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语言文学专业论文)习语的隐喻特征.pdf_第1页
(英语语言文学专业论文)习语的隐喻特征.pdf_第2页
(英语语言文学专业论文)习语的隐喻特征.pdf_第3页
(英语语言文学专业论文)习语的隐喻特征.pdf_第4页
(英语语言文学专业论文)习语的隐喻特征.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英语语言文学专业论文)习语的隐喻特征.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本文讨论习语的本体隐喻特征、方位隐喻特征和结构隐喻特征。习语,在 英语中指那些意义不同于字面意义的固定短语,在汉语中指四字格成语。隐喻 主要是指概念映射,习语的隐喻特征即习语背后的概念映射。 习语的本体隐喻特征指的是,将习语中抽象事物看作具体事物。本体隐喻 中最常见的类型是拟人和容器隐喻。容器隐喻的本体跟容器一样,是有界的, 即存在着边界,可以是面、线,也可以是点。习语的方位隐喻特征指的是,人 们在习语中参照上下、内外、前后、深浅、中心一边缘等概念建构的隐喻。 “上下”的隐喻意义包括:在数量上,多为上,少为下;在质量上,好为上, 坏为下;就身心状况而言,健康、有生命为上,疾病,死亡为下;有意识为 上,无意识为下;高兴为上,难过为下;就社会和经济地位而言,位高为上, 位低为下;施控、施力为上,受控、受力为下。“前后”的隐喻意义包括:公 开在前,隐喻在后;重要在前,次要在后;发展快的、好的在前,发展慢的、 差的在后。习语的结构隐喻特征指的是,在习语中用具有高度结构化的概念来 构建其他概念。结构隐喻的系统性包括结构隐喻本身的系统性和隐喻之间的系 统性;隐喻之间的系统性包括相同本体的隐喻之间的系统性和相同喻体的隐喻 之间的系统性。 本文分析表明,习语以概念隐喻为其理据;它们都来源于生活体验。许多 英语习语和汉语习语都有明显的隐喻特征。 关键词:英汉习语;隐喻特征:本体隐喻;方位隐喻;结构隐喻 a b s t r a c t t h i st h e s i sd i s c u s s e sm e t a p h o r i c a lf e a t u r e so fi d i o m si d i o mr e f e r st oap h r a s e w h o s em e a n i n gi sd i f f e r e n tf r o mt h em e a n i n g so fe a c hw o r dc o n s i d e r e ds e p a r a t e l y m e t a p h o rr e f e r st oam a p p i n g ( i nt h em a t h e m a t i c a ls e n s e ) f r o ma s o d x c ed o m a i nt oa t a r g e td o m a i n m e t a p h o r si n c l u d eo n t o l o g i c a lm e t a p h o r s ,o r i e n t a t i o n a im e t a p h o r s , a n ds t r u c t u r a lm e t a p h o r s o n t o l o g i c a lm e t a p h o r so fi d i o m sr e f e rt ov i e wa b s t r a c tt h i n g si ni d i o m s a s c o n c r e t et h i n g s t h em o s to b v i o u so n t o l o g i c a lm e t a p h o r sa r ep e r s o n i f i c a t i o na n dt h e c o n t a i n e rm e t a p h o r s t h et e n o ro fac o n t a i n e rm e t a p h o rh a st h es a m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e s w i t hac o n t a i n e r ;t h a ti s ,i th a sb o u n d a r i e s t h eb o u n d i n gs u r f a c em a yb ew h e t h e ra w a l l ,af e n c e ,o ra l la b s t r a c tl i n eo rp l a n e o r i e n t a t i o n a lm e t a p h o r so fi d i o m sg i v e c o n c e p t so fa r li d i o ms p a t i a lo r i e n t a t i o n ,t h e r ea r em a i n l yu p d o w na n d f r o n t b a c ks p a t i a lo r i e n t a t i o ni ni d i o m s m e t a p h o r i c a lf e a t u r e sa b o u tu p d o w ni n c l u d e : m o r ei su p ,l e s si sd o w n ;g o o di su p ,b a di sd o w n ;h e a l t ha n d l i f ea r eu p ,s i c k n e s sa n dd e 甜ha r ed o w n ;c o n s c i o u si su p , u n c o n s c i o u si sd o w n ;h a p p yi su p ,s a di sd o w n ;h i g hs t a t u si s u p ,l o ws t a t u si sd o w n ,a n dh a v i n gc o n t r o lo rf o r c ei su p , b e i n gs u b j e c tt oc o n t r o lo rf o r c ei sd o w n m e t a p h o r i c a lf e a t u r e s a b o u tf r a n t b a c ki n c l u d e :t h eo p e ni sf r o n ta n dt h eh i d d e ni s b a c k ;t h ei m p o r t a n ti sf r o n ta n dt h el e s si 虫o r t a n ti sb a c k , a n dt h ed e v e l o p e di sf r o n ta n dt h el e s sd e v e l o p e di sb a c k s t r u c t u r a lm e t a p h o r so fi d i o m sm e a nt h a to n ec o n c e p to fa l li d i o mi sm e t a p h o r i c a l l y s t r u c t u r e di nt e r m so fa n o t h e r t h eb i g g e s t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o fs t r u c t u r a lm e t a p h o r s , t h a ti s ,s y s t e m a t i c i t y ,r e f l e c t si nt w ow a y s :t h ei n t e r n a ls y s t e m a t i c i t ya n dt h ee x t e r n a l s y s t e m a t i c i t y t h ea n a l y s e so ft h i s 也e s i ss h o wt h a ti d i o m sa r em o t i v a t e db yc o n c e p t u a l m e t a p h o r sa n db o t ho f t h e mh a v el i f ee x p e r i e n c ea st h e i rg r o u n d i n g s al o to f i d i o m s i nc h i n e s ea n de n 斟i s hh a v eo b v i o u sm e t a p h o r i c a lf e a t u r e s k e yw o r d s :i d i o m ;m e t a p h o r i c a lf e a t u r e s ;o n t o l o g i c a lm e t a p h o r s ;o f i e n t a t i o n a l m e t a p h o r s ;s t r u c t u r a lm e t a p h o r s 刖青 本文讨论习语的隐喻特征,以莱考夫和约翰逊提出的本体隐喻、方位隐喻 和结构隐喻三类( l a k o f f & j o h n s o n ,1 9 8 0 ) 为本文的理论基础。 隐喻,在西方自从亚里士多德以来,一直是研究的热点,有很多不同的理 论和方法。在过去的二三十年来,以菜考夫和他的同事们开创的真正意义的认 知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对隐喻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使隐喻研究有了很大突破。 习语是语言的精华,在英语中不管是在书面语还是口语,都有广泛的使用;在 汉语中习语的使用更加普遍。 从莱考夫隐喻理论的角度研究习语,特别是系统地研究英语和汉语中习语 的隐喻特征,尚未见过报道。所以,笔者选择这一课题进行研究,希望能起到 一石二鸟之作用:一是可以加深对英语习语及汉语习语的认识,以期人们更好 地理解和运用习语;二是通过对语料的分析反过来验证莱考夫隐喻理论的真伪 及普遍性,加深人们对隐喻的认识,以期将隐喻理论研究推向更深层次。本文 论述了以下几个方面。 1 、习语的定义。在语言学研究和词典编撰实践中,习语的定义一直是众 说纷纭,引起争议的。( n u n b e r g ,1 9 9 4 :4 9 2 ) 根据n u n b e r g 的定义,英语习语 指固定短语( f i x e dp h r a s e s ) ,固定搭配( c o l l o c a t i o n s ) ,陈腐词语 ( c l i c h e s ) ,俗语( s a y i n g s ) ,谚语( p r o v e r b s ) 和典故( a l l u s i o n ) 。柯林斯 习语词典( 2 0 0 2 年第2 版) 对习语的定义为:习语指整体意义不同于字面单 个词组成意义的特殊短语。牛津英语词典对习语的定义为:习语指某个国家或 某种人群特有的语言形式。( g i b b s ,1 9 9 4 :2 6 9 ) 在汉语中对习语的定义同样如 此。汉语习语可以指成语( s e tp h r a s e s ) ,俗语( c o m m o ns a y i n g ) ,谚语 ( p r o v e r b s ) ,歇后语( t w o p a r ta l l e g o r i c a ls a y i n g s ) 。( 陶三琴,2 0 0 2 :1 1 1 2 ) 汉语习语也可以指四字格成语( f o u r ,c h a r a c t e rs e tp h r a s e s ) 。( 张辉, 2 0 0 3 :1 ) 以上讨论涉及到对习语的宽泛定义或狭隘定义。本文采用的是狭隘意义上 的习语。在英语中指那些意义不同于字面意义的固定短语,在汉语中指四字格 成语。原因有三点: ( 1 ) 在汉语和英带这种类型的习语都是最典型的: ( 2 ) 研究的对象范围缩小了,操作性强; ( 3 ) 选取这两种类型习语,便于进 行对比研究。举例如下: ( 1 ) as h o t i n t h ea r m ( 非常令人鼓舞的) ( 2 ) t oc r o s st h a tb r i d g el a t e r ( 稍后解决此问题) ( 3 ) 指桑骂槐( 间接责骂或谴责一个人) ( 4 ) 孤掌难鸣( 没有别人支持很难成功) 2 、隐喻的定义。历史上第一位对隐喻现象进行系统论述的是亚里士多 德。亚氏及法国人方达尼尔等传统修辞学家将隐喻看作一种语言现象,是一种 同于修辞话语的修辞现象。( 束定芳,2 0 0 0 :2 0 一2 8 ) 中国对隐喻的研究始于 孔子。几千年来人们主要将隐喻看作一种修辞方法进行研究。( 蓝纯,2 0 0 3 : 5 ) 现在的认知观认为,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它更重要的是一种人类 的认知现象。语言深深扎根于认知结构中。隐喻就是一种重要的认知模式,是 新的语言意义产生的根源。( 赵艳芳,2 0 0 1 :9 9 ) 莱考夫和约翰逊合著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 1 9 8 0 ) 标志着以现代认 知语言学的研究方法来研究隐喻。莱考夫和约翰逊对隐喻的定义是:隐喻的实 质就是通过另一类事物来理解和经历某一类事物。( l a k o f f & j o h n s o n ,1 9 8 0 : 5 ) 莱考夫和约翰逊认为,隐喻在日常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不但在语言中, 而且在思想和行动中。我们赖以进行思考和行动的日常概念系统,大部分在本 质上是隐喻性的。( i b i d :4 ) 确认隐喻有两条标准:本体和喻体属于不同的 活动;只涉及到部分特征的运用。( i b i d :4 ) 隐喻意义是源域事物的部分特 征向目的域映射的结果。l a k o f f 和j o h n s o n 将英语中的隐喻分为本体隐喻、方 位隐喻和结构隐喻三类。莱考夫用隐喻这一概念指概念映射( c o n c e p t u a i m a p p i n g ) ;本文所涉及的隐喻主要是指概念映射,习语的隐喻特征即习语背 后的概念映射,这是最核心的理论基础。 3 、习语语义的理据。长期以来,人们认为习语语义是非组合性的 ( n o n c o m p o s i t i o n a l ) ,因为他们的意义不是单个组成部成的集合, ( g i b b s ,1 9 9 4 :2 7 0 ) 例如,ah o u s eo fc a r d s ( 很有可能失败) 的语义不是由每 个单词的意义集合而成。习语的非组合性观点认为习语语义正如单个词汇词义 一样由大脑词库直接规定。( i b i d :2 7 0 ) 这传统习语语义观现在正在受到认知 语言学和心理语言学的挑战。近来心理语言学的研究成果已经表明,许多习语 的语义以人们的概念知识为其理据。( i b i d ,1 9 9 4 :2 7 7 ) 一系列的实验表明人 们直觉中对习语语义可分析性有其合理的连贯性。习语的可分析性在人们对习 语的瞬间理解( i m m e d i a t e ,0 n l i n ei n t e r p r e t a t i o n ) 上也有重要作用;实验表 明,人们用更少时间去处理可分析性习语。( g i b b s ,1 9 8 9 ) 习语的喻义由人们的概念知识为其理据,而概念知识由隐喻构成。 ( g i b b s ,1 9 9 4 :2 9 0 ) 例如,习语j o h ns p i l l e dt h eb e a n s ( 约翰泄露了秘密) 将 人们把装着豆子的容器翻倒的知识映射到人们把秘密泄露出来。操英语者能够 理解s p i l lt h eb e a n s 为泄露秘密( t or e v e a lt h es e c r e t s ) 是由于背后的概念隐喻的 映射,如大脑是容器( t h em i n di sac o n t a i n e r ) ,和思想是物质 ( i d e a sa r ep h y s i c a le n t i t i e s ) 。 4 、习语的隐喻特征。 1 ) 习语的本体隐喻特征。本体隐喻是指人们将抽象的和模糊的思想感情、 心理活动、事物、状态等无形的概念看作是有形的实体,特别是人体本身。 ( l a k o f f , 1 9 8 0 :2 5 ) 这是由于人类从物理世界早获得了最直接、最基本的、有 关物质的经验,这些经验人们所熟知,所以常被借来理解和说明那些抽象的经 验,如事件、行为、感觉、观念等,将它们视作有形的实体,对它们进行推 理。简言之,本体隐喻的最大特点就是将抽象事物看作具体事物。如,w e n e e dt oc o m b a ti n f l a t i o n ( 我们需要与通货膨胀作斗争) i mal i r l er u s t yt o d a y ( 我今天头脑有点生锈) 在前例中,抽象名词“通常膨胀”被看作有具体的人 的特征;在后例中, “头脑”被看作有机器的特征。本体隐喻中最常见的类型 是拟人和容器隐喻。 ( 1 ) 拟人。拟人指赋予具体或抽象事物人的特征。如,l i f eh a sc h e a t e dm e ( 生活欺骗了我) 天荒地老。前例中的“l i f e ”( 生活) 以及后例中的天和 地被当作人看待,赋与人的特征。 f 2 ) 容器隐喻 容器隐喻指的就是人们把行为、思想、心理及许多抽象的东西看作是容 器,用与容器有关的具体概念分析和说明抽象的概念、状态和事件等。 ( l a k o f f ,1 9 8 0 :2 9 ) 容器隐喻有着深厚的物质基础,因为容器无所不在,无时 不有。人们日常所接触的衣服、鞋袜、杯子、脸盆、碗碟、汽车、办公室、皮 包、抽屉、家,无一例外地都可以抽象出容器这一概念。容器隐喻的本体跟容 器一样,是有界的,即存在着边界,可以是面、线,也可以是点。只要在空间 或时间上构成一个可以进出的范围,便形成一个容器。其界面是明确和具体 的,这类本体通常为具体的事物,它们的界面一般是可以看见或触摸的。例如 人体本身就是一个容器。如,1w a sf i l l e dw i t hj o y ( 我满心欢喜) 衣冠禽兽。 不仅整个人体可以视作一个容器,而且人体的每一部分都可作的一个容器, 如,h e re y e sa r ef i l l c dw i t ht e a r s ( 他眼中充满泪水) 满腹经纶。其界面的模糊 或抽象的。这类本体的界面通常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如水、光、空气;一种 社会或文化;人的思想、感情;一个群体等。它们常常是形成象容器一样可以 进出的包围体,这一包围体对其内部的东西既形成一种保护,又形成一种制 约。如,h ew a sl o s ti nt h o u g h t ( 他陷入沉思中) 出生入死。并不是所有的容 器隐喻的本体都是三维立体结构,有些平面结构的构件同样也被投射成容器结 构,它们的边界由线围成。这类本体主要为地区或领域,其界线也有具体和抽 象之分。如,t h e r ei sal o to f l a n di nk a n s a s ( 堪萨斯有很多土地) 走南闯北。 容器概念无时不有,它可以映射到几乎任何一个三维的空间,可以映射n - - 维 的平面,甚至可以映射到一维的线条上。一维的意象最常见于时间概念中,因 为时间的流逝是延续的,不断向前的。时间可盼被看作容器,因为时间也是有 界的,其边界为两个点,即起点和终点。尽管抽象的时间没有起点和终点,但 在特定的时间段的起点和终点总是确定的。如,h ei st r a p p e di nh i sp a s t ( 他陷 入对过去的回忆中) 年深日久。 2 ) 习语的方位隐喻特征。和本体隐喻一样,方位隐喻也是一种基本的隐 喻,它指的是人们参照上下、内外、前后、深浅、中心一边缘等概念建构的隐 喻。 ( l a k o f f , 1 9 8 0 :1 4 ) 这些空间概念都可借助身体本身作为参照物,因此辨 别空间方位能力是人类的一种最基本的能力。既然方位概念是人类的一种基本 概念,人们借助这些概念去理解情绪,感觉等较抽象的状况也是自然的事。本 小节以上下、前后为例结合英汉习语作一分析。 ( 1 ) “上下”的隐喻意义分析。表达“上”的概念在英语中常用的介词有 u pa b o v e 或o v e r ;动词有r i s e ,c l i m b 或其他与u p 构成的短语;形容词有u p p e r , h i 曲,s u p e r i o r 等;名词有t o p ,p e a k ,h e i g h t 等。相应地,表达“下”的概念在英 语中常用介词有d o w n ,u n d e r 或b e l o w ;动词有d r o p ,s i n k ,f a l l ,d e c l i n e 等;形容 诃有i n f e r i o r 、l o w 等;名词有b o t t o m 。在汉语中,除“上”和“下”外,也常 用“高低”表达“上下”的概念。 在数量上,多为上,少为下。因为根据我们的经验,如果在原有的一堆物 体上再加一个,这堆物体的高度就会上升;反之则下降。 ( l a k o f f ,1 9 8 0 : 16 ) 如,t h ec a rs l o w e dd o w n ( 车速渐渐慢下来) 劳苦功高。 在质量上,好为上,坏为下。因为好的东西总是让人羡慕,甚至需要仰 视;坏的东西让人瞧不起,让人唾弃。而且,好的东西往往会给人带来地位、 财富或其他方面的上升,而坏的东西带来的结果则相反。 ( l a k o f f ,1 9 8 0 : 1 6 ) 如,t h i n g sa r el o o k i n g u p ( 情况正在好转) 走下坡路( 越来越糟) 。 就身心状况而言,健康、有生命为上,疾病,死亡为下:有意识为上,无 意识为下;高兴为上,难过为下。 ( l a k o f f ,1 9 8 0 :1 5 ) 该隐喻的经验基础 是:人或其他哺乳动物健康,清醒时是站着的,睡着或昏迷或死亡时是躺着 的;当人们高兴的时候总是呈现出直立、挺拔的姿势,而悲伤时则呈现出脑袋 耷拉、双肩低垂的样子。如,h es a n k i n t oac o m a ( 他陷入昏迷) t h a tb o o s t e d m ys p i r i t ( 他的发言令我们情绪高涨) o u rs p i r i t s w e n tu p ( 我们的兴致高了起 来) 神采飞扬兴高采烈朝气蓬勃垂头丧气。 就社会和经济地位而言,位高为上,位低为下;施控、施力为上,受控、 受力为下。该隐喻的经验基础是,在封建社会,社会地位最高的帝王总是高高 在上;在日常生活中,领导一般在高高主席台上:只有高位的人才能控制、施 力于地位低的人。另外,在格斗中胜者通常将失败者压在身底下。( l a k o f f , 1 9 8 0 :i 6 ) 如,t h e yw o r ku n d e rak i n dl e a d e r ( 他们在一个和蔼的领导手下工 作) 高人一等礼贤下士t h ed i r e c t o rp r e s i d e so v e rt h em e e t i n g ( 董事主持会 议) 占尽上风五体投地。 就时间而言,方位隐喻在英语和汉语中比较复杂,在英语中,将来在上或 将来在下,如i ma f r a i do f w h a t su pa h e a do f t l s ( 我担心将来的事) t h i ss t o r y w a sh a n d e dd o w n 幻r i mb yh i sf a t h e r ( 这个故事是由他父亲传给他的) 在汉语 中,过去在上,将来在下,如:下不为例上了年纪上辈下辈。 ( 2 ) “前后”的隐喻意义分析。表达“前后”的概念在英语中常用的有: f r o n t 和b a c k 、b e f o r e 和a f t e r 、i nf r o n to f 和b e h i n d 、f o r w a r d 和b a c k w a r d 等。汉 语中有“前后”或“先后”。 公开在前,隐喻在后。其经验基础是,按照正常情况,排在队伍前面的是 最容易被看清楚的,而后面的由于被阻挡,不易看清。如,h ei sb e h i n dt h e p l a n ( 他是幕后策划人) 幕后操纵。 重要在前,次要在后。其经验基础是,重要的事情总是最先得到处理,然 后才是次要的;就社会地位而言,身处要职的人士在排队或排名时总是在前 面。如,it h i n kq u a l i t ym u s tc o m eb e f o r eq u a n t i t y ( 我认为质量比数量重要) 步入后尘。 发展快的、好的在前,发展慢的、差的在后。其经验基础是,在此赛中, 跑得快的,有技巧的必然处在队伍的前面,否则就要落后。如:t h ec h i l dw a s b a c k w a r di nl e a r n i n gt ow a l k ( 那孩子学步较晚) 畏缩不前后来居上。 3 ) 习语的结构隐喻特征。 根据l a k o f f 的观点,结构隐喻指用具有高度结构化的概念来构建其他概 念的隐喻( 1 9 8 0 :6 1 ) 。具体指以一种概念节来构造另一种概念,使两个概念 相叠加,将谈论一种概念的各方面的词语用于谈论另一种概念。结构隐喻的最 大特点系统性,其系统性可以从两个层面反映出来。 ( 1 ) 结构隐喻本身的系统性。结构隐喻强调的是将一个概念的结构映射到 另一个概念,所以概念本身具有高度的结构性和系统性,也就使概念隐喻具有 高度的结构性和系统性。以结构隐喻d e a sa r ep l a n t s ( 观点是植物) 为 例,植物的生长过程包括:选定土壤、播种、发芽、开花和结果。这些过程也 被相应地映射到思想观点上。具体如下: 观点的基础就是植物的土壤。如,h i sa r g u m e n t sa r ei l lg r o u n d e di nf a c t s ( 他的观点立论不足) 根深蒂因根深叶茂。 开始或创立一种观点是播种一棵植物。如as e e do fd o u b tw a yh a v eb e e n p l a n t e d i n y o u r m i n d s ( 怀疑的种子也许已经播在你的头脑中了) 声名远播。 观点的初始阶段是植的开始生长阶段。如,t h a t sab u d d i n gt h e o r y ( 那理 论正在发展中) 风吹草动方兴未艾。 删除观点中不必要的部分是除草。如,w ew e e d e do u ts o m ed a t e di d e a s ( 我们删除了一些陈旧的观点) 惭草除根。 观点的不良发展就是植物的不良生长。如,t h a t i d e ad i e do n t h ev i n e ( 那 个想法夭折了) 良莠不齐。 观点成功发展的最佳阶段就是植物的开花时期。如,i tw i l lt a k ey e a r sf o r t h a ti d e at oc o m et of u l lf l o w e r ( 那种观点要发展到巅峰时期还需要几年时间) 生根开花风华正茂含英嚼华。 观点带来的有益的结果就是植物的果实或收获。如,h i si d e a sf i n a l l yc o m e t of r u i t i o n ( 他的想法最终实现了)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蔚然成风。 从以上的阐述可以看出,“植物”的不同生长阶段按照时间先后分别被映 射到“观点”的相应发展阶段。因为人们对于植物的生长过程了如指掌,很自 然地,该过程便被借用来描述“观点”的纵向发展过程。观点的“生长”也就 是植物的生长,两两对应,构成完整的体系。 ( 2 ) 隐喻之间的系统性:不仅单个结构隐喻可以构成一个系统,结构隐喻 之间也同样具有系统性。这一点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说明:相同本体的隐喻之间 的系统性和相同喻体的隐喻之间的系统性。 a 相同本体的隐喻之间的系统性指许多不同的概念隐喻具有相同的本 体。以有关“观点”的结构隐喻为例。除了“观点是植物”之外,常用的概念 隐喻还包括: 观点是食物。如,w h a th es a i dl e f ta b a dt a s t ei nm y m o u t h ( 他的话让我觉 得不是滋味) 囫囵吞枣津津有味。 观点是产品。如,h e p r o d u c e sn e w i d e a sa ta l la s t o u n d i n gr a t e ( 他们惊人的 速度产生新的想法) 如法炮制。 观点是建筑物。如,y o u r i d e a i ss h a k y ( 你的观点站不住脚) 屋下架屋。 观点是商品。如,iw o l l tb u yt h a ti d e a ( 我不会接受那观点) 金石之言 金玉之言。 观点是资源。如,l e t sp o o lo u r i d e a s ( 让我们集思广益) 思如泉涌,才华 横溢。 以上这些概念隐喻( “观点是植物”、“观点是食物”、“观点是建筑 物”、“观点是产品”、“观点是商品”) 从不同侧面分析了“观点”的种种 特征及必要条件。“植物”强调了一个观点从初始状态到渐渐成熟,到形成体 系,到最终成为现实的完整过程;“食物”这一隐喻是从接收者角度,借助摄 取不同食物时人们的感受,说明观点是否能被人理解,并评价其好坏; 建筑 物”的隐喻强调观点是否可靠,是否经得起推敲: “产品”这一隐喻重点说明 观点产生于人的头脑,需几经思考才能成“正品”:“商品”这隐喻说明观 点是否能让人接受,是否有用。这一系列的隐喻基本涵盖了“观点”特征的重 要方面,如,每个观点都有其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 植物) ;有些观点容 易让人理解,有些不能( 食物) :有些观点论证充分,有些观点站不住脚( 建 筑物) ;有些观点刚刚形成,有些观点已几经修改( 产品) ;有些观点有价 值,有些没有( 商品) 。通过以上分析相同本体的隐喻之间的系统性。 b 相同喻性的隐喻之间的系统性 一喻体多本体的情况在汉语和英语的结构隐喻中都很常见,就喻体而言, 主要可分为两种情况:喻体具有一致性和喻体具有复杂性。两种情况都可说明 结构隐喻的规律性和系统性。 a 喻体的一致性 喻体和本体本是不同的事物,通过隐喻,将喻体的某些结构或特点映射到 本体上,使两者具有了某些相似性,同时也使本体的某些结构和特点更加突 显。所以不同的抽象概念如果在某方面具有相似性,便会产生一喻体,多本体 的现象。这一喻体往往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熟悉的事物或概念,并具有显著的 特点或结构,所以才能被频繁地借用来描述其他概念。如“战争”这一概念 既可以被映射到“争论”上,也可映射到“爱情”上。如,h es h o td o w na l l m ya r g u m e n t s ( 他把我的观点一驳倒) n 枪舌战不堪一击h ei ss l o w l yg a i n i n g g r o u n dw i t hh e r ( 他慢慢赢得她的芳心) 他真是自丕量左! 亟塑丝捡。“争 论”和“爱情”都涉及两方或多方,结果可能是分出胜负或不负胜负,于是便 都被映射成了“战争”的结构。 b 喻体的复杂性。有的喻体本身含有多重特点,由此产生的不同隐喻也便 具有多样性。例如“火”可以与温暖、热情、希望、光明和智慧相联系;也可 以代表危险,灾难和伤害。如,h i si m a g i n a t i o nc a u g h tf i r e ( 他的想象力充分 发挥了) ,星火燎原火眼金睛火树银花m ea c c u s e dt h ep r e s i d e n to ff a n n i n gt h e f l a m e so fv i o l e n c e ( 他指责总统对暴力行为煽风点火) 火冒三丈火上浇油火 烧冒火7 3 山火海。与“战争”这一喻体相比,“火”这一喻体所包含了多重 意义,它的双重性被映射到不同的本体上,便有了不同的隐喻表达。 以上分析表明,习语以概念隐喻为其理据;它们都来源于生活体验。许多 英语习语和汉语习语都有明显的隐喻特征。 果。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1 、坚持以“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从事研究工作。 2 、本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和取得的研究成 3 、本论文中除引文外,所有实验、数据和有关材料均是真实的。 4 、本论文中除引文和致谢的内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其它机构已 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5 、其他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声明并表示了 谢意。 作者签名: 孑乒彩 日鞭: 。5 斧5 目? 2 日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南京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学校 有权保留学位论文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指定机构送交论文的电子版和 纸质版;有权将学位论文用于非赢利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文进入学 校图书馆被查阅;有权将学位论文的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有 权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汇编出版。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 规定。 作者签名:罗菇矿彩 日期:护彳笙彳曰l a - 日 a c k n o w l e d g e m e n t s ia mm u c hi n d e b t e dt om y s u p e r v i s o r ,p r o f e s s o rh u a n gh e b i n ,w h oh a st a k e n a l lt h et r o u b l e st og ot h r o u g ha n di m p r o v em yd r a f t h i sv a l u a b l ec r i t i c i s m ,h e l p f u l s u g g e s t i o n sa n ds c h o l a r l yi n s p i r a t i o nh a v ec o n t r i b u t e d al o tt ot h ec o m p l e t i o no ft h e t h e s i s t h a n k ss h o u l da l s og ot oa l lt h ep r o f e s s o r sa n dt e a c h e r si nf o r e i g nl a n g u a g e s c h o o lo fn a n j i nn o r m a lu n i v e r s i t y ,f r o mw h o mih a v eo b t a i n e dal o to fk n o w l e d g e a n dh e l pw i t h o u tw h i c hic o u l dn e v e rh a v ef i n i s h e dm yg r a d u a t es t u d ya n dt h i st h e s i s i ft h e r ea r ea n yf a u l t sa n di n f e l i c i t i e si nt h i sp a p e r ,ia l o n ea r r lr e s p o n s i b l ef o rt h e m l a s tb u tn o tl e a s t ,ia i na l s og r e a t l yi n d e b t e dt om yw i f el i ny u n f e ia n dm y d a n g h t e rz h a n gh a n x i nf o rt h e i rc a r e ,s u p p o r ta n de n c o u r a g e m e n ti nt h et h r e ey e a r s o f m yg r a d u a t es t u d y c h a p t e r1 i n t r o d u c t i o n i d i o m sa j eo n eo ft h em o s ti m e r e s t i n ga n dd i f f i c u l tp a r t so ft h ee n g l i s h v o c a b u l a r y t h e ya r ei n t e r e s t i n gb e c a m et h e ya r ec o l o r f u la n dl i v e l y , a n db e c a m e t h e ya r el i n g n i s t i _ cc u r i o s i t i e s a tt h es a m et i m e ,t h e ya r e d i f f i c u l tb e c a u s et h e yh a v e u n p r e d i c t a b l em e a n i n g s o rc o l l o c a t i o n sa n dg r a m m a r , a n do f t e nh a v es p e c i a l c o m a o t 8 = f i o n s m e t a p h o rh a sb e e na no b j e c to fs t u d ys i n c ea r i s t o t l ea n dc o n f u c i u sa n d t h e r e h a v eb e e nm a n yd i f f e r e n t 雄i p r o a c h e st oi t a ni m p o r t a n ti d e ai nc o n t e m p o r a r y c o g n i t i v es c i e n c ei st h a tm e t a p h o ri sn o t j u s t a na s p e c to fl a n g u a g e ,b u tc o n s t i t u t e sa s i g n i f i c a n tp a r to fh u m a nc o 鲥d o n ( l a k o f f , 1 9 8 0 :1 0 ) m a n yc o n c e p t s ,e s p e c i a l l y a b s t r a c to n e s ,a r ep a n l ys t r u c t u r e dv i at h em e t a p h o r i c a lm a p p i n go fi n f o r m a t i o n f r o maf a m i l i a rs o u r c ed o m a i no n t oal e s sf a m i l i a rt a r g e td o m a i n f o ri n s t a n c e , k n o w l e d g eo f p h y s i c a l j o u r n e y si sm a p p e do n t ot h e i rk n o w l e d g eo f l o v e ( ie ,l o v e i saj o u m , r e y ) g i b b sc l a i m st h a t “0 1 1 1 m e t a p h o r i c a lc o n c e p t u a l i z a t i o no fl o v e p a r a ym o t i v a t e st h ec r e a t i o na n di l s eo fl i n g u i s t i ce x p r e s s i o n sf o u n di ne v e r y d a y s p e e c ha n dl i t e r a t et h a tr e f e r st ol o v ea n dl o v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 ( e 售,o u rm a r r i a g e 括q 矿 t oa g r e a ts t a r t , t h e i rr e l a t i o n s h i pi sa ta c r o s s - r o a d s , h e rm a r r i a g ei so nt h er o c k s , a f t e rs e v e ny e a r so f m a r r i a g e w e r es p i n n i n go i a w h e e l s , a n dw e 托b a c k o nt r a c k a g a i n ) ”( g i b b s ,1 9 9 7 :1 4 1 ) a sf a r 嬲t h er e s e a r c h e so fi d i o ma r ec o n c e r n e d , t h e r ea r ed i f f e r e n ta p p r o a c h e s : f u n c t i o n a l ,c t a t u r a l , s y n t a c t i ca n dc o g n i t i v ep e r s p e c t i v e s t h ef o l l o w i n ga r es o m e m a i nr e s e a r c h e sa b o u ti d i o m f e m a n d op r o v i d e sac o m p r e h e m i v e st r e a t m e n to fi d i o m sa n di d i o m a t i e i t y f r o maf u n c t i o n a lp e r s p e c t i v e s h ed i s c u s s e st h eu s eo fi d i o m si nd i s c o u r s et o c o m b i n et h en o v e la n dt h ec o n v e n t i o n a l a n dc o n s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