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文摘要 中国画儿童题材绘画有着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并且涉足多个领域, 五四新文化运动后,人物画发展又形成了一个新的局面,逐渐摒弃一些 旧思想的束缚;不断的求新、求变。儿童题材也相应的融入到这一潮流 中。在不断的吸收新的东两时仍然延续着传统中优秀的思想技法等。它 更贴近生活,强调真实,以人为本,追求一种和谐、自然、纯净,回归 本位的状态。并始终站在追求我们民族美好的高尚的精神,反映中华 文化和文明的观念基础上。现代儿童题材绘画在中国画中继续占有着十 分重要的地位,与人民生活存在紧密地联系。但历来画史有关儿童题材 绘画的记述和相关研究的文字文献却很少。本文将主要描述五四新文化 运动后,中国画中现代儿童题材绘画的内容特点、技法特点、艺术特征 笙 竹0 关键词:儿童题材,内容特点,技法特点,艺术特征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 b s t r a c t c h i n e s ec h i l d r e nd r a wp a i n t i n gs u b j e c tm a t t e rh a sal o n gh i s t o r yo f 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p r o c e s s ,a n d i n v o l v e di n m a n ya r e a sn e wc u l t u r e m o v e m e n t ,t h ef i g u r ef o r m e d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 an e ws i t u a t i o n ,m o v i n g a w a yf r o ms o m ee ft h es h a c k l e so ft h eo l di d e a ,c o n s t a n tp u r s i to f n o v e l t ya n dv a r i e t y c h i l d r e na r ea l s ot h e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s u b j e c tm a t t e r i n t ot h et r e n d t h ea b s o r p t i o nc o n s t a n ta tn e wt h i n g sa r es t i l li nt h e c o n t i n u a t i o no ft r a d i t i o n a lt e c h n i q u e s ,s u c ha sg o o di d e a i ti sm o r ec l o s e t ol i f e ,e m p h a s i z i n gt r u e ,p e o p l e - o r i e n t e d ,t h ep u r s u i to fah a r m o n i o u s , n a t u r a l ,p u r e ,r e g r e s s i o n - b a s e ds t a t e a n da l w a y ss t a n di nt h ep u r s u i to f o u rn a t i o n sn o b l es p i r i to fab e a u t i f u l ,r e f l e c t i n gt h ec h i n e s ec u l t u r ea n d c i v i l i z a t i o nb a s e do nt h ec o n c e p t m o d e mc h i l d r e n st h e m eo fp a i n t i n gi n c h i n ac o n t i n u et od o m i n a t et h ed r a wi nav e r yi m p o r t a n tp o s i t i o n ,a n dt h e p e o p l el i v i n gc l o s e re x i s t b u tt h ed r a wh a sa l w a y sb e e nt h eh i s t o r yo ft h e c h i l d sa c c o u n to fp a i n t i n gm a t e r i a l sa n dr e l a t e dr e s e a r c hl i t e r a t u r e c h a r a c t e r sa r ef e w t h i sp a p e rw i l lm a i n l yd e s c r i b et h en e wc u l t u r e m o v e m e n t ,t h ec h i n e s ec h i l d r e nd r a wi nt h em o d e m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 s u b j e c tm a t t e rc o n t e n t ,t e c h n i q u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a r t i s t i cf e a t u r e s 内蒙古师范人学硕上学位论文 k e yw o r d s - c h i l d t h e m e ,c o n t e n t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t e c h n i q u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 a r t i s t i c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 j i l i 指导下进行的研 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 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 果,也不包含本人为获得内蒙古师范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 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 伺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感谢。 签名:日期: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年夕月矽日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内蒙古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 位论文的规定:内蒙古师范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 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将学 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厍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 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并且本人电子 文档的内容和纸质论文的内容相一致。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也遵守此规定。 鲐弗砌i 面1 导师张魏0 - ,笔j 钐 日期:2 。罗年夕月7 罗日 引言 引言 儿章题材绘画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它萌芽子战国到汉代时期。中国历史博物馆 收藏的一件战国“猛虎食人玉佩 上,两旁各刻有一个儿童,他们相对而舞,神态 生动而带有稚气。这一时期以儿童为题材的美术作品已经很多。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 绘画处在一个继往开来的时代,汉末以来一个世纪的战乱,猛烈冲击着传统礼教的束 缚。随着佛教艺术的东渐,文人专业画家的出现,汉族和各少数民族文化的交流和融 合,为绘画注入了新的血液圆。这时的儿童题材绘画也在逐渐成长,到唐代时已趋于 成熟。唐代是我国古代绘i 画高度发展时期,这时,民间绘画继续沿着描写现实的道路 前进。宫廷画家队伍迅速发展,他们的作品题材也逐渐表现出反映更多社会生活的趋 向。这时期儿童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逐渐提高,所以他们的生活更加受到人们的重视, 越来越多的成为人们绘画表现的题材。到宋代儿童题材绘画得到高度发展,达到了相 当高的水平,涌现出许多著名儿童题材画家,如李嵩、苏汉臣等都有传世之作。他们 主要以孩童嬉戏为主要表现内容,所以后人也多称“婴戏”题材,此时对婴孩作画的 技法已达到相当高度,能在静态中挖掘儿童纯洁的心灵,但又不统于儿童举止成人化 的弊端,并能从性别、年龄上充分表现儿童的心理特征。元代传统人物画己转入低谷, 儿童题材绘画异常萧条,只在民间比较流行。其面貌大体说来,虽取法唐人,却乏其 恢宏气度和焕烂气象,得宋人白描意法,又弃其清秀娴丽;虽有新的情调、气息以及 符合时代特征的风尚,但其发展趋向仍然走向下坡。明清时期随着宫廷绘画的恢复, 文人画与民间绘画的相互影响,以及木版年画的兴起,儿童题材绘画的发展出现了新 的转机,作品风格多样,既有传统的工笔写实面貌也有新创的水墨写意画法,还有木 版年画中象征、寓意的“娃娃画”作品数量也同益逐多,这时儿童题材绘画创作既不 像元代那样不景气,也不像宋代那样成就辉煌。而是浮现出一派小小的繁荣。 综上所述,中国画儿童题材有着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与人民生活存在紧密联系。 它涉足多个领域,如墓室中的壁画,随葬的帛画,生活器物中像铜镜、瓷器、家具以 及文艺书刊出版物等。但历来画史有关儿童题材绘画的记述和相关研究的文字文献 却很少。而且古代画史受正史的影响,大都为经传体,以时代为经,人物为纬,其 童文物1 9 7 8 年0 4 期战m d , j l 骑兽玉佩和猛虎食人玉佩石忠廉 雪中国占代儿童题材绘画艮冬著紫禁城出版社1 9 8 8 年1 l 页 l 内蒙古师范人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即便保留一些儿童题材绘画的资料,也很不系统。而少数以画种分章的画史,如宣 和画谱、明画录等,也多未将儿童题材绘画列为专题。直至清道光年间,张志钤 才在其画家品类举要一书中十分勉强地将“婴儿 作为画之一科,附在画仕女 论之后,作了极简略的介绍 。张志钤是最早明确地将儿童题材绘画作为单独一门 画科的人。现在本世纪一些学者在研究古代人物画和风俗画的过程中,逐渐对儿童题 材绘画有所认识,开始了对它的研究,其中以王时敏、夏与参合编的古代画家的儿 童画选集,陈鹂编的婴戏图与货郎图以及畏冬编著的中国古代题材儿童绘画 较有代表性,但这些都是针对古代儿童题材绘画的特点作了研究与探讨。五四新文化 运动以来儿童题材绘画有了新的发展,逐渐摒弃一些旧思想束缚,不断的求新、求变, 在不断的吸收新东西的同时,仍然延续着传统中优秀的思想和技法等。它更贴近生活, 强调真实,以人为本,追求一种和谐、自然、纯净,回归本位的状态,在中国画中继 续占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与其丰富的创作实践相比,这一时期相应的文字资料和理 论性的概括、总结却极少,所以对此进行深入的研究探索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本文将 主要描述五四新文化运动后中国画中现代儿童题材绘画的内容特点、技法特点、艺术 特征等,并就这些问题展开较为系统和深入的讨论。 在展开正式讨论之前,有必要将本文所指的概念梳理一下。所谓儿童题材绘画, 是指表现儿童生活为内容的绘画,在古代画史中被称为“婴戏”婴儿或“孩儿 等,建国后有人叫它“儿章画”也有人叫它“婴戏图和货郎图”。儿童题材既非儿童 作的画,也非专为儿童作的画,故叫“儿童画”不太妥当,而后者的称法也不够准确, 这两种称法古已有之,用来作儿童绘画中某一门类的名称尚可,若用作整个儿童题材 绘画的名称就显不足,所以在没找到更合适的称法时,研究现代儿章题捌绘画这里暂 时延用“儿童题材绘画”这种称法合适一些。 第一章现代中国画儿童题材绘画在内容上的特点 儿童是人类生命延续的象征,在他们身上人们寄托着未来的希望,生发出幸福的 憧憬。j 下是人们所共有的爱子之情及儿章的生理和心罩特点而产生的那种独特的审美 趣味,使儿章题材绘画深受人们喜爱。所以几千年来尽管经历了时代变革,经历了自 身的繁荣与蓬勃发展,也一度衰落,但儿章题材绘画始终在不断发展着,追寻着属于 8 中国占代儿童题材绘画艮冬菥紫禁城出版社1 9 8 8 年1 页 中国古代儿童题材绘画畏冬菥紫禁城出版社1 9 8 8 年2 页 2 第一章现代中国i 儿童慝材在内容i :的特点 自己的轨迹,在历史的长河中演绎着独有的精彩。 传统儿童题材主要表现了儿童生活中的游戏、学习和劳动;| 三【及人们用来乞子, 寄托多子多福的化生童子形象,所毗大至可以分为婴戏类、牧放类、货郎类、和化生 童子类。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人性的回归人们开始关注现实,关注人 生。在这种大的社会情景中,儿童题材绘画正悄然发生着变化,开始向现实和人性靠 拢。而现代儿童题材受时代背景的影响,内容上不再单纯描绘其生活与游戏之类,或 多或少背负起了社会责任,这就出现了现代儿童题材所特有的内容,基本上可以分为 这么几类:一,反跌民众疾苦,二,描绘当代儿童状态,三,传统儿童生活题材。 ( 一)反映民众疾苦 现代儿童题材绘画兴起于2 0 世纪初期,中国社会最黑暗的年代,中国的民众生 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在这苦难的生活中,儿童作为最弱势的群体,受到的伤害是难 匕l 想象的。被遗弃,流落街头的;被卖掉当奴作婢的;送给别家当童养媳的;还有冻 死、饿死、病死等不计其数。从儿童的种种遭遇上反映了一个民不聊生的悲惨时代。 具有民族使命感的画家用手中的画笔无情的批判和揭露这种黑暗的社会现状,其 中最具代表性韵就是我国现代卓越的人物画大师蒋兆和先生,他直面人生,以毫不掩 饰的笔锋表现了2 0 世纪前半叶中国人民的命运,他创作了大量 的关于反映社会疾苦的儿童题材,如朱门洒肉臭( 图卜1 ) 、 流浪的小子( 图卜2 ) 、卖线、小子卖苦荣等。在其巨作 流民圈中也出现了许多儿童形象,街头叫苦、卖子图、 田园寥落干戈后等作品中同样以儿童为主题来反映现实的苦 难。朱门酒肉臭是蒋兆和先生j 9 3 7 年创作的,画面描绘的是 一个六七岁的女奄,蜷缩在冰冷的墙角下,无力的依附在岩石上, 圈卜1 她衣杉褴楼连鞋都没有,光着小脚丫,与她为伴的只有一个空空的破碗和一截小木棍。 贫穷和饥饿让她在幼小的年岁就过起了乞讨的生活,她看起来非常虚弱,眼神那么渺 茫和无助。流浪的小子是1 9 3 9 午的作品,图中是三个小男孩在街头流浪,居中的 稍大些也不过七八岁,右边的是小,也许太小了,有哥哥们照顾,从他脸上没有看到 太深的痛苦印电,稍大的两个小男孩舱上都呈现着绝望和痛苦,但照太的男孩直视着 前方。眼神里透着一丝举定,在他稚嫩的肩上扛着要照顾弟弟们的重担,所以也许他 明白小管前面的路多难都要勇敢的走下去。还有像卖线、小子卖苦茶都是描 内蒙古帅人学颇j ,学论文 绘七八岁的小男孩过早的背负起生活的重担,在本该快乐无忧 的童年,学习玩耍的年龄做起了沿街叫卖的小货郎,挣着微乎 其微的几个铜扳来养活自己甚至是亲人。流民图中,儿童 同样作为重点去刻画,在上百个人物中占据了大量篇章,他们 有的由母亲抱着,有的和祖母相依,有的由兄弟姐妹相伴,有 的甚至死在了亲人怀里,这些儿童在整个流民队伍里都有着一 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骨瘦如柴,细脖予上支者一个大脑袋, 蹦卜2 瞪着大艰醑茫然的望着这个世间。这就是蒋兆和笔f 的儿童们,让每一个看到画作的 人都感到触目惊心的痛,在他那倾注着情与血的画幄上,或许见不到的墨分五色的绚 丽,但细心的观众都可以从那频繁顿挫的勾勒中和苍劲苦涩的皴擦中,用心灵体察到 那个时代悲沧痛苦的仃奏。蒋兆和在2 0 世纪通过儿摩们颠沛流离的苦难生活表现了 劳动人民那:卷壮的凄凉,创作了一种崇高而苦i 吐! 的美。 李连仲是一位出生在四十年代的画家,章年的艰 苦岁月让他把个人命运紧紧地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联 系在一起,为此在幸福平和的生活中他仍然居安思危, 始终心系着国家民族的命运。他创作了大量儿章题材 作品,柬揭露l n 社会的苫难,m 雨故园( 图卜3 ) 就 是其中的一件代表作。风雨故固通过塑造鲁迅小说 巾的典型人物形象朋写实的手法,表现了那个黑暗 圈1 3 动荡的时代,对悲壮的历史进行了深切的回顾,其中对儿童惨状韵描述更能引起人们 的思考。救救弦子这一篇章就是其反映人民疾苦的儿童题材典型的代表,它打破 时间和空日j 的界限,把不同内容、不同场景中的儿童群体整合在一起,呈现给观众。 他笔下的儿章同样有着那个时代人民共同的特征:深处苦难深渊他们表情各异,难 过、好奇、痛苦、害怕。李连仲描绘的儿童形蒙与蒋兆和先生笔下的儿童的共同 之处都是瘦骨嶙峋,因为这是最直观,最能刺痛人心的。所不同的是李连仲的儿童多 了份调侃与无知;他们甚至麻木到显示不出痛苦,对社会现状没有怨恨,也不去思考 而 是被动的承受,一个让人多么痛苦而又痛心的时代啊。 与蒋兆和和李连仲绘画不同,漫画大师丰子恺用其独特的艺术语言来描绘在苦难 第一章现代中国画儿童题材在内窖上的特点 中的儿童。丰子恺是我国漫画的奠基人,他所创造的“写意漫画”直到现在还影响着 现代漫画。他经常在日常生活中选取富有意义的现象,把它如实描写,使看者能在小 中见太,个中见全。他画了大量反映人民疾苦的关于儿童题材的写意漫画,如最后 的吻、笑窝。这两幅作品属于同一个题材,都是以育婴堂为背景。江南乡村育婴 堂的“接璺处”是一个很特别的地方,在一堵墙上安一个大抽屉,墙外的人将婴儿放 恳l 匿鞫斛删 进抽屉,由培内的人接了去收养。关窝里年轻的父亲准 备将亲生骨肉放进抽屉里时“笑窝”荡漾在孩子的脸上。最 后一个吻里年轻的母亲同样把自己的孩子放到抽屉并给 了孩子晟后的一个哟。丰子恺实在不堪这样的场面,在两 幅画面上着意在育婴堂墙角下画了一只母狗正在给小狗喂 例卜4 奶。这完全是作者借题发挥自己的想法,一个“人不如狗”的时代 和世界。小妹妹的大疑问和小弟弟的大疑问( 图卜4 ) 也是 一样的题材,两幅组画画的都是由一个妇女带着孩予在路上的所见 所闻。画面没有详细刻画孩子的表情,只有几句他们稚嫩的疑问, 简单的几个问题却把社会中最底层各种行业的劳动者以及人们流 离失所的生活呈现得淋漓尽致。再如贫民窟中的孩子穿着大人 的破棉袄行动都不方便;高柜台( 图15 ) 中的穷孩子踮起 图卜5 脚设法将包裹放到典当行的高柜台上,店里的朝辜仰着头瞧不上那破烂的包裹。 父 与女中的女孩拉着眼睛失明的父亲,父亲正弹着三弦卖唱:卖品中的女孩背上 插着稻草,叼着烟的父亲要把她卖掉。这一系列的作品都是通过儿章的惨状来描述 深处苦难中的社会。 丰子皑、蒋兆和的时代渐行渐远,他们留下的这些作品便成为那个时代的生活 印痕,他们所描述的儿章有着特定的生活背景,虽然不能视作特定空间的往昔存在, 却给我们提供了往昔存在的情境,冉现在情境中的不是某个个体,而是某类角色:发 生在情境中的,不是特定事件而是常态行为,总之这些不是历史生活片断的单数实录, 而是那些片断的复数整合。 4 丰子恺的审美世界余连祥苦上海学林出版社2 0 0 5 年2 0 i 页 一麟蚕 内萤古师范大学硕学位论文 ( 二)描述当代儿童状态 新中国建立后,儿章幸福的牛活在祖同的怀抱,他们幸福的学习和成长着,像春 天的花朵一样展示着自己的天真和烂漫。秉承了五四运动以来现实主义画矾的新中国 画家,自然而然把自己关注的目光投向儿童。儿童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并困生活环 境的关系而显得更加引人入胜。然而无论儿童的生活多么丰富,学习都是其生活中最 重要的一部分; 王有政在其众多的儿童题材中就有许多是关于描写学习的如比较熟悉的读 熏 ( 图卜6 ) ,画中那可爱的姐弟俩,坐在糊 满报纸的窑洞里,认真翻书那表情,不也 是我们的童年记忆吗,没认识几个字,就 喜欢翻看书中都五颜六色的图画。他抓住 了这一特征,把姐弟俩的表情神态刻画得 惟妙惟肖。李永义的盒秋( 图卜7 ) 画 j 芏i 卜6 酗卜7 的是一个农村小姑娘在她家磨盘上做作业的情景,一只大白猫懒洋洋地卧在她的身 边,鸡爸爸和鸡妈妈顿着一犬群小鸡在她周围觅食,磨盘跟前还堆放着各种收获的农 产品,玉米、辣椒、大南瓜等,小姑娘 的纯朴和这一切构成了一幅农村秋天 收获后喜悦而祥和的画面,给人一种宁 静和喈的感觉。郭全忠的早读( 图 卜8 ) 与乇有政、李永义的温馨甜美不 幽1 8 同,他没有用鲜艳的色彩去描述孩子们的世界而只用水墨单纯的黑白,刻画了一群 孩子挤在简陋的教室中学爿的场面。羊 i 糙的桌椅,小到人手一册的书本,但孩子们的 必致却很高都认真地大声朗读着。黑白的单调加大了画面的苦涩感,作者就是通过 这样的描述唤起人们对贫困地区孩子们学习条件艰苦的同情,从而让更多的人去帮助 那些渴望学习却没有机会的孩子。 游戏是儿章的天性,在他们的生活中也是最不可或缺的,儿童在游戏中不但增长 了见识,也锻炼了心智和体魄,在我国占代“娶戏图”就已f 分流行,像玩鸟、戏猫、 第一章现代中国画儿童愿材在内容上的特点 捉蝴蝶、过家家、“骑马打仗”五花八门举不胜举。 现代许多中国画家对此也是钟爱有加。如池沙鸿创作了大 量类似题材的作品,自来风、西湘肥皂吹出泡泡、( 打 雪仗( 国卜9 ) 、骑马打仗除旧岁、闹灯等生 动的描绘了一幅幅儿时游戏的画面。像吹泡泡、打雪仗、 跳绳都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了,在他笔下孩子们无忧无 醋卜9 虑,天真烂漫,连玩对脸上那认真较劲的小样都描绘的栩栩如生让人看了仿佛自己 也置身其中。崔俊恒的鸟儿在蓝天歌唱,王燕的捉迷藏杨光利的淋雨、 雏都是表现儿童的游戏,他们把孩子们不受约束,不伪饰自己性格特点直率地表 现出来,透过这些作品似乎可以窥见那充满活力和情趣的生活画卷。 在当代儿童题材绘画中,牧放题材有自己的特殊性。在古代牧放题材是儿童题材 中仅居婴戏之后的第二大类。古代社会受生产力的制约,牧放是儿童生活中一项重要 的劳动,而现代社会放牧离城市孩子已十分遥远,即便是在农村,由于机械化的普及 农机代替了大部分农耕劳作,所以乡村孩子几乎也不用放牧,但这一题材却并没有随 着耕牛的淡出而消失,相反越来越多的画家更愿意去表现这 一内容。值得注意的是这一题材已不再单纯是描绘儿童的 牧放生活,而更多的是通过这一形式,穿越现实生活的繁杂、 喧器去追寻一种闲适、平和、安静;一种文人的阿情雅致、 与世无争。也许这样町以让现代的人们释放一些压力,得到 精神上的安宁与超脱。代表人物如杨允澄,他的蜀乡夏放 盥1 1 0 牧趣声声( 图卜1 0 ) 、蜀风舒畅都是这一题材,还有朱春秧四季牧重,刘 学民的水乡童谣、( 秋歌,孙晓东牧放图等,张螋德、 范曾、杨力舟、王迎春等也蕊过大量的牧放题材。 还有一种描述儿童状态的题材,它没有具体的情节或内 容,或单人或群体,着重刻画人物形象、表情等属于儿童肖 像类的。如李宝峰的藏族女孩( 图11 1 ) 就是对卟减族 女孩的刻画,大大的眼睛,黑翼的皮肤,眼神略有些羞涩与害 内肇古师范a 学碗上学位论文 怕,梳着满头的小麻花辫,有着其民族特有的气质。像田儒贵的山娃,描绘山里 孩子的天真无邪和淳朴可爱。还有韦江琼的风蛆姐、玩童,姚有多的姐弟情 深,阎风成的秋日等都是对儿童肖像的刻画化,这些作品带给人们的审美快感 不同于精巧、秀雅、华丽的优美:也不同于粗狂、雄奇、辉煌的壮美,他给人一种朴 素、自然、实在、质朴的美感,所描绘的是人类最原始的纯洁。这些 画都洋溢着宁静安详的气息,透过这些可以看到不同地区,不同民族, 不同年龄孩子们鲜活、生动、饱满的个性特征。 ( 三) 传统儿童生活题材 在儿童题材绘画的格局中,传统儿童题材一直为众多的画家所喜 爱,他们不但传承了经典儿章题材绘画的内容和形式,而且借古喻今, 用古代儿童那富有现实情趣的内容表达自己的情感倾向和审美趣味。 现代国画家范曾先生就创作了大量以古代儿帝为题材的作品,如 图卜1 2 容易秋风起( 圈卜1 2 ) 、春牛图、我有诗情在,百喧不可移、少年豪杰不言 愁等,大都描绘了古代儿章学习、游戏、放牧场景,画中的小孩挽着小发髻,淘气 可爱无忧自在,又雅拙无邪,没有现代社会的喧器嘈杂。作者范曾先生对庄子充满 着崇敬,他的画也透着一种道家的宁静、高远。他始终怀着一颗至真、至纯、至诚的 章心去描绘着儿章的1 界,画中那些俏皮的孩子给人一种远离尘嚣的愉悦。唐勇力的 作品如春分拂面图、教予图( 图1 1 3 ) 、学子图等也生动地描写了古 代儿章学、| j 列的一些场景。他吸收了唐人的造型观念,运用了意象造型中的象征性和 程式化手法,又融入了自身的特性,造型古意,但形式构成具有现代之意味,笔墨灵 活,以笔挥洒墨色神化不拘滞,起手落笔随意自然,线条组合飘逸涌 嘲卜1 3 脱叉极具书写性,施展自如。沈克明也画 了许多表现了古代儿童游戏的生活场面( 图 卜1 4 ) 。他在工笔的基础卜进行意象造型, 追求传神写意和抒情的意象审美追求,庄传 统笔墨上运用现代思维,画面有着传统的渊 幽卜1 4 第二章现代中国i m i j l 童题绘嘶在技法一卜的特点 源又不失新意。 第二章现代中国画儿童题材绘画在技法上的特点 儿童题材绘画属于人物画的范畴,它在技法上主要受人物画科的影响,最初的儿 童题材绘画就是从人物画科中脱胎而来。五四新文化运动后,西方的社会形态、文化 意识不断渗入到我们的传统意识中,传统人物画也不再像井底之蛙只看到自己头上那 片天,在经历自身不断发展创新的过程中,也博采众长,逐步融入到现代化的这一洪 流中。而现代儿童题材绘画,在受到文化思想的变革,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纸张工具材 料的变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也出现了新的发展面貌,不光在内容上发生了变化,在 技法上也有了新的特征。具体概括为四种:第一种,延续传统技法,如工笔重彩、写 意水墨,第二种,吸收西方造型观念和技法,第三种,融合民间艺术,第四种,试验 性现代儿童题材水墨。 ( 一) 延续传统 传统是一条环环相扣相连的文化链,中国艺术之所以生生不息,并非传统的陈陈 相因,一味复古不化。新的时代,新的生活成为传统不断更新发展的最强有力的动力。 传统的儿童题材绘画以唐宋为界,主要以薅种笔墨形式存在,唐宋前为赋色精丽的工 笔重彩,唐宋后为文人式的写意水墨。这两种笔墨形式构成了中国画基本框架。 1 延续工笔重彩技法 唐宋是工笔重彩最辉煌灿烂的时代,也是传统儿童题材的鼎盛时期,技法十分成 熟。在程式化的笔墨造型和形式语言上加以继承和发展,以其独有的工具材料的运用 和相应的赋彩着色的表现技法,以及浓郁的民族文化观念和审美情趣的蕴涵,创造出 诸多精美的艺术作品。并且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建立了一套严整的技法体系,从而形成 了这一画体独特的风格面貌。其特点造型严谨、用笔工整、设色细腻,画面常以线为 主,以色彩渲染为辅,线色分明,形象完整,雅观耐看。以线条为造型手段是中国工 笔重彩画的重要特征,也是人物工笔画的基础和骨干,色彩运用以固有色为主,一般 设色艳丽、沉着、明快、高雅,有统一的色调,具有浓郁的中国民族色彩审美情趣。 工笔人物画在画面上细致匀净,尤其注重细节描绘,对人物的形神写照更是“微 入纤毫”,很能表现儿章的稚嫩可爱。所以这一形式在现代社会中仍然被许多画家所 9 自萤 师大学硕l :学位论文 喜爱着,他们继续延续着这一传统技j 去,叉融入画家自己的审美、 感受,创作出一大批现代稽美的作品。如陈光健,她继承了中国 工笔的优良传统,以优美洒脱的笔触为我们创造出了一系列呼唤 人积极向上,热爱生活,洋溢着人性美的作品。她尤茸擅长表现 儿奄,如早鸭子( 图2 - 1 ) 、我的女儿、慈母手中线等。 慈母手中线画的是一t ,两三岁的小女孩,撅起小屁股在那里 让妈妈给缝缀裤扣,小女孩那双调皮的眼睛咕噜咕噜颠倒着看 r j 霹 蕨 幽2 一】 着我们。她的作品充分发挥了中国估统工笔画技巧,画风严谨,长t 用线,线条委婉 而坚韧,重视色彩的运用,沉稳且高雅,但并没有摒弃墨的作用,很好的构筑了“色” 与“墨”的正确关系,细节处理精致而不繁琐。在人物审美上,注意有时代性和生活 趣味,并对人物个性追求富有内涵和深度。从其作品中都能看到作者的内心世界,充 满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生活的自信。 王慧是著名画家王有政之女,她继承了父亲朴实无华的绘画风格,创作了大量儿 章题材作品,如笑笑、晨、小憩、小花等。画中大都营造着一种亲情与温 暖的气息,她沿用传统工笔技法,不骄不躁,线条流畅,赋色淡雅、明快,最可贵的 在于画面中透出一种静气。 2 延续水墨写意技法 传统写意水墨人物画指传统型文人四j 的写意人物画,具有强烈的艺术形态语言, 注入了画家的主观意谚 和思想感情,且经过审美认识和艺术改造的形态l 三l 及尽可能注 入了文学意味。其主要特征为形象夸张变形,强调笔墨情趣,坚持诗书画印结台的传 统形式。笔墨形态主要表现为极富变化的线条和挥洒自如的景色,有着丰富的表现力 。凼其审美理念深为文人思想所左右,多以怡情为出发点,不看重形象的肖实,着 意通过概括集中以致夸张变形的意象造型,来表达审美主体的思想情感和个性,崇 尚精神自山与超越尘俗的境界。而现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高速发展,给现代 人也带来了沉重的压力,他们更追求精神上的超脱于自b h 所以文人式的写意画更受 现代画家的喜爱,儿章题材写意水墨i 画更不乏其中,成为许多画家的重要表现形式。 张峻德先生在浮躁的当今画坛上,默默无闻,他在传统审美规范中行事,以充分 美术论坛2 0 0 4 年5 月4 3 贞浅折水果人物画的笔墨意击方瑞 1 0 第= 章现代中国i 儿童慝绘画在拄法上的特点 发挥笔墨的表现力为基础,创作了大量的儿童系列作品,以程式化的笔墨与造型寻求 艺术的完整,这些作品既有时代特征的清新气息又有传 统笔墨的高古雅典,他吸收了陈老莲,任伯年的有益部分, 融合了卢沉的画学思想,在当今中国多元化发展的时代张 峻德先生4 0 年如一日,恪守传统水墨这块阵地,真诚的对待 艺术。在他的这些儿童题材作品中,如吉祥( 圉2 2 ) 、牧 读图、红石榴等更注重水墨味道,皴擦点染随意洒脱, 朴厚沧润,一气呵成。他把造型的严谨和用笔的松动结合在 一起,气息纯朴,质感厚重,感情真挚。在笔墨语言的把握 上,达到了充分展示。场面和气氛的营造又具有强烈的现代 酗2 2 意识构成。他运用了概括的笔墨语言符号山羊、小孩、柿子、箩筐、红袄等,使 画面组合起来更具文化含义,他用纯净的心灵在作画,又将纯正的笔墨演绎得那么丰 富多彩,让人得到同样的净化。 杨力舟与王迎春夫妇两创作了大量的儿童题材的写意水墨作品,内容t 以牧放为 主,但在水墨处理上更富想象力。杨力舟在“奔马”系列作品中,既保持了绘画语言 水墨的写意风格,又向律动、色彩、表现、移位的绘画语 言拓展。画面表现了男女小骑手在“那达幕”草原盛会 上。挽缡待发,英姿勃发的刹那。流畅的线条,明暗变化 的色块,幻化出奔马的动势。扬力舟大刀阔斧的追求变化 中的难度,使每个人物夸张概括,各具神态,呈现出具有 现代意义“衣带当风”的气势逼人之感。让人体味出草原 图23 上的阳光透明和整体上飘逸洒脱的浪漫气息。而王迎春的童年、牧趣、( 图2 3 ) 夏梦等作品,大都描绘牧放生活,画面远比素材更具情趣,既有文人画的诗性 但语言形式更自我,少了些荒寒、孤寂,更具人情气息。小孩形象夸张,却俏皮可爱, 动态描写生动。她的作品笔墨洒脱,质朴无华,率直强悍,无论题材的选择还是画面 散发的气息都带有鲜明的西北地域文化特征,作品感情深沉而不浅露。 内聋古师范人学砸f :学位论立 ( 二) 吸收西方造型观念和技法 2 0 世纪初期在“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社会环境背景下,无论是西方的科学技术, 还是制度观念,都是中国借鉴、学习、采纳的非常重要的内容。而绘画作为文化的一 部分必然要作出自己的选择。陈独秀、蔡元培等人就提出了融合中西和采用西洋写实 土义精神来拯救中国画观点,徐悲鸿是运条路上坚定的开拓者。他的艺术主张很明确, 就是要吸墩西方,以活中土。他提倡了写实精神,一方面要对自然物象做细致入微的 观察,避免空乏之论,浮华之调;另一方面又要求艺术形象有统一性,整体感和艺术 :的概括。其笔下的几章形象,引进了写实主义观念和技法,并将中国画长期忽视的 体积感、光线感应用到人物上,注意结构的表现,肌肉的质感等,在比例上严格遵循 儿童的比例结构,不再是成人的比例儿章的形象。即使如此,他也并没有完仝脱离中 国画的本质,在线条勾勒方面,同样强调书法用笔,讲究线本身的长短、曲直、疏密、 轻重、顿挫变化等,设色上采用湿笔渲染,兼工带写的形式。 蒋兆和则更加成熟,他融台西方写实技巧与中国笔墨之艮色u 造出现代水墨人物画 的新图式,开辟了中国现代水墨人物画的新天地。前面对其在内容上已有论述,此处 不再深究。受他影响在融合西方的现代水墨人物领域取得成就的画家很多。周思聪是 徐悲鸿蒋兆和写实主义的继承者,同时又做出了新 的建树,她用现代绘画语言切入当下现实生活,既 融汇了西方现代构成艺术,同时又关注中国审美文 化她借鉴西方表现丰义观念与手法来改造传统。 如作品遗孤( 陶24 ) 是她的作品矿丁图的 一个部分,图中的儿奄形忐各异。作者穿越了流行 的理想化表达,在尽力保持笔墨及宣纸的本性的同 时,使用了一些新的艺术符号与画面构成方式。对 幽2 - 4 儿章形象作了变形化处理,不再像传统水墨那样表现儿章的稚嫩、柔美、可爱大胆 使用西方光影结合传统水墨结构,五官以及脸部处理使用了大量墨色,来描述一种 悲苦与凄凉。作品强调了对墨的主观化表达,此外还采取了分割画面,形象熏叠等表 现时自j 与空间关系的手法,束宣泄丰观感情。整幅画呈现了种自然与人生,存在状 杏与生命需求等复杂的精神矛盾,不再呈现传统水墨温文尔雅的艺术风尚,而是追 第= 章现代中国面儿童厦绘i 在技珐的特点 求具有视觉冲击力的画面效果。 王子武基本上继承了蒋兆和的方法,他的作品( 圈2 5 ) 非常成功的把小孩 刻画得细致入微,细腻却不琐碎。并且运用了光影造型法则,五官和脸型的刻 画注重年龄特征强调体积感和皮肤的质感,脸色粉嫩,却不轻浮。衣服颜色 与脸呼应,墨色的协调浑然一体,整体清新纯朴。他力圈 在艺术中融合西方写实绘画艺术强调生活源泉和对形体、色 彩的敏锐感受,还继续保留中国文人画传统所体现出的基本 特质:强烈的艺术个性、诗化的意向、飘逸潇洒的笔墨技巧 与情趣。因此,他的作品反映了现代意识,具有民族色彩又 有清晰的个性特征,即融合西方艺术的优点,却又完全是中 国的。 酗25 ( 三) 融合民间文化艺术 上世纪8 0 年代以后,面对更加开放的艺术环境。一些求新求变却又不愿简单模 仿西方现代艺术的画家,开始把目光转向了民间艺术这块宝地。他们重新审视民间艺 术,充分挖掘民间艺术中蕴含的现代因素。 赵跟成的作品( 图2 - 6 ) 就充分吸收了民间剪纸的造型观念 与表现手法,他善于利用民间艺术绮丽的色彩和夸张的造型来 塑造生动活泼的儿童形象。他的作品汲取民间艺术的用色方法 色彩艳丽,意识却是内在的含蓄的,甚至是谜语般的;意境 并不浅显直白,相反却充盈着古朴和自然的气息,在朴实的造 型晕往往透露着某种羞涩的味道和内在的激情。 幽2 - 6 蒲幽昌在这一领域也是颇有成绩的一位画家,在他 的作品竞者( 图27 ) 中就充分体现了他对民问艺术 的吸收。画面突破了“水墨为上”的禁区,大胆将品红、 品蓝、品黄这三个民间极色用到了水墨中,不但丰富了 画面效果,增强了画面力度,冲破了扶色文化的禁区; 还有效突出了热闹,入世的生存感觉。他的作品在造型 幽2 7 内萤古师范大学颈i 。学位论立 上深受民间艺术的启发,将事物元素拼合在一起,造成新的形象;或者将某种事物的 精神特质注入到另一事物的基本轮廓中突出一种意趣;并且用环形透视的方法突出事 物的特点;还将具有象征意义的咒白j 符号任意组装。在构图处理上追求的是拥塞、满 实、堆积、交错、重叠与形象之问相互转化,其中借鉴了不少西方现代艺术手法,但 更多是对民间构成方式的挪用o ,显示出活活洒洒的意趣。他追求笔墨的视赏刺激性 与精神的表现性,使画面具有强烈的现代感。 石虎,在8 0 年代中期他的作品开始向民间艺术和原始艺术吸取养分,在他的水 墨作品庶人图、婴戏图中不仅努力将民间艺术的造型方式、构成方式转化到 水墨中,还把民问艺术浓烈的色彩表现也引入到了水墨中,水墨和色彩的结舍使单纯 的水墨表现有可复合的部分,显得既空灵又厚重,这种复合明显受了民间壁画的启示, 并且结台各种材料做自然肌理效果和色彩的重叠会形成特殊的审美感受。他用线不太 强调书法性,也没有多少提按,常常是粗细均匀,带有浓烈的装饰味。 ( 四) 试验性现代儿童题材水墨 在中国传统水墨走向多元化的趋势下,儿童题材水墨也髓着这一潮流作了许多新 的探索,开始尝试以各种现代主义的艺术观念、手法进行 创作,寻找自由表达的途径。失学的孩子希望工程、 童年( 图2 8 ) 等是唐勇力作品,他彻底地反叛、背离文 人画通过运笔用墨在宣纸上自然留下作为艺术语言的笔痕墨 迹柬实现图像造型,他以渲染烘托手法淡化乃至取代明确的 笔线,又以浓重的彩绘淡化乃至取代瞿色;同时,在作画时 决不以笔墨在宣纸上自然留下的笔翠痕迹为满足,取而代之 刿2 - 8 以大量的“做肌理”的处理,这种做肌理甚至不限于画面的一隅一角呈现一幅“满 堂彩”的圈式。,他驾驭它、强化它、使之变成“个性语言”,发挥其特性并与其它语 言紧密结合,使之相互协调、同时并存,束丰富这一画面。 谭红在其夏系列等作品中,对儿童形象作了抽象的符号化象征手法的处理。 人物的安排已经不再乎人物本身描绘得具体准确性,亦不再平人物问关系所引起的情 节描绘性,而在乎符号般的组合与组合所产生出的象征意蕴。以及由此符号构成的意 。现代水墨= 十年邹建平主翁湖南美术出版社2 0 0 2 年 7 6 耍 t 当代中国燕术窜档案庸勇力卷主稿郭愉碥华艺i l i 敝社年3 1 6 页 第章现代中国画儿童矗绘两在技洁的特点 象氛围和情感氛围所取代,她把人物简括,抽象,符号化后,笔墨形式处理变得更加 单纯。由于符号化简括形象自由安排方便,在整体结构处理上,形式结构自身的规律 也较易得到照顾,虚实黑白的大关系也艘易得到处理。细读其画,线群与线群间,团 块与团块问,虚写于虚白刊,种种疏密、虚实、黑白、浓泼、燥润问的结构性关系都 处理得相当到位,且同样随意天然,她的画在笔墨处理中揉进了一定的制作因素,她 利用多种材料肌理在画中的拓印,拓印中呈现的多种肌理和直线块而的硬切,在传统 笔墨效果中渗进了某种另类的意味,使其在保留若干传统笔墨审美情趣的基础上,又 增加了几分现代意味。这种对制作效果的恰到好处的控制与运用,使这种倍受争议 的当代国画创作手法被巧妙的揉迸了传统笔墨之中,且有其自然、丰富、生动、独特 之效。 以教、擦、点、染为基本技巧的积墨法在宋以后的中国 l j 水画创作中一直占 有重要地位,但这种方法基本上也只是在山水画中运用而已。任继民寻找新的 水墨人物表现方法,在学习和研究传统绘画的过程 中,受到山水画积墨法的启发,将其引入自己的人物 画创作用以增加所画人物的厚重感和质感。如他的作 品普照( 图2 - 9 ) 就将这种办法用到了小姑娘的 脸、五官、衣服上等。这样增强了人物的整体感、形 式感,在运用明暗法时,不再局限于西画式的一个光 源,而是根据形式的需要来分布黑白。这样的明暗, 翻29 是在现实中无法见到的,它是由画面笔墨关系和黑自关系去主宰的,甚至在某 种程度上,形象也因为某种明暗关系而发生改变。积墨能产生斑斑驳驳的肌理 效果,既可以表现衣着的质感也使这些衣物产生特别的形式感。用积墨法绘 制的人物,给人的感觉大都凝重而沉郁,带有岁月的沧桑和苦涩味,与传统中 国人物厕笔墨所传达的文人式审美情趣和精神气质有很大差异。 秋霖继承了刘文西理想的浪漫主义与杨晓阳强化人文主义体验与思考的现实主 义精神。在他的阳光灿烂( 图2 - l o ) 、早春、阳光满园等作品中他既向西 方现代艺术汲取灵感和形式资源,在水墨人物画中融入西方现代艺术中构成和 变形因素,也对中国民间美术的形式特点做研究,还回溯历史向传统中舀画寻 4 美术研究2 0 0 5 年4 h9 8 页都市体验中的水墨意象,林术 1 5 内蒙古师范大学顿j ,学位论立 求笔墨形式与精神内涵上的支持,寻找联结古今且能表达自我情感和糟神的个 人风格图式与水墨语言。将文人画的笔墨特性、审美意趣 反复琢磨、研究,融入进自己的创作。他的作品最突出的 一点是“阳光感”,这种阳光是人文的,诗性的,足理想牛义 与浪漫主义的,他富于民俗意味的大红、粉绿、鹅黄等鲜亳 的颜色与干湿浓淡富有意味的笔墨,细细的体贴黄土高坡上 的每一个人物,抚摸每一个疙瘩质感。其文人关怀透着真诚, 在语言形式和想象的视觉冲击力上具有独特的魅力。 第三章现代中国画儿童题材的艺术特征 圉2 一1 0 ( 一) 反映现实特征 与中国画传统相连接的中国画儿童题材的发展有它自己独特的内在的规 律,有它自己非常成熟和博大精深的艺术标准。 人物画是中国画里直接反映现实的画科。儿童题材绘画作为它的一个分支在体现 中华民族审美意识特点的同时,也较全面较充分地反映了政治、哲学、宗教、道德、 文艺等社会意识。纵观现代儿童题材绘画的发展,它虽然经历了社会动荡,经历 了现代化的繁荣发展,有一个艰辛而又复杂的发展过程,但正是在这个阶段 它开始注重儿奄本身,在绘画中实现了人性的回归。 在传统绘画中,不管是精美、秀丽的工笔重彩,还是清远、孤高的文人写意 水墨,对儿童的表现都是一种程式化的。画家很少考虑儿章所具的真实性,也 不对儿童的情感、情绪、情态做个性化的描绘,而多采取程式化的“类”的表 现,追求的是一种意念性和象征性的表达方式。在中国古代“人口众多”一直 是民族和社会繁荣发达的个标志。儿童作为生命延续的象征,受到极大的关 注和重视。有无子嗣,与传统的道德观念。孝”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成为孝的 一个核心内含,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传统儿童题材的绘画,首当其 冲地承担起了表达这种观念的重担,成为承载有关种的繁衍的美好理想和愿望 第三章中国i 田i 现代儿童题材绘画的艺术特征 的一种物质性载体。而现代儿童题材绘画开始关注儿童本身,能够站在客观的 立场上,立足于现实生活,并且开始脱离程式化表现形式,用写实的手段来塑 造人物。不光是内容上的写实,还有对人本质状态的写实。通过儿童的生存状 态、个性特征来真实的反映现实特征。 ( 二)以纯真为“意” “意”是中国画最核心的范畴之一,追求主体与客体的高度融合。 “意” 主要指创作者具有意图性的审美意识,它强调在绘画创作中有意识、有目的地 表现某种意味,即有所寄寓。正是由于对“意”的追求,1 笔重彩逐渐走向了 文人的写意水墨;也正是由于对“意 直接形态的追求,形成了“舍形取意” “意”倒向主体的极端倾向,成为了文人的笔墨游戏。且写意水墨在元代以后 逐渐成为了绘画的主流。而现代儿童题材绘画继承并发展了唐宋时期绘画主客 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农村民间劳务合作协议书
- 西游记人物分析与社会意义探讨教案
- 北海市银海区海水养殖区E2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 2025年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测试卷含答案详解【研优卷】
- 医护关系评价视角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考试综合练习含完整答案详解【典优】
- (正式版)DB15∕T 2650-2022 《紫苏种子质量分级》
- 医院新质生产力发展路径
- (正式版)DB15∕T 2610-2022 《饲用燕麦青贮技术规程》
- 无形资产与新质生产力
- 股份赠予员工协议书模板
- 合成氨设备管理培训课件
-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高等数学Ⅱ》2025-2026学年期末试卷(A卷)
- 闭经中医课件
- 危化品安全管理专项培训
- 急性心肌梗死2025诊疗指南总结
- 小学童诗绘读活动方案
- GB 17051-2025二次供水设施卫生规范
- 老年患者视听障碍的护理
- 中石油物资管理制度
- 丰田物流仓储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