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d 绘制直线、构造线、点等简单图形.ppt_第1页
cad 绘制直线、构造线、点等简单图形.ppt_第2页
cad 绘制直线、构造线、点等简单图形.ppt_第3页
cad 绘制直线、构造线、点等简单图形.ppt_第4页
cad 绘制直线、构造线、点等简单图形.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02绘制直线、构造线、点等简单图形,一、二维坐标的表示和输入二、直线(line)三、辅助绘图功能四、构造线(xline)五、射线(ray)六、点(point)七、对象选择方法(select)八、常用修改命令删除(erase)偏移(offset)修剪(trim)延伸(extend)打断(break)合并(join),一、二维坐标的表示和输入,默认情况下,绘图窗口的坐标系统是世界坐标系,用户在屏幕左下角可以看到表示世界坐标系的图标。该坐标系x轴是水平向右的,y轴是竖直向上的,z轴则垂直于屏幕,正方向指向屏幕外。,绝对直角坐标:相对于坐标原点的坐标,用x,y表示,相对直角坐标:相对于前一点的坐标,用x,y表示,绝对极坐标:相对于坐标原点的坐标,用表示,相对极坐标:相对于坐标原点的坐标,用表示,二维绘图时,用户只需在xy平面内指定点的位置。点位置的坐标表示方式有:,坐标输入方式,普通输入:在命令窗口直接输入,动态输入:在光标附近提供了一个输入界面,输入相对坐标时,前面的一定要输入。,默认设置为相对极坐标,可不输入符号。若需要输入绝对坐标,需要加上前缀#,如:#1,2,1、绝对直角坐标:相对于坐标原点的坐标,用x,y表示,这里使用普通输入方法,在命令窗口直接输入坐标,2、相对直角坐标:相对于前一点的坐标,用x,y表示,3、绝对极坐标:相对于坐标原点的坐标,用表示,默认情况下,角度0的默认方向为正东(水平向右)。正角度测量的默认方向为逆时针方向。,4、相对极坐标:相对于坐标原点的坐标,用表示,闭合:以第一条线段的起始点作为最后一条线段的端点,形成一个闭合的线段环。在绘制了一系列线段(两条或两条以上)之后,可以使用“闭合”选项。放弃:删除直线序列中最近绘制的线段。多次输入u按绘制次序的逆序逐个删除线段。,二、直线(line),LINE命令可在二维或三维空间中创建线段,发出命令后,用户通过鼠标光标指定线段的端点或利用键盘输入端点坐标,AutoCAD就将这些点连接成线段。此外,还可利用对象捕捉、极轴追踪等工具快速精确地画线。,输入点的坐标绘制下列图形,三、辅助绘图功能,1、使用“正交”功能2、使用“极轴”功能3、使用“捕捉”、“栅格”功能4、使用“对象捕捉”功能5、使用“对象追踪”功能,1、使用“正交”功能,1、单击状态栏上的按钮,即可打开正交模式。2、在正交模式下鼠标光标只能沿水平或竖直方向移动。3、画线时若同时打开该模式,则只需输入线段的长度值,AutoCAD就自动绘制出水平或竖直线段。,F8,正交模式可以用来精确定位点,它将定点设备的输入限制为水平或垂直,在正交模式下,可以方便地绘出与当前X轴或Y轴平行的线段。,上机练习:使用line命令,利用正交功能绘制下面的图形。,使用正交模式绘制指定长度水平/垂直直线的方法:1、先用鼠标确定定直线的第一点,2、确认已打开“正交”模式(鼠标只能沿水平或竖直方向移动)3、移动鼠标确定直线方向4、使用键盘输入直线长度,2、使用“极轴(追踪)”功能,上机练习:使用line命令,利用“极轴”功能绘制下面的图形。,使用极轴追踪模式绘制指定角度、长度直线的方法:1、先用鼠标定直线的第一点,2、确认已打开“极轴”模式3、移动鼠标确定直线方向(屏幕上会显示相应的角度)4、使用键盘输入直线长度,3、使用“捕捉”、“栅格”功能,F9,F7,要提高绘图的速度和效率,可以显示并捕捉矩形栅格。还可以控制其间距、角度和对齐。栅格是点或线的矩阵,遍布指定为栅格界限的整个区域。使用栅格类似于在图形下放置一张坐标纸。利用栅格可以对齐对象并直观显示对象之间的距离。捕捉模式用于限制十字光标,使其按照用户定义的间距移动。当“捕捉”模式打开时,光标似乎附着或捕捉到不可见的栅格。捕捉模式有助于使用箭头键或定点设备来精确地定位点。“栅格”模式和“捕捉”模式各自独立,但经常同时打开。,捕捉间距、栅格间距应根据要绘制的图形合理设置,上机练习:使用line命令,利用“捕捉”、“栅格”功能绘制下面的图形。,4、使用“对象捕捉”功能,在绘图的过程中,经常要指定一些对象上已有的点,例如端点、圆心和两个对象的交点等。如果只凭观察来拾取,不可能非常准确地找到这些点。在AutoCAD中,可以通过“对象捕捉”功能,迅速、准确地捕捉到某些特殊点,从而精确地绘制图形。,F3,自动捕捉就是当把光标放在一个对象上时,系统自动捕捉到对象上所有符合条件的几何特征点,并显示相应的标记。自动捕捉选中的太多的话有时反而会干扰作图。,Endpoint(端点):对象的端点Midpoint(中点):对象的中点Intersection(交点):两对象的交点ApparentIntersect(外观交点):两对象延长/投影后的交点Extension(延伸):某个对象及其延长路径上的一点。Center(圆心):圆或圆弧的圆心。Quadrant(象限点):圆在0,90,180和270度方向上的点Tangent(切点):捕捉对象之间相切的点Perpendicular(垂足):某指定点到另一个对象的垂足Parallel(平行):捕捉与指定直线平行方向上的一点(11)Node(节点):捕捉点对象。(12)Insert(插入点):文字、土块等对象的插入点。(13)Nearest(最近点):捕捉对象上距指定点最近的一点(14)None(无):不使用对象捕捉。(15)From(起点)”:指定捕捉的基点。(16)Temporarytrackpoint(临时追踪点):缩写为TT,可通过指定的基点进行极轴追踪。,“对象捕捉”工具栏,“对象捕捉”快捷菜单,若不用自动捕捉,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指定对象捕捉:按住SHIFT键并单击鼠标右键以显示“对象捕捉”快捷菜单单击“对象捕捉”工具栏上的对象捕捉按钮在命令提示下输入对象捕捉的名称,如cen,mid,tan等,练习:利用对象捕捉绘制图形,捕捉端点,捕捉中点,5、使用“对象(捕捉)追踪”功能,对象(捕捉)追踪是指AutoCAD从一点开始自动沿某一方向进行追踪,追踪方向上将显示一条追踪辅助线及光标点的极坐标值。输入追踪距离,然后按Enter键,即可确定新的点。在使用对象(捕捉)追踪功能时,必须打开对象捕捉功能。AutoCAD首先捕捉一个几何点作为追踪参考点,然后沿水平、竖直方向或设定的极轴方向进行追踪,F11,练习:利用对象(捕捉)追踪绘制图形,启动line命令,从已绘制好的线段的端点开始进行追踪,输入追踪距离,然后按Enter键,即可在精确距离处确定新的点。,练习:利用对象(捕捉)追踪绘图,该四边形的顶点为各个矩形的中心点,绘制起始于矩形中心点的直线:,(1)绘制矩形,然后点击“对象捕捉”和“对象追踪”按钮,启用这两项功能。(2)单击直线按钮,将十字光标移动到矩形左边中点附近(此时不要点击它),当显示出捕捉点标识之后,暂时停顿片刻即可获取该点,已获取的点将显示一个小加号“+”(3)将十字光标移动到矩形下边中点附近(此时不要点击它),当显示出捕捉点标识之后,暂时停顿片刻即可获取该点(4)将十字光标移动到图示位置附件,两条追踪线交点处出现小加号“+”,此时单击鼠标即可获得矩形的中心点,然后可继续绘制直线,四、构造线(xline),点:用无限长直线所通过的两点定义构造线的位置水平:创建一条通过选定点的平行于X轴的构造线垂直:创建一条通过选定点的平行于Y轴的构造线角度:以指定的角度创建一条参照线。二等分:创建一条参照线,它经过选定的角顶点,并且将选定的两条线之间的夹角平分偏移:创建平行于另一个对象的参照线,1、绘制一条过AB中点且垂直于AB的构造线2、绘制一条过C点且平行于AB的构造线,练习:用角度选项创建构造线,启动xline命令,选择角度选项,命令窗口出现如下提示:,输入角度的方法:1、键盘输入具体的角度数值,可正可负。2、鼠标在屏幕上点两个点,可获得这两点连线的倾斜角。,参照(R):提示选择一条直线作为参考线,然后提示输入角度,这个角度是从参照线开始按逆时针方向进行测量的。,二等分一个角后,xline命令会继续提示输入角的端点(保持角的顶点1、起点2点不变),继续进行二等分,若不想再进行二等分,按Enter键结束命令。,指定角的顶点、起点和端点即可按二等分绘制出构造线,角的两条边并不一定要画出来的,练习:用“二等分”选项创建构造线,启动xline命令,选择二等分选项,命令窗口出现如下提示:,练习:用“偏移”选项创建构造线,启动xline命令,选择偏移选项,命令窗口出现如下提示:,偏移距离:指定线偏离选定对象的距离。通过:创建通过指定点的构造线。绘制出的构造线与选择的直线平行。,练习:绘制与已知线段平行的一组构造线,线之间的垂直距离为已知线段的长度,输入距离的方法:1、由键盘输入具体的数值,必须为正数。2、用鼠标点两个点,可获得这两点间的距离。,五、射线(ray),六、点(point),输入一个点,命令结束,可连续生成多个点,直到按esc键退出此命令,图标执行的是“多点”命令,Point命令执行的是“单点”命令,点样式(ddptype),这个是默认的点样式,很小,看不到。绘制点对象时,一般应选择合适的,定数等分(divide),定距等分(measure),从靠近鼠标选择点的端点开始测量距离,要捕捉“点”命令绘制的点,请选择捕捉“节点”(nod),七、对象选择方法(select),必须选中对象,才能对它进行处理。许多命令(包括SELECT命令本身)在执行后都会出现“选择对象”提示。,无论提供“选择对象”提示的是哪个命令,均可以使用这些方法选择对象。选中的对象被置于“前一个(P)”选择集中,窗口(W):用鼠标从左到右拖出一个矩形窗口,只有完全包含在矩形窗口内部的对象会被选中。窗交(C):用鼠标从右到左拖出一个矩形窗口选择区域,这时包含在窗口内部或与窗口相交的所有对象都会被选中。框选(BOX):选择矩形(由两点确定)内部或与之相交的所有对象。如果矩形的点是从右至左指定的,则框选与窗交等价。否则,框选与窗选等价。,1、用鼠标确定一个矩形窗口来选择对象,圈围(WP):选择完全包含在多边形内部的所有对象。多边形通过在待选对象周围指定点来定义,可以为任意形状,但不能与自身相交或相切。AutoCAD自动绘制多边形的最后一条线段,所以该多边形在任何时候都是闭合的。圈交(CP):选择多边形内部或与之相交的所有对象。栏选(F):选择与选择栏相交的所有对象。选择栏通过在待选对象周围指定点来定义,栏选方法与圈交方法相似,只是栏选不闭合,并且栏选可以与自己相交。,2、自定义一个多边形窗口来选择对象,全部(ALL):选择解冻的图层上的所有对象。上一个(L):选择最近一次创建的可见对象。对象必须在当前空间(模型空间或图纸空间)中,并且一定不要将对象的图层设置为冻结或关闭状态。前一个(P):选择最近创建的选择集。从图形中删除对象将清除“前一个”选项设置。程序将跟踪是在模型空间中还是在图纸空间中指定每个选择集。如果在两个空间中切换将忽略“上一个”选择集。编组(G):选择指定组中的全部对象。输入编组名:输入一个名称列表,3、选择特定集合中的对象,组必须由group命令先创建好,然后才能被选择。,创建编组的步骤在命令提示下,输入group。在“对象编组”对话框的“编组标识”下,输入编组名称和说明。在“创建编组”区域中,单击“新建”。对话框暂时关闭。选择对象并按ENTER键。单击“确定”。,自动(AU):切换到自动选择:指向一个对象即可选择该对象。指向对象内部或外部的空白区,将形成框选方法定义的选择框的第一个角点。“自动”和“添加”为默认模式。添加(A):切换到添加模式:可以使用任何对象选择方法将选定对象添加到选择集。自动和添加为默认模式。删除(R):切换到删除模式:可以使用任何对象选择方法从当前选择集中删除对象。删除模式的替换模式是在选择单个对象时按下SHIFT键。多选(M):指定多次选择而不高亮显示对象,从而加快对复杂对象的选择过程。如果两次指定相交对象的交点,“多选”也将选中这两个相交对象。单选(SI):切换到单选模式:选择指定的第一个或第一组对象就结束选择,而不继续提示进一步选择。,4、设置对象的选择模式,子对象(SU):使用户可以逐个选择原始形状,这些形状是复合实体的一部分或三维实体上的顶点、边和面。可以选择这些子对象的其中之一,也可以创建多个子对象的选择集。选择集可以包含多种类型的子对象。选择对象:逐个选择原始形状,这些形状是复合实体的一部分或是顶点、边和面按住CTRL键与选择SELECT命令的“子对象”选项相同。对象(O):结束选择子对象的功能。使用户可以使用对象选择方法选择对象:使用对象选择方法,5、选择子对象,八、常用修改命令,1、删除(erase)2、偏移(offset)3、修剪(trim)4、延伸(extend)5、打断(break)6、合并(join),1、删除(erase),用oops命令恢复删除的对象,2、偏移(offset),第1步:指定偏移距离或通过(T)/删除(E)/图层(L):,第2步:选择要偏移的对象或退出(E)/放弃(U):,第3步:指定要偏移的那一侧上的点,或退出(E)/多个(M)/放弃(U):,用“偏移(offset)”命令绘制平行直线,1、设置合适的偏移距离2、选择“多个”选项的话,操作起来会更方便。,这里,应使用“通过”选项,如左图,线段AB被线段CD分成两段,要得到右边的图形,可以使用修剪命令,“剪掉”线段AB的右边的一段。,3、修剪(trim),使用修剪命令,先要指定修剪的边界,这里就是线段CD,称为剪切边;然后要选择“剪”哪一个对象,这里就是线段AB,称为要剪切的对象。,一个对象如果被其它对象(剪切边)分成若干个部分,可以使用修剪命令“剪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