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学专业论文)从格劳特《西方音乐史》第七版看音乐史编纂学研究新趋势.pdf_第1页
(艺术学专业论文)从格劳特《西方音乐史》第七版看音乐史编纂学研究新趋势.pdf_第2页
(艺术学专业论文)从格劳特《西方音乐史》第七版看音乐史编纂学研究新趋势.pdf_第3页
(艺术学专业论文)从格劳特《西方音乐史》第七版看音乐史编纂学研究新趋势.pdf_第4页
(艺术学专业论文)从格劳特《西方音乐史》第七版看音乐史编纂学研究新趋势.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艺术学专业论文)从格劳特《西方音乐史》第七版看音乐史编纂学研究新趋势.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文摘要 音乐历史编纂的研究,一直以来是西方音乐学界研究的重点。怎样在历史写 作中处理“音乐 和“历史这对看似不可调和矛盾,成了越来越多学者们关注 的中心,从“实证主义”强调对文本的考证到近代学者对文本意义的解释,从“风 格史 对音乐现象的孤立到“文化史、“社会史 将音乐放入大的文化背景中进 行思考,从“民族音乐学 强调对音乐现象的田野考察再到“新音乐学 对“政 治、社会、种族、性别”的强调,如此等等,不同时期的学者们以各自视角阐述 着解决这个问题的不同理论和方法。 格劳特西方音乐史首版于1 9 6 0 年,在世界范围内被认为是一部极 具权威性的西方音乐历史著作。从第一版到第七版,从1 9 6 0 年至2 0 0 5 年,四十 余年六次版本更迭,见证了西方音乐治史方法的变化。 本文从对西方音乐史七个版本的分析介绍入手,特别是对新近出版国人 了解较少的第七版做了深入的梳理和研究。把七个版本分成四个阶段:格劳特时 期( 前三版) ,帕里斯卡的初次参与( 第四版) ,帕里斯卡时期( 五、六版) 和布 克霍尔德时期( 第七版) ,对比阐述各个不同时期所表现出治史思想和方法的变 化,在梳理西方音乐历史编纂学发展的大脉络的基础上,提炼出有关音乐历史编 纂学新趋势的看法。 本文试图从一个新的视角,摒弃一贯的由某部作品的分析或是某位音乐学家 宏观的理论体系以及理论发展的脉络为考评本体,而由一本经典的音乐史学专著 入手,在介绍这本专著的七次版本更迭的基础上,由其涉及内容的改变的分析音 乐史写作方法的变化,结合目前音乐史研究的现状以及基本的研究方法进行了概 括和总结,并究其根源,试图给“历史和“音乐力这对在历史写作问题上很难 调和矛盾找一个平衡的结合点,以期能够窥探出西方音乐历史写作方法的流变, 并由此提出自己对音乐历史编纂学的发展趋势的看法。 关键词:格劳特西方音乐史 第七版音乐历史编纂学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 b s t r a c t t h es t u d i e so nh i s t o r i o g r a p h yo fm u s i ca r ea l w a y st h em a j o rp r o b l e mi nw e s t e r n m u s i cf i e l d m a n yo ft h es c h o l a r sf o c u so nap a i ro fa m b i v a l e n tp o i n t s :“f a c t so f h i s t o r y a n d f a c t so fm u s i c f r o m p o s i t i v i s m t o s t y l i s t i cc r i t i c i s m ,a n dt h e n c u l t u r e ,s o c i a l ,e t h n o m u s i c o l o g y a n d n e wm u s i c o l o g y ,s c h o l a r si nd i f f e r e n t t i m eh a su s e dt h e i rd i f f e r e n tw a y st or e s o l v et h ek e yp r o b l e m a h i s t o r yo f w e s t e r nm u s i cf i r s tp u b l i s h e di nt h ey e a ro f19 6 0 i ti sd e e m e dt oa n a u t h o r i t a t i v ew e s t e r nm u s i ch i s t o r yb o o ka r o u n dt h ew o r l d d u r i n gf o r t yy e a r s ,f r o m f i r s te d i t i o nt ot h es e v e n t h s ,i tw i t n e s s e dt h et r a n s f o r m a t i o no fm u s i c h i s t o r i o g r a p h y t h i sa r t i c l es t a r t s 、析廿la ni n t r o d u c t i o na n da n a l y s i so nt h es e v e ne d i t i o n so fa h i s t o r yo fw e s t e r nm u s i ca n dt h es e v e n t he d i t i o ni sw h a ti tf o c u s i n go n t h es e v e n e d i t i o n sa r es p i t e di n t of o u rp a r t si no r d e rt oc o n t r a s ta n da n a l y s i sd i f f e r e n ti d e a sa n d w a y so fm u s i ch i s t o r i o g r a p h yi nd i f f e r e n tp e r i o d s :g r o u t sp e r i o d ,p a l i s c a sf i r s t e x p e r i m e n t ,p a l i s c a sp e r i o da n db u r k h o l d e r sp e r i o d a n di te x t r a c t so w no p i n i o no f n e wt r e n do nh i s t o r i o g r a p h yo fw e s t e r nm u s i cs t u d i e sb a s e do ns u c he x p a t i a t i o n t h i sa r t i c l ea t t e m p t s 筋man e wv i s u a la n g l e ,i ts t a r t s 、i t l lac l a s s i cw e s t e r n m u s i ch i s t o r yb o o ki n s t e a do ft h et r a d i t i o n a lw a y ( c o m p o s i n ga n a l y s i so ri n t r o d u c t i o n o fm a c r o - t h e o r ys y s t e m ) i tb a s e do nt h ei n t r o d u c t i o no ft h eb 0 0 k ss e v e ne d i t i o n s , s u m m a r i z e dt h em a i nm e t h o da n dt h e o r yo fw e s t e r nm u s i ch i s t o r ys t u d i e s i na n o t h e r w o r dt h a tt h i sa r t i c l et r i e dt oa n s w e rt h eq u e s t i o na b o u tt h ep a i ro fa m b i v a l e n tp o i n t s : f a c t so fh i s t o r y a n d f a c t so fm u s i c i nt h es a m et i m e ,i tb r i n g sf o r w a r di t so w n i d e ao nt h en e wt r e n do fw e s t e r nm u s i ch i s t o r i o g r a p h y k e yw o r d s :g r o u tah i s t o r yo fw e s t e r nm u s i c , s e v e ne d i t i o n ,h i s t o r i o g r a p h y 2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 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 其他个人或集体己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科研成果。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 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 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 嘲峒 日期:塑j :篁:f 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本人同意学校保留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印刷件和电子 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山东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 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 段保存论文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蝴撇:弛翩虢净一幽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序言 美国音乐学家格劳特( d o n a l dj g r o u t ,1 9 0 2 - - 1 9 8 7 ) 于1 9 6 0 撰写的 西方 音乐史( 彳h i s t o r yo f w e s t e r nm u s i c ) 一书,一经出版,好评如潮。被认为是一 部极具权威性的西方音乐史著作,并成为美国专业音乐院校乃至各类普通综合性 大学中使用最广泛的音乐史课教材。时至今日,此书经过不断地修订和完善,已 先后再版六次( 1 9 7 3 年、1 9 8 0 年、1 9 8 8 年、1 9 9 6 年、2 0 0 1 年、2 0 0 5 年) 。同时, 其不同版本还先后被翻译成中、法、意、日、韩、荷、葡、西、拉( 拉脱维亚) 以及威尔士等文字,国内西方音乐研究者们最熟悉的西方音乐史中文版即根 据该书1 9 8 8 年出版的第四版翻译而成。 国内音乐学界,对于格劳特 西方音乐史的研究,一般只来自于对它第四 版中译本的阅读,而对于其他几个版本,特别是2 0 0 5 年出版的第七版的介绍几 乎是一片空白。本文用了大量篇幅对这本权威音乐史专著的七个版本,特别对新 近出版的第七版,从涉及内容、构建结构、关注角度、治史方法以及配套材料等 方面产生变化进行了梳理和部分翻译,可以使国内读者的对这部书多一些更全面 的了解。同时,通过4 0 余年七个版本的更迭见证出西方音乐编纂学的发展历程。 全文共分三个大章: 第一章为西方音乐史前六个版本对的梳理与介绍。按其作者以及编写内 容的改变分为三个阶段( 分别是前三版、第四版和五六版) ,分别介绍各个版本 更迭带来的种种变化,并分析由此体现出的作者治史方式的改变。 第二章分为两节,第一节分析西方音乐史第七版中“现象一的变化,包 括“版式以及配套材料一、“结构 、“涉及内容 三个方面:第二节阐述“本质一 的变化,从三个方面( 沿袭自前六版的、“文化史 的运用和“民族音乐学 方 法的借鉴) 分析了作者治史思想的变化。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三章也分为两节,第一节结合先前对七个版本的分析介绍当前音乐历史写 作常用的方法及其发展脉络,第二节分析其产生原因并结合本人自身理解分析当 代音乐历史写作发展的新趋势。 上世纪9 0 年代以来,西方音乐史编纂学的研究在国内音乐学界引起了很大 的关注,很多著名的学者纷纷著说。包括于润洋的“关于西方音乐特征的历史透 视和反思”,杨燕迪的“实证主义及其衰落英美二次世界大战后的音乐学发 展略述 和“音乐史写作:艺术与历史的调解 ,还有蔡良玉的“西方对音乐史 学的反思和我们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和姚亚平“西方音乐历史编撰学的传统与 创新 以及刘经树的“作品、结构史、人的历史达尔豪斯的音乐史编纂学 和“为了理解而反省、我思论埃格布雷希特的音乐史编纂学 ,等等。而本 篇论文却试图从一个新的视角,摒弃一贯的从某位音乐学家宏观的理论体系或者 理论发展的脉络为考评本体,而由一本经典的音乐史学专著入手,在介绍这本专 著的七次版本更迭的基础上,由其涉及内容的改变的分析音乐史写作方法的变 化,结合目前音乐史研究的现状以及基本的研究方法进行了概括和总结,并究其 根源,试图给“历史 和“音乐 这对在历史写作问题上很难调和矛盾找一个平 衡的结合点,并由此提出自己对音乐历史编纂学的发展趋势的看法,以期能够窥 探出西方音乐历史写作的流变。 2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l :西方音乐史前六个版本的概况 第一节第一版第三版:格劳特式 1 格劳特其人 唐纳德杰格劳特,可以说是每一位西方音乐学习者都耳熟能详的大师, 作为一名众所周知的音乐学家,他在欧美甚至世界各地享有盛名。在大学期间学 习哲学的格劳特,在毕业后担任唱诗班指挥和风琴师一段短短的时间内自学了音 乐理论和作曲,随后考取的哈佛大学音乐学专业,于1 9 3 9 年获得了博士学位。 毕业后,他又在美国各地以及欧洲各国继续深造,得到了诸如美国音乐学学科奠 基人奥托金克尔蒂等大师的指导。随后,格劳特先后在哈佛大学( 1 9 3 6 1 9 4 2 ) 、 得克萨斯大学( 1 9 4 2 1 9 4 5 ) 任教,1 9 4 5 年被聘为康奈尔大学音乐学系教授。 由于在音乐学术领域出色的贡献,在获得荣誉教授退休后,他一直担任康奈尔大 学音乐学基金会的主席( 1 9 6 2 - - 1 9 7 9 ) 。同时又受聘成为卡尔顿学院、荷兰乌得 勒支大学以及加利福尼亚大学的音乐史专业客座教授。 除去编写了这部广受好评的西方音乐史,格劳特在歌剧史方面的研究也 颇有建树,撰写了很多论文和专著,影响最大莫过于歌剧简史了,在部书不 仅对那些一直被观众认可的演出剧目做了回顾和梳理,同时也分析介绍了那些曾 对歌剧发展起过推动促进作用的作品,可以说是歌剧史学专著中的经典之作和权 威典范。退休以后,他还拿出大量时间收集整理了亚历山德罗斯卡拉蒂 ( a l e s s a n d r os c a r l a t t i ) 的歌剧作品,著有亚历山德罗斯卡拉蒂歌剧作品导论。 晚年的格劳特又对音乐史编纂学以及音乐史学中的哲学因素十分着迷,发表了 “音乐史中的西方思潮一、“现今音乐史与音乐史编纂学等极具学术意义的论 文。与此同时,格劳特又是一名出色的钢琴与管风琴演奏家,退休前一直担任康 3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奈尔大学管风琴师,还连续几年担任圣家堂1 唱诗班以及康奈尔大学合唱团的指 挥。 由于对美国以及世界音乐学界的杰出贡献,格劳特在同行学者中一直享有极 高的声誉,他曾两次担任美国音乐学会主席;国际音乐学会副主席、主席;法国、 意大利、荷兰音乐学会荣誉会员。对于美国音乐学界来说,他最大的贡献就是在 全世界范围内推广美国音乐学与音乐史学,使之登上了国际舞台。2 2 前三版概况 格劳特这本西方音乐史自1 9 6 0 年出版以来,分别于1 9 7 3 和1 9 8 0 年再 版两次,但这两次再版只是对第一版在某些细节部分进行了一定的修正,写作主 旨以及方法与第一版如出一辙,我们暂且称之为“格劳特式 的治史法。即为基 于“实证主义 的“风格史”写作,把“实证主义 作为考评史料的方法,把“风 格 作为编纂的原则,根据不同音乐风格发展顺序来分析甄别考证后的音乐活动。 “实证主义 ( p o s i t i v i s m ) 是产生于1 9 世纪4 0 年代的一种哲学思想,这 种思想反映在音乐学中,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音乐本体的纯理论性的分析, 二是对史实的甄别考证。纵观西方音乐史前三个版本我们不难发现,全书几 乎可以说是基于这种在2 0 世纪6 0 、7 0 年代占统治地位的音乐学研究方法编纂而 来的。譬如叙述贝多芬的第十五章,格劳特先是对这位大师的声平做了详尽的介 绍,然后又将其创作生涯分为三个阶段,结合各个阶段的代表作品逐一分析。一 切的阐述都是建立在对音乐本体( 史实) 分析的基础上的,由作品的分析到作品 产生来龙去脉的辨别再到作曲家创作风格产生极其演变脉络的梳理,这一章几乎 就是不含任何个人评述关于作者生平介绍以及纯粹细致的文本分析的组合。 1 圣家堂( s a 簪c h a p c i ) 。坐落于康奈尔大学校区的一所著名的教堂,以其独特清新建筑风格和频繁进行的音 乐活动著称 2 格劳特介绍详见孤m m g r o w d c 硝o n a r y o f m u a v a m m u a c a n 【z l m i i i i i l 肌p u b l i s h e r s l i m i t e d ,1 9 8 0 4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而现代音乐学研究中所谓风格批评( s t y l i s t i cc r i t i c i s m ) ,是以各种不同风格 的音乐活动( 包音乐家的创作,音乐欣赏以及音乐理论批评等) 作为研究对象的一 种创造性研究,其中心是对具体音乐作品进行分析判断和评价,揭示作品在思想 蕴涵和艺术技巧方面的价值。而“风格史一就是以风格批评为基础的一种研究方 法,以风格为框架,从批评入手,把每一个历史阶段的音乐史发展现状一展现 在读者的面前。这一显著的特点仅在目录中就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见图1 - 1 ,i - 2 ) 。 全书共分二十个章节,从古典时期的第章( 古代世界结束时期的音乐状况) 到 中世纪时期三章( 中世界的格利高里圣咏和世俗歌蓝、复调歌曲的萌芽和1 3 世 纪的音乐、1 4 世纪的法国和意大利音乐) ;再到文艺复兴时期的四章( 中世纪 的结束:英国和勃艮第派、文艺复兴时期:从奥克冈到若斯坎、1 6 世纪的新趋 势、文艺复兴晚期的器乐和教堂音乐) ;以及巴洛克时期的三章节( 早期巴洛克 音乐、“全盛时期的巴洛克声乐艺术、全盛时期的巴洛克器乐艺术) ;然后继 续到涉及古典时期的四章( 1 8 世纪初期、古典风格的源头:1 8 世纪的奏鸣曲、 交响曲和歌剧、1 8 世纪晚期、路德维希范贝多芬) ;接着是浪漫时期的四 章( 浪漫主义时期的声乐、浪漫主义时期的器乐、浪漫主义时期的歌剧和乐剧、 一个时代的结束) 到最后一章“二十世纪一,无不体现出鲜明的风格批评的特点。 每一个章节的划分几乎全部基于风格的演变,把这一时期主流风格的源生发展繁 荣衰败作为叙述的主线。同时,在研读各个章节以后我们也不难发现,格劳特并 不仅仅把自己写作局限在作者生平和一系列作品分析的集合,在对史实充分梳理 分析的基础上,他试图从音乐本体的“内部 入手,找寻其精髓所在,即“从乐 曲的形式、要素乃至气质等,来看某作曲家、某历史时期、某地域或某社会的音 乐特点。譬如在叙述亨德尔( g e o r gf r i e d r i c hh a n d e l ,1 6 8 5 1 7 5 9 ) 的协奏曲小 节时,格劳特就选取了作曲家最有代表性的g 小调第六协奏曲:“g 小调 第六协奏曲可以作为一个例子来说明亨德尔管弦乐写作的幅度。开始的 3 蔡良玉:。螽方对音乐史学的反思和我们研究中的几个闷毯一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t t a o 年第1 期 5 m 隶大学颞学位论女 l a r g h e t t oea f f c t n m s o 后面紧跟一个充满活力的赋格式快扳乐章第二乐章是 缓慢的,用降e 调,以谬赛特舞曲于回旋曲形式刻划辽阔的田园景色。接着的快 板以节奏扎实的全奏开始,以维瓦尔第的方式继续下去,在独立的独奏音型中突 出第一小提琴。束乐章是一个短小的快板,类似小步舞曲,呈简朴三声部主调音 乐织体和常用的两段式舞曲形式主题个性分明的特点、源源不断的创新以及 豪华壮丽的规模,使这些作品成为保留曲目的不朽名篇。通过对g 小调第六 协奏曲构成的分析,来梳理亨德尔管弦乐作品在形式、规模等方面的特点。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在上世纪6 0 年代,作为一部风格史形式的西方音乐历 史专著,格劳特西方音乐史无论从史料涵盖的广度和风格评析的深度来说, 都是称得上是典范之作。 藩晶醛蓐毫宣甚 擘掣嚣“。 羹黧豢瓣 7 :;f ”。 誊蒜套;麓靠嚣誊转蕈e 口 。h 鞴黧墓磐瑟篓瓣帮嘲黼葛群尊碚釉髫蓍釜彗黧答! 誉誉 麓蠢豢囊蘸蠹 每端麓赣;晒麓麓芝丞茹箸篷 图卜1 :格劳特西方音乐史第一版目录 1 摘4 自d 0 0 a l d j a y m 唧蛐m i t , w wn 0 咖c 呷p 蛐* 虹1 9 6 0 p 4 0 5 - 女f :ms i x t h ,m o m i h 一”时“e o f l h 枷# o f h 蛐d e l s a 如h mw 丌“q 1 1 岬h h d b t h 咖b f o l l o 州竹a w 肌u 她a l l e g r om 目州s l o w l i n ei s 女m “ 打_ h m d s 。p 。m 船f o r mo f a m 岫n 蝻u1 k r 嘲a l k - g mb 婶m w n s o l i d l y 日“t 叫删。训t kt w m 日o f “w i t h t l m 岫v “m k m 吲i n m * n d c l i o k t t i s i 蛔6 删a i i t f oo f m n 删妇d m w 椰慨h o r c 咖i c “n 岫l 哪mb 嘲h _ m n h m 妇m n 洲q l 】| i l r “m 峨衄m “i 删舢“h m 曲b 州衄 m d h 日c w m 4 h i n r m m m 东大学硪学位论文 雾豢滋 圈1 - 2 :格劳特西方音乐史第一版目录2 第二节第四版:帕利斯卡首次参与修订 1 帕利斯卡其人 西方音乐史( 第四版) 于1 9 8 8 年出版,由于人民音乐出版社1 9 9 6 年的 中译本,对于中国学者而言,第四版可阻说是最熟悉的一个版本。而也正是这次 改版,美国著名音乐学家克劳德维克多帕利斯卡( c l a u d evp a l i s c a , 1 9 2 l 一 2 0 0 1 ) 第次正式的参与到西方音乐史的编写工作中来。帕利斯卡也是一位 在美国音乐学界极具影响力的著名音乐学家、音乐教育家在哈佛大学音乐学专 业攻读硕士博士阶段,得到了美国音乐学界泰斗级大师奥托金克尔蒂、拉特豪 斯克罗尔悉心指导。博士毕业后,他曾在伊利诺大学任教( 1 9 5 3 1 9 5 9 年) , 并于1 9 6 4 年被聘成为为耶鲁大学的音乐史学教授,后园其卓著的研究教学成果 而成为该大学音乐系主任( 1 9 6 9 1 9 7 5 年,1 9 9 2 年) 。同时也在密歇根大学、普 林斯顿大学、萨格勒布大学和巴塞罗那大学开设音乐学专题讲座。 作为美国音乐学研究的领军人物,帕利斯卡以其广博的知识和在专业领域的 累累硕果得到了学界的普遍尊重。他的研究方向有两个,一个是文艺复兴及巴洛 克音乐领域的研究( 特别是意大利地区) ,著有巴洛克音乐一书。这本书强 调风格发展的延续性,通过对巴洛克时期音乐本体的剖析并辅以当时学者们的观 7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点作为佐证,清楚地表明了巴洛克的音乐活动是如何从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内部 源生、发展而来;此外,他在音乐史和音乐理论领也颇有建树,写有大量颇具学 术价值的论文如“阿图西一蒙特威尔第纷争之我见一、“风格的变化及观念的历 史 、“音乐思想中的实证主义 等。 帕利斯卡同时还是一名杰出的音乐教育家,他一直致力于把音乐学教育普及 到美国大学校园,并一直对音乐学研究和音乐教育的联系投以极大的关注。他曾 在美国教育部和耶鲁大学联合主办音乐教育研讨组担任理事,并任耶鲁大学音乐 课程设计研究处的主任,负责撰写了各种涉及美国音乐教育的报告,譬如国立学 校音乐教学大纲、本科阶段音乐学教育以及硕、博士研究生的最适合的研究领域 与方向等。由于帕利斯卡对美国音乐学与音乐教育的卓越贡献,他荣任了美国音 乐学会会长( 1 9 7 卜1 9 7 2 ) ,美国国家音乐学教学委员会会主席( 1 9 6 7 1 9 6 9 ) 2 第四版的新特色 西方音乐史第四版序言的第一句,帕利斯卡开门见山地申明说:“修订 一部受读者欢迎的音乐通史,目的不是推倒重写,而是提高它的时代性。6 所 以整个第四版,是在基本保留原书体例、观点和文字风格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 也就是说,帕里斯卡在这一版的编写中,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前三版格劳特式的 治史方法。但与此同时,为了提高这部作品的“时代性”,帕利斯卡还是进行了 很多细节处理,譬如在很多重要的部分添加的大事年表( 图卜3 ) 和花边插段( 图 1 - 4 ) 。 8 0 年代以来,西方音乐史学界深受文化人类学派别的影响,对西方音乐史 研究也逐步从音乐风格批评的方法逐步向文化分析的方向转变,也就是“风格史一 5 帕利斯卡介绍详见t h el q e wg r o v ed i c t i o n a r yo f m u s i ca n dm u s i c i a n z m a c m i l l a np u b l i s h e r sl i m i t e d ,1 9 8 0 6 唐纳德杰格劳特、克劳德帕里斯卡西方音乐史,( 第四版) ,汪启璋、吴氟华、顾连理译。人民音乐出版社,1 9 9 6 年1 月前言 3 m 末大学氍士学位论主 向“文化史”的转变。所谓“文化史”就是试图从对音乐本体及其和象征意义的 分析上把握社会的变迁轨迹。而大事年表的添加,正展现出帕利斯卡试图在格劳 特纯粹的风格批评史中添加一些文化的元素。如图卜3 所示,帕利斯卡在叙述巴 洛克早期歌剧的章节添加了这样一张1 5 7 3 到1 6 4 0 年大事年表,在这里面不但 有蒙特威尔第的歌剧上演的时间以及乔瓦尼的神圣交响曲i i ,还有莎士比亚 在哪一年完成了奥赛罗,甚至有培根科学推进论的提出和约翰内斯开 普敦和他的著名著作新天文学,这些非音乐本体元素的注入预示着作者将“文 化史”和“社会史”的方式引入到全书的编纂中去,通过这样的每段风格叙述中 添加同时期的大事年表,力求在社会历史中找寻音乐作品凝聚成型的文化因素, 可以使读者把单个独立的音乐家或是音乐作品放置在太的历史文化背景中去理 解。 围卜3 :西方音乐史第四版大事年裹 同时为了突出其“历史性”帕利斯卡在第四版中加入了一个新的环节:花 边插段,即同时代作曲家、音乐家以及聆听者对当时音乐犀利而个性的评论,如 图卜4 所示,在叙述文艺复兴早期奥克冈到若斯坎音乐发展的一般特征时,帕里 斯卡摘录了一段出自1 5 5 8 年出版的和声规范) 的一段话,这段焦塞弗扎利 m 糸大学确士学位论文 诺关于“音乐出现新生”的论述,表现出其对于对位技巧成就感的无比自豪以及 对佛兰德斯作曲家维拉尔特的的赞誉之情。这是一种阻“历史”叙述。历史”的 方式,用同时期相关人士的评价来阐述那个时期相关音乐特征,无疑更加凸显这 钟特征与评价的真实性,从而大大提高这种叙述的“历史性”。 炉 g l o 州z a r t 删呲i r o fm u s i c 6t 眦l 1 s 朔 h 帕h 蛔删加h e ? 哆帅”5 0 翌掣“警t h eq h ”v h o 妇d l l j t l fr p ”6 “。 ”“w e l l ,“爿,如h 口, ”p r m f h “t i n w h i c h th e l d :h ev i l e s td c p t b g 眦”d | b i p 扣_ f cb e s t o w e d ,叩”f “b ro k 耐d r s p i c d b l j m f i u l ep d w dc h a t l h m “m mb a r e l ya t k h o w t e d r e d i 1 3 t h c d 鲰蛐i cn ,d d i n t dh c l t h 即c 2 fo f t h a th d 竹毗“ h v r1 1 f r 币mc p “r o jh a p p ym l 印“l f 舢w a y w i s h 删 r o “ y n f p f r f t h e - h t f h r c “ “t 一“w f f h d t h i s m ,i i i e p o w n ,w i s d o m 蒯。础州b e ”咿垆da n d 一“ j 卅d d 删n ”咏 y “唧4 埘h l “d i d 月w j 一“h i m m “k h i d 胁r d i f h i sn w i j 钉h i s 删“h i f “i d “n k 加 州k i i tj m h 口w j 啦“ 枷v h i d f i n f h 孙时t h4 噼h w h i n c h p r a i ”h ”州“ t h 嘶h e 舭a “ 删m t l m r s w i t h t h cb i r t ho r a d r i a n w i l k 州,f 扣州d t h e m 删i n t e l l e c t s t h a t u “l p “f m ff n n 0 0 吖竹咐d 岬嘟 f r f h f d cn 删a n d ,i d 唧d h i n 垆n i t y q 咐 0 4 ,m 叫c n a n dl n m h a h 。ra n d 蛔# i t 州 咖阳蜥“舳i m b 此h e d e 耐7o ,唧o “唧“吖 m u s i c a lf 妇v 油d 删 “c h 拈- 可w h i c h g a ”“。州 “_ w n e 椭“肺m 椭_ 抽鼬t 帅1 5 ) p ,n lc h lp pl 一2m “v 川“4 围1 4 :西方音乐史第四版花边插段 同时在关注内容方面,作为研究一名文艺复兴及巴洛克音乐领域的专家, 在吸取20 世纪60 年代以来西方音乐学界的相关研究成果,帕利斯卡对涉及中 世纪、文艺复兴以及巴洛克音乐的部分章节内容进行了一定幅度的修改。 总体上来看,西方音乐史( 第四版) 是承前启后的一个版本。在写作风 格和体例安排上,第四版基本上是对前面三个版本的继承;帕利斯卡首次参与编 纂,为这本西方音乐史学界的经典通史带柬的富有“时代性”的观点和内容。这 为他在以后着手编写底五、六版提供的一定的尝试机会,丰富了经历,积累了经 验。 0 m 束大学磺学位论文 第三节第五版第六版:帕利斯卡治史思想 围卜5 :西方音乐史第五、六版封面 从第五版开始,帕利斯卡就独立担任 2 0 世纪2 0 年代的爵士音乐的特质。 爵士乐是- f 3 表演艺术,音像录制和无线电广播的发展促进了它的成长 和传播。 b 新奥尔良的爵士乐 以产生的城市命名,新奥尔良爵士乐是一战以后最抢眼的爵士乐形式。 新奥尔良爵士乐的特点 代表音乐家 c 金奥利佛和路易斯阿姆斯壮 金奥利佛在1 9 1 8 年搬到芝加哥居住,并在1 9 2 0 年组建了自己的乐队。 1 9 2 2 年阿姆斯壮加入金奥利佛的爵士乐队:克利奥尔人。 他们为爵士乐历史留下了很多重要的音像资料。 随后阿姆斯壮组建了自己的乐队:七五成群 d 大型爵士乐队 大型爵士乐队这中演出形式始与2 0 世纪2 0 年代,其形成原因部分是和 大型的演出场地有关。 乐队由黑人和白人共同组成。 “摘译自肋呦,o f w e s t e r nm u s i c , 鲫姆,曲鼢翻w - w n 0 n 伽c 伽 p 扪y i 眦2 0 0 5 ,p 8 5 1 原文如下:r e v u e s ,m u s i c a l s ,e n d t i np a na i i c ys o n g sc o n t i n u e dt r a d i t i o n st h a th a db e e ni m p o r t e df r o me u r o p eo fm o s ca m o n ga m e r i c a n so fe u r o p e a nd e s c e n t b u ta f r i c a n - a m e r i c a nm u s i ca n dm u s i c i a n sp l a y e d 舯i n c r e a s i n g l yi n f l u e n t i a lr o l e i na m e r i c a nm u s i c a ll i f e a n di nt h e1 9 2 0 s t w ol g l a t e dt r a d i t i o n so fa f r i c a n a m e r i c a no r i g i ng a i n e dw i d ec m r r e n c y :b l u e sa n dj 皿i n d e e d , t h e1 9 :2 0 sb e c o m ek n o v ma s a g eo f j a z z ,锄d j a 积b e c o m et h ec m b l c m a t i cm u s i cf o rt h a tp e f i o d 岫ai 跏g e n e r a t i o nw a sc u l t i v a t i n ga 印矾to f s o c i a l l i b e n 吐i o l l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0 世纪3 0 年代的典型乐队分为铜管乐队、簧乐队和节奏乐器部分 铜管乐队一般包括三把小号和两把长号。 簧乐队由单簧管和萨克斯管组成。 节奏乐器部分包括钢琴、鼓、吉他和低音提琴。 虽然乐队仍属于即兴演奏,但很多相关材料却是事先准备好的。 准备工作使乐队的演奏交得更高雅、整体与和谐。 许多作品运用七和弦、六和弦和半音和声,使音色更适合现代古典音乐。 典型的大型爵士乐队都配有声乐演唱部分。 运用爵士乐音律结合紧流行元素的改编,就形成了我们熟知的慢摇音乐。 2 0 世纪3 0 年代涌现出大量慢摇乐队。 e 欧洲的爵士乐 2 0 世纪2 0 年代,爵士乐迅速传遍北美洲、拉丁美洲和欧洲大陆。 由于乐曲音像制品的进口、活页乐谱和乐队组合的巡演,欧洲受到爵士 乐全面洗礼。 一战时期军旅黑人音乐家把这种艺术形式引进到欧洲。 到2 0 世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