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工艺专业论文)聚碳酸亚丙酯的共混改性研究及复合薄膜材料的研制.pdf_第1页
(化学工艺专业论文)聚碳酸亚丙酯的共混改性研究及复合薄膜材料的研制.pdf_第2页
(化学工艺专业论文)聚碳酸亚丙酯的共混改性研究及复合薄膜材料的研制.pdf_第3页
(化学工艺专业论文)聚碳酸亚丙酯的共混改性研究及复合薄膜材料的研制.pdf_第4页
(化学工艺专业论文)聚碳酸亚丙酯的共混改性研究及复合薄膜材料的研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l i l l 1ll l ll lll l li lllll y 17 9 8 9 12 海南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 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 过的作品或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 吝l 笔 1 日期:矽,o 年r 月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海南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并向 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海南大 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 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本人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的论文成果,知识产权归属海 南大学。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论文储签名:1 熬良 日期:7 a , l o 年r 月y 日 导师签名:协c 哆 日期:凇缸年譬月 6 日 本人已经认真阅读“c a l l s 高校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发布章程”,同意将本人的学位论 文提交“c a l l s 高校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全文发布,并可按“章程”中规定享受相关 权益。回意途塞逞窑后进卮:旦兰生i 旦= 生i 旦三生筮盔。 论文作者签名:玉1 絮寓 日期:吖扫年r 月) 6 日 导师签名: 日期:知p 年上月x 日 j i 善聚碳酸亚丙酯的热性能、力学性能和加工性能等性质。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p p c 与p e t g 、p s 、p l a 、p h b v 、t p u 、t ) e 等的共混 物,并采用套管上吹法将共混物吹塑成膜。通过d s c 、f i t r 、扫描电镜等手段系统研 究了配比对共混物体系热、力学性能、形貌的影响。d s c 结果显示共混物为部分相容 体系。电镜照片显示p e t g 、p s 、p l a 、p h b v 、t p u 、t y p e 在p p c 中良好的分散。 共混物薄膜的力学性能较p p c 增强2 4 倍。p p c p e t g 、p s 、p l a 、p h b v 、t p u 、t y p e 共混物可以获得力学性能佳的膜材料,改善p p c 材料的缺陷。 本文还以p p c 改性的两元配方为基础,筛选出不同的两元和三元配方进行吹膜实验 和中试试验。吹膜试验研究表明,p p c p e t g ,p p c p l a ,p p c t p u ,p p c t y p e ,p p c p b s , p p c p h b v 等二元共混体系都有良好的加工性能和成膜性,造粒与吹膜过程相对较为流 畅,其中p p c p e t g ,p p c p l a ,p p c t p u 体系的吹膜性能与薄膜性能有良好的表现, 在相对长时间的吹膜过程中膜泡稳定,厚度均匀,且薄膜有较好的韧性。 p p c t p u p l a ,p p c e c o f l e ) ( i l a ,p p c p e t g e c o f l e x 等三元体系具有较二 元体系更优的加工性能,造粒与吹膜过程流畅,吹涨比高,成膜性好,吹膜速率高,膜 泡稳定,厚度均匀,拉伸强度高,韧性好,透明,干爽开口性好,连续生产稳定性好。 关键词:聚碳酸亚丙酯熔融共混改性薄膜生物降解 a b s t r a c t a l i p h a t i cp o l y c a r b o n a t es y n t h e s i s e db yc 0 2a n de p o x i d ei sak i n do fn o n - t o x i cp o l y m e r i th a sc e r t a i nm e c h a n i c a lp e r f o r m a n c ea n db i o d e g r a d a t i o np e r f o r m a n c e i tc a l lh e l pt o r e d u c i n gc 0 2e m i s s i o n , r e c y c l i n gc 0 2a n dp r o t e c t i n ge c o l o g i c a le n v i r o n m e n t b u tg l a s s t r a n s i t i o nt e m p e r a t u r e ( t 曲o fp o l y ( p r o p y l e n eo x i d ec a r b o n a t e ) ( p p c ) ,w h i c hs y n t h s i s e db y c 0 2a n dp r o p y l e n eo x i d e ( p o ) ,i sl o w e r t h ep o l y m e ri ss os o f tt h a ti t sp r o c e s s a b i l i t yi s a f f e c t e d t h ed e g r a d a t i o nr a t eo fp p ci sa l s os l o w i nt h i sp a p e r , t h ew o r kf o c u s e do nh o wt oe n h a n c et h ef u n c t i o n a l i t yo fp p c t h et h e r m a l p r o p e r t i e s ,m e c h a n i c a lp r o p e r t i e sa n dp r o c r e s sp r o p e r t i e so fp p cw e r ee n h a n c e db yb l e n d i n g 岍t 1 1p e t g ,p o l y l a c t i ca c i d ( p l a ) ,p o l y ( h y d r o x yb u t y r a t e c o h y d r o x y v a l e r a t e ) ( p h b v ) , s i l i c o n er u b b e r ( t y p e ) ,p o l y s t y r e n e ( p s ) ,t p ur e s p e c t i v e l y b a s e do nt h ee x p e r i m e n t a l r e s u l t s ,t h er e l a t i o nb e w t e e np o l y m e rm i c r o s c o p i cs t r u c t u r ea n dt h em a c r o s c o p i cp e r f o r m a n c e h a sd i s c u s s e db ym o l e c u l a rs i m u l a t i o n t h em a i nr e s e a r c hr e s u l t e sh a v eb e e ns u m m a r i z e da s f o l l o w s : b i o d e g r a d a b l ec o m p o s i t e so f p o l y ( p r o p y l e n ec a r b o n a t e ) ( p p c ) b l e n d e d 谢t hp e t g 、p s 、 p l a ,p h b v ,t p u ,t y p ew e r ep r e p a r e di na ni n t e r n a lm i x e r a f t e rb l e n d i n gw i t h p e t g , p s 、p l a 、p h b v 、t p u 、t y p e ,t h eb l o w i n gf i l mp r o c e s s a b i l i t y , t h e r m a ls t a b i l i t ya n d m e c h a n i c a lp r o p e r t i e so f p p cw e r ei m p r o v e dl a r g e l y p p c p e t g ,p s 、p l a ,p h b v ,t p u , t y p ef i l m sw e r ep r e p a r e di nt h et u b u l a rf i l mb l o w i n gp r o c e s ss u c c e s s f u l l y d s cd a t a s h o w e dt h a tt h e r ew a ss o m ed e g r e eo f m i s c i b i l i t yb e t w e e np p ca n dp e t g ,p s ,p l a ,p h b v , t p u 、t y p e s e ms h o w e dg o o dd i s p e r s i o no f p e t g 、p s 、p l a 、p h b v 、t p u 、t y p ep a r t i c l e s i n t op p cm a t r i xa tl o w e rc o n t e n t s i m p r o v e dm e c h a n i c a lp r o p e r t i e sa n dt h e r m a ls t a b i l i t yo f p p c p e t g 、p s 、p l a 、p h b v 、t p u 、t y p eb l e n d sw e r ea t t r i b u t e dt os t r o n g e ri n t e r f a c i a l i n t e r a c t i o no fp p c t h e s er e s u l t si n d i c a t et h a tb l e n d i n gp p c 、i t hp e t g 、p s 、p l a 、p h b v 、 t p u 、t y p ei sa ne f f i c i e n ta n dc o n v e n i e n tm e t h o dt oi m p r o v et h ep r o p e r t i e so fp p c ,a n dt h e f i l mo fc o m p o s i t e sc a nb eu s e da sac o m m o nb i o d e g r a d a b l em a t e r i a lf o raw i d ea p p l i c a t i o n k e yw o r d s :p o l y ( p r o p y l e n e o x i d e c a r b o n a t e )b l e n d i n g m o d i f i c a t i o nf i l m s b i o d e g r a d a b l e 海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目录 摘要i a b s t r a c t i i 1 绪 仑1 1 1 聚碳酸亚丙酯l 1 1 1 聚碳酸亚丙酯的性质1 1 1 1 1 脂肪族聚碳酸酯的结构与物性1 1 1 1 2 聚碳酸亚丙酯的力学性能2 1 1 1 3 聚碳酸亚丙酯的热学性能2 1 1 1 4 聚碳酸亚丙酯的生物降解性能3 1 2 聚合物共混改性g o000 3 1 2 1 聚合物共混改性方法4 1 2 1 1 聚合物共混改性方法4 1 2 1 2 聚合物共混改性意义0 00 o00 00 0 4 1 2 2 聚碳酸亚丙酯熔融共混改性研究5 1 2 2 1 聚碳酸亚丙酯与可降解聚合物熔融共混改性5 1 2 2 2 聚碳酸亚丙酯与非降解聚合物熔融共混改性7 1 2 2 3 聚碳酸亚丙酯无机粒子熔融共混改性8 1 3 聚碳酸亚丙酯加工方法与应用9 1 3 1 聚碳酸亚丙酯的加工方法9 1 3 1 1 挤出成型9 1 3 1 2 注塑成型9 1 3 1 3 吹塑及多层共挤成型9 1 3 1 4 热成型及吸塑成型9 1 3 2 聚碳酸亚丙酯的应用1 0 1 3 2 1 生物医用材料1 0 1 3 2 2 包装膜材料1 1 1 3 2 3 片材及发泡材料1 l 1 3 2 4 材料填充剂1 1 1 3 2 5 其他应用1 2 1 4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和内容l2 2 聚碳酸亚丙酯与p e t g 共混体系的研究1 3 2 1 实验部分1 3 2 1 1 主要试剂及仪器o o io oq oo oo ooo 1 4 2 1 2p p c p e t g 熔融共混1 5 2 1 3p p c p e t g 共混物形态与结构表征1 5 2 1 4p p c p e t g 共混物热性能表征q o oo060 0000 0o booo oo og bo 1 5 2 1 5p p c p e t g 共混物的力学性能表征o dao og 1 5 2 2 结果与讨论1 5 2 2 1p p c p e t g 共混物的d s c 1 5 2 2 2p p c p e t g 共混物的t g a 1 6 2 2 3p p c p e t g 共混物的s e m 1 7 2 2 4p p c p e t g 共混物的力学性能1 8 2 3 小结1 9 3 聚碳酸亚丙酯与ps 共混体系的研究2o 3 1 实验部分2 0 3 1 1 主要试剂及仪器2 1 3 1 2p p c p s 熔融共混2 1 3 1 3p p c p s 共混物形态与结构表征2 1 3 1 4p p c p s 共混物热性能表征2 1 3 1 5p p c p s 共混物的力学性能表征2 1 3 2 结果与讨论2 2 3 2 1p p c p s 共混物的d s c 2 3 3 2 2p p c p s 共混物的t g a 2 3 3 2 3p p c p s 共混物的s e m 2 3 3 2 4p p c p s 共混物的力学性能2 4 3 3 小结2 5 4 聚碳酸亚丙酯与p l a 共混体系的研究2 6 4 i 实验部分2 6 4 1 i 主要试剂及仪器q 0 00000 0000 2 6 4 1 2p p c p l a 熔融共混2 7 i v 海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 1 3p p c p l a 共混物形态与结构表征2 7 4 1 4p p c p l a 共混物热性能表征2 7 4 1 5p p c p l a 共混物的力学性能2 7 4 2 结果与讨论2 7 4 2 1p p c p l a 共混物的d s c 2 7 4 2 2p p c p l a 共混物的t g a 2 8 4 2 3p p c p l a 共混物的s e m 2 9 4 2 4p p c p l a 共混物的力学性能3 0 4 3 小结3 l 5 聚碳酸亚丙酯与ph bv 共混体系研究32 5 1 实验部分3 2 5 1 1 主要试剂及仪器3 2 5 1 2p p c p h b v 熔融共混3 3 5 1 3p p c p h b v 共混物形态与结构表征3 3 5 1 4p p c p h b v 共混物热性能表征3 3 5 1 5p p c p h b v 共混物的力学性能3 3 5 2 结果与讨论3 3 5 2 1p p c p h b v 共混物的d s c 3 3 5 2 2p p c p h b v 共混物的t g a 3 5 5 2 3p p c p h b v 共混物的s e m 3 6 5 2 4p p c p h b v 共混物的力学性能3 7 5 3 小结3 8 6 聚碳酸亚丙酯与t pu 共混体系研究39 6 1 实验部分3 9 6 1 1 主要试剂及仪器4 0 6 1 2p p c t p u 熔融共混4 0 6 1 3p p c t p u 共混物形态与结构表征4 0 6 1 4p p c t p u 共混物热性能表征4 0 6 1 5p p c t p u 共混物的力学性能4 0 6 2 结果与讨论4 0 6 2 1p p c t p u 共混物的d s c 4 0 v 6 2 2p p c t p u 共混物的t g a 4 l 6 2 3p p c t p u 共混物的s e m 4 2 6 2 4p p c t p u 共混物的力学性能4 3 6 3 ,j 、结4 4 7 聚碳酸亚丙酯与t y p e 共混体系研究4 5 7 1 实验部分4 5 7 1 1 主要试剂及仪器4 6 7 1 2p p c t 砸熔融共混4 6 7 1 3p p c t y p e 共混物形态与结构表征4 6 7 1 4p p c t y p e 共混物热性能表征4 6 7 1 5p p c t y p e 共混物的力学性能4 6 7 2 结果与讨论4 6 7 2 1p p c t y p e 共混物的d s c 4 6 7 2 2p p c t y p e 共混物的t g a 4 7 7 2 3p p c t y p e 共混物的s e m 4 9 7 2 4p p c t y p e 共混物的力学性能5 0 7 3 小结5 1 8 聚碳酸亚丙酯共混改性体系的吹膜研究5 2 8 1 实验部分5 2 8 1 1 主要试剂及仪器5 2 8 1 2p p c 共混物与薄膜的制备5 2 8 1 3p p c 共混物膜的力学性能表征5 2 8 2 两元共混体系吹膜研究5 3 8 3 三元共混体系吹膜研究5 4 8 3 中试吹膜实验及制袋5 6 总结6 1 参考文献6 2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6 7 弱【谢6 8 海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绪论 1 1 聚碳酸亚丙酯 h 廿壬 而侧基的不同则影响聚合物的性能。侧基增大,一方面使得分子的刚性增加,位阻增大, 导致t g 、t m 、静强度等升高,韧性降低;另一方面又减弱分子间的作用力,使得t g 、 t m 、静强度等降低。对特定的a p c 而言,这两个方面的综合作用决定了聚合物的性能。 另外侧基对p p c 的热、氧稳定性也有影响b 1 。p p c 自身具有良好的阻气性和透明性,使 其在隔氧材料和包装保鲜材料等方面也有较好的应用潜力h 1 。 1 1 1 2 聚碳酸亚丙酯的力学性能 拉伸性能是高分子材料力学性能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性能之一。表示高分子材料拉 伸性能的指标有应变、应力、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弹性模量和屈服点,其中拉伸强 度和断裂伸长率最为常用。p p c 是非晶结构,分子链柔性较大,链间相互作用力小。p p c 的拉伸强度为1 5 m p a ,断裂伸长率为7 5 6 。( g b t1 0 4 2 1 9 9 2 ) 1 1 1 3 聚碳酸亚丙酯的热学性能 醚键的存在使得p p c 的主链段容易绕醚键发生内旋转,增加链的柔性,因此玻璃化 温度较低,d s c 测试p p c 无熔融温度。p p c 的热稳定性较差,这是由于分子链上含有酯 基和端羟基。这些官能团的存在使其较易水解。p p c 的加工窗口很窄,在1 8 0 以上容 易发生降解反应,必须控制在1 4 0 1 6 0 加工,否则会造成p p c 热分解。为了拓宽其加 工窗口,通过封端、共混和可控交联等方法提高p p c 的热稳定性。 1 1 1 4 聚碳酸亚丙酯的生物降解性能 酯基的存在使得p p c 具有一定的生物降解能力。方兴高等利用土埋法,研究了p p c 的生物降解性能。结果表明,p p c 在自然环境条件下可以生物降解,降解主要发生在聚 合物的表面,降解速度随着聚合物的分子量升高而降低,降解过程中聚合物分子量基本 不变。国家塑料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采用受控堆肥实验方法,对p p c 发泡材料进行 生物降解实验。实验引用国家标准g b t1 9 2 7 7 2 0 0 3 ,在模拟的需氧堆肥条件下,通过 测定其排放二氧化碳量来确定最终需氧生物分解能力,其中培养土来自稳定的、腐熟的 堆肥,参比材料为纤维素,实验温度为5 8 。结果显示4 5 天生物分解率为2 8 2 ,9 0 天生物降解率为4 9 9 。 1 2 聚碳酸亚丙酯的共混改性 1 2 1 聚合物共混改性方法 1 2 1 1 聚合物共混改性方法 聚合物共混物( ( p o l y m e rb l e n d s ) 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均聚物或共聚物的混合物。聚 合物共混改性是将性质不同的聚合物材料通过人为的方法,经混合、分散操作,使材料 在力学、热学、流变学及其它方面的性能得以改变,从而制得与原组分性能不同的聚合 物共混物【2 7 1 。聚合物共混改性为高分子材料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在短短 的几十年里,共混改性的理论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如相容性理论、形态结构的 控制、相分离动力学、共混物的界面设计及增韧机理等。有限元分析、宏观和微观力学、 2 海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计算机模拟等方法的引入,为揭示共混物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个有力的武器 3 0 - 3 4 。同时,共混改性的方法也大大改进,反应挤出技术、互穿聚合物技术、动态硫化 技术、固态剪切挤塑技术及分子复合技术等方法层出不列”,3 6 】。 制备聚合物共混物的方法主要有三大类,重点阐述机械共混法中的熔体共混法。 1 、机械共混法,又称物理共混法,是依靠物理作用将各聚合物组分在混合设备,如高 速混合机、双辊混炼机、挤出机、密炼机中均匀混合而得到聚合物共混物,如图1 2 。 从物料形态分类,物理共混法包括:粉料共混法;熔体共混法;溶液共混法;乳液共混 法四类。 2 、共聚一共混法,这是制备聚合物共混物的化学方法,又有接枝共聚一共混法和嵌段共 聚一共混法。 3 、互穿网络聚合物( i p n ) 技术,是一种以化学法制备物理共混物的方法。 液共混是将原料各组份加入共同溶剂中( 或将原料高聚物组分分别溶解,再混合) 搅拌溶解混合均匀,然后加热蒸出溶剂或加入非溶剂共沉淀,使获得高聚物共混物。此 法在共混时要使用大量溶剂和特殊要求的设备,不适用于工业生产,主要用于实验室中 以制备研究用试样哺,。 f i g 1 - 2p r o c e s so fm e l t b l e n d i n g 图1 2 熔融共混工艺流程 研究聚合物共混时,考虑两相体系混合后的分散状态和聚集态是十分重要的。虽然 热力学相容性指示了在一定温度、压力下,相转变发生的内在可能性,而两相体系混合 后的分散状态和聚集态涉及到动力学问题。溶液法共混可以把动力学问题影响降到最 低,实验室采用的溶液法制试样可以为工业生产做可行性保证。 1 2 1 2 生物降解聚合物介绍 加入亲水性好、热稳定性高的聚合物来提高p p c 的亲水性、热性能,如聚乙二醇 ( p e g ) ;加入结晶型、液晶型聚合物来提高p p c 的热性能和力学性能,如结晶型的聚 乳酸( p l a ) 、聚p 羟基丁酸酯( p h b ) 、聚( 3 羟基丁酸酯c o 3 羟基戊酸酯) ( p h b v ) 、 聚羟基丁酸酯c o 羟基己酸酯( p h b h h x ) 、聚氧化乙烯( p e o ) 和半刚性热致性液晶型 的乙基纤维素( e c ) 。 p e g 是由环氧乙烷聚合而成的相对分子质量小于2 0 0 0 0 的线性高分子,它具有良 好的亲水性,而且它的热稳定性高于p p c 。p e g 与p p c 的共混来提高p p c 的亲水性、 热性能。卢凌彬等【6 】发表了专利( c n1 0 1 3 4 8 6 0 5 a ) ,用p p c 和p e g 共混制备了一种可 降解脂肪族聚碳酸酯复合薄膜材料。张亚男掣7 】通过溶液共混法实现p p c 与p e g 的共 混,提高p p c 的热性能。研究结果表明,两者之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为简单物理共 混,相容性较好,而且共混物的亲水性随着p e g 组分的增加而增强。共混物的疋和热 分解温度( t a ) 都比p p c 高,分别为5 1 和4 1 0 。 p l a 是无毒可降解的硬质材料,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透明性、耐热性、化学稳 定性、成纤性和热塑性,可用于包装材料、纤维和非织造物等。将p l a 与p p c 共混既 可以提高p p c 的热性能和力学性能,又能保证材料的柔韧性和生物降解性能。卢凌彬 等【8 】发表了专利( c n1 0 1 3 4 8 6 0 6 a ) ,将p l a 与p p c 共混制备复合薄膜材料。王淑芳等 网制备了共混物p p c p l a ,随着p p c 含量的增加,共混物的拉伸强度和杨氏模量降低; p p c p l a 有一定的相容性,p p c p l a 共混物为部分相容的共混体系。 p h b 是由细菌发酵产生的一类热塑性聚酯,具有完全的生物可降解性、生物相容 性,它的力学强度和模量与聚丙烯相当。杨冬芝等【lo 】制备了p h b 和p p c 的共混物。随 着共混物中p h b 含量的增加,共混物拉伸强度增大,p p c 的加入可明显改善材料脆性, 断裂伸长率增大。通过结晶和形貌分析,少量p p c 可以抑制p h b 的结晶,降低p h b 的熔点,从而拓宽了其熔融加工窗口。 p h b v 是在p h b 发酵过程中加入3 羟基戊酸单元( h v ) 而生成的,具有比p h b 更好的韧性和更宽的加工窗口。陶剑等【l l j 制备了不同配比的共混物p p c p h b v ,尽管 p p c p h b v 是不相容的,但是通过加入p h b v ,p p c 的热稳定性得到了提高。 p h b h h x 一种具有良好强度和韧性的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可作为组织工程心 脏瓣膜支架的选择材料之一。但其生物相容性尚不甚理想,p p c 与p h b h h x 共混能够 提高p h b h h x 的生物相容性。z h a n g 等【1 2 】制备了p p c p h b h h x 共混薄膜,p p c 的加入, p h b h h x 的晶体结构没有发生变化,但是结晶性能降低了;薄膜的力学性能有了很大 的提高;薄膜的润湿性、纤维连接蛋白吸附及兔主动脉平滑肌细胞粘附( 平滑肌细胞) 与p h b h h x 薄膜相似或更好。 p e o 为结晶态,而p p c 是无定形态,p p c 的加入抑制了p e o 的结晶,增加了无定 形p e o 的含量,应用于制备聚合物电解质膜。禹筱元等【l3 】以p p c 和p e o 为基体材料, 制备了p e o p p c 复合聚合物电解质( c p e ) 膜。无定形p p c 的引入,降低c p e 膜的以、 彳和c p e 膜中p e o 的五;随着p p c 含量的增加,c p e 膜的。先增加,后减小。 e c 是一种半刚性热致性液晶,热稳定性好,具有热塑性。乙基赋予e c 侧链柔性、 溶致性和热致性;葡萄糖单元赋予e c 耐热性和半刚性。利用e c 这些特点来提高p p c 的乃和热稳定性。张志豪等1 1 4 1 制备马来酸酐封端共混物( p p c m a ) e c 。共混物存在 单一疋揭示p p c m a 和e c 在非晶区相容。富e c 共混物的固相液晶相转变温度和液 4 海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晶相各向同性态转变温度和转变焓均随e c 含量增加而增加。在富p p c m a 共混物中, e c 含量每增加1 0 ,质量损失为5 时的温度增加值以质量比为9 0 :1 0 的p p c m a e c 共 混物为最大。 1 2 2 聚碳酸亚丙酯的熔融共混改性 熔融共混也叫熔体共混,此法可将共混所用高聚物组分在它们的粘流温度以上用混 炼设备制取均匀的高聚物共熔体,然后再冷却,粉碎或造粒的方法。 熔融共混的聚合物原料在料度大小及粒度均一性方面要求不严格,所以原料准备操 作较简单;熔融状态下,异种聚合物分子之间扩散和对流激化,加之混炼设备的强剪切 分散作用,使得混合效果显著,共混物料成型后,制品内相畴较小;在混炼设备强剪切 作用下,导致一部分聚合物分子降解并可形成一定数量的接枝或嵌段共聚物,从而促进 了不同聚合物组分之间的相容1 5 j 。 1 2 2 1p p c 与可降解聚合物共混改性 p p c 可以与人工合成的降解聚合物共混,如p l a 、聚琥珀酸丁二酯( p b s ) 、p h b v 、 p c l 等;也可以与天然产物大子相复合,如淀粉、纤维素、甲壳素等。 沈阳化工学院富露祥等l l5 j 将p l a 与p p c 熔融共混,制备了完全生物降解塑料 p l a p p c 合金。研究结果表明,在高温熔融共混过程中,p l a 与p p c 之间发生了酯化 反应和酯交换反应,p p c 破坏了p l a 的结晶性;p p c 的加入使体系拉伸强度下降幅度 不大,断裂伸长率升高到2 3 8 ,共混体系的黏度亦随着p p c 的加入逐渐增大,同时 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提高切应力也会使体系黏度下降。m a 等i l6 】研究了p l a p p c 的 相容性,研究结果表明p l a p p c 是部分混溶,很大程度上时相容的。而且相容性程度 高导致了共混物的疋和的提高。 b s 力学性能优异,耐热性能好,热变形温度和制品使用温度可以超过1 0 0 。其 合成原料来源既可以是石油资源,也可以通过生物资源发酵得到,p b s 是目前世界公认 的综合性能最好的生物降解塑料。周庆海等【1 7 】制备了p p c p b s 共混物和p p c p b s 邻苯 二甲酸二烯丙酯( d a o p ) 增塑共混物。研究结果表明,p p c p b s 共混物为不相容体系, p p c 对p b s 结晶行为影响很小,但p b s 的加入可以提高共混物的热稳定性;d a o p 加 入起到了增塑剂的作用,降低了共混物的咒,扩大了p p c p b s 共混物的使用温度范围。 p h b v 是由细菌发酵生物合成技术生产的热塑性脂肪族聚酯,具有优异的生物降解 性能和生物相容性,且力学性能优异。但由于其结晶成核密度低、速度比较慢易生成大 尺寸晶球,从而导致p h b v 具有脆性断裂性。长春应化所李静,刘景江等【l8 】制备了 p p c p h b v 共混材料。选择p p c 同p h b v 共混,降低p h b v 结晶度,减小球晶尺寸, 有效地增韧p h b v 。后来,他们通过反应型共混和机械共混制备了p p c p h b v 共混物i l9 1 , 对共混物的混溶性、化学结构、热行为、结晶、形貌、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 表明,p p c 的引入阻碍了p h b v 的结晶,而且明显改变了形貌。这些现象在反应型共 混尤为明显。 淀粉是一种可再生天然高分子,具有来源丰富且价格低廉的特点,在生物降解塑料 的开发中淀粉具有重要地位和广阔应用前景。 于昊等【2 0 】制备了p p c 玉米淀粉共混物。共混体系在相容剂和助剂的作用下,整个 结构处于部分相容状态,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和微观形态。 富露祥等【2 1 】制备了淀粉p p c 马来酸酐酯化淀粉完全生物降解塑料,制备了马来酸 酐酯化淀粉,马来酸酐酯化淀粉的最佳反应条件为3 5 下,p h = 8 的条件下反应l h 。马 来酸酐酯化淀粉的使用提高淀粉p p c 两相间的粘接性,提高了共混体系的相容性,提 高了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 l u 等【2 2 】制备了p p c 淀粉复合材料,对该复合材料的生物降解性和热稳定性进行了 研究,发现淀粉的加入加速了p p c 的降解,而且该复合材料的降解过程分三个阶段, 含淀粉高的该复合材料在第二个阶段呈现较高的失重。 m a 等【2 3 】制备了p p c 甘油塑化热塑性干淀粉( g p t p s ) 复合材料,研究了琥珀酸酐 ( s a ) 的加入,对复合材料的形貌、热性能、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s a 能 够促进p p c 与g p t p s 得界面粘连,提高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以及增强复合材料的力学 性能。 g e 等【2 4 】制备了p p c 未改性的玉米淀粉复合材料,用未改性的廉价玉米淀粉来增强 p p c ,从而开发一种制备一种全降解的、具有价格优势的、力学性能好的复合材料的方 法。 p e n g 等t 2 5 】将细化的玉米淀粉与p p c 共混,研究结果发现p p c 的上的氧与淀粉上的 氢形成氢键,随着共混物中淀粉含量的增加,共混物中p p c 的砭也有提高。共混物拉 伸性能测试结果进一步说明了p p c 与淀粉之间具有较好的界面粘接作用。 纤维增强聚合物复合材料是从2 0 世纪初开始发展起来的,当前多数复合材料中所 用的纤维和树脂具有不可生物降解性,当它们被使用后废弃时将对环境带来危害。而具 有价格低廉、密度小,具有较高的拉伸强度和模量等优点的天然植物纤维作为增强材料 的潜在优势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苎麻中纤维素含量高达7 5 ,其力学性能是麻纤维中最好的,具有高强低伸( 拉伸 强度8 7 0m p a ,断裂伸长率1 2 ) ,尤其是比强度接近玻璃纤维【2 6 1 。万春杰等【2 7 】采用苎 麻纤维和p p c 制备了可降解复合材料,发现碱处理可使苎麻纤维表面发生部分刻蚀而 变得粗糙,有利于苎麻纤维与p p c 树脂表面的粘和,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有了明显提 高,在纤维长度为6m m 以内,随纤维长度增加,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明显提高,但当 纤维长度超过6m m 时,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开始降低。 l i 等【2 8 】用短的天然纤维h i l d e g a r d i ap o p u l i f o l i a 与p p c 共混,研究结果表明,复合 材料的硬度和拉伸强度随着纤维含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但是断裂伸长率和断裂所需的 6 海南大学硕上学位论文 能量却显著下降。短纤维的加入,热氧稳定性只有轻微的提高。 g e 等f 2 9 】用木粉填充p p c 制备复合材料,研究发现木粉在提高拉伸强度和硬度方面 具有重大影响,复合材料含有木粉1 0 砒时拉伸强度最大增量为1 6 。0 ,而且木粉的 加入,显著的提高了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 1 2 2 2p p c 与非降解聚合物共混改性 乙烯乙烯醇共聚物( e v o h ) 是一种链状结构的结晶性聚合物,集乙烯聚合物良 好的加工性和乙烯醇聚合物的极高的气体阻隔性于一体,是一种新型的阻隔材料。另外, e v o h 的透明性、光泽性、机械强度、伸缩性、耐磨性、耐寒性和表面强度都非常的优 异,同时在高性能阻隔树脂中热稳定性最高。中山大学的孟跃中等【3 0 】制备了p p c e v o h 复合材料。研究结果表面,p p c 与e v o h 具有很好的界面混溶性,它们之间存在一定 程度的氢键作用;e v o h 含量大于3 0 时,p p c e v o h 的拉伸强度随着e v o h 的含量 的增加而增加,p p c 与e v o h 形成连续相;e v o h 得加入,p p c e v o h 的乃比p p c 大 有提高,且只有疋,说明p p c 与e v o h 具有很好的相容性。 选择价廉的、力学性能和加工性能都优良的聚苯乙烯( p s ) 树脂用作p p c 的增强 材料既达到了对p p c 增强改性的目的,又大大降低了p p c 的应用成本。庞买只等1 3 l 】制 备了p p c p s 复合材料,研究结果表明,当p s 含量达到3 0 之后,拉伸强度和弹性模 量都随着p s 含量的增加而急剧增大;在p s 含量小于5 0 时,材料仍保持着较大的断 裂伸长率。p s 的引入使得p p c 的提高了1 0 c - 1 5 c ,体系的正,d 提高了将近 8 0 ,从而提高了复合材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