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学专业论文)藏族唐卡艺术特色分析.pdf_第1页
(美术学专业论文)藏族唐卡艺术特色分析.pdf_第2页
(美术学专业论文)藏族唐卡艺术特色分析.pdf_第3页
(美术学专业论文)藏族唐卡艺术特色分析.pdf_第4页
(美术学专业论文)藏族唐卡艺术特色分析.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揭开神秘的面纱藏族庸卡艺术特色分析】 内容摘要 唐卡是藏族文化艺术中的一种独具魅力的艺术形式,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和 艺术风格。在减民族生活中有着异乎寻常的地位和作用。 本文共分七章。 前两章从文化传承和宗教的角度去描述唐卡艺术的渊源与其宗教艺术的特 点,阐述唐卡艺术的主要流派与风格。第三章具体讲述唐卡的工艺流程和工具材 料,特别是唐卡画颜料的与众不同之处,。它同样造就了唐卡艺术的辉煌。后几章 开始对画面中反映的艺术特色进行具体的分析,这一部分是本文的重点,在前期 的基础上向更深层次拓展。第四章第五章就唐卡的构图形式、线条和色彩的艺术 表现手法及形式和内容阐述和分析。第六章对唐卡画人物形象的风格进行客观描 述,探讨其审美根源及特点。第七章欣赏和分析具有代表性的唐卡艺术作品。 全文围绕唐卡艺术,从各个角度来论证其艺术特色,即唐卡艺术是受多元文 化影响、具有独特的传统工艺、绘画表现手法和民族特色的宗教艺术。通过具体 的阐述和分析,使我们从唐卡多变的构图形式和内容,绚丽的色彩及丰富的造型 中领略到这种艺术形式的无限魅力以及藏民族历代艺术家精湛的技艺,进一步领 会艺苑奇葩唐卡艺术的神韵。 关键字:唐卡宗教艺术特色 【描开抻秘的【酊纱鼠戡腾1 f 艺术特色分析l a b s t r a c t t h a n g k ai s au n i q u ea r ti nt h ec u l t u r eo ft i b e t a n i th a sc h i n a c h a r a c t e ra n ds t y l ea n dp l a y sa ni m p o r t a n ti nt h el i f eo f t i b e t a n t h e r ea r e7c h a p t e r si nt h ea r t i c l e t nt h ef i r s tt w oc h a p t e r s ,, h ea u t h o rd e s c r i p t st h em a i ns c h o o l sa n d s t y l e so ft h a n g k a f r o mc u l t u r ei n h e r i t i n ga n d 。r e l i g i e n i nt h et h i r dc h a p t e r t h et e c h n o l o g i c a lp r o c e s sa n dt o o l sa n dm a t e r i a l se s p e c i a l l yi t sp a i n t w h i c hi sd i f f e r e n tf r o mo t h e r sa r ew r i t t e n i nt h el a s ts e v e r a lc h a p t e r s w h i c hi st h ek e yo ft h ea r t i c l e , t h ea u t h o ra n a l y s e st h ea r tf e a t u r e so ft h e p a i n t i n g s 1 1 l e y a r e c o l o u r , e x p r e s s i o n a lm e t h o d ,c o m p o s i t i o n o fa p i c t u r e ,s t y l eo f t h ef i g u r e sa n di t se n j o y m e n ti nt h ee x c e l l e n tw o r k s i nt h ea r t i c l e ,t h ea u t h o rh o p et h a tw ec a ne n j o yt h ev e f v eo ft a n g k a w h i c hh a v el e v i t yf o r m si nt h ep i c t u r ec o m p o s i t i o n ,e l e g a n c yo ft h e c o l o u ra n ds c u l p t ,a n da p p r e c i a t et h ea r t i s t so ft i b e ti nt h ep a s tw h oh a v e p e r f e c tt e c h n i q u ea n dw o r kl o v i n gs p i r i t s k e yw o r d s :t a n g k ar e l i g i o n a r tf e a t u r e 【揭开神秘的西纱藏簇琦卡艺术特色分析】 一序言 进入藏族地区的任何一间寺庙经堂,都可以见到很多精美的唐卡,悬挂于经 堂四周。色彩纷呈的画卷,在我们面前展开了一个奇异的神灵世界。那些目不暇 接的唐卡有着各自不同的表现形式和内容,神像们或慈祥或狰狞,或含蓄或夸张, 造型神奇丰富多变,其一动一静皆在方寸之间,游刃有余,开张有致,令观者为 之动容。 长期以来减民族在世界屋脊下的青藏高原上生存着,远离工业文明的干扰, 人类生存的原初环境还较完整的存在,因其封闭性强,本土的藏族艺术也就更有 神秘色彩而呈现出独具一格的品性。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文化的交流,藏民族艺术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人们逐步认识到那是一把打开藏传佛教义理与藏民族精神世界的一把钥匙。一时 间,有关藏族文化艺术的研究掀起了一轮高潮。很多少数民族期刊或杂志上经常 能看到相关的文章。而且最近二十年来,中西文出版的有关西藏艺术的画册也为 数不少。然而,综观西藏艺术研究的历史,无论在国外还是国内,与其他一些领 域相比,整个的西藏艺术研究可以说仍然处于起步阶段。经过冷静地分析,我们 不得不承认,藏民族艺术,尤其是唐卡艺术,从艺术的方面看,总体上缺乏一种 系统的归纳和研究。画册不少但文字不多,或较浅短。另外在早期的研究中,绝 大多数学者都有着社会学或人类学的背景而较少纯粹从艺术的角度来考察其价 值,在具体分析某些艺术形式和特点时总是草草带过,因此这一工作必然将出有 艺术学科为背景的人来完成。 “藏族艺术是封闭与变异,单纯与丰富,现实与幻想的交汇和谐”韩书力语。 这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和奇特氛围的世界,它的深厚内涵吸引着每一个人,让人 充满了好奇心,心中油然升起某种渴望和向往一 【揭开神秘的面纱鞭族脚卡艺术特色分析】 第一章文化传承和宗教影响 一唐卡的历史渊源 藏族绘画史可追溯到四千多年前西藏土著人的活动,远在卡若遗址中的图 案、岩壁上的远古画,可窥见藏族绘画艺术的萌芽状态。 “唐卡”是减语,“唐”的含义与空间有关,表示广袤无边。 由于历史原因,唐卡的起源尚未确切考证。“法王( 松赞千布) 用自己的鼻 血绘成一幅自拉姆女神像,后来蔡巴万户长时期,果竹西活佛在塑白拉姆女神时, 作为佛灵藏在白拉姆塑像腹内”( 五世达赖著大昭寺自录) 。这是文献记载最 早的唐卡。有人认为唐卡源于畦蕃时期的文告和僧人讲经说法时随处悬挂的布 画,历史长达1 4 0 0 多年,也有人深信早在更为久远的卡若时期便已出现,既卡 若时期是雏形,苯教兴盛时期奠定基础,真正兴起是吐著王朝时期。 从卡若新石器时代( 4 0 0 0 年前) ,到吐蕃王朝时期,绘画艺术已臻完善。但 由于种种原因的限制,传说中吐著时期就早已有的唐卡现在很难见到。现存于西 藏萨迦南寺的公元十世纪的唐卡是能够见到的较早时期的,从这幅唐卡的绘画技 法上看,已经十分成熟。大小昭寺等众多寺院的壁画上,可以证实当时藏族绘画 艺术的繁荣,唐卡做为壁画的延展,保守推论也应在七世纪中叶前出现。 早期的藏传佛教艺术受印度尼泊尔艺术影响较大,源于印度佛教在西藏的传 播,一方面是题材主要表现在神灵的造型和一些传统的纹样,另一方面是风格主 要受到印度波罗艺术风格的影响。从托林寺、古格遗址等地遗存来看,波罗艺术 风格和克什米尔艺术风格较明显,追求庄严而华丽的美学意境,佛像宽额高鼻, 眼大唇薄,立姿多为三折枝造型,宽臀细腰,胸部高耸。追求三十相好,八十种 随形好,菩萨轻罗透体,满身钏饰,表现的十分华美。 公元七世纪以后,唐代文成公主尼泊尔赤尊公主和唐金成公主先后入臧,带 入了许多工匠和画师。高度发达的中原文化和古老的印度文化传入减族地区,对 减族绘画艺术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昌珠寺的镇寺之宝据说就是文成公 主亲手绘制的佛像唐卡。 唐卡艺术从中原艺术中吸取了很多。如唐卡中经常表现的十六罗汉和四大天 王的题材和造型,就深受国画同类风格的影响:而唐卡中背景和纹样色彩的处理 6 【揭开神秘的面纱藏族唐卡艺术特色分析】 也明显受到了内地青绿山水风格的影响。 除此而外,藏传佛教还从西藏的原始宗教苯教绘画艺术上吸收营养。例如, 八吉祥图( 即宝伞、金鱼、妙莲、胜利幢、宝瓶、吉祥结、金轮、右旋海螺) 并 不是佛教盛行后才有的,而是一种代表着苯教意识形态的图形。可见藏族唐卡艺 术在历史上就是在兼收并蓄的基础上,总结和继承本民族绘画技巧,并不断创新 的艺术结晶。 吐著时期( 七至九世纪) 是各种艺术流派并存阶段,各种文化不断的接触和 碰撞,形成了这一阶段文化艺术共生共存、各放异彩的局面。松赞干布执政时期, 佛教开始进入藏区,赤松德赞和热巴坚时期,佛教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使藏民族 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受到了佛教思想的熏陶和影响,促进了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大大丰富了藏族原有的文化艺术。( 1 ) 观音尼泊尔唐卡,元早期作品形象明显有外域特征,高鼻深目。( 刘恩军收藏) 1 2 6 0 年尼泊尔艺术家阿尼哥的入藏,使得藏传佛教艺术在各个方面又有了新 的发展。在西藏期i b j ,阿尼哥不但设计修建了一些著名的寺院和佛塔,而且也为 元朝和西藏培养了不少的艺术家。此时尼泊尔艺术又一次影响了减传佛教艺术。 明代随着格鲁派的崛起,藏传佛教艺术随之发生了诸多变化。明清两代,中 央政府为了加强对西藏地方的统治,采取敕封西藏佛教各派首领的办法,对西藏 社会的安定和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有利的作用,西藏的唐卡艺术也随之 ) 藏族美术史研究蜜旭著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 9 8 8 年第一版 7 【揭开抻秘的面纱藏族庸卡艺术特色分析】 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峰。这个时期的唐卡,一是数量明显增多,二是形成了不同 风格的画派,这是西藏绘画长期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西藏绘厕艺术更趋成熟的 表现,明代是藏传佛教艺术走向成熟繁荣的鼎盛阶段,并且逐渐走向了民族化的 创作道路。 1 8 世纪中叶,随着藏传佛教的不断兴盛,唐卡艺术发展更是达到前所未有的 辉煌,这个时期唐卡画色彩鲜明,色调和谐、完整统一,人物形象更趋成熟,表 现技法更加丰富,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 佛教的长期兴旺发达,不仅仅给藏族文化艺术和手工业技术以极大的发展机 遇,而且使文化艺术和手工业技术逐步成为了宗教服务的有利手段。另外,在密 乘典籍、佛教著作和本生传记等书卷中,都记载了有关于菩萨的身量、种种大丈 夫相,山岳、庭院、房屋等的绘制技法。晚期的艺术手法上相当成熟,佛教艺术 的世俗气象也愈来愈浓。 在经过1 3 0 0 多年不同阶段的发展演变,在吸收、融合尼泊尔、印度、克什 米尔以及汉传佛教等艺术成分的前提下,藏民族艺术家大胆创新,使藏画艺术趋 于成熟和完善,逐渐形成了具有青藏高原特色的减传佛教造像风格和艺术流派。 二 宗教艺术 1 艺术与宗教 艺术作为宗教思想的一种情感形象,在宗教的结构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这种 过程以一种明显清晰的形式来表现宗教的功能。它反映世界的各种形式在相当大 的程度上可以与宗教意识的形象性并存。这些图式满足人们的艺术审美需要,起 到更为直观的宣传教义的作用。 佛教艺术与佛教的社会思想的关系十分密切,佛教把一些十分明确的思想注 入艺术中,这便是在艺术罩获得具体形象特征的勿做恶、勿施暴的思想。例如千 手佛陀像,他坐在莲花瓣中,头和双肩周围笼罩着光环,千只手向上撑开,在掌 心罩相应的画着一千只眼,意为佛陀的千只眼睛是为了看见尘世上一切不义,千 只手是为了向芸芸众生伸出援助之手,使他们摆脱苦难和不幸。这个形象世代相 传下去,向教徒们表现关于佛陀的无限权力和行善者努力的仙境世界。 佛教中静止的、永恒的和凝滞的东西与人的现实生活的永恒变化的幻想世界 8 【揭开神秘的面纱一藏族唐卡艺术特色分析】 结合起来。“万物有灵”的宗教驱动使民族艺术的功能不只是娱人,更是对神灵 的呼唤与崇拜,通过与神灵的沟通,把自己的观念意识投射于自然,把灵魂寄托 于万物。 黑格尔曾说过宗教因素对艺术的审美因素占据优势的思想“宗教作为对真理 的普遍意识,构成艺术的最重要前提”。 艺术和宗教无论在社会功能( 不是在目的) 上,还是在反映形式上有许多相 同之处,两者的相互影响与这点有关:艺术和宗教都诉诸于人的精神生活,并且 以各自的方式去解释人类生存的意义和目的。无论艺术还是宗教都离不开对世界 的情感态度,离开发达的形象幻想和完整理念都是不可恩议的( 2 ) 。 实际上,在某种程度上,宗教与艺术一样,“在其最本质的部分,都是在创 造一种全新的意义构架与知觉样式,人们借此进去到一种神圣的意义领域”。德 国宗教史学家鲁道夫奥托语,他把艺术与宗教两种成分分别界定为“迷人”与 “恐惧”。“迷人”亦指宗教与艺术相互认可的既定成分的那种性质,它给人以 安全感,吸引人,故迷人:“恐惧”则指打破、超越既定的东西使艺术家与宗教 信仰者进入新的创造空间的那种性质。严格来讲,宗教与艺术必然是既定的东西 与超越的东西,迷人性与恐惧性连续而成的一个整体。 2 宗教艺术 长期以来,苯教和藏传佛教先后成为主流文化,左右着藏族人的思想观念、 社会生活等方方面面。西藏艺术呈现出一个鲜明的特点,即缺乏严格意义上讲的 世俗艺术,象唐卡基本上是一种宗教艺术的载体,它所表现的题材和为之服务的 对象几乎都离不开藏传佛教。宗教艺术尤其是藏传佛教艺术,构成了藏族艺术的 主题,成为它与其他艺术不同的最大特点。 同其他宗教一样,藏传佛教绘画足体现宗教膜拜职能、激发信徒宗教情感的 主要方式之佛教认识到绘画的教育功能和审美功能后,便将其纳入到佛教的 膜拜体系,根据佛教教义规定了一系列绘厕的量度、姿念、题材等内容,绘i 画 量度即是体现了通过绘画的功能束诱发和增强信徒嘬定的宗教信念,米弘传佛 法。 2 ) 艺术j l ! ! :抖宗救( 靠) e t 雅科伙州人并文化兰术版利1 9 8 9 f 讹一版 9 【揭开神秘的面纱一i 毫族唐卡艺术特色分析】 减传佛教传播教义的重要法门唐卡,与其他绘画作品一样具有审美和宣 传、交易的价值。除此之外,它还具有一种有别于其他绘画艺术的特殊价值,这 就是它的宗教价值。作为表达佛教观念的宗教圣物,帮助修行者反观自照和观想, 唐卡又是藏传佛教修行者所使用的图解教科书。通过图像语言,画师将抽象的佛 教义理转化成具体可读的图像,以方便参悟学习。人们藉由唐卡认识诸佛菩萨的 法像,因此使唐卡成为藏传佛教区域特有的宗教绘画艺术。 绘制藏传佛画的目的是为了宗教修行,作为观想修禅的对象,绘画行为本身 就是佛教仪轨的形式。早期绘画唐卡的大师们都是喇嘛,以虔诚的信仰将生命力 完全贯注于其中,选择黄道吉日作画,要在安静的场所,方位也很重要,沐浴焚 香,口诵诗文始可作画,一幅精致的唐卡有时需绘制一两年方可完成。佛教艺术 家很虔诚,作品不能留作者名字,要把特定的经文写在佛画的背后,即画面主神 所处的位簧。有时喇嘛用金汁或朱砂、涂手印在上面,画好后经过开光,此唐卡 便认为是具有灵性可供膜拜的神灵之物。所以说绘画唐卡即修行。对于唐卡的拥 有者或使用者也是如此。与日常生活对照,不胜繁琐的唐卡创作也与诵经、参佛 等活动一样,成为一个藏民的理想的日常修为过程,心平气和得对待每一天平淡 的生活,这种简淡将会与来世的精彩联系起来,或许正是这种心理基础给唐卡艺 术的发展繁荣造就了天然的契机。 虽然传统唐卡通常都严格按传统典籍中的尺度锚作,但宗教教义并没有束缚 藏族艺术家们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相反,他们根据自己对现实生活的体验和认 知,将现实和丰富的想象融合在一起,创造性地把佛国世界中的神灵和大师们的 性格、气质及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发挥得淋漓尽致,从而使他们手下的作品焕发出 神奇的艺术光彩。在这里,一切的艺术行为都是神圣虔诚的宗教行为,一切的宗 教行为也都是重新认识把握佛陀精神的必要过程。就像佛陀的庄严美好不光是外 在三十二相的美好,更是佛陀思想的美妙体现。 马特兰主张“宗教做着与艺术同样的事情,它们二者指导我们怎样看,并i 日j 接的指导我们做些什么”也许在唐卡艺术中,这两种因素去除任何一种都会大打 折扣,实际上在几乎所有的宗教艺术中这两种因素都是相辅相成、媚映生辉的。 因此减族唐卡艺术作为我国传统绘画艺术宝库中的一枝艳丽的奇葩,它富丽 多姿、神秘而迷人,浸透着宗教与艺术的完美结合而带来了摄人心魄的独特魅力。 1 0 【揭开神秘的面纱一藏族唐卡艺术特乜分析】 第二章风格和流派 青藏高原地接中亚,南亚次大陆,是华夏文 化,印度文化,中亚文化的交汇处,减族艺术家 博采众长,经过数世纪的吸收和融合,西藏开 始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藏传佛教艺术,并且出 现了各种绘画风格和流派。其中勉唐画派,钦则 画派和嘎赤画派最富盛名,是最有代表性的三大 著名画派。 勉唐画派,是因该画派的创始人勉拉顿珠加 措出生于西藏山南洛扎地区的“勉唐”地方而得 名。勉拉顿珠加措从内地汉传佛教绘画作品中 吸取了丰富的养分,将汉族山水画和其他内地绘 画风格特征融命到勉唐派绘画背景中,加进了带 护法神,黑唐卡 有地方特色的风景和花卉纹饰。他的画作“颜色和晕染皆厚重。人物的姿势,骨 相和肌肤都异常完美,脖颈较长,双肩下垂,五官轮廓鲜明突出。画面晕染充分, 用色细腻,柔和,富丽堂皇。与其他绘画相比在佛像色调上更为丰富。通过有一 些力度的晕染笔触进行晕染的痕迹很清楚。这就是工巧化身勉唐巴所创画派。”1 8 世纪藏族艺术大师杜玛格西丹增平措语。( 3 ) 勉拉顿珠加措不仅绘画技艺高超,在艺术理论方面也卓有成绩。其传世之 作造像量度如意宝,集中于造像量度实践和理论的探讨,在论述各家造像量 度说法的基础上,对一些说法进行了批驳,并提出了自己的主张。这部著作广为 流传,是艺术家进行艺术创作经常参考的重要著作之一。 1 7 世纪中叶,画! j f | j 曲英加措在继承j :i 勉唐画派精华,吸收汉地绘画的某砦因 袭的基础上,创立了“新勉唐画派”。1 7 至1 8 世纪,勉唐画派进入鼎盛时期, 藏族艺术家将早期流行的印度尼泊尔样式与元以后汉地明清艺术因素融会贯 通,逐步形成了减民族的宗教绘画面貌。 : ) 减胜芰术止圳1 允矗j 眭i 并j :海人【屯梵术版引1 9 9 8 年笫- - j 扳 【揭开神秘的面纱藏族唐卡艺术特色分析】 勉唐画派风格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由于多运用强烈的对比色彩,构成了艳 丽、活波、热烈的色调。线条匀称精到,浅淡施色加金线勾勒,富丽多姿。1 7 世纪后出现的黑唐、金赤唐尤能体现出该画派线条的无穷魅力。 勉唐画派人才辈出,技艺精湛。是藏区近代影响最大的绘画流派。现在遗存 在布达拉宫、罗布林卡、拉萨哲蚌、色拉、甘丹等寺的壁画、唐卡多为勉唐画派 作品。 钦则画派因其创始人贡嘎岗堆钦 则钦莫而得名。形成于1 5 世纪中叶后, 对后世西藏艺术产生了极其广泛的影 响。该派与藏传佛教萨逝派关系密切, 以擅长密宗中的诸佛菩萨题材的表现而 著称。画界对于勉钦两派,素有“一文 一武”之说。勉派尚“文”,钦派尚“武”。 比较而言,钦则画派更擅长绘制忿怒美。 色彩复杂,善于用对比色。色调远看略 显暗黑,沉着饱满,用色较厚。构图富 有装饰趣味。钦则画派还善于绘制坛城。 纹样华丽细密,刻画精致绝伦。 药师佛清代 嘎赤画派又称噶尔画派,是1 6 世纪初亚堆地方的南喀扎西活佛开创。他早 年学习勉唐技法,后潜心临摹印度台金青铜像,钻研汉地的织丝和缂丝绘画,开 创了嘎赤画派。嘎赤画风开始流行于昌都地区,因昌都离四川等地较近,受内地 影响较大。是西藏三大画派中吸收汉民族绘画养分最多的画派。 嘎赤画风色调优雅,厕面洁净。构线多用铁线描,线条道劲流畅,衣纹繁密, 形象较写实。善于花草树木,山石瀑布的绘制,颇受内地山水画的影响常作为 背景烘托主题。 三大画派中,钦则画派印度一尼泊尔风格较浓郁,嘎赤画派受汉地艺术影响 较明显,勉唐画派绘画则呈现出更为纯粹的本土画风和明显的变通意识,民族特 色更为强烈。 【揭开神秘的埘纱藏族庸卡出术特色分析】 第三章独具特色的制作流程及工具材料 唐卡画色泽鲜亮、经久不衰也和它复杂严 谨的制作流程和工具材料的选择有关。 一制作流程 唐卡绘制时,画师们将白布绷在木架上, 首先在画布上涂上薄薄一层胶水作为“底色”, 然后晾干。涂淡胶的目的是防止画布吸附,渗 入颜料,同时防止颜料在画布上“变花”,使颜 料涂在面布上时不会失掉本色。此后,再薄涂 一层有石灰的糨糊。等第二层涂料干后把画布 制作画布 铺到木板或桌面之类的平坦地方,用一块玻璃 或贝壳、圆石等光滑的东西反复摩擦画靠面,直到画布的布纹看不见时为止,以 平整、均匀不透光为标准。薄了,颜色要浸透:厚了,将来卷匝时会有脱落和裂 纹。画布用细绳绷在竹框或木框上,可根据其大小用线条来安排画面,按造像度 量经作画,依次绘出主从佛像,然后再根据具体情况给出庙宇、长廊、日月、花 草等其他点缀,在不同的景物上涂上相应的颜色。绘画时,颜料中要调进骨胶和 少许牛胆汁以防腐。一次只上一种色,先上浅色,后上深色。绘佛像时,先绘莲 花座,再画布饰,然后画佛身,眼睛先空着。画背景时,先浅色后深色。把上面 所说的部分画完后,用金色画衣服上的图案,故称这些金色图案为“金画”。一 些画面装饰和画面其他地方也用金色柬勾边,称“会线”。最后,将所有需要用 墨勾的线再勾勒一遍,然后再画上眼睛。点睛以后,经过彩缎装裱,两端承轴, 丌光颂经,这样一幅既w 挂,又可卷轴成束携于身边的唐卡j 算制成。 二 工具材料的选择 唐 对材料的要求很严,学爿画唐卡先要会制颜料,掌握各剃,材料的特点用 起来i 顺。 l 毛笔 画帅对笔的要求非常考究。他们般“已制作叫笔,l f l l i 笔f 日莱软的兽毛制作, 越柔软越好,有猫毛有狐狸毛。这些嘶笔大约有4 0 多种。人一点的像毛笔的中 【揭开神秘的面纱藏族唐卡艺术特色分析l 楷,小的只有一根毫毛,不同的笔有着不同的用法。一般来说,大笔主要用于涂 色,小的用于勾线、开眼、描绘画面的细微部分,画师往往在春夏两季作画,冬 秋休闲时节做画笔和颜料。在作画过程中,一种颜色有专门的一支画笔使用, 画笔用完一般不洗,第二天再用这支笔时就用嘴轻轻咬开笔头蘸色再画。唐卡画 通常以细密见长,这和画师用笔做画精微细致密不开分。 2 颜料 藏族是全民信教的民族,藏族人为了绘制一张唐卡供奉,可以倾其所有,因 而唐卡的绘制材料也十分讲究。所有的颜料皆取自大地,不是珍贵的矿物就是稀 罕的植物。更有甚者是纯金纯银加工或各类珠宝 研磨绘制。很多唐卡历经百年而颜色历久弥新是 跟传统上对颜料的考究分不开的。特别是对金色 不可或缺的应用是唐卡绝技。金经过磨制加工后 使用,除可以用金描出各种丰富的线条、图案纹 样外,金本身的成色可以分出十多种色相,可以 用珊瑚或玛瑙特制的笔在涂金的画面上磨出很 多种层次。刻画时对轻重的掌握非常重要。这些 调制颜料 技法在其他画种中是看不到的。所以我们见到的唐卡经千年的烟薰火燎,画面模 糊了,但是用金绘出来的部分仍是闪闪夺目,原因也在于此。 唐卡颜料的特点并不仅仅在于它的珍贵( 许多矿、植物在西藏各地也容易找 到) ,更重要的在于它的炮制和提取所费的人力和时间上。配制完全靠手工操作, 过程缓慢而复杂,甚至和人的力气有关。比如白色和黄色可以由青年男子来打磨, 但蓝色和绿色则需要体弱无力的火慢慢的研磨。各种绘画颜料的原料都是分别配 制的。每一种原料都放在研钵里研成粉末,然后把研好的粉术放入一个耐火的陶 碗或玻璃碗内,在碗罩倒入少许稀释的胶水,把碗放到火上加热,并用棍子不断 搅拌。一般颜料内需调入动物胶和牛胆汁,以保持色彩鲜明艳丽,经久不变。在 调制颜料时还要注意很多容易被忽视的细节,如火势的高低、胶的浓度,甚至用 力的大小。例如象朱砂颜料是把矿石放在碗罩轻轻的研成粉未获取的,如果用力 过大,制成的颜料色泽就浑浊。紫红颜料得之于树枝上的球形昆虫所产的一种紫 红色树脂,把采集的树脂研成麦粒大小的颗粒,然后和“香堪”树的叶子放在一 1 4 【揭开神秘的面纱藏族唐卡艺术特色分析】 起煮,树叶把树脂的紫红提炼出来,火势不能太强,否则制取的颜料光泽不好,制 取这种颜料,“香域”树叶和火势的控制至关重要。冷金黄色的制作是把成色上 好的黄金碾成纸一样薄的金片,把会片切成细细的金丝,再把碾好的石粉和玻璃 粉与会丝混合,用圆石头研磨,同时往里一点一点加水,直到这些混合物调和成 稠糊糊的粘液为止。最后用清水把混合物中石粉和玻璃粉冲涮出来,只剩下含有 金粉的溶液。这些被清水冲掉了氧化物的金粉就是“冷金粉”。拉b 楞寺和塔尔寺 就是以用冷金颜料而闻名。孑l 雀石有深有浅,以绿为主,可提出蓝。分离时,首 先把这种矿石捣碎成颗粒状,然后研成细粉在沙锅中加植物油煎熬,浮在上面的 是石青,沉在底部的是石绿。石青在器皿中湿研六天之后,浮在最上层的是淡蓝 色,第二层是蓝色,第三层是天蓝色,最底层为青色。石绿在经过六天湿研之后, 第一层是淡绿色,第二层为绿色,第三层为大绿。经过调制的矿物颜料不含杂质, 具有任何时候都不失去光泽的优点。 唐卡所用的颜色主要是白、黄、红、蓝、绿、紫、青、黑、金等。再经过 相互调配,可达1 6 0 种左右,由此可见画师配色的细腻和所下的功夫之深了。其 颜料有矿物类、植物类两种,主要颜色矿物类有:白土、红土、南碱、朱砂、蓝 靛石、硼砂、寒水石、紫铜矿石,以及金、银、玳瑁石、猫眼石、胭脂、墨锭等: 植物类有:野菊花、绿绒蒿、黄花、飞燕草、避阳草、青莲花、松香、藏红花、 龙胆、姜黄及一些海藻类寄生物。还有动物类有:海螺、珍珠、龙骨、玳瑁、珊 瑚等。( 4 ) 这些色彩原料,经过画师灵巧的双手,同样造就了唐卡艺术的生命与辉煌, 使其以色泽艳丽鲜亮,愈久弥新而著称与世。 ) 清代 密宗的佛传图有描绘佛陀从降生到涅檗 一百件大事的详传,也有仅描绘十二件大事的略 传,从故事的完整性来看,远远超过内地同类题 材。这些作品在艺术处理上有着浓郁的西藏民俗 特色。 在历史传记画中表现最多的是松赞干布与文 成公主的故事。布达拉宫、大昭寺、罗布林卡的 文成公主进藏图、欢庆图、松赞干布画传 等,展现了博大面灿烂的历史匾卷。其精湛的艺 术手法,足以代表密宗绘画鼎盛期的成就。 第六章人物造型的审美意蕴 在藏传唐卡艺术中,人物的造型是非常重要的。藏传佛教的祖师和人物造 像大都比较写实,注重刻画不同高僧或是历史人物的形象与性格特征。 按照藏传佛教造像的传统,画师们必须懂得和非常熟悉佛教经典,特别是造 像量度经中有关造像的规则或法度。虽然这一造像法度对艺术家提出了许多的 要求,但是一个好的艺术家却需要用自己的心灵去体味神圣思想,对材料需熟练 把握。造像时不仅是画一尊偶像,也是传达和表现佛陀的伟大思想的过程。是一 个喇嘛或是修行者学佛修道的法门,是心灵走向慈悲与喜乐、观想与禅修、本尊 与自我等融合为一的修习与验证途径。 各类佛,菩萨,明王护法,佛母卜师等形象非常多,而且很多佛具有多种变 化身,十分复杂。整个人物的造型可以佛的两种变化身来分为:真实身( 自性身) 和忿怒身( 教会轮身) 。 真实身也称为寂静十f 1 。就是我们常见的而 i 慈祥宁静宽厚,和蔼可亲的佛、 阵萨的形缘。如释迦牟尼、弥锄佛、文殊蓐萨,他们的神情显示似乎能理解世间 的万物。j ,皮母的造型巫订人性的魅力,她而f f 刷、端脏秀瓣、体态优美, 【描开神秘的面纱藏族唐卡艺术特色分析】 集真善美于一体。佛像的审美规范是“三十二相好”,“八十随行好”,( 8 ) 所以诸 佛的造型特征一般都是面如满月,体态端庄,肩头圆润,高髻,大耳垂,斜披袈 裟或着天衣,立式或跏跌座,身体端丽轻松,刻画出内心的五蕴皆空,超凡脱俗 的境界。 而二十一相救苦救难的菩萨则是以各种动人的姿态端坐在莲花台上,使人看 后觉得世间所有的苦难已经被她解脱。 特别要强调的是藏传佛教中忿怒身的形象,是佛在降伏魔障时显示的三头六 臂,青面獠牙的恐怖形象,画师根据佛经记载把这类形象刻画的怒目奋睁,张丌 血盆大口,身上挂着人头饰、骨饰、蛇等,手持法器,脚踩妖人,背后是熊熊烈 焰,狰狞而恐怖。 密宗护法的本尊神像,这些神祗在密教中的意义,不仅仅是护法身份,而且 也是喇嘛僧侣修炼密法陀罗尼时观想“三密相应”的认同对象。据说,喇嘛僧侣 在灌顶加持中,必须亲见四臂估主明王、金刚亥母或其他相应本尊,才能催动修 法的神秘力,达到破除身心的业障,升起大 智慧。 所以护法本尊像对于修法者“即身成 佛”的观感,不仅仅只是一种心理状态,而 且是付诸实施的行为模式。因此,对于这些 神祗的造像要求,就必须充分显示他们巨大 无匹的神力,强调他们暴烈、野蛮、狰狞、 怪诞和恐怖,决不能处理成慈眉善目的样 子,即使是“吉祥天母”、“观音菩萨”也没 有例外。 大昭寺护法神殿内的马头明王像、i 铷魔 护法神和婆罗门像、吉祥天母像、甚至长寿 _ 五仙女像,都是在一片漆黑底色上用黄、绿、 蓝和会粉白描出恶魔一样的人物形象来,仅 3 ) ( 热贞艺术) 马成俊甚浙江人民“;版扎2 0 0 5 年第一版 密宗佛近代 【描开神秘的面纱藏族唐卡芝i 术特色分析】 在圆睁的怒e i 部位点缀醒目的白粉,口处染成粉红色。在黑压压的、不可捉摸的 宇宙夜空中,流动着一丝丝明灭的会色云彩,这一切突然化为血海沸腾,一个张 牙舞爪的恶魔,气势汹汹地向你奔来,使你感到晕眩和窒息。这是密教护法神像 的典型形式。 藏传佛教是印度秘宗佛教与西藏苯教的产物。它集宗教,咒术于一身,要求 身,口,意三密相应以达到即身成佛。“三密相应”,是指修行着自己的身,口, 意与本宗的身,口,意三业相应,休法时要身作本尊姿态,手结契印,口诵真言 咒语,心观佛尊,意作本尊观想,将现时世界看作如来实像智身的一个秘密世界。 在这个世界里,建构了减传佛教独特的宗教价值观和审美观体系。 这种造像在人的幻想中能产生种巨大的原始的力量,同时给人一股强大的 视觉冲击力,它使人想起了中国古代青铜器纹饰中的饕餮之美、狞厉之美。 如果随丝路和内地的佛教美术如敦煌,云冈,麦积山等的人物造像,是一种 平和的人性的宗教艺术,充满了亲切的人情世俗昧。那么藏传佛教密宗艺术则传 达出一种异乎寻常的蛮野,粗犷之美,它蕴含着神秘力量,坚定的信仰,不惜一 切的奉献所放射出的震撼人心的精神。 【揭开神秘的面纱一藏族唐卡艺术特色分析】 第七章典型作品欣赏 史诗格萨尔f 传是一部流传杠我围藏族,蒙占族广人地区的民族英雄故事足h 前发脱的u 抖1 最艮的一部英雄史诗。叙述的是脱世哥菩萨察世人问妖魔横行1 r 姓卅i 安,便派灭种顿珠噶尔侏 i ;苹生人间征服妖魔解除人间苦难。以灭j 、人问、地域、降魔、战争,悲欢高台的传奇敲参,生动地 m 现r 格萨尔t - 传精彩场面,真实的五映减族的生产、生活。表达j 藏旗人民对和卜生活的向往 和英雄的怀念。 关于格萨尔王唐卡 格萨尔王传是藏族人民世代积累、创作的民间英雄史诗。它内容丰富 【揭开神秘的面纱藏族庸卡艺术特色分析】 结构宏伟精深博大。格萨尔卷帙浩繁,人物众多。在画卷里,所有人物不 再是文字描述的英雄,而是形象生动、富有灵感的人物。如中心人物格萨尔头戴 战盔、身穿铠甲、腰系弓箭、手持宝剑骑在赤兔马上奔驰疆场的形象,与中华民 族传统的英雄形象十分相似,给人以共同渊源的感受。而其他人物,如白梵天王、 土妃森姜珠姆、念青唐拉山神、英雄嘉察协噶等,其佛教背景和民族特色十分浓 郁,富有想象力的画面将历史人物、世俗生活、战争与爱情、信仰与追求描绘得 栩栩如生。那数十场战争和上百人物,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格萨尔的新老唐卡数十种,其中要数四川博物馆收藏的1 1 幅为最珍贵。 传统格萨尔唐卡又称仲唐,可略分为艺人用以指画说唱的叙事类和牧区民众用以 供奉的画像类两种。叙事类目前所见只有两组,一为法国巴黎吉美博物馆收藏的 1 0 幅,一为四川省博物馆珍藏的1 1 幅。这两组仲唐的大小、构图相同,均高8 3 5 厘米、宽5 9 厘米,所不同的是吉美博物馆所藏画面上无藏文注名,而四川省博 物馆的有详细注名。从其装裱来看,四川i 省博物馆的应更为古老。 本文中所展示的是一张以格萨尔王传记为主题的唐卡( 雷忠收藏) , 麻布质地,因年代久远上部略有缺损,初步断代为晚唐时期作品。是一张反 映格萨尔王传记的,具有场景叙事的绘画珍品。 格萨尔王传画正中央为格萨尔王,描绘格萨尔王远征北地返回邻国时, 受到大将王臣妃子的迎接,敬献哈达的情景,以及魔宫中,格萨尔王找到了被魔 王抢走的格萨妃子。并在她的配合下,格萨尔射死了魔王鲁赞,征服藏族北部地 区等内容。 这张唐卡色彩和谐,构图饱满,主像居中且较大具有叙事唐卡的特征。在构 图上进行了人物的环闹、横向排列构图,使其更具场景性。围绕主像,其他人物 以u 字型将主像“捧”起,突出了主题。画面左边以格萨尔王的两位王妃率众 的迎米,和右边的归束相呼应。中问年轻骑上的马队从整个画面右侧切入,改变 丁u 字剐的对称,增强了画而的活跃性,又给观者留下了视觉空阳j ,即把观者 的视点指引到另外一个时空中,这样的布局使得叙密,在时间与空间的排列上不 会m 现混一钆。画i 百i j 钉这一个地方足突出指向两面以外,是画者有意的巧妙设计, 尤j e 魁域龙边的15f :占年的回片,允分体现了匠心所在。画面右上是格萨尔王的 j 讧军,连同纠i 物( 这r 代表宗教冲灵) 是从画面右卜角“飞”入删面,与序边人 【揭开神秘的面纱一藏族店卡艺术特t 生分析】 物的持重形成对比,大有天兵突降的效果,充满动感。画面下部是以多闻天王( 骑 狮的财神) 及其他财神、战神、护法等诸神连同八宝供奉平行排列,加强了画面 的形式感,又将现实与佛境相区分。左上角雪山与右下角红山形成对角呼应,增 强了画面的场景空间和整体性。 这张唐卡作品在绘画技巧上别具一格,较其他唐卡有其特殊的艺术风格。在 线条的应用上粗细结合,粗犷不乏细腻,主像格萨尔王周围腾起的云尘,线条 粗犷浑厚,衬托主像的精细,所有人物的线条粗细相间、自然天成,神韵俱佳, 又不拘泥死法,具有速写特征。人物造型神态各异,姿态优美,却不乏写实特征。 尤其是左边中下两位马上老者,形象持重虔诚;中间年轻的马队轻灵活跃,堪称 是画面精彩至及。在色彩处理上,红绿相问,穿 插着深蓝色粗放线条,明快活跃。为加强画面的 明丽,利用黑白大对比,赋有节奏感,如:青年 马队,马匹黑白交错,马上骑士此起彼伏。 关于空行佛母密教唐卡( 杨继云收藏) 此张唐卡,亚麻布质地,纵向拼接布料,画 面因年代久远局部有破损,初步断代元代早期唐 卡作品。 自上而下分别为:护法部、佛母部、供养部, 三个部分。系梵教( 喇嘛教) 密教唐卡。 这张唐卡,形象众多,构图饱满,以中央佛 母部为重点。形象多以甲行穿插和局,先下角云 海与右上角天空形成呼应关系,增强了画面空问 感。色彩艳丽,以朱红、浅绿、钴蓝、普蓝、黄、 为主,局部有玫红出现。 众像皆为裸体或半裸体,具有椭圆形身光及 项光,且平素无纹。佛母面作鸡蛋形,护法为p q 【揭开神秘的面纱藏旗唐卡艺术特色分析】 方脸,具有各部像特定神格与职能特征。形象耳垂尖长细巧,宝冠、璎珞、镯训、 宝带的刎画单纯、纤细,但又别丌尘面,具有动感。这张唐卡的人物造型优美、 流畅,多为s 形体态造型,且不拘泥与重心的稳定,而是强化动感动势,在动态 表现上极具突出表现。这种身体倾斜幅度较大,具有波罗王朝密宗造像的:体态 柔软扭曲、神情懒散颓废的典型作风。但这张唐卡中佛母的造型在乳房、双臂与 腰腹部,较波罗王朝造像法度有所改变,双臂与腰腹部更为饱满,乳房相对缩小。 这表现了不同民族在人体美方面所表现出的不同理想与审美情趣。 这张唐卡在造像上和印度样式有渊源关系,但又不是完全照搬,如:波罗王 朝的那种古典佛像原有的,冥想表情和以精神为理想美的造型大大削弱,端正体 念变为了象征威力和活力的跃动姿态,对人体官能美的追求和表现成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