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考古学及博物馆学专业论文)蓬莱水城的开发与保护管见.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乏二c 二j j 代、明代及清代三个时期的形制布局变化,厘清蓬莱水城的形成及发 展脉络,突出蓬莱水城的形制布局特点。 在前两章的基础上,本文从第三章开始探讨蓬莱水城所具有的文 化内涵及资源优势:历史悠久的海防城寨;对外交流的见证;别具一 格的建筑设计;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重见天日的海底文物。 本文的第四章简单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以后蓬莱水城的保护与开 发现状,并相应的作了分析。把2 0 0 0 年以后蓬莱水城的保护与开发 现状作为重点分析阶段,并提出自己的质疑。 最后,本文的第五章针对第四章所提出的质疑,给予合理性评价, 并针对旅游资源特点及分布状况给予个人拙见,以期协调蓬莱水城的 保护与开发所存在的矛盾问题。本章还从蓬莱水城周边发展带来的机 遇来看蓬莱水城的发展,以资了解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的新方向。 关键词:蓬莱水城,登州港,海防遗存,文化遗产 a b s t r a c t w i t h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t o u n s m ,h e r i t a g es i t e sa st h ei m p o r t a n t s c e n e r ya t t r a c tm a n yp e o p l e sa r e n t i o n p e o p l eb e g i n t on o t i c et h e v a r i o u ss t a t e so fh e r i t a g es i t e sm o r ea n dm o r e ,i n c l u d i n gh e r i t a g es i t e s h i s t o r yc u l t u r a li n t e n s i o n ,h e r i t a g es i t e s p r o t e c t i o na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 、i t h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h e r i t a g es i t e s p r o t e c t i o n p e o p l el e a r nh e r i t a g e c u l t u r em o r ed e e p l y ,a n dp r o f o u n d l yl e a r nh e r i t a g e sf a c t o r , t y p e ,s p a c e , t i m e ,n a t u r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h a p ef r o mp a t t e r , a n ds oo n ;r e a c h i n gt h e h e r i t a g ep r o t e c t i o nm o d ew h i c hc a r lk e 印h e r i t a g ec u l t u r e sm u l t i f a r i o u s , n a t i o n a l i t yi n d e p e n d e n c e ,h e r i t a g e c u l t u r e sh i s t o r i ce v o l u t i o na n d p u b l i c sp r o p e r t y o fp a r t i c i p a t i o n ;s e a r c h i n gt h em o d eo fh e r i t a g e d e v e l o p m e n tw h i c h i sf i tf o rh e r i t a g ep r o t e c t i o n a st h em o s tc o m p l e t ee x t a n ta r t i f a c t sh a i p h o n gm i n ga n dq i n g d y n a s t i e s ,p e n g l a iw a t e rc i t yh a si t so w n m a s t e r s t r o k eo fc u l t u r e i m l u c k yt ol e a r np e n g l a iw a t e rc i t y sc u l t u r e ,h i s t o r ya n dc u r r e n ts i t u a t i o n a sp e n g l a iw a t e rc i t yw a sb e i n gp r o t e c t e da n dd e v e l o p e d ,a ni d e aa b o u t w r i t i n gp e n g l a iw a t e rc i t yc a m ei n t om ym i n d ,t r y i n gt og e ts o m e u s e f u l m a t e r i a l sf o rt h e s i sw r i t i n gc o n t e n tb yt h eo n - t h e s p o t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a n d a c c e s s o p p o r t u n i t i e s ,i nt h ef i e l d o fc u l t u r a lh e r i t a g ep r o t e c t i o na n d d e v e l o p m e n t ,t oe x p o u n d s o m ei d e aa b o u tt h e p r o t e c t i o n a n d d e v e l o p m e n to fp e n g l a iw a t e rc i t y t h i sa r t i c l ee v a l u a t e sp e n g l a ic i t y b a s i cc u l t u r a l c o n n o t a t i o n ,h i s t o r i c a la n dc u l t u r a l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a n d s t a t u s ,a n dd i s c u s s e sa d v a n t a g ea n dd i s a d v a n t a g ea b o u tt h ep r o t e c t i o na n d d e v e l o p m e n to fp e n g l a iw a t e rc i t y , a l s og i v e sm yo p i n i o n o nt h e d i s a d v a n t a g et h i n kp e r s o n a l l y t h ef i r s tc h a p t e ri n t r o d u c e sg e o g r a p h i c a le n v i r o n m e n ta n dh i s t o r i c a l o r i g i n o fp e n g l a iw a t e rc i t y , d i s c u s s e st h ei m p o r t a n c eo fb u i l d i n g c o a s t a l f a c i l i t i e s p e n g l a i w a t e rc i t y , t h r o u g hp e n g l a iw a t e rc i t y g e o g r a p h i c a ll o c a t i o n ,a n d h i s t o r i c a ld e v e l o p m e n to fc l u e s t h i ss e c o n dc h a p t e rd e s c r i b e st h ef o r m a t i o na n dd i s t r i b u t i o no f p e n g l a iw a t e rc i t y a n a l y z e ss h a p el a y o u tc h a n g e so fp e n g l a iw a t e rc i t y i nt h e s o n g ,m i n g a n dq i n gp e r i o d s ,c l e a r st h ef o r m a t i o na n d d e v e l o p m e n tc o n t e x to fp e n g l a iw a t e rc i t y , t oh i g h l i g h tt h es h a p el a y o u t 3 一 608 0w 2舢8 i-哪y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p e n g l a iw a t e r c i t y b a s e do nt h ep r e v i o u st w oc h a p t e r s ,t h et h i r d c h a p t e rb e g i nt o d i s c u s sp e n g l a iw a t e rc i t y sc u l t u r a li n t e n s i o na n dr e s o u r c e ss u p e r i o r i t y : i m p o r t a n tc o a s t a ls t r a t e g i cp l a c ew i t hl o n gh i s t o r y , t e s t i m o n yo ff o r e i g n e x c h a n g e s ,a r c h i t e c t u r a ld e s i g nw i t had i s t i n c t i v es t y l e ,r i c ha n dc o l o r f u l f o l kc u l t u r e ,a n dc u l t u r a lr e l i ch i s t o r i c a lr e l i cd e l i v e r e df r o mo p p r e s s i o n o rp e r s e c u t i o n t h ef o u r t hc h a p t e rs i m p l yr e v i e w sc o n d i t i o no fp e n g l a iw a t e rc i t y s p r o t e c t i o na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f r o mt h ef o u n d a t i o no fn e wc h i n at on o w , a n da l s og i v es o m ea n a l y s i s e s p e c i a l l ya n a l y z e21 吼c e n t u r y sp r o t e c t i o n a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 ,a n dp u tf o r w a r dm yo w nq u e s t i o n s a t l a s t ,t h ef i f t hc h a p t e rg i v e ss o m er e a s o n a b l es u g g e s t i o n s a c c o r d i n gt oc h a p t e rf o u r ,a n da l s og i v e sp e r s o n a lh u m b l eo p i n i o nf o rt h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a n dd i s t r i b u t i o no ft o u r i s m r e s o u r c e s ,i no r d e r t o c o o r d i n a t et h ec o n t r a d i c t i o n so fp e n g l a iw a t e rc i t y sp r o t e c t i o na n d d e v e l o p m e n t t h ec h a p t e ra l s ol o o k sa t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p e n g l a iw a t e r c i t yf r o mt h eo p p o r t u n i t i e ss u r r o u n d i n g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p e n g l a i w a t e rc i t y , i no r d e rt ou n d e r s t a n dn e wd i r e c t i o no fc u l t u r a lh e r i t a g e p r o t e c t i o na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 k e y w o r d s :p e n g l a iw a t e rc i t y ,d e n g z h o up o r t ,c o a s td e f e n s e r u i n s ,c u l t u r a lh e r i t a g e 一4 目录 绪论” 第一节研究意义 第二节研究综述 第三节研究目标、 第一章 范围与方法 蓬莱水城的地理环境与历史背景 第一节地理环境 第二节历史沿革 第二章蓬莱水城的形成与形制 第一节宋朝的“刀鱼寨” 第二节明朝的“备倭城” 第三节清朝的沿用与增修 第三章蓬莱水城的资源优势 第一节历史悠久的海防城寨 第二节对外交流的见证? 第三节别具一格的建筑设计 第四节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 第五节重见天同的海底文物0 000 第四章蓬莱水城的保护开发现状与问题 第一节保护开发现状 第二节存在的问题 第五章有关蓬莱水城保护与开发的对策与展望 第一节“整体性保护”的概念、意义与方法 第二节蓬莱水城的整体性保护 第三节旅游与蓬莱水城0 0 第四节发展中的机遇 4 6 5 6 5 5 6 6 明 一 声 一 者 ,乍 ,t 一 艾 一 论 一 l 业 ,r 1 l 学 一 f t ,l 一 j 究 r l r 一 砂 一 一 学 4 大 献 族 文 民语考谢央结参致中 蓬莱水城的开发1 j 保护管见第l 页共6 6 页 第一节研究意义 绪论 蓬莱水城位于今蓬莱市区西北丹崖山东侧古登州港1 。水城始筑于明朝洪武 年问,是在宋朝“刀鱼寨”2 基础上,环“刀鱼寨”修筑城墙而成,因当时修筑 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防备倭寇入侵,因名“备倭城”。此后明、清两朝又对其进一 步修葺,使其发展为较完善的水上军事要塞。蓬莱水城是我国现存较为完整的海 防遗址,1 9 8 2 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蓬莱水城地理位置特殊,控扼渤海湾的出海口,在中国海防史上起到过重要 作用。其修建也极具特色,依山抱海,兼及齐鲁文化传统。因此,其对于研究我 国古代特别是明清海防思想甚至海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海防遗址是我国重要且 具有独特性的文化遗产类型,蓬莱水城是这类遗产的典型代表,因此,蓬莱水城 的保护开发研究,对于我国海防遗产的研究和保护可以起到理论探索的作用,对 于蓬莱水城本身的保护和开发实践更可以提供直接理论指导与支持。特别是自 2 0 0 0 年起,蓬莱水城的保护工作进入了新阶段蓬莱市从遗址整体保护和加 强环境整治的角度对其进行全方位的文物保护和环境整治工作,并于2 0 0 1 年启 动了耗资4 5 亿人民币的蓬莱水城复建工程,这使得对水城进行全面研究显得更 加必要和紧迫。 第二节研究综述 蓬莱水城自明朝至清朝一直是重要的军事港口,极少作为民用的卸货码头使 用,因此,与之相关的记载资料较少。明郑若曾筹海图编所载蓬莱水城位置 图是笔者所能查到最早的蓬莱水城地理位置图,图中标有其与登州府城的相对位 1 单兆英、寿杨寅主编:弩州古港史、人民交通 i j 版十t ,1 9 9 4 年,第l 页。序开篇t ;到“蓬莱港古称登 州港。是中国古代北方系要的对外贸易u 岸和军港。”蓬莱水城的前身即足弩州古港。 2 单兆英、寿杨宾主编:脊州古港史、人民交通版利:,1 9 9 4 年,第1 4 l 页。“j 鱼寨”足宋代为防御北 方辽人的进攻,红现n i 蓬莱水城所n :的地方,依地势矬寨,形成一个军书阵营,冈j l 港内停泊战船,彤如 刀鱼,因而得名“刀鱼寨” 蓬莱水城的开发j 保护管见第2 页共6 6 页 置关系。3 河南省图书馆所臧明登州知府徐应元撰修、泰昌元年( 公元1 6 2 1 年) 所刻的登州府志残本,是登州府现存最早的一部志书,书中首次刊有备倭 城图,它是蓬莱水城的第一幅地图。清顺治年问的登州府志也予以收入。4 2 0 世纪8 0 年代以前,蓬莱水城基本上是被学术界遗忘的角落。至2 0 世纪 8 0 年代末9 0 年代初,一些学者在进行相关研究时,附带着涉及蓬莱水城。其中 比较重要的有李步青、王锡平的登州港的变迁及其在历史上的作用。该文对 登州港的历史发展和演变进行了梳理,其中涉及蓬莱水城的一些情况。5 曲连福、 罗世恒在对登州古港区的研究中,也包括了对蓬莱水城的探索与审视。6 王茂盛、 王锡平则对登州古港与蓬莱水城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从自然地理原貌,港区 范围的变化及考古发掘的角度探讨古港变为水城的迹迁。7 周世德从历史文化的 角度尝试对登州港人文属性进行考察,其重点不在蓬莱水城本身。8 总体上看, 2 0 世纪8 0 年代末这一时期,主要是以登州港为对象的研究,内容涉及到蓬莱水 城。登州港与蓬莱水城紧密相关,但二者毕竟不是可以互相替代的。因此,这一 时期,可以认为是蓬莱水城丌始进入学术视野的初始阶段。需要提到的是,这一 时期的这些成果,从其登载出处来看,应主要归功于武汉水运工程学院、烟台市 文物管理委员会和蓬莱县文化局联合举办的全国性“蓬莱古船与登州古港学术讨 论会 ,这次会议研究的重点是蓬莱水城出土的蓬莱古船,会议相应地对登州港 的历史沿革进行梳理,内容自然涉及到与之有密切关系的蓬莱水城问题。 2 0 世纪9 0 年代以后,随着中国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兴起了对中国古代 航海、海疆和海防研究的热潮,出版了大量通史性和集成性的相关著作,古登州 港因其历史上的重要性而成为相关研究不可回避的对象,蓬莱水城因此自然也被 论及。这些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和启发作用,比如中国兵书集 成1 5 、9 中国航海科技史、1 0 中国海疆通史、中国海防史,1 2 明 3 ( 明) 郑若曾撰,李敏中点校:筹海图编,中华书局,2 0 0 7 年,第1 2 8 页。 4 ( 清) 杨奇烈、施闱章纂修:脊州府忐二二- f 二卷,顺治年问刎,康熙年问蕈修本。 5 李步青、i i 锡i - :登州港的变迁及j e 住历史1 :的作用,海交史研究,1 9 8 8 年2 期。 6 曲连福、罗世恒:登州古港的港区变迁,蓬莱古船鸶州古港,人连海运学院版社,1 9 8 9 年,第1 4 7 页。 7 王茂盛、王锡平、李步青:登州港j 水城,蓬莱古船j 黟卅l 古港,火连海运学院j ;版社,1 9 8 9 年, 第1 4 0 贞。 8 周世德:齐鲁文化j 臀州港,蓬莱古船j 脊州古港,人连海运学院版 l :,1 9 8 9 年,第1 2 0 页。 9 中困兵书集成编委会编:中国兵书集成1 5 ,解放军j | ;版社、辽沈 5 ,1 9 9 0 年,第1 3 9 4 贝第1 3 9 7 页。 o 章哭、郑一钧:中国航海科技史,海洋 | 版 i :,1 9 9 1 年,1 2 0 + 贝。 张炜、方碴:中圈海塌通史,中州古籍版 l :,2 0 0 3 年,第1 7 4 贝第3 2 3 页。 篷莱水城的开发j 保护管见第3 页共6 6 页 朝中期海防思想史研究”等。另一方面,由于这些著作都是从中国海防视野这 个大的宏观角度来观察整个中国的海疆,登州港和蓬莱水城只是其中很小的一个 因子,因此,这些著作不可能对其作很微观的深度研究,事实上,它们仅被简略 提到或概略性地总结与定位蓬莱水城是古代北方的重要海防战略要地。 这一时期也出现了一些方志性的著作,它们也对蓬莱水城的历史进行了有 益的追溯。其重要者,有专门研究登州古港历史的登州古港史,书中大量利 用历史材料,较详细叙述了登州港和蓬莱水城从自然港湾发展为军事要塞的变迁 过程,h 这对于系统了解蓬莱水城的发展沿革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类似的著作 还有新修的蓬莱县志,也记录有蓬莱水城的一些历史资料,1 5 对我们从纵向、 横向了解蓬莱水城的历史脉络及其在蓬莱地区发展中的地位有积极意义。 也有一些关于蓬莱风土民情和经济发展的著作,提到了蓬莱水城的保护开 发问题。如蔡玉臻、郭从军编著的丹崖仙阁、1 6 邹学鹏的仙迹神踪、1 7 袁 晓春等的蓬莱风物、1 8 李焕的登州遗韵、1 9 王赛时的山东海疆文化研究、 加刘凤鸣的山东半岛与东方海上丝绸之路2 1 等,这些有关登州和蓬莱风俗、 民情、文化史迹的书籍,从一个比较生动的侧面展示了蓬莱水城的历史文化背景。 而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编的蓬莱古船、型孙赫的著作山东半岛城市群区 域旅游合作模式研究船等,及1 9 8 9 年、2 0 0 4 年、2 0 0 8 年在登州举行学术研讨 会,会后分别出版的蓬莱古船与登州古港、登州港与中韩交流国际学术讨论 会论文集、登州与海上丝绸之路等论文集中,也有部分论文提到了蓬莱水城 的保护和利用问题,对蓬莱水城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以上的成果,虽然零散地提供了有关蓬莱水城的部分背景知识,但是对于蓬 莱水城本身的沿革、规制、价值缺乏深入阐释和评价;虽然为蓬莱水城的重要性 和保护的必要性提供了一些必要素材支持,但对保护思想、策略、技术方案等并 比杨会森、范中义:中困海防史,海洋版社,2 0 0 5 年,第5 8 5 页,第6 2 l 页。 b 易洋阳:明朝中期的海防思想研究,解放车 f ;版社,2 0 0 8 年,第6 9 页第7 0 页。 甲兆英、寿杨宾土编:脊州古港史、人民交通版社,1 9 9 4 年,第1 3 0 页,第1 7 0 页。 | 5 山东省蓬菜市史忠编纂委员会:蓬莱县忠,齐鲁书社,1 9 9 5 年,第2 9 2 页。 怕蔡e 臻、郭从军:丹崖仙阁,天津人学 l 版祉,2 0 0 4 年,第l l 页,第5 3 页。 0 7 邻学鹏:仙迹种踪,灭津人学版 i :,2 0 0 4 年,第1 0 页第2 2 页。 堪农晓备、苇绍军编著:蓬莱风物,天津人学i i :版社,2 0 0 4 上,第l 页第4 页,第1 3 页第1 4 页。 。9 李焕编著:弩州逍韵,天津人学版 ,2 0 0 4 年,第1 页。 2 0 l :赛时:山东海疆义化研究,齐鲁# 十t ,2 0 0 6 年,第5 6 5 页,第5 7 6 页。 引刘风呜:山东半岛j 东方海i :丝绸之路,人民版社,2 0 0 7 年,第1 9 6 页第3 2 8 页。 2 2 山东省文物考古彤 可所、烟二、市博物馆、蓬莱市义化局:蓬莱古船,义物j 版社,2 0 0 6 年。 2 3 孙赫:山东半岛城市群区域旅游合作模式研究研究,山东人学;l j 版社,2 0 0 7 年。 蓬莱水城的开发j 5 i :护管见 没有讨论。在这方面有所思考的是谭立峰的硕士论文山东传统堡寨式聚落研 究,其第三章将蓬莱水城视为山东传统堡寨聚落的一个案例,对其历史沿革、 规制和传统文化特征进行了归纳。虽然不是蓬莱水城的全面研究,但其传统堡寨 的概念,将蓬莱水城从一个孤立的军事堡垒纳入到一个更广泛的范畴,打丌了整 体性保护和丌发的思路,因此是一个具有新意的创想。即使是专门针对蓬莱水城 研究的试论蓬莱水城的历史地位与价值,也只局限于有限的范围,并没有对 蓬莱水城本身形制、保护、利用等展丌讨论。这种状态势必影响蓬莱水城复原和 开发,特别是科学保护。 第三节研究目标、范围与方法 本文在对现有研究进行详细总结分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一步梳理蓬莱 水城的地理、历史和人文背景,通过对水城基本构成和内涵进行分析,判断其资 源和价值优势,讨论蓬莱水城保护与丌发的关系和与之相关的理念和技术对策。 通过对历史资料的研究,梳理蓬莱水城相关历史、文化背景;通过对蓬莱水 城规划特点、建筑设施布局分析,阐明蓬莱水城的人文内涵;通过对蓬莱水城与 邻近相关人文历史景观综合考察,研究其军事、文化价值以及保护与开发对策, 通过其丌发现状及旅游业的发展,研究蓬莱水城的保护与开发的关系与前景。 蓬莱水城的开发i j 保护管见第5 页共6 6 页 第一章蓬莱水城的地理环境与历史背景 第一节地理环境 蓬莱水城位于蓬莱市北部,地理坐标为北纬3 7 。4 9 ,东经1 2 0 。4 57 ,处 于山东半岛最北端。这罩在地质年代形成了西北面丹崖山、西南面紫荆山、南面 庙山和东南高地环绕,北临大海的半封闭式的天然海湾。水城依源自庙山西侧的 黑水与密水两河入海口修建,地理条件优越。( 图1 ) 图1 蓬莱水城周嗣地势图2 4 这里属中纬度地区北温带东亚季风区,属大陆性气候,但因北临黄、渤二海, 2 4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烟台市博物馆、篷莱市文物局:篷莱古船,文物;i :版 l :,2 0 0 6 年,第5 页。 5 一 蓬菜水城的开发j 保护管见 第6j r , 共6 6 页 气候受海洋影响较大,气温r 差较小,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均气温基本维持 在1 2 6 。春秋长,冬暖夏凉,气候宜人。 蓬莱水城是山东半岛与辽东半岛最短的“海上黄金航线”的起点。从蓬莱水 城出海,东行可至朝鲜半岛、同本列岛;向南绕过成山头可达江浙一带;向西至 环渤海沿岸,向北则隔庙岛列岛与辽东半岛遥遥相望。“东扼岛夷、北控辽左、 南通吴会、西翼燕云,艘运之所达,可以济济咽喉,备倭之所据,可崇保障”,2 5 j 下是其生动写照。( 图2 ) 图2 蓬莱水城地理位置图2 6 蓬莱水城附近海岸礁石密布,其东有优质海岸沙滩,西有嶙峋海岸峭壁,具 有极大的开发利用价值。 第二节历史沿革 蓬莱水城港区的利用可以追溯至新石器时代,战国时已为重要出海港,汉代 曾由此出师今朝鲜半岛,它也是通往朝鲜半岛和同本群岛的贸易港口,三国时以 2 5 朱英舟:霞修蓬莱阁记,篷菜县忠,齐鲁书 川;版,1 9 9 5 年7 月,第5 9 9 灭。 2 6 谭讧峰:山东传统堡寨式聚落研究,硕一l :学位论文,天津人学,2 0 0 4 年,第4 6 灭。 蓬莱水城的开发j 保护管见第7 页共6 6 页 此为出发点的海外航线基本形成,南北朝时经此港的南北航运迅速发展,至隋唐 时期,海港贸易更加繁荣,发展成为著名的登州港( 图3 ) 。2 7 据史记载,登州始 置于唐代武德4 年( 6 2 1 年) ,至乾元元年( 7 5 8 年) 时治蓬莱2 8 。蓬莱一名出现 较早,先秦时期即被视为神山所在。登州港因唐登州府而得名,这也是蓬莱水城 所在港口的初名。唐代的登州港是著名的国际商港,不仅唐代商人由此出海,朝 鲜半岛诸国、同本来华商贾也多由此港登陆。同时,它也是唐代使者、僧侣出海 和朝鲜半岛诸国与日本来华使者、僧侣登陆中国的主要港口,登州港已然成为海 陆交通枢纽。嚣 图3 唐以前古登州港示意图3 0 北宋时,登州商港开始向军港转变。由于宋、辽对峙,登州港贸易受到严重 影响,商业地位下降,而军事意义越来越明显。因战争和政局动荡威胁,宋朝在 蓬莱实行港禁,登州港贸易急剧下降,逐渐向军事港口转变。1 0 4 2 年,北宋在 丹崖山内侧,顺山势修筑防护栅栏,由海边向南延伸,折向东转北,再回到海滨, 形成口门朝东的马蹄形沙堤围子,以中问画河流入的海湾构成水寨式港口( 图 2 7 单兆英、寿杨宾主编:琶州古港史、人民交通:l ;版 l :,1 9 9 4 年,第4 页,第6 7 页,第6 9 页。 2 s 甲兆英、寿杨宾主编:脊州古港史、人民交通j f :版 f :,1 9 9 4 年,第2 5 1 页。 2 9 单兆英、寿杨宾上编:登州古港史、人民交通;i 版科:,1 9 9 4 年,第4 0 页- 4 3 页,第7 4 页第8 l 页。 3 0 山东省蓬莱市史忠编纂委员会:蓬荣县忠,齐鲁书社,1 9 9 5 ,第7 5 8 页。 蓬莱水城的开发o j 保护管见第8 页共6 6 灭 4 ) 。港内停泊战船,形如刀鱼,因而得名“刀鱼寨”。3 这种战船是宋初浅海巡 逻普遍使用的巡逻船,又名刀鱼舡,原是江浙滨海地区的一种渔船。 图4 宋代“刀鱼寨”示意图3 2 “刀鱼寨”由刀鱼巡检管辖,屯驻水兵。据记载,“刀鱼寨”水军初期规模 并不大,其主要职能是防备契月入侵:“屯水兵三百,戍沙门岛,备御契丹。”3 3 但 据苏轼登州召还议水军状,似乎“刀鱼寨”水兵规模远不止此,其职能范围 也不只限于寨子本身,而达于外岛,并且还承担有水军训练基地和烽火传驿的重 责:“自国朝以来,常屯重兵,教习水战,旦暮传烽,以通警急。每岁四月遣兵 戍砣矶岛,至八月方还,以备不虞。自景德以后,屯兵常不下四五千人。3 4 因 此,蓬莱水城驻军人数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因时之需而有变更,至宋景德年 间以后,常备水军人数通常都超过四五千人,规模是不小的。 大约从元朝后期开始,蓬莱一带的威胁主要来自东面海上的倭寇,陆续受到 倭寇侵扰。为抵御倭寇,元于至正十一年( 1 3 5 1 年) “置山东分元帅府于登州, 提调登、莱、宁海三州三十六处海口事。”3 5 并于至正二十三年( 公元1 3 6 3 年) , 3 i 肇奕、丁安喜、朱尼:餐州港4 :| = i j 史i :的军事地位研究,烟台社会科学信息嘲, h ! 坐;丛k l :y i ! ! i i :g q y :! 丑! ! q ! ! 壁! 垡苎墨y i 垒! 鱼曼二一! b q 堡:i ! 卫! i 立兰! 垒2 5 j ,2 0 lo 年3 月2 1 十龟碧;。 驼山东省蓬菜市史忠编纂委员会:蓬莱县忠,齐鲁书社,1 9 9 5 ,第7 5 9 灭。 3 3 ( 清) 杨奇烈、施闩章纂修:弩州府忠卷五、武备,顺治年间剡,康熙年问重修本。 m 苏轼:弩州召还 义水军状,脊州遗韵,天津人学i 版社,2 0 0 4 年。 3 5 ( 清) 杨奇烈、施闰辛纂修:弩州府忐卷五、武备,顺治年问刻,康熙年问重修本。 蓬莱水城的开发j 保护管见第9 页共6 6 页 守将刘暹击败侵入蓬莱的倭寇。3 6 倭寇的侵扰至明朝进一步加剧,成为明朝最主要的海患。山东半岛是倭寇最 常登陆的地区之一,“刀鱼寨”军事意义的份量因而进一步持重。明朝从立朝之 初即着手健全防倭机构与防御设施,在北起辽东、南达广东的东部沿海建起一条 沿海弧形防御体系,登州港是这条防御体系中占有重要战略地位的关键环节,这 不仅因为其处于该弧形防线的中段,还在于它是京师的东面门户,因此必须加强 登州港的军事防卫作用。于是,明洪武九年( 1 3 7 6 年) 在登州港宋代“刀鱼寨” 基础上,环“刀鱼寨”修筑城墙,使之成为具有较强防御能力的军事城堡,称为 “水城”( 图5 ) ,因名义上是为防备倭寇而设,故又名“备倭城”。同时令山东 都指挥使司所辖登州、文登、即墨三大营中的登州营驻扎城内。明、清两代,水 师、登州备倭都司、登州镇和登州营等军事衙署也都设于水城内。 图5 明代水城示意图3 7 明朝如此重视蓬莱水城,主要目的并不是为了防御倭寇侵袭山东半岛,而是 因为这里是明朝京城北京的东大门,水城起到拱卫京师的作用。这在曾任山东参 3 6 几史本纪第四十六卷顺帝九“八月丁i ! ! 朔,倭人寇篷州,守将刘遇计i 败之。”此处蓬州当为蓬 莱。根据“元朝时的刘暹生活与兀顺帝时期,其生卒年小详,但几顺帝时为沿海边吏,任蓬莱万户”推断。 参见:中困 i :会科学院中 关系网,h t t p :w w w c a s s n e t c n z h u a n t i c h nj p n s h o wn e w s a s p ? i d = 2 5 3 0 7 ,2 0 1 0 年3 月1 2ii 榆索。 3 7 山东省篷莱市史忐编纂委员会:蓬莱县志,齐鲁书社,1 9 9 5 ,第7 6 0 页。 蓬莱水城的开发j 保护管见 第1 0 贝共6 6 页 政、右佥都御史的明代地理学家王士性提出的山东海防理论中讲得非常明确:“登 州备倭之设,祖宗盖为京师,非为山东也。海上艨艟大舰,乘风而来,仅可抵登 郡东面而止,过此而入,则海套之元,大舰无顺风直达:欲泊而待风,则岸浅多 礁石,难系缆。故论京师,则登州乃大门,而天津- f - j 也,安得不于登备之! ”鹪 清朝中叶解除海禁后,蓬莱水城恢复商业活动,但1 8 世纪初又恢复禁海, 港口贸易属于禁止范围。水城随着海禁的开闭,其贸易活动盛衰交替,但作为军 港的性质并未改变,常年驻有重兵。1 9 世纪中期,登州政治、经济和军事重心 移至芝罘,蓬莱水城战略意义降低,趋于衰落,但仍有增修。民国以后,水城逐 渐转变为普通居民区。原有城墙在解放初的两次拆城中毁去南、东、西三面,仅 北墙得以保存。3 9 蓬莱水城的开发1 j 保护管见第l i 页共6 6 页 第二章蓬莱水城的形成与形制 如前所述,蓬莱水城修建于丹崖山东南画河入海口,地势西北、西、西南依 丹崖山、西山、紫荆山,向东北倾斜,北面出海,南、东以画河环绕,形成以小 海为中心近乎封闭的形势,利于守卫。整个水城平面大致呈长方形,周长2 2 0 0 余米;城墙依地势修建,南端略宽,偏东- n ,即陆门;北端略窄,偏东为出海 口,即水门,有窄长航道与小海相通( 见图5 ) 。城内面积2 7 万平方米,有楼铺, 中心为小海。据登州府志记载,水城“周围三里许,高三丈五尺,阔一丈一 尺,门一,日振扬,楼铺共二十六座。 4 0 蓬莱水城的形成大体经历了三个重要 历史时期、四个发展阶段。 第一节宋朝的“刀鱼寨” 如前述,蓬莱水城不是全新的设计,而是在“刀鱼寨”基础上修建的,即利 用宋代“刀鱼寨”基础加以改扩建而成。 “刀鱼寨”是宋仁宗庆历二年( 1 0 4 2 ) 正式规划兴建,由时任登州知州郭志 高负责在此建设水军基地,并置刀鱼巡检进行管理。“刀鱼寨”之名,得自城内 驻泊的巡检船的外形状似刀鱼。 “刀鱼寨”利用自然环境就势建寨,主要是在陆上地段修筑防卫栅栏,栏内 修建军营;水域部分则以小海为中心,环绕小海,从海边沿丹崖山麓向南,再折 向东北回到海滨,修筑沙土围子,形成马蹄形寨区,寨门朝南,出海口朝北,中 间为画河入海口形成的海湾小海,小海内驻泊船只。它与北方庙岛群岛一起,共 同构成以“刀鱼寨”为中心的海防体系。 “刀鱼寨”体现了宋代蓬莱地区面对渤海、黄海北方防御的思想,其防卫体 系并不限于“刀鱼寨”本身,而是以寨为基地,将北方群岛纳入规划,构成水寨 与远岛相结合监控海道安全的军事设施。从规划设计上看,已经形成了初步完整 的防御体系架构。但是,很明显,作为军事防卫工事,其防卫能力仍然十分脆弱。 柏( y i ) 杨命烈、施闱章纂修:臀州府:占卷三、城池,顺治年问刎,康熙年问重修本。 1 1 蓬莱水城的开发j 保护管见第1 2 贞共6 6 页 第二节明朝的“备倭城 明朝的倭患比前朝要大得多。明初从北到南沿海地区都受到倭寇的威胁,据 记载,明洪武时期,山东、直隶、浙东、福建沿海就经常受到倭寇的侵袭,4 1 在 山东沿海,侵略倭兵“生离人妻子,损伤物命”。至于明初倭侵泛滥的原因,则 各有不同评说,因不是本文的目的,在此不予赘述。面对倭侵猖獗,加强海防已 是当务之急。朱元璋从洪武元年起即着手加强海防建设,首先是加强海防管理机 构建设,将东部沿海从北到南划分几个大的海防区,进行分区管理,即从辽东到 广东划分为鸭绿江、辽东、山东、直隶、浙江、福建和广东七个海防区;接着进 行海防军事体制建设,在莱州府建立由三卫、八所、七巡检、十六寨、一百四十 七墩堡构成的防海总讯;第三,建立海防军事设施,在山东等沿海要地修筑城寨, 建立永久性防御工事,以后又进一步设置防倭卫所以加强海防。为了进一步加强 海防,明初每年都安排春巡和夏巡,各卫所充实官兵和各类战船。通过这些努力, 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海防体系。据记载,明初能够根据倭寇入侵时间地点受风向限 制而有不同的特点,依需要分为不同等级以应对不同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卫 所既设官兵,又制有数百料大船,把撸哨船,若风尖快船,高把哨船,十浆飞船 儿五等,以三四五月出哨,谓之大汛;七八九月出哨,谓之小汛。”4 2 这些措施 起到了明显的效果。蓬莱水城就是这一背景下建成的,又分为明初水城的初建和 明力历以后的扩建。 一、明初“备倭城”的初建 明洪武九年( 1 3 7 6 ) ,开始将原“刀鱼寨改扩建为水城以防御倭侵,并更 名为“备倭城”,使其目的更加明确。 这一时期主要是在原“刀鱼寨”基础上,环“刀鱼寨”修筑高大宽厚的土城 墙,在北面修砌水门,在南面丌设振扬门,引海水入城,即如前述登州府志 所载,“周三罩许,高三丈五尺,阔一丈一尺。门一,日振扬。楼铺共二十六座。” 4 3 从而形成了水城的基本结构特点。 ( 清) 张廷- i z :叫史卷三i ,中l # 书局,1 9 7 4 年,5 0 7 页。 舵佚名,即拳县忠,l :1 2 = 降二i 五年刊奉,卷p q 。 3 ( 渍) 杨奇烈、施| 干j 章纂修:弩州府忠卷二、城池,顺治年问刻,康熙年问重修本。 篷莱水城的开发j 保护管见第1 3 页共6 6 页 二、明中后期“备倭城”的扩建 明万历二十四年( 1 5 9 6 ) 在原土城墙外包砌砖石,加强其防御强度。同时在东、 西、北三面增筑敌台。据泰昌登州府志卷五城池记载:“万历丙申因倭警, 总兵李承霁! ! 瓮以砖,东北西三面,共增敌台三座,南一面仍旧。”4 4 其中,东、 西两座敌台相距8 5 米,呈犄角之势,封锁海面,是护卫水门的重要设施,它和 水门门垛一起构成一个严密的防御体系。4 5 迎水门而立的是平浪台,其外设防波 堤,小海沿岸则以块石砌筑5 一1 0 米宽的码头。 这一时期的水城( 图6 ) 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海港设施,包括以小海为中心 的防波堤、水门、平浪台,码头等;二是陆地设施,包括城墙、敌楼、营房、指 挥所等。水城有两座门,北为水门,是从小海通大海的唯一通道,其上架有天桥; 南门通陆地,供车马行人之用,正对振扬门为坐营司。城内驻兵营与军事指挥机 构。永乐时设立的“备倭督指挥使司”、万历年间设立的“总兵署都督佥事”等 机构可能均驻此。水城的修建,在明朝抗倭中起到重要作用,戚继光就曾以此城 为据率水师抗倭。后来,知府徐臆元复修之,崇祯十一年知府陈锺盛等增修。4 6 图6 水城平面图4 7 4 4 ( 清) 杨奇烈、施闭章纂修:登州府j 畚卷三、城池,顺治年间刻,康熙年间重修奉。 “朱龙、董韶华:登州港与东方海 :丝绸之路,登州港0 中韩交流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山东大学 :l j 版社版,2 0 0 5 年6 月,第2 0 7 2 2 3 页。 4 6 ( 清) 方汝翼、贸瑚、周悦蔫、慕集斡纂修:琶州府志卷七、城池,清光绪七年刻本影印。 4 7 谭:赶峰:山东传统堡寨式聚落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天津大学,2 0 0 4 年,第4 8 页。 蓬莱水城的开发j 保护管见第1 4 页共6 6 页 第三节清朝的沿用与增修 清朝前期随着海防形势缓和,蓬莱水城虽仍为军事重地而继续驻军,但商业 性质逐渐加强,特别是海禁解除期问,商业活动增多。这一时期水城的增修对此 亦有体现,但对原水城形制布局没有作根本性改变。清朝在顺治、乾隆、道光、 同治和光绪年间都进行修葺。 首先是顺治十六年( 公元1 6 5 9 年) ,登州地方官徐可先实施的天桥铁栅工程, 据增置天桥铁栅记记载:“寨以门关,风涛之喷薄可畏;瓮以砖石,舟师之 作业难窥”“无事则悬之,而舟航不阻,有事则下之,而保卫克定,外施铁叶, 攻击无虞,内留峰材,久长可恃,修万全之漏,固永逸于一。”4 8 其次,乾隆五十八年( 公元1 7 9 3 年) ,知县安奎文请帑重修。4 9 接着,道光年二十年,知县王文焘( 公元1 8 4 0 年) 劝捐修葺。5 0 再次,同治七年( 公元1 8 6 8 年) ,登州同知雷树枚侣建六角形导航灯塔普照 楼,于蓬莱阁东北角落成。5 1 最后,光绪元年( 公元1 8 7 5 年) ,山东巡抚丁宝桢主持,在水f - j r , i - 东、西两 侧分别修筑炮台,用于封锁水i - j # l - 海海域。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