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态度.ppt_第1页
2018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态度.ppt_第2页
2018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态度.ppt_第3页
2018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态度.ppt_第4页
2018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态度.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态度,考点阐释:,了解诗歌的内容,把握诗歌的主旨。分析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明确作品的社会意义。把握作品的趣味情调。,(一)古代诗歌内容的归类概述1写景抒情。2咏物言志。3边塞征战。4怀古咏史。5即事感怀。6羁旅行役。,李白的“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送孟浩然之广陵)。诗歌景中含情、融情人景,烟花含愁,孤帆载憾,天际碧水带走诗人的无尽思念,其惜别之情从每一个画面中渗透出来。,如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赤壁怀古);辛弃疾的“舞榭歌台,英难无觅孙仲谋处,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京口北固亭怀古)。,如白居易的“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二)古代诗歌情感的归类1.惜别之情。2.黍离之情。3.思乡之情。4.怀古之情。5.讽喻之情。6.报国之情。7.咏景之情。8.恋友之情。,如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如姜夔的“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表达的是对物是人非的无限惋惜及悲痛之情。,如杜牧的“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赤壁)。,如贺知章的“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古诗中常见的思想感情,忧国忧民建功报国怀古伤今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登高览胜惜春悲秋思乡怀人长亭送别思乡念亲相知相思别恨离愁,忧国伤时,1、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如:杜牧过华清宫2、反映离乱的痛苦如:杜甫春望3、同情人民的疾苦如:白居易卖炭翁4、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如:杜甫登岳阳楼,建功报国,1、建功立业的渴望如:曹操龟虽寿、陆游书愤2、保家卫国的决心如:王昌龄从军行3、报国无门的悲伤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4、山河沦丧的痛苦如:陆游示儿文天祥过零丁洋,建功报国,5、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6、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如:杜甫兵车行7、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如:屈原涉江,思乡怀人,1、羁旅愁思如:孟浩然宿建德江温庭筠商山早行2、思亲念友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3、边关思乡如: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4、闺中怀人如:王昌龄闺怨、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李白乐府(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生活杂感,1、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如: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2、昔盛今衰的感慨如: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3、借古讽今的情怀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长亭送别,1、依依不舍的留念如: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李白金陵酒肆留别2、情深意长的勉励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3、坦陈心志的告白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生活杂感,4、青春易逝的伤感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5、仕途失意的苦闷如: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6、告慰平生的喜悦如: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三)如何评价古诗的思想内容1了解背景。欣赏诗歌必须知人论世,了解社会现实生活,诗人的生平、思想和性格等等,无不深深打上当时社会风气的烙印;具体了解写作某一首诗时的生活状况、思想情绪和创作意图;还要有必要的知识储备,对诗中所涉及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典故能有大略的了解。,例如,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清新飘逸、热烈奔放的千古杰作,也只有在灿烂辉煌的盛唐文化的熏陶、培植下才会产生。,如王维,前期创作以边塞诗为主,体现出强烈的进取精神,具有盛唐的浪漫豪情;后期转而以创作山水田园诗为主,渗透着佛家思想,艺术成就就更高。,2透过诗歌题目了解作品的内容的范畴。读题目,能大致推断出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写作用意。诗歌题目多种多样,题目不同,内容的范畴也不同。如:(1)登临之作多抒发今昔变迁的感慨;(2)怀古之作多借古喻今,抒发个人进退的思考;(3)叙事之作多借抒情;(4)咏物之作多托物言志;(5)送别之作多抒发“黯然消魂”、“旷达刚健”的情感。,3整体体味,挖掘主旨。(1)鉴赏诗歌,在了解背景的基础上,必须具体地、逐句地阅读全篇。分清写什么、怎样写的,这样去实现整体体味。体现的同时需要找出核心句。核心句可能是直露的,也可能是含蓄的,但它是主旨的所在。挖掘主旨时。要充分利用标题、注释和题干说明,从这些地方往往会得到提示。有些标题本身就具提示性。,如:杨炯的从军行、李白的越中览古送孟浩然之广陵、骆宾王的在狱咏蝉、杜甫的春夜喜雨等等。作为命题材料的诗作,一般都是能代表作者主要创作风格的,例如辛弃疾、毛泽东的豪放词,柳永,秦观的婉约词,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王维的“诗中有画”等等。,(2)注释是鉴赏中最值得注意的内容,虽短短几字,却是出题人给你的暗示。(3)评价主旨要会选用不同的术语。,介绍写作背景,那是暗示本诗的绍思想内容;介相关诗句,那是暗示本诗韵用典或其意境;介绍作者,那是暗示本诗的写作风格。所以,一定要仔细研读注释!,如: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语言浅近易懂,主旨深远)、言简意丰(语言简洁,内容丰富)、意在言外(言在此而意无穷)、含蓄蕴籍(委婉、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语意含而不露、耐人寻味)等等,都是常用术语。,4把握基调细评价值。一首诗歌一个基调,尽管题干没有要求你分析基调,但在分析评价作品思想内容时必须把握好基调,否则必然产生风马牛不相及的结果。基调是分析的基础,分析是对整体体味(艺术感受)的深化和发展,是评价的基础。只有基调把握准了,分析才能妥贴;只有分析妥贴了,才能对诗歌中作者流露出的思想内容作出比较公允的评价。,一首诗的基调主要有这几种:压抑、沉郁、欢快、雄阔、委婉、含蓄、空灵、直率、自然、风趣、平淡等。,(四)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一般来说,古诗词中的作者的态度和观点就是诗歌所表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即诗人通过诗歌所表现的生活认识、个人思想和政治倾向。这些,在诗歌中往往不是直接表露的,而是借助于某一种文学手段(诗化的语言)曲折地、隐晦地表达的,它需要读者在解读过程中,通过各种鉴赏方法去体悟,去挖掘。去揭示。那么,鉴赏一首古诗词,应该如何去把握作者的态度观点呢?下面简要地谈一谈在把握作者的观点与态度时要注意的4个问题:,1一首诗或词的作者的态度与观点是建立在语言、形象、表达技巧等外在形式上的,因此,把握诗作者的态度观点也要注意从一首诗或词曲的整体上去考虑,不能忽略语言、形象、表达技巧等诗歌的外在形式的赏析而去架空分析。因为只有了解了诗的形式美的内涵,才能深入地去探知作者的观点与态度。,2对诗词作品的观点与态度的概括要准确、恰当、不夸大、不缩小、不绝对化。在这方面,我们常犯的错误是容易“拔高”的毛病,即用今天的眼光去评价古人的思想、观点和态度。评价常常不恰当,有失分寸。,3要因诗论诗,因人论诗,因事论诗,不能随便“套用”某首词的评价内容,尤其是要防止想当然式搬用某些现成的词语,使得评价出现似是而非,言不及义的现象。要防止这类错误,需要我们在鉴赏时认真体味。仔细分析,依据特定的诗、特定的作者、特定的时代作出特定的分析。,4作者在诗中的观点,需要我们鉴赏时概括,因此概括时要注意完整性、全面性。诗中作者的态度观点所包含的几个方面都要概括到,要防止犯以偏概全的错误。,分析诗歌主旨的要略评价作品思想内容应注意的问题,一、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关注诗歌的题目2、知人论世:作者的生平、时代背景、创作风格3、抓关键句、关键词4、词中的用典5、关注诗歌的注释6、关注诗歌中特定意象的特定含义在解读诗歌时,这几点可以综合运用。,寻找有效切入点,关注所有信息,由诗歌题目入手,从重点词句突破,与补充注释结合,近试上张水部朱庆馀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村行王禹偁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棠梨叶落胭脂色,荠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与诸子登岘山孟浩然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注羊公碑:后人为纪念西晋名将羊祜而建。,解题步骤:,(1)通读全诗,从作者入手,知人论世(2)再读全诗,从题目入手,推知大意(3)解释全诗,借想象联想,再造画面(4)认真审题,借方法技巧,准确理解(5)再次审题,认真作答:这首诗的某联描写了(景,人,事,物),创设了什么意境,表达了什么(情感,理想,志趣)。,写景抒情诗,枫桥夜泊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1、在诗中作者写哪几种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征?景物:月落、乌啼、霜、江边的枫树、渔火、寒山寺等。特征:秋夜幽寂清冷。2、通过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写出羁旅者孤孑清寥、愁绪满怀的情感。,1、写景抒情诗,写景以抒情言志,或用衬托、对比手法,或用白描手法,或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诗的中间两联往往对仗工整。诗的语言特点:明快、清新、简洁、质朴。,要注意从四方面入手:要概括诗中所写的景物及其特点;要体味诗歌中的情景交融的意境;要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爱国、爱情、乡愁、惜春、伤春等;要分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即事感怀诗,约客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1第四句描写了“闲敲棋子”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出诗人此时的心情。2后两句提供了让读者自己想象的余地,请加以说明。,期待、失望、无聊、惆怅相互交织的情绪,由对客人的等待让读者想象客人不来的种种原因,或者由作者“闲敲棋子”的细节描写想象作者内心的期望与失望交织的情感。,2、即事感怀诗,古人常以“即事”为题写诗,因一点事由而生发,抒写心中的感慨,例如怀亲、送友、思乡、赠人、人生感悟、闲情逸趣等等。,分析即事感怀诗要注意:“事”,作者写了什么事,或者说是什么事触发了作者的思绪;“怀”,要体味诗人抒的是什么“怀”,注意“事”与“怀”结合点,所抒之“怀”是否深挚感人。重点和难点是第二点,“即事”是为了“感怀”,这一点一定要紧记。,咏物言志诗,孤雁杜甫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1事物特征:孤独;失群;哀伤;无人理解。2诗人情感:以孤雁自喻。体现了诗人孤独;失落;人生不得意、无人理解的哀伤之情。,3、咏物言志诗,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直写物象,绘形绘色,以求逼真传神;一是托物寓意,借题发挥,抒情言志。如硕鼠江雪咏柳。,读懂咏物诗的方法1、概括所咏事物的特征。2、体会作者所言之“志”(思想、感情、志向、情趣、爱好、愿望)。3、表达技巧象征、托物言志、以物喻人、拟人、比喻、正面描写、侧面烘托等,怀古咏史诗,越中览古李白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苏台览古李白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2请谈谈这两首诗艺术手法的主要不同之处。,1请从两个方面谈谈这两首诗共同的特点。,要点:两首诗都是怀古之作,主题相同,题材相似;都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越中览古着重渲染越宫昔日的繁华,结句聚焦在今日荒凉的遗址,以强烈的反差抒写姑苏台今日的荒凉;苏台览古着重描绘姑苏台今日的荒凉,以今古常新的自然景物衬托人事的变幻无常,抒写了诗人内心的感受。,4、怀古咏史诗,在怀古咏史诗赏析时,要注意下面几点:要弄清史实,作者“怀”什么“古”;要体会意图,作者为什么怀古;要领悟感情,作者在怀古中表达了什么感情;要分析写法,特别要注意分析典故。,A、称颂、仰慕英雄B、以古讽今,讽谕现实;昔盛今衰的黍黎之悲C、自比自况,感慨个人遭遇;抒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情感等D、不要重蹈前人覆辙,边塞征战诗,征人怨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诗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标题以及“马策、刀环”等也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第一句怨战事频繁,“朝朝”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第3句怨气候酷寒,第4句怨环境艰苦景色单调。,5、边塞征战诗,赏析边塞诗要注意:了解时代背景;分析诗歌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感受艺术风格:豪放旷达、雄奇壮美、豪壮悲慨。,A、赞颂将士英勇作战,保家卫国;建功立业的渴望和保家卫国的豪情。B、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惨烈,控诉战争痛苦;报国无门的怨愤和归家无望的哀痛。C、思念故乡、亲人或家人思念戍边的亲友。D、反映独具风格的塞外风光和塞外的风土人情。,大漠、烽烟、长城、落日、黄沙等景物,惜别送别诗,谢亭送别劳歌一去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1)作者在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本诗抒发的是作者的离别之愁。,(2)有人认为第二句“红叶青山”的色调与全诗的情感基调不和谐,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红叶青山色彩艳丽,乍看似不协调,实际上恰恰是对离愁的有利反衬。景色越美,越觉离别的难堪。这是典型的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6、惜别送别诗,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这类诗歌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如柳永的雨霖铃。这类诗歌在艺术手法上大多是采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也借助于想象、联想塑造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