现在对产出通胀曲线的 研究上,但由于我国失业率的统计不准确,失业通胀曲线的定量研究不多, 动态研究较少,成为我国菲利普斯曲线研究的不足之处。 第四章:失业率通胀模型的实证分析。采用普查失业率来调整官方统计 的城镇登记失业率,在修正后的失业率基础上进行静态与动态计量模型的回归、 修正与检验,得出我国的通胀与滞后一期的失业率之间存在着负相关关系。表明 我国宏观经济中存在短期菲利普斯曲线而存在价格预期,价格预期与滞后一期和 滞后二期的物价有关。 第五章:中国短期菲利普斯曲线模型比较。首先对g d p 缺口模型进行回归分 析,在回归基础上进行修正与检验;其次,对两个模型进行纵向比较,即每个模 型对其自身的修正过程进行比较;最后对两模型进行横向比较,主要比较两个模 型的相同与差异。 第六章:短期菲利普斯曲线研究对宏观经济的对策建议,研究短期菲利普斯 曲线的模型总结与政策启示,回顾了我国治理通胀与失业问题的政策及其效果, 并在模型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对策建议,主要包括:优化资源配 3 浙江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缩小g d p 缺口,有利于控制通货膨胀的增长;通过改善预 期来达到充分就业和价格稳定的目的;完善我国失业统计的指标体系,与普查失 业相结合,逐步过渡到建立统计失业取代普查失业的统计制度;出现失业率增长 的惯性,需要政府加强对劳动市场的干预。 1 2 2 研究方法 本文在论文研究过程中运用了多种研究方法,以便获得科学、准确的研究结 论。主要研究方法包括: ( 1 ) 国内外文献阅读 通过网络资源( 中国期刊网、维普全文期刊数据库、人大复印资料、清华学 术期刊网等) 以及国内名校图书馆馆藏图书,获得了丰富的有关知识流动等方面 的文献。经筛选后留用的文献为本文研究的主要素材和理论基础,本文的理论框 架的形成很多程度上得益于这些研究文献的提示。 ( 2 ) 理论模型与实证研究相结合 本文研究坚持理论模型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所谓理论模型,就是对经 济现象的分析和认识在经历由经验验证到理论验证,再由理论验证回复到经验验 证的实际检验之后,由符号、图形和公式对该理论认识进行一种数学表达的认识 方式。一般而言,理论认识的表达只有上升到数学表达方式的高度之后才显得更 精确、更简捷,也更科学。在实践中提出理论问题,在理论研究解决实际问题, 再用实践来检验理论结论。 ( 3 ) 静态与动态分析相结合 本文采用静态与动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经济现象通常不是处于静止状 态,而是处于不断运动变化状态,经济变量不仅受到同期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且 也受到这些因素过去值甚至自身过去值的影响,这就动态分析。在静态分析的基 础上,进一步引入动态模型进行分析。 ( 4 ) 比较研究与对策研究 比较研究的方法主要包括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两个方面。从比较研究中可看 出,它是一种更全面、更具体、更具有历史动态性质的分析。但比较研究就一股 意义而言,仅是一种“差异比较 ,而不是“好坏比较 ,其结论不包含任何优劣 4 浙江理工大学硕上学位论文 判断。任何经济理论研究都是为经济实践服务的,探索其政策意义和可操作性的 措施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对策研究要注意影响经济的各个宏观变量及其他变量 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因而经济本身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过程,还没有哪一套 政策措施能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所有问题和矛盾,要同现实经济关系的改变及 时调整政策方案。 1 3 可能的创新点与不足 1 3 1 可能的创新点 本文的创新点主要包括: l 、国外学者对失业通胀形式的菲利普斯曲线的研究已较成熟,在大量 文献的查阅过程中发现,由于我国失业率的统计不准确,学术界对失业通胀 曲线验证难度较大,进行研究的人不多,关于失业通胀的菲利普斯曲线的比 较研究,如下表1 1 所示: 器水褥水捌蜊 水烈 导圻引腰 脚镁 _ 钗当水划飓 翟 潮爿 斟鼎靛璐磐 n 鋈翥 嗖 。 繇避 _ :寻| 畚状壬j ( 水 建鲁龉蛊 镯 萋硅 窭墨 。爿圃 啦 q 、:一 畚宫倏水秣 神 丑 斗k 窘4 0 舔 彗录 回瓣g 单靶 翅 襄蓬蠢 g 爿斗k 毫 阳 蠹水翼露嫩 喇 牡g 辞 。淤 招埋 毒l 一霸秘爿避 鄣划雉蜊 君 壬j 柑 矧椰器瓣磐g 难淤、跏 钗 ; 卜卿 融 世旺爿g 笥j 掣 篮趔 幡爿鲻 嚣蒸基喜墨蟹萎 饕叁 当诳钗塾= 蕞馨 七o 暖碘水爿吾耍1 霎 1 楚宰录生零录匝 。 亳i i 删薄 茸 鳟锝监璐世露州瓣 一 制翌 省 鬲涎磬咪邈凝水辎目越 鼎 萋萎霸菱囊| 辇彗鎏萎 :置1 蜘挺 疆噬忙阜水携訇1 餐 蛰 茎蓁薹霎茎蓁垂茎蓁 陵 螂p 圃一 碘兰忙瞿 琏 解雉靛 霎霎萋茎霎蓁蓁蓁 霸 剐 略 辕 j 磐 圄 ; 隧d 豁蜜嚏冥 求 盘懈暴 厘爿妞褥簸宅隧l 霉 n 水钳 割 橥夔 庭丑岖 n 姥挺椭 旃掣胛柑 糌坷爿 萋垂 j 一吨一 戮 餐雉 爿锝水 水髫。o 舞鼍蓑 参翱 卿屋 墼警冀蠼 誊善 gn 锕:h 器藕 哑磺 - 口* 忡憎长耳k匪警 帑爿 。 血妪匿皿挺巽卜咧h 斗k 艇卜水帕 圊 叁榭n 鑫 :碹 1 爵g 1 b 芒椒1 乓墨彬 较g 烛瓣lg寝躁辊鞭嘏艰器状 复 gn粤 霉寸 嚣翁 时 q 譬 f 苫 西 鲁譬还食冷黾f 叼苦 冀0 窭t 奄凸 喜|o 量 葛 。器 譬 h 度一 量 ,、出 oo 6 二 * + i d 器量q i i 釜蕈藿量 莹占嚣誊 骞苫 c , l 。q 菩鼋事 v 芎葛 o o 一 孽言妻雹 黼 i 吊 = o 娄 量合事i i 芝写 娶i 叠: 志暑6 n3q i n r 叫 心一拿 醛暑运笔 ;i 5 刍3 莹 u 2 i i h 罱若 i l卜 椒 堇妻言喜 蚕睾e ! ! 葛百霾 时 吊 芎s 出苜 基 皿 j - i - 一 g 噬 回 幡骧蜜器鲁8是鲁 塞善 糙籁 西乱盘o昏o hnhn 摩盆半逛 嘲糠目熏 目g 叠量磬鼍鬃 割枷 铆糌 铆爿啊 g 霹g8 萋耋蓁 权 幡 呈暨蠕套要 8 特 量莲誓 墩啦熏 椰冀綦骊垦莹 3g 致彀螺墩最糠 世 蜘堙 雹蜘莲釉 燃柙擀 妖摩铎筮窖豁鲁壕缸葵粹露遴蝌l爿水巾水一一僻 议嵇掣扑_千匿扑kh剐埘凄 卜 卜寸on亭(j l-卜1l-阻 。na卜。i n oi-寸。i n 【q蹿h寸。h+l上bb苦hn0- ljk 。o铎单球i铎廿膝盆姬皤逛$柑hq蚓锹套螳而枢佟越s如籀 水罂罨世 回窿恒k n 名越s如套郴嘣恃纂垛g与f1 留碴氓奄譬旧磐剥辎议埒一1匝 岫o刊瓮,o o卜il_出 n n n 心。i n 寸西。i n h_ibb*。nnhn。pr卜。n口。l-_|鼍【卜卜。+n。nj_r 状餐警cb副辎柑佟呷。bb辞越县凰 d+nsb+isb h。+n上rnd+ii h d + 霄i副辎怕蒋肇1纠倒 寸寸1ik嗲q n寸oi n h 寸| ,o i 、 l - o o 町o i 7 = 卜ao一v oo心nv一n”n寸v bb*口nan。i-。nn。+口。负。口i_k 一 翟壕缸熏赫g暴骚最蒸 袄富怕稃 禽靼魁图里凰柑终k机 旧蝰抵1剩柑忙机椭 恹酞柑幛陋嗽醛钕搿辖 制钕昧 嘲制七般暴隧建$ 0 在上式中,石为通胀率,y 为产出水平,y 为潜在产出水平。 产出通货膨胀率的曲线如图2 4 所示: 通 货 膨 胀 室 2 3 菲利普斯曲线的发展 实际经济增长率对潜在经济增长率的偏离 图2 4 产出通货膨胀率曲线 2 3 1 货币学派区分长、短期曲线 自2 0 世纪6 0 年代中后期开始,以费尔普斯( e d m u n dp h e l p s ) 、弗里德曼 ( m i l t o nf r i e d m a n ) 为代表的货币主义相继于1 9 6 7 年、1 9 6 8 年率先对菲利普 斯曲线所表示的失业率与通胀率之间稳定的替代关系提出批评:首先表现在原始 的菲利普斯曲线在区分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上犯的错误;其次,菲利普斯曲线所 表示的关系已经证明不适用于其他场合。费雪发现它适用于1 9 2 5 年以前的美国; 菲利普斯发现它在很长一个时期里适用于英国。但遗憾的是,人们在其他地方运 用它时效果不佳;最后,由于2 0 世纪7 0 年代出现了“滞涨 ,这不免使得许多 经济学家提出的菲利普斯曲线的适用性受到质疑了。 货币学派的经济学区分长期与短期的菲利普斯曲线,以此来挽救这一曲线, 1 、短期菲利普斯曲线 在原始的菲利普斯曲线忽视了通胀预期的作用,认为在考虑到预期的情况 浙江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下,从菲利普斯曲线表达的函数关系中,可以得出两点重要结论:第一,不同的 预期通胀率有着不同的菲利普斯曲线;第二,预期通胀率的变化将引起菲利普斯 曲线的移动:预期通胀率的上升将使菲利普斯曲线向上移动,预期通胀率的下降 将使菲利来说明这两个结论。菲利普斯曲线向下移动。可用图2 5 表示短期菲利 普斯曲线的移动,在图2 5 中有三条不同的菲利普斯曲线,每一条曲线都相应于 不同的预期通胀率。这就是说,不同的预期通胀率有不同的菲利普斯曲线,随着 预期通胀率的变动,菲利普斯曲线要向上或向下移动。当然,还可以用图来说明 预期通胀率的变动如何引起菲利普斯曲线的移动。 o 图2 5 菲利普斯曲线的移动 如果政府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失业下降到u ,通胀率上升到 p 。这时,货币工资上升,商品价格上涨。但由于货币幻觉存在,工人的价格预 期( 即通胀预期) 没有变化,他们把名义工资的提高看成是实际工资的提高,增 加了劳动供给。雇主的价格预期也没有改变,他们把产品价格的上升看成是自己 产品相对价格的上升,看成是以他的产品计算的实际工资的下降,从而就会增雇 工人。这样,产出增加,就业增加,失业率下降。这时还没有建立通胀预期。但 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工人和雇主都会认识到一般价格水平的上升,并修改自己 的通胀预期,提高预期通胀率。他们在认识到实际工资与产品相对价格都没有发 生变动以后就会的水平。但这时减少劳动供给与产出,从而使失业率又回到u 。 水平。这时的通胀率不是o ,而是p 。,人们形成了通胀的预期,结合点为c 。菲 利普斯曲线则为p c ,由于通胀的预期提高,菲利普斯曲线也不断向上移动。参 浙江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见图2 6 : 学 g p l g p o u 图2 6 附加预期的通胀与菲利普斯曲线 弗里德曼和费尔普斯认为,通胀率可分为两个部分:一是预期到的通胀率, 另一个是没有预期到的通胀率。只有第二部分的通胀率在菲利普斯曲线意义上对 产出和就业产生正效应。由于经济主体要按过去的经验来修改自己对未来的预 期,即根据过去经历过的通胀率为权数平均来得出预期通胀率,所以,实际的通 胀率只有长期菲利普斯曲线表示在通胀率完全可以预期,失业率为自然失业率情 况之下的失业率与通胀率的关系。 2 、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这说明在长期中,失业率是不变的,现期通胀率取决于上期通胀率,这样, 失业率和通胀率之间就不存在交替关系,或者说两者之间没有任何关系。因而, 长期菲利普斯曲线中,把自然失业率就是一条从点出发的垂直线。连接起来就可 以得到长期菲与各通胀率结合的。这就是弗里德曼和费尔普斯先后相继提出的利 普斯曲线、“自然失业率 假说。应该说,长期菲利普斯曲线的提出是货币主义 者对该曲线的重大发展,其意义在于否认了长期中失业与通胀之间的交替关系。 2 3 2 理性预期学派否定替代关系 在货币学派的研究基础上,以卢卡斯、萨金特等为代表的理性预期学派进一 步认为:失业率是一个围绕它的自然率水平上下波动的随机变量,从而否认短期 中菲利普斯曲线所表明的失业与通胀之间交替关系的存在。 卢卡斯和萨金特认为,通胀是由理智的人所形成的,他们在形成预期时会利 1 4 浙江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用所获得的所有经济信息与知识,因此叫理性预期。把这一概念运用到自然失业 率假说的菲利普斯曲线中,就形成了理性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模型。失业率不取 决于通胀而是取决于经济中的随机冲击,实际失业率围绕自然失业率的波动并不 是由通胀系统地引起的,而是由随机冲击所引起的。因此,失业与通胀之间就不 存在那种稳定的交替关系了,无论短期中还是长期中都是这样。由此所得出的结 论是,无论在短期或长期中,政府都不可能利用通胀率与预期通胀率的差异来系 统地影响失业率。 如果货币供给增长率的变动是规则的,公众可以完全预期到,那么,货币供 给的增加将提高通胀预期,同时推移菲利普斯曲线,使实际通胀率上升而不会降 低失业率。如果货币供给增长率的变动是不规则的,公众无法完全预期到,那么, 这就属于影响失业率变动的随机冲击之一。但这种情况下,并不是失业与通胀有 稳定的交替关系,而是随机冲击的作用,其他随机冲击也会发生类似的作用。即 使是在短期中,失业和通胀也不存在稳定的交替关系,因而也就无法作为一种政 策工具。用图2 7 来表示: 图2 7 理性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 u 理性预期学派认为,扩张性政策引起的通胀不能降低失业率而只会引起通胀 率的上升,即图2 7 中的点a 。再采取扩张性政策,通胀率上升,失业率还不下 降,连接a 、b ,则为菲利普斯曲线。垂直的菲利普斯曲线表明,无论在短期还 是在长期中,失业与通胀都没有系统的交替关系存在。 浙江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3 3 新凯恩斯主义验证曲线短期稳定 新凯恩斯主义是在古典主义之后作为凯恩斯理论的最新发展而兴起的。其主 要代表人物有:奥利维尔物、格雷戈里曼昆、布兰查德斯坦利费希尔等。 对于新凯恩斯主义者来说,关于通胀与失业之间的关系,归结起来有三种看法: 1 、基本稳定论 卢卡斯认为:因为不存在影响价格与工资行为的预先己确定的因素,并且政 策的变化在瞬时间就为人们所确信,所以通胀率将不会对失业率产生什么影响。 但布兰查德却认为,价格与工资可能取决于过去的政策和预期,只有经过一段时 间之后,本期政策变化的影响才会反映到价格与工资水平之中,所以,通胀对失 业的影响是逐渐消失的;经济活动者可能并不同时确信政策的变化,而可能在观 察到政策变化之后才缓慢地修改其原有的信念,由此菲利普斯曲线的形状仍和最 初的形状相同;在极端的情况下,人们可能不相信政策的变化,不改变形成可能 预期的方式,结果菲利普斯曲线的预期质量与政策变化之前完全一样。所以,菲 利普斯曲线基本上是一条稳定而有效的政策曲线。 2 、修改后的稳定论 一部分经济学家确信:初始菲利普斯曲线的失灵由于它只考虑了需求冲击条 件下通胀与失业的交替,没有考虑到供给冲击条件下两者的交替。戈登首先承认 了长期内经济会回到自然失业率水平,只是因为存在价格的渐进调整,名义g n p 变化才会暂时影响实际产出( 或者说通胀影响失业) 。但戈登又认为,如果允许 短期总供给函数随原材料价格、税收、汇率等变化而变化,并且把这类供给冲击 纳入原有的菲利普斯曲线之内,就会形成一个新的“扩展了的菲利普斯曲线, 他称之为“三角 通胀模型,三个角包括:渐进调整、需求与供给。至于供给冲 击对失业和通胀的影响程度,取决于货币当局面对冲击时在货币供给量上所做出 的反应程度。这些冲击主要包括:外汇价格的上升;“渴望 实际工资的增长幅 度超过了生产率的增长幅度,前者与劳动力的供给相关,后者与价格确定相关; 消费价格指数的预期增长速度超过了产品价格的预期增长速度,前者与劳动力供 给相关,后者与劳动力需求相关;薪资税、间接税、个人所得税等三种税的增加。 戈登依据这种扩展了的菲利普斯曲线,对美国经济做了模拟验证,结果表明菲利 普斯曲线具有高度的稳定性。 1 6 浙江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特定条件下的稳定论。 鲍尔、曼昆和罗默提出的通胀与价格调整频率模型认为,当通胀率提高、名 义总需求变化幅度较大时,菲利普斯曲线中失业和通胀的替代关系会逐渐消失。 只有在低通胀率和小规模名义总需求变化的条件下,原有的菲利普斯曲线才是稳 定的。一次名义冲击会逐渐地影响价格水平,最终完全反映到价格水平之中。价 格变动之间的时间间隔越长,价格调整的速度也就越慢。而这种间隔的长短具体 取决于通胀水平、总体冲击与企业特有冲击的变动规模。显然,通胀率越高,企 业不调整价格( 致使实际价格偏离最优价格的幅度越大) 的成本越高,于是企业 必然要缩短价格调整的时间间隔。同样,外部冲击的变动规模与通胀率有着相似 的作用。总之,在上述三个变量中,任何一个变量值的增大,都会使菲利普斯曲 线变得更陡。反过来说,只有在特定条件下,即上述变量值变得较小时,菲利普 斯曲线中失业和通胀的替代关系才会成立。 综上所述,新凯恩斯主义关于菲利普斯曲线的理论认识,都以价格的不完全 调整为基础,得出了失业和通胀的替代关系具有短期稳定性的结论。 1 7 浙江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中国菲利普斯曲线的研究现状 3 1 取得的成果 3 1 1 起步晚,但改革开放以前的研究不是空白 从目前搜集的资料来看,关于中国菲利普斯曲线的研究始于2 0 世纪8 0 年代 后期。1 9 8 8 年,栗树和、梁天征、曾湘泉发表了题为经济增长、货币供应与 价格水平的论文。在该论文中,有一部分专门探讨了“价格波动与就业波动的 关系:p h i l l i p s 曲线 。该部分是我国国内学者对中国菲利普斯曲线研究的开始。 由于改革前中国没有失业率的统计,用就业人数增长率的相反值( 负数或倒 数) 看作失业率的替代指标,因为在仅仅考虑波动方向而不考虑波动幅度时,用 这一替代指标不会影响所得出的结论。栗树和等( 1 9 8 8 ) 认为,中国的菲利普斯 曲线经历了一个从正斜率向负斜率的转变过程。1 9 5 3 1 9 7 0 年,职工人数增长率 与工业品生产者价格( 出厂价格) 变动率反向变动;从1 9 7 1 - 1 9 7 8 年,由于价 格冻结,两者的关系不规则。自1 9 7 8 年以来,社会劳动者人数增长率与零售物 价上涨率正相关。 栗树和等认为,中国的菲利普斯曲线经历了正斜率、正负斜率交替到负斜率 的三个阶段。对这一现象的解释是:1 9 7 0 年以前,就业人数增长率与产出增长 率大致同向同步变动,成本降低率与产值增长率大致同步同向变化。因此,生产 者价格上涨率与产值增长率大致反向同步变动,所以,就业人数增长率与价格上 涨率反向同步变动。在这个时期,由于增加( 减少) 的工人主要是工资率较低的 非正式工( 临时工、合同工) 和部分正式工,就业扩大( 收缩) 时人均货币工资 下降( 上升) ,从而单位产品中的工资成本倾向于下降( 上升) ,这时劳动生产率 提高( 下降) ,于是,产品价格倾向于下降( 上升) 。1 9 7 1 - 1 9 7 8 年,由于价格冻 结,就业与价格的关系变得很不规则。1 9 7 8 年以后,当产品价格总水平上升时, 由于成本上升的滞后性和信息的不完全性,最初企业利润率上升并倾向于认为自 己产品的相对价格上升,由此,企业倾向于扩大生产和就业。 总之,中国菲利普斯曲线斜率转变的事实和分析表明,在改革前( 特别是在 1 9 7 0 年以前) ,通胀率和失业率不存在替代关系;但自改革开放以来,两者存在 1 8 浙江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着显著的替代关系。改革开放以前的数据很少,研究难度很大。菲利普斯曲线产 生于西方国家多年数据的统计结果的分析,用来研究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失业与通 胀的关系,结果不是很理想,这也是很自然的事情。 3 1 2 产出通货膨胀曲线的实证研究成熟 1 、选择产出通货膨胀曲线的原因 我国国内学者对菲利普斯曲线的研究,大致都选择改革开放以后的数据。在 菲利普斯曲线形式的选择上,也趋于一致,很多学者选择了产出与通胀形式的菲 利普斯曲线。陈学彬( 1 9 9 6 ) 曾这样解释:我国经济是否存在菲利普斯曲线关系 可用通胀与失业或通胀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来表示。根据奥肯定律( o k u n sl a w ) , 失业与经济增长之间具有极强的负相关性。因此,两种形式的菲利普斯曲线是等 值的。由于我国目前对失业人口和失业率的统计只有城市而无农村的,城市失业 也只包括登记失业入口而不包括未登记的隐性失业入口。因而,仅从统计指标上 看,我国改革以来失业与通胀和经济增长的关系并不明显,但通胀与经济增长之 间的相互关系却十分明显。故在此仅用通胀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来分析我国经济是 否存在菲利普斯曲线关系。 刘树成( 1 9 9 7 ,1 9 9 8 ) 也采用了表明经济增长率与物价上涨率之间关系的曲 线,被称为“产出通货膨胀”菲利普斯曲线,这是后来许多经济学家所惯常 使用的。这种菲利普斯曲线以经济增长率代替了失业率,这一代替是通过“奥肯 定律”来实现的。 2 、产出通货膨胀曲线的定量成果 陈学彬采用了五种不同形式的菲利普斯曲线,分别是简单的( 或早期的) 菲利 普斯曲线、弗里德曼和费尔普斯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新凯恩斯主义菲利普 斯曲线以及两个修正后的曲线来进行估计。不同形式的菲利普斯曲线尽管都程度 不同地反映了通胀与经济增长之间的正相关关系,但其理论前提和政策含义却具 有极大的差别。陈学彬利用改革以来的g d p 统计资料( 1 9 7 8 1 9 9 5 年) 采用最小 二乘法对我国的菲利普斯曲线的具体形式进行估计,其结果如表3 1 所示: 1 9 浙江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表3 1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菲利普斯曲线的估计 a b 1b 2b 3 b 4r 2f s e rd 、m 1 早期菲利普斯曲线 6 4 9 2 0 3 2 50 0 6 31 0 1 35 1 1 60 5 0 0 万f = a + 6 1 d 卜1 + e f( 4 2 9 )( 1 0 1 ) 2 弗里德曼、费尔普斯的菲利 2 2 6 1 0 1 1 40 8 3 7 0 5 5 98 8 5 6 3 6 3 6 1 7 9 8 普斯曲线 万f = a + b l d r - 1 + 易2 万r 一1 + e r ( 1 4 9 )( - o 4 5 )( 3 9 6 ) 3 新凯恩斯主义的菲利普斯曲 1 2 7 60 4 5 9 0 5 9 7 0 6 9 41 5 8 93 0 2 61 7 0 4 线 万f ;a + b l d f + b 3 a r f + l + e f ( 0 9 3 )( 2 1 7 )( 3 8 6 ) 4 修正的菲利普斯曲线( 一) 1 5 2 10 4 7 0 0 0 4 50 7 7 3 0 5 6 +0 8 8 71 9 6 92 0 8 41 3 6 7 万f 一口+ b l q + b 2 a r f - 1 + 6 3 丁 ( - 1 6 3 )( 3 0 3 )( - o 1 6 )( 4 1 3 )( - 2 0 3 ) + 6 4 ( 弼一2 一一2 ) + e 5 修正的菲利普斯曲线( - - ) 0 3 7 3 0 3 0 20 3 9 3 0 6 5 0 8 8 11 9 7 61 9 5 8 万f = 6 l d t + 6 2 石f + 1 + b 3 t ( 3 1 6 )( 1 5 7 )( 2 5 8 )( - 2 7 7 ) + b 4 阮一2 - - 们g t 2 ) + e 注:口一工x 1 0 0 ,万为对万的估计值,表明在5 水平统计显著。 。 早期菲利普斯曲线假定价格是前定的( 粘性的) ,用t l 期g d p 偏差作解释 变量。从表3 1 可见,其估计结果甚差,早期菲利普斯曲线并不能说明我国改革 以来通胀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弗里德曼和费尔普斯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增加通胀预期作为解释变量, 作为适应性预期,是过去通胀率的函数。其估计结果有较大改善,但关键解释变 量t - 1 期g d p 缺口项的系数为负值,表明通胀与g d p 缺口负相关,违反其理论假 定,且其t 检验也不显著,说明弗里德曼和费尔普斯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也 不能解释我国改革以来通胀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新凯恩斯主义菲利普斯曲线在粘性价格和理性预期假定下,以t 期g d p 偏差 和t + l 期通胀预期作为解释变量。它表明在粘性价格条件下的理性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