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1 7 世纪的中国画坛,北宗式微,已成弩末。而南宗则由于董其昌、陈继儒 等人的竭力倡导,已蔚然成风。当时活跃在中国画坛上的南宗流派有华亭、松江、 新安、江西、姑苏、娄东、虞山、镇江等,而其中的江西派的开派者亦是该派主 将的罗牧是本文研究的核心。绪论中,笔者首先阐述了罗牧被尊为江西开派画家 的原因,并比较具体的考证了江西画派的人群范围;首章,笔者通过龙门豫章 罗氏十四修族谱的记载,逐一考证了罗牧的生卒年、家庭关系、所受教育等基 本问题;次章则讨论罗牧寓居于省城以后与南昌文人集团交友的情况,这里面就 包括时任江西巡抚的宋荦和清初四僧之首的八大山人,随后亦会在此章继续讨论 罗牧云游江浙一带时的交游状况,包括他与金陵八家之首的龚贤相交的具体情 况。末章则回到罗牧艺术本身,试图总结归纳出罗牧的三种主要画风,然后根据 作品按照纪年顺序逐一分析罗牧其独一无二的艺术特质。最后在结论中,笔者试 图总结罗牧之所以能成为当时明末清初的江西画坛乃至全国画坛上举足轻重的 重要画家的个人原因以及背后历史原因。 关键词:罗牧,江西画派,宁都,南昌,文人画,宋荦,八大山人,易堂九 子,明清易代,遗民画家 a b s t r a c t t h el7 t hc e n t u r yc h i n e s ep a i n t i n gw o r l d s ,n o r t ht h ea n c e s t o rd e c l i n e s ,h a s b e c o m ea tt h ee n do fo n e ss t r e n g t h b u ts o u t hz o n gz ea sar e s u l to fd o n gq i c h a n g , c h e nj ic o n f u c i a ne ta 1 b ym i g h ta n dm a i ni n i t i a t i v e s h a sb e c o m ec o m m o np r a c t i c e a tt h a tt i m ee n l i v e n e di nt h ec h i n e s ep a i n t i n gw o r l dt h es o u t ha n c e s t o rs c h o o lh a s h u a t i n g ,t h es u n g c h i a n gp r o v i n c e ,t h ex i n a n ,j i a n g x i ,p a t e r n a la u n ts o v i e t ,l o wd o n g , t h ey u 。z h e n j i a n ga n ds oo n ,b u tj i a n g x is e n tt oo p e ns e n d i n ga l s oi st h i ss c h o o lo f c o m m a n d i n gg e n e r a l sl u oh e r di st h ec o r ew h i c ht h i sa r t i c l es t u d i e d t h ec h a p t e ro n e t h ea u t h o r ”14r e p a i r sg e n e a l o g yt h r o u g hd r a g o ng a t ey u z h a n gr o c h e ”t h er e c o r d t e x t u a l l yr e s e a r c h e dl u om u t ol i v eo n eb yo n ed i e dt h ey e 甄t h ed i p l o m a t i cr e l a t i o n , r e c e i v e se d u c a r e sa n ds oo nt h eb a s i cq u e s t i o n ;t h ei n f e r i o rr u l e sd i s c u s st h el u oh e r d t om a k eo n e sh o m ei nt h es i t u a t i o nw h i c hl a t e ra n dt h en a n c h a n gw r i t e rg r o u pw i l l m a k ef r i e n d si nt h ep r o v i n c i a lc a p i t a l i n s i d et h i so ni n c l u d i n gw h e nn om a t t e rw h a t j i a n g x ig o v e r n o r ss o n go b v i o u sa n dc l e a rf o u r t hd a yh e a do fm o n ke i g h tm o u n t a i n p e r s o n a f t e r w a r d sw i l la l s ob ea b l et oc o n t i n u ew h e nt h i sc h a p t e rw i l ld i s c u s sl u o m ut ow a n d e ra r e aj i a n g s ua n dz h e j i a n gp r o v i n c e st om a k ef r i e n d st h ec o n d i t i o n i n c l u d i n gh i ma n dj i n l i n ge i g h th e a dg o n gv i r t u o u si n t e r s e c t i o ns p e c i a ld e t a i l s e n d t h er u l e sr e t u r nt ol u oh e r da r ti t s e l ea t t e m p t st os u m m a r i z ei n d u c e sl u om ut h r e e k i n do fn l a i np i c t u r ew i n d s t h e l la c c o r d i n gt on u m b e r st h ey e a r st h eo r d e ra c c o r d i n g t ot h ew o r kt oa n a l y z el u om uo n eb yo n et h eu n i q u ea r ts p e c i a l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f i n a l l y i nt h ec o n c l u s i o n ,t h ea u t h o ra t t e m p t e dt os u m m a r i z el u om ut h er e a s o nt h a tt ob e a b l et ob e c o m ea tt h a tt i m ei nt h ee n do ft h em i n gd y n a s t yc l e a ra tt h eb e g i n n i n go f j i a n g x ip a i n t i n gw o r l da n de v e nt h en a t i o n a lp a i n t i n gw o r l dt h ep i v o t a li m p o r t a n t p a i n t e r si n d i v i d u a lr e a s o na sw e l la sb e h i n dt h eh i s t o r i c a lr e a s o n k e yw o r d s :l u om u ;j i a n g x ip a i n t i n gs c h o o l ;n i n g d u ;n a t , c h a n g ;c h i n e s ei n k p a i n t i n g ;s o n gl u o ;b a d a s h a n r e n ,m i n gd y n a s t yt u r n i n gi n t oq i n g d y n a s t y a d h e r e n t so faf o r m e rd y n a s t y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 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 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 为获得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 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 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签字日期: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江西师范大学研究生院有关保留、使用 学位论文的规定,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 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江西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 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签字日期:年月 日 导师签名: 签字日期:年月 日 引言 明未的中国画坛,北宗式微,已成弩末。而南宗由于董其昌、陈继儒等人 的竭力倡导,已蔚然成风。而且从学者甚众。可是,从学者虽同系南宗,而多因 地立派,因人成社。先后有华亭、松江、新安、江西、姑苏、娄东、虞山、镇江 诸派皆盛于一时。其中江西派的开派画家罗牧,就是一位很值得研究的画家,身 为“江淮间多有祖之”的开派之人,他的传世作品却非常有限,加之并未有诗文 集留下,画史记载亦极为零星,因此,虽然在画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却未受到 学术界相应的重视。笔者欲以文献学和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其生卒、交友、思 想、作品等一一探究,试图还原罗牧以及江西画派在清初画坛上的真实面貌。 1 绪论:罗牧与江西画派 在具体展开罗牧个案的研究之前,理清罗牧与江西画派的关系是十分重要 的。关于江西画派的记载最早见于张庚的国朝画征录,后来被诸多画史引用, 并常与新安派、姑苏派并称,谓其盛于一时,且言必提及罗牧,称其为江西派开 派画家亦即代表人物。然而让人颇感困惑的是,“江西派”到底包括哪些画家, 画史并无详载。于是,通过“画史”探究江西派无疑是条死胡同。然而,笔者通 过查阅方志以及其他学者的相关研究,对于清初的江西画派略有了大致的轮廓。 1 1 罗牧与“东湖书画会 的渊源 罗饭牛崛起宁都挟所能而游省会。名动公噼士大夫学者f 是多宗只近 谓之江西派。 时间回转到1 7 世纪的江西省城南昌那是一个典型的江南水城,城中央 四湖相扣,其中又以东湖风景最佳,湖心又有三岛,茂林修竹,百花荟萃,合称 百花洲,晚年的罗牧曾于此创立“东湖书画会 ,挟一众志同道合的文人书画家, 常雅集于此,切磋画艺,饱览东湖烟雨。据史料记载,这个“东湖书画会”的成 员除了领导者罗牧,八大山人,还包括有临黄庭坚书法的徐煌、工董其昌书法的 熊秉哲、以及其他参加者彭士谟、李仍、蔡秉质、涂岫、闵应铨、齐监、朱容重、 吴雯炯2 等人。 这是一个典型的文入画家消遣集团。罗牧晚年因其誉满西江,名震江淮, 因而在江西画坛十分德高望重,他组织创办“东湖书画会”,自然会吸引众多江 西文人画家参与。这一方面满足了当时江西画家的艺术追求,另一方面,也为附 庸风雅的地方官宦提供了场所,从而给予画家经济支持和政治庇护,由此绘画创 作的物质条件得以保证。( 代价是牺牲相对的创作自由,罗牧就曾因为官宦索画 而数日不得回家。) 罗牧晚年致力于“东湖书画社 ,嘉善江西画坛的功劳是不 可以否认的。 1 见张庚著国朝画征录画论总论 2 见南吕县志卷三十九、四十、四十一 2 1 2 “东湖书画会”与“江西派”的同一性与差异 无疑,罗牧创办“东湖书画会 已为史料明确记载,然而,这个“东湖书画 会 是不是就因此可以和“江西派”画上等号呢? 笔者认为答案应该是肯定。罗牧之所以被誉为“江西派”开派画家,仅仅是 自己名声在外是不够的,如果这样,那名气和艺术水准皆在他之上的朱耷才应该 是江西派之鼻祖,罗牧之所以被冠以“开派”二字,定因其确有“开派创制之 举措,然而,观其一生,罗牧真l e 亲历主持开展的文入画家集团只有这个“东湖 书画社”。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东湖书画社”和画史所称“江西派”所指应 大致相同。 除此之外,从客观上分析,南昌自古是江西之省城,是整个江西的文化政治 中心,而东湖百花洲又是南昌城内最富盛名之佳地,自古文人骚客于此吟诗作赋 不胜枚举,“东湖书画社”结社于此,加之又有时任江西巡扰的宋荦和历任浙江 道御史、迁太仆寺少卿、直至工部尚书的熊一潇等清廷高官参与3 ,势必使其成 为当时江西画坛水平最高且影响最广的文人画家集团。无论从政治经济地理等任 何因素考量,“东湖书画会都有权代表当时的“江西派。 以上讨论完“东湖书画会”与“江西派 的同一性,再略谈两者的差异。即 “东湖书画会”虽然代表着“江西派”,却并非“江西派”的全部,前者是后者 的子集。完整的“江西派”不但必须包括当时活跃在画坛的除“东湖书画会”以 外的江西籍画家,而且必须包括罗牧之后,以复兴罗牧艺术思想为归旨的后世江 西画家。这里包括有罗牧家人蔡氏、孙泉,后人罗煊4 、罗英芳5 。除此之外,还 应包括江西宁都( 罗牧家乡) 等地的画家刘敕、刘永6 等等,乃至后世江淮间一 些颇称重罗牧艺术的画家。 3 见箫鸿鸣著八大山人研究一“江两派”开派岫i 家罗牧 。围朝l 田j 征录:罗短,字梅仙,号锄璞道人,牧后人,侨居金陵,山水传家法,年八十余,犹操笔作画。 5 墨香居【画识:罗英芳,字妙华,江西人,炬从孙女,吴已樵宝嘶隽诗工。 6 见宁都直隶洲志方技卷二十六 3 2 罗牧生平概述 2 1 略论罗牧生卒问题 罗牧的生卒于画史中未见记载。清张庚国朝画征录有罗牧条:“。字 饭牛,宁都人,侨居南昌。其他如桐阴论画国朝画识国朝书画 家笔录清画家史诗近人俞剑华中国美术家人名大辞典等记载均未提及 生卒年限。首次提及罗牧生卒问题的是郭味渠的宋元明清书画家年表,其中 以“康熙庚辰年七十九推论罗牧当生于明熹宗天启二年( 公元1 6 2 2 年) 。另外, 刘品三、曾非欤有江西派罗牧的十二条山水屏一文,以罗牧所作山居清兴 图“丁丑八月时年七十有六和罗牧于康熙丙戌所作十二条山水屏“丙戌冬八 十五叟罗牧画于钟云堂”推论,亦得到相同的结论。此外,罗牧作品中署年辰的 还有“甲申三十八”“癸未八十二等,均符合推论。 龙门豫章罗氏十四修族谱于1 9 8 7 年1 0 月在江西省宁都县城北约4 5 公里 处的钓峰乡黄谭村被找到一,其记载和之前所推论的时间吻合。原文如下: 兴宦,御旌逸品处i - ,讳天贵,名牧字饭牛,于明天寤壬戎年t 月4 - 一生。 至大庆康熙戈子年十一月初二日殁。葬本县归仁里西门风雨坛。侧面。虎形,酉 涵洒按,卵向。取邓氏,于明天窟乙丑年八玛初四生殁失考葬省城。生子西: 贵玉、贵t 7 、贵林、责潜。继娶蔡氏生殁失考,葬省城。生子一责应。 由此可以确定,罗牧生于天启壬戌年( 1 6 2 2 ) 七月十一日,清康熙戊子年 ( 1 7 0 8 ) 十一月初二日殁,卒年8 7 岁。族谱的记载亦佐证了刘三品关于罗牧康 熙丙戌年冬8 5 岁尚在的看法。 然而关于罗牧卒年的记载并未随着族谱的发现而休止。学者箫鸿呜1 9 9 7 年在北京图书馆( 后为国家图书馆) 善本部检阅1 6 8 8 年至1 6 9 2 年任江西巡抚宋荦 的有关资料时,发现明万历释通泽刻本雪浪集时,先后发现该部书中,有宋 荦用朱砂书写的眉、跋几十处,且书尾有“辛卯中秋,饭牛罗公旋归。归时,上 以是书相赠,余遂拜而受之。绵津山人谨识于口草堂。8 可见,“辛卯中 7 见美术研究1 9 8 9 年第一期黄笃江两派开派画家罗牧的几个问题。载龙门豫章罗 氏十四修族谱现由罗氏同公房罗元传的后裔罗显科保存。该谱共两大厚册,木板线状, 残损严重,由森敬仪氏刊于道光二十六年( 1 8 6 4 年) 。据载罗牧先辈罗元传于明天顺 年间( 1 4 5 6 1 4 6 4 ) 从钓峰迁入黄谭建村。 8 见箫鸿鸣著八大山人研究“江西派”开派画家罗牧第五页 4 秋”罗牧仍然尚在,并且还在宋荦府中驻留过才“旋归”而去的。罗牧初逢辛卯 年应为顺治八年( 公元1 6 5 1 年) 时年3 0 岁,此时尚在江西宁都和避难于此的林时 益学习制茶,并未侨居省城南昌,与宋荦亦未有交,所以该“辛卯中秋当为康 熙五十年1 7 1 1 年无疑,罗牧时年9 0 岁。照此推论,罗牧卒年应晚于1 7 1 1 年, 而非族谱中所记的“清康熙戊子年( 1 7 0 8 ) 。然而无论族谱的1 6 5 1 年, 还是箫鸿鸣所推论的1 7 0 8 年以后,均为孤证,亦即没有其他的记载加以佐证。 因此,罗牧的卒年到底为何仍需等待相关新史料的发掘。 2 2 罗牧家庭妻子状况 从龙门豫章罗氏十四修族谱中的记载可知罗牧共育有五子贵玉、贵 田、贵林、贵潜、贵应。前四子为其妻邓氏嫡出,五子贵应乃其继室蔡氏庶出。 又,族谱载: 兴霍之子贵玉字伯珩于大清噘治壬辰年十二月二十tb 生。至大清康 熙辛未年六月初五a 殁葬乃斛里马岭月形取萧氏于大清康熙辛卵年六月二- - 九日丑时生殁失考。葬钓马岭象形山艮山坤向。生子二畦元眭荣 由此可知,罗牧于3 1 岁得长子贵玉。其他四子贵田、贵林、贵潜、贵应无 考。龙门豫章罗氏十四修族谱,降公房列传,三十四载: 责玉长子,畦元。字松乔,大清漾熙a 未年正月初三a 戎时生,至大清康熙 庚寅年三月二十二日辰时殁。葬宁都溅仁义乡归仁里t 罗浮洞背蓝麦金盆巽山乾 向。娶彭氏于大清康熙庚申年正月初八酉时生。至大清康熙t 亥年三月十七e l 辰 时殁葬同夫处。女一适本城苏。 又载: 贵玉次子眭荣讳泉,字道源,于大清康熙乙丑年十一月初一8 子时生,至 大清雍正戈中年五月二十八b 午时殁葬固祖旁之右。娶熊氏。生殁失考。生子 二,时摸、时楷兄弟徒居雀城。 可见罗牧于5 9 岁得长孙胜元。而胜元英年早逝,加之无子。传宗接代的担 子便落在其弟胜荣身上,胜荣比胜元小七岁,育有二子,时模、时楷,他们是罗 牧的曾孙,虽然生卒未可考,以罗牧卒时胜荣已2 5 岁上下,以农村惯常的生子 年龄,罗牧是极有可能在晚年享受四世同堂的天伦之乐的。根据族谱记载, 时模、时楷兄弟俩“徒居省城”大抵也是受了“名震江淮”的曾祖父的影响 一此后对于罗牧一支的记载便中断了,这大概暗示了兄弟俩此后并未迁回宁 都,那么罗牧的后裔应该在省城南昌繁衍生息下去。 值得一提的是,不管罗牧的卒年是族谱中所诉的8 7 岁,还是箫鸿鸣所 推论的9 0 岁以后,都不可否认罗牧乃是高寿之人,然而这个优点却似乎并未遗 传给他的后人。长子贵玉仅仅活了4 0 岁还不到,长孙胜元更短,卒年仅3 2 岁, 次孙胜荣稍长,也不过4 4 岁而已。 如果罗牧“辛卯中秋”尚在属实的话,那么他不仅在7 0 岁时送走了长子罗 伯珩,亦在8 9 岁时送走了长孙罗松乔。“高寿”与“早逝”同时捉弄着罗家祖孙 三代,白发人送黑发人,竟然送到孙子辈,真是让人不免感叹饭牛老人长寿背后 的情何以堪。 2 3 贫寒出身的布衣画家 罗牧出身贫寒,祖祖辈辈都是江西宁都钓锋乡黄潭村务农的农民。其祖父罗 达伦亦见载于龙门豫章罗氏十四修族谱: 达伦,字浩泉f 明嘉靖癸亥年二月二十六8 生。至明万历戊午年九月- - 一 殁。娶陈氏f 明万功甲子年t 月- - 一目生至明天启吏午年匹1 月十三殁夫妇 合葬归仁里浮槛渡蟠龙形。生子四:毖选、必远、必遇、必通。 罗达伦所生四子中的老二必远既是罗牧的父亲,族谱亦有记载: 必远字士宏,于明万历戈子年六玛初珏生至大清康熙乙酉年十二月二 十四日殁娶t 氏,生殁失考,夫妇合葬归仁里浮槛蟠龙形。生子匹l :天富,天 责、天荣、天华。 从以上载术来看,罗牧的祖父辈皆是布衣出身,其父辈乃是普普通通的一 家六口,务农于钓峰乡黄潭村的田埂间。其母丁氏共生了四个儿子,罗牧最小。 另,笔者查阅族谱纪年的过程中,屡屡发现其记载有误,比如罗牧祖 母陈氏“万历甲子年七月十一日生”,而万历朝并未经甲子年,此处应为“嘉靖 甲子”,其卒年“天启庚午”亦谬,当为“崇祯庚午”。诸如此类的错误,除此之 外还有几处。可见,族谱的编撰虽然翔实但委实精确不足,让笔者不得不怀 疑罗牧卒年为“清康熙戊子年 的记载是否百分之分正确。然而,正是这种编撰 的不严谨更增加了宋荦所载“辛卯中秋,饭牛罗公旋归”的可能性。 2 4 罗牧的名号斋室 罗牧,谱名兴富、字饭牛、号云庵、牧行者,其书画作品中亦常署竹溪、 钓家、双江、雪庵老人。9 罗牧寓居南昌前,并未见有斋室名号记载,中壮年后 客居南昌城内东湖百花洲以及城外赣江边的蓼洲和礼洲,此后有室名“种云草堂 和“钟兰草堂”。虽然后来也有旅居扬州和河南商丘等地的经历,却未见有其他 ,八大山人即是一例,名号个山、雪个、驴屋、灌园老人、八大山人等等凡五十五个,加上 其他别号,已超过百个。 6 客居常名的记载。 罗牧同时代的书画家非常喜欢取号,动辄就有名号几十个甚至逾百,而罗 牧的名号却出奇的少,仅云庵、牧行者、竹溪、钓家、双江、雪庵老人。其中“牧 行者”最为常见,且罗牧题画亦常直署其字饭牛。 论及“饭牛”,古文中有名词动用的惯例,“饭牛 即是“与牛以饭 ,也就 是“喂牛”、“放牛”的意思。比如“乱柳荫茅茨,幽人在环堵。饭牛晚归来,春 湖带烟雨。”1 0 中的“饭牛 就是此意。据罗牧后人罗显科介绍,“少年时代,罗 牧常喜欢在村子边放牛,故取名饭牛。1 1 此外,“饭牛”与“放牛 读音相 仿,又与罗牧的“牧”字含义相类,这大约是罗牧以“饭牛”为字的最主要原因。 除此之外,古人都好做双关语,罗牧以“饭牛 为字亦极有可能是这种情况。 因为“饭牛 在中国文化里决不仅仅只是字面上“喂牛”“放牛”之意,而亦可 做“典故”用,笔者搜罗了有关“饭牛”的典故,摘抄如下: 8 氏春秋举难:宁戚欲干齐桓公。穷困无以进。于是为齑旅。赁车以适 齐,暮宿于郭l j 之外。桓公郊迎客,夜开门,辟赁车者执火甚盛从者甚众。宁溅 饭牛f 车下。望桓公而悲击牛角,疾商歌。桓公闻之执其4 、z 手e l :“异哉! 此歌者非常人也on 命后车载之。桓公反至。扶者以请。桓公日:“赐2 衣冠,将 见之o ”宁藏见说桓公以合境内。明8 复见。说桓公以为天下,桓公大说。将 任之。群臣争之日:“客卫人。去齐五百里不远。不若使人间z 。西贤人也 任之未晚也o8 桓公目:“不然问之恐有小恶,以其小恶,忘人之大美t a i 敷以失天下之也。且人固难全权用其长者o ”逐举? 大用之? 而授之以为唧。 王逸注9 三齐记斩载歌辞:角山矸。a 石烂,生不遭尧与舜禅, 短布单衣适至骨千从昏饭牛薄夜半长夜漫漫伺时旦o 管子小问:百晕镁,秦国之饭牛者也。穆公举而相之遂霸诸侯o 庄子函子方:百里奚爵禄不入于心故饭牛而牛吧o 淮南子道应中有一黜饭牛歌:“桓公郊逐客。宁越饭牛车下望见桓 公而悲,击牛角而疾齑歌。桓公闻之,抚其仆之手日:异哉歌者非常人也, 命车磊载之o ” 变i e 邹阳传:宁戚饭牛车下o ”集解戮应劭:“桓公夜出迎客而宁 戚疾击其牛角商歌舀:南山矸。自在烂,生不遭尧与舜禅。短布单衣适至= ( 骨 加干) 。扶昏饭牛薄夜半,长夜曼曼侗时旦o 可见,无论是淮南子道应中的宁越还是史记邹阳传中的宁戚,虽 然典故略有出入,但都是表达寒士怀才,渴望达人知遇的情愫。罗牧布衣出身, 而由于朝代更迭的特殊历史原因,得以师从林时易,以及“易堂九子”中的魏书, 加见清梁清标焦林书屋集焦林诗钞题画 见黄笃江西派开派画家罗牧的几个问题美术研究1 9 8 9 年第一期 7 寓居南昌后又得以与时任江西巡抚的宋荦交好,当然加上自身的天赋异禀,和 “敦古道,重友谊”的性格,才最终得以“江淮见多有祖之”。这样的经历和其 字“饭牛”实在暗合之极。 2 5 罗牧的幼年教育 以前关于罗牧早年在宁都的生活记载不多,受教育的情况也不甚明了。张 庚国朝画征录中亦只有“善制茶”的简略描述,然而族谱的发现却提供 了相对翔实的资料,从此打开了研究罗牧早年宁都生活的一扇新窗。族谱有 云:“罗牧。得魏石床法林确斋芥茶法,亦善制茶,中丞郎公廷极为诗纪其 事。”可见,罗牧非但“善制茶”,而且是“得魏石法,林确斋芥茶法。 先说这个魏石床,原名叫魏书,石床是他的字,宁都梅江镇人氏。乃当地 的世家子弟,出身书香门第。其父魏应秋在宁都一地有“诗狷之美誉,因其诗 狂狷不羁。 魏书本人亦从小受父亲熏陶,好学工诗,亦善书画,其草、隶、篆尤好; 他既为明末诸生,又是宁都“易堂九子”中三魏( 魏祥、魏禧、魏礼) 的祖族。 明清易代之后,魏书则放弃功名,潜心著述,其个性直率不羁,论事毫无顾忌, 而且耽于酒色,常常剧饮大醉,仰天而恸,庶几抒发国破之痛。著有石床诗文 集二十卷,。逸民传三卷,他还编选过宁都地区董越、董天锡、谢蒙恩、谢 士章、刘泰兆、魏应秋等六人的诗歌,成六子诗8 卷。宁都州县各种方志对 他的记载来看,魏书亦是善画,而且是山水、竹木、鸟兽,穷态尽妍。尽管方志 的记载常常多溢美之词,但作为罗牧业师,善画是可以肯定的。他虽然未列入“易 堂九子”,但与他们交往密切,常常在翠微峰与易堂九子吟诗作赋。虽然没有直 接证据证明魏书与罗牧有交,可地方志中一再强调罗牧“得魏石床法”,说明他 们有师承关系应该是可以成立的。 再来说说“林确斋芥茶法”的林时益( 字确斋) ,题到他之前必须先说说“易 堂九子”。1 2 甲申之变,泱泱明朝彻底沦陷,分崩离析。清政府上台后实施极其 残酷的搜捕诛杀政策,于是有一些前朝遗民文人因而无立身之地。顺治二年乙酉 ( 1 6 4 5 ) ,南昌沦陷,身为遗民文人的林时易,拒绝妥协清政府,遂逃遁于宁都, 并和魏禧、彭士望等人结为“易堂九子”。易堂九子入清不仕,盘踞于宁都县翠 微山,自食其力,耕地种田,研讨经典,著书立说。关于林时易,南昌县志隐 逸有载: 林时易。明宗室,名议霭,常师事欧阳斌元。于彭士望躬痞为友。鼎革初 1 2 易堂九子包括:魏禧、魏际瑞、魏礼、彭士望、丘维屏、李腾蛟、曾灿、彭任。有易堂 九子文钞传世 江洪间数被兵,两个谋避之地。士望亟言宁都魏禧之贤金诸山司耕而食乃变 姓名,携家依之ooooo 由此可见,林时易其实本姓并非姓林,而是朱,名议霭,且是江西宁藩王 朱权逢的十世孙,明朝覆灭,巢倾卵覆,再加上清朗严酷的诛杀政策,他不得不 改名易姓,用林时易这个名字,与曾赴扬州抗清名将史可法幕的彭士望一道,避 走于宁都翠微山,“携家依之 ,后又与宁都三魏相好,从此隐居林泉,躬耕自给, 间或办学授徒,也因此才成就了享誉海内的“易堂九子”。 林时易到宁都时,罗牧2 4 岁。此时大概已受过普通乡村私塾教育,拜师于 魏书学画也应已有时日。此稍后再议。甲申之变促使大量宗室贵胄遗民遁逃,是 促成“易堂九子”这种文人集团的契机,八大山人也是这一年举家从南昌弋阳王 府迁居到新建县红崖山避难的1 3 。关于林时易于彭士望如何在宁都与魏禧等人相 交的情形,易掌九子文钞中有魏禧撰的彭躬庵文钞元叙一文云:“。 予兄弟知世有伟人度外事,当乙酉七月躬庵一见予于小东,遂定交,同确斋徒家 相就,谈数十日夜不休。 可以遥想当初“九子 相遇是如何的一见如故。 林时易除了在文学上位列“易堂九子”以外,他的“林确斋芥茶法”才更 让他享誉四邻。黄蓉明遗民录就载有“林时易,所制高妙,远近名,日林茶。 以林茶命名,可见林时易当时的知名度不可小觑。 明术清初时的宁都盛产茶叶,主要有茶蘼、宝珠茶、茉莉和芥茶等等,而芥 茶尤佳。宁都直隶洲志土特产物贷类卷十二载, o oo 出帕治之西一带磊由而以冠石为最,明季南昌林时易离屠此山,遂家焉 课弟子易茶为、韭。种茶、采茶、造茶、贮茶。各得其法。是称林芥o oo 可见,林时易不仅制茶独当一面,传授茶艺亦有相当的规模。制茶授茶之于 林时易,不但是一种拒绝于当朝政府合作的精神解脱,亦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谋生 手段,此外,身为“易堂九子 之一,又是遗民宗室文人,传授茶艺的目的并非 仅仅是避难与糊口,更重要的是授茶的同时培养经世济国之栋梁,以其一正如 魏禧所言“任天下难事,当天下之变,非少年血气雄刚不足胜任 关于林时易这段期间在宁都种茶以及课弟子的情形,黄蓉明遗民录中略 有记载: 中尉日:“不力耕。不得食也o ”率妻、子徒冠石钟茶。长子楫孙。通家子弟 任安世、任瑞、吴正名皆负担亲锄畚。手耙粪土以2 f 笋。夜鼬课之,读通鉴。 学诗。闯射猎除田豕。有自外过冠石者,冕圃间三四少年头著幅巾。赤脚挥 锄。朗朗然歌出金石声,皆窃叹,以为古图画不是过也o ” 当时先后有林时易的翠微、曾灿的三献,邱维屏的塘角,世称“易堂三馆 。 1 3 见1 9 9 3 年美术史论第二期8 5 至8 9 页,箫鸿鸣洪崖八大山人与朱道朗 9 弟子门人大多是来自周围的几个省数十几个县,其数量逾百人,“易堂九子”办 学规模可见一斑。他们亦自定教材,比如魏禧就编撰了章鉴两篇,详细介绍 了古代物流百位德业光明俊伟,可为少年削发之楷模的事迹,由此砥砺前来求学 的少年学子们。邱维屏亦编有今文选等等,在在都是启蒙少年奋发图强,求 真务实的好教材。除此之外,他们不但把易堂三馆办得是有声有色,而且与宋之 盛为首的髻山学派,与谢文涛为首的程山学派并称清初江西“三山学派”,影响 蜚声海内外。 再说回罗牧,康熙乙酉( 1 6 4 5 ) 年,清兵攻下南昌,而罗牧却在宁都与魏 禧、林时易等人相会,并成为林时易的弟子之一。罗牧学习制茶,大约最初的目 的不光是喜欢喝茶,也未必是慕林时易的名,而极有可能主要是因为学会制茶可 以出售。品茶乃是中国人的文化传统,历史悠久,文人士大夫把饮茶视为闲情雅 好,普通老百姓亦有饮茶嗜好。江西古代盛产茶叶,唐元和郡县图记中形容 江西所属广袤地区“四月乡村闲人少,忙了蚕桑又才茶。宁都亦多茶商。这样 的历史大环境下,对于罗牧性格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张庚国朝花征录对于罗牧的性格有“牧敦古道,重友谊。 的评价,这 和历代对于画家的充满个性的评述似乎有些格格不入。再观当时于罗牧有交游的 时人文集对于罗牧的评价,亦丝毫不吝啬溢美之辞,然而,其淳朴敦厚的性格从 何而来? 江西的地理特征是多山少田,宁都地处江西省的赣南山区。罗牧所在的钓 峰黄谭,则更是一个位于宁都西北山区大山坳里的小村落。以山区经济为主要经 济及来源的茶叶生产,是其境内农户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1 4 。 嘉庆重修一统志宁都直隶志亦有载“芥茶出宁都紫云峰,香味第一, 不可多得。储茶出自储山,香味亦佳。其中这个“储茶 在有明一代还是贡品 茶叶”。 至于罗牧随林时易所学的“芥茶,亦是明清之际极其珍贵的茶叶品种。笔 者现把有关“芥茶 的记载摘录如下: 明人冯正瞬袭芥茶笺:“环宜兴境产茶者曰罗山解。日日岩,日鸟瞻日 青东由解而曰芥。两山之界也o 。罗氏屠之在小秦壬寤后所以称庙后芥也o ” 明高濂遵生八笺茶泉类氐说:“若真芥茶其价甚重两倍天池。惜 乎难得,须甬自己令人采收方妙。抑 除此之外,清朝胃襄著有芥茶汇钞则更是一本关于芥茶的专题著作, 可惜今天已经不见流传,人们对其也是知之甚少,以至于现代人已经不知道“芥 “宁都直隶洲志土特产物贷类卷十二载 1 5 明余文龙、谢诏赣州府志卷三土产:“储茶入贡。” l o 茶”到底为何种名茗。 罗牧跟林时易学“芥茶法”时已经2 4 岁,算是一个盛产茶叶的山里青年, 这个年纪放在江西农村已经是生儿育女,养家糊口的年龄了,而罗牧却和一众孩 童一起在林时易门下学习制茶,可见其对于知识的渴望异于常人。他学习制作茗 茶的目的,像我前面提过的,应该是为了生活,为了售茶,正是这个能力而 非绘画开启罗牧精彩一生的大门。在他成为名震江淮的江西一派代表画家之 前,是制茶售茶一以茶商身份一保证自己的r 常开销的,无论是在宁都还是 后来迁居省城南昌,最初使他立足的必定是这个茶商身份婚。并且,即便是在罗 牧成为职业画家以后,制茶也一直伴随罗牧始终,甚至在其晚年还因此而享有声 望,以至于时任江西巡抚郎廷1 7 极甚为赞赏,“郎中丞以之入贡川8 于朝廷。因此, 研究罗牧,他的茶商性格绝对是不可以忽视的。嘉庆重修一统志对于茶商性 格的描述有“民善治生,有勤俭风。士知务学,无浮蘼习。山多团少,稼蔷之外, 间为商贾。”这正是对于罗牧“重友谊”( 张庚语) 的最好注释。 罗牧学习制茶过程中,与易堂九子相识相交,亦对其性格的形成有着非常 重要的影响。魏禧竭力提倡“师者师其德,友者友其义 1 9 ,罗牧亦受到这种典 型的儒家道德伦理观的影响,和其“敦古道 ( 张庚语) 的性格,庶几近之。 1 6 见箫鸿鸣著八大山人研究“江西派”开派画家罗牧第十五页关于制茶的意义和对 罗牧性格及人生的影响 1 7 与罗牧交好的江西巡抚宋荦之继任 1 8 见南昌县志卷四十一 1 9 见魏禧昭代丛传卷八师友行辈议 3 敦古道,重友谊一探访罗牧的交游一生 3 1 罗牧数度云游江浙始末 罗牧青年以前在宁都和“易堂九子”相交,前面已有论述。关于罗牧何时从 宁都迁居省城南昌,未可详考,只知道大约在1 6 5 2 年前后,赣南历代名人传 中也称罗牧于此时寓居南昌,可依据为何,没有说明。魏禧约于康熙十六年( 1 6 7 7 ) 所作“书罗饭牛扇面 云:“饭牛以艺交天下二十余年”,由此推论,1 6 5 2 年也 是合理的。学者箫鸿鸣曾撰文说罗牧寓居南昌与宁都局势以及翠微峰彭宦作难有 关。由于彭宦作难,易堂九子纷纷离山四散,罗牧亦于此时离开林时易前往南昌, 一年以后又再接家属。这个分析妥当合理,只是亦无据证。 罗牧寓居南昌以后结识了很多前朝遗民画家以及文人。徐世溥2 0 便是其一, 并有诗罗饭牛携画至山中赠于罗牧,诗云: 又随飞时下江烟于睚同来先雅疑。记得赢舟初过我,草堂门外水齐天。彩 笔长悬梦晕愚。时年吉道见须盾。云山本白无常主。更写云山卖与谁。卫2 7 诗中所说的“云山 大概是指罗牧创作的米氏山水风格的作品,这种风格在 罗牧一生的山水风格中始终都有保持,笔者稍后在讨论罗牧画风中会具体涉及。 大约1 6 5 3 年,罗牧由南昌返回宁都山中,因刚得长子贵玉,所以随后便携全家 迁至南昌。根据族谱记载,罗牧的结发妻子邓氏于“明天启乙丑( 1 6 2 5 ) 年 八月初四生,殁失考,葬省城。”南昌县志卷四十一又载“牧有妾蔡氏、孙泉, 皆善画,颇有家法。”关于罗牧取妾蔡氏,有方士瑁2 2 有诗闻饭牛先生买妾扬 2 0 徐世溥,字巨源,江西新建人。生卒年均不详,约明毅宗崇祯十年前后在世。年 十六,补诸生。艾南英闻其名,约为兄弟。钱谦益、姚希孟、万时华等皆以杓斗推之。 南赣巡抚潘曾绒得王执俭所修宋史,特属他重加更定。明亡后,山居晦迹,绝意 仕进。陈名夏秉政作书遗司理持礼致聘,坚拒不受。是夜,有盗入室索币,被火炙死。 世溥才雄气盛,屡试不第,以著述自娱。有榆墩集十一卷,榆溪诗钞二卷, 逸诗二卷,韵蕞一卷,夏小正解一卷,及易系若干卷,均清史列 传并传于世 2 1 见榆溪逸稿榆溪诗钞卷下 2 2 方士螬,( 1 6 5 0 约1 7 1 1 ) 子睡城,号鹿屯,徽州府歙县路口人。年逾二十即寓居南昌, 工诗。著有鹿村先生诗集 1 2 州戏成却寄,诗云:“望子归装久,秋过冬又残,新从鸳被暖,肯忆蓼洲寒,江 水朝来急,风帆欲到难,深闺好惆怅,日同问长干。这个方士瑁,本为鹿村歙 县人,和罗牧一样侨居南昌,而成为挚友。此诗写于约1 6 6 5 年,时年罗牧4 4 岁,而方士瑁年仅1 6 岁,算是忘年之交,由此诗可知,罗牧当时住在蓼洲,这 个蓼洲就在南昌广润门外,与礼洲两洲相并,有一水道从城墙里越墙而出,于蓼 洲礼洲之间穿过,流入漳江。今南昌有蓼洲街,比邻抚河路,位置和古时蓼洲应 该大致相同,只是所含范围较之古时要小很多。这个蓼洲虽不在南昌城内,却云 集了很多画家和遗民文人居住于斯,实在是个有趣的现象。八大山人亦再此居 住过,和他同为遗民画家的朱容重,更是在蓼洲终老。关于朱容重,南昌县志 载其“字子庄,明奉国中尉,能诗工书法,间画兰竹小景,四方之士游豫章者不 得子庄笔墨为憾,所居蓼洲,造请无虚日,著有初吟草 清初扬州商业经济日臻繁荣,文人墨客多荟集于此,市民阶层对于书画的热 衷程度也颇高,形成了相对广泛的艺术市场,从而吸引了大批画家来扬州卖画。 罗牧在扬州的早期画迹现在已经很难看到,记载也寥寥无几。但从他于扬州买妾 之事来看,他的经济状况应该还尚可,这也许暗示他鬻画为生的经济状况有所好 转,或许制茶售茶亦能带来不错的收入。随后他携蔡氏返回南昌。族谱对于 蔡氏记载非常简略,仅仅“生殁失考,葬省城,生一子贵应。十二个字,除此 之外我们仅仅知道蔡氏亦善画,而且“颇有家法 ,其他便无从探究。 1 6 6 6 年后,扬州出现了不安定的局面,正如龚贤诗中所云:“避贼不避兵, 奔腾如惊禽。”,于是罗牧离开扬州而去往南京,可是江浙动荡的社会还是使 他无法久留,只得又返回江西。另外,于罗牧同乡的挚友,“易堂九子 之一的 魏禧曾在罗牧的一幅山水扇面上题:“往罗饭牛游吴越,吴越士大夫好之,。” 2 4 可见,罗牧云游江浙一代,其画作亦受到“吴越士大夫”的认可。 罗牧于五十岁左右,也就是1 6 7 0 年代末到1 6 8 0 年代初,又一次云游江浙, 并在南京结交了位居“金陵八家 之首的龚贤。龚贤有一幅作于1 6 8 2 年的作品 江村图卷,自作长拔叙述一段和罗牧有关的经历: 壬戌秋西江牧行者自真朔来,b :“真湘有许君颐民近号仓雪先生者。顿 嗜画园要余画。余谢不能敬推柴丈,不获a 。为作一卷。复以一卷霭我渡江 索柴丈。柴丈许我乎2 余b 。饭妞子以画名西江。尚尔逊谢余小巫。能不气缩 也,行者急重之亦为作一卷去。兹余挂船迎銮镇放里夏翁f 夏翁所 :导晤颐 老。颐老与余谈甚洽。因邀至其 尽读书处为余下榻为馆报我,异8 复出一卷。 谓余日:昔人遇伯牙菊聆高虫流水之音。为伺? 如子为我鼓之余复为作一卷。 乃江村函或颐老约夏翁及其密契紫骖,此各与今弟嵩期诸先生同观之惜未与 饭牛行者一见也。今颐老方任画四方旦晚、云奔、泉汇、铿峋合沓于一堂。 2 3 见龚贤半宙园诗 2 4 见魏禧魏书予文集外篇 l s 砌此二卷蹰谓高山流水者,仅足为下晕b 人而a 。诸先生笑,余亦笑并记之。 半亩野遗生龚贤、 据此可知,龚贤于罗牧相遇于壬戌( 1 6 8 2 ) 秋,此时罗牧刚从真州( 今江苏 仪征) 来,真州的许颐民,近号苍雪,向罗牧求画,而罗牧却敬推龚贤,可见罗 牧性格中谦逊敦厚的一面;另一方面,跋文中的叙述亦反映了龚贤对罗牧的尊敬 和钦佩。可见罗牧当时确实已誉满清初画坛。另外,龚贤的草香掌集内多次 有与“竹溪老人”相交的记载,亦有“赠竹溪老人”诗文,而罗牧许多画款都署 “竹溪罗牧 ,可见他与罗牧相交非浅。龚贤既是清初金陵的遗民画架,又与复 社火同情复社的人士比如顾与治、方文、吴嘉纪、屈大构等来往甚密,他一身清 苦,常常来往于金陵和扬州之间。罗牧与龚贤的相互推重说明他们在思想上是相 通的,在艺术观念上亦是互为知音。 除了龚贤以外,罗牧在扬州结交的另一位非常重要的画家是恽寿平z 5 。恽 寿平于罗牧有交见于南田诗钞,有文送西江饭牛。罗牧曾于康熙四年( 1 6 6 5 ) 在扬州逗留,并在扬州买妾蔡氏,罗牧此时已和恽寿平认识,他们之间相交当有 2 0 多年以上。另,由于他们都于毗陵文人胡香吴相交甚笃。胡香吴位列“毗陵 六逸”第三。据邵长衡香草庵记载:“吾友胡君以香草名庵,恽正叔( 南田) 为之图。而实际为胡香吴作画的并非恽格一人,还有罗饭牛,香草堂图实际 上是他们合作的。根据胡芋庄小传所述:“西江罗饭牛吾邑恽南田作香草堂 图,桐城江磊斋跋其尾日:画里云山供大隐,意中丘壑属长贫,盖纪实也( 见 毗陵六逸诗钞卷二) 。显而易见,香草堂徒为云山风格,共同作画反映了 他们友谊深厚。后来,由于罗牧年事已高,身体渐衰,遂欲还江西,恽寿平在扬 州遇见罗牧,还作诗相赠。诗云“长天孤鹤又西飞,八月新凉到客衣,歌吹竹西 留不住,满江秋月一帆归。 z 6 虽然恽格历来被列为正统派画架,其实他亦有很 强的遗民思想,和罗牧的交往,庶几建立在这样的共同思想基础之上。 罗牧数次云游江浙,广泛接触和结交前明遗民画家,他们交流思想,切磋 画艺,互为推重,这对于罗牧自我风格的形成必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3 2 罗牧与南昌文人的交游情况 罗牧从江浙一带返回南昌之后常常去北兰寺与澹雪和尚相会。澹雪于康熙 丁巳( 1 6 7 7 ) 年浙西至南昌修建北兰寺3 3 见江西通志仙释卷一百三) ,他 与许多官僚和文人关系甚密。罗牧在澹雪的邀请下,为北兰寺作了一幅巨型壁画 2 5 恽寿平( 1 6 3 3 1 6 9 0 年) ,初名格,字寿平,以字行,又字正叔,别号南天,一号 白云外史、云溪外史、东同客、巢枫客、草衣生、横山樵者。江苏武进人。清代著名 画家。创常州派,为清朝“一代之冠”。 2 6 恽格瓯香馆集卷十 1 4 烟江叠嶂图,因其是制作在重新修建的南昌北兰寺烟江叠嶂堂内的墙壁上, 因而得名。这是罗牧最富盛名的作品,可惜北兰寺被毁后,作品也跟着消失殆尽, 让人们以不得见此画而抱憾。 烟江叠嶂图的创作时间当在澹雪和尚主持北兰寺的康熙甲子( 1 6 4 8 ) 至 壬申( 1 6 9 2 ) 之问,这一时期也是罗牧的创作高峰期,也是其艺术自觉的最巅峰, 难怪这幅画无论在技巧上还是意境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航空机务工程师职业资格评定试题及答案解析
- 高粱购销合同模板(3篇)
- n2级护理岗位考试试题及答案
- 环保项目投资民间借款合同
- 任城区人才公寓租住管理与租客权益保障协议
- 商业地产业主与物业物业服务合同范本
- 股权转让协议范本中的业绩承诺条款详解
- 2025公务员能源局面试题目及答案
- 辅警专业知识试题及答案
- 跳棋的教学课件怎么写
- 新高考高中英语熟词生义485例(精校版)重点单词、短语辨析
- 斜视检查(斜视诊疗课件)
- 和安风电场电气设备定检及预防性试验技术规范
- 农产品食品安全评价技术 课件全套 模块1-8 走进农产品食品安全检测 - 油脂脂肪酸组成和溶剂残留检测
- (正式版)HGT 22820-2024 化工安全仪表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 第二章 临床康复工程学基础
- (高清版)TDT 1075-2023 光伏发电站工程项目用地控制指标
- 《水生生物学桡足类》课件
- 《预算员培训二》课件
- 八年级劳动课下册教案
- 人工动静脉瘘狭窄查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