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学专业论文)高剑父“新国画”研究.pdf_第1页
(艺术学专业论文)高剑父“新国画”研究.pdf_第2页
(艺术学专业论文)高剑父“新国画”研究.pdf_第3页
(艺术学专业论文)高剑父“新国画”研究.pdf_第4页
(艺术学专业论文)高剑父“新国画”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艺术学专业论文)高剑父“新国画”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摘要 高剑父“新国画是岭南文化的独特表现形式,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吸引了国内外 众多的绘画爱好者。本文从高剑父艺术历程的阶段性着手,通过对高剑父“新国画 艺术的形成进行分析,同时,结合高剑父“新国画”艺术的形式语言及其思想内涵的 深刻理解,重点分析其国画创作在东西方美学思想互相碰撞融会贯通的环境中所发生 的变革和飞跃。并对新国画的影响给予客观、整体的把握和评价。这种新的研究视角 可以使我们对新国画艺术的研究更加深入,同时也能够为岭南画派的研究提供生动而 形象的资料。 关键词:高剑父中国画新国画岭南画派 a b s t r a c t a b s t r a c t n e wc l l i n e s ep a i n t i n g ”b yg a oj i a i l 如i sm ep a n i c u l a rm a n i f e s t a t i o n so fl i i l g n a n c u l t u r e ,t h eu m q u ea n i s t i cs t y l eo fw h ic _ hh a sa t t r a c t e dl o t so fp a i l l t i n gf a n sa th o m ea n d a b r o a d t i l i sp a p c o m b i i l i n gw i t hm ed e 印u i l d e r s t a l l d i n go fi t si a l l g u a g ea i l di d e o l o 西c a l i n t e n s i o n ,朗i b a r kf i o mt h es t a g eo fg a oj i a i l 如s 缸i s t i cc o u r s e i tm a i n l y 锄a 1 ) ,z e sm e c h a l l g e sa i l dt h el e a p so fm ep a i n t i n gi i lt l l ec 0 1 l i d i n ga i l dl i n l ( i n gu po ft l l ea e s m e t i c i d e o l o g yo fe a s t e n la r l dw e s t 锄w o 订d t h i sp a p e r 西v e so b j e c t i v ea n do v e r a l la p p r a i s e m e n t a b o u tt h ei n n u e n c eo f n e wc l l i n e s ep a i n t i n g t h en e wp e r s p e c t i v ec a nh e l pu st or e s e a r c h n e wc l l i n e s ep a i n t i n gm o r em o r o u 曲l y m o r e 0 v e r i tc a no f 王研u sl i v e l y 锨l dv i v i d i n f o m a t i o nt 0s t l l d yt h et l l e o 拶o fl i n 盟a i lp a 硫i n gs c h 0 0 1 k e yw o r d s : g a oj i a n 如n a d i t i o n a lc 1 1 i n e s ep a i l l t i l 培 n e wc h i n e s e p a i n t i n g “n 印a i lp a i n t i n gs c h 0 0 l i l 河北大学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 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 人已经发表或撰写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河北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 所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 的说明并表示了致谢。 作者签名: 垂! 童日期:兰竺生年月生日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河北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 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 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1 、保密口,在年月日解密后适用本授权声明。 2 、不保密由 ( 请在以上相应方格内打“ ) 保护知识产权声明 本人为申请河北大学学位所提交的题目为( 、高参0 丈“新f 习互新毫的学位 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厶、j 糸捉指导并与导师合作下取得的研究成果,研究工作及取得 的研究成果是在河北大学所提供的研究经费及导师的研究经费资助下完成的。本人完全 了解并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保护知识产权所制定的各项法律、行政法规以及河北 大学的相关规定。 本人声明如下:本论文的成果归河北大学所有,未经征得指导教师和河北大学的书 面同意和授权,本人保证不以任何形式公开和传播科研成果和科研工作内容。如果违反 本声明,本人愿意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声明人:盔董 一日期: 型叁年厶月业日声明人:盗堡 一日期: 型望年l 月业日 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菥- 芝 日期:羔型呈年互月三二- 日 日期:兰翌生年j 乏一月尘兰日 引言 引言 绘画艺术是社会和时代生活的反映,每个艺术家的艺术风格的形成、发展、变化 乃至成败,往往都与社会变革及时代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高剑父在绘画方面的 艺术主张“艺术革新”就与他所处的中国近代西学东渐的历史情境有紧密的关系。 2 0 世纪初,岭南一带是中国对外交往的窗口,因而文化传播也是很超前的。当时 有一大批从国外留学回来的画家,将西方美术及其文化广泛地引进中国本土,这样一 来,无形中构成了与中国画分庭抗礼的态势,传统中国画的独尊地位也相应的受到了 极大的挑战。 面临这样独特的文化境遇,便出现了一批立志于艺术救国的国画革新者。高剑父 便是他们其中的代表者,他在西方文化的影响下,探索发掘本民族传统国画中的不足, 与之相沟通,提倡“新国画 艺术,主张“吸取中西之精华,借鉴古今之经验 。这种 艺术理念在今天看来,是很多画家所追求的。但当时我国画坛弥漫一片讲求摹古仿古 的风气,反对向外取经,甚至还用“混血儿之类的词来辱骂新国画。高剑父就是在 这样的处境下顶住压力迎难而上,将其“新国画 艺术思想带入新时代,可见他的革 命精神和艺术革命主张之坚定。也j 下是因为他的恒心和信心,才奠定了“新国画”在 中国美术史上不容忽略、难以逾越的显著地位。而对其在美术史上重要地位的原因和 条件的研究,就是研究“新国画”对中国美术,尤其是对中国画的发展、繁荣所作出 的贡献。 为了适应中国绘画艺术发展的需要,目前有很多关于岭南画派的著作,但关于高 剑父个人的艺术研究甚少,因此本论文意在深入探讨高剑父“新国画 艺术的形成与 艺术理念,从历史的角度总结前人的经验教训,试图为新国画艺术适应时代审美需要 的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理论基础;同时,研究高剑父“吸取中西之精华,借鉴古今之 经验”的创新理念,可以挖掘中国画是随时代发展而如何影响后世的。 第1 章高剑父的艺术历程 1 1 高剑父的生平 高剑父,是中国近现代著名中国画家、美术教育家、岭南画派创 始人之一,名伦,原名麟字爵庭,号剑父。他18 7 9 年l o 月1 2 门生 于广东省番禺县圆港乡( 也有蜕是番禺狮山人) ,1 9 5 1 年6 月2 2 同病 卒于澳门,享年7 3 岁。他的父亲是一位擅长书画的文人,妻妾生子6 人。高剑父排行老四,五弟高奇峰也长于绘画,与兄长剑父同为岭南 派的先驱。 圈l 高剑父 高剑父幼年时表现出聪慧、好学、上进的心志,5 岁入学校读书。但不幸的是在 他1 1 岁那年,家道中落,生活同益贫寒,他不得不辍学回家,依靠给族人当童工放牛 为生。1 2 岁那年高剑父到黄埔新洲一族叔之中药店做学徒,受族叔的影响,对绘画产 生了兴趣。1 4 _ 岁时得族叔引介。他幸运地跟随岭南名画家居廉学画,因颇有悟性,进 步迅猛,深受老师居廉器重。一年后他义在堂叔的帮助下入黄埔水师学堂学习,半年 后因病辍学,复入居廉门下研究学习绘画。那时的他“爱画入迷,常常夜梦种种描画 绘蝶的奇妙技法,恍如真境,醒时急忙挑灯涂抹,依梦中之法画了许多梦画,对画 痴迷之心甚是感人”。1 7 岁时,高剑父转入澳门美国教会jr 办的岭南学堂就读,向 法国传教士画家麦拉学习素描。不久后回广州,在述善学堂当了一名图画教师,义从 日本画家山本梅崖处接触到日本绘画。与麦拉、山本的交往使高剑父受到了外国艺 术的滋养,进一步开阔了眼界,从而初步奠定了他改革传统中国画的志向和决心。1 9 0 6 年,高剑父又在亲友的资助下东渡日本,以求深造。先后加入“白马画会”、“太平 洋画会”、“水彩画研究会”等日本绘画组织研究东、西方绘画。后柬他考取东京 帝国美术学院,同年参加了同盟会,任广东同盟会会长,积极从事民主革命活动,并 b 际树人、高奇峰等人先后在广州、上海创办时事l 呻撤、真相f 哪报驶审美书馆, 宣传革命主张,侣导美育,推行中国i i l i i 的革新运动。f 是中国画坛出现r 支以高剑 父为首的新生画派岭南画派。 持鸿仪。中同“菲研究“* 一峙向厨“吉林美术“笋”2 “4 1 ”版鹕5 6 “ 第1 章高剑父的艺术历程 自1 9 2 5 年孙中山逝世,廖仲恺被刺接踵而来的政界事变,让高剑父对当时的 军阀、官僚统治非常的不满意,并痛感早年政治理想的破灭,于是他决定放弃从政, 摆脱旧文化传统的束缚,开始办“春睡画院 ,收学生传授自己的绘画思想,专心致力 于中国画的革新。1 9 3 0 年,他到印度、不丹、尼泊尔、斯里兰卡及南洋群岛等地考察, 并多次举办画展、讲学、访问等弘扬绘画艺术的活动。 高剑父在同本留学的一年里,认真学习东、西洋绘画。在此期间,看到日本画家 吸收西方绘画的精髓来革新日本画,他便从中受到了的启发。由此,他回国后便提出 变革中国画的主张,在广州创办“春睡画院 ,为国家培育出大批美术人才。可以说, 他是近代绘画史上最早尝试“折衷 、“融会 画法的先驱。高氏的一生都在为艺术献 身,他不折不扣的艺术创作精神,始终坚持着改良旧国画,建立新国画。他认为国画 不仅是自己情感的一种宣泄,更关系到一个民族的发展,所以他以“吸取中西之精华, 以传统为底蕴;借鉴古今之经验,以当代为灵魂”作为改良新国画的理念。他的绘画 作品笔墨苍劲奔放,充满豪情壮志。其内容涉猎广泛,擅长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 此外,他对书法也有很高的造诣,他以自己的画法融入他的书法,习惯于用鸡毫笔, 书风很独特,从来不会临摹某一家法,每次都会冲破常规,以自己独特的笔法挥毫, 通过这种思维方式我们不难看出高剑父是个喜欢创新的艺术家。 高剑父晚年主要从事美术教育,除春睡画院外,还先后创办过南中美术专科学校、 广州市立美术专科学校,并担任中央大学、中山大学教授,培养了一大批人才,如国 画大师方人定、黎雄才、关山月、杨善深、黄独峰等。他在教育学生方面是以“青出 于蓝而胜于蓝”的指导思想来要求学生,以创造出以本民族绘画为本体的折衷派绘画 为理念,他希望学生要超过他,不要有固定的模式,要各有风格,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因此,这使得他在近代中国画坛美术教育界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1 2 高剑父艺术之路的阶段性 艺术创作取材于现实生活。高剑父当时生活的环境正是清末民初中国社会发生翻 天覆地变化的历史大潮中,在风云变幻的政治斗争与外来文化思想的联合冲击下,传 统的文化精神与价值观念受到了一定的怀疑和否定。在这样一种时代背景下,高剑父 作为岭南画派创始人之一,他的艺术道路自然也应是崎岖蜿蜒的。 ,n j 北人宁义等:硕l j 号:1 覆论义 他用毕其一生的实践来证明自己的艺术主张。以下将高氏的艺术道路划分为三个 阶段,即学习传统中国画时期,探索改良中国画时期和回归传统中国画时期。我们可 以感觉到高氏始终以自己的内心本真为出发点,将艺术赋予时代气息,并与实际生活 相融合,时刻有所突破。 1 2 1 学习传统中国画时期 这个阶段主要指高剑父自1 4 岁始拜居廉为师起,至2 7 岁东渡日本留学前夕。在 这一时期里,高剑父主要是向居廉学习中国绘画,以线造型与勾、皴、点、染,用墨、 赋色、渲染、烘托等艺术表现技法。在这阶段,他先依照居氏的全部作品做为样本 来勾摹,从线描、设色、题款等逐一摹仿。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他在学习国画时首先是 从临摹开始,但这似乎又与他的艺术主张有些矛盾。其实不然,他所谓的临摹是为了 更好的创新。任何进步都是在与基础做对比的,没有低限何为进步、创新呢。所以, 他在要求学生方面,也是先临摹历代的名品,打下扎实的基本功,在吸收前人优点的 基础上,发挥自己的特长,从而才会有所创新。同时,居廉教他绘画要注重生活体验 和积累,并启发他要以造化为师,勤于写生,注意实地去观察与感受。由此,高剑父 在这段时问里,不仅学到了传统绘画的基本功,而且全面掌握了居派的技法及艺术主 张,为他日后一生的艺术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甚至他晚年的一些作品中仍然留有 居廉画风在其中,这也为高剑父革新中国画提供了扎实的第一步。 高剑父学习传统中国画时期主要继承了居廉的如下三个特点:注重写生。他记 录老师画草虫的方法,将昆虫用细针钉起来放在透明玻璃箱中,当作“模特”描画。 画完后再将之钉于另一玻璃箱中,认真观察、记忆其形态。创造“撞水”、“撞粉 新技法。这种方法处理后的画面绝无人工斧凿之痕迹,因为设色未干时注入的水或粉 具有流动自然的特性,使所“撞”之处呈现自然的明暗、凹凸效果。绘画题材更加 广泛,可谓“眼之所到,笔便能到,无物不写,无写不奇 、“涉笔成趣,极其自然 。 居氏的这三个特点,高氏将其继承并将其发扬光大,也成为他自己及岭南画派的特点。 居氏去世之后直到高剑父东渡同本的1 0 年,是他广泛师法传统的阶段。大约在他 1 8 岁时,家庭经济窘迫,面临着人生道路的严峻抉择。此时,他为艺术放下了尊严, 拜同门的伍德彝为师,从而住进了伍氏的亭园,并且时常可以观看伍氏家藏的名迹真 品。同时,通过伍氏引荐,大量观看了粤中之名藏家们的藏品,使他对传统作品的气 4 第l 帚高剑父的艺术j 7 j 程 息深有领会,并为他临摹名画提供了一个大好机会。在这个过程中,他的审美已经上 了一个新台阶,艺术视野已经在不断扩大,不再囿限在师门之内了。 1 2 2 探索改良中国画时期 高剑父探索改良中国画是一个相当漫长的时期,从2 7 岁到6 0 岁,走了3 3 年。此 时期又可分为如下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高氏将东、西洋绘画融会贯通期。从1 9 0 6 年到日本留学至1 9 1 9 年 在福建漳州时止。在日本期间,高氏参加了“自马画会”、“太平洋画会”、“水彩画研 究会 等日本绘画组织,主要从事西方美术的教育和研究。这个时期,他的主要活动 是革命工作。所以有人认为,他在日本的时间很短暂,而且参与了许多革命活动,不 可能受到系统的西画训练,对他改良中国画很是怀疑。但这个阶段,他完成了一个对 西方美术技法和西方美术史及现状的初步认识,在他的思想上树立了一个改良创新国 画的信念,有了这种理想,他随时随地都想其办法去研究和尝试。由此,在这种艺术 追求的驱动下,使他在日本学习期间就已经找到了他要改良中国画的方向。 1 9 0 7 年,高氏回国后,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了大量的探索性实验,尝试将西洋 画法中光暗、空气感等技法融入中国绘画,通过渲染明暗、烘托背景等手法对景物进 行写实。1 9 1 1 年辛亥革命后,他退出政界,到达上海,创立“审美书馆”、发行真 相画报,借此宣传自己革新中国画的理想。那时他与康有为有过一段交往,康对融合 中西画法的推崇使高氏更加坚定了“吸取中西之精华 以改良中国画的信念。他努力 试图将国画的写意与西洋画的写实相结合,创造出既具有本民族特色,又吸取西洋优 点,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充满生机的现代国画。他这一时期的探索性试验为改良中 国画奠定了基础。 第二个阶段是深入变革期。时间是1 9 2 0 年至1 9 3 8 年秋,这是高剑父艺术生涯中 最重要的时期。最初的时间里,他将审美书馆的业务结束,全身心投入到革命事业。 但是,他很快就对政治局势完全失望,不再想走仕途,决心要将全部精力投入到自己 理想的艺术事业中,从此开始了他深入改良中国画的漫长路程。高剑父在这样一个政 治局势混乱的时期革新国画,不得不意识到,革新中国画就是革新中国人的传统观念, 不是一个人就能实现的,也不是喊喊口号就可以的,必须有广大艺术爱好者的支持, 所以他在推广其变革中国画的艺术主张的同时,结交了大量的同道友人,并开设“春 5 河北火学文学硕 j 学位论文 睡画院 ,成立“画学研究会 ,大力栽培新生艺术力量。此后又担任大学的艺术教授, 筹办广东省第一次美术展览、全国第二次美术展览等重要美术活动。这时期他 作为全国著名画家、艺术教育家和美术活动家,在全国发挥着自己的影响力。他的绘 画技巧趋向于成熟,艺术主张也更为明确,生命力处于壮盛之年,因而其创造欲望也 达到高峰,把他自己的艺术生涯推进至自己的巅峰,造就了他艺术事业最辉煌的篇章。 岭南画派也是在此时期内创立,而后成为我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绘画流派的。 可以说高剑父主张的“新国画”也是他救国救民的人生理想的体现。他以满腔的 热情和一颗赤子之心,顶住了传统派画家所谓“非驴非马 、“抄袭西洋画和日本画 的骂声,在他们的批评责难中迎难而上,将自己生命最精华的年代投入到这场变革中 国画的伟大试验中,从此开启了“折衷中西,融会古今 的改良旧国画之门。在今天 经历了整个2 0 世纪东西文化大碰撞,在又有几代人秉承高剑父进行探索之后,我们再 回头审度这位先行者的理论与实践,虽然其中存在着某些生硬和不协调,甚至是幼稚 和肤浅的观点,但他在那个年代主张革新的初衷和大胆探索的勇气以及他的创造性的 成果所上升到的高度,不得不令后人生出由衷的敬佩。 1 - 2 - 3 回归传统中国画时期 回归传统这个时期是高氏的晚年时期( 6 l 至7 3 岁) 。在这个时期,国将不国,时 局混乱,而高剑父身体欠佳,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忧虑仍萦系于怀,却深感悲愤和无奈, 其绘画作品明显的透露出回归传统文人画的倾向。此时的高剑父已经很少再提倡国画 革命的口号,而他多提倡“新宋院画 、“新文人画”。同时,他从题材上更多倾心 于大写意的文人画风,多以f 1 常所见的花鸟鱼虫、蔬果草木入画,也经常绘制传统“四 君子”题材,在充分的显露其书法性用笔的同时,也自如的运用早年居氏所传的各种 用色用水技法,呈现出典型的岭南派风格特征。可见,高剑父在调和中西的比重和中 西组合形态上,他还是偏于传统的。 高剑父晚年对传统文人画的回归,是一个很有趣的美术史课题。原因表面上看, 似乎是客观条件所造成:四周动荡的社会环境,穷困潦倒的物质生活,以及日益衰老、 疾病缠身的状况,消磨了他年轻时的雄才大略,使他走回大写意的文人画之途。但其 实他晚年向传统画的回归也是存在主观原因的,这是由他内在的文人画家的个性及修 养决定的。他早年师居廉时期所培养的文人素质以及在伍德懿家所感染的博大精深的 6 第1 荦局剑父的艺术历程 中华传统文化,正是影响他回归的一股潜在力量。还有后来他创办“时事画报”、投身 于辛亥革命,都是传统士大夫所秉持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的儒家准则。再后来 以诸葛亮“草堂春睡足 之意为所创立的画院命名,以至晚年皈依佛学,有意出家等, 更表明了他是沿着传统文人的人生轨迹在前进。以上对他的相关经历进行了分析之后, 我们对他晚年回归传统绘画的行为就一点都不觉得意外了。 高氏经历了4 0 多年的艺术探索,带着满腔热情的远涉东洋、环球世界寻找西方绘 画取经的捷径,将西方写实主义的方法引入中国画创作,到垂老之年,他以异常严谨 的态度撰写了居古泉先生的画法一文,对其早年入门之恩师的艺术渊源、艺术思 想以及具体技法,进行了详尽的分析总结,供后人之借鉴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通过对高剑父五十年的艺术道路进行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好的了解新国画的成 因发展及辉煌的艺术和历史价值。面对变革,我们应抱着既传承又有所发展和创新的 态度,抛弃传统国画当中一些落后过时的东西,窥探它的发展,总结它的经验。由此, 可看出高剑父主张艺术革命,是与他的生活经历密切相关的。环境造就了他的人生理 想,艺术追求和艺术理念。尽管到老年又回归了传统,也不能否认他在改良中国画中 做出的贡献。他的这种创新精神,得到了历史、社会的肯定,人民大众的认可,影响 了一代画家。我们将通过以下几章,解读高剑父在革新中国画的创新道路上的历史价 值。 7 河北火学文学硕f j 学位论文 第2 章高剑父“新国画 艺术的形成 一种艺术的形成与嬗变,必然是从其内在的艺术精神出发,与其外部时空的催发 因子结合,发生演进。这个规律中所讲的内核和外缘的关系,正是事物发展过程中内 外在条件的辩证关系。推及到“新国画”的具体形成,我们不得不对新国画是怎样由 传统国画演变而产生疑问。 2 1 地理环境的催生 地理环境是催生一种艺术风格的重要因素。这里所说的地理环境对高氏创作的影 响,不是说其国画风格只涉及岭南地域,而是说其所在的地理位置成为高剑父发展岭 南画派的先决条件之一。 岭南地处中国南方,四季如春,气候温和,是一个得天独厚的好地方。地理位置 很好,交通便利,经济富足,是通商的口岸,显然,与外地接触也就频繁,其他国家 的新鲜事物也就不谋而入岭南一带,是当时中外文明交往的驿站。这种先天的地域条 件赋予它交通广达,连通四海的特点,很早就成为中外文化的交流窗口。这都促使岭 南文化有了长足的发展,并趋向包容兼蓄多元化的特点。于是这座城市也就在明末清 初起就具有了一种包容、融会、开放的气度。外来文化也随之生根发芽,也得以较快 地传入广东,尤其在广州。为此,在明末清初,广东一带出现了一大批爱国主义的思 想家、艺术家,尤其是鸦片战争之后,岭南文化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新思想, 新理论也纷纷提出,在全国独树一帜,处于领先地位。文化交流及其传播的范围不断 扩大,有力地带动了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岭南文化和学术的发展。同时进一步促进了 中西文化的融合,促进了岭南文化的发展,促进了新国画的成立。文化的发展无时无 刻不影响着高剑父的绘画思想,使其在这一特殊的环境中成长起来。也正是因为这些 先进的融合中西的文化作为引导,才使他在绘画生涯上增添了生气,以致于形成岭南 人自己独特的绘画思想,这个结合了谣画风格的新国画也应运而生。 2 0 0 6 年1 月,来自内地和香港的考古专家向外宣布:在香港发现一个旧石器时代 晚期石器制造遗址,使香港有人类活动的历史一下推前了三万多年。中山大学岭南考 古研究中心主任张镇洪教授表示,此次发现的石器制造场范围之大、石器密度之高以 8 第2 帚高剑父“新l 习l 田j ”艺术的形成 及加工技术之全面,其意义远不在于对香港历史的追溯,更重要的是在于为现代华人 的起源研究提供实物证据。从目前考古成果来看,岭南地区可能不仅仅是一个桥梁地 带和中转站,有可能是现代华人的发源地。这一发现更充分地表明,岭南地区有着源 远流长的人类文明及地域文化。在这样的环境中世代生存的人们,即使是在其潜意识 中都可以被浓厚的艺术氛围所感染。所以说岭南地区的地理环境是影响其子孙后代艺 术修养的重要因素之一,促成了高剑父“新国画 艺术的形成。 2 2 外来文化的冲击 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中国传统的文化精神与价值观念受到空前的怀疑与否定。 传统派画家缺少新派画家的开拓性与外来文化的包容性,在传统画家的心里有一种在 中国流毒至深的思想论。他们认为中国就是世界的,中华子孙为世界至尊。在这种心 态的笼罩下,学习西方文化就是大逆不道,但是高剑父坚持尝试打破这种思想枷锁, 认为虚心接受自身没有的长处融入中国画的创作,才会让自己的作品更完美,中国的 绘画艺术才会有所进步,也就是所谓的取长补短才能有所创新。就在此时,大批有理 想、有抱负的青年怀着寻找拯救中国新出路的愿望纷纷留学海外,这在当时得风气之 先的广东尤其盛行。高剑父也在2 0 世纪初走出国门,前往与中国一衣带水的同本学习。 日本是一个极其勇于也极其善于吸收外来文化营养的民族,因在明治维新后吸收 了西洋文化而迅速腾飞,备受关注。从此,日本成为古老中国仿效的对象。高剑父也 正是透过日本这一窗口远眺西方文化,将西方“写实”的表现方法融入传统中国画的 “写意 之中,形成自己“新国画”的艺术风格。 高剑父满怀决心抱负,以强烈的民族使命感以及坚定的民族复兴意识使高剑父对 中国画的现实性和社会效益做了重要分析,认为传统中国画明显缺乏应有的思想资源 与技术资源,所以不得不引进西画的写实精神来填充国画。高剑父先前在老师居廉处 接触过“写生 的训练,后来在日本,他似乎找到了更为“科学地表现物体的写实 语言。在高剑父遗留下的一本在只本完成的部分昆虫标本图谱中可以发现,他用铅笔 和水彩将昆虫从幼虫到成蛹、羽化等生命衍变的过程精心绘制,试图借助东洋式的素 描在绘画与科学之间建立一种联系,进而更有力的证明西方写实语言在绘画教化功能 香港发现l | 钉器制造场:岭南或为l # 人发源地之一,收藏拍卖,2 0 0 6 年3 月,第6 页。 9 河北人学文学硕f j 学位论文 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1 9 0 8 年,高剑父在广州举办了个人的首次画展,第一次向社会公开展示他受外来 文化影响的绘画作品。作品吸取了中西画法的精华,有别于传统的旧国画,故称之为 “新国画 。通过这次活动,高剑父向世人明确表达了要借鉴西方画法的新思想。 每个民族的艺术形成都是因其根系的文化而发生的。当时,西方文化的侵入,迫 使传统中国画与古典西洋画结下了姻缘。两种文化的区别源于主客体二元的关系上, 古代西方人追求主客观二元对立,他们描绘自然的方式是“数 和“逻辑 ;古代中 国人讲究主客体二元融合,信奉“天人合一 、“道法自然 ,这是二者最深层次的区别, 反映在绘画上则是“写实 与“写意 的区别。高剑父改良后的中国画丰富了创作技 法,力求写意与写实相结合。他在传统题材的山水画创作中,引入西方绘画技法,增 添了画面的深度与空间感,并大量运用水彩画的渲染技法来表现水气、反光、天色等, 往往能给人传达一种迷离空蒙的气息,在造型上,高剑父尽力追求一种与视觉经验相 符的写实效果。 中西方思维的融会发展,是以现代科学革命和现代技术革命为背景的,是在当今 世界开放与发展的形势下形成的。中西方在对各自文化的发展进程中有了更多的参照 系,因而有可能更自觉地反省自身,吸收、消化外来文化,互相取长补短。这样来说, 高剑父的绘画作为一种思维方式的外化,在现代的异化和演变,也就有了充足的理论 依据。 2 3 时代风尚的推动 高剑父所生活的年代国难当头、时局混乱,当时的文化艺术风潮对他的创作产生 了重大影响,这是不容置疑的。 在十九世纪中叶,政治舞台上出现了洋务运动和改良运动,把向西方学习作为富 国强兵的手段。如果说在二十世纪前,向西方学习主要集中在天文、数字、地理、制 造兵器、机械、等自然科学方面,在进入二十世纪之后,在哲学、美术、艺术、文化 等方面则全部开始向西方学习。 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与影响,“西学东渐 在明清两代的美术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 的推动作用。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代表性人物,如徐光启、利马窦、郎世宁 l o 第2 章高剑父“新罔丽”艺术的形成 西学东渐活动及其影响,与明清之交的传教士文化活动基本同步。到了清朝初期,传 教士运动又从布教范围过渡到供职于朝廷,从而使宫廷艺术逐渐促成西方绘画融入本 土绘画。 十九世纪末,资产阶级改良派为采西学和介绍西学作出了贡献。当时清朝的衰弱 把中国置于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的危境,中国人备受耻辱。于是,中华民族一大批志 者以血的代价,千方百计地开始寻找救国济民的真理。中国要站稳,必须来一次改朝 换代的革命风暴才能与历史进程合拍。随着这种革命风暴的到来,一批先进人士,从 更高的层次、更新的角度进行了反思与自我批评,对不合理的文化进行筛选,为中华 民族的命运与前途有选择的吸取、借鉴国外先进思想文化。 西学东渐到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已开始在美术界开花结果。高剑父正是处在这个 时期,在这种时代革命风暴的驱动下,高氏敢于与现实抗争,借鉴了西方文化,是因 为他发现原有的国画表现图式、描绘技法,不能很好的完成新内容、新思想的现代绘 画( 新国画) 的使命。他以自身具备的传统国画功力和掌握的西洋画法,大胆地提出 了“折衷东西、借鉴古今的主张,并大刀阔斧地进行艺术实践,取得了很高的艺术 成就。 2 4 艺术发展的规律 从哲学的角度分析,艺术作品是个性的化身,如果多次重复就失去了个性,也就 意味着生命的终止。高剑父“新国画”的这种推陈出新、丰富多样的演化趋势,从一 定意义来讲就是艺术发展的自然规律。 科学文化是发展变化的。在1 9 世纪的最末几年里i 以康有为为代表的思想家发起 了一场我国知识界的变革风暴。先是1 8 9 5 年的“公车上书”,其后,1 8 9 8 年康有为发 动戊戌变法,主张向西方各国学习,提倡科学文化,使西方的新文化、新思想在中华 大地上开始广泛传播。这说明此时的文化已不足以治理整个国家发展的需要了,所以 必须接受新的思想文化来促进国家的发展。绘画艺术理论也需要如此,当中国的传统 画家以古人之作为之上品,整个画界蹈袭仿古之风,绘画处于停止守旧时期,这个时 候若想发展绘画艺术,只有敢于尝试新鲜的理论知识来弥补自己的不足才会有所作为。 而高剑父在那时是一位刚步入社会的、有着先进思想的新青年,他受大环境下那股革 河北人学文学硕 :学位论文 新思潮的影响,头脑中萌生着改良旧国画的伟大理想,也是艺术停滞不前导致的必然 结果,为后来“新国画”艺术的创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到了2 0 世纪初,一切领域都随着时代进程而不断更新完善,中华民族发生着巨大 的变革。继辛亥革命之后,1 9 1 5 年,近代中国在历经了长期的物质、思想准备之后, 以陈独秀为首的先进知识分子发起了一场规模空前的崇尚科学、反对封建迷信的新文 化运动。在这种文化运动的驱动下,中国画要想存在,必然要对付仿古追风这个恶习, 而这个发展过程是艰难的,但又是艺术所必经的过程。就像上面提到的艺术作品是追 求个性的化身一样,当所有的艺术家都追求个性,那随机而来的就是共性。个性与共 性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共性是对个性的暂时性终结,从而会再度激起艺术家对艺术 个性的探索。这样,随着“个 与“共 的不断转换,艺术家的追求也会阶段性地向 个性纵深发展至此,艺术形式的创新性、多样性也就不难理解了。从而可得出结 论,艺术的形成发展犹如生物进化中的蜕变。随时间的推移,绘画个性的累积,从而 使审美一次次地走向新的超越,为了满足审美需求,最终还要冲破共性,滋生发展艺 术的个性,这个发展趋势是无节制的,永远都是一个循环链。所以,高剑父“新国画” 的形成也是艺术发展的必然规律。 高剑父变革中国画遵循了艺术的发展规律,目的就是给中国画注入生机。他努力 尝试从西洋绘画中提取营养,作为新国画的个性,在保留传统中国画精髓的同时将西 方的新技法融于其中,把水墨写意与工笔设色相结合,并为传统题材增添了市民生活 和汽车、飞机等个性内容,从而,推动了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开辟了“新国画的 艺术道路,在中国画坛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总之,我们分析了“新国画”形成的内外因素,不仅使我们对国画形成的条件有 所了解,也使我们对为什么称为“新国画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岭南地区作为近代 中华民族反抗帝国主义入侵的前沿和民主革命的策源地,其特殊的人文地理环境使当 地人民在反抗帝国主义入侵的同时,也最早接触西方政治、经济、文化,学习西方的 长处,因此,广东最早孕育了民族资本主义,涌现了先进的思想文化。与此同时,高 剑父刚刚跨入青年时代,对社会、人生充满着热烈的憧憬,又恰逢机遇远赴日本学习, 受到外来文化中先进因素的影响,于是满怀着改变现状的强烈要求和愿望,不断探索、 不断尝试、不断创新,最终形成了区别于传统国画的“新图画”艺术。 1 2 第3 章高剑父“新田厕”艺术的形式语苦 第3 章高剑父“新国画 艺术的形式语言 西学东渐以来,中国画的笔墨形式语言如何发展,成了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并 且多元争鸣,各执己见。随着社会的发展,历史内容也在不断地发展和丰富,旧的形 式方面的规范和技巧不可能完全适应新的内容的需要,这就出现了作品的内容和形式 的如何继承、借鉴与创新问题。鲁迅说过:“旧形式是采取,必有所删除,既有删除, 必有所增益,这结果是新形式的出现,也就是变革。 形式的继承,包含着民族形式 的推陈出新和外来形式的批判吸收这两个方面的问题。只有在批判的继承、吸收、借 鉴传统形式和外来形式的基础上,才能创造出适应于表现新内容而又具有民族特色的 新的艺术形式。 3 1 构图章法的变革 构图作为绘画创作的一种形式要素,除了准确而深刻地表达画家的观念和情感之 外,还必须竭力体现出视觉的美感。而这种形式美感的体现,应充分表达作者的创作 意图,并能与画家的理念和情感密切相关,从而激发起读者的共鸣,产生强烈的艺术 魅力。 纵观中国绘画史,我们可以看到古代绘画的构图具有程式化的趋向,中国画发展 到清代、民国,逐渐出现僵化的趋势。传统山水画的布局章法,结构都是大同小异, 是为法度所拘绊的。这一点上,高剑父崇仰徐文长、大涤子、八大,他说:“徐青藤之 章法,大无前人,有旷若无天、密若无地的;石涛、八大之章法,千变万化, 石师是不师人而师造化的,故有搜尽奇峰打草稿之句,皆不为法度所拘。盖能 入而能出,能合法能离法,所谓有法之极归于无法,是我用我法。能解放古 人束缚,不为古人奴隶,如是者,殆亦数百年一遇罢了! 这就是说,高剑父主张“新 国画”在构图上是讲求创新的,对于国画革新的认识是比较透彻的,他知道照抄照搬 前人就要落后,国画是将客观事物的意象进行描绘,是抒发情感的一种方式。如果完 完全全的摹古仿古来束缚自己的思想,做起画来就是在算数,根本施展不开,高氏推 且介亭杂文论“形的采用”,鲁迅伞集第六卷,人民文学 j 版社,1 9 7 8 年版,第2 0 页。 岛剑父,我的现代绘l 田j 脱,0 i 自岭南i 田派研究( 第一辑) ,岭南美术版社,1 9 8 7 年1 月版,第2 2 l 页。 1 3 河北人学文学硕i j 学位论文 崇的是一种不照抄照搬古人模式而大胆创新的新国画思想。下面让我们试图品味一下 新国画构图的不同。 高剑父的“新国画 构图有别于古代绘画的构图,比如高剑父的花鸟画,其构图 上的创新,最突出的一点,是将花鸟、山水合一,即将山水作为背景,再将花卉鸟禽 放大,并作适当安排,使两者有机地融为一体,产生更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美感效 应。而传统画家创作花鸟画,在构图章法上,只会在纸张的中间画上花草,或鸟禽之 类的,没有背景作衬托,很单调而且没有丰富的内涵,这一点上高剑父是打破了传统 的千篇一律的程式而有所创新的。 其次,新国画构图的落款表现也极为明显。古代绘画,尤其唐宋画不重视题款, 题款到元代时开始兴盛。到高氏所处年月,题款多为“仿某某人一、“临某某人等 等,做梦也离不开古人。一点、一笔,都要有出处,有来历,有根据。高氏主张打破 这一传统观念,“赤裸裸地自我表现,我用我法。要这么写就这么写,要这么题就这 么题,不管是诗、是词、赋、歌、曲,即童谣、粤讴、新诗、语体文,凡可以抒发我 的情感,与这幅画有关系的,就可以题在不碍章法的地方。这不单是我国之文词,即 世界各国的诗歌、文词,无不可以题上去。 了解了高剑父的打破程式的构图理念, 在与古人的绘画作品作对比,我们便会发现高氏绘画的构图给人耳目一新的视觉冲击。 如高剑父的作品芦苇蜻蜒( 如图2 ) ,其中蜻蜒与芦苇布局偃仰有致,两段题款随 意书写填补空缺,凌乱却不失章法,四枚红印与之相称,整幅图显得自然和谐而有生 机。而传统国画的构图在提款的表现上多是从右至左,规规矩矩,而且还会上下左右 留着比例相似的空白,甚至章印都是盖在规定的地方。高剑父每幅作品的题款不尽相 同,是无规则的,章印也是随心而盖的,但一点也不失和谐,反而丰富了画面,起到 互相映衬、点缀与平衡构图的作用。这样一分析,我们不难看出高剑父的题款不仅在 内容上,形式上很有新意,更主要的是他将情感孕育在里面,发挥着图画中表达不出 的意境,说明了高剑父在构图方面是打破古人之章法,以创新发展国画视野为主线的 艺术追求。 国辛一:高剑父的艺术历程及艺术风格,引自岭南砸派研究( 朵云第5 9 集) ,j :海书i 田l :f :版社,2 0 0 3 年1 2 月第一版,第1 3 4 一1 4 9 负。 1 4 ,、一声挚毒 , ,出二二潼燃; 图2 芦苇蜻蜒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知高氏用艺术实践证明了他的“新国画”在构图上的艺术 价值,是区别于传统国画的。“是不为向来固定规矩、范围所限的,是取材于大自然 的胸贮五岳,目无全牛,宇宙间一切事事物物,任他如何错综复杂,皆叉成一 最新最好之章法。落花水面皆文章此之谓自我的章法。”。字里行间渗透着高剑父 肘当时僵化思想的不满,一心要革新国画,吸取和借鉴合一炉,随意挥洒,披露胸怀, 这也就是高剑父在绘画方面区别于传统国画的一个章法。 3 2 技法运用的变异 中国绘画中技法的运用,有一个眭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高剑父在他的新国画创 作中融进了西方水彩的画法,与传统笔墨技法起形成了他独到的绘画技法,那就是 “水晕q 意与l _ _ 笔设色相结合”。这利技法突出体现在他i f | j 中的主要是以下三个方而。 首先,他的画里注重气候的描绘,这一点是传统中国画中从来没有过的。按照他 的理解,气候在绘画巾其实占有重要的位置。画春天景物,会令人感受到一片生机盎 然的景象,春回人地一物复苏,一切都充满生气( 如图3 哺雏) ;秋景,给人带柬 一种耿肼l 扫落叶的凄凉,将秋的悲伤表现得淋漓尽致( 如图5 悲秋图) 。画夏同的 景物,好似热流袭人,炎炎烈日之下一片繁荣旺盛的气象( 如图4 南瓜花) ;冬季 的景物,北风萧萧,使人不寒而栗,仍佛身临其境,感受冰天雪地的彻骨严寒( 如图 6 雪景) 。谈到技法我们不能币提我闭南齐谢赫在评价中州绘画的六条标准即“六 法”t 提到的“目注刖笔”。认为传统国画巾,【1 i 山水、人物、动植物造型,应以笔 高剑父:我的j m 代绘目州0 ,0 ih 岭南1 日派h 究第辑) 竹南羹术“l 版礼,1 9 8 7 年1 月版* 2 5 8 15 河北大学文学顾十学位论立 法中的线描为主要手段。通常是先用线勾画大体的轮廓,再来填充。而欣赏以下作品 我们从中看不出所谓传统国画中的“皴法”,直接是浑然一体的,大大丰富了传统中国 画的表现技巧,从中可以体会西画没有界限的面法,使人从画中就能感受气候。 赛 ;彳 - 霸 图4 南瓜花 倒5 悲秋酗 图6 雪景 另外一点就是如何表现空气感。而传统国画中根本体现不出画面的空气感,古人 总以“以形写神”论来填充画i i i i i 的空间气魄注重嘶面的是神气在这一点上高氏融 合了中西绘画的精华于其中。他认为中宙间的万事万物,都在空气之中。画面上总要 1 6 盈 第3 章高剑父“新田画”岂术的形式语言 带些空气,尤其是远景,景物由近而远,都在空气层笼罩之下。写出空气不合理,而 于画面调整一些,因“空气”而影响到实物与色彩,整个画面就会觉得有一种“惚兮 恍兮,其中有象”的神秘的美感。 还有一点便是要表现质感。古代中囤画不注重表现质感,太注重笔法,落笔要重, 一钩一划要有t 钧之力,如屈铁一般。虽然这是最好之笔法,可是无论画什么,即使 画棉花,都足一样重重的感觉,这显然是不合理的。再比如说画“白石”和“豆腐”, 白石是坚硬的,豆腐是柔嫩的,如果不能表现出其质的坚柔轻重,石头和豆腐的差异 就无从显现了。高剑父认为物质质感的表现应作为绘画过程中关键的一步,如果不论 质地,一律用一种笔法表现不同的物象,绘画将会变得死板而毫无生气了。因此,高 剑父主张通过质感的表现,来弥补传统中国画的不足之处。 高剑父在中国画传统技法基础上,融合日本和西洋画法,其中一幅佳品东战场 的烈焰( 见图7 ) 是高剑父在抗日战争期间创作的,这种动荡的生活、坎坷的经历所 激发了高剑父独特的艺术灵感,是一幅用色彩或水墨渲染的 3 代表作,是画家以西洋绘【m l 中的光影处理和素描关系,融进 中国的墨笔来描绘上海一- 二八”之役被日军破坏的东方 图书馆废墟的现实的写生之作,画面中一片满目疮痍的景象, 令人触目惊心。作品完全摆脱了传统旧文人画家那种毫无社 会责任感的“聊写胸中逸气”的习气。通过对战场卜空气感 的表现以及火焰质感的描写,可以看出画家是怀着无比悲愤 的心情柬创作这幅作品的,引起了观众的绝对共鸣,唤起了 民众的觉醒和反抗精神,表现了画家的人道主义思想和爱国 之心。 图7 尔战场的烈焰 其实,“新国画”刚开始出现的时候就受到很多人议论和讽刺,被人称作是“r 率i i i | i ”,而高剑父反驳这些人孤陋寡闻。高剑父不否认“新国画”是学习过r 本画的, 而是因为当时的r 本画基本上就是中国画的一支,因为在当时,幸野梅岭、竹内栖风、 桥本关雪一派几水画家,他们的画作不仅折衷了东西方的画法还折衷了中闽画的南 北宗,继承、吸收了北宗和宋院体的丽法技法。而高剑父的“新国l 卿”向他们学习, 也挑相当于是川接地继承我们自l 的一些传统。这又何妨是几本画呢? 像“新国画” 鬣 河此人学义学硕j j 学f 口论文 的许多技法如烘托、渲染、撞水、撞粉等非文人画技法,以至用熟纸、用排笔、用绢 等工具,其实是我国北宗、宋院体、或工笔重彩绘画常用的技法和工具。造成这种非 议是因为人们没有做具体考证,固守模式,不去挖掘,反而认为是抄袭国外的,从而 对高剑父作出错误的评价。高剑父而后的某些作品中凸显的这种借鉴中西的技法也证 明了高剑父新国画是没有抄袭的,他只是将前人没发掘的东西,又推广到纸面上了。 高剑父“新国画 敢于用色,喜欢用色,这也是与传统国画不同的一点。他的花 鸟画在运用色彩上,与古人相比,具有两个明显的特征:一是色彩的运用很丰富,技 巧技法也很多样;二是色彩的对比更为变幻多姿,画面的视觉冲击力更为强烈。为此, 给许多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赢得美术爱好者赞赏。这个特色固然与追求艺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