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心理学专业论文)走向完善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启发式方案述评.pdf_第1页
(基础心理学专业论文)走向完善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启发式方案述评.pdf_第2页
(基础心理学专业论文)走向完善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启发式方案述评.pdf_第3页
(基础心理学专业论文)走向完善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启发式方案述评.pdf_第4页
(基础心理学专业论文)走向完善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启发式方案述评.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人本主义心理学方法论的发展已走过了几十年的历程。不可否 认,在反对传统心理学自然科学模式方面,人本主义心理学做出了重 要贡献,但由于自身方法论的不完整,不成熟,其贡献往往被低估, 致使人本心理学家所倡导的心理学根基不牢、范围狭窄、成就有限。 为了弥补自身不足,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们提出 发展新的人本主义方案,m o u s t a k a s 的启发式方案就是人本主义原创 性的研究方案之一。 本文较系统地介绍了这一方案的产生背景、基本概念、研究设计、 操作手段以及案例分析等,并对其与科学主义方法论以及早期的人本 主义心理学方法论进行了区别。启发式方案是一个典型的对意义进行 研究的方案,它以对内心深处的探索为研究的开端,能对微观的、深 层的、特殊的心理现象进行深入细致的描述与分析,能了解参与者复 杂的、深层的心理生活经验。 这一方案主要研究人的生活经历,研究经验的现象、意义,它所 选取的研究课题,多是与人的处身立世有直接关联的内容,研究的目 的是为了建构不同个人的生活经历,研究方法灵活。对这一方案的了 解和应用,能够帮助研究者用不同的方法来观察和理解问题,帮助人 们更好地克服经验的消极影响,使生活变得更加合理和美好。 但是,启发式方案较长的研究周期,以及对主观的、经验的方法 的强调,和它并不能发现某一心理现象趋势性、群体性的变化特点, 使这一方案只是在某种程度上对早期人本心理学方法论的一种完善 或改进,并没能涵盖人的各个层面心理的全部研究领域,没有成为可 以和科学主义方法论相媲美的研究方法,成为心理学统一的研究模 式。 关键词:人本主义心理学方法论,启发式方案,质的研究 1 _ - 4 砥 勺 a b st r a c t t h em e t h o d o l o g yo fh u m a n i s t i cp s y c h o l o g yh a sd e v e l o p e df b r d e c a d e so fy e a r s i ti su n d e n i a b l et h a th u m a n i s t i cp s y c h o l o g yh a sm a d e 盯e a tc o n t r i b u t i o n si no p p o s i n gt h en a t u r a ls c i e n c er e s e a r c hp a t t e mo f 仃a d i t i o n a lp s y c h 0 1 0 9 y jb u tt h e s e sc o n t r i b u t i o n sh a v eb e e nu n d e r e s t i n l a t e d d u et oi t si n c o m p l e t e n e s sa n di m m a t u r a n c e i ta l s or e s u l t e di nt h el i m i t e d r e s e a r c hs c o p ea i l da c h i e v e m e n t b e i n ga w a r eo ft h e s es h o r t c o m i n g s ,t h e h u m a n i s t i cp s y c h o l o g i s t sa d v o c a t et od e v e l o pt h en e wa p p r o a c h e s , a m o n gw h i c h , t h eh e u r i s t i ca p p r o a c hi sa n o r i g i n a l o n e t h ep 印e rs y s t e m a t i c a l l yi n 仃o d u c e st 1 1 er e s o u r c e sa n di n s p i r a t i o n so f t h eh e u r i s t i c 印p r o a c h e s , a i l di t sb a s i cc o n c e p t s ,r e s e a r c hd e s i g i la 1 1 d m e t h o d o l o g ya sw e n i ta l s od i s t i n g u i s h e st l l e 印p r o a c hw i t ht h es c i e n c e m e t h o d o l o g ya n dt h ee 2 u r l yh u m a n i s t i cm e t h o d o l o g y h e u r i s t i c 印p r o a c h i sap r o c e s sm a tb e g i n sw i t hs e l f - s e a r c ho rs e l f d i s c o v e 叫d u r i n gw h i c h t h er e s e a r c h e r ss e e kt oi l l u m i n a t eo ra i l a l y z ei 1 1 t r o s p e c t i v e l y ,m e d i t a t i v e l y , a i l dr e n e c t i v e l yi n t oi t sn a t u r ea 1 1 dm e a n i n g ,a i l dh e l pt h e mu n d e r s t a n dt h e c o m p l i c a t e da n di i l 伊a i l l e de x p e r i e n c eo ft h es u b je c t s t h ea p p r o a c ha i m sa tt h el i f ee x p e r i e n c e ,p h e n o m e n o na n 4m e a n i n g o fm ee x p e r i e n c e a l lt h ep r o b l e m si tf o m u l a t e sa r ei i l v o l v e di nt h el i f e e x p e r i e n c e i t ss t u d ya i m sa tc o n s 仃u c t i n gt h el i f ee x p e r i e n c eo fd i a e r e n t p e o p l e w i t ht h e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a n da p p l i c a t i o no ft h i s 印p r o a c h ,i tc a n h e l pu st oo v e r c o m et h en e g a t i v ee f r e c t so ft h el i f ea n dl e a du st oab r i g h t a i l dp o s i t i v e 血n i r e h o w e v e r , i t s l o n g e r r e s e a r c hp e r i o d , p a n i c u l a re m p h a s i so nt h e s u b je c t i v ee x p e r i e n c ea i l dl i m i t a t i o ni nd i s c o v e r i n gt h ec u l l r e n ta n d 伊o u p p a t t e m so fc e r t a i n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p h e n o m e n o nm a k ei ta ni m p r o v e m e n to r p e r 】e c t i o nf o rt h ee a r l ym e t h o d o l o g yo ft h eh u m a n i s t i cp s y c h o l o g y d u e t oi t s l i m i t a t i o n s ,i tc a n n o tc o v e ra l lt h er e s e a r c hf i e l d so fp s y c h o l o g y w h i c h1 e a d st oi t sf a i l u r et om a t c ht h es c i e n t i f i cr e s e a r c hm e t h o d o l o g y t h u s ,i tc 撇o tb et 1 1 eu n i v e r s mr e s e a r c hp a t t e mf o rt h ep s y c h o l o g y k e yw o r d s :h 岫a i l i s t i cp s y c h o l o g ym e t h o d o l o g y ,h e 血s t i c 印p r o a c h ,q u a l i t a t i v er e s e a r c h l 一 卜 走向完善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启发式方案述评 1 引言 早期人本主义运动已经经历了几十年的历程,作为人本主义心理 学的一个重要课题的方法论也逐渐完善和发展,取得了不少成绩,为 心理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由于人本主义运动主要 只是针对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而提出的心理学自我解释的一种抗议 运动,其方法论在很大程度上,并没有成功挑战心理学中传统的科学 概念以及正统研究方法,没有提供一种特别适合心理学统一的研究方 法。1 9 8 5 年罗杰斯就指出,人本心理学没有对主流心理学做出重大 贡献,这一认识与人本心理学对美国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这一事实形 成了强烈的对照。在人本主义心理学大师如马斯洛、罗洛梅等相续过 世后,甚至有人断言其已经灭亡。对于方法论的缺陷所导致的危机, 人本心理学家多少有些自觉,他们为人本心理学运动的前景担忧,开 始思考如何才能使人本心理学方法论走向完善,如何发展人本心理学 自己的研究方法与标准,以使其研究结果的普遍性和精确性能更好地 确定与证实。为了这些目标,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众多人本心理 学家掀起了一场新的人本主义运动,提出了大量创新性的研究方案, 试图提供能和自然科学相媲美的研究方法,把心理学变成一门“人性” 科学。 1 1 人本主义心理学方法论的早期发展脉络与困境 要了解人本心理学方法论在最近这一二十年来的发展,首先我们 必须要了解其早期的发展。人本心理学方法论是在对科学主义方法论 的批判上逐渐形成的。自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以来,科学主义 心理学方法论一直在西方心理学发展中占据主导地位。这一方法论一 直试图使心理学成为自然科学家庭一员,它把近代自然科学特别是物 理学看作知识、真理的唯一合理形式,全面接受近代自然科学的世界 观、科学观与方法,试图以其为基准研究人的心理与行为,从而使心 理学得以跻身成熟的自然科学之列。迄今为止,科学主义方法论共表 硕士学位论文 现出三种形态:心理主义范式、行为主义范式和信息加工范式。各种 形态的科学主义方法论虽然对心理学的对象与方法的理解有所不同, 但都坚持1 ) 、自然科学取向,2 ) 、方法中心论,3 ) 、还原论,4 ) 、 客观范式。 本质上而言,科学主义方法是一种以“物 为中心的方法论。在 这种方法论之下,人完全成了如同自然科学的认识对象一样的存在。 虽然就揭示人的“物”性而言,科学主义方法论对心理学是必要的, 或许是心理学方法论走向完善不可缺少的一步。但科学主义方法论却 完全否定了人之为人,人对于物的超越性,忽略或遗忘了“人 不是 通常的“认识对象”,对人的认识需要有不同于认识通常的认识对象 的新的研究方式,由此便凸显了它的弊端所在。有鉴于此,科学主义 方法论虽然在心理学中占据主导地位,但从来没有变成心理学方法论 的唯一选择。 科学主义方法论的明显不足,一直以来都受到众多心理学家的批 判,促动着人们重新思考心理学方法论问题,并为新的心理学方法论 的诞生提供了契机。事实上,在西方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中,始终存在 着一些有别于科学主义心理学方法论的传统或力量,它们在批判科学 主义之弊端的同时,或多或少地考虑到心理学研究对象的特性,若明 若暗地张扬了心理或人的独特本质与特有研究方式。 萌生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人本心理学方法论就是反对科学主 义方法论的主要力量之一。上世纪二十年代以来,现代科学技术的迅 猛发展,为人本心理学家从新物理学、生命科学、系统科学的发展中 提出了高扬人的独特本质、倡导人的特有研究方式的思想起点与科学 依据;近现代西方哲学中那些坚持对科学主义的自觉批判、对人的独 特本性与人的特有研究方式的高扬的哲学流派,如早期的人道主义哲 学、现代的现象学、生命哲学、新康德主义、存在主义等则为人本主 义心理学方法论提供了哲学基础;心理学领域内那些虽未跃居主流地 位,却未曾间断过的对适于心理学特性的方法论探索则确立了人本心 理学家的思想起点,奏响了人本主义心理学方法论的先声。例如,早 彭运石:人的消解与重构,博士论文。 走向完善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启发式方案述评 期的如冯特对“创造性综合原则这一心理复合体形成的重要规律的 揭示,突显了高级心理过程所不同于低级心理过程的新特性,暗含了 心理学研究的整体把握原则;斯腾的“人格心理学”理论中提出完整 的“人”的整体才是心理学的出发点,只有立足于心与身、人与环境 的不可分割的联系,才能对整体的“人”及其意识、行为有一个完整 的说明;近代荣格、阿德勒及新精神分析学派亦存在着一些为人本心 理学家欣赏的片断真理,如对弗洛伊德还原论的批评,对人的整体性 与独特性的强调以及对人的自由、价值、尊严的关注,以及自我实现 心理学的萌芽等理论使人本心理学深受启发等;哥尔德斯坦的机体论 对整体论和人的自我实现潜能的倡导;在狄尔泰的“描述心理学 、 斯普兰格的人格心理学理论中凸显的人与自然的区别,对问题中心 论、整体论,对心理学研究的主观范式的强调等,都直接地影响了早 期的包括奥尔波特在内的人本心理学家,并由此间接地影响了其他人 本心理学家。 到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马斯洛、罗杰斯、罗洛梅、布根塔尔等 被公认为是人本心理学运动的领袖,也是人本心理学方法论的重要发 言人,他们在早期人文心理学方法论的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的拓展,纷 纷提出了自己的理论和方法论主张,强调扩大科学权限,改善科学方 法,突出价值、人格问题的重要性,强调整体分析与经验描述等,建 立了完善的属于人本心理学独有的方法体系。 简而言之,人本心理学是以抗议、批判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心理 学的姿态登上心理学的历史舞台的。它着力于创建适于人的心理学研 究方式进而重构人的完整形象。因此,被“机械主义心理学”方法论 不恰当地排斥的研究课题、原则、方法、理论目标等,则成为人本主 义心理学方法论着力弘扬的重心所在。在研究原则和方法上,人本主 义心理学强调人的意识经验是一个整体,它和人的社会生活有密不可 分的关系;并且强烈反对行为主义用动物实验来研究人的心理,强调 研究健康的人。马斯洛说:“假如我想对于你作为一个个别的人有更 多的了解,我必须把你作为一个单元、作为一个单一,作为一个整体 硕士学位论文 来研究。”他提出以整体分析和经验描述来取代元素分析和实验说 明。罗杰斯也竭力主张对人的心理事件或直接经验进行现象学描述和 整体研究。“他倾向于观察整个有机组织以理解并解释行为。他定义 了整个作用的行为个体,而不是试图把每个行为作为独立事件来 分析。”罗洛梅在心理治疗的实践和理论研究中认识到,心理治疗 面对的是现实社会中活生生的、整体存在的人。因此,他强调对主观 意识经验的整体体验与描述。 概括而言,在方法论主张上,人本主义心理学实现了五大转变: ( 1 ) 从方法中心论到问题中心论。“机械心理学”或“科学心理学 秉持方法中心论。这种“唯方法论”的科学观混淆了科学目的与科学 手段、科学与科学方法之间的关系,突显了方法的合理性与重要性, 认为科学的本质就是科学方法,相信自然科学的方法与技术同样适于 心理学研究。与此相反,人本心理学家极力倡导“问题中心论”。他 们主张问题决定方法,方法必须适合问题。心理学应以“人”为出发 点建构方法论,而不应不顾自身特性生搬硬套自然科学的方法论。( 2 ) 从还原论到整体动力论。机械主义心理学从自然科学所接受的第一大 方法论主张便是还原主义,亦称还原论。该理论有三个层面的内容: 在对人及其心理本质问题的理解上的原子论世界观;在心理学研究原 则上强调的还原原则;在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上坚持还原分析法。 与之相反,马斯洛提出整体动力论,认为人及其心理、行为乃是一个 不可分割的整体,个体的目标、价值、动机等昭显了其心理、行为的 整体风格,而整体具有不同于其部分的新特质,因此,心理学研究应 建基于整体的理解之上,致力于对个体的目标、价值、动机的完整把 握。( 3 ) 从科学的客观到道家的客观。科学心理学竭力向成熟的自然 科学看齐,相应的采纳了其客观主义为自己的方法论准则。客观主义 认为,科学本质上是一堆关于客观事实的知识,以及获得这些知识的 程序与方法。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应作为一个冷静的旁观者,保持感 情超脱、价值中立的立场,使用“客观”方法,如观察、实验、测量、 马斯洛:科学心理学,云南人民出版社1 9 8 8 年版,9 一1 0 页 三种心理学,第1 2 5 页。 4 走向完善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启发式方案述评 条件反射法等等,以获得“客观知识”。而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 科学不可能排除价值,科学研究同时是一种主观的过程;应当视人为 有主动性、创造性、有自决能力的活生生的个体来研究;在研究中, 应当以“关切的客观”或“道家的客观”来弥补科学的客观,注重研 究者与被研究者之间“爱的关系”的形成,强调研究过程中的非干预、 自然的态度,从而达成一种“人际( 我一你) 知识”。( 4 ) 从物的范 式到人的范式。机械主义心理学方法论的所有弊端汇聚在一起,导致 了一个根本性的错误:对人、人性或人的心理“物”化处理。要么将 人视为动物,要么将人视为机器,要么将人的心理现象视为可分析的 元素等,造成人的主体性被遗落、个体性被丧失、整体性被消解。而 人本主义心理学主张,应把一个人当作一个独一无二的特殊个体、一 个经验着的主体、一个整体来研究。为此,要改变机械主义心理学的 取样、统计理论,重新确定心理学的研究目的,重新设定人性的研究 的理论前提,进而构筑人的完整形象。( 5 ) 从单向科学走向综合科学。 传统心理学派将科学理解为单向的,即认为科学的方法与目标只有一 个。这种单向科学的理解源自于非此即彼的二歧式思维。有鉴于此,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立足于人的整合形象,以层次整合式的思维看待科 学,主张以层次整合的思维替代二歧式思维,并以之看待心理学的取 向、范围、方法和目标,使人本主义科学能够在层次整合中包容机械 主义科学。 人本心理学家在抗议、批判科学主义心理学方法的同时,提出以 人为本去构建心理学的方法论,强调将人真正当做人来研究,突出了 “人 的特性对于心理学方法论建构的重要性,使心理学方法论的建 构回到了一个合理的出发点。同时,将非主流的人文科学取向重新纳 入心理学,并从更高的角度对之进行论证、拓展,使之更加完善。方 法论的进步,使人本心理学家获得了对他们来说最为重要的成就:构 建出了较精神分析、行为主义更为完整的人的形象。他们不仅从理论 上高扬了人的独特性、主体性、善性、整体性,突显了人的整合本性, 同时,他们还努力将这些主张建基于健康人格的具体研究中,使得这 些主张不再流于纯理论与说明,并且有了赖以成立的丰富的心理学依 硕士学位论文 据。同时,通过对自我实现者的研究,人本心理学家进一步强调了人 的社会性的自然基础,个人与社会之间不存在根本的矛盾,理想社会 应以充分发挥人的潜能为目的。这些认识虽然并非完美无瑕,但无疑 已使心理学对人的完整形象的构筑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人本心理学家对传统心理学方法的批判是有积极意义的,对心理 学方法论的改革和构想有重要的贡献,但是,由于人本心理学本身的 理论基础并不是完全科学的,因而方法论的局限性也非常突出。 从总体上看,人本心理学家大多立足于自然主义的立场看待人的 本质,其研究重心并没有落在人与现实或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之上。对 “人 的理解上的局限,致使人本心理学家所倡导的心理学整合根基 不牢,范围狭窄、成就有限。首先,人本心理学家在研究人的本质时, 忽略了人的本质有一个随着人类社会实践的历史发展不断生成、展开 的过程,因此,并没有从社会历史的维度来研究。其次,由于不理解 实践已赋予了人与环境、人与自身种种新的关系,人本心理学家在强 调人的主动性之余,却贬抑了人的受动性,贬低了环境的作用;在重 视意动的研究之余,却忽略了认知的研究。虽然人本心理学家也致力 于构建一种包容性强的心理学体系,并认为人本心理学代表了意动与 认知在高层次上的整合,但情况却并非如此。从总体上看,人本心理 学是一种意动心理学,主要是对人的意向或动机系统的研究。虽然人 本心理学家也谈到认知问题,但在他们的体系中,认知主要作为一种 高级动机而存在。由于认知动机并不等于认知本身,认知动机的研究 并不能替代认识规律的研究,因此,人本心理学家试图在动机范围内 达成意动与认知的整合,从根本上来说是不可能的。这也就暴露了人 本心理学之整合范围的狭窄。再次,由于人本心理学家并未理解造成 心理学中的诸多“二歧”的根源正在于人的实践的双重本性,也就看 不到将心理学诸多二歧真正联系起来的纽带正在于人的实践活动本 身。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便只能将科学主义、人本主义的成就凝固 在某个固定的位置,然后试图以“层次整合”的视野去加以整合。由 此,心理学的知识乃至整个心理学的大厦便成了一种僵死的、拼凑起 来的建筑,而不是一个鲜活的、不断发展着的有机体。 走向完善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启发式方案述评 1 2 后期人本心理学家对方法论的探索 2 0 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后,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发现他们没有成 功挑战心理学中传统的科学概念以及正统的研究方法,或者说,并没 有提供一种特别适合于心理学统一的研究方法,至今仍无力从根本上 影响主流的学院心理学方法论的变革,有鉴于此,已经开始在为人本 心理学运动的前景担忧。他们意识到,一旦人本心理学发展不出关于 人的非还原论模型及与之相应的研究方法,人本主义运动在心理学发 展中的地位也许会流于单纯的对于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研究的“抗 议”。罗杰斯( r o g e r s ) 曾警告,“如果人本主义心理学仅仅是一种抗 议运动,那么它的效果是暂时的,我们正处于人本主心理学史上 很重要的时期,创建者一代年事已高,除非我们当中有人接过火炬, 创造性地处理当前的困境,否则这场运动完全可能停止。”沃兹 ( w e r t z ) 也认为,“人本主义心理学运动在目标上已是模糊的,已有的 成果是分裂的,没有清楚的统一原则,一直缺乏严格的研究方法。” “到了7 0 年代末,与主流心理学相比,人本主义心理学已变得相当 孤立。正是这种异化的、孤立的运动可以典型地代表今天的人本主义 心理学,现在是要求发生变化的时候了。 基于这些担忧,一些人本 心理学家便开始了怎样才能使人本心理学方法论走向完善的思考。 按照科苛( k i r k ) 的描述,人本心理学家开始投身于人本主义研 究和理论建构之中。人本心理学家认为,人本心理学长期以来一直 都受到传统的心理学家们的批评,现在是它对重新建立规则,提供指 导和帮助的最佳时期。在某种程度上,理论家们和实践者都希望能更 全面、更深入、更完整的理解和“对待”人的经验,而人本主义范式 应该提供相关的、有利的支持。在七十年代后,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对 于发展人本主义心理学做了更多的研究或尝试。 g i o f g ia ( 1 9 9 4 ) w h i m e rh 啪a r i i s t i cp s y c h o l o 盱? 加脚t l i eh 眦a i i i s t i cm o v e m e n t : r e c o v e r i i 唱t h ep e r s o ni i lp s y c h o l o y g ,fj w 矗t z ( e d ) n e wy b r k :g a r d i 嵋rp r e s s w r e r t z f j ( 1 9 9 8 ) r i l er o l eo f h u m 锄i s t i cm o v e n l e n ti nm eh i s t o 巧o f p s 、,c h o l o g y ,j o 唧a lo f h 呦a l i i s t i cp s y c h o l o g y i3 8 s m i i m b ( 1 9 9 0 )h 咖龃i s t i cp s y c h o l o 鼢j o 哪a lo f h 眦a i l i s t i cp s y c h o l o 科 鼬r kj s c l l l l e i d e r ( 2 0 0 1 ) t i i eh 孤d b o o ko fh 咖a i l i s t i cp s y c h o l q 影:l e a d i n ge d g e si n1 1 i i e o 吼 r e s e a r c h ,a i l dp r a c t i c es a g ep l i b l i c a t i o n s 7 硕士学位论文 本体论的发展主要体现在超个人心理学的发展。超个人心理学是 上世纪6 0 年代末在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发展中兴起的一个新的心理 学派。这一学派以人本主义心理学为母体和基础,主要探究人类的心 灵( 精神) 与潜能的终极价值和真我完满实现的问题。这一学派的主 要创建者有马斯洛、萨蒂奇、格罗夫等人。作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重 要补充和进一步扩展,超个人主义心理学抨击了西方心理学中心论和 本位主义,肯定了研究人的超越性心理层面的重要价值及深远意义, 建构了一种比人本主义心理学更宽阔、更开放的新范式,扩展了超个 人心理学的应用,促进了管理心理学、心理治疗学、教育心理学以及 宗教心理学的发展。但是,其理论中也存在某些神秘的表述和解释, 有些课题研究非常晦涩和令人费解,具有神秘主义的迹象。 从认识论的发展来看,早期的人本心理学家如马斯洛、罗杰斯等 人重视研究人的本性、潜能、经验、价值、创造力和自我实现,而作 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重要补充和进一步扩展,超个人心理学以更高的 超越性和更广的涵括性补充和发展了早期人本心理学的研究领域,更 多地探究人类心灵与潜能的终极本源,包括非常广泛的内容:如超阶 级越自我的意识状态、高机动机、人生价值、生活意义、人类幸福、 宗教经验、宇宙觉知、内在协同、生死体验、意识领悟、精神通道、 禅宗的理论与实践等等。与早期观点不同,超个人心理学不研究现实 水平的心理健康和意识状态,而以超自我、超时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 对象;不是渴望以人( 或个人) 为中心,崇尚自由和尊严的心理学, 而是以宇宙为中心,超越人类和人性的心理学;不是一般地研究人的 本性、潜能、价值和自我实现,而是探究人类心灵与潜能的终极本源 和终极实现。 方法论的发展主要体现了两种研究取向的发展。第一种取向,以 自然科学方法来研究人本心理学的课题。一些人本主义学家深受主流 心理学的自然科学方法论的影响,认为自然科学方法要优于语言学方 法,他们强调在研究中运用统计方法来分析资料,包括语言资料,主 张设计使用数据和统计方法的方案,并运用数据和统计分析来研究人 本主义的变量。瑞查克( r y c h l a k ) 指出,自然科学法的数字性研究 走向完善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启发式方案述评 在理论上是独立的,不但能将人本主义结构转换成操作定义,同时也 能采用传统的心理学方法来调查人本主义结构。如罗杰斯( r e g e r s ) 使用数字方法来调查同情、热情和真实性的人本主义建构。吉尔吉 ( g i o r g i ) 就曾指出,在人本主义心理学上刊登的实证研究中, 所使用的方法与主流心理学研究中所使用的方法几乎没有差别。 人本心理学方法论的这一发展取向,也促使其理论和概念被其它 心理学派的研究所吸收和引用,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人本心理学与其 他心理学派的融合。积极心理学就将人本心理学的概念引入到主流心 理学。积极心理学的倡导者塞里格曼( s e l i g m a n ) 批评美国传统的 科学心理学是以修复人的损伤和纠正人的弱点为主的“病理学”模式, 是一种典型的“消极心理学”。出于对心理学前途和人类命运的深切 关注,积极心理学以消极心理学为基础,以普通人为研究对象,运用 科学的方法研究人的幸福感、力量和美德等人的积极面和积极品质, 以建立和完善积极的人格成长模式,促进个体、社会和整个人类的幸 福为目标,以成为解决人类面临的诸多现实问题的一门“积极的社会 科学”。积极心理学代表了当代科学心理学的最新发展,体现了认知心 理学与人本心理学的初步融合。 第二种研究取向,质的研究( q u a l i t a ti v er e s e a r c h ) 取向。回顾 心理学的发展史,吉尔吉( g o r g i ) 发现,事实上在每一个时期,各 类对心理学的批判都有一个共同的根源,即对自然科学方法全面应用 的批评。戈根( g e r g e n ) 也指出,心理学的历史与物理学的历史不同, 它受某些特殊的时期和文化局限。心理学质疑对普遍适用性的追求, 相反,提倡对实践进行描述性的解释。心理学的这一观点,与在文学、 历史和社会建构主义中的研究类似。到2 0 世纪晚期,时代精神的变 化带给建构主义更大的权力和威望去反对占统治地位的科学主义的 方法,一些受传统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影响的心理学家则更倾向 于坚持采用语言学方法研究人的现象。他们反对采用量化和计算分析 s e l i g m 孤,m e p ,c s i k s z e n 恤i h a l y i ,m ( 2 0 0 0 ) p o s i t i v ep s y c h o l o 醪:ai i i t r o d u c t i o n a m e r i c a i lp s y c h o i o g i s t ,5 5 5 1 4 周涛:从消极走向积极一一当代美国积极心理学研究( 硕士论文) 飚l l n l a i l ,d b ( 1 9 9 9 仉c a s e f o r a p r a 鲫撕c 阿,c h o l o 科n 哪龇:n e w 砒眦v e r s 时p r e s s 9 硕士学位论文 的方法来研究人,主张运用语言性数据和分析方法来取代心理学中的 传统研究方法,认为数字化方法歪曲了对人的研究并最终导致对人的 误解。这些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们提出发展具体的、具有人本主义特色 的方案,并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展了一场新的人本主义运动。 在这场运动中,寻求新的研究方法,研究富有意义的人类经验成 为人本主义心理学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众多的人本主义心理学 家在与从事社会科学与医学的同事们的合作研究中获益匪浅,发展了 多样化的以严密的、经验的方式来研究意义复杂性与丰富性的创新性 研究方案。这些人本学家们提出了许多专业术语,以更好地将其研究 成果与由美国心理学家运用自然科学方法所获得的研究成果区分开。 这些区分包括对人性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区分,道家思想与控制科学的 区分,实用知识与理论知识的区分,专业知识与学术知识的区分,理 解性研究与因果研究的区分等。 1 3 人本心理学方法论的研究意义与本文的研究思路 在最近十多年来,一些国外的研究机构,例如,赛布鲁克研究所、 人本主义心理学指导方案和研究中心,均致力于教授各种研究方案。在 这些方案中,现象学方案在不断完善、改进,描述性方案从各种侧面 描述故事,把描述故事作为研究的工具。新实用主义也曾建议一种方 案,这个方案以评估有关知识的使用或以对实践意义的真实陈述为基 础,而不是基于对现实情况的假设。作为一种研究方法,或者说是一 种作为质的研究的“风格”的扎根理论( g r o u n d e dt h e o r y ) ,主要宗 旨是从经验资料的基础上建立理论。研究者在研究开始之前没有理论 假设,直接从原始资料中归纳出概念和命题,然后上升到理论。扎根 理论不仅强调系统地收集和分析经验事实,而且注重在经验事实上抽 象出理论,因此被认为较好地处理了理论与经验之间的关系问题。吲女 性主义的研究方案着重研究者与参与者之间开放的、相互关怀的关 系。研究的目的不是为了证实那些由男性占统治地位的学术界所认可 d e c a n m o ,r j ( 1 9 9 1 ) t l l ef o l l i i d e r so f h 咖a i i i s t i cp s y c h o l 9 料n e wy o r k :p r a e g e r s 仃a u s s ,a & c o r b i n j ( 1 9 9 0 ) b a s i c so fq u a l i t a t i v er e s e a r c h :g r o 吼d e d1 1 1 e o 哆p r o c e d u r e s a i l dt e c h n i q u e s n e 、v b u r yp a r k :s a g e 1 0 走向完善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启发式方案述评 的“知识”或“真理”,而是给予参与者( 特别是那些弱小的、在历 史发展进程中受歧视的人们,如女性、少数民族、残疾人等) 说话的 声音。在安得森( a n d e r s o n ) 的研究中,他详细指出了研究者用同情 引起参与者的共鸣、阐述了意识的不同状态,并对艺术品、诗歌、音 乐以及符号等被称之为“直觉的询问”的资料的利用。 默斯塔克斯( m o u s t a k a s ) 发展了启发式方案,这一方案强调对 意义的文本性分析,提供根据历史背景,语义学,文学结构,社会条 件等来分析人行为的默会知识。施林沃克( s k o li n o w s k i ) 的分享方 案使用移情,交流等方法,研究参与者和研究者同时对相关课题进行 鉴定,这一方案得到了麦克克林( b a r b a r am c c l i n t o c k ) 研究组的认 同( 这个研究组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奖) 。蛾怀特( w h i t e ) 提倡心理 科学中对人类异常经验的研究,如梦、濒死经历、神秘经验、催眠状 态和幻觉等。布兰德( b r a u d ) 在对心理学课题研究的同时,为了使 其课题具有有效性,他采用了一系列更为传统的智力方法,包括个人 智慧、情感反映、美学感受、移情共鸣和直觉等,同时,利用文件、 录音记录和对被复制的工艺品的历史的研究等方法也在研究中重新 被使用。 斯宾赛( s p e n c e ) 认为精神分析研究并不能再现历史事实, 但是的确能对历史事实进行叙述性的描述,而这类描述只能通过事实 本身所具有的实用性和美学性来判断。 卡卫( k v a l e ,1 9 8 6 ) 发现心 理分析治疗作为一项研究方案,其特点与人本主义心理学方法论所提 倡的特点有相似之处。沃兹( w e r t z ,1 9 8 6 ) 在心理分析和现象学研 究中也发现了共同的分析性元素和元心理学基础,在来访者与被访 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上,人本主义方法论与心理分析研究也有着共同的 a n d e r s 伽,r ( 1 9 9 8 ) i i i “t i v ei i l q u i i y :a 打狮s p e r s o n a la p p m a c h i i lw b r a u d & r a m d e r s o n ( e d ) ,t t a i l s p e r s o n a lr e s e a r c hm e t l l o d sf o rt l l es o c i a ls c i e n c e s :h o n o r i n gh i u n 狮 e x p c r i 锄c e ( p p 6 9 6 4 ) 1 1 1 0 u s a i l do a l ( s ,c a :s a g e 陈向明( 2 0 0 0 ) 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 k e l l c r e f ( 1 9 8 5 ) r c n e c t i o 嬲o ng e n d e r 孤ds c i e n c e n e wh a v e n ,c t :y a l eu n i v e r s 时p r e s s w 1 l i t e ,r a ( 1 9 9 8 ) b e c o m i i i gm o r eh u m a l l 嬲w ew o r k :t h er e f l e 虹v er o l eo f e x c e p t i o n a l t 哪锄e x p e r i e n c e i n wb r a u d & ra n d e r s o n ( e d s ) ,t r 锄s p e r s o n a lr e s e a r c hm e t h o d sf o rt h e s o c i a ls c i e n c e s :h o n o 血蚰咖孤e x p 甜c e ( p p l 2 8 1 4 5 ) 1 1 1 0 u s a i l do a d s ,c a :s a g e b r a u d ,w ( 1 9 9 8 ) a ne x p 孤d e dv i e wo f v a l i d i 够i l lw ,b r a u d & r a n d e r s o n ( e d s ) t m a s p e r s o n a lr e s e a r c hm e m o d sf o rm es o c i a ls c i e n c e s :h o n o r i r 鸣h 哪a i i e x p e r i 锄c e ( p p 2 1 3 2 1 7 ) t i l o u s a n do a l ( s ,c a :s a g e s p e n c e ,d p ( 19 8 2 ) n a l l r a t i 、,c 仃u ma n dh i s t o r i c a l 自r u t h :m e a i l i r 坦a n di n t e r p r e t a t i o ni n p s y c h o a n a l y s i s n e wy b r k :n o r t o n 1 】 硕士学位论文 理论基础。 人本主义方法论支持这些多样化的研究方案的发展。美国和英国 的哲学科学学术协会的研究表明,按科学研究的假设一演绎一归纳的 模式来指导上述研究方案,是不必要,甚至是不合适的。随着独立科 学合法性的日益传播和不断增长,可替换方法不断发展,以及后现代 主义对科学本身合法性不绝于耳的批评,新方法学的规范也在不断清 晰,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和研究手段也最大限度地被拓展。 对于人本主义心理学方法论近年来的发展,国内的学者也纷纷著 文介绍。例如,彭运石以人为出发点,完整、系统地介绍了人本主义 心理学方法论,并创造性地提出了心理学的整合视野。车文博、伍 麟等人亦对人本主义心理学学科观进行了介绍,郭永玉对超个人心理 学进行了研究等等。但是,对于现阶段代表了人本主义发展最高成就 的具体研究方案的介绍,国内还鲜有学者涉猎,对这些方案的具体内 容不甚了解。基于此原因,本文试图以当前国内研究中对人本主义的 研究方案的研究与介绍不足为出发点,重点选取人本主义心理学启发 式方案进行介绍。在诸多人本主义新发展的研究方案中,默斯塔克斯 ( m o u s t a k a s ) 的启发式方案是五个人本主义研究方案之一,是一个 典型的对意义进行研究的方案。这一方案将整体的人作为研究方法, 鼓励个体发现自我并能更深入地了解自我。 就本文研究的理论意义而言,对这些代表了人本主义心理学方法 论最新发展以及最高成就的方案的关注,有助于了解世界心理学的发 展趋势,给予正在成长中的中国心理学诸多启示;有助于了解心理学 的前沿研究和学科动态,促进中国心理学学科建设;有助于发展本土 心理学,为中国心理学赶超世晃先进水平提供了条件。 就实践意义而言,虽然国内有一些学者向国内学界介绍质的研究 方法的特点与在教育研究中的应用( 陈向明,1 9 9 6 ,1 9 9 7 ,1 9 9 8 ;马 云鹏、林智中,1 9 9 9 ) ,但国内学界从心理学学科角度对质的研究在 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介绍的却并不多。由于质的研究方法近年来 彭运石:人的消解与重构。博士论文 秦金亮:质化研究的人文精神一一种心理学方法学的解析维度。博士论文 1 2 走向完善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启发式方案述评 在世界社会科学界产生广泛的影响,在心理字研究重视心理的整体 性、社会性和文化性的今天,将质的方法引入到心理学研究中,无疑 为心理学自身的发展注入了无穷的活力。而本文选取质的研究方法之 一的启发式方案的介绍,有助于心理学与人的社会现实生活之间重新 建立紧密联系,解决人在现实生活当中面临的各种心理问题,帮助他 们更好更全面地了解自己,了解人类重要经验的潜在意义;为心理治 疗提供了新的方法,有助于推动心理治疗工作的发展,促进社会文明 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试图从默斯塔克斯( m o u s t a k a s ) 等心理学家的思想中窥探 启发式方案的缘起,找寻启发式方案孕育与萌生的人文背景、哲学背 景和心理学背景,比较系统地介绍这一方案的基本内涵,以及在具体 研究中的操作和使用。鉴于外文资料收集的难度,以及本人自身能力 的有限,我深深知道这一工作的难度,但希望通过我的努力,通过对 这一方案的介绍,抛砖引玉,以吸引更多的研究者关注这一课题,在 了解、介绍中思考并找寻当代人本主义心理学发展的新趋势,以期更 好的为中国心理学的发展服务。 启发式方案的产生与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