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精密仪器及机械专业论文)基于无线控制与无线传输的数据采集系统(精密仪器及机械专业优秀论文).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京理工大学硕士论文基于无线控制与无线传愉的 数据采集系统 abs tract some p r o b l e it 肠are 雨5 抚 din ai g n a 10 u tp ut w a y加 丘 m c t l on d e t ec t l n gof 暇el e r o m e t e r. 习 过 y 1 m u . soa d 创 a , 朗 q u 1 s iti onsys1 e misdesi gne d inthis di ss e rt a t i ont h a t b as e d on、 v ir e le ssc o n t r o l and 初re less t n ” ” m l s si on, 山 e d al 透韶 q u l siti onand m e m o ryare c o 11 tr o l 1 e d usin g w 1 r e 1 es s w a y and the d a1 泊15 加 劝 5 而囚 tothe u p p e r c o m p u te r ai so讹 i n g the 诚re l ess w a y, the 加叨v e 苗 e d t ofl e a d 吟 15代 50 】 v e d e 价 l i v e l y 即 d t hei ni e rfe对 n g nois eisres t r a i n ed atthes 刃 刀 e t 汕e. t h e si gl 扭 i c h 叮 a c t e ri stic ofthe meas ur e d obje ctand the 丘 m c t i onofthe sy s t e mare 即 月 】 y ze d in而s di s se 对 at l 叽 即d g e n e rul pl andssi gnisal soili 侧 m in 成 e d d e 面le d l y . inth e 留 伴c t ofh ar d w ai e desi gn, n r f 240lofn 0 d icc o m p any isc h 0 s enasthe conunamc at 1 on module and at89c 51isc h o sen for con t r o 】 丘 口 c t l onofd a 扭a 闪 p l s iti onin而s sy s t e ma/d 仃 出 ” fer c i 代 u l 仁 m e m o ryc 诫山 七 助d w 止 e less 廿 aj ” 面ssionc in =u i t are desi gnedin面s p a rt , a series成朋 石 in te rfer en c e mea s 切 咒 s are b r o u ght fo 邝知 月勿 。h山 e . pectofsoft 场 也e des l g 氏 the thou g h t and p r 玲 es s ofm odu l ar 汤 团desi gnare de sc ri be d w hi chi n c 1 u d e d the desi gnof the lnamp r o gr 印 叮, s u b p r o gr 印 力阳d in t e rrup 石 o n r e q u e sts e r v 1 cero ul i n e ofevery p art, 助 dth e n ow di a gr 山 nare ai sogi v en. at l 喊 the gl o b 司d e b u g gi ng ofthis s y s t e mis a c o m p l i s h ed. d e b u g g i n g 此 s ult l n d l c at e d th atthe d at a a c q , l sitionoft e n c b 双 m el s 初thl6b itscoul d beac hi e v e d inw 云 e l ess w a y usi n g 面s sy ste叭d al 透 忆 通 5 面ss in n ” 戒 e coul d re a c h 25o k b p s w hi ch , 对 1 晦 止 e re q u e stofti l e 朗优l e ro m e 让 , 心 川 y l 入 f 口丘 口 c t i o n d e tect 吨 胡d re a c h th e p r ecq nce rt edtecl l l l i c alin d e x. k e y 脚 o rds :山 切ac q ul s iti on ; w 云 e l e ssco n tr o 卜w 云 e le s s tr 出 l s n 五 s s i on; 班 汗 2 4 0 1 ; al , 8 9 c5 1 声明 本学位论文是我在导师的指导下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在本 学位论文中,除了加以标注和致谢的部分外,不包含其他人己 经发表或 公 布过的 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任何教育 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 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 事对本学位论文做出的贡献均己 在论文 中作了明确的说明。 研究生签名: 西词年 月 了 日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南京理工大学有权保存本学位论文的电子和纸质文档, 可以 借阅或 上网 公布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可以向 有关部门 或机构送交并 授权其保存、 借阅或上网公布本学位论文的 全部或部分内 容。 对于保密 论文,按保密的有关规定和程序处理。 研 究 生 签 名 : 母卫 卫 问年 7 月 加 南京理工大学硕士论文墓于无线控制与无线传输的数据采集系统 ( 1 ) 蓝牙( b l u e t o o t h ) 技术 蓝牙技术是爱立信公司 在1 9 94年提出 的一种最新的 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规范, 是 一种无线数据与语音通信的开放性全球规范。 它以 低成本的 近距离无线连接为基础, 为固定与移动设备通信环境建立一个特别连接, 其工作频段为全球通用的2 . 4 ghz ism 频段。蓝牙的数据传输速率约为i mbit/s。 采用时分双工方案来实现全双工传输, 其 理想的连接范围为10厘米一 1 0 米, 通过增大发送功率可以 将距离延长至1 00米. 随着研究的 进展, 蓝牙技术可能的应用领域得到了 大大扩展, 比 如, 将蓝牙技术 应用于汽车工业、 无线网 络接入、 采用蓝牙技术在电 气隔离 性要求很高的情况下进行 通信、 将蓝牙技术应用在信息家电中以 及在其它所有不便于 进行有线连接的地方使用 等等。 ( 2 ) 8 0 2 . 1 1 标准15 1 乳洲ie ee802n 标准, 定义了 无线节点与网 络中 各种接入点间 相互通信的接口 和 协议. 其规 范 包括红 外 线( 较少 使用 ) , 跳 频 扩 频( f h s s , f r e 叩 e n c y h o p p i n g s p r e a d s p e c t r 回 和直接序列扩频( dss s , d i r e c t s e q u e n c e s p r e a d s p e c t r u 动等方案。 从本 质上来说,邢 l an ieee 8 02. n 是 l an以 太网的 无线延伸。 工 e ee 8 02. n 设备的 优点是 能 够支持复杂的 拟c 特征,如节点隐 藏和应用点间的漫游。 高 速工 e e e 8 02. n 工作在 2 . 4 ghz 的i s m 频段并将数据速率定为5 . s mbi t / 5 和l l mbi t / 5 。i e e e 8 0 2. 1 1 标准是作为 l a n 的 无线延伸而设计的, 可用于商 业应用,也可在学校和 机场等公共场所配置。当 应用于 家庭 联网 时 只需 在此基 础 上 进 行相 应的 配置即 可, 因 为由 同 一 个工 e ee 8 02. 11 使能的p c 机可以很容易地连接到各种无线l an上,为用户提供正确的安全握手过程. 高速i e e e 8 02. nb 无线l a n 以1 1 mbi t /s的高速率进行数据传送, 很适合1 0 m b i t /s的家庭 phone h nez . 0 规范。 其高 速率特性也能 和开 始广为使用的 新的高 速接入技术, 如有线 调制器和a d s l 很好地匹配。 ( 3 ) homerf技术 h omerf 是由 hom erf 工作组开发的, 是在家庭区 域范围内 的 任何地方, 在pc和用户 电 子设备之间实现无线数字通信的开放性工业标准。 h o 口 e rf采用50跳/ 秒的跳频速率 以 最大限度地减小千扰,此跳频速率比工 e ee 8 02. l lb f h s s 的跳频速率高得多,但在 物理层上则较工 e ee8 02. llf 妇 5 5 规范有所放松。 h omerf 工作 频段是2 , 4 ghz 的i sm频段, 支持数据和音频。 hoor f 最大发射功率为10 (haw , 采用f sk调 制, 通信距离约5 伽。 和 ie ee 802 . n 一样, 一个h ome rf网 络可以 支持至多1 27个节点 及4 个话音通信链接。 作 为无线技术方案, 它代替了 需要铺设昂 贵传输线的 有线家 庭网 络,为网 络中的设备, 如笔记本电脑和工 nternet 应用提供了漫游功能。 就短距离无线连接技术而言, 它通常 被看作是 “ 蓝牙” 和1 砚e802 ll协议的主要竞争对手。 ( 4 ) g p r s 数据通信技术 g p rs是通用分组无线业务( g e n e r a lpac k e tr a d i os erv i c e ) 是在现有g s m 系统上 4 南京理工大学硕士论文基于无线控制与无线传输的数据采集系统 发展出 来的一 种新的 承载业务 形式的数据业务。目 的 是为g s m 用 户提供分组gprs采用 与gsm 同 样的 无线调制 标准、同样的频带、同 样的 突发结构、 同 样的 跳频规则以 及同 样的 t d m a 帧结构, 这种新的 分组数据信道与当 前的电 路交换的 话音业务信道极其相 似,因 此现有的 基站子系统( b s s)从一开始就可提供全面的 g prs 覆盖。 g p rs允许用户 在端到端分组转移模式下 发送和接收数据, 而不需要利用电 路交换模式的网络资源, 从而提供了 一种高效、 低成本的无线分组数据业务, 特别适用于间断的、 突发性的和 频繁的、 少量的 数据传输,也适用于 偶尔的 大数据量传输。 gprs是移动通信过渡代产品, 是一 种高 速分组数据交换技术, 同时 支持两种主流 的分组数据网 络协议。 它改良 了 现有的 gsm 网 络系统, 使得gs m 系统可以 在第三代移动 通信系统得到实际应用之前实现同 时提供电 路交换和分组交换两种承载业务。 基于分 组数据包, 使现有的 移动通信系统提供的 数据业务首次从9 . 6 k b ps飞跃到了i o o k b ps 以上, 极大地提高了 移动用户的移动 通信能力, 而 且由 于分 组交换是基于 统计复用的 原理, 它大大地提高了 无线信道和核心网络的 使用效率。 通过 gprs, 移动用户可以 直 接连接到工 nternet 上处于一直在线的状态,而无须拨号连上一个特定的工 sp,而且用 户只须为他 们实际使用的 通信数据总量付费. 目 前, 国内 外己 有许多 测控系统的 通信部分采用无线技术, 利用其构建无线数据 采集传输系统, 可以 克服有线数据采集因线路引 起的问 题, 而且无线通信产品 具有体 积小、 功耗低、 携带方便、 应用灵活的 特点, 使系统安装、 调 试和维护更方便, 从而 改 善了 有 线 数 据 传 输 存 在 的 一 些问 题 问 . 但以 上几种无线通信方式所应用的 场合各不相同, 比 如h 伽erf 技术就更加适用于 家庭区域范围内, 而g p rs则以 移动通信上的 应用为主。 从本系统的设计角度出发, 上 述几种无线通信方式的协议过于复杂, 增加了系统设计难度, 而且成本过高, 均不适 合本课题的应用。 1 . 3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及论文安排 在无陀 螺惯性测量组合的 性能 检测过程中 存在缺陷, 尤其是信号的 输出 方式, 采 用引线方式输出 虽降低了 噪声但也带来了 操作不便。 针对这些弊端, 本文提出了 无线 技术与数据采集相结合的 方案,有效的 解决了 信号输出的问 题。 具体包括以 下内 容: 1 . 系统的 分析了原有检测过程中 存在的问 题, 对应用无线技术的数据采集系统的 组成作以 概括性的 介绍, 结合实际 情况选择了 合适的 硬件器件。 2 .完成基于 无线技术的数据采集系统的总体方案设计:主要描述了 该数据采集 系统的工作原理并给出 系统框图; 分析了各系统参数, 根据要求选择了 无线传输方案, 确定相关各硬件器件的选型。 南京理工大学硕士论文基于无线控制与无线传输的数据采集系统 3系统硬件电 路 设计: 针 对所选方案及 选定器件, 完成硬件电 路的 连接, 并对各 部分电路的原理及其在系统中 所完成的功能作详细说明。 4 . 系统软件设计: 系统软 件是基于模块化的设计思路, 本文中按照硬件电 路所完 成不同的功能来设计不同的模块,给出了系统各部分模块的程序流程图。 5 .系统调试情况: 对仿真环境作简单的介绍, 根据各模块软、 硬件调试的结果, 以 及系统整体调试的 情况, 分析了 调试过程中 所遇到的一些问 题极其解决 方法。 6 . 总结本论 文的 研究内 容, 针对系统在其 他更高 要求领域中的 应用, 提出了 一些 改进完善措施。 南京理工大学硕士论文荃于无线控制与无线传输的数据采集系统 2基于无线技术的数据采集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本系统是基于无线控制与无线传输技术的 数据采集系统, 它由 三部分组成: 数据 采集部分、 控制部分及 无线通信部分。 其中 数据采集部分与 控制部分是完全分离的, 它的主要任务是对传感 器输出的电 信号进行采集、 转换以 及存储等操作, 而无线 通信 部分则是连接数据采集部分与控制部分的 媒介, 所有的控制命令及数据都是通过无线 方式在数据采集部分与控制部分传输的。 2 . 1系统的工作原理 将系统与无陀螺惯性测量组合连接完毕并安装在转台上, 待确定转台处于准备好 的状态后对系统进行上电, 然后由 控制部分向数据采集系统发送“ 采集” 命令, 来启 动数据采集。 此时可以 启动转台开始工作, 无陀螺惯性侧量组合输出的电 信号经过一 系列的调理电 路后, 通过a / d 转换为数字信号被实时的送入存储器。当 数据采集系统 接收到“ 回 传数据开 的 命令时, 将已 经存入存储器的 数据读出 , 通过无线 通信模块发 送回控制部分, 执行这一系列操作, 便完成了无线控制下数据采集、 存储以 及传输的 全部过程。 每个操作结束后, 控制部分都可以发送一个停止命令使数据采集系统停止 当前的操作,随时等待接收新的命令。 2 . 2系统的总体方案设计 设计系统前首先要对信号性能进行分析, 然后根据测试要求及要实现的功能制定 系统框架, 最后根据系统各部分所要达到的技术指标选择合适的元器件。 2 . 2 . 1系统 设计原则 1 . 确保功能的完全实现 系统设计的根本依据是所要实现的预定功能, 它必须得到保证, 一切对系统的优 化及功能的扩展,都是 基于系统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进行的。 2 . 系统性能指标达到要求 要保证系统性能 指标, 如采样速率、 系统分辨率、 系统精度等等, 主要应考虑系 统输入信号的特性, 如输入信号的通道数、 信号的强弱及动态范围等。 此外, 还应充 分考虑数据量的 大小, 数据传输的 速率,存储器的 容量等因 素。 3 . 系统结构的合理选择。 南京理工大学硕士论文基于 无线 控制与无线传愉的数据采集系统 系统结 构的 合理与 否, 对 系 统的 可 靠性、 性能 价 格比 等 有 直接影响 门 . 首先 是 硬 件、 软件功能的合理分配。 原则要尽可能“ 以软代硬” , 只要软件能做到的就不要用 硬件。 其次要考虑系统的 布局以 及接口 特性。 接口 特性包括 采用什么样的总线、 采样 数据的输出形式( 串 行还是并行) 、 数据的编码格式等。 4 .有足够的抗干扰能力 抗干扰能力也是设计本系 统时 所考虑的 重要因 素, 根据工 作环境的 特殊性, 以 及 系统结构设计、 元器件选择等因素, 数据将受到来自 系统内 部和外部的各种电 气干扰, 因 此提高 系统的 抗千扰能 力, 从而保证系统的可靠性是设计中的 又一关键. 2 . 2 . 2系统性能要求 数据采集系统的 输入信号取自 于惯性测量组合的输出, 惯性测量组合是一定数量 3255 型 加 速度计 的 组 合, 在其 规 定的 量 程范 围内( 土 5 0 9 ) 工 作时, 3 2 55加速度 计 151 输出 0 . 卜4 . sv的电 压信号; 在应用本系统进行检测时, 惯性 测量组合的工作范围 是士 259 , 通过调理电路使输出 信号的范围 依然在0 . 5 一 4 . sv。 3 2 55加速度计的带宽为z khz , 在转台 上进行检测时, 俯仰和偏航角速率的测量范围是士 2 0 扩 /s ,而横滚角速率的 铡量范围是士 7200 /s ,因此信号的输出频率不高于zhz 。 本系统是应用于无陀螺惯性测量组合的性能检测, 对精度的要求比较高。 对于不 同的无陀螺惯性测量组合, 其内 部的加速度计数量也不同, 因此输出 信号的数量也不 同, 这就决定了 系统采样通道的 数目 。 在本课题中, 系统的 采样通道定为10 个, 每个 通道的 采样速率为400hz , a 角转换器总体的采样速率为4 khz ,分辨率为1 6 位,当 a /d 的供电电 压为sv时, 采样精度为s v / 6 5 536=0 , 076 m v 。 采集时间约为10分钟, 存储所有 数据所需的存储空间为s mb。 在检测过程中, 系统并不要求对采样数据的实时无线传 输, 而是在存储结束后将数据通过无线通信模块传输至上位单片机, 再通过串行口 送 至pc机, 因此, 数据传输时间 将主要由串 行通信来决定, 从 这一点来看, 系统对无线 传输的速度要求并不是很高。 2 . 2 . 3系统的设计方案 系统采集的是多路信号, 最理想的情况是采用具有1 0 通道以上的16位a / d 转换器, 但常见的 a /d器件一般不具备这种功能, 采用多片 a /d或特殊a / d 的成本又比 较高, 因 此在系统设计中增设了多路模拟开关, 通过多路模拟开关的 轮流闭 合, 使各路信号分 别输入。 传感器的 输出信号频率 在zhz 以 下, 为提高 传感器的 灵敏度, 在进行a /d转换之前 需要 进行信号的调理, 在本系统中, 调理电 路的设 计是将信号的 输出电 压范围进行转 吕 南京理工大学硕士论文基于无线控制与无线传输的数据采集系统 换。 a / d 转换完成输入信号由 模拟量向 数字量的 转换, 当 a /d转换的精度越高时, 数据 输出 线也就越多。 为了 减少干扰和采集 系统的体积, 在满足采样频率的 基础上, 应尽 量避免采用并行的连接,因此在器件的选择上,应主要考虑以串 行接口 为主的a /d转 换器。 存储器的设计思路与a /d转换器有所不同, 一个很重要的条件就是存储器的存取 速度问 题。 对于速度要求不高的系统, 为降 低复杂的系统设计, 控制器与存储器应尽 量选择串行连接方式。但是本系统中,通过比较采样速率和一些存储器的存取时间, 最终决定选择并 行接口 的 存储器。 这 样便满足了 系统的 速度要求, 同时操作也大为简 化, 但由 于并 行系统走线较多, 因 此在具体的 硬件设计中 还应考虑微控制器的管脚资 源问题。 考虑到采集和数据传输的 速率, 一个带有普通输入/ 输出 端口的单片机即可充当 本数据采集系统的 微控制器, 由 它负 责 完成对整个数据采集部分的 控制, 及与无线收 发模块的通信。 数据采集系统由电 池供电,电 源电 压为十 gv, 通过各种稳压模块转换为各器件的 工作电压,为各器件提供长期稳定的电 压。 在上位pc机上设计了 控制界面, 能够提供整个系统工作时的虚拟控制面板, 并能 接收采集数据, 存储在pc机中。 需要说明的是: 在全局的设计中, 上位机和下位机的概念被反复用到。 对于控制 而言, 数据采集部分的单片机便是 下位机。 而对于远端的数 据采集部分而言, 上位机 的范围则相对宽 泛, 控制部分无论是 pc机还是连接pc机与n rf2 4 01的单片机都可以 被 称为上位机, 为了 便于说明, 本文 将上位机划分为 上位pc机和上位单片机。 系统的设 计框图见图2 . 1 和图2 . 2: 电, 甘 班 . 块 习存侣母 径. .翻 州幻 转挽 理偏 .电 多璐扭拟开关 一一:一 f卫.尹、了.!气 十璐果集信号 天线 收 发 棍 诀 图 2 . 1数据采集部分框图 南京理工大学硕士论文基于无线控制与无线传输的数据采集系统 图 2 . 2系统控制部分框图 2 . 3系统硬件电 路的 器件选型 系统硬件电路的器件选型可以分成三部分进行: 无线通信器件的选型、 数据采集 部分的器件选型以及控制部分的器件选型。 2 . 3 . 1 无线通信器件的 选型 如前所述, 无线通信方案有多 种, 其中由 于 应用环境和距离等因 素的 作用, 使得 蓝牙技术与射频技术显得更加适合本课题的 应用。 这里, 通过对比 蓝牙 模块和射频nrf 模块, 最终确定通信方案。两者的性能特点对照如表2 . 1 所示: 表 2 . 1 蓝牙模块与 射频妞f 模块的 特性对比 产品硬件设计接口方式编程通信速率通信距离 蓝牙模块 由 发射接收处 理,基带处理 等多个芯片组 成,硬件复杂 复杂, 时序 严格 通信协议和 软件堆栈复 杂,需要较 长时间熟悉 3 0 0 一 4 0 0 k b p s 1 0 米 n r f 模块 高频电感和滤 波器全部内 置, 所需外部 元件少 简单, 只需 跟单片机 1 / 0或 s p i 相连 编程较方便i m b p s 室内约 3 于5 0 米, 室外 8 0-2 0 0 米 比 较可以 看出, 射频芯片具有许多 优越的 特征, 集成了内 部的 基带处理器, 设备 调试容易, 且速率也较蓝牙高, 通信距离长, 成本相对较低, 尤其是在接口 与编程方 i 0 南京理工大学硕士论文基于无线控制与无线传输的数据采集系统 面, 其 简 单的 特 性 更 是 优 于 蓝 牙 模 块 91 , 因 此 在 满 足 本 系 统 各 方 面 要 求的 前 提 下 , 决 定采用射频芯片作为本系统的通信模块。 由 于无线收发芯片的 厂商和种类比 较多, 如何在设计中 选择所需要的 芯片是非常 关键的, 正确的 选择可以 少 走弯路,降 低成本, 更快的 将产品推向 市场。 ( 1 )功耗 大多数无线收发芯片是应用在便携式产品上的, 因此功耗非常重要, 应该根据需 要选择综合功耗比 较小的 产品, n rf2 4 01芯片能 耗非常低, 以 一 s d bm的 功率发 射时, 工 作电 流只有1 0 . 5 毗, 接收时工作电 流只有1 8 毗, 多种低功率工作模式, 节能设计更方 便,是同类产品中在同等发射功率下相对比较小的。 (2) 收发芯片数据传输的编码方式 采用曼彻斯特编码的芯片, 在编程上会需要较高的技巧和经验, 需要更多的内 存 和程序容量, 并且曼彻斯特编码大大降低数据传 输的 效率, 一般仅能 达到表称速率的 1 / 3 。而采用串行传输的 芯片, 应用及编程非常简单,传送的效率很高,标称速率就 是实际速率, 因为串 行传输数据对大家来说是再熟 悉不过了 , 编程也很方便, nrf 2 4 01 收 发芯 片 只 需 通 过 微 处 理 器的 普 通 工 /0口 就能 和 芯 片 传 输 数 据 tlol 。 而 且 对 nr f 2 4 01 的 工 作方式的控制方法非常简单, 只需通过nr咫4 01的三线串 行接口 线( 时钟、 数据、 使能 ) 对内部的三个寄存器进行初始化,就可设定n rf2 4 01的接收、发送等各种工作状态。 (3)收发芯片所需的外围元件数量 芯片外围元件的数量不但直接决定了模块的体积和重量,而且决定了 产品的成 本, 因 此应该选择外围 元件少的 收发芯片。 有些芯 片似乎很便宜, 可是外围 元件使 用 很多昂贵得元件如变容管以 及声表滤波器等; 有些芯片收发分别需要两根天线,会大 大增加成本。这方面nrf 2 4 01做得很好,外围元件几乎在无线通信模块中是最少的, 而且无需声表滤波器、 变容管等昂贵得元件,只需要一个便宜且易于获得的1 6 阳2 晶 振即可,并且收发天线合一。 ( 4 ) 收发芯片的 封装 较少的引脚和较小的封装,有利于减少印制电路板的面积。 从以 上四 个因素出 发, 针对本课题的实际情况, n rf2 4 01无线收发芯片无疑都是 比较理想的选择。 2 . 3 . 2数据采集部分器 件选型 2 . 3 . 2 . 1徽控制器的 选型 系统的数据采集部分是以 微控制器为核心, 配以a/d 转换器、 调理电路、 存储器、 多 路模拟开关、 电 源及其他转换电 路, 能实现某种功能的应用系统。 对整个系统的 各 l l 南京理工大学硕士论文基于无线控制与无线传输的 数据采集系统 种操作通常都是由微控制器来完成的, 一般来说, 选择控制器的重要原则是看它是否 能够满足系统的工作要求. 对于本系统 来说, 微控制 器的 选择以 单片机为主, 在各 种单片机器件中, mcs 一 51 系列的单片机应用最为普遍; 对于高速控制器a 明和d sp来说, 成本又成为了取舍的 瓶颈; a yr、 e m c 、 p ic等单片 机无论在功能还是速度上都可 满足本系统的 要求, 但在 能够满足运行速度的前提下, 硬件资源的有效利用便成了 选型的关键, 综合评定上述 控制器, 毗5 一 51系列单片机虽 然在速度上不如其他几种, 但依然满足本系统的要 求, 再加上其成本最为低廉,同 时能 够最加有效的 利用资源, 及可靠性高等特点,因 此, 本系统的数据采集部分以珑5 一 51单片机为微控制器,采用最为流行的atm el公司生 产的at8 9 c 51. at89 c 51单片 机 是一 种低功 粉低电 因高 性 能的8 位单片 机, 片内 带 有一 个 s k b的 可 编程/ 可擦除/ 只读存储器; 其输出引 脚和指令系统都与m c s 一 51 兼容 川 。 本系统采用at89c 51单片机为控制处理核心, 完成对数据的采集处理以 及控制数 据的无线传输。 2 . 3 . 2 . 2多路模拟开关的 选型 为了实 现多 个通道的 采集, 需要使用多路模拟开关。 选择多路模拟开关主要有三 个原则11 2: 1 .根据系统供电 特征选择 2 . 根据模拟输入信号的 数目 选择 3 , 根据信号特性及器件的关断时间来选择模拟开关 本系统采用单电 源供电, 多路模拟开关所承担的角色是通道切换的 选择, 在通道 数目 上要求具有 10 路以上。 cd4 o 67 是 16选 1的多路模拟开关,它的关断时间为 tof 介20ns,由 于本系统的采样频率为介4k, 应用的通道数目 为10,因此t off 一 卫 图 4 . 5 曲f24 01无线通信程序流程如图 单片机与nrf 2 4 01的通信方式是模拟了s pi 口的操作时序, 利用1 /0口引脚模拟的时 钟将配置数据及收发数据按位写入或读出,对nrf 2 4 01写入配置字的程序如下: v o i dn r f 2 4 0 l jo 份 e r u p - c o n f i g ( v o i d) u n s i g n e di n ti , c o n f i td a t a 1 5 ; c o n f i g we d a t a 0 卜0 x 5 0 : / / 接收通道2 的数据长度为8 0 位 c o n f i 肛血t a 1 二 o x 0 8 : 刀接收通道1 的数据长度为8 位 c o n f i 肛d a t a 2 卜0 x 0 0 : 刀通道2 的4 0 b i t 地址 c o n f i ldat a 3 = o x d o : c o n f i g 一 d ata 4 二 o x d d : 4l 南京理工大学硕士论文基于无线控制与无线传输的数据采集系统 c o n f i g 一 d a t a 5 3 =0 x dd; c o n f i g ee d a t a 6 = o x d d : c o n f i ld a t a 7 = o x c c ; / / 通道1 的地址, 最大为4 0 位 c o n f i g es d a t a 8 卜o x c c : c o n f i s ee d a t a 9 = o x c c ; c o n f i g es d a t a 1 0 1 二 o x cc: c o n f i td a t a 1 1 二 o x c c ; c onfig d ata1 2)二 0 x81; 刀地址长度设置为32位,16 bit c r c 校验使能 c o n f i td a t a 1 3 “ o x 4 f ; 刀设定单通道接收,s h o c k b u r s t 模式,s l z k 数据发射/ / 速 率,1 6 m 晶振频率,在发射模式下的输出功率为o db c o n f l g ee d a t a 1 4 二 0 x 0 5 ; / / 选中 通道1 为 接收通道, 频率为2 4 0 4 阳2 , 发射模式 p w r -up 二 1 ; / / 上电 d e l 叮1 0 0 ( ) : c e = 0 ; c s = 1 ; / / n r f 2 4 01进入配置 模式 d e l a y 1 0 0 ( ) : for ( 1 = 0 ; 1 1 5 : 1 + + ) ; w r l t e es d a t a ( c o n f i g es d at a 1 1 ) ; /写 入1 5 字 节的 配置字 c s 二 0 ; / / 进入s h o c k b u r s t 模式 在本系统中, 上位单片机对nrf2401 写 入的 配置字为500800. dodd. dddd. cc c c . c c c c . 4 4 81. 4 f 4 5 ,由 于只使能了 接收 通道1 ,因 此虽配置了 通道2 的地址,但并 不接收数据. 这里设置通道 1 的接收地址为o xcc c c ccc c c c ,每次发送数据的长度为 一个字节。 在实际操作中, 一旦配置字被装进了nrf 2 4 01系统, 则每次只需要有一个 字节的配置字来更新,以 选择是发送模式或接收模式。 4 . 2数据采集部分单片 机的软件设计 4 . 2 . 1主程序设计 主程序开 始运行时, 首先要对单片机进行初始化, 向刀 即2 4 01写入配置字, 使之 处于接收模式下, 然后设置初始状态为0 状态, 打开中断. 此后, 单片机便不断查询 本机的 状态, 当 状态发生 改变时, 便进入相关的 状态执行操作命令, 各个状态与执行 的操作对应如下: 采集状态:“ 采集” 命令, 启动采集程序并将数据存储; 42 南京理工大学硕士论文基于无线控制与无线传输的数据采集系统 停止状态:“ 停止” 命令, 此时单片机没有任何动作; 回传数据状态:“ 回传数据”命令,将命令从存储器中读出,并通过 nrp24 01 发送出去。 在各自 的 状态下, 每执行一次相应的 操作后, 单片 机都要查询状态是否改 变, 如 果没有状态发生变化,则继续执行当 前操作, 如果状态发生变化,则重新判断状态, 并转入相关的状态,执行新的操作。 需要说明的是: 在采集状态中, 单片 机不停的 执行采集数据与存储的 操作。 此时, 如果还没有接收到上位机的“ 停止” 命令, 存储器就已 经存满的话, 单片机会设置一 个标志位 f ull =1,同时 停止采集与存储操作, 并 进入停 止状态。 这时, 如果单片机 再接收到上位机的命令时,就只执行 “ 回传数据”的 操作, 将所有数据回 传结束后, 重新将标志位fun置零。 数据采集部分主程序流程如图4 , 6 所示: 垄坐朴一工抓 1为 0 状击 开中晰 而矛只 架 _ 1 状态 俞丫 f 定时采样、存佑 读存储器 奋 伶误笋据至 忘 行,j 们 双f汉 01 打 宜为2状态 态改 里 加. 片0 t为 0 状态 图 4 . 6 数据采集部分主程序流程图 南京理工大学硕士论文墓于无线控制与无线传输的数据采集系统 4 , 2 , 2外部中断服务 程序设计 当nrf24 01接收到命令时, 会通过dri 触发外部中断, 单片 机在中 断服务程序中 接 收 上 位 机 的 命 令 , 并 判 断 命 令 。 无 论 当 前 是 什 么 状 悉 , 当 单 片 机 接 收 到“ 采 集 , 、 “ 停止” 和“ 回传数据” 命令后, 都相 应的 将本机置于“ 采集存储状态, 、“ 停止状 态” 和“ 回传数据状态”, 然后返回主程序。 数据采集部分外部中断服务程序流程如 图4 . 7 所示: 图 4 . 7 数据采集部分外部中断服务程 序流程图 4 . 2 , 3a/d 转换子程序设计 a/d 转换前首先要选择模拟量输入的通道, 通过向c d 4 0 67的a 、 b 、 c 、 d 口 设置 000 0-1 1 1 1 来选中 通道0 一 16,由 于这里只用了cho-chg lo个通道,因此a bcd 的 值在 0 0 0 0 一 1 0 0 1 之间循环变化。 通道选择完毕, 便可对相应通道的输入量进行a /d转换,所选用的a /d转换 器 l tc1 8 6 5 是具有s pi接口 的 器件, 它与单片机只通过3 个引 脚相连,由 于它的s di脚 已 经接地, 所以 不需要事先向 其写 入控制字便己 经确定了 模拟信号的输入方式, 因 而 操作方便,控制时 序也比 较简单。 在采样时, 首先将c onv 引 脚的电 平拉高, 启动a/d 转换, 然后经过一段转换时 间t con v 后置低c 洲v , 这时 便可 通过模拟脉冲的作用下 读取转换结果了. 由于ltc 1 8 65 的 转换时间在2 . 7 5 一 3 . z us之间, 当c o nv处于高电 平的时间高于3 z us后就将进入休 眠模式,因此在c 洲v 置 “ 1 ” 后的延时时间应控制在2 . 7 5 一 3 . z us内。 南京理工大学硕士论文基于无线控制与无线传输的数据采集系统 转换结束, c onv 引 脚的电 平被置低, 此后的 数据读取 便是最简单的s pi通信操 作, 利用单片机的两 个1 /0引 脚模拟s pi接口的s ck和m 工 50引 脚。 利用模拟s pi口 读取一字节转换数据的子 程序如下,由 于转换结果是16位的,因 此在读数据的 过程 中 选择了两次读取,先读高8 位数据,再读低8 位。 u n s i g n e dc h ar r e a d b y t e ( v o i d ) u n s i g n e dc h ar i 二 8 , c h ; w h i l e ( 1 刁 s c k 习 : c h 二 ( c h ( 1 ) 】 s d o ; s c 卜1 : r e t u r n( c h ) ; 4 . 2 , 4存储器读写子程序设计 单片机每次从l tc1 8 65读出的转换结果共有16位,分成转换结果的高字节和低 字节, 把这两个字节送入存储器中 便完成了一次采样存储过程。当10个通道循环采 集一次后,存储器内己 经写入了20个字节的数据。 这里为了 不混淆通道顺序, 便于 读取,将第一个通道的两字节数据送入存储器之前,先送入一个字节的数据 “ 从”, 然后依次将 10个通道的20个字节写 入,随后再次写入 “ 从” , 写入第二次循环的 2 0 字节数据。写入过程如图4 . 8 所示: .州 叹 旧n .侧旧】 丑 .侧旧z h .侧阅3 h .肠 14 h 0加 巧n .0. 1 叹 b 盛决 酒道 0 离5 位 通道 0 低习位 通道 1 离5 位 通道, 低3 位 洗a 诵道 . 离 3 位 图 4 . 8存储空间的 数据写 入操作 单片机在执行回传数据操作时,将存储器中的数据按地址顺序取出,送往 nrf2401 发 送, 在这过程中, 字符“ 从” 也被发送。 上位单片 机接收 后上传给pc机, pc机便可以 通过软件将每个 “ 从” 字符中的20字节数据取出, 按照通道顺序整理排 列, 这样就对按通道进行计算和显示提供了 方便, 而且降 低了 通道混淆的 几率。 4 5 南京理工大学硕士论文基于无线控制与无线传墉的数据采集系统 在写入字符“ a a ”以 及高字节和低字节 之前, 单片机都要查 询要写入的 存储空 间的 地址, 如果该地址己 经等于i f f f f h , 就表示存储器己 经存满, 此时单片机将不 再执行存储操作, 将标志位彻1 置为“ 1 ” 后, 结束本次 操作。 这样, 单片 机在每执 行一次采集存储的 操作后都检查标志位加 u , 发现被置位便将自 己 的 状态置为 停止状 态。 此后, 加 11 标志位只有存储器中的 数据被回 传至上位机后, 才由 软件清零。 采集 与存储子程序的流程如图4 . 9 所示: 图 4 . ga / d 转换与存储子 程序流程图 南京理工大学硕士论文签于无线控制与无线传输的数据采集系统 5 . 4系统整体 调试及调试过 程中的 相关问 题 1 . 速度问题。 在理论上nr 咫4 01速率能达到1 沁ps, 实际上i m b ps只是数据在空中 传 输的 速度, 真正的 传输速度 还要取决于收发双方的城u 与nrf 2 4 01之间的 接口 速率及 其它因素, 一般相对较为理想的 情况下, 其传输速率也只能有4 o 0 k b ps,而在调试中 应用在2 5 o k b ps就可以 满足一 般的传输要求,并且成功率很高。 2 . 外围电 路。 nrf 2 4 01的 外围 器件很少, 但高频调试对外围 器件与电 路的要求要高得 多, 对于模块也是一样, 如果接口电 路的p cb设计不合理,或是元件参数不精确等, 都会影响调 试效果。比 如当 系 统己 经可以 通信时,却很 难达到高速度和长距离。 3 . 当 调 试服 f 2 4 01时 发现 接 收 端没 有数据, 应 做如下 检 测 3 刀 4401: 第一 步, 用 示 波 器 测晶振是否起振, 如果起振且在iv左右, 则说明其各种电 源与振荡电路都已 经无误. 另外当 芯片处 于关机模式( p w r u 卜0) 时, 振荡器也会停 振。 第二步, 将芯片配置成 发送模式, 测量antz、 anti、 vdd ee p a 是否有幅值在19v左右的方波输出, 而且是每 发送一包就会有一个方波。 如果没有方波输出,一方面需要检查i r ef 的方波是否正 常, 该端的2 2k电阻是否出 现断路等. 另一方面则是软件配置的问题, 正确的 顺序应 该是首先配置c e :l, c s 习为收发模式, 然后再将ce拉低来激活发射。 第三步, 将另 一个板子配置成接收状态, 用示波器测dr端,当一方发射数据时,接收方如果有数 据收到,d r 端就会产生方波。 一般都用示波器的一路接发射方的洲t 端,另一路接 接收方的dr端来判断发射与接收是否正常,这样虽然比 较直观, 但可能会对高频部 分引起干扰。 南京理工大学硕士论文墓于无线控制与无线传输的数据采集系统 6全文总结与改进 6 . 1 全文总结 数据采集是获取信息的重要 途径, 而无线技术则是数 据 传输的 重要方式。 无线技 术的发展己 经多方面的 充斥了当 今 世界的 科技与人民的生 活, 大至电 力系统无线抄表 系统、 楼宇自 动化, 小到 智能 无线家庭、 医学监 测, 甚至常见的电 菜器等等。 随着无 线技 术的 进一步发展与普及, 在某些 特定的 测控系统中, 利用无线技术进行数据传 输 己 成为必 然趋势。 本文建立了 一 个基于 无线控制与无线传输的 数据采集系统, 该系统 结合了 数据采集与 无线技 术, 在无线测试领域具有广阔的 应 用前景。 本文研究的主要 内容总结如下: 1 . 论述了无陀螺惯性测量组合在性能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认识网络管理的基本架构试题及答案
- 软件工程中的用户参与的重要性试题及答案
- 提升艺术素养的班级活动设计计划
- 软件设计师未来趋势2025年试题及答案
- 完善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工作计划
- 未来企业战略挑战试题及答案
- 2025届北京市怀柔区八下数学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 2025年网络管理模拟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软件考试备考精要试题及答案
- 人力资源行业月度个人工作计划
- 网络施工服务合同范例
- 2024年无人机配件定制采购合同范本3篇
- 医院信息化建设与运维知识考核试卷
-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综合训练附答案
- 麻醉过程中的意外与并发症处理规范与流程
- 节约集约建设用地标准 DG-TJ08-2422-2023
- 危险化学品目录(2024版)
- 精密测量技术
- 文件装订和印刷合同
- 铝制品制造业成本效益分析
- BRAF抑制剂治疗恶性实体肿瘤专家共识(2024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