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收稿日期:- - 作者简介:李 逗(- ),男,安徽合肥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热工过程建模。 计及容积效应的汽轮机热耗率修正数学模型 李 逗 ,司风琪,顾 慧,周建新,解冠宇 ( 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南京 ; 内蒙古岱海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乌兰察布 ) 摘要:目前电厂常用的热耗率计算方法忽略了汽轮机的容积效应,使得机组处于动态过程中时计算出的热耗率存 在不合理的波动,无法反映机组真实运行水平。 针对这一问题,从容积效应机理出发,推导出动态过程中热耗率修 正数学模型,并利用仿真数据对热耗率修正模型进行了验证。 结果表明,提出的修正模型可有效减小动态过程中 机组热耗率的不合理波动,提高热耗率实时计算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关键词:热耗率;容积效应;数学模型 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 - , - , , - , - ( , , , ; , , ) Abstract: , , Key words:heat rate; volume effect; mathematical model 前 言 随着计算机和数据库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厂的信息化和 智能化程度不断提升,对于机组性能在线监测系统的要求也 越来越高。 热耗率作为反映机组运行经济性的重要指标之 一,是电厂重点关注的对象,但是由于在线性能监测系统具 有实时性的特点,当机组处于动态过程中时,采用传统方法 计算得到的热耗率往往存在不合理的波动,不能反映机组真 实的运行水平 - 。 热耗率计算问题是热工领域的热点问题,众多学者从计 算方法、数学模型、影响因素等方面开展了深入研究。 为了 提高热耗率计算的准确性,部分学者分析了汽轮机参数变化 对热耗率的影响,并对其进行了修正。 如文献利用小偏 差理论,分析了汽轮机中间分隔轴封漏汽量变化对机组热耗 率的影响。 文献分析了再热蒸汽温度变化对机组热耗率 的影响,并提出了修正计算模型。 文献 利用反平衡方法 计算得到各段抽汽流量和主蒸汽流量,从而对热耗率进行实 时计算。 为了提高热耗率计算模型的自适应能力和泛化能 力,部分学者利用智能算法,如 、 和多模 型方法 ,结合现场数据,建立热耗率机器学习模型。 汽轮 机容积效应在动态过程中对热耗率计算的影响也引起学者 们的关注,如文献中考虑了再热器的容积效应,但没有 讨论主蒸汽与给水流量存在的惯性延迟。 容积效应对汽轮 机动态热耗率计算的影响亟待研究。 本文分析了传统的汽机热耗率计算方法存在的问题,从 容积效应机理出发,推导出热耗率修正数学模型,并依据某 机组设计参数搭建了仿真模型,利用仿真数据检验 热耗率修正数学模型。 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可以有效 减小机组动态过程中实时热耗率计算结果的波动,提高实时 热耗率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为汽轮机组动态过程性能评价提 供了新方法。 动态过程中热耗率波动的原因 热耗率的定义为机组单位发电量所消耗的热能。 当不 计过热器、再热器减温水及其它汽水损失时,再热式汽轮机 的热耗率为: HR D h-DfhfDrhhrh-Drchrc Pe () 式中,D、Df、Drh、Drc分别为主蒸汽流量、给水流量、再热热端 流量和再热冷端流量, ;h、hf、hrh、hrc分别为主蒸汽焓、给 水焓、再热热端焓和冷端焓, ;Pe代表发电机功率,。 式()中除了再热热端和冷端流量,其它物理量都可以 通过现场实测得到,由于现场给水流量波动较大,因此实际 应用中一般用主蒸汽流量取代给水流量;再热冷端流量一般 第 卷 第 期 汽 轮 机 技 术 年 月 是先通过热平衡方法计算出高加的回热抽汽量,再根据式 ()计算得出,同时认为再热热端流量等于冷端流量,即: DrhDrcD-De-Dc() 式中,De、Dc分别为再热器前的回热抽汽量和轴封漏汽量, 。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知,目前电厂实际使用的热耗率计算 公式为: HR D (h-hf) Drc(hrh-hrc) Pe () 当机组处于稳定工况下时,使用式()计算热耗率是可 行的,因为此时 DDf,DrhDrc,式()中分子计算出的热 量就是维持此时发电功率所需要消耗的热量。 然而,当机组 处于动态过程中时,热工对象的容积效应会对热耗率计算产 生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 ()再热器管道具有巨大的容积效应,动态过程中再热 热端流量变化总是滞后于冷端流量的变化,此时式()中的 再热冷、热端流量相等是不成立的。 ()由于再热器管道和汽轮机各缸体的容积效应,动态 过程中主蒸汽流量和给水流量是不等的,实测的主蒸汽流量 从进入汽轮机做功后转变为凝结水、再以给水进入锅炉需经 过一段时间,此时若简单的认为给水流量等于主蒸汽流量是 不合理的。 热耗率修正数学模型 由式()和式()之差可计算出动态过程中热耗率偏差 为: HR (D rh-Drc)hrh Pe (D -Df)hf Pe () 式()中第一项为再热器进出口流量不等对热耗率产生 的影响,第二项为主蒸汽和给水流量不等对热耗率产生的影 响。 因此,本文以再热器为例,从容积效应机理出发,推导热 耗率的修正计算方法。 再热器容积效应 再热器具有庞大的容积,根据汽体流动的连续性,流入 容器与流出容器的蒸汽流量之差应该等于该容器内气体密 度 的变化与其体积之乘积,即: Drh-Drc-V t () 式中,V 为再热器的容积。 假设汽体的状态变化是按多变过程进行的,即 p n k,k 为常数。 则 t np p t () 将式()代入式()得: Drh-Drc-V np p t () 因为 和 p 均是可变的,所以,式()是一个非线性方 程。 本文利用小偏差线性化的方法,将式()转化为一个近 似线性方程。 设 、p均为额定工况下所对应的参数,每一个变量都 可以写成额定值加变化量的形式,如 p p p。 将参数差分形式代入式(),得: Drh- Drc-V( ) n(p p) p t () 因为 和 p 相比于 和 p是一个很小的变化量,所 以通过小偏差线性化,可以将V( ) n(p p)近似为 V np 。 即: Drh- Drc-V np p t () 理论上,压力变化正比于流量变化,流量变化正比于功 率变化,即: p K qm() qmK Pe() 将式()与式()代入式()得: Drh- Drc-KK V np Pe t () 又因为 p Kqm,因此,可得: Drh- Drc-K V nqm Pe () 将式()代入式()中的第一项有 (Drh-Drc)hrh Pe -Khrh V nqm Pe t () 式中,K为额定再热蒸汽流量与机组额定功率的比值; V nqm 为再热器的时间常数。 热耗率修正数学模型 进入汽轮机的主蒸汽经过各缸体和回热系统后成为进 入锅炉的给水。 凝汽器后由于是单相水段,可忽略其容积效 应。 这样,主蒸汽流量和给水流量的不等,主要是由于各缸 体和再热器容积效应造成的,因此可将高、中、低压缸和再热 器视作一个整体。 根据 节的分析得到式()中的第二项: (D-Df)hf Pe Khf V nG Pe t () 式中,K为额定主蒸汽流量与机组额定功率的比值;V nG 为 各缸体和再热器时间常数之和。 由此得到热耗偏差的表达式: HR Khf V nG -Khrh V nqm Pe Pe t () 式中,K、K、hrh、hf可以通过机组设计参数计算得到。 仿真平台的搭建 为了验证所提出的热耗率修正数学模型,本文基于某 机组设计参数,在 平台上搭建了汽轮 机本体和回热系统仿真模型。 汽轮机本体建模 针对汽轮机本体建模,本文遵循以下假设 : ()模型内部采用集总参数进行计算。 ()假设流体与环境无能量交换。 汽 轮 机 技 术 第 卷 调节级 调节级的数学模型按如下步骤建立 ,: ()计算该机组调节级通用特性曲线。 ()根据()式计算变工况下调节级级后压力 p,再根 据全开阀门后蒸汽压力计算全开阀门后调节级压比 , p p 。 ()由压比在调节级特性曲线上查得流量系数 ,按式 ()计算通过全开阀门的流量 Gn 。 ()通过部分开启的调节阀门的流量 Gn ,Gn G- Gn ,由式()计算流量系数,反查调节级特性曲线得到对应 的压比,根据压比得到部分开启调节阀后压力。 p G G (p -pc ) p c () Gn An p p() Gn A p () 式中,G、G 为变工况下和额定工况下主蒸汽流量, ;pc、 pc为变工况下和额定工况下的背压,;p、p为变工况下 和额定工况下调节级后压力,;An、A 为全开阀门和部分 开启阀门喷嘴组出口面积, ;p 为阀门前蒸汽的压力, ;为阀门前蒸汽的比容, 。 ()计算调节级的理想焓降和调节级内功率。 Sfph(p,H)() SS() Hsfps(p,S)() HH- (H-Hs)() W D(H-H)() 式中,S、S为级进、出口蒸汽熵, ( );p、p为级 进、出口蒸汽压力,;H、H为级进、出口蒸汽焓, ; Hs为级出口理想蒸汽焓, ;为调节级效率,是速比的 函数;W 为调节级内功率, 。 压力级 压力级在变工况前后处于临界状态的进汽流量为: DD p p T T () 压力级在变工况前后处于亚临界状态的进汽流量为: DD p -p p -p T T () 式中,D、D为变工况下和额定工况下蒸汽流量, ;p、 p为变工况下和额定工况下级组入口蒸汽压力,;p、p 为变工况下和额定工况下级组出口蒸汽压力,;T、T为 变工况下和额定工况下级组入口蒸汽温度,。 求压力级理想焓降和内功率的公式与调节级相同。 汽轮机各缸体与再热器的容积效应 汽轮机的高、中、低压缸和再热器的主要动态特性可以 用蒸汽容积效应模型来描述。 当采用集总参数建模时,各缸 体与再热器的压力通道为一阶惯性环节。 由压力通道与流 量通道的等效性,并忽略再热器喷水,各缸体与再热器的进 出口流量关系可用式()描述: Din(s) -q(s) Dout(s) Ts () Drh(s) Drc(s) rs () 式中,Din、Dout为缸体的进、出口流量, ;q 为抽汽量, ; T 为缸体的容积时间常数,;Drc(s)、Drh(s)为再热器冷、热端 流量, ; r为再热容积时间常数,。 回热系统建模 回热加热器 加热器是回热系统的核心,在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中遵 循以下假设 : ()表面式加热器划分为过热蒸汽段、饱和蒸汽段、疏水 冷却段,各区段流体参数按集中参数计算。 ()表面式加热器各区段传热温差按算术平均温差计 算。 ()模型中不考虑加热器壳侧和水侧的阻力损失。 下面以高压加热器为代表,建立加热器的数学模型。 高 压加热器内 段传热方程: QsKsFs TeTs -T foTn () QnKnFn Ts-T nTd () QdKdFd TsTdro -T dTfi () 式中,Qs、Qn、Qd分别为冷却段、凝结段、疏冷段的换热量,; Ks、Kn、Kd分别为冷却段、 凝结段、疏冷段的换热系数, ( );F s、Fn、Fd分别为冷却段、凝结段、疏冷段的换 热面积, ;T fo、Tn、Td分别为冷却段,凝结段,疏冷段的出口 水温,;Te、Ts、Tdro分别为抽汽温度、加热器压力下的饱和温 度、疏水温度,。 给水侧能量方程: QsT fo (MsCsVsCp) GfCp (Tfo-Tn)() QnT n (MnCnVnCp) GfCp (Tn-Td)() QdT d (MdCdVdCp) GfCp (Td-Tfi)() 式中,Gf为给水流量, ;Cp为给水比热容, ( ); MsCs、MnCn、MdCd分别为冷却段、凝结段、疏冷段的有效金属 热容量, ;VsCp、VnCp、VdCp分别为冷却段、凝结段、疏 冷段的管内给水热容量, 。 计算出加热器压力后,利用动量方程计算抽汽量。 pspe( - )() Ge (pe-ps)s fe () 式中,pe、ps分别为抽汽点压力和加热器压力,;为抽汽 管道压损;s为加热器内蒸汽密度, ;G e为抽汽量, ;fe为抽汽管道及阀门总阻力系数,可看成是抽汽量的函 数。 第 期李 逗等:计及容积效应的汽轮机热耗率修正数学模型 将除氧器看做简单的混合式加热器 ,根据计算加热 器压力的方法求出除氧器压力,则除氧器出口水温度为该压 力下的饱和温度。 凝汽器 凝汽器热平衡方程,饱和温度和传热端差按式 ()、式 ()、式()计算 : Q Ds(hs-hc) KA tmDwCp(tw-tw)() tstwtw-twt() t tw-tw e KA DwCp - () 式中,Q 为凝汽器中换热量,; Ds、Dw分别为进入凝汽器的 蒸汽量和循环水流量, ; hs、hc分别为进入凝汽器的蒸汽 焓和凝结水焓, ; K 为总体传热系数, ( ); t m 为对 数 平 均 温 差,; Cp为 循 环 冷 却 水 的 比 热 容, ( );tw、tw分别为循环冷却水进、出口温度,;t 为 传热端差,。 仿真算例 仿真平台准确性验证 利用本文第 节中汽轮机本体和回热系统数学模型,根 据某 火电机组设计参数,在 平台上搭建仿 真模型。 将静态工况下仿真得到的结果与设计值进行比较, 检验仿真平台的准确性,为后续动态热耗率计算与分析打下 基础。 各工况下仿真结果与设计参数误差如表 所示,可看 出,仿真平台的静态准确度较高,在各工况下机组重要参数 误差较小,能够满足热耗计算要求。 表 各工况仿真结果与设计参数的比较 项 目 主蒸汽流量 高压缸排汽温度 高压缸排汽压力 高压缸排汽流量 中压缸排汽温度 中压缸排汽压力 工况 设计值靠 O 弿 o W 仿真值靠 O 弿 o W 误差,儍 - 烫 - 祆 - 敂 工况 设计值靠 o C 仿真值靠 O 弿 o C 误差,棗 妹 - 敂 工况 设计值靠 O o C 仿真值靠 O 弿 o C 误差,- - 烫 妹 - 敂 项 目 中压缸排汽流量 低压缸排汽焓 抽流量 抽流量 抽流量 给水温度 热耗 ( ) 工况 设计值靠 寣e Q ) Q 滗 仿真值靠 寣e Q ) Q 滗 误差,- - z ) - k 工况 设计值靠 寣Q Q ) Q 滗 仿真值靠 寣 Q ) Q 滗 误差,- 览 - - z - ) k 工况 设计值靠 寣 Q Q 滗 仿真值靠 寣 Q Q 滗 误差,- - z - ) - 敂 热耗率修正数学模型验证 根据该机组设计参数,可得到式()中各参数值: K ( ),K ( ), V nqm , V nG , hrh , hf( Pe ) 。 经整理可得: HR P e- Pe Pe t () 对仿真模型施加如图 所示的负荷变化,可计算得到各 个参数,然后利用式()计算得到的热耗率和修正后的热耗 率,如图 所示。 这段时间的负荷与热耗的关系如图 所 示。 由图 和图 可知,当机组负荷保持稳定(第 , 第 ),即机组处于稳定工况下时,修正前后热耗基 本一致,表明式()可以准确计算出稳定工况下的热耗率,符 合实际情况。 当负荷发生变化时,修正后的热耗率相比修正 前波动减小,热耗变化平稳。 再结合图 可看出,修正前的 热耗率由于在动态过程中存在较大波动,导致同一负荷对应 汽 轮 机 技 术 第 卷 图 机组负荷变化 图 修正前后汽轮机热耗率的变化 图 机组负荷与热耗率关系 多个热耗率,热耗率与负荷的关系呈带状,修正后热耗率与 负荷的关系相比修正前更加接近设计值,说明修正后得到的 动态实时热耗更加准确。 结 论 传统的热耗率计算方法由于忽略了汽轮机容积效应的 影响,只适用于稳态工况,当机组处于变工况条件下运行时, 计算出的实时热耗率会产生不合理的波动,无法反映机组当 前运行的真实经济性。 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基于热耗率定义 及容积效应机理,推导出了动态热耗率修正数学模型,并根 据某 机组设计参数,在 平台上搭建了仿真 模型,通过仿真数据对热耗率修正数学模型进行了验证。 结 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可以有效减小机组动态过程中实时 热耗率的波动,修正后机组热耗率与负荷关系更加符合设计 值,为火电机组动态过程性能评价提供了新方法。 参 考 文 献 盛德仁,李 蔚,陈坚红,等汽轮机组热耗率分析及实时计算 热力发电,(): - 云 曦,阎维平火电厂汽轮机组热耗率计算影响因素的分析 电力设备,(): - 桑贤波,崔传涛,陈碧雯汽轮发电机组热耗率计算应用 科技,(): - 张 赟,胥建群,李 刚,等汽轮机中间分隔轴封漏汽对热耗 率影响的分析与计算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 闫顺林,兰红颖,申赫男再热汽温变化对机组热耗率影响的 修正分析电力科学与工程,(): - 翟兆银,王际洲,李建兰,等基于功率的汽轮机组实时热耗率 计算方法热力发电,(): - 李 辉基于在线支持向量回归算法的电站热耗率模型 中国电力,(): - 刘 超,牛培峰,游 霞反向建模方法在汽轮机热耗率建模 中的应用动力工程学报,(): - 牛培峰,刘 超,李国强,等 基于双层聚类与 - 的 汽轮机热耗率多模型预测电机与控制学报,(): - 张 建,曹祖庆中间再热机组在动态过程中的热耗率在线 监测数学模型汽轮机技术,(): - 马 琳热力发电机组性能在线监测的动态校正与数据验证 的研究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上海特需产品加工合同
- 约酒店签合同
- 转租门面没签合同
- 路基改造工程简易合同
- 装饰外架搭拆合同
- 水泥承插管购销合同
- 企业员工餐厅的长期与短期配菜规划
- 机动车检测设备采购计划与实施方案
- SEM推广工作计划及广告投放方案-适用于互联网电商行业
- 小朋友书法测试题及答案
- 资产证券化案例课件
- 药学服务门诊课件
- 高校消防知识培训课件计划
- 招投标纠纷案件培训课件
- 2025年猪场分户协议书
- 2025年市政工程项目经理面试题集与答案解析
- 基金定投课件
- DBJT15-148-2018 强风易发多发地区金属屋面技术规程
- Unit3Feelingsandemotions词汇拓展短语背记(二)北师大版英语八年级上册
- 2025至2030中国丁烯丙烯共聚物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
- 国开行考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