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歇后语汉韩翻译策略研究.pdf_第1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歇后语汉韩翻译策略研究.pdf_第2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歇后语汉韩翻译策略研究.pdf_第3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歇后语汉韩翻译策略研究.pdf_第4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歇后语汉韩翻译策略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歇后语汉韩翻译裳略研究 歇后语汉韩翻译策略研究 研究生:金义信指导教师:迟永长学科专业:汉语言文字学 中文摘要: 歇后语是汉民族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汉语歇后语在修辞 方法及表义效果上与韩国熟语中的谚语、成语、惯用语等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在 韩语里并没有与它相应的语言形式。而且与韩汉成语研究相比,歇后语的研究还 很不足,交流及影响也远远不及成语,因此歇后语是韩国人在翻译过程中难于认 识和理解的一个语言单位。为此,笔者认为歇后语的翻译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研究 的课题,深入研究歇后语将会加深对韩汉熟语系统的认识。 汉语歇后语前面的比喻部分( 喻体) 或后面解释部分( 喻义) ,在内容上有 时既可以对应韩语熟语中的谚语和惯用语,也可以对应成语,这一点会对学习者 在理解歇后语的含义上有一定的帮助。但是汉语歇后语与韩国熟语之间相对应的 例子不仅数量少,而且在翻译过程中它们之间的界线也很模糊,容易产生难辨易 混现象。因此,对学习汉语的韩国人来说,整体了解歇后语的相关问题是非常重 要的。 为了使学习者能够更容易地理解而使用歇后语,本文在前人歇后语分类的基 础上,对歇后语的名称、来源、语法功能等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并提出探讨了翻 译上的相应策略。 关键词:歇后语语法功能 韩语熟语翻译策略 1 歇后语汉韩翻译囊略研究 一绪论 1 1 研究目的 本文以汉语歇后语的概念、特征、语法功能及歇后语与韩语熟语之间的翻译 上的问题为主要研究目标,要进行探讨。 汉语熟语大致分为谚语、成语、惯用语、歇后语。其中歇后语是汉民族在生 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它以其特有的表现形式、丰富的想象力和 幽默感而脍炙人口。在说话、写文章时若能恰当运用歇后语,可使语言变得生 动、有趣、幽默,给人留下深刻鲜明的印象。 歇后语的形式通常是一“引”一“注”的结构,这一特殊的结构决定了歇后 语的内容上的特点一“前一部分只起辅助作用,表示某种附加意义,后一部分 才是表意的重点所在,表示整个歇后语的基本意义。1 前半部分是形象的比喻, 称为喻体,后半部分是解释说明前面形象表述的含义,叫做喻义。像这样的固定 短语就是歇后语。 例如:“别猫哭老鼠一假慈悲了”,“八九不离十一差不多”, “一 二三五一没四( 事) ”,“外甥提灯笼一照舅( 旧) ”,“十五个吊桶打水一 七上八下”等。笔者第一次接触歇后语时,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为它不仅 在韩语里没有同样的语言的形式,而且其内容精彩、有幽默和机智,并具有鲜明 的民族特色。有趣的是,虽然在韩语里没有与它完全相同的语言形式,但在修辞 方法及内容方面与韩语中的谚语、惯用语、成语等有相近相同之处。例如: 韩国熟语 ( 俗谈) 马芒召叫1 硼 习避珥 【趁有糕办祭祀 ( 惯用语) 罟普 村里公用的鼓 ( 成语)营軎对 h 成兴差使】2 歇后语 。打蛇随棍上一因势乘便 + 蒸笼盖子一受气的家 * 韩湘子出家一一去不回来 从上所述的例来看,汉语歇后语在内容上,既可以对应韩语的俗淡和惯用 语也可以对应成语。这一点有时在理解意思上给韩国学习者有一定的帮助,但 这样汉语歇后语与韩国熟语之间相对应的例子不仅数量少,而且在翻译过程中它 们之间的界线也模糊容易产生难辨易混现象。因此,对韩国学习汉语者来说,整 体了解歇后语的相关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1 温端政歇后语商务印书馆,1 9 8 5 年第6 2 页。 2 “咸兴差使:韩国李朝太祖李成桂让位给定宗后因发生王子之乱而去成兴之后太宗曾派官差来,但不知因 为被杀还是关进牢狱杳无音信。用于比喻一去不复返或杳无音信。 2 歇后语汉韩翻译策略研究 中国歇后语研究始于上世纪2 0 年代。5 0 年代受俄苏语言学的影响认识到谚 语、成语、歇后语、惯用语等不同的熟语单位,将它们统摄在熟语内,开始分类 研究,到了8 0 年代掀起了高潮,有歇后语大全( 李兴望、阂彦文,甘肃人民 出版社1 9 8 3 ) 、歇后语词典( 温端政、沈慧云、高增德,北京出版社1 9 8 4 ) 、歇后语例释( 施宝义、吴书荫、卢晓逸、吴叔平,商务印书馆1 9 8 5 ) 等著作问行于世。经过9 0 年代一直到现在,学者们从多角度对歇后语的名称、性 质、功能及运用等规范问题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取得了大量的成果。与此相反韩 国国内学界有关歇后语的研究始于上世纪8 0 年代末,到现在还不成熟、研究论文 也极为鲜见。尤其是有关歇后语韩中对比研究论文仅有陆欣的韩中两国的俗谈 ( 谚语) 比较研究( 明知大学校,1 9 9 6 硕士) 一篇。虽然9 0 年代开始出现了 几篇有关歇后语的结构、谐音、规范问题等小论文,但在内容和数量上还有局 限。 本文,主要参考歇后语大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2 0 0 2 ) 里约7 0 0 0 条语 料、中国歇后语大全辞海版( 上海辞书出版社2 0 0 4 ) 里8 5 0 0 0 条语料和 韩中谚语惯用语词典( 黑龙江朝鲜民族出版社2 0 0 5 ) 里约7 0 0 0 条语料,本 文引用的例子多为使用频率高、内容生动健康、诙谐风趣,而排除内容过于粗 俗、格调过于低劣,以及与现代人们的思想感情不太符合的歇后语。 1 2 韩中学者的研究概况 1 2 1 韩国研究概况 到目前为止,关于歇后语,在韩国有下列学术研究: 1 9 8 7 年,宋在禄的歇后语研究和歇后语小考,硕士论文有1 9 9 6 年姜秀 燕的中国语的歇后语研究、陆欣的韩中两国的俗语比较研究,1 9 9 9 年李 炫淑的中国语的歇后语和谚语研究,2 0 0 2 年石文珠的歇后语研究。其 中,宋在禄的论文是在国内最早介绍歇后语的小论文。他的两篇论文首次对歇后 语作了整体的研究,对国内歇后语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姜秀燕的汉语歇 后语研究是对歇后语的性质、结构及修辞作用作较系统的分析,对韩国汉语学 习者了解歇后语有一定的帮助。但是没提到歇后语与其他熟语之间的区别和关 系,以及对前人研究概况,这一点还略显不足。陆欣的韩中两国的俗语比较研 究是通过韩。中两国的俗语比较研究,对汉语歇后语和谚语研究提示了新的研究 方向,但是关于歇后语部分只作简单的概括,对歇后语还缺乏全面系统的了解。 李炫淑的汉语歇后语和谚语研究对歇后语和谚语的名称、分类、修辞上进行 对比研究。2 0 0 2 年,石文珠的歇后语研究是国内最早的有关歇后语研究的论 文。该论文资料丰富,关于歇后语的来源、概念、特征、及作用有较系统的分 析,有助于全面了解歇后语,但描述性强,没有进一步拓宽研究范围。 此外,随着两国关系的发展,语言文化交流也日益增多,最近关于歇后语研 3 究逐步深入,陆续出现了单独进行研究的论文。有歇后语谐音考察( 赵纪贞, 中国人文科学,2 0 0 0 1 2 ) 、汉语谐音考察( 李载胜,庆南大学人文科学研究 所,2 0 0 0 1 2 ) 、汉语歇后语规范化问题刍议( 宋真喜,中国与文学研究 会,2 0 0 4 年) 、歇后语比喻构造研究李升薰( 韩国中语中文学会2 0 0 4 ) 等。其 中赵纪贞的歇后语谐音考察从李兴望、闵严文编的歇后语大典中选出常 用歇后语一万两千多余条,把1 6 9 2 个谐音字进行调查类比,得出的结论是约9 0 的 谐音字所采用的标准不是字词的声韵相同或相近,而是字音相同相近。 1 2 2 中国研究概况 本文主要参考中国学术期刊网里5 千余条学术论文及歇后语大辞典( 上海 辞书出版社2 0 0 2 ) 附录里1 1 0 余篇论著和7 4 部辞书目录,整理了歇后语研究概 况。 第一,关于歇后语整体研究如下: 关于整体研究的论文有白启明的采辑歌谣所宜兼收的一歇后语( 歌谣周 刊1 9 2 4 年,第4 4 号) 是中国关于歇后语研究的首篇论文。该文对歇后语的性质 和构成作了初步探讨、并初步比较了谚语和谜语的关系。还有马国凡、高歌东的 专著歇后语( 内蒙古出版社,1 9 7 9 年) 。该书共分8 个部分,关于歇后语的来 源、性质、结构、作用、规范化等方面惊醒了细致的论述。此外,还有王勤的 谚语歇后语概论( 湖南人民出版社,1 9 8 0 年) ,谭永祥的歇后语新论 ( 山东教育出版社,1 9 8 4 年) ,温端政的歇后语( 商务印书馆,1 9 8 5 年) 。 上面四本专著系统地论述了歇后语性质、特点、功能、运用等,为深入了解、研 究歇后语提供了有益的参考资料。 第二,关于歇后语名称研究如下 1 譬解语,缩脚语:陈望道的修辞学发凡( 上海艺出版社,1 9 5 4 年) ,是中国第部有系统地兼顾古今语文的修辞学专著。这部书第七章“藏 词”节里,把歇后语叫做“譬解语”或“缩脚语”,。由于混淆了两个不同性质 的歇后藏词语和歇后语,一直n 8 0 年代使得语言学界对歇后语的名称问 题争论不休。 2 歇后语:张瑰一在修辞概要( 中国青年出版社1 9 5 3 年,第2 4 页) 中 说“一般的歇后语都是有两个部分组成的:前半部分是一个比方,后半是这个比 方的解释。平时说话的时候,可以把前半截的比方说出来,把后半截的解释省 去,让听话的人自己去体会猜测。歇后语这个名称就是这么来的。”他的这一歇 后语名称解释被许多有关歇后语研究的著作( 包括一些教科书) 沿用,似乎成为 “定论”。 3 引注语:温端政在“关于歇后语的名称问题”( 语文研究1 9 8 3 ) 中提 出新的看法。他认为“歇后语”并不“歇后”也不能都“歇后”,而且歇后语的 3 陈望道修辞学发凡上海教育出敷社,2 0 0 1 7 ,第1 6 5 页 4 歇后语汉韩翻译采略研究 前后两个部分,不是“譬解”关系,而是“引注”关系,所以他建议把它成为 “引注语”。不过,星全成在“歇后语是汉语独有的语言现象吗”( 文艺研 究,1 9 8 4 第4 期) 中认为,对歇后语名称在词义和字义上看,称作“歇 后语”更恰当。关于歇后语这一些名称问题本文在下节里再要具体探讨。 第三,关于歇后语的语言性质方面的研究如下: 朱伯石的“歇后语是语言游戏吗”和张寿康的“歇后语是不是文学语 言”( 中国语文1 9 5 4 年,第5 期) ,茅盾的“关于歇后语”( 人民文 学1 9 5 4 年,第6 期) ,王天石、张明春的“关于歇后语问题的几点意见” ( 中国语文1 9 5 5 年,第一期) 讨论的中心是“歇后语是语言游戏还是 文学语言”。茅盾1 9 5 3 年9 月2 5 日在中国文学工作者第二次代表大会上的 报告中谈到“歇后语”时说:“庸俗趣味的歇后语,也经常被采用。歇后 语不过是语言游戏,并不是文学语言。滥用方言和歇后语的结果,非但不 能达到丰富语汇的目的,反而使得文学语言流于粗糙庞杂。”对此,朱伯石的 歇后语是“语言游戏”吗( 中国语文1 9 5 4 年,第5 期) 和张寿康的歇 后语是不是文学语言( 中国语文1 9 5 4 年,第5 期) 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 们认为茅盾对歇后语的看法偏重于歇后语的口语性,灵活性及通俗性,忽视了歇 后语在文学语言中修辞作用上的研究价值。茅盾在关于“歇后语”( 中国 语文1 9 5 4 年,第6 期) 一文里进行了答辩。他说,“朱、张两位以鲁迅先生在 文中用的歇后语与水浒传、 红楼梦等古典文学作品引证歇后语中有很好 的,但这并没有解答关于歇后语是不是语言游戏的本质问题。歇后语的产生,乃 是为了调笑,即为了语言游戏。”o 中国语文( 1 9 5 5 年,第一期) 在发表王天石和张鸣春的文章时加了“编 者按”,说“他们提出了语文教育上的问题,提出了文学语言的含义问题,也谈 到了歇后语的起源及其衍变的问题,比较全面,有代表性。”同时也认为这是一 场具有“巨大意义和作用”的讨论,5 二歇后语的名称及来源 2 1 歇后语的名称 关于歇后语的定义- 辞海语言文字分册1 5 页的解释为:熟语的一种。多 为群众熟识的诙谐而形象的语句。分两种体式:( 1 ) 对于某现成的语句,歇却其 后面部分的词语,只说出前面部分来代替被歇却了的本词。如下马威“就是 :关于歇后语,人民文学1 9 5 4 第6 期,9 6 页 5 温端政主编中国歇后语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 0 0 4 3 ,第1 3 7 9 页 5 歇后语汉韩翻译策略研究 “下马威封”的歇后语;( 2 ) 由两部分组成:前文是比喻语,后文是解说语。解 说语为本义所在。运用时可以隐去后文,以前文示义,如只说“围棋盘里下象 棋”以示“不对路数”;也可以前后文并列,如“芝麻开花妇姐高”。数量上 以后一种歇后语为多。歇后语大多数是好的,但也有些反映的剥削阶级反动、腐 朽的思想意识和低级趣味。 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中对歇后语解释为:“歇后语是有近似 于谜面、谜底的两个部分组成的带有隐语性质的口头用语。前一部分是比喻或说 出一个事物,像谜语里的谜面;后一部分像谜底,是真意所在。两个部分之间有 间歇,间歇之后的部分常常不说出来,让人才向他的含义,所以叫歇后语。”6 从这两部书的解释中我们可以认识到“歇后语”这一名称的由来是由“歇” 去“后”部分而得名的。但我们常用的歇后语却一般并不“歇后”,是因为后一 部分就是意义重点所在,略去后半影响意义的表达。 如“千里送鹅毛一札轻情义 重”中的后半截“札轻情义重”隐去不说,就可能导致只从礼物少的角度来领会 “千里送鹅毛”的意思,只理解“礼轻”的一面,没理解到“情义重”的一面。 甚至有的歇后语可以省去前一部分,只单独用后一部分。如;“仗二和尚一摸不 着头脑”可以单独说“摸不着头脑”。还有一些由于说话时两个部分中间有较长 的停顿而得名的间歇说法也缺乏说服力。是因为不少谚语、成语、惯用语等熟语 也有两个部分构成,中间也有停顿,不能说它是歇后语。如: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快马一鞭快人一雷”( 谚语) “天外有天、山外有山”,“全玉其外,败絮其中”( 成语) “一个吹笛,一个捏眼”。,“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 惯用语) 也不少歇后语中间停顿很短。如: “兔子尾巴一长不了” + “狗嘴里一吐不出象牙” 于是本节要探讨歇后语正名问题。 歇后语曾经有过藏词,缩脚语,譬解语,俏皮话等不同的名称。但这些 名称都具有不同的概念、不同的结构。这样对歇后语名称名实不符的问题,自从 陈望道先生在修辞学发凡里提出之后,对其命名问题激烈展开争论,2 0 世纪8 o 年代歇后语研究者的主要争论之一。但至今还没完全取得一致。 歇后语大致可分两大类:一是,文人歇后语,又称为歇后藏词语,在典籍中 记载的歇后性歇后语;二是,民间歇后语,民间口头上流传的歇后语。8 2 1 1 文人歇后语 ( 1 ) 藏词( 藏词语) ! 黄伯龙、廖序末现代汉语( 增订三版) 上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 0 0 39 ,第3 2 l 页 形容配台非常协调 8 中国歇后语孙治平、黄尔逸、蒋宝瑚、洪菁鼎、王文华编注,上海文艺出版社,1 9 8 8 6 6 歇后语汉韩翻译策略研究 “藏词”源于古典文学名著及文献。“藏词”又叫“藏词语”。“藏词语”是 说话者把本要说的词隐藏起来,而用成句中别的词来代替,提高表达效果的修辞 方法。“藏词”分为“藏头”和“藏尾”两种。 藏头语 陈望道先生在修辞学发凡里把它有称为“抛前藏词语”如: 论语为政篇中的“三十而立”后人三十岁代替只说“而立”。 例:鲁迅在华盖集导师篇中用“而立”代“三十”:“凡自以为识路者, 总过了而立之年,”。 + 老子道经顺化五十八中的“祸兮福之倚,福兮祸之所伏”,后来有人将 “祸福”隐藏起来用“倚伏”。 例:“畔回冗其若兹兮,北叟颇识其倚伏”。( 班固( 幽通赋) + 诗柏舟中的“日居月诸,胡迭而微”后人“居诸”代替“日月”。 例:“岂不念旦夕,为尔惜居诸”。( 韩愈( f 5 读书城南诗) 9 藏尾( 缩脚语) “藏尾”又叫“缩脚语”。 藏尾是把成旬中的后部分词隐藏起来,用前部分的词代替构成,隐藏的部分就是 要表达意义的所在。陈望道先生在修辞学发凡里把它有称为“歇后藏词 语”,就是前人所说的“歇后语”。如: 书经君陈中的“惟孝友于兄弟”的成句“友于兄弟”,三国时代曹植 在求通亲亲表里引用说“今之否隔,由于同忧,而臣独唱者,何也。”这里 只用“友于”以代“兄弟”,陶渊明的庚子岁五月从都还阻风诗里也出现同 样的例子,“一欣侍温颜,再喜见友于” 古今谭概巧言中“君子之交谈如”和“醉翁之意不在”是庄子山 木中“君子之交谈如水”和醉翁亭记中“醉翁之意不在酒”的缩脚语。 此外,把“杨柳细腰”说成“杨柳细”,把“下马威风”说成”f 马威”,把 “牛头马面”说成“牛头马”等都属于这一类。茅盾先生在关于“歇后语” 里用以上的例来把它称为“本来的”或“正规的”歇后语,而后来产生的如: 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 外甥点灯笼照旧( 舅) 等歇后语叫做 “复杂的,后起的得歇后语”。” 2 1 2 民间歇后语 ( 1 ) 譬解语 “譬解语”是前部分由“譬喻”,后一部分由“解释”构成的现成话。这 就是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第7 章“藏词”里提出的“新兴的歇后语概念”。他 9 陈望道修辞学发凡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 0 0 1 7 新3 版,第1 6 3 页 王勤谚语歇后语概论湖南人民出版杜1 9 8 0 5 第1 3 6 ,1 3 7 页 t l 茅盾“关于歇后语”,人民文学1 9 5 4 第6 期,9 5 页 7 歇后语汉韩翻译策略研究 认为,像“围棋潘立下象棋一不对路数”,“猪八戒的脊梁一无能之辈( 悟 能之背) ”等当时通用的歇后语是由譬和解关系而组成的。所以为了将 这种新兴歇后语与前人所说的藏词语相区别,主张把它叫做譬解语 或缩脚语,这种新兴歇后语是“友于牛马头”等“原来歇后语”的发展 现象。所以,在修辞学发凡里所说的“歇后语”实际是指“歇后藏词语”。 他这种对歇后语名称及发展演变的看法,不仅影响后学者对歇后语的性质、来源 的研究,而且在语言学界对歇后语名称的问题引起了很大的争论。李道一在试 论譬解语及其与歇后语、成语、谚语的区别一文里,主张把譬解语称作歇后语 是不妥当的。他说:“在许多有关研究词汇及修辞的著作中,很少出现“譬解 语”这个概念。语言学家们常常成它为“歇后语”,久而久之,目前所能看 到的譬解语选集中,都是以“比喻一解释( 说明、引申) ”两部分同时出现的 格式为条例,而找不到一条只有前语而省略了后语的形式,而且在运用中,也是 以“比喻一解释”两部分同时出现的居多。”这说明学界已经共同认识到常 用的歇后语与本义的歇后语之间的区别。所以他们着重于歇后语内容的谐趣性、 幽默性,把它称作“俏皮话”。 ( 2 ) 俏皮话 “俏皮话”的意思是风趣技巧的语言。北方把歇后语叫做“俏皮话”。“俏 皮”在北方话中意思是“漂亮”,人长得漂亮叫“长得俏皮”,机警善变也称作 “俏皮”,如说“这个人办事俏皮”。”俏皮话一词,本有广狭二义,狭义的俏皮 话只指歇后语一种,广义的俏皮话指具有机智幽默、戏谑意味的俗语,即包括谚 语、歇后语、惯用语等。俏皮话可以说是一种北京方言色彩最浓的语言精品” ( 3 ) 引注语 温端政先生在歇后语里将歇后语名称分为三种类型。:着眼于后一部 分,有时可以省去,把他叫做“藏词语”、“缩脚语”、“歇后语”:着眼于 前后两部分之间的关系,把它叫做“解后语”、“譬解语”;着眼于在修辞上 的特色,把它叫做“谐谑语”、“俏皮话”。这些歇后语名称中,最有代表性的 是歇后语和譬解语。这两种叫法虽然影响较大,但作为学术名称,都未能反映歇 后语本质的特征。“所以他又在上书中提出“歇后语”两个部分,并不是“譬 解”关系,而是“引注”关系,前一部分是“引子”、后一部分是对“引子”的 “注释”。所以他建议把它改称为“引注语”,并给歇后语做如下的定义:“歇 后语是汉语中由含有引注关系的部分组成,结构上相对固定的,具有口语特色的 熟语。”如: “高射炮打蚊子、电线杆当筷子、项门杠当针使、被面补袜子”都可以引 出“犬材小用”;( 多“张飞穿针”既可以引出“粗中有细”,又可以引出“大眼 ”陈克编中国语言民俗天津人民出版社,1 9 9 31 ,第2 2 8 页 ”周一民北京俏皮话词典( 修订本) 语文出版杜,2 0 0 1 i 前言 “温端正歇后语商务印书馆,2 0 0 0 7 ,第1 页 8 歇后语汉韩翻译策略研究 瞪小眼”、“有劲无处使”等。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就在于前一部分起“引 子”的作用,从中“引出”后一部分。所以,他说“引注关系才是歇后语内部关 系的基本特征,其他包括譬解关系在内,都是从这个基本概念中派生出来的”。” 他的这一看法已经得到学术界的认同,至于改名问题尚未得到学术界的同 意。李行健在关于“歇后语”的规范问题中认为,歇后语名称来历悠长,早 已约定俗成,得到公认的,尽管在结构上已经发生了变化,但并未导致其他类熟 语在性质特点上发生相混,因此,没有必要改。”由此看来,虽然歇后语名称所指 称的对象经历了由歇后到不歇后的演变,但对“歇后语”名称的不同解释并不影 响名称的使用,所以对使用“歇后语“这一名称问题,学界已经没有太大的争 议。 综上所述,文人歇后语和民间歇后语有如下不同点: 第一,从形式上看,文人歇后语从一个固定的句子、一个短语或一个词中分 出歇与被歇两部分,这两部分关系是同一个语义单位。民间歇后语由类似于谜 面、谜底的前后两部分组成,前后两部分关系是比喻和说明的关系。 第二,从结构上看,文人歇后语固定性很强,它的歇与被歇两部分的字,不 能任意增减更换。民间歇后语则有伸缩性,在同一个意义范围内一两个字的增减 更换是可以的。如: “打破沙锅一璺到底”,也作“打破沙盆一问到底”,也可作“打破沙罐一纹 到底”。 “黄鼠狼给鸡拜年一没安好心”中“不安好心”也可作“不怀好意”或“没安好 心限”。 第三,从修辞手法上看,文人敬后语必须隐去;民间歇后语并不略去,但人 们都很熟悉的常用歇后语,如果一提前半部分,就可以联想到后半部分,也有时 可以隐去。 以上两种歇后语中前一个概念的文人歇后语已经在书面语和口头语言里很难 看到,似乎消失了,后一个概念的民间歇后语就是本文在下文里耍探讨的重要语 据和语料。 2 2 歇后语的来源 歇后语的发展情况,现在我们可以看到的典籍中对歇后语的最早记载是在两 年前先秦时期战国策楚策四中的一段话:“臣闻鄙语日:见兔而顾犬,未 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这不仅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两个部分由引注 结构形成的歇后语,而且这文中指出的鄙语,说明它已经在群众口头流传形 成了相对固定的结构。到东晋时期,陶渊明在庚子岁五月从都还阻风诗里出 ”温端正歇后语商务印书馆,2 0 0 0 7 ,第1 7 页 “汉语学习2 0 0 0 ,8 ,第4 期 9 歇后语汉韩翻译策略研究 现“藏词”:“一欣侍温颜,再喜见友于”。其中“友于”是“友于兄弟”的藏 尾,这就是陈望道曾经在修辞学发凡里所说的“歇后藏词语”,又称“缩脚 语”。马国凡、高歌东在歇后语里把这种歇后语形式称作“早期的歇后 语”,又把它分为“歇前”( 藏头) 和“歇后”( 藏尾) 。”到了唐中叶,诗人 李商隐( 公元8 1 3 8 5 8 ) 在杂纂里搜集了许多歇后语,例如:“贼赃一怕人 知;醉客逃席一必不来;屠家念经一不相称;耕作不失时一必富”等。这些 俗语虽然当时未称作歇后语,但从结构和修辞效果来看,与现在歇后语极其相 似。“歇后”这一词,最早出现于旧唐书卷一百七十九“郑綮列传”中的记 载。郑綮不仅善于写诗,而且语句很诙谐,当时被世人称为郑五歇后体。原文的 记载如下:“郑綮善为诗,多侮剧刺时,故落格调,时号郑五歇后体。初去庐 江,与群人别云;唯有两行公谢泪,- - b e 洒向渡头风。滑稽皆类此也。”“这文 中,后面的两句是一种“歇后体的诗”,虽然它与现代歇后语有相似之处,但不 能说它就是现在意义的歇后语。 到了宋代,苏轼和王锤先后编纂了杂纂续集。明、清时代,陆续出现了 像杂纂三续、杂纂新续和广杂纂等歇后语专门书籍,在现当代文学 作品( 包括小说、戏剧、电影、相声等) 中广泛地运用。 那么这种歇后语形式是怎样产生的呢? 关于歇后语来源问题,到现在为止还 没得出一个令人满意的结论。 关于歇后语的来源有三种说法:一是,歇后语是从“自注格谚语”发展来 的,是谚语中一个特殊发展的形式;一是,从“本来的或正规的歇后语”发展变 化来的;一是,从古代民歌中的“风人体诗”的“比兴隐喻”发展变化来的。 第一种说法,是黄华节先生在歇后语中谈到的”;“歇后语其实是谚语中 一个特殊发展形式。我们知道谚语有多种格式。其中最普遍的是比喻歇 后语就是比喻法的特殊发展。”他认为歇后语是由比喻式谚语中有一种“于隐喻 之后”接着“注明喻意”的“自注格谚语”演变来的。他说把自注格谚语中间的 “顿读的语气”延长的话,就变成歇后语。例如: “豆腐刀,两面光”说成“豆腐刀一两面光”。王勤,刘代文,马国凡, 武占坤等学者接受他的理论,以有无破折号作为区别歇后语和谚语的手段。歇后 语在没有专门名称之前,把它归入到谚语或俗语的范畴。从这个角度来看,可以 说它是“谚语中一个特殊发展的形式”,但将前后两个部分之间“顿读的语气” 的长短或有无破折号作为“自注格谚语”和歇后语的标志是对缺乏客观辨认的标 准而产生的误解。对此,温端政说:“不论中间加逗号或破折号,还是不加标点 符号,都改变不了前后两部份之间的引注关系,所以都是歇后语。把歇后语说成 是从“自注格谚语”发展来的,等于说歇后语是从歇后语发展来的,虽然说法不 “马国凡,高歌东歇后语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 9 7 9 ,第4 页。 1 8 马国凡,高歌东歇后语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 9 7 9 ,第l 页。 ”黄华节歇后语( 太白半月刊第2 卷第6 期,1 9 3 5 ) 1 0 歇后语汉韩翻译幕略研究 同,实际上所指的是同一种语言现象,两者之间的继承关系,很难说哪个产生在 先,哪个产生在后”。2 0 第二种说法,认为歇后语来源于“藏词”。藏词最早出现在陶渊明的庚子 岁从都还。“一欣侍温颜,在喜见友于”中的“友于”就是“友于兄弟”的藏 词手法。茅盾和陈望道认为,歇后语是由藏词演变来的。茅盾在关于“歇后 语”一文里把歇后语的发生和演变分为三个阶段:本来的或正规的歇后语 ( “友于”、“牛头马”) 一比较复杂的歇后语( “外甥打灯笼一照舅 ( 旧) ”、“乡下人不识桂圆一外行”) 一最复杂的、最后起的歇后语( “泥 菩萨过河一自身难保”) 。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把茅盾所说的正规的歇 后语叫做“原来的歇后语”,把矛盾所说的比较复杂、最复杂的歇后语叫做“新 兴歇后语( 又称为譬解语) ”。他认为“新兴歇后语”是“原来的歇后语”的发 展现象。这种观点着重于歇后语的字义和名称,忽视了两者之间的形式和结构特 点。前者是文人引用典籍中的固定成语,把后面的一、两个字歇去的修辞手法, 后者是从群众口头上流传的成旬,由前后两个部分组成,而后部分并没歇去。谭 永祥认为这是茅盾和陈望道把修辞学上藏词的发生和演变与作为熟语的歇后语的 发生和演变混同起来,错误认为的。由此可见,他们受歇后语名称的影响,在概 念上、形式上把两个不同性质的歇后语看成有渊源关系的语言现象是缺乏证据和 说服力。 第三种说法是歇后语同风人体诗一样,从国风的“比兴引喻”发展演变 来的。温端政在歇后语里引用以下三篇有关解说,主张在形式上“风人体” 与现在我们所说的前引后注关系的歇后语是一脉相传的。清翟灏的通俗篇卷 三十八识于。风人里的论述为:“六朝乐府子夜、读曲等歌,语多双 关借意,唐人谓之风人体,一本风俗之言也。如:“理丝入残机,何患不成匹;哩 撵门不安横,无负相关意皆句借引他语,下旬中释本意。”;宋严羽在沧 浪诗话里说的“论杂体则有风人,上句遗其语,下旬释其义”;宋葛立方在 葛常之诗话( 卷四) 里说的“以下旬释上句”即“风人体的上句”,相当于 歇后语的“引子”,“风人体的下句”,相当于歇后语的“注释”。这种风人诗 体虽然上下旬的结构没有固定性,但有比兴隐喻的结构特征。由此,他对歇后语 推出如f 的演变过程:第一,要有个明确的注释,和“比兴隐喻”构成引注关 系:第二,这种前引后注的语言形式经过流传,在结构上相对固定化,成为一种 “熟语”“。 对他的这种看法,如果我们把歇后语的范围局限于前后两个部分的结构特征 的话,上述的例据有一定的说服力,但笔者认为语言现象不是由单线发展,而是 经过多元的继承过程而不断变化的。 由此可见,歇后语的产生及来源可以说有两种不同的看法。我们从语体上分 2 0 温端政歇后语商务印书馆,2 0 0 0 年版,2 2 页 ”温端政歇后语商务印书馆。2 0 0 0 年版,2 6 页 歇后语汉韩翻译策略研究 为两类。第一类是以古代文献记载为基础,从古书中的成语省略形式发展而来, 为文人所创作的。第二类是源自风人体的民歌和民间口头熟语,为广大群众所创 作的。第一种看法认为歇后语来源于修辞上的“藏词”,是因为受修辞学发 凡中把藏词称作“歇后语”的影响,混淆了两者之间的关系,误认为成继承成 关系。但陈望道没论及歇后语来源于藏词,而且到目前为止,笔者在有关歇后语 的论著中还没看到有关原来的歇后语对新兴歇后语的形成起了什么作用。目前, 温端政、谭永祥、孙治平等学者都持第二种看法,学界已经认可现在歇后语是为 广大群众所创作,在民间口头上流传下来的。对此,温端政从三个角度论证其观 点:第一,从对歇后语的称呼上看,古代文献中除称它“鄙语”之外,还常用 “谚”、“谣”等。后来一些文人笔记也他称为“谚语”、“俚谚”、“鄙谚” 等。第二,从古人笔记中可以看出,歇后语先是流行于群众口头语中,然后才逐 渐为文人所理解、接受。第三,从歇后语的内容上看,取材广泛。从各个方面反 映了人民群众的社会生活,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地方性和行业性。总之,歇后语 也跟别的熟语一样,是在人们生活实践中自然发生的一种语言形式,她在发展过 程中受隐语,谚语,成语,民歌等其他熟语的影响,逐渐形成现在独特的语言形 式。 三歇后语的类型及语法功能 3 1 歇后语的类型 歇后语是前后两部分结构方式独特,语义表达方式很特殊的一种词汇单位。 歇后语依靠前后两部分的不同结构方式,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本文主要参考 王勤谚语歇后语概论、马国凡高歌动歇后语,把歇后语划分为两类,即 喻意歇后语,和谐音歇后语。 3 1 1 喻意歇后语 喻意歇后语是“前比喻一后解释”,二者在意义上是比喻关系的歇后语。歇 后语解释部分有“双层意义”,即字面义和引申义。从表义方法上,喻意歇后语 大致分为两类,一是本义歇后语,一是转义歇后语( 温端政对此称作“本义”和 “别义”) 。 ( 1 ) 本义歇后语 本义歇后语是歇后语后解释部分的意义是字面上的意义,不需要联想、推 测。例如: “大海里捞针一无寻处”、“千里送鹅毛一礼轻人意重”、“大热天穿棉袄一 不是时候”、“狗咬耗子一多管闲事”等。 上述的例子中解释部分只有字面意义,没有引申义。无论是词汇形式存在, 1 2 歇后语汲韩翻译策略研究 还是运用到句子里,后面表意是确定的意义。 ( 2 ) 转义( 语义双关) 歇后语 转义歇后语是歇后语后面解释部分不是用字面意义,而是用字面以外更深层 的意义。例如:“马路上的电杆一靠边站”、“木头眼睛一看不透”、“快到切豆腐 两面光”、“墙上挂门帘设门”等,后一部分“靠边站”的本意是站在边儿上的 意思,但实际意义是“无职无权,不被理睬”的意思;“看不透”的实际意义是 “不能透彻理解认识”的意思;“两面光是“双方面讨好”的意思;“没门”是 “没有门路”的意思。 3 1 2 谐音歇后语( 语音双关) 在喻意歇后语的基础上,借助一层同音( 或音近) 成分,造成一语有两种解 释的效果,这就是谐音歇后语。 ( 1 ) 音同歇后语 字音的声母、韵母、声调均相同的谐音是音同谐音。如; “荷花塘里着火一藕燃( 偶然) ”、“腊月里的萝h 冻( 动) 了心”、“和尚到了家 一妙( 庙) ”、“纸糊的琵琶一弹( 谈) 不得” ( 2 ) 音近谐音 字音的声母、韵母、声调有相同的部分,也有不相同的部分,声音相近,叫 引进谐音。如: “裁缝丢了剪子一光剩下尺( 吃) 了”、“打鱼的回家一不在湖( 乎) ”、“和尚打 伞一无发( 法) 无天”、“二三四五,六七八九一缺一( 衣) 少十( 食) ”、“下雨 不大伞一淋湿( 吝啬) ” 歇后语最大的特点是语义的双层性。这些歇后语采用语义、语音双关修辞手 法,使语言幽默、含蓄委婉、饶有风趣、反映出强烈的民族特性及感情色彩。如 果意思含而不露,让听话者体会得到的话,使他们引发丰富的想象力,更加意味 深长。这就或许是许多外国学习汉语者被歇后语吸引的原因之一。 3 2 歇后语语法功能 歇后语是汉语词汇系统中的特殊成分,其语法功能可以相当于一个词,既可 以独立成句,又可以充当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等句子成分。 ( 1 ) 独立充当句子 歇后语独立充当句子是在对话中作为“现成话”被引用。例如: 几个落后硅员七嘴八舌议论起来:“农业社的优越性在哪里呢? 我早就排 ,八字t 我们此不过单干,呻做礼兆头就不妙,融就蚀嘛。我看不如趁 早。”“趁早做什么? ”“聋子擂鼓,各打各的。”( 周立波山乡巨变续篇2 1 3 歇后语汉韩翻译策略研究 0 6 页)比喻彼此不能合作,各行其是。 严振江急了,说:“你别胡说八道,我算什么干部? ”“咳,木棍儿定在墙上 一大小算个橛( 爵) 儿。”( 晨光曲2 6 5 页) 比喻不管职位大小,总是一 个管 李丙坤笑着问:“德昌哥! 你今年分了多少粮食? ”“唉,马尾穿豆腐一没 法提还是和往年一样。”( 春花6 2 页) 马尾极细,豆腐松软易碎,自 然系不了液体不起来。 除了对话以外,在陈述性语言中也可以单独作句子。如: 疙瘩爷心里也是这么想来光靠于公寨一个队去打山洞,就等于给山挠 痒。老虎吃天一心高妄想! ( 大陆歌4 3 0 页) 。 美国人在北平,在天津,在上海,都洒了些救济粉,看一着什么人愿意弯 腰拾起来,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嗟来之食吃下去肚子要痛的。( 毛泽 东选集第四卷1 3 8 4 页) 。 ( 2 ) 充当复句里的一个分句 看样子,昨天的党支部会上把他睁得不轻从小窝棚出来的时候,就像卸 架的黄烟叶儿一蔫了。( 浩然艳阳天三巷1 1 8 9 页) “反正我高矮要看这场电影。”赵清说话的声音虽不大,但是爱子下河一安 ( 淹) 了心了。 ( 四川文学1 7 9 7 年第5 期7 1 页) ( 3 ) 充当句子成分 作谓语 根据后部分结构的语法性质,可以分为名词性,形容词性,动词性和主谓 谓语四种类型 名词性谓语:来喜心理暗吃一惊:“王晓玲,你电线杆上扎鸡毛,好大的 掸( 胆) 子”( 草原集4 4 9 页) 形容词性谓语:可也真巧,一入伍,他就被分配到侦察连来啦! 他高兴 地两只手在屁股上一拍,一蹦三尺高。你说,还有笔者更称心的事么? 嗬 他心里白糖拌蜂蜜一甜透了”( 沸腾的军营9 0 页) 动词行谓语:“咳,真是没法子! ”李能最出十分为难的样子,“既是这么 说,也只好警察打他爹公事公办了”( 魏巍东方) 在这种动词性前面常常出现副词“就”或“别”,如: 一你别猫哭老鼠假慈悲r 一反正从一打算分组,他就黄鼠狼与鸡拜年,没安好心,光想看咱们的笑 话。( 不敢露面的队长1 5 7 页) 一有邢队长在此坐镇,我看咱俩都别六个指头搔痒一多那么一道子吧( 龙 岗战火2 1 3 页) 作主谓谓语:一进门,刘二奎回过身来,扭歪着脸恶狠狠的说:“你们阎王 桌上抓供果一自己找死,竟敢混到这里装神弄鬼”( 飞兵赤水2 6 9 h ) 1 4 歇后语汉韩翻译策略研究 作宾语 歇后语作宾语时,动词常常是“变成成”“叫”“叫做来一个”等 不表示具体动作行为的动词。如; 一他这啡老王卖瓜一自卖子夸,别信任他这一套。 一我可憋住了,干脆来个镇尖对油捻一挑明了( 2 1 6 页) 歇后语作“是”的宾语所组成的动宾结构,具有表示判断、说明、解释、归 属等作用。 一现在敌人是临死蹬棺材盖儿,没几下蹬踩头了( 刘子威在决战的日子 里3 3 2 页) 判断 一“唉! 别提了。俺是黄楝树下一根草,苦苗苗。”赵继宗深深地谈了一口 气。( 惊雷2 6 3 页) 说明 一塔涉干大声噼起届来:“一家哪知一家事,我家事情是花被盖鸡笼,外表 好看里头空”( 闹海记上1 8 2 页) 解释 一李春三毛毛楞楞说:“我看你是贾家的姑娘嫁贾家,贾( 假) 门贾氏! 明 是熊蛋包,还要自己脸上贴金。”( 杨朔三千里江山9 1 页) 归属 歇后语做“是”的宾语时,后面可以加“的”构成“是+ 歇后语+ 的”的格 式。如: 一那宝玉是个“丈八的台灯一照见人家,照不见自己”的,只知嫌人家腌臌, 这是他的房子,由着你f f j 糟蹋。( 红楼梦第1 9 回1 9 7 页) “是”前面加副词“不”表示反问语气,如: 一这样的活儿,只要会写几个阿拉伯数字,谁都干得了。要我去干这一行, 不是项门杠当针使一大材小用了吗? ( 碧水长流8 9 页) “是”的宾语是判断性的歇后语时,“是”便不再与后部分发生关系,而只 与前部分发生关系。如: 一不是不来,我一开头,就随队长,还能牛道妥协吗? 我是想:咱们是孔夫 子搬家,净是书( 输) ,心里真有点点干啥的。( 周立波暴风骤雨1 2 2 页) 歇后语做“象”的宾语时,“象”也只与前一部分发生组合关系表示比况, 不与后部分发生关系。因此,如果“象”后面带“那样一样”的话,总是 把它放在歇后语的前一部分后面。如: 一曾再兴很不耐烦地说:“怎么个个都象池塘里的癞蛤蟆一样,叶起来没个 完? 依我说,管他娘! 要干马上就动手! ( 武陵山下下4 8 6 页) 作定语 歇后语在句中,修饰后面的名词,通常歇后语和名词之间加“的”。如: 一有的干部,过去认为青年工人难弄,对他们采取“炉子靠水缸一你热我不 热”的错误态度。 一这些鸡毛就采乱七八找糟的事情,马连福再也不沾边了。( 浩然艳阳 天) 竺生堡圣苎塑至鉴堡至塞 一他是抱元宝跳井,舍命不舍财的老财阀。 ( 周立波暴风骤雨) 作状语 一今天我可是碌碡砸石头一石( 实) 打( 实) 地什么话也给你抖了。 ( 漳 河春1 0 6 页) 一两头老人催着他们年前结婚,秀荚一直没吐口,小强她爹娘就老头儿拉胡 琴,自顾自( 吱咕吱) 地忙活起来了。 ( 龙滩春色1 1 4 页) 作补语 一三个人让他说得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 浩然艳阳天) 一众人来到他的家里,坑上低下,记得个山里的核桃请仁( 人) 。 ( 李季 李阳阳怒打“虫浪爷”) 由此可见,歇后语从语法功能上看相当于一个词,但在表达思想及感情色彩 却是词所无法比拟的。其含义比词更丰富,并具有积极的修辞作用。 四歇后语翻译策略 4 1 歇后语与韩语熟语之间的关系 本文在上一节提出的歇后语分类的基础上,主要参考韩中谚语惯用语词 典( 姜信道编纂,2 0 0 5 1 ,黑龙江朝鲜民族出版社,约6 4 8 9 条语料) 和中国歇 后语大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2 0 0 2 1 2 ,约7 0 0 0 条语料) ,并采用与汉语歇后 语对应的体例,把它分别归类于韩语熟语中的俗谈、惯用语、及成语,然后将其 与汉语歇后语的表现手法和意义内容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歇后语与韩语熟 语相对应的体例都是比喻式歇后语,总有6 7 3 条,约占韩中谚语惯用语词典里 收条总数的1 0 3 7 ,其中与韩语谚语相对应的例子有4 5 5 条,约占7 0 1 ,与惯用语 ( 包括成语) 相对应的例子有2 1 8 条,约占3 3 6 。由此可见,歇后语和韩语熟语 之间对应的体例只是少数,大多数歇后语与韩语熟语是部分对应或完全不对应 的。汉语歇后语和韩语熟语在内容方面有咀下几种情况: ( 1 ) 喻体相同,喻义相同 有些歇后语与韩语熟语在文化内涵上大致相同,歇后语前部分比喻和后部分 意义与韩语熟语相近相似。 韩国熟语歇后语 e ( 谚语) 兽世邱旱剐型蕾斗+ 失火提倒了煤油罐一火上浇油 找了火还扇扇子 t ( 惯用语) 斟曾爿鬯畔7 1。上天摘星星一想入b 飞( 非非) 上天摘星星 ( 成语) 卦吾只1 审 画中之饼+ 纸上画饼一看得吃不得 1 6 歇后语汉韩翻译策略研究 ( 2 ) 喻体相同。喻义不同 有些韩语熟语的表现手法与歇后语前面比喻部分相近相同,但其表达意思却 相反或不同。翻译时应注意这种区别。 韩国熟语歇后语 t ( 谚语) 生锐卫翻咎世丑赵c + 亡羊补牢一未为迟也 丢了牛修牛圈】 s ( 谚语) 增手卫畸芒畔+ 雨后送伞一假情假意 【病后途药】 s ( 谚语) 咩哪7 1 旦辟旮贽0 1 季斗t 臭豆腐一阐着臭,吃着香 【沙锅丑,酱味香 + 这里“亡羊补牢未为迟也”的原意是羊跑掉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 晚,隐含的意思是“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但韩语俗谈( 谚语) 中的意思却完全 相反,韩语中的意思是出了事故后,才采取措施,也无法挽回,是“贼走关门” 的意思。 + “雨后送伞假情假意”与韩语中的“病后送药”形象比喻及修辞手法 很相近,但隐含的意义却不同。前者是“虚情假意”的意思;后者是“打一巴 掌,揉三揉”的意思。 “臭豆腐闻着臭,吃着香”与韩语谚语里“沙锅丑,酱味香”也是,形 象比喻很相近,但其隐含的褒贬意义及语境不同。前者是贬义,比喻明知是缺 点,却又欣赏,不愿改正;后者是褒义,有“外丑内秀”的意思。 ( 3 ) 喻体不同。喻义相同 韩语熟语中有不少与汉语歇后语前面形象比喻不同,但其表义却相同的例 子。 韩国熟语 t ( 谚语) 7 瑚- b 列理0 1 斗 虫刺蛄是属螃蟹的】 + ( 惯用语) 叼营王吴埘哩计 名片也拿不出来】” + ( 成语) 叉 茸斗巷 字画自赞 ( 4 ) 喻体不同,意义不同 歇后语 t 同窑烧的砖瓦一一路货色 s 隔山摘李子一相差太远 + 老王卖瓜一自卖自夸 有些韩语熟语在汉语歇后语里找不到对应的例子,但能用汉语歇后语形式来表 达意思。如: 韩国熟语 歇后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