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论文)具有简单编码结构的ldpc码的研究.pdf_第1页
(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论文)具有简单编码结构的ldpc码的研究.pdf_第2页
(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论文)具有简单编码结构的ldpc码的研究.pdf_第3页
(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论文)具有简单编码结构的ldpc码的研究.pdf_第4页
(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论文)具有简单编码结构的ldpc码的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论文)具有简单编码结构的ldpc码的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摘要 本论文主要研究了几种具有简单编码结构的低密度奇偶校验( 1 0 w d e n s i 霹 p a r i t y c h e c k ,l d p c ) 码,包括准循环l d p c ( q u a s i - c y c l i cl d p c ,q c - l d p c ) 码、级联 z 字( c o n c a t e n a t e dz i g z a g , c z ) 码以及级联简单奇偶校验f c o n c a t e n a t e dm n # e p a r i t y - c h e c k ,c s p c ) 码等。这些码无论扶编码到译码都利于硬件实现,具有很强的 实用价值。 第一章介绍了研究具有简单编码结构的l d p c 码的背景及意义,并回顾了 l d p c 码的基础知识,包括定义、构造、编码、译码以及性麓分析。 第二章提出了两种新的构造准循环或循环l d p c 码的方法。第一种方法通过 随机搜索部分平衡不完全区组设计的基本向量,然后通过循环移位产生其他的关 联商量。利用该方法构造准循环l d p c 鹦比传统的代数或几何方法更为灵活。第 二种方法利用对称平衡不完全区组设计构造准循环l d p c 码,该码具有如下两个 特点:生成矩阵和校验矩阵都是稀疏且循环的,易于编码和译码;可实时地构造 凡乎任何码率的码,是一种速率兼容码。最后提出了一种有效的基于环搜索的准 循环l d p c 码真实最小距离的计算方法。 第三章研究线性交织器在级联z 字码中的应用。利用修正的“总距离 概念 分析和优化缀联z 字码:推导了输入重量分别秀奇数和偶数的最小总距离之间的 关系;证明了最小总距离加上输入重量是最小距离一个紧的下界;接着提出了有 效的计算最小环长的方法,包括计算信息序列中产生的最小环长以及信息序列与 奇偶校验亭列之阉产生的最小环长;然霜提出了一种有效酶基于环搜索计算线性 交织器下级联z 字码最小距离的方法。最后基于以上结果,构造出了几个使用线 性交织器的具有较大的最小距离的级联z 字码。仿真表明,这些码具有非常优异 的性能。 第四章首先研究了级联简单奇偶校验码与q a m ( q u a d r a t u r ea m p l i t u d e m o d u l a t i o n ) 调制的联合优化。先通过分析加q a m 调制后的级联简单奇偶校验码 的近似联合雾,发现增大携带校验位的符号的欧式距离并相应减小携带信息位的 符号的欧式距离,能够提高整个编码调制方案误码率性能。再通过计算近似联合 界褥到了最优的校验位和信息位之间的功率分配。仿真表明,联合优化后的性能 要远好于未优化的性能。其次研究了通雳的格雷码映射的m - p a m ( m - a r yp u l s e 摘要 a m p l i t u d em o d u l a t i o n ) 、m - p s k ( m - a r yp h a s es h i f tk e y i n g ) 调制以及方m - q a m ( m - a r y q u a d r a t u r ea m p l i t u d em o d u l a t i o n ) 的软判决问题,提出了一种通用翡软判决方法。 与传统的方法相比,所提方法在不损失性能的前提下能大幅度地降低软判决的复 杂度。 第五章总结全文,并指出了下一步研究工作。 关键词:低密度奇偶校验码,准循环低密度奇偶校验码,级联z 字码,级联简单 奇偶校验码,编码调制 l l a b s t r a c t a b s t r a c t t h et h e s i sf o c u s e so nt h er e s e a r c ho fs o m es i m p l e - e n c o d i n gl d p c ( 1 0 w d e n s i t y p a r i t y c h e c k ) c o d e s ,i n c l u d i n gq u a s i - c y c l i cl d p cc o d e s ,c o n c a t e n a t e dz i g z a gc o d e s , a n dc o n c a t e n a t e ds i n g l e p a r i t y - c h e c kc o d e s , w h i c ha r e s i m p l e t o p r a t i c a l i m p l e m e n t a t i o n i nc h a p t e r1 ,b a c k g r o u n da n ds i g n i f i c a n c eo fr e s e a r c h i n go ns i m p l e - e n c o d i n g l d p cc o d e sa r ef i r s t l yi n t r o d u c e d t h e nt h ee l e m e n t a r yk n o w l e d g eo fl d p cc o d e s , i n c l u d i n gd e f i n i t i o n ,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 e n c o d i n g , d e c o 豳ga n dp e r f o r m a n c ea n a l y s i s ,e t c a r ei n t r o d u c e d i nc h a p t e r2 ,t w on e wt e c h n o l o g i e st oc o n s t r u c tq u a s i ,c y c l i co rc y c l i cl d p c c o d e sa r ep r o p o s e d t h ef i r s ti st os e a r c hb a s ei n c i d e n c ev e c t o r so fp a r t i a l l yb a l a n c e d i n c o m p l e t eb l o c kd e s i g na tr a n d o m ,t h e nt h er e s ti n c i d e n c ev e c t o r sa r ea b t a i n e db y c y c l i c a l l ys h i f t i n gt h e s eb a s ei n c i d e n c ev e c t o r s i t i sm o r ef l e x i b l et oc o n s t r u c t q u a s i - c y c l i cl d p cc o d e st h a nt r a d i t i o n a lg e o m e t r i co ra l g e b r a i cm e t h o d s a n o t h e ri s b a s e do ns y m m e t r i cb a l a n c e di n c o m p l e t eb l o c kd e s i g n 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t h e s e c o d e si n c l u d e :b o t hg e n e r a t o rm a t r i c e sa n dp a r i t y - c h e c km a t r i c e sa r es p a r s ea n dc y c l i c , w h i c ha r es i m p l et oe n c o d ea n dd e c o d e ;a l m o s ta r b i t r a r yr a t ec o d e sc a nb ee a s i l y c o n s t r u c t e do n - l i n e ,s ot h e ya r er a t e - c o m p a t i b l ec o d e s f i n a l l y , a ne f f i c i e n tc y c l e - b a s e d m e t h o di sp r o p o s e dt oc o m p u t et h er e a lm i n i m u md i s t a n c e so fq u a s i c y c l i cl d p c c o d e s i nc h a p t e r3 ,a l la p p l i c a t i o no fl i n e a ri n t e r l e a v e r si nc o n c a t e n a t e dz i g z a gc o d e si s i n v e s t i g a t e d am o d i f i e dc o n e e p ts oc a l l e d “s u m m a r yd i s t a n c e i se m p l o y e dt oa n a l y z e a n do p t i m i z et h el i n e a ri n t e r l e a v e r s f i r s t l y , t h er e l a t i o nb e t w e e nt h em i n i m u m s u m m a r yd i s t a n c eo fe v e ni n p u tw e i g h ta n do d di n p u tw e i g h ti sd e r i v e d i ti sp r o v e d t h a tt h em i n i m b n lm o d i f i e ds u m m a r yd i s t a n c ep l u si n p u tw e i g h ti sat i g h tl o w e rb o u n d o ft h em i n i m u mh a m m i n gd i s t a n c e t h e n , a l le f f i c i e n tm e t h o dt oc o m p u t et h eg i r t h a m o n gi n f o r m a t i o ns e q u e n c e sa n dt h e 舀劬b e t w e e ni n f o r m a t i o ns e q u e n c e sa n dp a r i t y s e q u e n c e s i so b t a i n e d i nt h ef o l l o w i n g , a ne f f i c i e n tc y c l e - b a s e dm e t h o di sp r o p o s e dt o c o m p u t e t h er e a lm i n i m u md i s t a n c e so fq u a s i c y c l i cl d p cc o d e s 。f i n a l l y , b a s e do nt h e i i i a b s t r a c t r e s u l t s ,s e v e r a lg o o dc o n c a t e n a t e dz i g z a gc o d e sw i t hl a r g em i n i m u md i s t a n c e sa r e g i v e n s i m u l a t i o nr e s u l t ss u p p o r tt h eg o o dp e r f o r m a n c eo ft h e s ec o n c a t e n a t e dz i g z a g c o d e s i nc h a p t e r4 ,j o i n td e s i g no fc o n c a t e n a t e ds i m p l ep a r i t y - c h e c kc o d ea n dq a m ( q u a d r a t u r ea m p l i t u d em o d u l a t i o n ) m o d u l a t i o ni sf i r s t l ys t u d i e d b ya n a l y z i n gt h e a p p r o x i m a t eu n i o nb o u n do nc o n c a t e n a t e ds i m p l ep a r i t y - c h e c kc o d ec o n s i d e r e dq p 州 m o d u l a t i o n , i ti sf o u n dt h a te n l a r g i n gt h ee u c l i d e a nd i s t a n c eb e t w e e nt h ep a r i t yb i t s a n dr e d u c i n gt h ed i s t a n c eb e t w e e nt h ei n f o r m a t i o nb i t sc a n i m p r o v et h eb e r ( b i t e r r o r r a t i o ) p e r f o r m a n c eo ft h ec o d e dm o d u l a t i o ns c h e m e a tl a s t , t h eo p t i m u mp o w e r d i s t r i b u t i o nb e t w e e nt h ep a r i t yb i t sa n dt h ei n f o r m a t i o nb i t si so b t a i n e db yc o m p u t i n g t h ea p p r o x i m a t eu n i o nb o u n d 。a n ds i m u l a t i o nr e s u l t sd e m o n s t r a t et h ep r o p o s e d s c h e m e p e r f o r m sr e m a r k a b l y b e t t e rt h a nt h et r a d i t i o n a l o n e s e c o n d l y , a l o w - c o m p l e x i t ys o f t - d e c i s i o nt e c h n i q u ei sp r o p o s e df o rp o p u l a r 研a ym a p p i n g m o d u l a t i o ns c h e m e s ,i n c l u d i n gm - p a m ( g - a r yp u l s ea m p l i t u d em o d u l a t i o n ) ,m - p s k ( m - a r yp h a s e s h i f tk e y i n g ) a n d s q u a r em - q a m a r yq u a d r a t u r ea m p l i t u d e m o d u l a t i o n ) c o m p a r e dw i t ht h et r a d i t i o n a lm e t h o d ,t h ep r o p o s e dt e c h n i q u ec a l l e f f e c t i v e l yr e d u c et h ec o m p u t a t i o n a lc o m p l e x i t yw i t h o u ta n yp e r f o r m a n c ed e g r a d a t i o n 。 c h a p t e r5c o n c l u d e st h et h e s i sa n di n d i c a t e st h ef u t u r ew o r k k e yw o r d s :l o w - d e n s i t yp a r i t yc h e e k ( l d p c ) c o d e s ,q u a s i c y c l i cl d p c ( q c - l d p c ) c o d e s , c o n c a t e n a t e d z i g z a gc o d e s , c o n c a t e n a t e ds i n g l ep a r i t y - c h e c kc o d e s ,c o d e d m o d u l a t i o n i v 黼液露录 图i - 1 图l 。2 瑟l 。羹 图l 罅 图l 霆l 堪 图l 。7 图豁l 瑟2 - 2 图2 。3 图 委2 。s 圈2 - 6 图 霞囊蜷 图2 - 9 图2 。l 爨2 。董熏 图3 。l 图3 。2 惑娄堪 图3 罅 图3 岁 黧啦董 图舡2 熏描 圈零罐 图舢5 餮鲻 图表翼录 行列藏分别为4 和2 的l d p c 码奇偶校验矩阵。4 图1 1 套偶较验矩簿对应的t a n n e r 图4 基予g a l l a g e r 方法祷逮嚣鬻鹅棱验篷薄一5 z 字码编码器。6 级联z 字码编码器。6 缀袋s p c 黎羁器一一。7 具有避似下三角孵式的奇偶棱验矩阵。1 5 基本内量搜索过程2 8 基本憩塞篱蠡量一一簦 ( 9 3 6 0 ,8 1 9 0 ) l d p c 码的误码率性能。3 0 0 0 6 6 , 1 5 3 5 ) l d p c 码豹误码攀性能。3 2 霉系统l d p c 羁端译褥示意薰一。 几种方法构造l d p c 码的误粥率比较。3 9 几种方法构造l d p c 码韵误蜮窜比较3 9 奇霭校验矩薄魏夔舞2 獒l d p c 璃蘸饔长与褒享魏关系,霉董 环的形成。4 2 准循环p c 码麴环豹循环移位特性。4 3 难褥环l d p c 褥煞f e r 整蔻察遥鬟联舍莽稻 信息序列与校验序列之间产擞长为6 环时情况。5 6 二维缀联z 字码的搜索距离麴过程。5 8 三个鹈麓俦寞误霹奉注囊帮邋儆联含葬蕊麓一一酾 级联麓字码与采用p e g 方法构造的l d p c 码的误码率比较6 2 线 生交织器的级联z 字码与8 0 2 。1 6 e 中的黼种l d p c 码的误帧攀比较6 3 16 - q a m 重壅委一一一繇 不同儒噪比下的联合界与 乏间关系。6 9 缓联s p c 霹与1 6 。q a m 囊含勰链蓑老羧一,鞠 二避制反射方法构造格雷礴。程 格雷鹕映射8 - p a m 星座图。7 3 饔霉鹦映舞1 6 - p a m 薅鬻,美系一箨 、,i i i 图表目录 图4 7格雷码映射8 - p s k 调制中对和s l f 献g 7 5 图禾81 6 p s k 以及6 4 一q a m 调制时采用不同软判决方法的误码率比较7 8 图4 - 9超离阶调制时采用不同软判决方法的误码率性能比较7 9 表2 1两个准循环l d p c 码的最小距离、对应的码字数以及计算时间4 5 表3 。l 计算最小距离及所需时间6 0 表3 2三个码率为1 2 码的角度系数、最小距离以及最小环长6 l 表4 _ l几种方法计算一个m - p a m 符号需要的复杂度比较7 6 表4 - 2几种软判决方法计算一个m - p s k 符号所需的复杂度比较7 7 i x 缩略词表 缩略词表 瞅ap o s t e r i o rp r o b a b i l i t y 蜃验概率 a w g na d d i t i v ew h i t eg a u s s i a nn o i s e 加性向高斯噪声 b e c b i n a r ye r a s u r ec h a n n e l 二进制删除信道 b 瓢b i te r r o rr a t i o 误码率 8 笺8 db a l a n c e di n c o m p l e t eb l o c kd e s i g n 平衡不完全区缰设计 b i c mb i t - i n t e r l e a v e dc o d e dm o d u l a t i o n 比特交织编码调制 b p b e l i e f p r o p o g a t i o n 置信传播 b p s k b i n a r yp h a s es h i f tk e y i n g 二进裁摺位频移键控 b s c b i n a r ys y m m e t r i cc h a n n e l 二迸制对称信道 c y c l i cs y m m e t r i cp a r t i a l l yb a l a n c e di n c o m p l e t e循环对称部分不完全区组设 c s p b u d b l o c kd e s i g n计 c 瓣 c o n d i t i o n a lw e i g h te n u m e r a t i n gf u n c t i o n条箨重量救举函数 c s p cc o n c a t e n a t e ds i n g l ep a r i t y c h e c k 级联简荤奄偶校验码 c zc o n c a t e n a t e dz i g z a g 级联z 字 d e d e n s i t ye v o l u t i o n 密度进化 d ¥t pd i t h e r e dr e l a t i v ep e r m u t o r 搀动相关畿换器 d s l d i g i t a ls u b s c r i b e rl i n e 数据用户线 d v b d i g i t a lv i d e ob r o a d c a s t i n g 数字电视广播系统 e ge u c l i d e a ng e o m e t r i e s 欧式几何 溆f l a m ee r r o rr a t i o 误顿率 g ag a u s s i a na p p r o x i m a t i o n 高斯近似 g c d g r e a t e s tc o m m o nd i v i s o r 最大公倍数 g f g a l o i sf i e l d 有限域 i l i 灏匿f i n p u t - r e d u n d a n c yw e i g h te n u m e r a t i n gf u n c t i o n 输入冗余鬟蓬枚举函数 i 肋p c l o w - d e n s i t yp a d t y - e h c c k 低密度奇偶校验 l i j 良 l o g l i k e l i h o o dr a t i o 对数似然比 髓毛e m u l t i l e v e lc o d i n g多层编码 张、m p u ka m p l i t u d em o d u l a t i o n 脉冲幅度调制 p b m d p a r t i a l l yb a l a n c e di n c o m p l e t eb l o c kd e s i g n 部分平衡不完全区组设计 p e g p r o g r e s s i v ee d g eg r o w t h 逐步边缘增长 p g p r o j e c t i v eg e o m e t r i e s投影冗褥 p s k p h a s es h i f tk e y i n g 相位频移键控 q a m q u a d r a t u r ea m p l i t u d em o d u l a t i o n 正交幅度调制 q cq u a s i c y c l i c 准循环 ) ( 鳙硌运裘 q p p iq u a d r a t i cp e r m u t a t i o np o l y n o m i a li n t e r l e a v e r s :7 欠黻换多项式黧燃器 爻焱鞭涔a e c u m u | a t e 重笺然驭玛 瑟r e e d - s o l o m o n至德撬罗羹 s b i b d s y m m e t r i cb a l a n c e di n c o m p l e t eb l o c kd e s i g n 对猕铲衡不完全隧撤设计 s ds u m m a r yd i s t a n c e 总飚离 s 妻 襄 s i g n a l 蘸s 惑r a t i o 蓥臻瓣 s 嚣氅 s u m - p r o d u c ta l g o r i t h m 释瓣瓣法 s p e s i m p l ep a r i t y c h e c kc o d e s 简蚺谢偶校验码 枝蚤dt r e l l i sc o d e dm o d u l a t i o n格粥调制 黎it e r r e s t r i a li n t e r a c t r em u l f i s e r v i c ei n f i a 壁a 3 1 c t u r e鏊囊交互袁多曼努褥褡系缝 u p u n i f o r m l ym o s tp o w e r f u l 一黢鬣优 x l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 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栗。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 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 为获得电子科技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两健震过的材料。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 确的说甓算表示谢意。 签名:生她霹期:研,舞瑚 f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学位论文瘁者完全了解电子科技大学有关保留、使耀学位论文 的规定,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 盘,允许论文被查阕和借阕。本人授权电子科技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 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 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签名:导师签名: 醐:7 阴柚 第一章绪论 第一章绪论帚一早三:百t 匕 1 1l d p c 码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早在19 6 2 年,r gg a l l a g e r 就提出了低密度校验码( 1 0 w d e n s i t yp a r i t y - c h e c k c o d e ,l d p c ) 的概念,给出了规则l d p c 码的构造方法、编译码算法以及最小汉明 距离分析和译码算法的性能分析【1 】【2 1 。但由于当时的条件限制,长的l d p c 码的 编译码器硬件几乎不可能实现,导致l d p c 码默默无闻了几十年,一直到上世纪 九十年代中后期,这种情况才发生了改变。在深入研究t u r b o 码原理的过程中, 1 9 9 6 年m a c k a y 、n e a l 和s p i e l m a n 等重新研究了l d p c 码【3 4 1 ,几乎同时发现 g a l l a g e r 在1 9 6 2 年提出的l d p c 码也是一个好码,具有接近香农限的性质同时具 有更低的线性译码复杂度,从而掀起了l d p c 码的研究热潮。 近年来,l d p c 码很多研究成果表明l d p c 码是一类性能优异的好码【5 】【6 】。基 于l d p c 码的编码方案已经被下代卫星数字视频广播标准d v b s 2 采纳【。7 1 。在 我国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标准建设备选方案中,广电总局广科院提出的 t i m i ( t e r r e s t r i a li n t e r a c t i v em u l t i s e r v i c ei n f r a s t r u c t u r e ) ,方案性能较好,该方案最大 的技术亮点就是采用了l d p c 码信道编码技术。虽然由于l d p c 码再发现比较晚, 因此与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失之交臂,但是基于l d p c 码的编码方案极有可能成 为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应用方案【8 】。 我们知道,为了追求高的编码增益,必需加长码的长度,对于这样长的码, 采用随机构造法可以构造出很好的奇偶校验矩阵,但由于码的随机性,要存储这 么大的一个奇偶校验矩阵和生成矩阵将是件非常困难的事,特别是现代移动通信 带宽越来越宽,对编译码的计算速度和延迟要求非常苛刻,必需寻找能够线性编 码的码,才能使l d p c 码真正在实际中得到应用。因而本论文研究的课题非常有 实际的应用价值和意义。 对于易编码的l d p c 码的构造,t j r i c h a r d s o n 等提出一种叫做g r e e d y 的算 法【9 】,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随机构造的l d p c 码在编码上的巨大运算量需求和存 储量需求。而除此之外,常见的传统的具有简单编码结构的l d p c 码的构造分为 两大类: 电子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一类是准循环l d p c ( q u a s i c y c l i cl d p c ,q c l d p c ) 码,这类码的基本的特点 是他们的奇偶校验阵由许多循环子矩阵构成的,在编码上能够采用循环移位寄存 器来完成,因而大大降低了编码的复杂度和存储空剐。o 】。准循环l d p c 码的构造 方法包括yk o u 等提出的基于有限域( f i n i t eg e o m e t r i e s ) 上的欧氏几何( e u c l i d e a n g e o m e t r i e s ,e g ) 和投影几何( p r o j e c t i v eg e o m e t r i e s ,p g ) 的方法【6 】【1 1 】【1 2 】,b a m m r r 等 提出的基于平衡不完全区组设计( b a l a n c e di n c o m p l e t eb l o c kd e s i g n ,b i b d ) i 拘方法 【1 3 】【1 4 】,b v a s i c 等提出的基于组合数学的方法 1 5 】,s l i l l 等提出的采用循环分解 ( c i r c u l a n td e c o m p o s i t i o n ) 技术的方法【1 6 1 ,以及m p c f o s s o r i e r 提出的利用循环置 换矩阵( c i r c u l a n tp e r m u t a t i o nm “c e s ) 的方法【1 7 j 【1 8 】。另外还有从光正交码( o p t i c a l o r t h o g o n a lc o d e s ) 等设计准循环l d p c 码【1 9 】【2 4 1 。准循环l d p c 码除了编码简单, 还由于这类码大都采用严格的代数方法构造,因而某些码的基本参数能够得到保 证,比如最小环长至少为6 等。 另外一个大类就是所谓半随机l d p c ( s e m i r a n d o ml d p c ) 石l - q 2 5 1 ,这类码特点 就是他们的奇偶校验矩阵可以分解成两个子矩阵,而其中有一个是双对角矩阵, 从而编码时可以采用类似卷积码的编码方式,从而大大地减少了编码的复杂度和 存储空间。而根据奇偶校验矩阵中另一个子矩阵设计的不同,半随机l d p c 码又 可分成几大类。一类叫做重复累积( r e p e a ta c c u m u l a t e ,r a ) 码t 2 6 】- 1 2 9 】,最早由d d i v s a l a r 提出。该码的编码过程如下:先是进行重复码的编码,然后再进行交织, 再进行只有两状态的卷积编码,最后得到就是所谓重复累积码。如果对重复累积 码的奇偶校验矩阵中非双对角矩阵进行非规则优化,则优化后就是非规则重复累 积( i r r e g u l a rr e p e a ta c c u m u l a t e ,瓜a ) 码【3 0 】【3 l 】。另一类叫做级联z 字( c o n c a t e n a t e d z i g z a g , c z ) 码【3 2 】,他是通过并行级联多个z 字码和交织器组成的,而每一个z 字 码又是由一个简单奇偶校验( s i n g l ep a r i t y - c h e c k ,s p c ) 硒j t 3 3 】和一个只有两个状态的 卷积码串行级联而成【3 4 1 ,因而他兼有t u r b o 和l d p c 码的特点,编码端可采用类 似卷积码的编码方式,译码端采用低复杂度的类似于置信传播( b e l i e fp r o p a g a t i o n , b p ) 的译码算法【3 5 】。还有一类叫做7 1 旋转l d p c ( z r o t a t i o nl d p c ) 码t 3 6 h 3 9 1 。万旋 转l d p c 码的奇偶校验矩阵的非双对角矩阵的设计是先随机构造一个子方阵,然 后通过连续9 0 度旋转该方阵,并循环移位构造出非双对角阵。由于万旋转l d p c 码的编译码简单,易于硬件实现,该码已经被欧洲数字广播系统d v b ( d i g i t a lv i d e o b r o a d c a s t i n g ) 作为信道编码的可选标准。而级联s p c 码【3 3 】也可以看作是特殊类半 随机l d p c 码,与文献 2 5 】中描述的半随机l d p c 码所不同的是他的奇偶校验码 的两个子矩阵的一个为单位阵,而不是双对角阵。本论文就是围绕这两大类具有 2 第一章绪论 简单编码结构的l d p c 码展开研究。 l d p c 码被重发现至今,已有十年左右时间了,而研究其码的性能则引起越 来越多的研究者的关注。早期主要集中在对长码,即接近容量限的码的研究【删【4 1 1 , 目前许多研究者也开始对中短码的研究产生兴趣【4 2 】【4 3 】。研究码的性能有两个方 向:一个是考虑最优译码,即最大似然译码时的码的性能,这类研究主要集中在 研究码的最小汉明距离和距离谱;另一个是考虑非最优译码,如迭代译码时的码 的性能,影响迭代译码性能主要有两个参数:一个是最小环长,另一个就是停止 集( s t o p p i n gs e t ) t 4 2 1 。本论文研究码的性能主要围绕着码的最小距离和最小环长两 个方面展开的。 1 2l d p c 码的定义 l d p c 码是一种奇偶校验矩阵为稀疏矩阵的线性分组码。参照s l m 的观点 1 6 1 ,狭义的规则l d p c 码的校验矩阵为稀疏矩阵,并具有如下几个特性: ( 1 ) 所有行重量都为一固定值p ; ( 2 ) 所有列重量都为一固定值y ; ( 3 ) 任意两行( 列) 中的“1 在共同位置最多只出现1 次; ( 4 ) 行重和列重相对于码长来说都非常小。 性质( 1 ) 和( 2 ) 保证该l d p c 码为规则码,否则就为非规则码。性质( 3 ) 确保该 码的t a n n e r 图中没有长为4 的环,如果没有这条限制,则该码就是广义的l d p c 码。性质( 4 ) 确保奇偶校验矩阵是一个稀疏矩阵。如图1 1 是一个列重为2 ,行重 为4 的奇偶校验矩阵,他的零空间是一个码长为8 ,码率为1 2 的规则l d p c 码。 l d p c 码的结构也可以从图论角度去理解。如图l 一2 所示,图中左边的节点 代表码字,被称为变量节点,用圆圈表示,图中右边的节点代表奇偶校验方程, 被称为校验节点,用方框表示,每一个校验节点都有一条或多条线与变量节点相 连,这种线被称为边,他代表每一个校验方程中具体参与的信息位,他与奇偶校 验矩阵中的“1 是一一对应关系。l d p c 码的这种表示方法最早由t a n n e r 提出m 】, 所以该图被称为t a n n e r 图。很显然,对于一个规则的l d p c 码,每一个校验节点 会有p 变量节点与之相连,对应于奇偶校验矩阵即每一行有p 个“1 一;而每一个 变量节点也会与y 个校验节点相连,对应地,奇偶校验矩阵中每- n 也有y 个“l ”。 环( c y c l e ) 是指由变量节点、校验节点和边首尾相连组成的闭合环路,环长( 西r t h ) 电子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定义为码的t a n n e r 图中最短的环的长度,如图1 1 和图1 2 中,黑线形成一个长 为4 的最小环。 h = 1o ol 1o 0l 10 1o 0l 01 一 巾 1 咖 平:手 卜:卜_ 图1 1行列重分别为4 和2 的l d p c 码奇偶校验矩阵 变量节点 校验节点 图1 - 2图1 - 1 奇偶校验矩阵对应的t a n n e r 图 1 3l d p c 码的构造 1 3 1 随机构造的l d p c 码 1 3 1 1g a l l a g e r 方法 g a l l a g e r 最早在文献 1 】中提出一个随机构造l d p c 码的方法,利用该方法构 造的l d p c 码具有如图l 一3 所示的结构,他具有明显的分层结构,每一层稀疏矩 4 第一章绪论 阵都是由随机交织器决定,其中第一层是由单位交织器决定。 1 1 1 1 1 1 1 1 1 1 1 11 11 由第一个矩阵的列 作随机交织得到 由第一个矩阵的列 作随机交织得到 第一个子矩阵 第二个子矩阵 第三个子矩阵 图1 3 基于g a l l a g e r 方法构造的奇偶校验矩阵 1 3 1 2m a c k a y 方法 在文献 3 】【4 仲,m a c k a y 等给出了几种构造随机l d p c 码的方法: 方法1 :通过随机构造h ,要求构造的矩阵的列重固定,然后尽可能的保持 行重也是固定的,同时要求任意两列之间的“l ”的重叠数目最多为1 。 方法2 :将m 2 的列,这里r n 指奇偶校验矩阵的行数,重量固定为2 ,并保 证任何两列之间没有重叠的“l ”,然后随机构造剩下的列,固定列重,并尽量保 持行重不变,与方法1 一样,要求任意两列之间的“l ”的重叠数目最多为l 。 方法3 :删除掉基于方法l 或方法2 构造出来的h 矩阵中出现短环的列,并 补上重新随机构造的列使整个h 阵没有低于要求长度的环。 1 3 2 半随机构造l d p c 码 1 3 2 1 级联z 字码 z 字码的编码【3 2 1 过程如图1 - 4 所示,信息序列d 被分成1 个段( s e g m e l l t ) ,每 一段有,个比特,对第一个段的,个比特求奇偶校验,接着将该校验比特与下一 段的个比特再求奇偶校验,这样反复下去,直到,个段的校验比特都得到为止, 可以用下式表示每个z 字码的编码过程 , p ( 1 ) = m j ) m o d 2 。:1( 1 - 1 )、, p ( i ) = e d ( i ,) + p ( f 一1 ) r o o d 2 ,i = 2 ,3 ,i 其中,d ( i ,) 为信息序列被重组成i d 的矩阵中的元素,p ( i ) 为校验比特。 电子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d 一 jd d 简单奇偶校验编码两状态卷积编码 图1 4z 字码编码器 d p o p l 气。 图1 5级联z 字码编码器 级联z 字码是通过并行级联k 个z 字码和k 个交织器构成的,如图1 5 所示。 而他们的奇偶校验矩阵可用如下矩阵表示 h = lh d h pi = lj h a oh po o h 矾oh p o : h 4 川o oh p 这里i p 为,i 双对角矩阵,如下式所示 h p = 1o0 0 1l0 0 00o 1 ( 1 - 2 ) ( 1 3 ) o 为i x i 全零矩阵,而h 西,i = o ,l ,, k - i ,是一个由第i 维交织器决定的稀疏矩阵。 由此可见,级联z 字码是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