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解读精品课件.ppt_第1页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解读精品课件.ppt_第2页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解读精品课件.ppt_第3页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解读精品课件.ppt_第4页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解读精品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解读,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07)诞生背景,项坤三,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主要内容,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糖尿病的诊断与分型糖尿病的管理糖尿病的治疗糖尿病的特殊情况低血糖慢性并发症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目标高危人群的筛查和2型糖尿病的预防糖尿病初诊和随诊简要方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主要内容,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糖尿病的诊断与分型糖尿病的管理糖尿病的治疗糖尿病的特殊情况低血糖慢性并发症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目标高危人群的筛查和2型糖尿病的预防糖尿病初诊和随诊简要方案,惊人的数字!,目前在上海、北京、广州等大城市糖尿病患病率已达8%左右,亦即每12个成人中就有一人患糖尿病按IDF的估算,我国每年将有新发糖尿病患者101万,亦即每天有新发糖尿病患者2767人,或每小时有新发糖尿病患者115人,我国几次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情况,1.全国糖尿病研究协作组调查研究组.全国14省市30万人口中国糖尿病调查报告.中华内科杂志1981;20:678-83.2.GroupNDPaCC.PrevalenceofdiabetesanditsriskfactorsinChina1994.DiabetesCare1997;20:1664-93.李立明,饶克勤,孔灵芝,等。中国居民2002年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26:478-84,糖尿病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2002年全国营养调查结果),中国居民2002年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26:478-84,我国糖尿病流行情况有以下特点5:,在我国患病人群中,以2型糖尿病为主,2型糖尿病占93.7%,1型糖尿病占5.6%,其它类型糖尿病仅占0.7%经济发达程度和个人收入与糖尿病患病率有关:流行病学研究发现,人均年收入高低与糖尿病的患病率密切相关。同时,中心城市和发达地区患病率显著高于欠发达地区国内缺乏儿童糖尿病的流行病学资料,从临床工作中发现,20岁以下的人群2型糖尿病患病率显著增加,我国糖尿病流行情况有以下特点,未诊断的糖尿病比例高于发达国家:1994年25岁以上人口全国调查确认的糖尿病患者,新诊断的糖尿病患者占总数的70%,远高于发达美国的48%。应该在群众中宣传糖尿病知识,定期对高危人群进行普查表型特点:我国2型糖尿病患者的平均BMI在24kg/m2左右,而白种人糖尿病患者的平均BMI多超过30kg/m2。与此相对应的是,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功能可能更差,更易出现B细胞功能衰竭,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主要内容,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糖尿病的诊断与分型糖尿病的管理糖尿病的治疗糖尿病的特殊情况低血糖慢性并发症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目标高危人群的筛查和2型糖尿病的预防糖尿病初诊和随诊简要方案,糖尿病诊断标准:仍采用WHO1999年标准,血糖异常分型,如何减少糖尿病漏诊率?,仅查空腹血糖糖尿病的漏诊率较高,指出,只要是空腹或随机血糖为正常值上限的人群,均应行OGTT检查,建议,同时检查空腹及OGTT后2小时血糖值,理想调查,指南,欧洲/中国心脏调查:仅查FPG糖尿病的漏诊率较高,人群比例(%),人群比例(%),欧洲心脏调查漏诊2/3,中国心脏调查漏诊80,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主要内容,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糖尿病的诊断与分型糖尿病的管理糖尿病的治疗糖尿病的特殊情况低血糖慢性并发症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目标高危人群的筛查和2型糖尿病的预防糖尿病初诊和随诊简要方案,糖尿病的管理:血糖控制应重视血糖总体达标,血糖控制和目标值,血糖控制状态分类,DiabetesCare2003;26:881-885.,餐后血糖是整体血糖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贡献率(%),HbA1c(%),餐后血糖对整体糖负荷的贡献率达70%,HbA1c6.2%时PPG贡献为80%,DiabetesResearchandClinicalPractice2007;77:280,餐后血糖达标有助于提高总体血糖达标率,HbA1c达标(65岁),包括60岁以前诊断和60岁以后诊断为糖尿病者。老年糖尿病的特点绝大多数为2型糖尿病。流行病学资料表明,2型糖尿病患病率随增龄而上升,国外报告65岁以上人群的2型糖尿病和IGT的患病率为10%20%多数起病缓慢,多无症状,往往由于常规体检或因其他疾病检查血糖或尿糖时发现部分老年糖尿病以并发症为首发表现,如糖尿病高渗综合征,心、脑血管意外以及视力改变等,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主要内容,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糖尿病的诊断与分型糖尿病的管理糖尿病的治疗糖尿病的特殊情况低血糖慢性并发症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目标高危人群的筛查和2型糖尿病的预防糖尿病初诊和随诊简要方案,低血糖的可能诱因和对策,胰岛素或胰岛素促分泌剂: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谨慎的调整剂量未按时进食,或进食过少:患者应定时定量进餐,如果进餐量减少应相应减少药物剂量,有可能误餐时提前做好准备。运动量增加:运动前应增加额外的碳水化合物摄入酒精摄入,尤其是空腹饮酒:酒精能直接导致低血糖,应避免酗酒和空腹饮酒。,低血糖是血糖达标的最大障碍,UKPDS(2型糖尿病),DCCT(1型糖尿病),1.DCCTResearchGroup.Diabetes1997;46:271-286.2.UKPDSGroup(33).Lancet1998;352:837-853.,强化血糖控制增加低血糖发生风险,严重低血糖人数/年(%),传统治疗,强化治疗,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的严重低血糖发生率,DiabetesCare.2001;24(8):1342-7.,降糖药物与低血糖,胰岛素较口服药更易诱发严重低血糖,口服降糖药,严重低血糖事件/100病人年,胰岛素,0,2,4,6,8,10,12,13倍,LeeseGP,etal.DiabetesCare2003;26:11761180,苏格兰N=86551年,胰岛素促泌剂诱发的低血糖,1.CulyCR,etal.Drugs.2001;61(11):1625-60.,2.SalorantaC,etal.JClinEndocrinolMetab.2002;87(9):41714176,拜唐苹控制血糖,具有“消峰去谷”作用,EurJClinInvest.1994;24Suppl3:40-44.,拜唐苹与磺脲类合用减少低血糖发生率,DiabetesNutrMetab.2002Jun;15(3):143-51.,Glucobay、格列本脲单用及合用低血糖发生率比较,格列本脲组,拜唐苹(Glucobay)+格列本脲组,拜唐苹(Glucobay)组,0%,5%,10%,15%,20%,25%,30%,29,10,0,低血糖发生比例(),N842型糖尿病患者阿卡波糖(acarbose)100mg/日;优降糖3.5mg/日,拜唐苹与胰岛素合用减少低血糖发生率,实用临床医学2004;5:7-9,低血糖发生次数,P0.001,n=82,86,25,0,25,50,75,100,预混人胰岛素,预混人胰岛素+拜唐苹(Glucobay),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主要内容,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糖尿病的诊断与分型糖尿病的管理糖尿病的治疗糖尿病的特殊情况低血糖慢性并发症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目标高危人群的筛查和2型糖尿病的预防糖尿病初诊和随诊简要方案,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糖尿病患者大血管病变患病率高,患病率,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慢性并发症调查组.19912000年全国住院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及相关大血管病变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2;24:447-51.,来自25个国家的110个研究中心(n=4961),BartnikM,etal.EuropHeartJ2004;25;1880-90,欧洲心脏调查:超过2/3的冠心病患者合并高血糖,71%,中国心脏调查:约80冠心病患者合并高血糖,Da-YiHu.EuropeanHeartJournal(2006)27,25732579.,77%,中国7个城市52家医院(n=3513),与空腹血糖相比餐后血糖与心血管危险关系更为密切,NakagamiT,etal.Diabetologia2004;47:38594.,(n=6,817),空腹血糖(mmol/L)经2小时血糖校正,2小时血糖(mmol/L)经空腹血糖校正,0,0.5,1.0,1.5,2.0,2.5,3.0,3.5,全因死亡,心血管死亡,6.1,6.16.9,7.0,7.8,7.811.0,11.1,p=0.81,p=0.83,p0.001,p55,性别,男女,BMI(kg/m2),3060岁或BMI35kg/m2的人群可能无效,拜唐苹降低IGT人群的糖尿病发病风险,在中国更显著,8.2%,87.8%,76.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