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乡愁》教学设计.doc_第1页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乡愁》教学设计.doc_第2页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乡愁》教学设计.doc_第3页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乡愁》教学设计.doc_第4页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乡愁》教学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九年级语文(下)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二首乡愁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 乡愁是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的第二首诗,这首诗抒写思乡愁绪,是以思乡为主题的经典诗歌,体现了诗人余光中思想中最执著的主导情感中国意识。在诗中随着乡愁在人生每个阶段的对应物的改变,“乡愁”的情绪越来越浓,不仅有对母亲、对妻子、对故土的深切怀念,而且最终由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带有普遍意义的家国之思,愁之浓,浓到思乡情结无法解开。这首诗回环往复,一唱三叹,具有古典诗词的格律美和音韵美。二、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在中国新诗的学习上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已经能够较为充分的感受诗歌的音韵美、节奏美、情感美。但因学生认知水平的限制及其对诗歌文化内涵的理解不够,欣赏易停留在表面,应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在朗读中体会诗情,感受诗美。此外,诗人对每一个意象的选择, 都是为了服从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的需要,都蕴含着一定的含义,渗透了诗人的情感,教学时教师应对诗中的精彩处和难点作必要的讲析,使学生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加深对祖国和家乡的感情。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 反复朗读,学习诵读诗歌的技巧;2、 品味语言,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1、 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交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2、 通过创设情境、展开想象及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诗人的乡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悟乡愁,理解诗歌厚重的主题。四、教学重点1、反复朗读,指导诵读诗歌的技巧;2、把握意象,品味语言,领会诗情,感悟乡愁。五、教学难点感悟乡愁,理解诗歌厚重的主题。六、教学方法1、诵读法:学习诗歌最好的方法就是反复诵读,为此学生朗读、教师范读、合作朗读等贯穿课堂始终,且教师辅以适时地指导,帮助学生在不同形式的朗读中理解诗人的情感。2、情境教学法:为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厚重的主题,我通过视频资源、教师配乐范读以及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等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悟乡愁。3、合作探究法:通过小组交流的方式欣赏探究这首被诗人自认为的“浅易之作”在语言表达上的独特之处。此外我还利用学案导学和多媒体辅助教学,对教学内容进行相关处理,给学生带来视听和情感上的冲击,从而突破教学重难点实现教学目标。七、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活动设计教师与学生互动设计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激发情感教师导入语:这节课,老师首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歌曲,我们一起来欣赏。(播放视频游子吟)教师过渡语:同学们,每当听到这首感人肺腑的游子吟,我总会想起那位仅用20分钟写就一首小诗来抒发满腹思乡之情的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这首小诗就是深深感动了亿万中国人的乡愁。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余光中的乡愁世界,聆听诗人内心的呼唤。(PPT出示课题并板书:乡愁 余光中) 播放记住乡愁的主题曲游子吟的视频,旨在上课之初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为这节课的学习奠定感情基础。讲 授新课讲 授 新 课 讲 授新课讲 授 新 课讲 授 新 课讲 授 新 课讲授新课 讲 授 新 课明确目标走近作者教师:目标可以让我们的学习更有方向,一起来明确这节课的学习目标,请看屏幕。出示PPT: 学生1:朗读学习目标。教师:学习任何诗文了解了作者的相关信息,会有助于我们理解他的作品。同学们通过预习对余光中的了解有哪些呢?来看屏幕上,老师送给大家四个机会。出示PPT: 学生1:福建永溪学生2:台湾学生3:白玉苦瓜学生4:乡愁 明确目标和走近作者环节,为这节课的进一步学习做好铺垫。初 读知乡愁 细 读 品 乡 愁 细读品乡 愁细读品乡愁 赏 读 悟 乡 愁赏读悟乡愁展 读 抒乡愁教师:对,乡愁是余光中诗歌中的代表作。学习诗歌最好的方法就是朗读,现在请同学们放声的自由读诗感知乡愁。出示PPT: 学生:放声的自由读诗。 教师:老师想知道,刚才读诗的时候,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学生:忧伤的、难过的教师:这样的感受决定了我们该选择怎样的语速来读这首诗?学生:缓慢的教师:对,缓慢的语速,带着忧伤的语调,大家把握的非常好。现在,哪位同学想为大家读一读这首诗?我们先把鼓励的掌声送给他。学生:一学生读诗教师:老师首先表扬你的勇气与自信,读得怎么样呢?请大家来评价。学生:一学生评价教师:你听得很认真,老师和你有同感。大家来看屏幕上,要想读好这首诗,读准停顿,才能读出诗的节奏美;重读这些红色的字,读得抑扬顿挫,才有利于读出感情。说到这儿呢,老师也想来读一读这首诗,大家愿意给我机会吗?学生:愿意教师:伴着老师的朗读请同学们想一想:在诗人眼里,乡愁是什么呢?(伴着思乡曲教师配乐范读)教师:同学们听得很用心,谁来说一说,在诗人眼里乡愁是什么呢?或者说诗人把这种抽象的乡愁寄托在诗中哪些具体事物上了?出示PPT: 学生:邮票、船票、坟墓、海峡。教师:你真会品诗。这四种事物我们在诗中称之为意象,这种写法是托物寄情。那这四个意象又各自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学生1:邮票寄托了诗人对母亲的思念。学生2:船票寄托了诗人对妻子的思念。学生3:坟墓寄托了诗人对去世的母亲的思念。学生4:海峡寄托了诗人对大陆的思念。教师:刚刚这四位同学真算得上诗人的知音了。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跟着老师一起想一想这样四幅画面:少年诗人背井离乡在外求学,一个流亡学生的乡愁;新婚两年后诗人身在异国心恋妻子,一个他乡孤客的乡愁;母亲去世后天人永隔啊,留给他的是一个孝子的乡愁;白发苍苍时诗人隔海遥望,一个天涯游子的乡愁。好,请睁开眼睛,大家来看,第一节和第三节同是思念母亲,诗人的感情一样吗?学生:不一样教师:怎么不一样?学生:第一节中诗人在外求学仅仅是母子分离的思念之情,而第二节中母亲去世了变成了对母亲的怀念之情。教师:一个生离,一个死别。所以,读第三节时我们的感情要适当加深,读出母子诀别的心痛,接下来,让我们带着这种心痛一起来读第三节诗。学生:齐读第三节教师:大家还要注意这一句“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其中“矮矮的坟墓”,读得再重一些,读出哀伤,甚至读得哽咽。好,我们再来试一试这一句。 学生:齐读“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教师:不错,读得好多了。一般来说,母子诀别足以令人心痛了,可是对于诗人而言呢,还有没有比母子诀别更令他感到断肠的? 学生:有,对大陆的思念。 教师:诗人为什么会对大陆有着如此深厚的情感呢?这就需要我们对他的身世做进一步的了解。 出示PPT: 教师:读PPT上余光中的资料,再出示PPT,他曾在一篇文章中真诚的写道,读PPT上的文字。 教师: 再出示PPT 学生:齐读上面的文字教师:(板书:家国)可见诗人20分钟写出的是他二十多年的家国情怀与民族乡愁。所以读第四节时,感情需要最浓烈,音调要稍稍上扬,读出对祖国的思念,读得荡气回肠。尤其是“那头”,要拖长音,读出诗人深深地惆怅、无奈与期盼。现在,老师想找四位同学合作朗读这首诗,希望你们能读出感情的层层递进,逐节加深。老师为你们准备了音乐学生1:第一节学生2:第二节学生3:第三节学生4:第四节教师:我替你们四位感谢大家表扬的掌声,情感确实把握的更到位了。出示PPT: 教师:余光中曾说自己这首诗是“浅易之作”,我认为“浅”是深入浅出,“易”是平易近人,那这首小诗在语言表达上还有哪些独特之处,让我们觉得它是如此贴近我们的内心呢?请同学们前后桌四人小组交流,推荐代言人。学生:小组交流教师:现在,哪位代表愿意分享你们组交流的心得?学生1:这首诗选取了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意象寄托诗人的思亲思乡思国之情,而且以“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的时间变化组诗,构思巧妙。学生2:诗中“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这几个词让我读出了诗人思念之情的浓厚。教师:说到这儿,老师有一个想法:如果把这几个词去掉,怎么样呢?大家读一读,体会一下,再读原诗,有什么不同?学生:自由读诗来体会教师:体会到有什么不同吗?学生3:我觉得原诗读起来感觉情感更浓厚,乡愁更浓重。教师:还有其它发现吗?学生4:“这头”、“那头”、“里头”、“外头”把愁绪的两端紧密联系在一起。教师:而且是反复出现营造了一种如泣如诉的氛围,老师突然想到,要是把“头”换成“边”,怎么样呢?同学们再来试着读一读,感受一下有什么不同?学生5:“这头、那头”给人的感觉是距离遥远,而“这边、那边”感觉距离很近。教师:理解得非常深刻,“这头、那头”感觉是距离两端的尽头。看来同学们对这首诗感悟得很深刻了,已经走进诗人的内心了。在诗人的心中,乡愁最重,所以乡愁是他诗歌创作的主要内容。现在我们再来欣赏堪称乡愁姊妹篇的乡愁四韵,请同学们放声地自由读诗,想一想诗人又是借助什么意象来寄托乡愁的?出示PPT: 学生:放声地自由读诗教师:谁来说说你的想法?学生6:借助“长江水、海棠红、雪花白、腊梅香”。教师:诗人选取了最具有中国民族特色和个性风格的四个意象来抒发郁积心头的乡愁情结。第一节中的“长江水”是自然滋润万物的汩汩清流,又何尝不是祖国母亲抚慰游子的绵长柔情呢?第二节中的“海棠红”和第四节中的“腊梅香”是古诗词中常常用到的意象,容易引发我们对中国古典诗词的联想,含蓄表达了诗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留恋与热爱。尤其是第三节中的“雪花白”则隐喻着游子对祖国母亲的赤子之心与挚爱之情。难怪著名歌手罗大佑将这首诗谱曲后在台湾演唱时,台下的观众无不热泪潸然。可见有许多游子象余光中先生一样将大陆看作是自己的根,自己的魂。同学们,无情感不读诗,现在让我们满怀深情再次读出诗人心中浓得化不开的乡愁!学生:齐读乡愁教师:诗歌的韵味伴随着我们的声音,我们的情感,敲打着我们的心灵。乡愁到底是什么呢?余光中用他人生中最刻骨铭心的四次别离成就了他最醇美的乡愁。同学们不妨设想一下,将来某一天你离开了温馨可爱的家园,离开了疼你爱你的双亲,走出家乡后你心中最惦记的是什么呢?请拿起手中的笔,抒写下你的乡愁。学生:抒写乡愁教师:同学们心中的乡愁是怎样的呢?老师迫不及待地要听一听了。学生1、学生2、学生3、学生4展读抒写的乡愁教师:让我们把掌声送给我们班这些未来的诗人们!同学们的乡愁我也感同身受,我是05年定居平原,屈指算来已十年有余,刚才我一直在想,大家的乡愁串联起来真的会是一首感人的长诗,它让我感动,也唤起了我无限的乡愁我的乡愁。出示PPT:教师配乐范读 教师结束语:同学们,今生今世,我们的乡愁是说不尽道不完的。乡愁不会老去,让我们永远记住乡愁!(欣赏视频歌曲乡愁不老)从放声自由朗读中,让学生触摸乡愁,引导他们把握好读诗的语速语调;继而通过指生读并且进行评价,指导学生还要读准停顿、注意重读,才有利于读出诗的节奏美与情感美。借助诗中四个意象及其寄托的情感,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身临其境体会诗人的情感,继而指导学生读出诗歌感情的层层递进逐节加深,品味诗人厚重的乡愁,从而突破教学重难点。借助诗中四个意象及其寄托的情感,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身临其境体会诗人的情感,继而指导学生读出诗歌感情的层层递进逐节加深,品味诗人厚重的乡愁,从而突破教学重难点。借助诗中四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