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学专业论文)唐太宗书法研究.pdf_第1页
(艺术学专业论文)唐太宗书法研究.pdf_第2页
(艺术学专业论文)唐太宗书法研究.pdf_第3页
(艺术学专业论文)唐太宗书法研究.pdf_第4页
(艺术学专业论文)唐太宗书法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艺术学专业论文)唐太宗书法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皇曼曼曼量曼舅i i 一i i ii ;i;曼曼曼曼曼皇曼葛 摘要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又是具有一定造诣的诗 人、书法家,其在位期问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 唐太宗传世书迹有晋祠铭、温泉铭、屏风帖和淳化阁帖中一十 九帖的唐太宗书法,共四种。 我们认为由于唐太宗身份的特殊性,作为一国之君的唐太宗和作为文艺爱好 者的唐太宗有时是不统一的。其在文学上一方面主张文学的政教之用,主张南北 融合文质彬彬的文学理想,同时却倾慕于辞采繁富的陆机,个人又喜欢作“宫体 诗”。其于书法上提出“尽善尽美”的批评标准,推崇王羲之为“书圣”。但却由 于酷爱兰亭,加之书学虞世南,最终书法的个人面目接近其所贬抑的王献之, 终至于为后人所诟病。宋代米芾曾言“唐太宗书窃类子敬,有何等相似”。 对于唐太宗的“扬羲抑献”,以及其所酷爱的兰亭序,后人多有非议。一 是,贬献不符合事实,如宋代米芾书史就认为:“太宗力学右军不能至,复 学虞行书,欲上攀右军,故大骂子敬耳。 。近人沈尹默先生以为:“这样的论 断是十分不公允的,因其不符合于实际,说子敬字体稍疏( 这是与遗少相比而言 的) ,还说的过去,至于用枯瘦拘束等字样来形容它,毋宁说适得其反,这简直 是信口开河的污蔑。;二是,兰亭序的审美风格造成了人们对真实王羲 之的误解。今人杜萌若先生认为“有了兰亭序,于是王羲之就隐没了”。固对 于这两种非议我个人是同意兰亭序的消极影响的,也就是说从某种意义上帖 学的最终命运是败在风格异化的兰亭序! 唐太宗以“尽善尽美”的批评标准来评论王献之,其言论并无过激之处,“枯 树”、“饿殍”、“拘束”、“疏瘦”,可谓直重要害。“兼斯二者,固翰墨之病欤! , 此病实导源于王献之书法中对篆隶古法的抛弃。潘伯鹰的中国书法简论中 国虞世南书法,胎息智永,偏- t 真、行,纯粹是一位上献之“今体”的善继人。朱关田中国书法史隋唐 五代卷第2 9 页江苏教育 | :版社1 9 9 9 年版。 留沈尹默二王书法管窥第1 9 页上海教育小版社2 0 0 3 年版。 杜萌菪二王书派流别论书俩世界2 0 0 6 年第0 6 期。 姜寿h 1 由 的真伪说开去中国书画2 0 0 5 年0 8 期。唐韩愈石鼓歌“羲之俗书趁姿媚”之说, 实由于兰亭序的异化风格。 吴云冀字唐太宗伞集校注第1 7 6 页天津古籍i b 版社2 0 0 4 年版。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有篇文章褚书何以能继承右军认为,有这样三点:一是,由于他是王右军 的最精深研究者;二是,由于他是王右军隶法的最显著继承者;三是,由于他继 承了右军的创新精神。这三点我们要极为注意,一是,只有是精深研究者,才可 能发现学右军书,须从隶书入门得法。“元常专工于隶书,百英尤精于草书,彼 之二美,而逸少兼之”,但右军能将隶法多所隐约,这是右军学古不泥古善于出 新的方面。“从王献之开始,书法史才真正进入了现代史。我们认为“现 代史的意义正是篆隶古法的退出。 唐太宗的“文质彬彬、“尽善尽美的文艺观,以及“虚静”的创作观其价 值是不言而喻的,然其个人在实践方面,由于个人及历史的局限性使得他并不能 完全地贯彻其主张的这一文艺思想,这是令人遗憾的,这也恰恰暴露了唐太宗人 性的复杂的一面,毕竟是“爱妍而薄质,人之情也! ”。 关键词i 尽善尽美;扬羲抑献;篆隶古法;兰亭序 。潘们鹰中国书法简论第1 4 6 1 4 7 页卜海人民美术_ f f 版社1 9 8 1 年版。 国杜萌若二手书派流别论( - p l i w it 1 1 上界2 0 0 6 年第0 6 期。 历代书法论文选第5 0 页上海书i 毋; ;版社1 9 7 9 年版。 4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 b s t r a c t e m p e r o rt a i z o n gi nt a n gd y n a s t y w a sn o to n l ya no u t s t a n d i n gp o l i t i c i a n , m i l i t a r i s t ,b u ta l s oac a l l i g r a p h i s t ,p o e t h eh a dg r e a tc a p a b i l i t yi nc u l t u r ea n da r t a f t e rg e t t i n gt h ei m p e r i a lp o w e r ,h eb e g a nt oe x e c u t et h ep o l i c yo f l a yd o w na i m s a n db u i l dc u l t u r e ,”a n db e n th i m s e l ft oc u l t u r ea n da r t t a i z o n gh a n d e dd o w nb o o kt r a c e sh a v e ”j i n c im i n g ”,h o t m i n g ”,”s c r e e nw i t h ” a n d ”c h u n h u ag et i e ”w i t h19v o l u m e so ft h et a n gc a l l i g r a p h y , at o t a lo ff o u r f o rt a i z o n g s ”z u nx i a nx is u p p r e s s i o n ”a n d ”l a nt i n gx u ”m a n yp e o p l eh a v e c r i t i c i z e d m r s h e ny i n m on e i g h b o rt h a t :”t h i sa r g u m e n tt h a ti ti sn o tf a i rb e c a u s e n o ti nc o n f o r m i t yw i t ht h ea c t u a l ,s l i g h t l yt h i n n i n gf o n tz o i n gs a y ( t h i si sc o m p a r e d w i t ht h e y i s h a o ) ,s a i do ft h ep a s t ,a sw i t hs k i n n yb i n d i n gw o r d st od e s c r i b ei t ,s a y r a t h e rj u s tt h eo p p o s i t e ,t h i si ss i m p l yl i ps e r v i c eo f t h es l a n d e r ”s e c o n d ,”l a n t i n gx u ”a e s t h e t i cs t y l eh a sr a i s e dt h er e a lw a n g m i s 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 s m r d um e n g r u op e o p l e t o d a ys a y :”w i t h ”l a n t i n gx u ”,s oo nt h es u b d u c t i o no ft h ew a n g ”f o rt h e s et w o q u e s t i o n sa r em yp e r s o n a lc o n s e n t ”l a n t i n gx u ”t h en e g a t i v ee f f e c t s ,t h a ti st os a y w i t hac e r t a i ns e n s et h eu l t i m a t ef a t eo ft h es t u d ya r ed e f e a t e d ,”l a n t i n gx u ”! t a i z o n gt o ”p e r f e c t ”s t a n d a r dt oc o m m e n to nc r i t i c i s mo fh i sr e m a r k sd i dn o t w a n go ft h er a d i c a l ,t r e e ,h u n g r yd i eo fh u n g e r , b o u n d ,s p a r s et h i n , s t r a i g h ti s i m p o r t a n th a r m t h ed i s e a s ei sd e r i v e df r o mw a n g sc a l l i g r a p h yo ft h ea b a n d o n e dt h e s p i r i to f z h u a n l i p a ny i n g s ”o nt h ec h i n e s ec a l l i g r a p h y ”i na na r t i c l e ”h o wc a nt h e s u c c e s s i o no fc h uy o u j u nb o o k ”b e l i e v e st h a tt h e r ei ss u c hat h r e e - p o i n t ,f i r s t , b e c a u s eh ei st h em o s tp r o f o u n dy o u j u nw a n gr e s e a r c h e r s s e c o n d ,b e c a u s eh ei sa l a ww a n gy o u j u ns c r i b et h em o s ts i g n i f i c a n ts u c c e s s o r t h i r d ,b e c a u s eh ei n h e r i t e d t h es p i r i to fi n n o v a t i o ny o u j u n t h e s et h r e eg r e a ta t t e n t i o nw eh a v et o ,f i r s t ,t h a to n l y r e s e a r c h e r sa r ed e e p ,c a nb ef o u n dv o u j u ns t u d yb o o k ,h a v et ol i s h ue n t r yf r o mt h e w e l l m e t a - r e g u l a rw o r k e r si nl i s h up r o f e s s i o n a l s ,e s p e c i a l l yp r o f i c i e n ti nc u r s i v e h u n d r e db r i t i s h ,h e st h es e c o n du n i t e ds t a t e s ,a n dy i s h a oa n dt h e ”b u ty o u j u n 5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 t t a c h e dt om a n yo ft h ev a g u el a w , l e a r nt h ea n c i e n ty o u j u nt h i si sn o tg o o da t i m i t a t i o nr i g i d l yan e wa s p e c to f ”f r o mt h eb e g i n n i n gw a n g ,c a l l i g r a p h yh i s t o r y r e a l l yo n l ye n t e r e dt h e m o d e r nh i s t o r y ”w eb e l i e v et h a tt h e ”h i s t o r y ”i sb o t ht h e m e a n i n go fq u i tt h es p i r i to f z h u a n l i t a n g s ”b e a u t yo fb a l a n c e “,”p e r f e c t i o n ”o ft h ea r tc o n c e p t ,a n d ”x u j i n g ” c r e a t i v ec o n c e p to fi t sv a l u ei ss e l f - e v i d e n t ,b u tt h e i rp e r s o n a lp r a c t i c e ,b e c a u s eo f p e r s o n a la n dh i s t o r i c a ll i m i t a t i o n sa n ds h o u l dn o tm a k eh i me n t i r e l yc o n s i s t e n ti t s a d v o c a t e st h o u g h tt h a tl i t e r a t u r ea n da r t ,t h i si sr e g r e t t a b l e ,b u ti ta l s oe x p o s e st h e e m p e r o ro ft h et a n gd y n a s t yo nt h eo n eh a n d ,t h ec o m p l e x i t yo fh u m a nn a t u r e ,a f t e r a 1 1 i s ”t h i n - y e o nl o v eq u a l i t y , p a s s i o no fp e o p l ea l s o ! ” e m p e r o rt a i z o n gi nt a n gd y n a s t y a r o u s e dt h ef a s h i o no fa d o r i n gw a n gx i z h i s c a l l i g r a p h y , p u tw a n gx i z h it ot h es t a t u sa sa m a no fg o do nc a l l i g r a p h y h ed i dh u g e c o n t r i b u t i o nt om a k ec a l l i g r a p h i e se n g r a v e do ns t e l ea n dc a l l i g r a p h y sc o p y b o o kg o a r o u n d 6 k e y w o r d :b e a u t yo fb a l a n c e ;z u nx i a nx is u p p r e s s i o n t h es p i r i to f z h u a n l i ;l a nt i n gx u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 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己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 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科研成果。对本文的研 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 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锄 论文作者签名:链叟釜 日期:幽:至:竺 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本人同意学校保留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印刷件和 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山东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 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 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论文作者签稚导师签名孑如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量曼i i 一i i 一一_ _ 一曼i 皇曼曼曼曼曼曼寡 绪论 唐代书法继魏晋南北朝之后又一次达到了高峰,正如欧阳修所谓“书之盛莫 盛于唐”。唐代书法之所以取得如此高的成就,并不是偶然的,其中很重要的是 与唐太宗的参与重视有极为密切的关系。崇尚“中和”的审美观,倡导“雅正中 和”的书风,为当时全国统一后的文化在书法艺术地域书风的南北融和确立了楷 模,指明了方向,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今人朱关田先生说“真正体察唐太宗 睿旨的,不是赵模、冯承素、释怀仁之流,而是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为代表 的社会书势。他们在继承王羲之书法的旗帜下,积极按照自己所处时代的社会要 求和艺术标准,直传六朝碑版之意气,又吸取江左简牍之风貌,变古制今,开 草隶之规模,变张王之今古,不断地充实,改造王羲之书体,终于形成外晋内 唐的一代书风”全唐诗谓唐太宗“诗笔草隶卓越千古,至于天文秀发,沈 丽高绝,有唐三百年风雅之盛,帝实有以启之焉”,评价甚高。其本人的书法理 论和实践成就之高在历代帝王中首屈一指,在王羲之以后成为书法史上的有影响 的重要人物之一。 唐太宗李世民( 5 9 9 _ _ 6 4 9 ) ,高祖次子。一作陕西成纪( 今属甘肃秦安) 人, 一作陕西狄道人。为人聪明英武,少有大志,能屈节下士,谥日文帝。曾以功封 秦王,任尚书令。武德九年发动玄武门之变,遂立为皇太子,寻继帝位。他以文 武定天下,尤爱书法。“方天下混一,四方无虞,乃留心翰墨,粉饰治具,雅好 王羲之字,心慕手追,出内帑金帛,购人间遗墨,得真行草二千二百馀纸来上。 万几之馀,不废模仿”。 是我国封建社会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又是具有一定 成就的诗人、文学家、书法家,是封建王朝的英明君主。 唐太宗在位期间励精图治,严格要求自己,以史为鉴,勇于纳谏。终于开创 了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唐太宗身为一代帝王,雅好文艺,早在其为秦王 时,开设文学馆,交结“秦府十八学士”,“每更值阁下,降以温颜,与之讨论 经义,或夜分而罢”。一直成为文学史上的美谈;成为皇帝后“听览之暇,留情 国朱关 丑中国书法史隋唐五代卷第4 3 页江苏教育出版社1 9 9 9 年版。 留曹寅伞唐诗第2 0 页i :海古籍 1 i 版社,1 9 8 6 年版。 宣和书谱卷1 脬代诸帝f 啻皂后附。 7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文史,叙事言怀,时有构属,天才宏丽,兴托玄远 ( 旧唐书邓世隆传) 。 他自己说:“朕虽以武功定天下,终当以文德绥海内。文武之道,各随其时。 太 宗在戎马生涯和日理朝政之际,诗文著述颇丰,现存全唐诗收入1 0 3 首,断 句3 联,还有与大臣联句两仪殿赋柏梁体;全唐文录有5 篇赋:威凤赋、 临层台赋、感旧赋、小山赋、小池赋;著有文集4 0 卷,帝范4 卷,凌烟阁功臣赞1 卷。唐太宗的文学思想突出表现为主张“文学要有益于 政教”,主张“师古,反对齐梁以来的绮艳文风,认为文风的理想状态是“文质 彬彬”。其得力大臣魏征隋书文学传序:“然彼此好尚,互有异同;江左宫 商发越,贵于清绮;河朔词义贞刚,重乎气质。气质则理胜其词,清绮则文过其 意。理深者便于时用,文华者宜于咏歌。此其南北词人得失之大较也。若能掇彼 清音,简兹累句,各去所短,合其两长。则文质斌斌,尽善尽美”。 唐太宗专门为重修的晋书陆机传作赞论,称赞陆机是“百代文宗,一 人而已”。树立陆机为文学的楷模。然唐太宗本人的文学成就并不高,喜作宫体 诗。闻一多先生说“我们该记得从梁简文帝当太子到唐太宗宴驾中间一段时期, 正是谢眺己死,陈子昂未生之间一段时期。这中间没有出过一个第一流的诗人。 那是一个以声律的发明与批评的勃兴为人所推重,但论到诗的本身,则为人所诟 病的时期。”“它不是一个空白,而是一个污点”,就是因为出现了宫体诗。 书法史上的唐太宗有着及其重要的地位,这倒并不是因为其书法成就有多 高,和其前的几位帝王一样其本人亦雅好书法。宋朱长文续书断卷上,列其 书法为“妙品”,论日:“翰墨所挥,道劲妍逸,鸾飞凤翔,虬龙腾跃,妙之最也。 唐太宗对于前人的书法独尊王羲之,认为“尽善尽美,其惟王逸少乎”。其登基 后,广求博购王羲之书,据韦述叙书录记载当时搜访右军等真迹“儿得真、 行二百九十纸,装为七十卷。草书二千纸,装为八十卷”。一时天下王书翕然几 尽,独未得兰亭。有关兰亭序的获得尤具传奇色彩,于后世影响极大。 后世关于兰亭序的真伪之争更是聚讼纷纭,莫衷一是。 唐太宗幼年时期的书法受其母窦氏的影响,史载“高祖太穆顺圣争后窦氏, 京兆平陵人。父毅,在周为上柱国,尚武帝姊襄阳长公主,入隋为定州总管、神 i 1 唐书卷2 8 音乐志第1 0 4 5 页中华书局1 9 7 5 年版。 魏征隋书第1 7 3 0 页中华书局1 9 7 3 年版。 闻一多唐诗杂论第1 2 页三联书店1 9 9 9 年版。 固j 力代书法论文选第3 2 7 页上海书画出版社1 9 7 9 年版。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 ii i 武公。”窦氏“工为篇章规诫,文有雅体。又善书,与高祖书相杂,人不辨也”。 唐朝窦蒙述书赋注:“高祖( 李渊) 师王褒得其妙,故有梁朝风格焉。不仅 李渊之书师法王褒,而且据旧唐书后妃传上载:“高祖太穆皇后窦氏”, “善书,学类高祖之书,人不能辨。 太宗行书,乃出自史陵,后参学虞世南, 追仿王羲之。存世书法,陈思宝刻丛编记有石刻五种,宣和书谱收有书 迹十四件。然传世可见者,惟晋祠铭温泉铭屏风帖三通。 唐太宗论书首重骨力,提出“尽善尽美”的书法批评标准,同时认为创作之 时如果能“心正气和,则契于玄妙”,融合了儒道两家的审美理想。 对唐太宗的关注自唐宋之际便已经开始,在对唐史及唐太宗进行研究的起始 阶段,基本格局限于对相关史料的收集整理和编纂。元明清时期的史学仍主要处 于鉴戒史学阶段。二十世纪中叶对唐太宗的研究多取政治史的角度进行历史事件 的叙述,如1 9 3 6 年1 9 4 5 年出版的李世民传。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对唐 太宗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研究的取向,角度趋向多元化,思维视野更为广 阔。几乎涉及到唐太宗政治的方方面面。从书法角度研究太宗较有代表性和参考 价值的论著有朱观田中国书法史隋唐卷,日本真田但马中国书法史,刘 石书法与中国文化等。1 9 8 6 年吴云和冀宇二人合作的唐太宗集出版, 此后在2 0 0 4 年在唐太宗集的基础上多所增益再次出版了唐太宗全集校 注本,为人们研究唐太宗的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唐太宗书法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这样几个问题,一、唐太宗贬羲抑献的客观性 问题兼及“尽善尽美的书法批评标准;二、唐太宗与兰亭序;三、唐太宗 本人的书法成就及影响:四、唐太宗个人的书法风格与王羲之书风的错位问题( 接 近其贬抑的小王书风) 。 本论文意欲就这几个问题略述浅见,唐太宗作为一国之君,有其身份的特殊 性,所以其有着政治家与文艺家的双重身份。对于他的文艺主张与个人爱好有时 是不统一的。唐太宗虽然出身于北方,然其对于南方文化的艳羡是由来已久显而 易见的,由于考虑到政权的稳固,而不得不有所掩饰与节制。对陆机的推崇,以 及与虞世南的特殊关系,包括作宫体诗,对兰亭序的喜爱,都明显地说明了 这一点。也就是说如果从文与质这两个纬度来考察唐太宗的话,很明显唐太宗是 锄历代书法论文选第2 5 3 页上海书i r i l i l 版社1 9 7 9 年版。 9 骥溱熬誉0 ;鬟:i ;:i ! ;i 摆戮2 。0 0 6 ;泰然。 1 0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唐太宗的文艺思想 第一节“裨于政理一的文学思想 唐太宗是我国封建社会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又是具有一定成就的诗人、 文学家,是封建王朝的英明君主。其在位期间励精图治,严格要求自己,以史为 鉴,勇于纳谏。在其所作帝京篇十首的序中写道“皆节之于中和,不系于淫 放”,“释实求华,从人以欲,乱于大道,君子耻之”并要“以尧舜之风,荡秦汉 之弊;用成英之曲,变烂漫之音表示自己愿意做一个节俭、虚心、纳谏、慎 刑,爱民的君主。唐太宗身体力行,在其周围重臣的辅佐下,其在位期间终于开 创了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早在其为秦王时,开设文学馆,交结“秦府十 八学士”,一直成为文学史上的美谈;成为皇帝后“听览之暇,留情文史,叙事 言怀,时有构属,天才宏丽,兴托玄远” ( 旧唐书邓世隆传) 。他自己说: “朕虽以武功定天下,终当以文德绥海内。文武之道,各随其时。 ( l e t 唐书音 乐志) 太宗在戎马生涯和同理朝政之际,诗文著述颇丰,现存全唐诗收入 1 0 3 首,断句3 联,还有与大臣联句两仪殿赋柏梁体;全唐文录有5 篇赋: 威风赋、临层台赋、感旧赋、小山赋、小池赋;著有文集4 0 卷, 帝范4 卷,凌烟阁功臣赞l 卷。 唐太宗的文学思想突出表现为主张“文学要有益于政教,主张“师古”,反 对齐梁以来的绮艳文风,认为文风的理想状态是“文质彬彬”。贞观政要文史 载:“贞观初,太宗谓监修国史房玄龄日:比见前后汉史载杨雄甘泉、 羽猎,司马相如子虚、上林,班固两都等赋,此既文体浮华,无益 劝诫,何假书之史策? 其有上书论事,词理切直,可裨于理政者,朕从与不从, 皆须备载。 对于文体浮华,无益劝诫的文章,唐太宗是不以为然的。又贞 观政要文史:“贞观十一年,著作佐郎邓隆表请编太宗文章为集。太宗日:朕 若制事出令,有益于人者,史则书之,足为不朽。若事不师古,乱政害物,虽有 国吴云冀宇唐太宗令集校滓第1 7 6 页天津古籍i i :版社2 0 0 4 年版。 。贞观政要第2 2 2 页上海古籍i j 版社1 9 7 8 年版。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 ;= = = = ; i i i 。舅舅曼曼曼曼璺曼曼量曼曼曼鼍量曼皇曼曼皇曼曼皇曼曼曼曼曼量量量 词藻,终贻后代笑,非所须也。只如梁武帝父子,及陈后主、隋场帝,亦大有文 集,而所为多不法,宗社皆须臾倾覆,凡人主惟在德行,何必要事文章耶? 竟 不许。”可见唐太宗对于文学的政教之用的重视程度。唐太宗主张“师古 ,很 大程度上也是想“以尧舜之风,荡秦汉之弊;用咸英之曲,变烂漫之音”,是想 以此来矫南朝以来文学的绮靡华艳文风之流弊,其理想是文质彬彬。也就是南朝 文论家的文质论要求的丹采与风骨兼备,既要有词藻又要词理切直,“练于骨者, 析辞必精;深乎风者,述情必显。”,“风清骨俊,篇体光华”。魏征隋书文 学传序:“然彼此好尚,互有异同;江左宫商发越,贵于清绮;河朔词义贞刚, 重乎气质。气质则理胜其词,清绮则文过其意。理深者便于时用,文华者宜于咏 歌。此其南北词人得失之大较也。若能掇彼清音,简兹累句,各去所短,合其两 长。则文质斌斌,尽善尽美”。固“这里指出南朝文学音韵和谐,文风绮丽,北 朝文学则义贞词刚,文风质朴,二者若能很好地结合,弃短补长,便可达到文质 彬彬的境地。”美国汉学家包弼德指出“他们对这个问题的解答,并不是单方面 地拒绝文学技巧,或者要求内容充实。他们更多的是提出一种综合,综合历史传 统中那些被他们看作是最主要的对立面”。 重文学政教之用,以及“文质彬彬”的文风理想,只能看作是唐太宗的文艺 主张,并不能真正代表唐太宗的文学观,对于宫体诗的喜爱,以及对陆机的推崇 反映了唐太宗的审美趣味和倾向。近人闻一多先生说:“严格地讲,宫体诗又当 以梁简文帝为太子时的东宫及陈后主、隋炀帝、唐太宗等几个宫廷为中心的艳 情诗。”“我们该记得从梁简文帝当太子到唐太宗宴驾中间一段时期,正是谓 眺已 死,陈子昂未生之间一段时期。这中间没有出过一个第一流的诗人。那是一个以 声律的发明与批评的勃兴为人所推重,但论到诗的本身,则为人所诟病的时期。” “它不是一个空白,而是一个污点” 宋计有功唐诗纪事云:“帝尝作宫体诗, 使虞世南赓和,世南日:圣作诚工,然体非雅正。上有所好,下必有盛焉,恐 此诗一传,天下风靡,不敢奉诏。”听了虞世南的话,唐太宗只好搪塞说“朕 o 贞观政要第2 2 2 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7 8 年版。 刘勰文心雕龙 魏征隋书第1 7 3 0 页中华书局1 9 7 3 年版。 王运熙中国古代义论管窥第3 0 9 页上海古籍h 版社2 0 0 6 年版。 荚包弼德斯文:唐宋文学的转型刘宁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 0 0 1 年版。 闻一多唐诗杂论第1 2 页三联书店1 9 9 9 年版。 计有功唐诗纪事第6 页上海古籍 i j 版社1 9 8 7 年版。 1 2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曼曼曼皇曼! 曼! ! 曼曼曼i = i,-i i 毫曼 试卿耳”。虽然唐太宗与魏征有君臣相合之誉,但唐太宗心灵深处却对虞世南情 有独喜,他说:“世南于我,犹一体”。虞世南死后,李世民无限感叹地以“钟子 期死,伯牙不复鼓琴”( 虞世南传) 为喻表明他们心知之深。在写宫体诗上,上 引唐诗纪事的记载很值得注意。唐太宗确实写有宫体诗,例如采芙蓉写 道:“结伴戏方塘,携手上雕航。船移分细浪,风散动浮香。游莺无定曲,惊凫 有乱行。莲稀钏声断,水广棹歌长。栖鸟还密树,泛流归建章。”他的一串“赋得” 诗:赋得樱桃、赋得李、赋得花庭雾等,格调、意象均与之相似。唐太 宗的宫体诗承南朝之习,完全是南朝情调风味。旧唐书刘洎传曾言唐太宗“自 好“雕虫”类文艺。史载李世民对上官仪诗风的欣赏:“时太宗雅好属文,每遣仪 视草,又多令继和。”( 文苑传) 唐太宗还有明标庾信体的诗歌,如秋日效庾 信体:“岭衔宵月桂,珠穿晓露丛。蝉啼觉树冷,萤火不温风。花生圆菊蕊,荷 尽戏鱼通。晨浦鸣飞雁,夕渚集栖鸿。飒飒高天吹,氛澄下炽空。”所谓“庾信体” 的涵义是什么呢? 周书王褒庾信传云:“时肩吾为梁太子中庶子,掌管记。 东海徐搞为左卫率。搞子陵及信,并为抄撰学士。父子在东宫,出入禁闼,恩礼 莫与比隆。既有盛才,文并绮艳,故世号为徐庾体焉。“然则子山之文,发源于 宋末,盛行于梁季。其体以淫放为本,其词以轻险为宗,故能夸目侈于红紫,荡 心逾于郑卫。昔扬子云有言:诗人之赋丽以则,词人之赋丽以淫。若以庾氏方 之,斯又词赋之罪人也。”隋书文学传论说:“梁自大同之后,雅道沦缺, 渐乖典则,争驰新巧。简文、湘东启其淫放,徐陵、庾信分路扬镳。其意浅而繁, 其文匿而彩,词尚轻险,情多哀思。”所谓“效庾信体”,在上述意义上就是仿效 宫体诗。由此可以看出唐太宗并非没有感性的审美要求和冲动,只是用层层严实 的理性外壳包裹着,偶尔冲决某些薄弱处造成空隙,表露出感性色彩和轻靡风调。 基于此,王世贞说唐太宗诗无丈夫气是有依据的。 晋书陆机传论是分析太宗文学思想另一条非常重要的材料。至少它从 侧面提示了我们唐太宗的文学审美倾向。太宗以万乘之尊,亲自为陆机作传论, 对陆机的推崇是不言而喻的。而太宗特别推崇陆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三国魏 时曹丕提出“文以气为主“诗赋欲丽”,首次冲破“诗言志”的伦理规范的束 缚,鲁迅先生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中说:“他( 曹丕) 说诗赋不必 国唐太宗的诗更能显现唐太宗的真实审美趣味,可以说唐太宗也是爱妍而薄质的。他在文学i - 主张反“绮 艳”,自己却喜爱“宫体诗”,推崇陆机。 1 3 山东大学硕士学1 立论文 寓教训,反对当时那些寓训勉于诗赋的见解,用近代的文学眼光看来,曹丕的一 个时代可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或如近代所说是为艺术而艺术的一派”。其后 的陆机在“诗赋欲丽”的基础上更是进一步提出“诗缘情而绮靡”。虽然文赋 本不是主要论诗,但这一命题的提出,却“使古代诗歌理论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 中国诗歌美学自此开始熠熠生辉( 陈良运诗学诗美诗观) 。明代学者胡 应麟曾评:“文赋云:诗缘情而绮靡,六朝之诗所自出也,汉以前无有也 , 陆机这一诗说的影响力和开创性于此可略见一斑。陆机以其创作的实绩和理论的 卓识,在两晋、南北朝文坛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深刻的影响。刘勰“本陆机氏说 而昌论文心”,写成文心雕龙;钟嵘称“陆机为太康之英”,“才高词赡,举体 华美。”在萧统的昭明文选中,陆机的作品入选的数量、体裁种类最多。陆机 的“诗缘情而绮靡说在这一时期得到了人们普遍的认同和接受。对于陆机“诗 缘情而绮靡”,明人顾起元说:“昔士衡文赋有日诗缘情而绮靡,玷斯语 者,谓为六代之滥觞,不知作者内激于志、外荡于物,志与物泊然相遇于标举兴 会之时,而旖旎佚丽之形出焉。绮靡者,情之所自溢也,不绮靡,不可以言情” ( 明文授读文三十六) 。可谓道出了“绮靡”之真髓。到刘勰,这一点说得就 更为明确透彻了,“情以物兴,故义必明雅,物以情观,故词必巧丽”,“赋颂歌 诗,则羽仪乎清丽”( 文心雕龙) 。对于陆机的评价,刘勰钟嵘二人稍有个同, 刘勰在议对篇评陆机日:“陆机断议,亦有锋颖,而腴词弗剪,颇累文骨。 指出陆机文辞繁富而缺少风骨。钟嵘在他的诗品中评陆机称其“才高辞赡, 举体华美。气少于公干,文劣于仲宣”,“陈思为建安之杰,公干、仲宣为辅;陆机为 太康之英,安仁、景阳为辅;谢客为元嘉之雄,颜延年为辅;斯皆五言之冠冕,文词之 命世也。” 陆机在刘勰眼中是文辞繁富而缺少风骨的,这是不符合他的审美要求的。而 钟嵘认为陆机是文质彬彬的,也就是风力与丹采兼备的。我们认为刘勰的评价是 比较客观的,也就是说陆机的腴辞确实是“颇累文骨 的,“繁缛”一直被认为 是陆机的弊病。对于陆机之偏爱,也正说明了唐太宗对他这种绮丽文风的喜爱, 当然唐太宗选择陆机,或许里面也包含着南朝以来陆机的巨大影响力在内吧! 综之,唐太宗从巩固政权的角度出发时,更多的考虑的是文学的政教之用, 主张融合南北,做到“文质彬彬”。作为个人对文学的喜好则明显偏重于对南朝 以来的绮靡文风的喜爱,写宫体诗,推崇陆机正是表明了这一点。也即是说作为 文艺家与政治家的唐太宗是矛盾的,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唐太宗的绮靡已经不是南 1 4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朝的绮靡了,其独特的人生阅历使得他的文风当中有了一点刚健的气息。但我们 应该清楚,“初唐三十余年的诗坛,追求绮丽仍是一种普遍的倾向 。 第二节“乐在人和一的音乐思想 唐太宗在位期间开创了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政权的得失是唐太宗文 治措施的根本性纲领所在。唐太宗深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民本思想是唐 太宗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贞观二年六月在一次君臣议论音乐与治乱的关 系时,面对御史大夫杜淹以“齐之将亡,作伴侣曲) ;陈之将亡,作玉树后 庭花 ( 旧唐书音乐志) 为由,提出“前代兴亡实由于乐”的观点, 当即十分鲜明地提出相反的见解:“悲欢之情,在于人心,非由乐也”。 李唐君臣此次关于礼乐之作及其义理的议论,正是当时以史为鉴探讨为政 之本的一个重要题目。也正是他震慑于人民群众“载舟、“覆舟 的巨大历史 力量,并实际领悟到民心的苦乐向背隐含着关系自身统治地位的安危存亡之机, 因而他不能不把平抚民心、求得“人和”置于为政的首要之务( “为君之道,必 先存百姓”) ,当时在参预朝政的群臣“人各异论”之中,他惟独接受魏徵的力 行“王道”、“专以仁义诚信为治”的劝告,自己也认为“古来帝王以仁义为治者, 国祚延长”。他曾反复说:“凡事皆须务本,国以民为本,“为国之道,必抚 之( 民) 以仁义”,“恒恐上不称天心,下为百姓所怨 。“乐在人和,非由乐也”, 这是唐太宗的音乐观,这一观点与嵇康的“心之于声明为二物。心之于声,不相 经纬”的声无哀乐论颇为相似,但又有所不同。朕闻:“人和则乐和。隋末丧乱, 虽改音律,而乐不和;若百姓安乐,金石自谐矣。 唐太宗注重的是人和,并不认 为通过制礼作乐就能安抚人民,使百姓安居乐业,而是“百姓安乐,金石自谐”。 所以安民,使百姓和这才是最重要的。唐太宗并不否认音乐的感人作用,“夫乐 能感人,故乐者闻之则喜,忧者闻之则悲。悲喜在人心,非由乐也 ( 资治通鉴唐 纪八) 这是与嵇康不同的地方。音乐在安民这一点上,只起到一个辅助作用。 其逻辑顺序是,在物阜养民薄儒轻赋的基础上“礼以导其志,乐以和其声,政以 一其行,行以防其奸 。 回罗宗强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第2 7 页中华书局2 0 0 3 年版。 1 5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我们从贞观政要一书可见,他从历史经验的总结中清醒地看到,为政之 本、为政之先并不在于“制礼作乐 ,而在于“正身修德”、推施“仁政。 可见他实际信奉孔孟“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 失天下也以不仁;国之所以兴废存亡者亦然”等一套政治学说。在他看来,“天 下系于一人”,“君正,莫不正;一正君而国定”。而对于“礼乐之作”,却说“治 政善恶岂此之由”。其中贯穿着孔孟学说中“以仁义治天下 、“敬天保民和 “以民为本 的思想。唐太宗以“人和”( 百姓安乐) 为朝廷立乐之本,正是这种 政治思想的一种反映。同时也可看到这是先秦儒家“本仁而末礼”主张的体现。 可见他对于传统礼乐学说中“礼乐治国”一类观点实际持有否定态度。 已明言此点,唐太宗这里实际是说,若推施仁政,使天下民心和乐安定,则 朝廷设乐自然有所附丽,具备其应有之义;反之,若天下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苦痛哀怨呻吟不绝,则朝廷设乐便是虚美,即谓之“乐不和”。可见唐太宗这里 分明强调的是朝廷立乐之本义,也就是所谓王者的“为乐之道”。而具体实在 之乐,在唐太宗等的观念中,原不过如隋志所说的是一种“升平之冠带罢 了。 关于政治与艺术的关系,儒家并非肯定艺术的政教之用,儒家关于艺术的感 化作用,被后来的统治阶级所利用,以至过于夸大艺术的政教作用。“把音乐以 至乐声和特定的政治内容、政治要求、政治理念非常具体地联系起来,则显然是 由夸张而完全失实了。这种失实地夸张艺术的政治内容作用,也是由来已久、源 远流长的。”御史大夫杜淹的言论实是这一封建思想的延续。儒家强调乐的和的 作用,但不过于夸大。礼记乐记和荀子的乐论都说“乐由中出,礼自 外作。”“乐统同,礼弁异。”“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和,故万 物谐化,序,故群物皆别。”与“礼从外在方面来规范不同,“乐”只有直接诉 诸人的内心,才能与“礼”相辅相成。而“乐的特点在于和,即“乐从和”。 所以说唐太宗的“乐在人和”的音乐思想是对儒家礼乐文化思想的一次复归。 1 6 第三节唐太宗文艺思想的对立与统一 唐太宗在位期间,励精图治,勇于纳谏,终于开创了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治。其上任之初偃武修文,曾言:“朕( 唐太宗) 虽以武功定天下,终当以文德绥 海内,文武之道,各随其时。公谓文容不如蹈厉,斯为过矣。”( 旧唐书音乐 志二) 于时为了适应地域上的南北大一统,李世民和他的重臣们采取了一系列 的文治措施。“他们经历过无数的征战,深知创业的艰难。民可载舟,亦可覆舟 这样一个朴素的伟大真理,和他们永保皇祚的强烈愿望紧紧联在一起,成为他们 考虑一切问题的立脚点”。 “唐太宗对待文学的基本着眼点,是反对用文学于淫乐,为此他反对淫靡文 风,主张文学要有益于政教 ,“不是不喜欢生活享受,不是不喜欢绮丽文章,而 是害怕国家败亡。”,“可以说,他考虑文风问题,首先是政治上的得失,而不是 文学本身。,考虑政治所以着眼点在有益于教化上。他们用以衡量作品的,是 以是否有益于劝诫为标准。贞观政要文史:“贞观初,太宗谓监修国史房玄 龄日:比见前后汉史载杨雄甘泉、羽猎,司马相如子虚、上林, 班固两都等赋,此既文体浮华,无益劝诫,何假书之史策? 其有上书论事, 词理切直,可裨于理政者,朕从与不从,皆须备载。”对于文体浮华,无益劝诫 的文章,唐太宗是不以为然的。又贞观政要文史:“贞观十一年,著作佐郎 邓隆表请编太宗文章为集。太宗日:朕若制事出令,有益于人者,史则书之, 足为不朽。若事不师古,乱政害物,虽有词藻,终贻后代笑,非所须也。只如梁 武帝父子,及陈后主、隋场帝,亦大有文集,而所为多不法,宗社皆须臾倾覆, 凡人主惟在德行,何必要事文章耶? 竟不许。 可见唐太宗对于文学的政教之 用的重视程度。 一方面主张文学的政教之用,除此之外,唐太宗还主张师古,以及融合南北 的文质彬彬的文学理想。唐太宗主张“师古”,很大程度上也是想“以尧舜之风, 荡秦汉之弊;用成英之曲,变烂漫之音”,是想以此来矫南朝以来文学的绮靡华 艳文风之流弊,其理想是文质彬彬。也就是南朝文论家的文质论要求的丹采与风 骨兼备,既要有词藻又要词理切直,“练于骨者,析辞必精;深乎风者,述情必 显。,“风清骨俊,篇体光华 。魏征隋书文学传序:“然彼此好尚,互有异 同;江左宫商发越,贵于清绮;河朔词义贞刚,重乎气质。气质则理胜其词,清 。罗宗强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第2 7 页中华书局2 0 0 3 年版。 圆罗宗强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第1 7 页中华书局2 0 0 3 年版。 贞观政要第2 2 2 页上海古籍i i j 版社1 9 7 8 年版。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绮则文过其意。理深者便于时用,文华者宜于咏歌。此其南北词人得失之大较也。 若能掇彼清音,简兹累句,各去所短,合其两长。则文质斌斌,尽善尽美”。 然而,对于音乐的政教之用,唐太宗却一反常态的认为“乐在人和,非由乐 也”。贞观二年六月太常少卿祖孝孙奏所定新乐。太宗日:“礼乐之作,是圣人 缘物设教,以为撙节,治政善恶,岂此之由? ”御史大夫杜淹对日:“前代兴亡, 实由于乐。陈将亡也为玉树后庭花,齐将亡也而为伴侣曲,行路闻之,莫 不悲泣,所谓亡国之音。以是观之,实由于乐。”太宗日:“不然,夫音声岂能感 人? 欢者闻之则悦,哀者听之则悲。悲悦在于人心,非由乐也。将亡之政,其人 心苦,然苦心相感,故闻之则悲耳。何乐声哀怨,能使悦者悲乎? 今玉树、 伴侣之曲,其声具存,朕能为公奏之,知公必不悲耳。”尚书右丞魏征进日: “古人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 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 乐在人和,不 由音调。”太宗当即表示同意。 在文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