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汉语六言诗格律特点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文摘要 六言诗作为我国古典诗歌的一种体式,在古典诗歌史上的地位比较特殊。它 从产生一直到清末,都作为涓涓细流而存在,创作的人不多,诗歌作品也相对比 较少。对于这种诗体的评论,文献中记载的多是否定的观点,如南宋洪迈在其著 作容斋三笔中说“信乎五言难,六言尤难也”,认为六言诗“难工”。清代学 者赵翼在其学术杂著陔余丛考中说:“盖此体本非天地自然之音节,故虽工而 终不入大方之家耳。”在古代学者看来,难以创作以及诗体本身的音节原因导致六 言诗不能发展壮大。 本文讨论了六言诗创作所依据的格律规则以及音节节奏方面的特点,探究六 言诗一直存在却未发展壮大的原因是否如前代学者所言。在这篇论文里,主要观 察全唐诗中的六言诗,通过分析其格律规则和节奏特点来回答这个问题。 本文分为六个部分,绪论介绍了六言诗的概念界定问题和六言诗的发展脉络, 总结了历代文献中有关六言诗的评价,提出了六言诗格律特点的研究价值和方法。 第一章,介绍了本文选择语料的原因及语料的情况。隋唐以后,五、七言诗 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的主流,六言诗发展至此也出现了古体和近体之分,有了律诗 和绝旬之分,成为一种成熟的诗体。全唐诗是唐代比较全的诗歌总集,共收录 了1 0 7 首六言诗,数量相对来说比较多,足以作为研究六言诗格律特点的语料。 第二章,引用了清代顾莼、现代学者启功先生和程毅中先生的说法,对六言 诗的格律特点做了一个理论的阐述,并初步总结出了六言体的基本格式。 第三章,是本文的主要的语料分析部分,依次对不同的诗歌进行初步分析, 得出了有关六言律诗、六言排律、六言绝句的格律特点。 第四章,分析了六言体的两种特殊情况,拗体和仄韵诗。六言诗也和五七言 诗一样,并不是每旬都合律,也有拗救,本章第一部分总结了六言诗拗体的三种 形式。近体诗一般押平声韵,语料中,六言诗有7 首押仄韵的,本章第二部分初 步分析了仄韵六言诗的格律问题。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最后一章,通过同一诗人不同诗体、六言体与五、七言体诗体格律特点的对 比,回答了本文开始提出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即六言诗不发达不是由语 言方面的格律特点导致,而应该去寻找其他方面的原因。 关键词:六言诗;六言律诗;六言绝句;格律特点;节奏 2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 b s t r a c t a so fs t y l eo fc h i n e s ec l a s s i cp o e m s ,h e x a s y l l a b i cp o e t r yh a da s p e c i a ls t a t u s i t w a se x i s t e df r o mb i r t ht ot h eq i n gd y n a s t y , b u tn o th i 曲l yd e v e l o p e d f o rt h i ss i t u a t i o n , s o m ea n c i e n ts c h o l a r sa r g u e e dt h a th e x a s y l l a b i cp o e t r yw a sab a ds t y l e a sas a m p l e , s o u t hs o n gd y n a s t yh o n gm a is a i di nh i sw o r k ”r o n g z h a is a nb i ”:a l lt l l i l l l ( w u y a n i sh a r dt ow r i t e ,l i u y a ni sm o r eh a r d e r q i n gd y n a s t ys c h o l a rz h a oy is a i di nh i s w o r k g a iy uc o n gk a o :t h i ss t y l ei sn o tn a t u r a ls y l l a b l e ,s ot h en o t a b i l i t i e sd o n t l i k ei t t h e yc o n s i d e rh a r dt ow r i t ea n dt h e s t y l e su n n a t u r a ls y l l a b l ei st h er e a s o nw h y t h i ss t y l ed i d n th i 班l yd e v e l o p e d t h i sp a p e rd i s c u s s e s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f o r m sa n dr u l e sa n ds y l l a b l er h y t h mo f h e x a s y l l a b i cp o e t r y , t om a k es u r ew h e t h e ro rn o ti tw a sf r o mt h ea n c i e n ts c h o l a r a c c o u n t s i nt h i sp a p e r , w ew i l lo b s e r v et h em a t u r eh e x a s y l l a b i cp o e t r yi n “p o e m so f t h ew h o l et a n gd y n a s t y ,b a s e du p o na n a l y s i so ff o r m sa n dr u l e sa n dr h y t h m so f e v e r yg e n r e ,t os o l v et h i st w op r o b l e m s t h i sp a p e ri sd i v i d e di n t os i xp a r t s ,i n t r o d u c t i o no ft h ec o n c e p to fh e x a s y l l a b i c p o e t r ya n di t sd e v e l o p m e n th i s t o r y ;s u m m a r i z ee v a l u a t i o n si na l ld y n a s t i e sl i t e r a t u r e s , p r e s e n t st h er e s e a r c hv a l u ea n dr e s e a r c hm e t h o d so fh e x a s y l l a b i cp o e t r y t h ef i r s tc h a p t e ri n t r o d u c e st h i sc h o i c eo ft h ec o r p u sa n d i t s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a f t e r t h es u ia n dt a n gd y n a s t i e s ,w u y a na n dq i y a nb e c o m et h em a i n s t r e a mo fc h i n e s e c l a s s i cp o e m s ,t h eh e x a s y l l a b i cp o e t r yw a sb e c o m em a t u r e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l y “p o e m so f t h ew h o l et a n gd y n a s t y i sat o t a la n t h o l o g yo ft a n gp o e m s ,c o l l e c t10 7h e x a s y l l a b i c p o e t r i e s a sac o r p u s ,t h en u m b e ri sb i g g e re n o u g ht or e s e a r c h c h a p t e r2i n t r o d u c e st h e o r i e so fq i n gd y n a s t i e sg uc h u na n dm o d e ms c h o l a r sq i g o n g ,c h e n gy i z h o n g ,m a d eab a s i ct h e o r e t i c a le x p l a n a t i o no ff o r m sa n dr u l e so f h e x a s y l l a b i cp o e t r y , a n dm a d eap r e l i m i n a r ys u m m a r yo fh e x a s y l l a b i cp o e t r yb a s i c f o r m a t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c h a p t e r3i st h ec o r p u sa n a l y s i sp a r t a c c o r d i n gt od i f f e r e n tg e n r e ,w es t e pb ys t e p a n a l y z et h ef o r m sa n dr u l e so fs i x - c h a r a c t e r - r e g u l a r - v e r s e , l i u p a ia n dh e x a s y l l a b i c q u a t r a i n ,h a v eap r i m a r yk n o w l e d g eo ff o r m sa n dr u l e s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h e x a s y l l a b i c p o e t r y c h a p t e r4d i s c u s s e st w os p e c i a lc a s e s :a ot ia n dz et o n a lp o e m s h e x a s y l l a b i c p o e t r yh a su n r h y m e ds e n t e n c el i k ew u y a np o e t r ya n dq i y a np o e t r y , h a sa ot it o o i nt h e f i r s tp a r to ft h i sc h a p t e r , w es l i mu pt h r e ef o r m so fl i u y a na ot i i nag e n e r a lc a s e , m e t r i c a lp o e m sm a k eap i n g - t o n a lr h y m e ,o u rc o r p u sh a s7p e o m so fz et o n a lr h y m e w em a k ea p r i m a r ya n a l y s i so ft h a ti nt h es e c o n dp a r t i nt h el a s tc h a p t e r , b yc o m p a r i s o na n ds u m m a r i z eo fd i f f e r e n tp o e t i cs t y l e s ,g i v e a na n s w e rt ot h eq u e s t i o n sw h i c hp u tf o r w a r di nt h eb e g i n n i n go ft h i sp a p e r , a n ds u m u po u rp o i n t ,t h a ti st h eu n d e r d e v e l o p m e n to fh e x a s y l l a b i cp o e t r yw a sn o tr e s u l ti n f o r m sa n dr u l e s k e yw o r d s :h e x a s y l l a b i cp o e t r y ;s i x c h a r a c t e r - r e g u l a r - v e r s e ;h e x a s y l l a b i cq u a t r a i n ; f o r m sa n dr u l e s ;s y l l a b l er h y t h m 4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 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 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己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科研成果。对本文的研 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 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 筮氢 日期:型皇:堇f1 ) 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山东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 校保留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 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山东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 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 保存论文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论文作者签名:啦导师签名: 生逛兰妻日期:丝翌篁望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一、六言诗的内涵一、六吾诗嗣网翘 绪论六言诗概述 关于六言诗的名称以及六言诗这一诗体的内涵,我国学术界的看法比较统一。 汉语大词典【六言诗】:“每句六字的古体诗。相传始于西汉谷永,一说东方朔 已有六言诗。皆不传。今所见以汉末孑l 融的六言诗为最早。至唐代六言诗有 古体、律诗之分。六言诗体以格调苍劲、浑朴为佳,但不甚流行。参阅明徐师 曾文体明辨六言诗,清赵翼陔馀丛考六言诗。 辞海【六言诗】:“诗体名。全篇每句六字。相传始于西汉谷永,一说东方 朔已有六言( 见文选左思 李善注) ,其诗均不传。今所见以汉末 孔融的六言诗为最早。唐以后有古体近体之分,但均不流行。 中国诗学大辞典【六言诗】:“通篇皆为六字一句的诗,有古体,也有近体。 文章缘起说:六言诗,汉大司农谷永作。沧浪诗话诗体亦云:六言 起于汉司农谷永。明谢榛四溟诗话卷二推而广之日:六言体起于谷永、陆 机,长篇一韵,迨张说、刘长卿八句,王维、宰甫冉四句,长短不同,优劣自见。 就通篇而言,上述说法是可信的。但就单句而言,则六言诗在诗、骚中早 有滥觞。挚虞文章流别论云:六言者,“我姑酌彼金营 之属是也,乐府亦 用之。文心雕龙章句也说:六言、七言,杂出诗、骚。m 全唐诗大辞典【六言诗】:“指全篇由六字句构成的诗歌。相传始创于西汉, 今所见六言诗以汉末孔融的作品为最早。唐以后所作的六言诗有古体、近体之分, 近体又有律诗、绝句之分,然皆不常见。如韩促六言诗三首为律诗、王维 田园乐七首为绝句。 固 王力语言学词典【六言律诗】:“律诗中的一类。每句六个字( 言) ,每首 汉语大词典缩印本 m ,上海:汉语大词典 l :版社,2 0 0 5 :7 5 2 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 m ,上海:上海辞书i f ;版社,1 9 9 9 :9 8 9 傅璇琮等:中国诗学人辞典 m ,杭州:浙江教育版社,1 9 9 9 :1 1 4 8 张忠纲:全唐诗大辞典 m ,北京:语文出版社,2 0 0 0 :4 8 7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八句,共四十八字。如卢纶送万臣。这种诗很罕见。( 1 4 2 7 2 8 ) 综合以上说法,我们可以对六言诗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六言诗在中国古典诗 歌史上比较罕见,从诗歌体裁上来说,它是一种诗体,有古体和近体之分,古体 六言诗有六言古诗和六言乐府诗,近体六言诗又有六言绝句和六言律诗之分。从 字数来说,它是每旬为六个字的诗体,以此区别于五言诗和七言诗等诗体。六言 绝句每句六个字,每首四句,全首共二十四个字。六言律诗每句六个字,每首八 句,全首共四十八个字。其风格以格调苍劲、浑朴为佳。另外,我们还可以得出 关于六言诗起源以及创作的一些简单情况,如六言句子早在诗、骚中就出 现了并且可能由此发展为后来的六言诗,六言诗最早可能为汉大司农谷永创作, 也可能是东方朔首创,但其作品都已经亡佚,现在可见的最早的是孑l 融的三首六 言诗。 二、六言诗的发展脉络 ( 一) 六言诗的起源 在各体古典诗歌的起源问题上,大概存在着两种倾向:一种是以零星出现的 散句为依据追溯诗歌体式的起源,一种是以较为完整的诗歌体式出现为依据论述 各体诗歌的起源。今天所能看到的前人关于六言诗起源的说法,大概也表现为上 述两种情况。 关于六言诗的起源,有起源于诗经之说、起源于诗骚之说、起源 于西汉谷永之说、起源于东方朔之说,还有以傅玄为六言诗之祖之说。对此,河 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卫绍生在他的论作六言诗起源诸说辨里有 具体的分析,在此不再罗列。 各家说法均有自身所持的理论资料证据,客观地来说,六言诗的起源应该是 有一个过程的。这一过程可能是:零星可见的六言散句一六言连句一连续四句以 上的六言句。从零星可见的六言散句到连续四句以上的六言旬出现,要经历漫长 的发展历程,这个时期是六言诗的萌芽期。我们认为,六言诗的起源必定在今天 唐作藩、冯春田等:王力语言学词典 m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 9 9 5 6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可见的建安时期孔融创作的三首六言诗之前,至于具体是什么时代,限于篇幅原 因本文不做讨论。 ( 二) 六言诗的发展脉络 诗经楚辞中屡次出现六言句,但都没有形成整篇都是六言的六言体, 一直到建安时期,才开始有完整的六言诗流传。孔融的三首六言诗云: 其一:汉家中叶道微。董卓作乱乘衰。僭上虐下专威。万官惶布莫违。百姓 惨惨心悲。 其二:郭李分争为非。迁都长安思归。瞻望关东可哀。梦想曹公归来。 其三:从洛到许巍巍。曹公忧国无私。减去厨膳甘肥。群僚率从祁祁。虽得 俸禄常饥。念我苦寒心悲。 三国志文帝纪注引曹丕禅代汉献帝时的令诗一首,也是六言: 丧乱悠悠过纪,白骨纵横万里。哀哀下民靡恃,吾将以时整理。复子明辟致 仕。 魏晋以后,文人屡以乐府体作六言诗。如嵇康有六言诗十首,晋陆机有 董逃行、上留田行二首。到梁代,萧祗有六言回文诗。 隋唐以f j i 的六言诗皆属不论平仄的六言古杂体。隋唐以后,六言诗在平仄粘 对格律影响下,又形成回波词词牌及六言绝句和六言律诗,但数量仍不多。 六言绝句如王维的田园乐: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刘长卿寻张逸人山居: 危石才通鸟道,空山更有人家。 桃源定在深处,涧水浮来落花。 六言律诗如鱼玄机隔汉江寄子安: 江南江北愁望,相思相忆空吟。鸳鸯暖卧沙浦,殂庚闲飞桔林。 萧艾:六言诗三百首 m ,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 9 8 7 :1 - 2 三国志魏书 m ,北京:中华书局,1 9 9 5 :7 5 彭定求等:全唐诗卷一二八 m ,北京:中华书局,1 9 6 0 :1 3 0 5 彭定求等:全唐诗卷一五零 m ,北京:中华书局,1 9 6 0 :1 5 5 5 7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烟里歌声隐隐,渡头月色沉沉。含情咫尺千里,况听家家远砧。 晚唐皮日休、陆龟蒙又有六言唱和之作。 六言绝句由唐入宋后数量大增,清人在宋人千首绝句中专收宋人六言绝 句一卷近百首,但仍未能广泛流行。 总的看来,从诗、骚中的六言句子,今天可见最早的孔融的三首六言 诗,到魏晋阶段逐渐增多但不讲究篇式、句数的六言诗,再到隋唐以后受格律规 则影响的六言近体诗,六言诗和其他诗体一样,也是有一个慢慢发展然后成熟的 过程的。但是和诗经时代的四言诗及隋唐以后的五、七言诗不同的是,六言 诗的数量很少,虽然一直都存在发展,但始终都都没有流行起来,不得不说这是 古典诗歌发展史上的特殊现象。 三、文献中记载的关于六言诗的评价 作为一种诗体,六言诗一直存在但未能广泛流行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它和五 七言诗体相比,到底有什么缺陷或者不足呢? 我们首先从各代文献中对六言诗的 相关记载来看看,前人是怎么认识这种诗体的,他们有没有解答这一问题。 从西晋文论家挚虞以来,历朝历代都有诗人、文论家注意到六言诗这种诗体 并进行分析和评价,他们的观点简单的说可以归并为三种,一种是否定的观点, 认为六言诗音节不自然、难写;一种是肯定的观点,认为六言诗有自身独特的艺 术特点;也有人从某个角度对这种诗体进行肯定,换个角度又持否定态度。持否 定观点的人相对来说多一些。 ( 一) 否定的观点 如:( 1 ) 南宋洪迈在容斋诗话中提到唐代诗人皇甫冉酬张继其下序“懿 孙,余之旧好,祗役武昌,枉六言诗见怀。今以七言裁答。盖拙于事者繁而费也 时引申说:“编唐人绝句,得七言七千五百首,五言二千五百首,合为万首。而六 言不满四十首。信乎其难也! 彭定求等:伞唐诗卷八零阴 m ,北京:中华书局,1 9 6 0 :9 0 5 4 洪迈:容斋诗话 m 见上大鹏等编选,中国历代诗话选,长沙:岳麓书社,1 9 8 5 :6 5 2 8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2 ) 明代文论家徐师曾在文体明辨序说中说:“按六言诗,叻于汉司农谷永, 魏晋间曹( 植) 陆( 机、云兄弟) 间出,其后作者渐多,然不过诗人赋咏之余耳。 在他看来,六言诗不仅不是诗歌正体,甚至连杂体也算不上,因为它是诗人“赋 咏之余 ,是诗人有兴趣的时候才想起来的一种诗歌体式。 ( 3 ) 清代学者冒春荣在葚原诗说中说: “信乎五言难,六言尤难也六 言自汉谷永始,魏晋间曹、陆间作。至唐初,李景伯有回波乐府,亦效此体。 逮开元、大历间,王维、刘长卿诸人相与继述,而篇什稍屡见。又皇甫冉集中云 张继寄六言诗一首,冉酬以七言。其序亦谓六言难工,衍为七言裁答。然亦不过 诗人之余事耳。 圆 ( 4 ) 清代音韵学家董文焕在其所著声调四谱一书中评价六言诗说:“六言诗 自古无作者,以其字数排拘,古之则类于赋,近之则入于词六言则句联皆耦, 体用一致,必不能尽神明变化之妙,此自来诗家所以不置意也: 他从六言诗的 字数旬式来评价六言诗,认为六言诗“字数排拘 ,如果要作六言古诗,很容易和 辞赋的六言句相似;如果作六言近体,则又和词的六言句相近。由于六言诗“句 皆联耦,体用一致 ,不能充分发挥汉语言曲尽变化之妙的特点,所以诗人们对这 种诗歌体式都不太留意。 ( 二) 肯定的观点 如:( 1 ) 南宋诗歌理论家魏庆之在所著的诗人玉屑对六言诗有少量说明, 在论及“中兴诸贤 时,对王维、王安石、杨万里等人的六言绝句给予了较高评 价:“六言绝句如王摩诘桃红复含夜雨,及王荆公杨柳鸣蜩绿暗二诗,最 为警绝,后难继者。近世惟杨诚斋醉归一章:月在荔枝梢上,人行豆蔻花间。 但觉胸吞碧海,不知身落南蛮。雄健富丽,殆将及之。 鲫魏庆之的评论是针对具 体的六言诗,但他能够使用“最为警绝 、“雄健富丽 这样的词汇来评价前人的 六言诗,表明他显然不认同洪迈的“六言诗难工说。 ( 2 ) 明代诗人、学者杨慎曾编选古今六言诗刊行于世,升庵诗话记载:“今 徐师曾:文体明辨序说 m ,北京:人民j h 版社,1 9 9 8 :1 0 9 冒春荣:葚原诗话卷三 m 见郭绍虞清诗话续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9 9 :1 6 0 3 董文焕:声调四谱 m ,上海:广文书局,1 9 7 4 魏庆之:诗人玉屑 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2 :4 2 0 9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日何日辰良,今夕何夕夜长。琅疏琼牖沿房,中有美女齐姜。参差匏管笙簧,歌 声含宫反商。萧晖窈窕芬芳,明灯朗炬煌煌。卸巾解佩褫裳,愿言与子偕臧。此 诗甚佳而罕传。余尝选古今六言诗,刻忆成,偶遇此诗,谩记於此。 从他说这 首六言诗“甚佳而罕传”这一点上,可以感受到他认为六言诗存在着流传渠道不 畅的问题。 ( 3 ) 明代诗歌评论家陆时雍在比较各体诗歌优劣时,涉及到了六言诗的评价问 题。他说:“诗四言优而婉,五言直而倨,七言纵而惕,三言矫而掉,六言甘而 媚,杂言芬葩,顿跌起伏。”对于六言,他用了“甘而媚”三个字,比起五言的 “直而倨”和三言的“矫而掉”,显然是一种褒义的评价,和唐、宋诗家的“六言 诗难工”之评有明显不同。 ( 三) 又肯定又否定的观点 如:( 1 ) 明代谢榛论六言诗:“六言体起於谷永,陆机长篇一韵,迨张说、刘长 卿八句,王维、皇甫冉四句,长短不同,优劣自见。若君道曲中庭有树自语, 梧桐推枝布叶,此虽高古,亦太寂寥。 ( 2 ) 清代学者赵翼对六言诗的评价,见于其学术杂著陔余丛考,他说:“任 畴云:六言始于谷永。盖此体本非天地自然之音节,故虽工而终不入大方 之家耳。古六言诗间有可见者。至王摩诘等,又以之创为绝句小律,亦波峭 可喜。, ( 3 ) 清代学者潘德舆论六言诗,着眼于“自然”二字。在养一斋诗话中, 他写道:“或问六言诗法,予日:王右丞花落家童未扫,鸟啼山客独眠,康伯 可啼岛一罄春晚,落花满地人归,此六言之式也。必如此自在谐协方妙,若稍 有安排,只是减字七言绝耳,不如无作也。 他认为,六言诗创作必须遵循“自 在谐协 的原则,不能有人工雕琢之迹。如果刻意雕琢,稍加安排,就和七言绝 句减去一字没有什么区别了,这样的诗还不如不作。 杨慎:升庵诗话 m ,一i :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7 :1 2 1 3 陆时雍:诗镜总论 m 见丁福保辑,历代诗话续编,北京:中华书局,1 9 8 3 谢榛:四溟诗话卷二 m 见丛书集成初编,北京:中华书局,1 9 8 5 :2 7 赵翼:陔余从考卷- 二十三 m ,上海:商务印书馆,1 9 5 7 :4 5 2 潘德舆;养一斋诗话卷五 m 见郭绍虞清诗话续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3 :2 0 8 5 1 0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四) 小结 以上文献中记载的有关六言诗的评价,涉及到了文学、语言、时代社会背景 等各个方面,大多是从诗歌欣赏和创作的角度来说的,如大多数人认为六言诗“难 工 ,但是具体依照什么样的格律规则、怎么个难法却没有人详细说明。 总得来说,文论家、学者们对六言诗这种诗体的关注和研究还是很少的,缺 乏系统的、具体的认识,尤其是在语言特点上,缺乏和五、七言诗体一样的系统 的、详尽的描述。 古代学者对六言诗的认识对现代学者影响比较大,如萧涤非、褚斌杰等著名 学者在论著中评论六言诗时,基本上以前人之说为己说,几乎没有发展和创新。 在语言特点研究方面,涉及的人又是少之又少,像王力、蒋绍愚等学者都是在研 究五、七言诗语言特点的时候一笔带过,举一两首六言诗的例子提出这种诗体的 确存在,但因创作较少不作研究。对六言诗体有过专门研究的学者大概有启功先 生和程毅中先生,他们在自己的论著诗文声律论稿、中国诗体流变中,对 六言诗的格律进行了非常有益的研究,在本文正文部分我们会引用到。 四、六言诗格律特点的研究价值和方法 从古代六言诗的创作概况可以看出,六言诗经历了自身的演变成型、发展过 程,虽然一直是“星星之火 ,却也生生不息。但是,六言诗在中国古典诗歌史上 一度被归为四言、五言、七言诗之外的杂体诗,并不为古人所重视,创作、研究 六言诗的人很少。前人在评价时说六言诗“难工 、“非天地自然之音 故“不入 大方之眼”。他们的说法正确么? 六言诗的格律特点是什么呢? 果然是因此而导致 六言诗未能壮大发展么? 本篇论文就此进行探讨,试图总结出六言诗的格律特点, 并由此展开说明六言诗不能广泛发展是不是由其导致。 这些研究有很大的意义: 首先,从上面的文献资料可以发现,研究六言诗的格律,可以填补汉语诗歌 六言诗研究的空白,使人们对汉语诗歌系统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作为一种诗体, 六言诗从汉代开始出现到明清一直都存在,但是均未能广泛流行,历代学者对其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研究很少而且不全面,在这些仅有的研究里,语言特点方面的研究又是少之又少, 让我们很难认识到它的全貌。在这篇论文里,我们主要针对这一问题,探讨六言 诗体的语言特点,尤其是格律特点,通过它与五、七言诗体的比较,希望能得出 五七言诗成为魏晋之后中国古典诗歌的主流而六言诗一直不发达的原因,对于六 言诗体的认识、对于填补中国古典诗歌研究在非主流诗体上研究的空白来说,这 个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其次,汉语特性与功能探讨:六言诗作为古典诗歌史上的杂体诗,体现了汉 语汉字丰富的表情达意方式和独特的审美功能:汉语是通过汉字与相应的读音结 合来记录、表达内容意义的,在字形与读音之间、字形与意义之间、读音与意义 之间,都存在着复杂而微妙的联系。六言诗是五、七言诗歌外一个音韵格律上的 有效尝试,如何用六言表达与五言、七言诗歌相同或不同的内容,如何形成另外 一种汉语音乐格调,六言诗的研究可以让我们从这个角度探讨汉语的特性和功能。 第三,六言诗句及六言诗在汉语诗歌句式、体式发展上的价值和地位,特别 是现代诗歌句式应用上的价值和地位的认识:汉语诗歌在诗经、楚辞时代 已经出现六言诗句,到汉魏时期出现整篇六言句子的六言诗,一路发展,经过唐、 宋、元、明、清各个朝代,六言诗虽然没有像正体诗歌那样发展壮大,却总是存 在着,尤其是宋词中对六言句子的吸收;另外,以七言为主体的竹枝词中出现的 几篇完整的六言竹枝词,各地民歌和现代歌词中对六言句子的吸收,这些都可以 看出,六言诗句和六言诗在诗歌句式、体式发展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和地位。 我们不仅要考察过去六言诗的发展脉络,在现实意义上,则要思考有没有可能以 及怎么样让六言诗继续为我们以后的诗歌创作服务。 总之,六言诗的研究,不管从填补诗歌发展历史空白的角度、从汉语特性与 功能的角度,还是从现实的诗歌句式、体式价值和地位的角度来看,都是很有意 义的。我们有必要对六言诗做出一个系统、全面的研究。 限于时间原因和自身水平较低,这篇论文仅提取全唐诗中收录的六言诗 体作为语料,从最影响一种诗体创作的格律特点,如平仄规则、对仗、押韵入手, 再对六言诗体的句式节奏特点稍作分析,希望能够找出六言诗与五、七言诗诗体 的区别,对六言诗出现一直存在但没有流行起来的现象做出解释。 1 2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语料的选定 一、关于全唐诗及以全唐诗作为语料的原因 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到唐代已经很成熟了。作为正体的五、七言诗,已经开始 有了格律上成文或不成文的规定。从六言诗的发展脉络来看,六言诗在唐代也随 着主流诗歌的发展进入了近体诗时代,也开始讲究格律等创作规则来,不管是从 创作的数量还是质量来看,都已经是一种成熟的诗体了。当然,这些作品里也有 因为创作时期先后以及心态等原因而出现的不合规律的情况。 全唐诗是清朝初年编修的汇集唐代诗歌的总集,全书共九百卷。玄烨为 全唐诗所作序中说全书共“得诗四万八千九百余首,凡二千二百余人。今 人将全唐诗所收作家、作品逐一编号作了统计,结论是:该书共收诗四万九 千四百零三首,句一千五百五十五条,作者共二千八百七十三人,这个数字是相 当可靠的。 四库全书总目述全唐诗资料来源云,“是编秉承圣训,以震亨书为稿 本,而益以内府所藏全唐诗集,又旁采残碑断碣,稗史杂书之所载,补苴所遗。 全唐诗将有唐一代诗歌汇为一帙,为研究者提供了莫大的方便。但由于成书 仓促,存在问题也很多,比如收录的诗人作品多有重复或误归的情况,不够全面, 很多诗作并没有收进来。所以后来又有人编修了全唐诗补编,这个集子里收 录的诗作大概有全唐诗的一半。 从研究需要来看,全唐诗中收录的六言诗基本上已经能够代表成熟的六 言诗体的情况,所以这篇论文只提取1 9 6 0 年中华书局出版的全唐诗所收的六 言诗作为研究语料,全唐诗补编以及其他朝代诗集中出现的六言诗不作研究, 如有需要会做具体说明。 二、全唐诗中六言诗的情况 根据绪论对六言诗的初步认识,我们从全唐诗中选定全部全篇皆为六个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字的作品作为此篇论文研究的语料。经过统计,全唐诗2 5 册中共有1 0 7 首六 言诗( 见附录l 全唐诗六言诗) 。其中有六言古体诗,六言近体诗和其他类型, 如下表格: 古体诗近体诗其他 五联词句 酒 句旬 2 11 令 古诗2 首乐府2 4 首绝句3 8 首律诗2 5 首 12 首条 l 首首首 共2 7 首共6 3 首共1 7 首 共计1 0 7 首 注:因古体、近体的标准不能确定,这个表只是从诗体形式上划分的一个大概的数目统计。 作者情况: 有作者( 9 1 ) 首 1 0 7 首全唐诗无作者( 1 6 ) 首 ( 5 0 ) 名作者 1 4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六言诗的格律特点的理论阐述 对于格律诗的格律特点,自古以来研究的人很多,不过基本上是针对正体诗 即五、七言诗的研究,能根据汉语的语言特点系统的论述各诗体句式和篇式的并 不多。六言诗在中国古典诗歌史上是不被重视的诗体,对于六言诗的格律规则研 究一直到清代才有人略作说明,如清代顾莼( 17 6 5 - 1 8 3 2 ) 在唐赋必以集中论 赋十则简单的阐述了相关理论。近代以来,学者们大多因六言诗少见于古典诗 歌史而在研究五、七言诗时一笔带过,或举一二例说明六言诗这种诗体的存在, 或沿用古代文论家的看法认为这种诗体有很大缺点不足一论。当然也是有人注意 到这个问题,对六言诗这个诗体的格律特点作了一些研究,现代学者启功先生和 程毅中先生在自己的著作中对此进行了探讨。本章主要参考他们的理论来构建我 们自己的六言诗格律框架。 一、清代顾莼的理论 近体诗讲究格律,一首诗的格律,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句式,即句中各字平 仄的运用;二是篇式,即篇中各句式的排列。这两方面从最小的范畴来说,先有句 式上的要求,即要求平仄相间,造成声调的抑扬顿挫,使诗歌具有音乐的美感。 顾莼在唐赋必以集论赋十则中说:“音节随时各异,自汉至唐宋,随取 一两字读去,迥然不同,今则必须以和谐为主。如四六: 平( 可平可仄) 平( 必须平) 仄( 可仄可平) 仄( 必须仄) , 平( 可平可仄) 平( 必须平) 仄( 可仄可平) 仄( 必须仄) 平平( 必二字俱 要平) : 仄( 可仄可平) 仄( 必须仄) 平( 当可仄,究以平声为妙) 平( 必须平) , 仄( 可仄可平) 仄( 必须仄) 平( 可平可仄) 平( 必须平) 仄( 可仄可平) 仄( 必须仄) 。 不至棘口,则得矣。 清潘遵祁:唐律赋钞【m 】附录,见启功:诗文声律论稿,北京:中华书局,1 9 7 8 :1 3 7 1 3 8 1 5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且不论顾莼所说的“汉至唐宋”音节发展如何,在句式范畴上,他最先提 出了有关六字句的平仄关系,其中,两个字看作一个音节,每一个音节首字可 平可仄,第二个字平仄严格。在篇式范畴上,怎么由这种平仄关系的六字句排 列成六言体诗歌他没有进一步的说明。 二、启功先生的理论 启功先生在自己的论著诗文声律论稿中细致、全面的分析了诗文的声律 问题,对六言体也作了具体的阐述。要分析六言诗的句式,首先介绍他的两个理 论:长竿理论和盒盖理论。 ( 1 ) 长竿理论:诗句中的句子常常是两字一顿,称之为“音步 ,如平平或 者仄仄,也可以称为诗句中的一节。启功先生在诗文声律论稿里说:平仄的 排列“好比一根长竿,可按句子的尺寸来截取它。”比如在下面的一根长竿上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可以根据诗歌各旬字数,裁出四、五、六、七各言诗句的各种句式,如可以 裁出四字句的四种形式: 甲:仄仄平平( a ) 乙:平平仄仄( b ) 丙:平仄仄平( a ) 丁:仄平平仄( b ) 可以裁出五字句的四种形式: 甲:仄仄平平仄( a ) 乙:平平仄仄平( b ) 丙:仄平平仄仄( c ) 丁:平仄仄平平( d ) 同样的道理,可以从中裁出六个字的句式为: 1 6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甲:平平仄仄平平( a ) 乙:仄仄平平仄仄( b ) 丙:仄平平仄仄平( a ) 丁:平仄仄平平仄( b ) ( 说明:本文后面的论证以此为标准,六言诗句句式a 为:平平仄仄平平; 旬式b 为:仄仄平平仄仄。) 五言体是主流诗体,前人研究的很多,这里截出的五言句式与前人对五言体 的句式研究对比,可以证明竹竿理论是完全成立的。四言和六言都是偶字节,六 言可以看作是加了两个字节的四言,在格律规则上,有一定的相通类推关系。 ( 2 ) 盒盖理论:启功先生将诗句中的每一节( 音步) 比如成一个盒子,“有 盖有底”,他说:“有时每节并不一定是两仄或两平,因为一节之中的上字声调有 时可以活动,也就是盒盖可以更换;下一字声调关系重要,也就是盒底需要稳定。 这也就是说,仄仄可以变成平仄,平平可以变成仄平,以此推论,仄仄平平可以 变成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可以变成仄平平仄。 根据盒盖理论分析上面裁出的各种句式,在四种六字句中,每句的第一、三、 五字,都是盒盖,丙丁即变换了盒盖的甲乙,盒盖交错变换,我们对启功先生得 出的句式表稍加改观,得出下面十六种句式,如下表: 六言三节合律句式表: a 平( 仄) 平仄( 平) 仄平( 仄) 平 平平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平平 平平平仄平平 仄平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 仄平仄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平 启功:诗文声律论稿【m 】,北京:中华书局,1 9 7 8 :2 2 、1 2 8 、1 2 9 、1 3 5 启功:诗文声律论稿【m 】,北京:中华书局,1 9 7 8 :3 8 - 4 0 1 7 1 2 3 4 5 6 7 8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b 仄( 平) 仄平( 仄) 平仄( 平) 仄 仄仄平平仄仄 平仄仄平仄仄 仄仄仄平仄仄 平仄平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 平仄平平平仄 仄仄仄平平仄 这十六种句式虽然都合律,但在具体的一首格律诗中,还受诗歌创作的其他 规则限制,所以并不是全部有效。如六言合律句式中的a 5 、a 6 、a 7 、a 8 、b 2 、b 3 , 这几种句式,要么犯孤平,要么形成仄平旬尾,在诗歌创作中一般是不允许的。 另外,上面合律句式表并不是六言诗句的全部形式,上表之外还有一些不合律的 句式,也会出现在具体的诗歌中,启功先生称之为“六言拗句 。在具体的格律诗 中,不合律句式和合律句式一起按照诗歌创作的语言等方面的要求组成格律诗, 这关系到篇式的问题。 程毅中先生的理论 六言近体诗由合律的六言句子组成,但不是上面四种句式的任意组合。根据 启功先生的理论,程毅中先生在其著作中国诗体流变中得出了一个六言体的 基本格式( 近体诗中一般押平声韵) : 仄仄平平仄仄( b ) 平平仄仄平平( a ) 仄仄平平仄仄( b ) 平平仄仄平平( a ) 在这个格式中,第一、三、五个字( 黑体字) 都是可平可仄,三顿一句,实 际上就是a 、b 两种句式的重复,不会出现“粘”的变化。 程毅中:中国诗体流变【m ,北京:中华书局,1 9 9 2 :7 5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四、小结 根据清代顾莼及启功先生、程毅中先生的研究,逐步得出并确定六言诗基本 格式为: 仄仄平平仄仄( b ) 平平仄仄平平( a ) 仄仄平平仄仄( b ) 平平仄仄平平( a ) 这个格式是在遵循科学的语言学理论的指导下形成的,是本篇论文研究六言 诗的重要依据,六言律诗体是这种基本格式的重复,其基本格式为: 仄仄平平仄仄( b ) 平平仄仄平平( a ) 仄仄平平仄仄( b ) 平平仄仄平平( a ) 仄仄平平仄仄( b ) 平平仄仄平平( a ) 仄仄平平仄仄( b ) 平平仄仄平平( a ) 当首句入韵时,第一句尾字为平声字,六言诗的格式就变为: 平平仄仄平平( a ) 平平仄仄平平( a ) 仄仄平平仄仄( b ) 平平仄仄平平( a ) 或者: 平平仄仄平平( a ) 仄仄平平仄平( b ) 仄仄平平仄仄( b ) 平平仄仄平平( a ) 1 9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达到近体诗上下旬平仄相对的要求,前三句盒盖字会发 生比较多的变化,需要仔细辨别。 例。 下一章我们将在具体的六言诗分析中来观察六言体格律规则的一般情况和变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三章全唐诗中各个体裁的六言诗格律特点分析 在所选语料中,去除1 1 条句,剩余1 0 5 首诗歌形式的六言诗,本章将通过对 这1 0 5 首诗歌的研究,得出六言诗在格律方面的特点。 王力先生在汉语诗律学近体诗一章中说:“近体诗又名今体诗,它是和古 体诗对立的。唐代以后,大约因为科举的关系,诗的形式逐渐趋于统一,对于平 仄、对仗和诗篇的字数,都有很严格的规定。这种依照严格的规律来写出的诗, 是唐以前所未有的,所有后世叫做近体诗。近体诗可以大致分为三种:律诗、排 律、绝句。 下面我们按照这三种体裁分别叙述。 一、六言律诗的格律特点 ( 一) 六言律诗 中国诗学大辞典对六言律诗作出的界定为:【六言律诗】六字一句的律诗。 明胡震亨唐音癸签体凡:“又六言律诗,刘长卿集有之。 按刘氏有苕溪酬 梁耿别后见寄、蛇浦桥下重送严维两首六言律诗。其前一首云:“清川永路何 极,落日孤舟解携。鸟向平芜远近,人随流水东西。白云千里万罩,明月前溪后 溪。惆怅长沙谪去,江潭芳草萋萋。音律和谐,对偶工整,清新可诵。 中国诗学大辞典认为六言律诗是“六字一句的律诗”,即六言律诗是属于 大的律诗的范畴的,所以必须遵守律诗的规则。对于这种诗体的平仄、押韵、对 仗等特点并没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饭店抵押合同5篇
- 建设工程项目施工廉政合同4篇
- 婚前房产协议书范文5篇
- 新解读《GB-T 32612-2016纺织品 2-甲氧基乙醇和2-乙氧基乙醇的测定》
- 螺蛳粉运输合同范本
- 整形诊所合作合同范本
- 租赁水果树合同范本
- 建设合同范本哪里
- 玻璃代理销售 合同范本
- 车辆转换合同范本
- 高中物理校本课程生活中的趣味物理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 防火防烟分区检查
- 《小学开学第一课:学生守则、行为规范、班级班规》课件
- 农产品营销的渠道策略讲义
- 工程总承包(EPC)模式市场应用现状
- 幼儿园行政工作保密协议
- 环境监测课件
- 冰雪运动行业营销策略方案
- 建筑垃圾处理及清运方案
- 中职资料:第1讲 社会主义在中国的确立与探索+课件
- 新能源汽车空调检测与维修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