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摘要 三国演义是我国历史上最优秀的几部历史演义小说之一,在文学、艺术、管 理、军事、外交等方面都有很大的研究价值。在管理方面,三国演义有着有丰富 的人才学价值,它的用人哲学堪称古代用人哲学的经典。本文将就三国演义的人 才学进行研究,以期领略其中的精华,来指导我国的人才学理论建设和我国现代企业 的人才管理。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章:三国演义的人才学价值。本章通过 对目前我国人才流失的原因的追寻,指出了我国企业在人才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上 存在着缺陷,进而提出了从三国演义的人才学中寻找启发的构想。并分析了三 国演义的人才学价值,确定了本论文对三国演义进行研究的指导思想。第二章: 三国演义的人才观及其对建构现代企业人才观的启示。本章综合陈述了三国演 义中三国重视人才的史实,分析了作者对三国历史进行艺术化创作的原因,在此基 础上,提出了三国演义的人才观是一种以人为本的人才观的观点。接着探讨了现 代以人为本思想的涵义,分析了三国演义中以人为本的人才观的内涵,然后就我 国现代企业建立以人为本的人才观作了两点建议。第三章:三国演义的选才思想 及其对现代企业选才的启发。本章阐述了三国演义中德才并重的选才思想,唯才 是举的选才思想以及这两种选才思想的辨证关系,在此基础上确定了我国现代企业的 应该建立的选才思想,最后指出了现代企业应该坚持的选才原则。最后一章:三国 演义的用人哲学及其对现代企业用人的启示。这一章在分析三国演义用人哲学 的基础上为我国现代企业用人提出了三点建议。 关键词:人才学人才现代企业以人为本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 b s t r a c t t h er o m a n c eo ft h et h r e ek i n g d o m s ( r o t k ) i so n eo ft h es e v e r a lm o s to u t s t a n d i n g h i s t o r i c a lr o m a n c en o v e l si nh i s t o r yo fo u rc o u n t r y t h e r ei sv e r yg r e a tr e s e a r c hv a l u ei n s u c h a s p e c t s a s l i t e r a t u r e ,a r t ,m a n a g e m e n t ,m i l i t a r y , a n dd i p l o m a c y i n t h ef i e l do f m a n a g e m e n t ,t h er o t k h a sa b u n d a n tv a l u ei nt a l e n ts t u d i e s i t sp h i l o s o p h yf o ru s i n g m a n p o w e rc a l l b er a t e da sc l a s s i c si na n c i e n tc h i n a i no r d e rt of i n di t sq u i n t e s s e n c et o g u i d eo u rc o u n t r y st a l e n tt h e o r yc o n s t r u c t i o na n dm a n p o w e r r e s o u r c e sm a n a g e m e n t ,t h i s t h e s i sr e s e a r c h e si n t ot h et a l e n ts t u d i e so ft h er o t k t h i st h e s i si sd i v i d e di n t of o u rp a r t s : c h a p t e ro n e :t h er o t k sv a l u e i nt a l e n ts t u d i e s a f t e re x p l o r i n gt h er e a s o nt h a to u r c o u n t r y st a l e n t sl o s ea tp r e s e n t ,t h i sc h a p t e rp o i n t so u to fo u rc o u n t r y se n t e r p r i s e s t h e d e f e c te x i s t i n ga tm a n a g e m e n ti d e aa n dm a n a g e m e n tm o d eo ft a l e n t ,a n dt h e np u tf o r w a r d t h es u g g e s t i o nt of i n di n s p i r a t i o nf r o mt h er o t k i ta n a l y s e st h ev a l u ei nt a l e n ts t u d i e so f t h er o t ka n dc o n f i r m st h et h e s i sg u i d i n gi d e o l o g yt or e s e a r c hi n t ot h er o t k c h a p t e r t w o :h u m a n o r i e n t e dt a l e n tv i e wa n di t s e n l i g h t e nt om o d e me n t e r p r i s e s t h i sc h a p t e r s t a t e sh i s t o r i c a lf a c t st h a tt h et a l e n t sw e r ep a ya t t e n t i o nt o ,t h e na n a l y s e st h er e a s o nt h a tt h e a u t h o rc r e a t e dt ot h et h r e ek i n g d o m sh i s t o r ys y n t h e t i c a l l y o nt h i sb a s i s ,ip r o p o s ea s t a n d p o i n tt h a tt h e t a l e n tv i e wo ft h ep o t ki sah u m a n - o r i e n t e dt a l e n tv i e w - n e x t ,t h e t h e s i sa n a l y s e st h em o d e mm e a n i n go ft h eh u m a n - o r i e n t e di d e o l o g ya n dt h ei n t e n s i o no f t h i sk i n do fh u m a n o r i e n t e dt a l e n tv i e w a n dt h e nm a k et w os u g g e s t i o n st oo u rc o u n t r y s m o d e me n t e r p r i s e st o s e t u p h u m a n o r i e n t e dt a l e n t v i e w c h a p t e r t h r e e :t h e c h o o s i n g t a l e n tt h o u g h t s o ft h er o t ka n di t s i n s p i r a t i o n t om o d e me n t e r p r i s e s t h i s c h a p t e re x p l a i n st h ec h o o s i n g t a l e n tt h o u g h t s t h a tt h ea b i l i t ya n d p o l i t i c a li n t e g r i t yr e g a r d e d a se q u a l l yi m p o r t a n t ,a n o t h e rt h o u g h t sw h i c hs e l e c t st a l e n to n l yb yt h es t a n d a r do fa b i l i t y a n dp o i n t so u t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o ft h et w ot h o u g h t s t h e na d v o c a t eu n i f y i n gt h et w o t h o u g h t sd i a l e c t i c a l l yt oe s t a b l i s h m e n tt h ec h o o s i n g t a l e n tt h o u g h to f m o d e m e n t e r p r i s e s 1 1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f i n a l l yp o i n to u tt h ep r i n c i p l et h em o d e m e n t e r p r i s e ss h o u l di n s i s tw h e nc h o o s i n gt a l 。“t t h el a s tc h a p t e r :t h ep h i l o s o p h yf o ru s i n gm a n p o w e r o ft h er o t ka n di t se n l i g h t e nt o r o o d e n le n t e r p r i s e s t h i sc h a p t e ra n a l y s e s t h ep h i l o s o p h yf o ru s i n gm a n p o w e r o ft h er o t k a n dt h e ng i v e st h r e es u g g e s t i o n sa b o u th o wt o u s em a n p o w e rt oo b i c o u n t r y sm o d e “ e n t e r p r i s e s k e y w o r a l s :t a l e n ts t u d i e s t a l e n tm o d e me n t e r p r i s e s h u m a n o r i e n t e d 1 1 1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 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 个人或集体己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 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冉1 1 卫 日期:汐珥年f 月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 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 借阅。本人授权华中科技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 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密口,在 本论文属于 不保密酬。 (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 学江论文作者签名:冉红卫 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指导数师签名: 艺占争 ! i ;f j :z ”彳年亨月f 日f i f u :呐。序厂月7 日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前言 偶然一次在中国青年报上看到一篇题为“流失之痛人才流动中的安全问 题透视”的文章,文章揭示了目前我国的人才问题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后来,我 又在网上搜索有关“人才流失”的信息,搜索结果让我感到吃惊:就是在北京这样一 个生存和发展环境非常好的城市里面,国有企业人才流失率就高达到6 2 ;中石化南 方公司每年从高校招收7 3 0 0 名大学生,但每年又有4 5 0 0 名优秀人才流失这些数 字引起了我的思考:为什么我国人才流失现象这么严重昵? 我首先想到的就是我们的 人才管理体制存在着问题。但就我的专业而言,我无法很好地对人才管理体制进行研 究。于是,我想到从企业家的用人这个角度入手,写一篇有关用人哲学的文章,探讨 用人问题,如果能对我国企业的用人提供一丁点有用的建议,使企业能更好地用人, 也算是我为国家做了一点贡献。 如何为我国现代企业建构成功的用人哲学? 我想我们应该从中国古代文化中寻 找启发,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中,关于怎样用人,也有很多高深的 理论。古人在实践中总结出了很多用人思想,并通过著作把他们的用人思想反映了出 来,形成用人哲学。比如孙子兵法、论语、墨子、三国演义等,都有很丰 富的用人哲学。三国演义是我最喜爱的一部小说,对于它的用人哲学,我是最为 推崇的。 在作者的笔下,三国演义中的刘备、曹操、孙权、诸葛亮等几个主人公,是 善于用人的典型。特别是在三足鼎立之势形成过程中,魏、蜀、吴三集团更是把人才 问题放到了战略性的高度,异常重视人才的作用,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他们重 视人才,爱惜人才,而且讲究用人的艺术,形成了一系列富有特色的用人之道,作者 正是通过这几个主人公的用人,阐述了自己的用人哲学。可以说,三国演义就是 一部成功的用人宝典,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研究三国演义中的用人 哲学,对我们现代企业的用人应浚是有很大的启发的。 为此,本论文将对三国演义的用人哲学进行研究,并对其加以现代诠释,以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指导我国现代企业的用人。 三国演义全称三国志通俗演义,是元末明初罗贯中根据陈寿著的三国 志和裴松之注,以及范哗后汉书、元代三国志平话和某些有关的杂剧、传 说,经过综合熔炼,再创造而成。目前所见最早刊本是明嘉靖本,分二十四卷,二百 四十则。清初毛纶、毛宗岗父子对这部作品作了修改,成为现今流行最广的一百二十 回本。 本研究所采用的是金盾出版社2 0 0 2 年7 月出版的三国演义。它是以醉耕堂毛 评本为底本,并以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清光绪年间刻印的增像全图三国演 义和1 9 7 3 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整理三国演义等版本,作为参照本而成。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三国演义的人才学价值 1 1 我国人才流动的状况及其原因探寻 2 0 0 2 年2 月2 4 日,中国青年报登载了一篇题为“流失之痛人才流动中的安 全问题透视”的文章,这篇文章揭示了我国的保险业、银行业等行业在外资企业的冲 击下,人才流动加剧,从而给我国的人才问题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隐患。其中特地提到, 外经贸部一位处长,曾参与入世谈判1 0 多年,最后却被一外企以百万年薪挖走。”。 这篇文章发表后,引起了众多媒体和读者的关注,轰动一时。也使很多专家和学者不 得不更多地关注我国的人才安全问题。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的合理流动,本来是值得鼓励的,人才价值的量化也只 有在流动中才能表现出来,但是,如果人才流动的方向是国外或者外资企业,则是人 才的流失,这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人才稀缺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带来的问题不仅仅是经 济上的损失,还更多地关系到我们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对人才流动原因的探寻, 是当前我们所必须注重的。 我国的人才流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种,人才在本国企业或者其它性质的单位之间流动,这对我们国家来说属于 正常的人才流动。 第二种,是出国留学,学成不归,这是我们国家的人才流失的典型表现。2 0 0 1 年,美国移民局发放了2 0 万个用于招聘科技人员的签证,中国人就占1 0 。从2 0 世 纪8 0 年代初至2 0 0 2 年底,我国出国留学人员共有近6 0 万人,学成回国的只有1 5 万 人。有关研究表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起飞阶段,2 3 留学生归国工作,1 3 留学生在 国外工作和沟通信息,回归率与滞留率保持2 :1 是较合理和有利的。而我国却呈现1 :3 的倒比现象,这个数字值得深思。”3 第三种,在华外资企业凭借高薪,直接“面对面”地吸引高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 使国内企业大量人才流向外资企业虽然人才仍在自己的国家工作,可是服务的对象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是外资企业,所以也算是人y j 。的流失。许多外国公司在中国设立的研发机构实际上成 了外资企业争夺我国高层次人才的桥头堡。人才流失、特别是关键人才流失已经影响 到国家安全,这已经成为不容回避的现实。原国家入事部部长张学忠曾经明确指出, 在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掌握着国家关键技术和机密的人才在国际竞争力和国家 安全方面具有战略上的对抗性,这样的人于流失,造成的损失往往比一般的知识侵权 更具破坏力和杀伤力。” 2 0 0 1 年1 1 月1 0 日,中国加入w t o 以后,外资企业可以更加方便地进入我国, 在加入w t o 的这一年多时间里,就已经有一大批外资企业登陆中国,这些企业进入 我国后,为了开拓市场,他们的首要的举措就是招揽人才,重点是挖取我国企业中那 些熟悉业务和市场、经验丰富的高级管理和经营人才,当然,深受其害的就是我国的 国有企业。加入1 l , v r o ,我们国家一直禁止外资进入的一些重要行业,如银行业、保 险业、证券业等,也要逐步对外资开放,也就意味着这些行业必须面对来自外资的挑 战。在入世后这短短几年时间里,率先开放的保险业就已经受到了外资企业的冲击, 正在经受着人才流失的切肤之痛。 面临着我国企业人才流失这个事实,我们当然有必要进行反思:为什么我国的企 业留不住人才? 为什么外资企业有那么大的吸引力? 我们不得不承认,外资企业为了 笼络人才而开出的较高的薪金,是其中一个非常诱人的因素。但是,如果仅仅从这个 方面考虑,未免有些肤浅,我们必须由表及里,去发掘更深层次的原因。 如果我们去认真地考察外资企业的管理方式,我们会发现,能够成功吸引并留住 人才的外资企业,其对人才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与我们国家的企业在管理理念和 管理模式上是有很大的差别的。在这些成功的外资企业里,人才被当作企业的一种资 源,而且是一种最重要的资源一人力资源,因此,他们重视人才的价值、爱惜人才, 让雇员感到自己真正的受到重视,因此,这样的企业能够吸引人才。并能够让人才的 潜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掘。 我国现今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日益激烈,企业对人才的争夺也呈白热化趋势, 可以说,我国企业现在正是人才争夺的最大失败者,所以我们的企业有必要改变自己 一贯的用人思想,应该谦虚地向外资企业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经验。 4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但是,我们更应该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启发,来建立自己的科学的人力 资源管理模式。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有很多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光大的东西。2 1 世纪,人类文明,特别是资本主义文化已经发展到一个很高的程度,以至于再要向前 发展已经很困难了,这个时候,他们把目光转向中国,他们发现,中国几千年的思想 文化之博大精深,是西方文明永远也无法超越的。因此,他们提出了用中国古代文化 来挽救西方资本主义的设想。现在,西方很多人正在积极地研究中国文化,贪婪地汲 取中华文化中丰富的养分。那么,作为中华文化的继承者,我们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能更容易、更好地领悟自己祖国的传统文化,所以,我们当然应该更多地关注它,研 究它,发扬它,并利用它。 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经历了很多次朝代的更替,其中,每更换一次朝代, 便要经历很多军事斗争和政治斗争,而这些斗争,都是以人为基础的,都涉及到用谋 略和用人,因此,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用人思想,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用人哲学。古人通 过著作把这些用人思想反映了出来,比如孙子兵法、论语、墨子、三国演义 等,都有很丰富的人才学理论,在此当中,三国演义是非常受推崇的。因此,很 多人研究它的用人思想,不仅在中国,就是在国外,特别是在日本,都有很多人研究 它,早在公元1 6 8 9 年,三国演义就传入日本,很多人读三国演义,学习三 国演义的谋略,研究它的用人之道,使三国演义焕发了勃勃生机。松下幸之助 非常推崇三国演义,他把三国演义当作是用人的宝典。“1 我们应该坚信,只要 我们正确理解三国演义中的用人的要略,定能用来指导现代企业的用人及现代企 业管理。 1 - 2三国演义的人才学价值 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也是第一部历史演义小说和第一 部章回小说。它描述了从东汉中平元年的黄巾起义,到西晋武帝司马炎太康元年统一 中国的将近一个世纪中,魏、蜀、吴三国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的历史。比较客观地反 映了当时动乱的社会状况,塑造了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曹操、赵云等一大批 人物,结构宏伟,故事曲折,语言精练,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自其问世以来,就受 到了世人的广泛关注,它以很高的文学价值、艺术价值、军事价值、娱乐价值对中国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对三国演义的研究,一直是学术界的一个热点,众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运 用不同的方法对其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研究。就文学而论,它的人物塑造功走在中国文 学史上堪称是第一流的,它对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曹操、赵云等人物的艺术 化描写,至今仍让世人觉得栩栩如生,它所讲述的故事今天仍然广为流传。 但是,三国演义的社会影响,远远超过了它的文学价值,三国演义在描写 魏、蜀、吴三国的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等活动时,坚持“得人者得天下的”、“以 人为本”的思想,把人才问题放到一个战略性的高度,重视人才的价值,尊重人才, 爱惜人才。在选拔人才上,三国演义也有很多独到的见解,其中“唯才是举”的 选才思想,堪称中国人才学的一次革命。三国演义还艺术化地再现了各个集团的 用人方略和艺术,并从中总结出了亲贤远佞、不计贵贱,至诚待人,大度用人,量才 施用,用人不疑,调度得当,赏罚严明,不以成败论英雄等用人原则。三国演义 的用人之道,对今天的人才学理论建设、组织管理人才竞争是极为宝贵的一笔财富。 1 3 本研究的指导思想 三国史事的流传,主要依靠三条途径:是正史,一是野史( 又称稗史) ,一是 人民大众的口头传说。民间传说由人民大众口耳相传,难免传闻失实,但往往能传达 出历史时代的精神本质。但无论是学术牲的史著还是民间传说,在对历史人物的贬斥 和揄扬上,都必然有深刻的时代烙印,鲜明的阶级情感倾向。对三国演义作者在 作品中所带有的阶级情感倾向,我们应该合理地看待,由于作者所处的时代及其阶级 局限性,有一定的阶级情感倾向,是可以理解的。有关三国的正史,野史或者传说都 有一种贬曹尊刘情节,三国演义也不例外。因此,我们研究三国演义时,应 蛏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为指导,客观地分析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 历史现象,正确看待作者的阶级局限性,并避免受这种倾向的影响,不应该被贬曹尊 刘的封建正统思想所阻碍。对其作品中思想的合理成分,我们应该积极地吸收和利用。 6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三国演义的人才观及其对建构现代企业人才观的启示 2 1三国演义中以人为本的人才观 东汉末年,政治黑暗,豪强割据,战乱频仍,赋敛繁重,连年灾疫,民不聊生。 各地群众纷纷揭竿而起,形成了声势浩大的黄巾起义,沉重地打击了东汉王朝的统治, 使之名存实亡。从初平元年董卓之乱到建安十三年赤壁之战,国家分裂,田地荒芜 连续十九年的军阀割据,混战不已,造成了“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1 的惨状。 正是在这种状况下,出现了一大批英雄豪杰、谋士高参,形成了一个人才辈出、群贤 备至的时代,所谓“乱世出英雄”在三国时代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动乱不堪的社会环 境为英雄人物建功立业提供了很好的机会,特别是在三足鼎立之势形成的过程中,是 三方在军事、政治等各种斗争都相对活跃的时期,备类人才有了更多的机会来充分发 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因而形成了一种人才辈出、群星灿烂的局蕊。 三国演义,作为一部演义性的小说,除了有一条基本上遵循后汉魏、蜀、吴 三国的建立、发展、灭亡的历史主线外,还有一个根明显的基本观点,即“得人才者 得天下,失人才者失天下”的观点。在全书的开篇,叙述“天下大势”的“分”、“合” 中,就开门见山地点出汉末三分的原因:“推其致乱之由,殆始于桓灵二帝。桓帝禁 锢善类,崇信宦官。”“1 这里讲的“善类”,就是各种人才。桓帝正是禁锢了各种人才, 使这些人不能发挥自己的才干,同时让一些宦官之类的奸佞小人得势,最后导致了天 下大乱。在对其后的故事情节的描写中,作者始终把“得人才者得天下,失人才者失 天下”这一基本观点体现于一些重大的事件当中,贯穿于三国发展的各个阶段,如著 名的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无不是得人才者取胜,失人才者失败的;魏、蜀、吴三 国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也在于各国的主要统治者都有条具有自己特色的用人之 道,从而形成了一种团结人民的凝聚力。特别是相对于魏、吴两国来说,最没有基础 的蜀国,能得三分之一的天下,其功绩更在于它的统治者善于发现人才,使用人才。 “得人才者得天下,失人才者失天f ”,拥有人才,是取得天下的基本条件,因此,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三国的领袖为实现统一,都非常重视人r ,彼此之间对人才的争夺是相当激烈的。这 种对人才的争夺战,就使得三国演义显得更加精彩。魏、蜀、吴三方的君主都运 用各种手段招揽天下贤才,广开纳贤之门。 在魏、蜀、吴三方的领袖中,可以说是曹操最早认识到了人才的重要性。 曹操为实现统一中原的政治野心,一开始就实施其长期的人才发展战略,在起兵 创业阶段,他有这样的观点:“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1 这里的“智” 是指谋臣,泛指谋略、智慧,“力”是指武将,泛指军事力量。可见,初露头角的曹 操就把人才作为自己剪灭群雄的保证,而且对人才重要性的认识也非常人所能比拟 的。曹操颁布的三道求贤令,被众多的人奉为古代爱才的范例,常常使后世怀才 不遇者自恨生不逢时,不得其主。攻克冀州后,他令人遍访冀州贤士,求贤若渴;他 不仅对主动投靠自己的人礼遇重用,而且对敌营中的人才也喜爱备加,比如,见许褚 “威风凛凛”,心中暗喜,见贾诩“应对如流,甚爱之”,然后想方设法争取过来为己 所用。事实上这些人后来都为曹魏集团建立了丰功伟绩。他爱才情深,常常产生对人 才的深深惜怜,他的数哭郭嘉、典韦,令捧读者不禁潸然垂泪,感动不已。他宴饮长 江,以真挚动人的诗歌倾诉自己日夜渴望人才的心情,他以“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自比,抒发自己礼贤纳士的博大胸怀,希望归附自己的人才越多越好。为了争夺关羽, 三日- - 4 , 宴,五日一大宴,送美女十人,金帛无数,更赠赤兔宝马,封官汉寿亭侯, 真可谓费尽心机。曹操得知徐庶很有才能,为把徐庶夺到自己手下,竟然绑架了徐庶 的母亲,以此来要挟徐庶,可谓不择手段。正因为曹操爱才惜才,善于罗致人才,才 造成“猛将如云,谋士如雨”的强大阵容为实现他“摧灭群逆,克定天下”的政治 抱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刘备在创业伊始,先投公孙瓒,后投曹操,又投袁绍,最后依附于荆州刘表,虽 有成就事业的大志,但屡遭惨败,甚至连块容身之地都没有。残酷的军事政治斗争的 现实,使他深切认识到,要实现得天下的愿望,没有智能之士的帮助是不行的。因此, 他思贤若渴,积极招贤纳士,到处网罗人才。但即便如此,他还是没有把人才问题摆 到应有的高度。他感叹,自己之所以半生落魄不遇是因为“命运多蹇”。作者通过世 外高人司马徽先生之口道出了真正原因:“不然,盖:睁军左右不得其人耳”,然后说出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了一句最能表达人彳价值的话:“伏龙,风雏,两人得一,可安天。卜。”、之后j 甫刘 备的三顾茅庐,请出了诸葛亮。诸葛亮出山后,一方面在文治武功方面,为刘备制定 了一个个奇谋方略,取得一次次胜利;另一方面荐贤举能,罗致入才,壮大了刘备阵 营。从此,刘备气象日益更新,胜赤壁,得荆州,取西川,定汉中,称王称帝。这时 刘备麾下,文有孔明、庞统、法正等相佐,武有“五虎上将”、魏延等效命,可谓盛 极一时。 再看东吴的孙权,虽然是坐领江东,继承父兄基业,但是,要固守家业,也是不 容易的,所以,孙权也极为重视人才。周瑜从巴丘回吴为孙策奔丧,孙权一见周瑜, 即诚心求教:“今承父兄之业,将何策以守之? ”周瑜明白相告:“自古得入者昌, 失人者亡。为今之计,须求高明远见之人为辅,然后江东可定也。”孙权对周瑜言 听计从,从选贤任能开始谋划起宏图大业。在周瑜等人举荐下,他很快将“脚阡韬略, 腹隐机谋”的鲁肃罗致帐下,恭敬问计,“至晚同榻抵足而卧”。”在鲁肃等人的推荐 下,又将“博学多才”的诸葛瑾、“严厉正大”的顾雍等人聘用。为了吸引更多的人 才,孙权在吴会开设了宾馆,命顾雍、张纥延接四方宾客。由于孙权重视人才,广纳 贤才,一时间,文武人才跃然竞进,谋臣良将纷纷而至,你我相荐,仅第三十八回就 连得阈泽、吕蒙、陆逊等股肱之士。东吴上下出现励精图治,生气勃勃的局面。 三国演义在赞颂英雄贤能的同时,也采用对比手法,客观再现了那些貌似强 大、自命不凡、疾贤妒能、轻视人才、目光短浅的,习惯以职务、身世取人的人物, 如袁绍、袁术之流,用他们自身的言行,为其行将败亡加上一条深刻的注脚。袁绍在 起兵之初踌躇满志地对曹操说:“吾南据河,北阻燕、代,兼沙漠之众,南向以争天 下,庶可以济乎? ”“”显然,在他的心目中,看重的是掠地扩疆,认识不到人才的宝 贵,也就谈不上很好地识人、用人。 在全书充满的各种斗争中,尚贤重才思想更有着充分的体现。书中写斗争,很少 直接写军事力量的较量,总是以双方人才斗智慧、比谋略、赛胆识为主线去展开情节; 往往把斗争的胜负,或明或暗地归结为人才竞争的输赢。政治斗争如曹丕击败曹植而 被立为世子,曾氏之篡汉、司马氏之代魏,都是靠着智囊人物的谋略和他们自身的权 变来实现的。武力作为后盾的作用,在书中已经淡化。军事斗争更是如此。大到官渡、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赤壁、彝陵之战,小到新野、街亭之役。都突出强调了人爿的作用。赤壁之战作为全 书的一大高潮,洋洋洒洒写了八回,而其中兵马交锋还不到两回的篇幅。先是孔明舌 战群儒,智激周瑜、孙权,促成了孙刘联盟:继而写曹操周瑜隔江斗智,以及孔明、 周瑜之间既联合又斗争的曲折情节:再到周瑜火烧赤壁,诸葛亮设计伏击曹操,使营 操败走华容道,一切都是智谋的较量。其间仅孙刘联盟一方就连用反问计、草船借箭、 苦肉计、连环计、借东风等奇计异谋。这不仅增加了作品的可读性,更形象地表明了 人才在战争、外交中的重要作用。即使是很少篇幅的战争描写,也是围绕孔明、周瑜 奇谋胜算的实现过程来描写的,实际上成了他们卓越才干的验证。 当然,书中所表现出来的人才的重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是题材和史料的规定性 使然,但根本原因并不在于此。如果我们将三国演义与后世大量同类作品加以比 较,就会发现前者不仅在艺术成就上远胜后者,在对社会规律( 包括人才的积极作用) 的认识上,两者决不能相提并论。仅从对史料的改造来看,三国演义尚贤重才的 思想就能得到充分印证。作者尊重历史,但决不拘泥于已有的史料,他总是在作品史 事纲目和人物轮廓大体合乎实际的基础上,对史料作出合乎情理的改造。而这一切, 都出于塑造人物、表现尚贤重才思想的目的。众所周知的三顾茅庐的故事,在史书中 只有“凡三往乃见”五个字,经过作者的改造,竟成了活灵活现的六干多字,既写出 了刘备的思贤若渴,又渲染了孔明的超伦轶群。其他如欲扬孔明而抑鲁肃,欲褒周瑜 而贬蒋干,并进一步用周瑜反衬孔明;让本来死于孙坚的华雄死于关羽刀下;把孔明 一出祁山的对手曹真换为司马懿等,都是为突出中心人物而改造史料的典型例子。可 见,作者正是努力通过这样一种艺术化的改造,试图构建自己的一种人才观,这种人 才观,把人才问题看作是政治、军事、外交等一切活动中最重要的问题,并倡导重视 人才的价值,我们可以称它为以人为本的人才观,或者至少可以说它是一种具有以人 为本倾向的人才观。当然,在我们今天看来,这种人才观也许还不是那么尽善尽美, 但毕竟,这种观念,在当时己经是很进步的了,它对于我们国家封建时代人才学的发 展,是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的。 1 0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2 现代“以人为本”思想的涵义 “以人为本”已经是我们现代社会中一种比较普遍的观念,那么,到底什么是“以 人为本”呢? 以人为本,是在对社会发展过程中人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的反思中,尤其 是在对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观所付出的代价的反思中,提出的一种发展理念。众 所周知,早期的企业都是以资本为中心建立起来的,资本积累和扩大再生产是企业谋 取更多剩余价值的最主要的手段。因此,这一时期的管理是以“资”为“本”的。然 而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进步,尤其是2 0 世纪5 0 年代以后,人对企业生产率的贡 献越来越大,从而将企业中的人提升到一种比物力资本更为重要的地位上来,以人为 本的管理方式也就应运而生,它要求对企业中的人应当视为人本身来看待,而不仅仅 是将他们看作一种生产要素。“以人为本”思想具有以下三层基本涵义: 其一,它是一种对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地位的肯定。它既强调人在社会 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和目的地位,又强调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主体作用。 其二,它是一种价值取向,即强调尊重入、解放入、依靠人、为了入和塑造入。尊 重人,就是尊重人的类价值、社会价值和个性价值,尊重人的独立人格、需求、能力 差异、人的平等、创造个性和权利,尊重人性发展的要求。解放人,就是不断冲破一 切束缚人的潜能和能力充分发挥的体制、机制。塑造入,是说既要把人塑造成权利的 主体,也要把人塑造成责任的主体。 其三,它是一种思维方式。就是要求我们在分析、思考和解决一切问题时,既要 坚持运用历史的尺度,也要确立并运用人的尺度,要关注人的生活世界,要对人的生 存和发展的命运确立起终极关怀,要关注人的共性、人的普遍性、共同人性与人的个 性,要树立起人的自主意识并同时承担责任。 2 3 三国演义中“以人为本”人才观的内涵 可见,三国演义中的“以人为本”,与现代语境中的“以人为本”,还是有一一 定的差距的。三国演义中的“以人为本”思想的内涵,显然不如现代的“以人为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本”思想那样丰富,它非常朴素而且简单,但是,三国演义中的“以人为本”思 想,具有现代“以人为本”思想的很多特征。其具体内涵就是尚贤重_ 才,重视人才的 价值;尊重、信任人才,爱惜人才。三国演义中的“以人为本”人才观,至少有 如下两个方面的内涵: ( 1 ) 尚贤重才,把人才看作成就事业的根本 在三国演义中,大凡有志于建功立业的杰出人物,大多都爱才、惜才,重视 人才的价值。在三国演义第三十五回,水镜先生司马徽即说:“伏龙、风雏,两 人得一,可安天下。”于是,刘备为了求得诸葛亮的辅佐而“三顾茅庐”,请到诸葛亮 后,刘备像对待老师那样虚心求教。孙权在合肥,闻鲁肃来,竞“下马立待之”,“请 肃上马,并而行”,待遇极高。曹操一生中曾多次下求贤令,恨不得招尽天下所有贤 才。他听说袁绍的谋士许攸私自来投,竞高兴得来不及穿鞋,“跣足而迎”,且“先拜 于地”。“”为了得到徐庶,竟然挟持了徐庶的母亲,以此来要挟他,等等。可见,刘 备、曹操、孙权三位领袖正是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所以爱才,孜孜以求才,并通过 实际行动来感动他们,让他们甘愿为自己效劳。刘备、曹操、孙权三人之所以能从群 雄竞争中脱颖而出,与他们所具有的这种尚贤重才的性格是不无关系的。他们深知, 一个好的谋士,胜过千军万马,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三国之间的斗争,其实就是 谋士之间智谋的较量,人才,是成就大业的根本。尚贤重才,是三国演义中“以 人为本”人才观的第一个内涵。 ( 2 ) 尊重与信任人才 在三国演义中,第三十八回说,刘备访诸葛亮两次不遇,欲再往访之。张飞 日:“,今番不须哥哥去,他如不来,我只用一条麻绳缚将来! ”玄德斥曰:“汝 岂不闻周文王谒姜子牙之事乎? 文王且如此敬贤,汝何太无礼! ,于是再次前往隆中 请诸葛亮。“”等到草庐中见到诸葛亮时,诸葛亮正仰卧于草堂几席之上,于是玄德“拱 立阶下”,耐心地等待诸葛亮醒来。这足以见得刘备对诸葛亮的尊重。在请到诸葛亮 辅佐后,刘备对诸葛亮充分信任,让其总领兵权,使诸葛亮能够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 在其后的岁月中,基于光复汉室的共同目标,刘备与诸葛亮之间,形成了一种肝胆相 照、同心相印、相互无比信任的君臣关系。一个如鱼得水,一个鞠躬尽瘁,成为封建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时代少见的君臣相得的典范。公元2 2 3 年,刘备f 艋终托付后事时,明确告亮:“君爿 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王。” “。1 刘备这样说,很可能确实出自内心,出自对诸葛亮的无比信任。诸葛亮流着眼泪表 示:愿竭尽全力辅佐太子,献出自己的忠诚与节操,一直到死。其后,他始终实践着 自己的这一诺言,一心辅助刘禅,竭尽自己的全部彳智。当时,蜀国“政事无巨细, 成决于亮。”在汉来三国那个乱世年代,你倾我轧,相互吞并,多少人一旦大权在握, 就想背主自立,曹氏父子、司马氏父子只是其中突出的例子。诸葛亮尽管权倾朝野, 实际执掌着蜀国政权,但始终恪守自己的职责与臣节,为完成刘各未竟的事业,为实 现自己对人生的追求,废寝忘食,昼夜操劳,不遗余力,真正达到了“鞠躬尽瘁,死 而后已”的地步。诸葛亮的忠诚,不能单纯以封建社会忠君思想的尺度来衡量,可以 说,是刘备用人成功的体现,而刘备之所以能成功地用人,正是以尊重人才,给人才 以足够的信任为前提的。对人才的尊重与信任,是三国演义中“以人为本”人才 观的又一个内涵。 2 4 如何建构我国现代企业“以人为本”的人才观 虽然,与现代以人为本的思想相比,三国演义中以人为本思想是相当原始的。 但是,它对我们今天的人才理论的建设,仍然是很有意义的。它至少启发我们,在我 们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在任何时候,我们必须重视人才的价值,要尊重 人才、信任人才和爱惜人才。面临人才大量流失的严峻形势,我们不得不首先认真反 省我们对待人才的态度。古人尚且如此重视人才的作用,在现代市场经济竞争异常激 烈的情况下,我们有什么理由不重视人才的作用呢? 研究三国演义的人才理论, 领略三国演义中人才战略的精华,我们首先应该学习的是它以人为本的人才观, 积极借鉴其合理成分,并不断充实和改进,建立我国现代企业“以人为本”的人才观。 建立我国现代企业“以人为本”的人才观,应该从以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n ) 大力倡导重视人才的观念,一切依靠人 人才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不仅表现在治国治军之中,在生产经营领域何尝不是如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此? 谁拥有大批管理人彳和专业人才,谁就掌握了竞争的优势和主动权,这就是企业 竞争的真理。现代企业的竞争表现为产品质量的竞争,促销力的竞争,而这一切归根 到底取决于企业人才的质与量。人j 的竞争成为现代企业竞争的焦点。人力资源的管 理日益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强调“以人为本”,就是承认“人是生产力的第一 要素”,始终把人放在核心位置,把员工看作企业的主人和最重要的资源,强调一切 依靠人,充分调动和发挥入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实现入力资源的优化及合理配置。 f 2 1 最大程度满足人才的需要,一切为了人 如果承认“人”是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而不是抽象地存在着的人,我们就必须 肯定作为“入”必然有各种客观的、合理的需求,如果人们只是高喊“以人为本”, 却没有努力满足人的各种需要,那么,“以人为本”就没有什么实际的内容和意义。 人的需要是多样的、多层次的,大体上可以分为物质的需要和精神需要两种。在 我国,人才的流失与他们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有着必然的联系。或者是得不到应有的报 酬,无法维持生存;或者是没有受到领导的足够重视。因此,我们必须从多方面满足 人的需要,在物质上,给予他们好的待遇:精神上,尊重他们,关心和爱护他们。 最后,要尊重人才的自我价值的实现的需要。对于居于较高层次的人来说,实现 自我价值是人生的基本方向和奋斗的最高目标。所以,我们的社会,企业应该尽量为 他们创造条件。总之,强调一切为了人,追求人的合理发展以及由此带来的企业效益 最大化,在这一价值观的指导下,员工的劳动、利益、尊严、个性和一切法定权利都 应该得到充分尊重。 1 4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三国演义的选才思想及其对现代企业选才的启示 三国演义中朴素的以人为本的人才观,启发我们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应该更加 重视人才的作用,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但是,仅仅是重视人才,是远远不够的,还必 须知道怎样选拔人才,在三国演义这部小说里,有很多成功的选拔人才的事例, 关于怎样选拔入才,形成了独特的选才之道,对今天企业的选才,是有很大的启发意 义的。 3 1 儒家传统中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选才思想 “人才”一词,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德才兼备的人或者有某种特长的人”。 从这个解释我们可以发现,至少有两类入可以称为“人才”:第一类,德才兼备的人; 第二类,有某种特长的人。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在选用人才上,一直是 按照儒家正统的德才兼备作为指导思想的。然而,由于儒家思想是我国封建社会意识 形态的主流,儒家传统上是以德为重的,所以,儒家虽提倡德才兼备的思想但实际 上是以德为先的。儒家学派创始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认为,为政者应该首 先具备仁德的修养,因为这是从政的根本。所谓“施政以德”就是这个意思。在孔子 衡量人才的标准中,德是被列在第一位的,所谓“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就是 这个意思。孔子又说:“弓调而后求劲焉,马服而后求良焉,士信悫而后求知能焉。 士不信悫而有多知能,譬之其豺狼也,不可以身汆( 迩) 也。”“意思是说,选拔人 才要先观其信悫( 德行) ,后察其知能( 才能) ,有才能而无德行的人,就像豺狼一样, 不可亲近。这就奠定了德在中国历代衡量人才标准中的首要地位,对后世培养人才、 选拔人才的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三国演义中,作者也倡导德才兼备的选才思想。但是,德行仍然是作者更 加看重的一个必要的条件。这从作品中对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VB考试前准备及试题及答案
- 软件开发员考试必知试题及答案
- 追求卓越的心态与方法2024年高考作文试题及答案
- 盈利能力与风险管理策略的有效结合试题及答案
- 信息处理技术员考试基础知识概述及答案
- 大数据技术与AI的结合应用试题及答案
- 气体委托充装协议
- 行政法学实践案例及试题研究
- 【黄冈】2025年湖北黄冈市团风县事业单位统一公开招聘工作人员35人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及考点剖析附带答案详解
- 班级实践活动总结与分享计划
- 三方水泥合同协议
- 采矿管理协议书范本
- 广西壮族自治区2025年4月高三毕业班诊断学考试数学试卷及答案(广西三模)
- 安徽中医药大学专职辅导员招聘笔试真题2024
- 研学部管理制度
- 2025年03月山东省环科院及权属企业校园公开招聘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历年真题考点)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北京海淀区三年级(下)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
- 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教学设计
- 贵州省妇幼健康服务体系与能力提升实施方案
- 运维经理培训
- 事业单位停薪留职协议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