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鞭眼线虫PPT课件.ppt_第1页
钩鞭眼线虫PPT课件.ppt_第2页
钩鞭眼线虫PPT课件.ppt_第3页
钩鞭眼线虫PPT课件.ppt_第4页
钩鞭眼线虫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节毛首鞭形线虫第五节十二指肠钩虫与美洲钩虫第十节三、结膜吸吮线虫,第三节毛首鞭形线虫(Trichuristrichiura)鞭虫主要寄生于盲肠,引起便虫病病(trichuriasis)为世界分布,是最常见的肠道寄生虫病之一,常与蛔虫的分布相一致,但更多见于气候温湿地区。我国鞭虫感染的情况是:南方高于北方,农村高于城市,儿童感染率高于成人。台湾地区感染率可高达6090。,形态,1.成虫前细后粗、似马鞭雌虫(长30-50mm)尾端钝圆雄虫(长30-45mm)尾端卷曲,有交合刺一根,平均50-5422-23m,较蛔虫卵小,纺锤形黄褐色,卵壳较厚,两端各有一透明的栓子(称盖塞),内含一大而饱满的卵细胞。,2.虫卵,生活史,成虫寄生部位:盲肠感染期:感染性虫卵感染方式:途径:经口终宿主:人,成虫(盲肠),虫卵,感染性虫卵,3周,成虫,两月左右发育成熟。成虫寿命3-5年。最多寄生4604条食性:血液、组织液,钻入肠上皮细胞,小肠孵出幼虫,8-10d,成虫寄生部位:盲肠,亦可在结肠、直肠、甚至回肠下段寄生感染期:感染性虫卵或含蚴卵(粪便内新鲜虫卵没有感染性,需在泥土中发育3周)感染方式、途径:经口,虫卵污染食物、水、蔬菜等。致病虫期:成虫,成虫寿命3-5年无血肺移行食性:血液、组织液,生活史小结,致病与表现,1.致病机理:,虫体的机械损伤和分泌物的刺激作用,肠壁粘膜组织充血、水肿或出血等慢性炎症反应,肠壁组织增厚,肉芽肿,少数患者,重度感染者可致慢性失血,在盲肠寄生的鞭虫,轻度感染:多无症状,但粪检可发现鞭虫卵中、重度感染:可有头晕、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慢性腹泻、消瘦及贫血症状。儿童重度感染时,如有营养不良、水肿、易并发其它肠道感染(细菌性痢疾,伤寒等肠道疾病或使其加重),甚至可导致消化道出血、易并发阑尾炎、肠梗阻、腹膜炎、肠套叠和直肠脱垂。部分患者可出现发热、荨麻疹、嗜酸性料细胞增多和异嗜症等表现。易被误诊为各种消化性疾病,2临床表现,儿童直肠脱垂,鞭虫重度感染致直肠脱垂,鞭粪便查虫卵,方法有1)直接涂片法、2)改良加藤氏法、3)沉淀集卵法4)饱和盐水浮聚法(推荐使用此法)虫卵小,容易漏检,一般应连续粪检三次以上。,实验诊断,流行与防治,.流行环节与因素与蛔虫相似,但感染率一般不及蛔虫高估计世界感染人数为8亿.。2004年鞭虫4.63%(鞭虫2909万人)。,人是唯一的传染源自然因素:适宜的温度,荫蔽潮湿的环境,氧气充足等有利于鞭虫卵的发育虫卵对外界不良因素的抵抗力不如蛔虫卵(如干旱、低温等;南方感染率明显高于北方干旱地),防治,防治原则与蛔虫基本相同.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温暖和潮湿的环境有利于鞭虫卵的发育,常与蛔虫感染并存,儿童感染多于成人,2.注意个人卫生和饮食卫生,做好保护饮水的清洁和加强粪便的管理工作,治疗1甲苯咪唑:100mg,每日2次,三四天为一疗程,虫卵转阴率达73.7%96.4%,副作用少。2肠虫清:主要成分为阿苯达唑。两岁以上儿童及成人口服剂量均为400mg,顿服。虫卵阴转率为71.7%。该药副作用少,偶有头痛,胃肠不适。一般在48小时即可自行消失。1岁以下儿童及孕妇不宜服用。,第五节钩虫(hookworm)十二指肠钩口线虫(Ancylostomaduodenale)美洲板口线虫(Necatoramericanus)钩虫病是我国五大寄生虫病之一。民间称之为“黄胖病”,建国前民谣流传曰:一年黄,二年胖,三年钱花光,四年拖去葬。,钩口属十二指肠钩口线虫(适宜人体寄生)板口属美洲板口线虫(适宜人体寄生)锡兰钩口线虫(偶尔寄生在人体)犬钩口线虫(偶尔寄生在人体)巴西钩口线虫(皮肤幼虫移行症,匐行疹),形态,1.成虫口囊发达(钩齿、板齿)咽管壁肌肉发达(“泵”、“唧筒”)腺体丰富:头腺1对抗凝素乙酰胆碱酯酶咽腺3个乙酰胆碱酯酶蛋白酶胶原酶排泄腺1对蛋白酶,十二指肠钩虫美洲钩虫大小(1013)xo.6(911)xo.4(mm)(811)x(0.40.5)(79)x0.3体态头尾均向背面弯曲呈“C”头向背尾向腹呈“S”口囊腹侧缘有2对钩齿腹侧缘有1对板齿背腹肋远端分2支、每支再分基部分2支,每支再三小支分2小支交合刺两刺呈长鬃状末端分开一刺末端呈钩状,被包裹在另一刺的凹槽内尾刺有无,两种钩虫成虫形态鉴别,大小体态,口囊,十二指肠钩虫,美洲板口线虫,钩齿,板齿,交合伞交合刺,辐肋,背辐肋,十二指肠钩虫,美洲板口线虫,3.虫卵,大小:5676x3640um形状:椭圆形颜色:壳薄无色透明内含物:24个卵细胞,口孔,3.幼虫(杆状蚴和丝状蚴),1杆状蚴一期杆状蚴二期杆状蚴自生阶段,鞘膜,2丝状蚴(感染期蚴)口腔:封闭口矛(咽管矛):穿刺作用虫种鉴定鞘膜:保护虫体,两种钩虫丝状蚴的鉴别及意义,鉴别要点外形鞘横纹口矛肠管鉴别意义分布、致病力、药物敏感性流行病学、生态学、防治,生活史,两种钩虫的生活史基本相同。生活史的过程包括:在土壤的发育和在人体的移行、发育。只需要一个宿主(人)。,在土壤内,在人体内,24h,48h,蜕皮1次,蜕皮1次,58d,虫卵及幼虫在土壤的发育条件温暖(25oC30oC)、潮湿(60%80%)、荫蔽、氧足的疏松泥土发育快,虫卵,第一期杆状蚴,第二期杆状蚴,丝状蚴,感染期蚴,经皮肤,小静脉(或淋巴管),右心,肺,咽(咽回小肠蜕皮2次),成虫,小肠,4-6周,丝状蚴,水膜,向温性向湿性聚集性穿刺能力强背矛、腹矛咽管腺(胶原酶)借水膜爬行,成虫产卵量和寿命:十二指肠钩虫13万个/d;3年左右,多达7年。美洲钩虫0.51万个/d;5年,最长15年,丝状蚴的生物学特征感染期:丝状蚴(主动入侵),钩虫幼虫感染人体的方式:,主要通过皮肤感染人体,经口腔粘膜及食道感染(十二指肠钩虫),婴儿钩虫感染主要通过使用被钩蚴污染的尿布,母体内钩蚴可通过胎盘传给婴儿(十二指肠钩虫),、,存在经转续宿主(猪、狮、虎、犬、灵猫及猴等;猩猩、猴及犀牛等)感染的可能。,钩蚴的迁延移行人体经皮肤感染十二指肠钩虫后,部分幼虫在进入小肠之前,钩蚴先长时间(可达250多天)潜留在组织中,发育暂停或迟缓。当受某些刺激后,才陆续到达小肠发育为成虫。,成虫寄生部位小肠上段营养来源血液、淋巴液、肠粘膜、脱落的上皮细胞寄生数量几条至数千条不等,甚至达上万条重度流行区,一般200300条.最多达14907条。仅输血就达10400ml,1.皮肤损害在丝状蚴侵入皮肤后的数分钟至1h内,局部皮肤充血、水肿,中性与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可出现红色小丘疹,12天内变成水疱。2.肺部病变当钩虫幼虫穿过肺微血管至肺泡时,可引起肺间质和肺泡点状出血与炎症病变。感染重者可引起支气管哮喘与支气管肺炎。3.小肠黏膜损伤钩虫借口囊摄取血液、黏膜上皮与肠液为食。钩虫分泌抗凝血物质,原有伤口渗血。钩虫每日更换吸血位置46次,形成小肠黏膜散在点状或斑状出血。重者黏膜下层可有大块瘀斑。,致病机理,临床表现:皮肤(或粘膜)侵袭期肺部移行期成虫在肠道寄生期(造成患者慢性失血)两种钩虫的致病作用相似不同点:十二指肠钩蚴引起皮炎者较多成虫导致的贫血亦较严重是引起婴儿钩虫病的主要虫种,钩虫幼虫和成虫都可对人体造成损害,表现,(一)幼虫致病钩蚴性皮炎丝状蚴入侵皮肤所致表现针刺、烧灼感,奇痒充血斑点(丘疹),红肿、水疱脓疱结痂脱皮自愈(2-3W)(“粪毒”、“粪疙瘩”、“地痒疹”)好发部位足趾、手指间;手背、足背,犬钩口线虫和巴西钩口线的感染期蚴,可侵入人体,引起皮肤幼虫移行症(CLM)。因幼虫移行弯曲,引起皮疹呈匐行线状,故称匐形疹,但幼虫不能发育为成虫。,附:皮肤幼虫移行症,钩蚴在肺部寄生,2.呼吸系统病变,钩蚴穿破肺毛细血管,可引起出血及炎症细胞浸润。引起钩蚴性支气管肺炎与支气管哮喘。症状:阵发性咳嗽血痰哮喘是酸性细胞升高,1.腹泻和异嗜症病变:虫体咬附肠粘膜出血点、小溃疡、片状瘀斑,成虫咬附肠粘膜,(二)成虫致病,2包囊Cysts,喜食泥土、瓦块、煤渣、木屑、破布、炉灰、碎纸屑、生豆、等。这种异常的嗜好,被称为“异嗜症”。(缺铁?),临床表现,异嗜症,上腹不适、持续性隐痛恶心、呕吐、腹泻,排黏液性便初期食欲亢进,后期食欲减退、体重减轻,消瘦,贫血等。,2.贫血失血原因吸血十二指肠钩虫失血量为0.140.4ml伤口渗血美洲钩虫为0.010.09ml。更换吸血部位,钩虫患者匙状指,贫血的临床表现低色素小细胞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皮肤蜡黄,粘膜苍白眩晕、乏力,心慌气促面部或全身浮肿肌肉松弛、反应迟钝贫血性心脏病营养不良、发育障碍停经,流产、早产、死胎严重者劳动力丧失!,3.婴儿钩虫病,感染途径钩蚴污染尿布接触污染土壤穿开裆裤、沙袋代替尿布或睡沙袋、麦秸稻草而感染经胎盘经母乳感染虫种多为十二指肠钩虫好发年龄婴幼儿,症状:急性血性腹泻,柏油样黑便,腹胀、呕吐。粪检:潜血试验(强阳性),发病特点,贫血多较严重,生长发育迟缓等。贫血严重:RBC城市成人居多,钩虫感染的地区分布,流行环节钩虫病的流行与自然环境、种植作物、生产方式及生活条件等诸因素有密切关系。1.传染源钩虫病患者、带虫者2.传播途径施用未经无害化处理人粪种植作物(光手赤脚劳动)卫生条件差的矿井接触疫土,农作物种植方式旱地作物:棉、薯、桑、蔗、烟、玉米、蔬菜、咖啡等旱地温床育秧、移栽后放水晒秧深水稻田:,矿井无阳光、温度高、湿度大、空气不畅、卫生条件差四川矿井感染率52%,3.易感人群普遍易感(年龄、性别、职业)年龄青壮年(1540岁)感染率最高性别一般:男性稍高于女性植桑采桑,女性高于男性,不同职业钩虫感染率(%)菜农30.963教师7.568农民19.827商人6.490半工半农14.360儿童5.422学生9.790工人4.327渔民7.806干部3.654,流行因素1.自然因素温度最适2530湿度最适60%80%太高:虫卵不发育、也不死(水稻田)太低:不利虫卵发育、钩蚴活动受限,虫卵丝状蚴50活30分钟活2小时37发育不完全活4周27发育最好活915周10停止孵化5%越冬,余全死,土质疏松程度、氧份含量、有机物含量疏松泥土66.7%(幼虫发育率)砂土27.8%粘土2.4%阳光强烈直射:2小时内死亡(干燥)荫蔽环境:旱地作物田、蔬菜地矿井,2.生活习惯沙袋代替尿布或睡沙袋生食:韭菜、大葱(山东)一颗30克的大葱上检获有34条钩虫丝状蚴及17条粪类圆线虫的丝状蚴。小白菜(辽宁)3.经济水平,流行季节,易感季节:广东1-12月四川4-9月江浙68月山东89月易感天气清晨露水未干久雨初晴久晴初雨,普查普治冬、春季对象:一般疫区,3岁以上居民方法:一送三检、三送三检治疗:所有粪检阳性者加强粪管加强防护合理安排劳动时间穿鞋、戴手套改变不良习俗机械化,防治,钩蚴性皮炎杀幼虫:左旋咪唑涂肤剂;阿苯达唑软膏(外涂)透热疗法(热浸法、热敷法、电吹风等)止痒:1%炉甘石洗剂(外用)呼吸道症状阿苯达唑口服(痰液应吐出、忌吞入)驱虫以甲苯哒唑(抑制虫体吸收和运用葡萄糖)、丙硫咪唑和噻嘧啶(麻痹虫体神经)、左旋咪唑等药物疗效较好。同时需加强营养,补充铁质以纠正患者的贫血,治疗药物,第十节三.结膜吸吮线虫(p194)(Thelaziacallipaeda),又称华裔吸吮线虫,是一种寄生在狗、猫等动物眼部的线虫,亦可寄生于人的眼部,引起结膜吸吮线虫病。在我国,1917于重庆首次在狗的结膜囊内发现本虫。人眼结膜吸吮线虫病例最早则发现于北京1917和福建1917。本病多发生于东亚、东南亚和南亚地区,故又称东方眼虫病。,8个月婴儿眼中挑出15条“线虫”2010-09-0502:05:00来源:扬子晚报(南京)摘要:问孩子父母,果然家里养了猫、狗。而孩子眼里的虫,显得特别“活跃”,一碰触就“跑”得飞快,一会儿蠕动到眼睛边上,一会儿又“游”到眼睛中间,一会儿露出个“小头”,一会儿又缩回去“躲”起来了,取出非常困难。一个半小时竟挑出了13条白色线状条虫,最长的有18毫米,最短的也有10毫米长。医生王虹最后发现,还有两条虫子在内侧结膜,极其“顽固”不肯出来。她坚持“打持久战”,不急不躁,一直到下班时分才把最后两条虫子挑了出来。,形态成虫体细长,圆柱形,乳白色、半透明,虫体表面具有边缘锐利的环形皱褶,侧面观其上下排列呈锯齿状。雌虫大小为6.220.0mmx0.300.85mm,雌虫直接产出幼虫,为卵胎生。雄虫大小一般为4.515.0mmx0.250.75mm,尾端向腹面弯曲,由泄殖腔伸出长短交合刺2根。雌、雄虫尾端肛门周围均有数对乳突。,幼虫大小为350414mx1319m,外被鞘膜,盘曲状,尾部连一大的鞘膜囊。,终宿主狗、猫、人中间宿主苍蝇(冈田绕眼果蝇)感染阶段感染期幼虫,生活史,成虫,卵胎生,幼虫,吸入蝇体内,蝇舐吸眼部,幼虫,经2次蜕皮,感染期幼虫(蝇体血腔),蝇再舐吸眼部,感染期幼虫自蝇口器释出,成虫寿命可达2年以上,眼结膜囊及泪管,15-20d,致病成虫寄生于人眼结膜囊内,以上结膜囊外眦侧为多见,也可见于眼前房、泪小管、泪腺及眼睑、结膜下等处。多侵犯一侧,少数可双眼感染。寄居虫数1条至数条,最多可达20余条。,由于虫体表面锐利环形皱折的磨擦、头端口囊吸附作用等的机械性损伤刺激及继发细菌感染等,可引起眼结膜炎症反应及肉芽肿形成。轻者无明显症状,或有眼部异物感、痒感、刺痛、流泪、畏光、分泌物增多、疼痛等,一般无视力障碍。,重感染者可发生结膜充血,形成小溃疡面,角膜混浊、眼睑外翻等。如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