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汉字点笔画的研究.pdf_第1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汉字点笔画的研究.pdf_第2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汉字点笔画的研究.pdf_第3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汉字点笔画的研究.pdf_第4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汉字点笔画的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ab 引r 越t ab s t r a c t f romthe c 加口c ter fo n n ed of访e gularst r ai ght lij 阴 s andc 功 附 es, th ec 址 讹se s cript , a ft e r going 1 h r o u ghthe e vol utionof0 xbon e 一 scn 休b ro nze sc n p 仁 se alsc ri 队 cl eri耐 义 石 ptand 动 现 da ld鱿 ti pt , b a s cometobecom pos edofhori 比 o n 因c 坛 对 ac ter , 比 。 ke, 沈由 ght down c h a r ac t er, tr o ke, l eft falling s tr o ke留weu asri ght fall ing s tr o ke. s tr o k e s , w 场 ch c o nst i to t eth ec 刊 吐 e se c h az 即te rs , ass 切 口 ean esse n ti alrolein th e evo lutio n a 】 p rt 兄 e ssofc h i n e 朋c h 赶 a d 日 活 . 下 比 叨gh the stud yofth e d ot引 比 o ke of c hi n es e c h ax a c t e r s , 面s p a pe r a tt elnp t s todi sc us s the tr aj 龙 肠 而a t io n of目 tr o k e s inthe d e v e l o p m e n ta p r o c e ss o fc 肠 的 e se c h ar 舰 t er sandthe i l l fl u e n 以 治o fs ti 0 k es in 即 忱i fy i n g c 知 由 已 犯c 加 叮 别 为 盯 5 . 们 五 sp a pe rbe gi ns 初ththe st r o ke sy stemo fc hi n e se c h ar a 改 e rs , gi v es a genera l i zat i o n o f 即 hi e v e m e nts o f the s tu 勿o f c hi nes e c har a c t e r s , 明d poi nts o utt hat the stud y o f s tr o k e s s h o u ld conce n t r at e o n su c h as p e cts asth e v a ri ety o f s 1 r 0 kes , th e n a r n e s pec i fi c at i o n o f s tr o kes , the fu n ds .e ntal s trok e s , the o rd e rso f s trok e s , aswel l asthe stroke speci 征ation. there hav e beenfe ws t u d l esona ce川 巨 i n st r o ke. alth ough the d o t s tr o k eisat in yone , i t ,s q 山 ten e 劝 b leinp i 即 in gi ts el f inthe c hi nese 比肚 a c t e rs , and i t p i 盯s a s i gni fi c a n t ro i e inth e s h a p i ngp r o ce sso f c hi n e sec h ar a c t e rs . a cco rd i ng tothe evo 1 utio nal p ro c e s s o f c 刊 的 e 邵邵 d p 而s p al 咒 r d e al s withthe 伪 。 刀 以 i o nanddevelo p mentofthe d ot, tr o ke, 明dthe anal y sis and印m p arison of anc le n t and c u rr e ntc 】l in e sec h ax 朗t e rs , inte n n s offo rm and st ru c 奴 止 e , q uan t l 饥朋d p l ace . i t d i s p l ays the re a sons o f d i s a p pe aringand 即peati飞o f the dot 鱿 r o kei n the p h ase s o f anc i e niand c urre ntc h i n e s e c h arac t e r s r e s p e c t i v e l y - i t al s oi ntro d 瞬 s th e stro ke s y stems o f the p r e s e nic l e ri c alsc ri ptands 1 aj 1 山 ar d sc ri p t , 明dthe tr ansi tio氏d i v i s i o n , 助 dm u ta t i o n o f theset w o ki n dso f s c ri p t . t h l s p a p 汾tri estodi st 城 四 i shth e dot , tr o ked 廿 o u ghthe di 巧 即 比 ce s ofd e ri ca 1 sc ri ptand 动 知 山 记s criptinsom e typic alc h 盯 a c t e rs . astoth e sp ec i fi c atio n o f th e d otstro k e , this p 即ere m p h as i ze s th e s b a p i n g o f th e d otst r o ke. lt h ol dst h att h e 爬毗 m a i 川 y ti 甘 eety pe s o f dot , tr o kes:d o t , 比 o keonth e ab s l r a c l ri ght s i de, dot s tr o keo n th e l e ft s i d e , 朋 d l o ngd o t stro k e . ital s o az gue s 吐 以 t c 知 山 e se 比越 朗 t e r s s b o ul d best andardizedinth es e as pec ts : the s tr o k e s , thc fo n 力 and st ru c to re ofc 】l j n ese c ha 阳c t 曰 怡 , 山 e s h a peofanci ent and c 坦 祀 ntc hi . e sec ha 阳c t 曰 rs , 明dthe h and writ in g sc ri pt . a j n l i ngd l re c t l y atthe p r e v al ent us e o f com p 川 e r s , it gi v esadvi ce onthe non 一 幼 知 山 记i z e d 叹 。 f dot s t r o keinthe l n p ulsy 劝 。 m o f c h 山 e sec h 别 住 t e rs . t b ec hi 朋邓 c b 盯 a c t e r sare n o t unc h angeing. withth ec h ang eo ft 加e sand pe叩ies deinan ds, c hi nesec 坛 川 加 t 日 rs二 in c re as i nglyc h angingandbec o m e more and m o ren o rma l i ve. d uring面s p r o c e s s , we s h o u l d p aya tt e n t ion n oto ul y t o th e 。 v e rall tr 出 ” fo n 团 口 t l on ofc b j n e sec b 田 旧 c te rs , b utai so协the eno n n o u 日power of e s se n t i al目 比 o k e s tos pec i fythe fo rm and s tl ” c 仅 理 e o f c hi n e 阴c har 朗t er s . k 叮w ords: c h 山 e 邢c 如 盯 舰 加 招poin ts , 由幻 ght l 岭 胡d curvesthe s hapeof c hi n c s e c h ar 舰t e rs re gul at l o n 南开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人完全了 解南开大学关于收集、 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同意如下各项内容: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 本; 学校有权保存学位论文的印 刷本和电 子版,并采用影印、缩印、 扫描、 数字化或其它手段保存论文; 学校有权提供目 录检索以 及提供 本学位论文全文或者部分的阅览服务; 学校有权按有关规定向国 家有 关部门或者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 在不以赢利为目的的前 提下 学校可以适当复制论文的部分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内容用于学术活动 、 沙 刀年f月对日 经指导教师同意,本学位论文属于保密,在年解密后适用 本授权书。 指导教师签名: 和 铸 卿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沂 演 溉 解密时间: 年月日 各密级的最长保密年限及书写格式规定如下: 内 部 5 年 最 长5 年, 可 少 千5 年 ) 秘密 10年 ( 最长构编 可少于场年 ) 机密*20年 ( 最长加年,可少 于湘年) 尹和人 f扩协 _ 南开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所呈交的学位论文, 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 进行 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 本学位论文 的研究成果不包含任何他人创作的、 己 公开发表或者没有公开发表的 作品的内容。对本论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贡献的其他个人和集 体, 均己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的法律责任 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二 诺 淤狐 年 了月 石日 第一章 引言 第一章引言 第一节 汉字的笔画系统 汉字形体经历了由甲 骨文到金文、 篆书、 隶书再到楷书的 演变, 从不规则 的直线、曲线和匀圆的线条变成平直方正、有章有法的笔画, 这一点我们可以 从下面图表中很明显地看出来,这种汉字基本构成单位的变化使笔画在汉字形 体的构成中占 有举足轻重的位置, 它是汉字形体发展的基础。 表1 . 1 : 汉字字体演变图 表, 1飞 ,夕二等二1月 龙月 名 胡即月冷 1,。,* 甲 。二 。 代.文 小 派 仁 犷 渗 拿 轰 , 鬃、. 乌 禽 食 会 受 飞鑫 纷 备 汉字笔画的形成有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古文字阶段的汉字具有相当 浓厚 的图画意味,所说的笔画根本无从谈起, 但是文字的功能和图画是有区别的, 它要求笔画整齐划一, 书写明确,以适应记录语言的需要. 汉字发展到小篆时 期,经过秦王朝的统一规范,形成了线条匀称的方块结构,虽然仍有一些字保 留着图画意味, 但是构字的部件为后来笔画形成的奠定了基础。隶书的进一步 笔画化, 使得汉字的图画意味消失殆尽。 等到楷书产生以后,汉字笔画更为简 约规范, 形成了几种起止固定的基本笔画. “ 汉字楷书发展到今天,形成了 严格 的笔画体系, 每一个汉字符号都有自己 的空间句法,不仅笔画数是确定的,而 且笔画的形状也是确定的。 ”思 汉字的笔画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即汉字笔画的名称、 笔画数、笔 形、笔画的组合、笔顺等, 他们之中的 任何一部分对于汉字的形体发展和汉字 的规范都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随着计算机汉字输入系统的发展、 对外汉语教 , 引自裘锡圭. 文宇学概要 ,咫8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 005 年。 忍 陈宗明. 汉字符号学 .p86 ,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 2 阅1 年。 第一章引言 学的不断扩大以 及书法艺 术的发展, 吸引了 更多的人来研究汉字笔画, 从而更 好的了解和掌握汉字构形。 汉字笔画作为汉字成形要素是最基本的, 一个书写正确、规范的汉字必须 是运用数目 准确、形状正确、位置清楚的笔画,通过恰当的方式组合成的.汉 字笔画的名称、数目、形状、组合方式构成一个严密的汉字笔画系统. 第二节汉字笔画研究综述 通过检索中国知网及查阅相关的参考文献,笔者发现关于汉字笔画的研究 与汉字其他方面的研究相比较要少一些, 对于笔画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汉字笔画 的种类、笔画名称的规范、基本笔画的探讨、笔画笔顺的规范等方面。由于本 人的选题是针对汉字 “ 点笔画”的研究, 所以需要对汉字的基本笔画作比 较深 入的了解。 1 , 2 . 1 关于汉字笔画的定义 在讨论点笔画之前, 对于汉字笔画的概念作一个简要的归纳.文字学研究 者对笔画的所下的定义大体一致,但在给笔画下定义时所采取的角度不同。有 人从构字笔数的角度出发,指出“ 所谓汉字的笔画,是指构成一个汉字的 笔形 数量。 ”3 ( 所谓汉字的笔形, 是指汉字的 笔画 形 状。 ) 有人从运笔的角度下定义, 如: “ 笔画是汉字最小的结构单位。 写字时, 从落笔到收笔, 叫做 一笔 或 一 画 , 一笔一画写出的各种形态的点和线是笔画。 ” “ 笔画是指汉字在书写过 程中有始有终完成的最小的 连笔单位. ”. 在现代汉字研究领域较有影响的苏培成先生在其 现代汉字学纲要中提 出笔画的广义和狭义两种,虽然广度不同,但是也是从运笔的角度来为笔画下 定义的。 “ 书写工具从和书写材料接触到离开, 这期间书写工具的移动在书写材 料上留下的痕迹就是笔画。 这是对笔画的广义的理解。 ” “ 现代最常用的书写工 具是笔,最常用的书写材料是纸,笔在纸上书写时留下的痕迹就是笔画。落笔 , 黄俊贵,倪波主编. 汉字与汉字排检方法 ,f n,北京书月文献出版杜,1 9 90年, 李大遂 简明实用汉字学 ,pi佣,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硬 9 的年. . 王 宁 . 汉字学概要 , p 64,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 版社。 2 001 年。 第一章引言 处是笔画的起点,提笔处是笔画的终点。 这是对笔画的狭义的理解。 ” . 也有人从汉字的构成角度来谈汉字笔画, 如宋业瑾、 贾娇燕的 实用汉字 中提到 “ 笔画是构成汉字的各种点和线,是最小的构字单位。 , 以上笔者仅从部分文献的 几个例子来说明 研究者对笔画的不同定义, 从上 面的定义中可以发现在笔画的 概念上人们看法基本还是一致的.我们首先谈汉 字笔画的定义,是因为它对于点笔画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李大遂所 说的 “ 一笔一画写出的各种形态的点和线是笔画。 ” ;苏培成先生所描述的概念 使得点笔画在空间上占 有先机。 另外, 在 1 9 97年12月1 日国家公布的 信息处理用g b 13 0 00. 1 字符集汉 字部件规范中, 对于笔画和笔形所作出的描述是: “ 笔画:构成楷书汉字字形 的最小连笔单位。笔形:笔画的具体形状。 ”这里对于汉字的字体更是作了明确 的规定,从中可以理解楷体中的点竿画是规范标准的. 1 . 2 . 2 关于汉字基本笔画的研究 对于汉字笔画的提出,开始于书法家。 汉字笔画是“ 汉字从篆书变到隶书 之 后 才 形 成的 . 晋 朝 卫 夫 人 在 其 笔 阵 图 一 文中 把 汉 字 笔 画 分 为 一 、 、 )、 、 1 、 7七 种 , 但 没 有 给 这 七 种 笔 画 定 名 。 ” 她 在 所 著 笔 阵 图 中 写 道 : “ 一 ” 如 千 里 之 阵 云 、 “ 、” 如 高 山 之 坠 石 、 “ ) ” 如 陆 断 犀 象 、 “ 卜 如万岁枯藤、“ ”如崩浪 奔雷、“ ” 如百 钧弩发、“ 7 ” 如劲弩筋节. 虽 然没有给笔画命名,但是比较形象地描绘出了汉字笔画的形态。 比较有名的是唐代出现的“ 永字八法” , 它把汉字的笔画分为八种,每一种 都有其名称,即侧、勒、 努、 越、策、 掠、啄 碟. 其中侧为点,勒是平横笔画、 努是竖画、耀为挑钩、策为仰横、掠为长撇、啄为短撇、碟就是捺笔画.永字 八法对当时汉字的笔画进行了高度的概括,被书法界奉为文字笔画的圭桌。但 是王凤阳认为 “ 传统上多用 永字八法 来解说汉字的笔画,这是不妥的。 永 字八法 总结的是书法上的 运笔的要点, 不是笔画的 分类。 ” . 虽然看法不一致, 但是八法中的运笔方式也影响着汉字笔画的形态。 . 苏培 成 . 现代汉字 学纲要 , 北 京: 北京 大学出 版社, 2 0 01年。 , 宋业瑾,贾娇燕. 实用汉字, . p 57, 合肥:安徽教 育出版社, 2 0 03年. . 何九盈, 胡双宝,张猛主编. 中国 汉字文化大 观 . p 80, 北京:北京大学出 版社,1 995 年。 , 张常梅 书法五要 ,p12 , 北京: 燕山出 版社, 1 99里 年。 .王风阳. 汉字学, , p231,吉 林:文史出 版社,19 89年. 第一章引言 现代汉字的笔画分为基本笔画 ( 基本笔形)和复合笔画 ( 派生笔形、变体 笔形) 是大家的共识,虽然所使用的名称不同,但汉字笔画分为两种是相同的, 只是在个别的笔画或笔形上存在分歧。 在这里笔者主要归纳关于基本笔画的研 究, 从众多的说 法中, 选取几例为 代表来 说明关于汉字基本笔画的研究。 所选的 文献包括傅永和的 汉字结构和构造成分的基础研究 、 张静贤的 现 代汉字教程 、李大遂的 简明实用汉字学 、王宁的 汉字学概要 、苏培成的 现代汉字学纲要等。 表1 . 2 : 汉字基本笔画比 较表 龟 画傅永和张静贤李大遂王宁苏培成 平笔笔形/ 横基本笔形/ 横荃本笔画/ 横横横 !平笔笔形/ 竖墓本笔形/ 竖基本笔画/ 竖 竖竖 、 平笔笔形/ 点荃本笔形/ 点荃本笔肠/ 点点点 )平笔笔形/ 擞基本笔形/ 擞基本笔函/ 擞擞 擞 平笔笔形/ 捺 荃本笔形/ 捺荃本笔画/ 捺捺 / / 平笔笔形/ 提垂本笔形/ 提基本笔画/ 提/ 声/ 口, 一 / 一 一一/ 基本笔画/ 折折折 一 / / 一 一户/ 基本笔画/ 钩 /尸/沪/ 6 种6 种8 种6 种 5 种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学者们认为汉字基本笔画可以归为5 种、 6 种和8 种, 经 过一定时期的讨论之后,现在人们较为普遍采用的是 5种, 包括 新华字典 在内的很多工具书都采用的是这种分类方法。当 然,字典中 采用的 分类方 法主 要是为了 方便工具书使用者检索查询使用, 但在前面有些学者分析中认为“ 横” 为末笔的部件出现在左边时, 末笔 “ 横, 都要形变为 “ 提,于是把 “ 提”并入 “ 横” ;为了字形结构的内聚、匀称,需要“ 捺”变形时, 它都形变为“ 点” ,于 是把 “ 捺”并入 “ 点,; 凡是呈现弯曲的笔画则总起一个类名叫做 “ 折” . 所以 现代汉字的笔画形状遂归并为五大类: 横、 竖、 撇、点、折,这种归类也就是人 们常说的“ 札”字法。 用某个字来概括汉字基本笔画的除了“ 札”字法之外,王凤阳在其 汉字 学一书中还提到了 “ 求” 字七笔,即“ 构成楷书汉字的基本笔画无非七种, 这就是点、 横、 竖、 撇、 捺、 挑、 钩。 这七 种基本笔画, “ 求” 字可以 全部包罗, 第一章引言 而且非常典型。 ”并且指出“ 求字七笔 是分解楷字后所得到的 最单纯的 单位, 不是构成楷字的全部实际用线。楷字中运用的笔画是多种多样的,不过这多种 多样的用线,都可以 看成是这七种( 其实是六种, 因为 点是不和其他笔画连 接的) 线的各式各样的连接。 ,” 通过对文献资料的分析以及从现代汉字的实际笔画情况出发,笔者较同意 王宁先生的观点,认为将汉字的基本笔画分为六种,即 “ 横、竖、撇、捺、折、 点” 较为合适,与汉字的实际情况较为符合.虽然现在人们大多采用的是“ 札” 字法,但笔者认为应该将捺与点分开,不能单纯的将捺看作是点笔画的延续, 因为在汉字构形当中他们的作用是不同的,一些捺笔的变体虽然变为了点,但 是这种改变是汉字构型上的需要,并未改变本字的笔画,所以笔者认为应该将 点笔画与捺笔分开。由 此,在笔者后文的论述中 所提到的点笔画仅指点及其变 体,不包括捺笔。 1 . 23 关干汉字笔画的规范问题 在我国, 最早研究笔画的人是宋代的郑樵, 他在 通志 六书略中 对汉 字的基本笔画( 从具体的笔形方面) 进行了分解研究, 确定笔形为24种,后来学 者们在对笔画进行分析时普遍多于这个数字。傅永和将笔画分为29种,张静贤 分为31种, 李大遂分为35种等等。虽然1 9 6 4 年汉宇查字法整理工作组把汉字 的基本笔画分为五类,按“ 横竖撇点折”的顺序排列,且这种排列顺序被后来 出版的多数工具书采用, 按理说笔画有了标准可以统一了,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不规范的现象仍然存在。 它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笔画的种类和排序不统一, 除基本笔形外的其他笔形归类不统一,笔顺问题,笔画的组合与形变问题等。 除 汉字 规范化教程 ( 冯寿忠 魏进路 林建 松) 、 汉字规范 ( 李宇明) 、 现代汉语通用字笔顺规范 、 汉字规范通俗讲话( 王铁昆)等汉字规范的著 作中谈到笔画的规范以外, 还有部分论文也对笔画的规范进行了研究。国家语 委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费锦昌先生1 9 9 7 年在 世界汉语教学第2 期上发表的 现代汉字笔画规范色议一文, 就汉字笔画的种类、名称、笔形归类、笔画 的组合和形变、笔顺等问 题作出了论述,描述了 现代汉字的笔画层面规范水平 不高的 种种表 现。 指出 , 规范 水平的差距表 现在三方面: 一是至 今还没有规范标 ” 王风阳 汉字学 , p 2 32, 吉林:文史出版社,1 9 89年。 第一章 引言 准;二是已 有规范标准,但不够明确;三是已有规范标准, 但标准本身的科学 性还有待提高等等。 文宪在1 9 9 9 年7 月 四 川 教育学院 学 报第十五卷上发表了 汉字笔画名 称的统一与规范 ,指出 汉字笔画存在着种类不统一、 笔画种类数目 相同,但所 选笔画不同、笔画名称不统一、笔画和例字字体不统一等。作者就 “ 点笔画” 名称列举出中央电 大 现代汉语中的 汉字笔画名称表中的点,就有斜点、 长点、撇点、提点、竖点、短点等等,但有的点笔画的名称并不规范。如:羊 字的第二笔应为“ 撇”而不是“ 撤点” , 江字的第三笔应为“ 提”而不应为 “ 提 点” . 作者最后列出了 首批规范的汉字笔画 名称表, 共 29 种。 关于点笔画只列 出了点、撤点。1 9 9 9 年第 1 期的 语文建设刊登了马显彬的 论笔画名称的 规范化 , 文章提出了建立笔素的概念,以 便更好的解决复合笔画命名问 题的需 要。笔画是由 笔素构成的,笔素是构成笔画的基础。这其中他将横、竖、撇、 点、捺、提、钩、弯认定为汉字笔素, 所有复合笔画就以 此来命名。 从上述这些文献中我们感到汉字笔画仍然期待着需要制定一个极其完善的 规范的标准,并且让人们严格 执行,点笔画也一样面临着这样的问题。 1 , 2 . 4 关干汉字点笔画 每个具体的单独笔画,是根据其笔画的形状特征因素来确定的。笔画的形 状特征因素有两个,即笔画的“ 书写方向” 和“ 长短粗细” 。其中书写方向是每 个具体的单独笔画最明显、 最稳定的特征因素,因而是决定每个具体的单独笔 画必不可少的最重要的特征因素。 在汉字中, “ 点” 在书写方向上不具有同一性.因此,点不是一个具体的单 独笔画概念,而是一个集合笔画概念。大多数学者在讨论汉字的笔画时并未将 点笔画放在一个很重要的位置,或者给与更多的笔墨去研究这个笔画。 在 现 代汉语词典 ( 商务印书 馆 1 996 p281 ) 中 第三条注释: ( 点 儿) 汉字的笔画, 形状是 、: 辞海中第一条注释为: 细小的痕迹;第三条注释:汉字笔 画的一种,即 、,笔者认为关于汉字的点笔画从概念上来讲是很复杂的。 我们现在看到的有关点笔画的论述,是按照现代汉字笔画的标准去研究的,在 涉及点笔画的论著中, 对点笔画有以下几种分类: 第一章引言 表 1 . 3 : 点笔画笔形分类表 若作作者点笔致 点笔笔形 字例 简明实用汉字学 李大遂4点、左点、长点、血点 主、小、对、女巡 实用汉字 宋业瑾 贾娇燕 5左点、右点、长点、 两个捺笔 ( 平捺、斜捺) 办、立、艰、之、 大 仅字学概要 王宁大于7棋点、竖点、 擞点、 捺点、 折点、提 点、倾点 ( 没有字例) 汉字学王风阳 3点、左点、右点江、焦、不 现代汉字学通论杨润陆 5 短 点 、 长 点 、 馆 点、 竖 点 、 仰点 福、刘、米、忙、 冰 常用字笔西 笔 顺 结构 部首字 典 唐逸青3侧点、左点、长点 六、小 、斥 从上表的材料分析,笔者发现研究者对点笔画的笔形种类总结归纳都在三 种以上, 最少的为三种. 在对点笔画进行分类时,大多是按照点笔运笔的方向 进行分类, 例如左点、 右点、撇点、 捺点等,也就是说点笔集合内,点笔画的 最大区别特征就在于运笔的方向不同,与此比起来,点笔画的位置似乎不是很 重要了,因为即使位置 不同, 运笔的 方向 还是相同的, 例如: “ 主” 的 第一笔和 “ 其”的最后一笔,一个在上一个在下,但是它们运笔的方向 是相同的,所以 它们仍然是同一个点笔画. 通过对汉字结构的分析,并在前人研究的 基础上给予一定的补充,笔者认 为点笔画应该分为三种, 即 右点(a主” 字的第一笔, 运笔方向向右) 、 左点( “ 宁” 字 的 第 二 笔 , 运 笔 方 向 向 左 ) 、 长 点( “ 对” 字 的 第 二 笔 , 运 笔 方 向 向 右 并 拉 长 . 在这里特别要提出的是笔者所说的“ 长点”里包含 “ 女” 字第一笔的下半部分, 将其归为长点 ( 大多数称之为“ 撒点” ) ,是因为从笔画的长短和笔形的运笔方 向 看,它符合 “ 长点”的标准,故将其归为此类. 综上所述,通过对前人研究的总结归纳, 加上自己对汉字笔画的思考,笔 者认为汉字的基本笔画应该分为“ 横、竖、撒、捺、折、点”六种,其中点笔 画包括右点、 左点、长点三种, 在后面的行文中笔者将以此为基础来对汉字的 点笔画进行进一步的梳理和分析。 第一章引言 第三节本选题的研究对象及意义 本文着重研究构成汉字笔画的其中一个笔形:点。它是汉字中的最小的笔 画之一, 但是在汉字构形的过程中却发挥着不可小视的作用. 从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再到楷书,我们可以看到点与“ 横、竖,处 于相同的位置.郑樵在 六书略中对汉字的基本笔画进行过分析,后来清代 很多管理档案的人也对笔画进行了总结, 例如“ 元亨利贞” ( 横点撒竖) 、 “ 江山 千古” ( 点竖撇横)等等,都少不了要给予点很高的重视。点之所以 会受到这样 重视,笔者认为它不像 “ 横、竖” 在汉字构形的过程中充当 着间架结构的作用, 而是更像画龙点睛之笔,起到修饰和平衡作用,从而发挥了表意性、 灵活性的 特点,也显示了 其装饰性和随意 性, 更富 有艺术感。 除此之外, 在讲述汉字形体以 及汉字书写之类的著作中, “ 点画” 一词出 现 的频率很高,当然这里的“ 点画”就是指书法中的笔画,是指汉字的一点一画 的构成,不是单纯的指点笔画。例如:在田慕人先生编写的 各体汉字书写要 法中, 有多处提到 “ 点画, 。书中的 楷体形态特征与书写歌诀中 有 “ 写点 近圆,方折弧润。点画独立,笔顺清晰”一句。之在符康荣先生的 汉字的演 进与书写 9 3页)中,为楷书下定义时也用到了“ 点画”一词, “ 楷书最早称 作 正书 、 真书 。到了晋代, 人们才以 其形体方正、笔画平直、点画分明可 作楷模而改称为 楷书 。 ”像这样的例子在研究汉字形体或书写的文献中不胜 枚举. “ 点画” 虽然不是指点笔画, 但是用这样名称对汉字笔画 进行描述,说明 了点的重要性。由此可见, 在汉字的笔画系统中,点笔画是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的。 点笔画在汉字笔画系统中虽然很重要,但是对它的研究却不多,更何况把 它从汉字最开始的形态看起,对它进行历时的研究,所以笔者认为这一点在汉 字笔画的研究方面尚不成熟,还有很多内容是值得去研究的,这也成为笔者选 此题目 的一个重要原因。 本选题主要是按照历时的文字沿革, 从汉字的形体演变史中,探究点笔画 的来源、点笔画的 变化和发展。 在研究中 会涉及到古文字中的甲 骨文、 金文和 小篆, 包括战国时期的部分文字, 今文字中的隶书和楷书。 对这些文字中 所出 现的点笔画进行归纳和分析, 重点放在今文字中的隶书和楷书,笔者试图 从隶 .田落人 . 各体汉字书写要 法 , p22 , 沈阳:辽宁美术出 版社.2 0 06年。 第一章引言 书和楷书的大量文字中 通过定量分析的方法归纳出点笔画的数量、 形态、 位置 等, 研究其变化的规律。 本选题的研究意义在于通过对汉字点笔画的研究, 确定点笔画的笔形特点, 对点笔画进行归类,并试图探讨点笔画在汉字简化与规范的过程中所发挥的作 用,以 及当 今书写材料与工具的变化对规范文字所产生的问题。 第四节 本选题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由于本选题是通过汉字形体的历时变化对点笔画进行分析,故在行文过程 中会涉及大量的文字材料,其中包括古文字材料和今文字材料,通过定量分析 为本文结论提供更好的佐证.在我国,甲 骨文、金文、小篆、隶书和楷书都曾 在汉字史上居于正统地位,而大篆、六国文字分别在部分地区通行,草书、行 书作为辅助字体被使用.所以在对点笔画进行历时分析时笔者所选用字体多为 曾在汉字史上居于正统地位的字体。 本选题研究方法主要采用: 1 、比 较法:按照汉字演变的历史,着重于汉字史上规范字体小篆、隶书 及 楷书在字形上对于含 “ 点”的字加以对照分析, 对于古文字中的甲骨文、金文 也有一定的描述,由此来探究点笔画的来源与发展演变. 2 、统计法:本文将依据国家语委和国家教委 1 9 88 年发布的 现代汉语常 用字表 所收含“ 点” 字为语料, 并采用现代印 刷楷化字形, 对其所包含的2 5 00 个常用字中的点笔画笔形、笔数、点笔画所在位置进行统计,为本选题提供可 靠的数据和字例。 3 、 归纳法: 在查阅与汉字笔画、 汉字字形、 汉字演变历史等资料的基础上, 获取与本选题相关的资料,为行文积累并提供翔实的史料来源和理论依据。 在 溯源分析和定量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出在点笔画使用过程中不规范的地方, 并试图对点笔画的进一步规范提供一定的参考和补充。 另外, 本选题因为要对古今文字作研究, 在字料上, 要采用相应的字库文 字作为文字变化的补充,如篆书采用的是北师大说文小篆字库,楷书是柳体和 欧体的字贴图片。 在技术方 面, 采用数码照相、图 片处理软件工具等计算机辅 助装备,来满足本文对特别文字的需要. 第二章汉字点笔画的雏形 第二章 汉字点笔画的雏形 第一节 古文字中点的基本形态 文字学把汉字分为古文字和今文字, 人们通常把包括篆文在内的以前的文 字叫做古文字,把隶书以后的文字叫做近代文字,或者是今文字。 “ 隶变”是古 今文字的分水岭,其原因就是汉字发展到隶书阶段,字形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抛弃了“ 随体话油”的象形原则, 把篆文的线条化变为隶书的笔画化,既便于 书写又比较美观。从此,汉字的形体结构虽经几次变化但基本上固定并延续到 今天。 在汉字构形中, “ 点”是构成文字的最基本笔画之一,它是汉字各类笔画的 起点。但是作为构成汉字的点笔画并不是随着汉字的出现而俱来的,而是在汉 字的不断演变中逐渐出现的。众所周知,汉字属于表意文字体系,所谓表意体 系的文字, “ 就是不直接表示词的读音, 而用特定的符号标志语义,来记录词或 语素的文字. ”早期的文字 “ 极有可能经历过图画文字阶段,图画文字进一 步发展就成为以表意为主的文字. ” 图画文字就是从语义出发“ 因 形示义” . 在 图画中,书写者会运用线条来表达物象意义,这种线条一是会在长度比 例上有 变化,二是结合实际生活物像,使得笔画短小的部分向点的方向 发展,这可以 说是古文字中点的发端。我们按照文字发展的脉络来梳理一下古 文字阶段的文 字形式, 看看古文字中的点是怎样的形态。 2 . 1 . 1古文字中 “ 点”的形态 在第一章引言中, 我们所讨论的点笔画是基于现代汉字基础上的,是己 经 定型了的笔画。前面己经谈到, 在 辞海中将 “ 点”注释为:细小的痕迹: 但是这个细小的痕迹是相对的, 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 在第三条注释中, 认为 点是汉字笔画的一种, 即 , ,即 使对于 现代汉字来讲, 这个笔形也很绝对. 那么古文字中的点应该如何加以 界定, 作为判断古文字中点的 依据,是不是可 , 李思雏、王昌茂. 汉字形音学 , p 玲,武 汉: 华中 师范大 学出版社,19肠年. , 宋均芬. 汉语文字学 , p12 2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 0 0 5 年。 第二章汉字点笔画的雏形 以这样说:在古文字中, 相对于其他书写符号而言:形状短小的短横或短竖。 或呈圆点 状的书写符号就叫做点。如下面的 字 例: 甲 骨 文 : 水 次 俨 沃 金文 : 水 城工 母 红 丫 彭 恤 , 溉 珠 臂 母 ” 中 彭杏 “ 蛋雨 雨 爪 篆 书:汰资鲜币 为了 本文研究方便, 就把它们叫做 “ 点” 。 王宁先生在论述汉字书写单位时 谈到汉字是刻成、 铸成或写成的. 刻纹、 铸迹、 线条和笔画是汉字的书写单位。 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兽骨上的,它的书写单位是刻纹。大部分金文是铸在钟 鼎上的,它的书写单位是铸迹。正因为是刻成铸成的,所以可以说甲 骨文和金 文中“ 点”的特点是:形态短、小、 细、圆、曲,书写方向不明,随意性强, 图画色彩浓厚, 表意特征突出。到小篆阶段,书写的单位就是线条,而且书写 的线条已 相当规范,线条的样式己 可分出 类别, 有些短小的笔画, 在文字中的 位置和形态上,成为演化成现代文字中点笔画的依据。 2 . 1 . 2 古文字中 “ 点”的表意特征 古文字阶段汉字中的点是存在的,有些书 法理论者认为小篆中有点笔画, 但是否称得上笔画还有待于商榷.裘锡圭先生在他的 文字学概要一书中表 意字一章谈到了古文字中的点,他列举了甲 骨文、篆文等字例,指出这些文字 中的 “ 点” ,或是抽象字中表示微小的意思; 或是象物、 特征,或是指示符号; 或代表水、 血、 酒或 汗。 这只是作为表意文 字的一个特点,并不是真正 意义 上的点笔画。 “ 汉字自 始至终是以表意为轴心生长、研发着,表意是它的生命之 所在, 本质特征之所在. ” . 如前面看到的“ 水” 、 “ 母” 、 “ 彭” 、 “ 雨” , 其中的点分别表示流水、 乳房、 鼓声、水滴.我们在对比中看到,甲 骨文和金文的点画比 较清晰,到了 篆书这 , 字形引自 王宏源. 宇里 乾坤一汉字形体源流, ,北京 华语教学出版社 2 o 0( l 年. 月 王 宁, 汉字学概要, , f63 ,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 的1 年. 裹锡圭 心 文字学洛要, .pll o-一 1 5 o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 加5 年。 . 峨汝潜.汉字是音愈还是形愈, 汉字文化 , p 54,2 即6 年第三期. 第二章 汉字点笔画的雏形 种表意的符号就变成了线条,表意特征变得不是很明显了。 第二节 甲骨文中的“ 点” 汉字形休几经变化, 从目 前现有的材料来看, 河南安阳县西北的小屯村出 土的殷商时期的甲骨文被认为是中国较古老的文字,这些文字是用铜刀或石刀 刻在相当坚硬的兽骨上的文字.甲 骨中的“ 甲”主要指龟的 腹甲, “ 骨”主要是 用野兽的肩脚骨,也是当时书用的材料。 “ 甲 骨文作为我国 最古老的文字,其构 造已经相当完备,文字中最多的是象形字,用约定俗成的符号表现出实物的特 征,还有用约定俗成的符号代表某种意义, 少数是象形和音的结合,或以同音 来表达另一种意义。 ” 由于书写工具和书写材料的原因, 甲 骨文在刻画中多为纵 成行,横则有列与无列并有,或长或短,或左或右,疏密错落, 变化丰富。 书写工具使 “ 点.消失在 “ 刻划”中。由于契刻者在书写时为了在坚硬的 甲骨上刻划出清晰的笔画,以 便和施灼以 及整骨时纹路相区别,于是像 “ 点” 这样的笔画几乎就很少出现。取而代之的是短横或者是短竖。据诸多文献记载: 在甲骨文中有用墨或者朱砂书写的痕迹,表明这个时期也有类似毛笔的书写工 具,这些带有朱砂、墨书的用笔,起止均显锋芒。 “ 在坚硬的甲 骨上刻字,非常 费时费力,刻字的人为了提高效率,不得不改变毛笔字的笔法,主要是改圆形 为方形,改填实为勾廓,改粗笔为细笔. ” 当点笔画以 精神饱满的状态出现在 甲骨上时,那尖锐无比的刻刀留下的却只是瘦瘦的一道线,点笔画可能就是这 样在刻划中被遗失掉了。点笔画的缺失还在于当时的文字结构。作为中国古老 的文字甲骨文,繁简不一, 具象颇多,即使按照六书理论相对照,文字的 图画愈味依然很浓重。为了 表达文字所要表达的内容,自 然要用绘画中的线条 对文字进行刻画,于是像点 这样的笔画就很少出现了。 不过,按照我们前面所提出的古文字中点的概念标准来看, 有些甲骨文字 当中 右许多是短的笔画, 有时也 被人们看作是点笔画, 这个数量是不多的。 如 雨。 钾” 字 , 像 云 下 水 点 之 形 , 甲 骨 文 中 , 有 时 就 写 作 圆 点 , 较 多 的 还 是 上 下 的短竖。其它请看: 了 张翎庚.刘晓响, 方传燕等_ 书法10讲, 。 巧1 。上 海:书 画出 版杜,2 004 年。 . 裘锡圭 文字学概要 。p 42,北京:商务印 书馆.2005年。 第二章 汉字点笔画的雏形 ( 小、少)以三四个点表示微小、数量少。 人 ( 浴) 人在水盆中。六个点表示水滴。 ( 亦) 咨击 叔嘟 两点是指示人腋下的位置。 点表示破碎的衣巾 这里我们不再列举更多的甲 骨文字,商承柞先生在 殷虚文字用点之研究 一文中, 对甲 骨文中的用点情况进行过详细说明, “ 点” 表达的意义有很多,有 表水、表雪、表雹、表火、表酒、表血、表粥汁、表粟米、表尘土、表光芒、 表残靡、表细小、表众多等等之别,其数量由一点到十一点,没有一定的规则。 从文字的笔画来看,不管是表达什么,都是短笔画.也许由于受六书的影响, 水、血、酒、粥等都是点滴成形,文字上也就把它看成 “ 点,了。这就是前面 裘先生谈到的古文字中的点笔只是作为表意文字的特征,不是文字中的点笔画. 第三节金文中的 “ 点” 从商代开始, 随着冶炼技术的不断提高, 大量的青铜器进入了 人们的生活。 这些青铜器上,往往铸有铭文,或阴或阳,这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金文,金文 依附于青铜器、铸鼎,作为庙堂祭祀礼器,因此金文也被称为钟鼎文。 金文呈现的形式有两种:凹下去的阴文,叫“ 款” ,即 “ 空”的意思;凸起 来的阳文,叫“ 识” ,是标志的意思,合称 “ 款识” 。 大多为铸成,战国以 后亦 有刻成的。 “ 西周金文形体演变的主要趋势是线条 化、 平直化。 商代晚期和 西周 前期金文的字形,象形程度仍然比较高,弯弯曲曲的线条很多,笔道有粗有细, 并且还包含不少根本不能算作笔道的呈方、圆等形的团块, 书写起来很费事。 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就需要使文字线条化、平直化。线条化指粗笔变细, 方形 圆形的团 块为线条所代替等现象, 例如 天 、 古 、 王, 火,等。平直化指 曲折象形的线条被拉平,不相连的线条被连成一笔等现象,例如 佳 、 马 、 贝 、 自 经过这些变化,文字的象形程度显著降低,书写起来就比 较方便 了。 ” . 另外有一些金文字 “ 笔画故作宛曲 之态, 跟笔画因象形而显得曲 折是两 . 裘锡圭. 文字学概要, , p 47,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 005 年. 第三章汉字点笔画的形成 第三章 汉字点笔画的形成 第一节隶书笔画系统的形成 隶书作为古文字向今文字转化的字体,它来源于篆书,但相对篆书在字的 形 体、 结构上却有着质的 变化。 从文 字学角度看, 篆书 还保留 着象形字的遗 意, 未出 “ 六书”( 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范围,隶书则用笔画符 号破坏了象形字的结构,从而使汉字结体逐渐趋于程式化、规范化、典型化, 结束了古文字的结体形式,确立了两千多年来方块汉字造型。 汉隶直接承秦隶而 来, 最初与 秦隶并没有多 大区别。 经过二百多 年的发 展, 到东 汉时期, 汉隶逐渐 形成了自 己 独持的风格。 笔势发 扬舒展, 笔画 蚕头 雁尾, 有波势挑法;字体扁方工整, 布局稳重匀称。 汉隶 这种独特风格的形成, 标志 着隶书已经走向成熟。 在书 写笔法上隶书将小篆圆 匀的 线条改 成点画, 从而彻 底实现了汉字的笔画化。在此之前,汉字的书写单位是一些圆转的曲线,甚至 是事物的整体轮廓,很难从中区分出笔画来。到了汉隶阶段,汉字的书写单位 基本上可以概括为横、竖、撇、捺、点等几种类型,这时真正意义的笔画才算 是形成,隶书也就具有了笔画系统,汉字笔画的计算也才开始成为可能。汉隶 的笔画化,使小篆具有的象 形意味基本消失, 汉字的符号 性从此占 据了 绝对的 地位。 3 . 1 . 1 隶书笔画的形成 3 . , . 1 . 1 社会时代的发展 文字的发展变化和国家的政治、文化息息相关。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进行 了“ 书同文” 工作, 说文 解字 叙中 认为隶书的出 现 是在秦始皇推行小篆的 时候, “ 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