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上杭县农用地质量等别评定研究.doc_第1页
毕业设计(论文)-上杭县农用地质量等别评定研究.doc_第2页
毕业设计(论文)-上杭县农用地质量等别评定研究.doc_第3页
毕业设计(论文)-上杭县农用地质量等别评定研究.doc_第4页
毕业设计(论文)-上杭县农用地质量等别评定研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龙岩学院资源工程学院毕业论文题 目: 上杭县农用地质量等别评定研究 专 业: 测 绘 工 程 班 级: 11测绘工程(2)班 学 号: 2011092633 姓 名: 吴家进 指导教师: 徐志刚 职称: 讲师 开题报告 年 月 日论文(设计)题目:上杭县农用地质量等别评定研究姓名 吴家进年级 2011级所在院系 资源工程学院专业 测绘工程指导教师 徐志刚开展本课题的意义及工作内容:课题的意义:上杭县农用地分等有利于全面掌握全县农用地质量和价值状况,完善农用地质量评定体系,推动土地资源管理实现由数量管理为主向数量与质量并重管理转变;为该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提供科学依据,达到耕地保护目的;为执行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做到按等折算补偿提供基础依据。工作内容:1.简述农用地质量评定的目的、意义、国内外研究。 2.具体研究上杭县农用地运用的评定过程。 3.与上一轮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4.针对上杭县农用地评定过程中所具有的问题,提出提高评定质量的建议。总体安排及进度:2月20日12月31日:整理收集资料,确定论文题目,完成开题报告01月01日01月30日:撰写论文提纲,完成论文初稿05月12日05月26日:修改完善论文05月27日06月05日:完成论文正稿,准备毕业答辩课题预期达到的效果: 本文采用多因素综合分析法、对比分析法等研究手段,对该县现有农用地资源质量进行评价研究,通过评价过程,可以发现不足,及时修正评定因素的权重与指标分值;能建立县级、省级、国家级耕地质量等别数据库,并纳入国土资源“一张图”及综合监管平台,建立耕地数量质量一体化的土地调查数据库。全面掌握年度内耕地现状变化及耕地质量建设引起的耕地量等别变化情况,保持耕地质量等别数据的现势性,为今后开展耕地数质量占补平衡奠定基础。指导教师意见: 签名:上杭县农用地质量等别评定研究资源工程学院 测绘工程专业2011092633 吴家进 指导老师 徐志刚【摘要】本文基于福建省上杭县农用地分等成果更新技术,以该县农用地(包括耕地、林地、农田和水利用地)为研究对象,应用多因素综合分析法与对比分析研究方法,对上杭县现有农用地进行评定研究,主要从农用地自然质量等指数做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主要内容及相关研究成果如下:1)采用多因素综合分析法,对上杭县现有农用地资源进行评定参数的选取,并对参数素进行修正,提高自然等评定结果的合理性,经过评价,上杭县农用地自然等面积随着等别分布比较不均匀。2)采用数学统计方法分析得出,上杭县国家自然质量等指数大部分集中在5、6等地中。3)与上一轮结果进行对比得出自然等有所提升。4)针对上杭县农用地评定过程中所具有的问题,提出提高评定质量的建议。【关键词】上杭县,农用地;自然等1.引言- 1 -1.1研究背景- 1 -1.2研究目的与意义- 1 -1.2.1研究目的- 1 -1.2.2研究意义- 1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1 -1.4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 -1.4.1主要研究内容- 1 -1.4.2技术路线- 2 -2.研究区域概况- 2 -2.1地理位置- 2 -2.2行政区划- 2 -3.上杭县土地利用状况- 3 -4.上杭县农用地质量等别评定- 3 -4.1农用地质量等别评定的原则- 3 -4.1.1综合性原则- 3 -4.1.2衔接性原则- 3 -4.1.3跟踪检验原则- 3 -4.2农用地质量等别评定依据- 3 -4.3农用地质量等别评定对象- 4 -4.4农用地质量等别评定过程- 4 -4.4.1 评定单元的确定- 4 -4.4.2划分指标区- 5 -4.4.3农用地质量参数指标分值、评定参数及其权重的修正确定- 7 -4.4.4标准耕作制度、基准作物与指定作物的确定- 9 -4.4.5计算评价单元自然质量等指数- 9 -4.4.6确定省级与国家等指数和等别- 10 -5.上杭县农用地质量评定结果分析- 11 -5.1与上一轮评定因素、指标分值及权重的比较- 11 -5.2各乡镇农用地国家自然质量等指数分等结果分布- 12 -5.3以上一轮评定结果的对比- 13 -6.上杭县农用地质量等评定过程中的问题- 14 -7. 提出提高评定质量的建议- 14 -8、不足- 15 -参考文献- 15 -致谢语- 15 -1.引言1.1研究背景由于耕地的数量、质量关系着国家的粮食安全,因而耕地在保障社会长治久安和维护国家安全方面所起到的意义重大1,2。但在我国当前的耕地管理中,普遍存在重数量、轻质量的问题,同时一些地方按建设用地项目考核还存在 “ 占多补少 ”,“ 占优补劣 ”的现象,耕地质量问题也一直是耕地占补平衡工作中的薄弱环节3 。因此,在当前我国的土地管理工作中亟待需要我们掌握、利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去评定农用地自然质量等别,并将相关技术方法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去。1.2研究目的与意义1.2.1研究目的 上杭县农用地质量等别评定是为了能够将评定结果放在省级与国家级等别中进行比较,更能较好的反应该县的质量等别状况;是为检验对评定参数进行的修正,是否能提高自然等评定结果的合理性;是为发现评定过程中的不足,完善自然等评定体系;为开展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质量等别评价工作提供依据。1.2.2研究意义对上杭县农用地质量评定的研究有利于形成一套比较全面的农用地等别评定过程,可以全面掌握上杭县农用地质量与价值状况,了解每年内耕地现状变化。其次上杭县国土资源局为贯彻落实国土资源部印发的有关土地政策的文件要求,所以决定在原农用地分等成果的基础上,进行上杭县农用地评定的工作。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对国内土地开发整理耕地质量的变化已有相关研究。 陈龙乾等(1999)提出了用复垦土壤质量评价指数来评价复垦土壤质量及其相关参数值确定的方法4。朱德举等(2002)指出在通过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的过程中,应对占用的和开发整理增加的耕地进行地力鉴定;对开发整理项目区的土地进行宜耕评价5。王瑷玲等(2010)以莱芜市里辛土地整理项目为例,运用层次分析法、GIS 和综合评价法,对研究区在土地整理前后耕地质量级别空间分布、面积和总体质量水平进行对比研究6。对国外土地开发整理耕地质量的变化已有研究。美国于 1981 年提出了“土地评价和立地分析系统”(LESA)并广泛地应用于其各州的农地保护中(傅伯杰,1990)7。The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of Soil for Monitoring Project,该项目覆盖全部欧盟成员国,制定了土壤监测程序和相关规定。澳大利亚土壤变化监测选取土壤酸性、土壤有机质、土壤侵蚀作为监测因子,按土壤随机划分区块随机取5个地块设定监测点。土地质量评价指标研究的深入,使反映自然、社会经济综合属性的土地质量观被人们广泛接受。 随着土地质量指标的深入研究,土地质量指标的作物产量关系的研究也随之兴起。Bouma(1998)提出一个模拟农作物生长和土壤物质的流动过程的模型,并且把土地质量定义为在某种条件下的农作物产量与潜在产量的比值8。1.4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1.4.1主要研究内容本文主要采用多因素综合分析法与对比分析法,仅以上杭县农用地(包括耕地、林地、农田、水利用地、)为研究对象进行质量评价。并对评价的评定过程、最终成果、自然等进行深入分析,确定省及和国家及自然等指数对应的等别。本研究成果将不仅为土地整理、实现农用地占补平衡目标提供基础数据,还为基本农田保护和中低产田改造提供科学依据。1.4.2技术路线本文在基础资料收集与分析的基础上,确定研究区域概括,根福建省耕地质量等别评定与年度更新评价确定农用地质量等别评定原则与评定对象的确定;最后依据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中规定的评定过程,确定农用地省级与国家级质量等指数;再与上一轮评定结果进行对比;最终发现农用地质量等评定过程中的问题,提出建议。本文研究的主要技术路线如图1-1所示。基础资料收集与分析研究区域概况上杭县农用地质量等等别评定农用地质量等别评定原则农用地质量等别评定对象确定综合分析农用地质量等别评定上杭县农用地质量等等别评定结果分析省级和国家级自然质量等指数分布 与上一轮结果进行对比 农用地质量等评定过程中的问题 提出提高评定质量的建议不足图1-1 研究技术流程图2.研究区域概况2.1地理位置上杭县位于福建省西南部,坐落于E11616E11657,N2446N2528。上杭县海拔在350700米之间,丘陵区在海拔500米以下,微地形变化较大,土壤类型较复杂,其分布规律受地形所制约,该区土壤分布以垂直带分布为主。上杭县总面积284800公顷。2.2行政区划全县设9镇13乡,331个行政村和11个居委会,全县总户数131297户,总人口494864人。图2-2 上杭县行政区图3.上杭县土地利用状况上杭县土地总面积为277148.04公顷,是一个山多地少、以林业为主、地类结构比较单一的农业县,城镇化程度比较低,城镇村及工矿用地所占比重较小,其中建制镇面积主要位于南部较平坦的乡镇。根据第二次土地利用调查数据,上杭县有22个乡镇,其中临江镇没有耕地,其他21个乡镇耕地总面积为28173.03公顷,其中有90.16%水田面积;水浇地面积占0.13%;旱地面积9.71%。4.上杭县农用地质量等别评定4.1农用地质量等别评定的原则4.1.1综合性原则综合考虑各种影像等别差异的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4.1.2衔接性原则农用地质量等别评定应与历年农用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成果保持衔接连续,应确保与土地年度变更调查的农用地数据和空间位置的衔接。4.1.3跟踪检验原则在耕地质量等别评定工作中,每一步都将影响到其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在耕地质量等别评定过程中,跟踪检验是十分必要的。4.2农用地质量等别评定依据1.福建省耕地质量等别评定与年度更新评价(业务培训教材);2.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GB/T28407-2012)(以下简称“规程”) ;3.福建省耕地质量等别评定技术手册(文中简称“技术手册”);4.福建省耕地质量等级补充完善技术方案(文中简称“技术方案”) ;5.福建省县级农用地分等更新和产能核算数据库建设规范;6.其他相关法律、法规、通知、文件;7.农用地分等更新项目技术简报;4.3农用地质量等别评定对象本次上杭县农用地质量评定的对象是上杭县现有的耕地,农田、和可调整地类,根据上杭县第2次土地调查数据库(2009年12月31日),本次农用地质量评定范围内的总面积为2733.89公顷。4.4农用地质量等别评定过程4.4.1 评定单元的确定本次上杭县农用地分等更新成果采用二调数据库中提取出来的耕地和可调整地类作为原始评价单元,将小于二调上图面积的细碎图斑与相邻图斑进行归并,但为了保持统计数据和二调数据库中的统计数据一致,对于一些小于上图面积的图斑不做合并,不做合并的主要有以下两种原因:1、用地类型不一致的不予以合并,仍保留原有二调图斑作为评价单元(见图4-1)。2、土地权属不一致的不予以合并,土地权属涉及到村或乡镇统计总面积,为了保证和二调成果一致仍保留原有二调图斑作为评价单元(见图4-2)。 图4-1 用地类型不一致的小图斑图4-2 土地权属不一致的小图斑最终将上杭县行政区域范围内所有农用地划分为4825个单元,逐一按行政村顺序编号,采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以提高分等精度。本次评价单元总面积为2733.89公顷,单元平均面积为0.5666公顷。具体详见上杭县农用地评价单元图。4.4.2划分指标区(一)确定指标区类型上杭县地貌类型多样,总体地貌为高丘、低山地貌类型,按照福建省农用地成果更新技术方案的要求及上杭县的主要地貌特征,本次上杭县农用地分等成果更新划分丘陵山地区和山间盆地区两个指标区。(二)划分指标区由于2002年的指标分区图件没有,所以本次更新需要重新划分指标区。根据上杭县1:5万地形图,运用GIS软件,将上杭县等高线的高程值创建成为三维图并生成坡度图。在三维图上划定出盆地区域。同时参照福建省农用地成果更新技术方案,面积在50公顷以上、坡度小于8的盆地区域,并且相对高差小于50米的区域为山间盆地区,依照上述原则,将划定出来的盆地区域与上杭县坡度小于8的区域通过叠加分割空间分析,对原有的区划范围进行适当的调整,生成最终上杭县指标区,如图4-3。图4-3 调整后的上杭县指标4.4.3农用地质量参数指标分值、评定参数及其权重的修正确定1)评定参素及指标分值的修正确定按照技术手册上一轮(即2009年上杭县农用地质量评定过程)评定参数与指标分值如表4-1。表4-1 上轮评定参素及指标分值对照表分值上一轮评定剖面构型排水条件坡度有机质表层土壤质地田间道路通达度(m)灌溉保证率100通体壤1级2壤土50充分满足90壤/砂/壤253.04.050-100基本满足80壤/粘/壤2级582.03.0粘土100-200一般满足70砂/粘/粘1.02.0200-50060壤/粘/粘3级8150.61.0500无灌溉条件50粘/砂/粘40通体粘4级30砂/粘/砂1525砂土20壤/砂/砂10粘/砂/砂25砾质土而本轮(即2013年上杭县农用地质量评定过程)直接参照福建省耕地质量等别评定与年度更新评价(业务培训教材)所规定的参素体系如下表4-2和表4-3。表4-2 土壤指标分级及其分值表分值有效土层厚度表层土壤质地剖面构型PH值有机质(%)100100cm壤土通体壤 壤/砂/壤6.07.99060100cm壤/粘/壤5.56.0,7.98.53.04.080粘土砂/粘/粘壤/粘/粘5.05.5,8.59.02.03.070粘/砂/粘通体粘1.02.0603060cm砂/粘/砂壤/砂/砂4.55.00.61.050粘/砂/砂403030cm砂土通体沙4.5,9.09.52010砾质土通体砾表4-3 土壤环境指标分级及其分值表分值排水条件地形坡度灌溉保证率海拔高度田间道路通达度1001级2充分满足400m50m9026基本满足50100m802级一般满足401600m70615100200m603级无灌溉条件601801m50200500m404级301525500m20800m1025通过对比分析表4-1、4-2与4-3,本轮(即2013年上杭县农用地质量评定过程)的评定参数及指标分值上进行了修正,主要修正如下;1.增加了几个评定参数及指标分值;有效土层厚度、PH值与海拔高度。2.调整了一些评定参数的指标分值;剖面构型、地形坡度与田间道路通达度参数指标分值。2)评定参素权重的修正确定上一轮评定参素权重直接采用福建省耕地质量等级补充完善技术方案中上杭县耕地质量等别补充完善成果所确定的权重,如表4-4。表4-4上轮评定参素的权重评定参数剖面构型排水条件坡度有机质表层土壤质地田间道路通达度(m)灌溉保证率权重0.210.110.140.170.10.130.14而本轮评定参数权重参照技术手册中所确定的权重,如表4-5。表4-5上杭县丘陵山地区与山间盆地区各指定作物分等因素体系表丘陵山地区有效土层厚度 海拔 坡度 有机质 表层土壤质地 田间道路通达度 灌溉保证率 排水条件剖面构型水稻0.210.110.130.170.110.120.150甘薯0.200.110.140.170.110.120.150山间盆地区水稻0000.220.140.120.200.170.15甘薯0000.220.130.130.210.160.15通过对比分析表4-4与4-5,本轮(即2013年上杭县农用地质量评定过程)的评定参数的权重进行了修正,主要修正如下;1. 上一轮各评定参素各权重没有具体到地区类型,而本轮各评定参素的权重分配具体到了丘陵山地区与山间盆地区。2. 上一轮各评定参素各权重没有具体到指定作物,而本轮各评定参素的权重分配具体到了水稻与甘薯两个指定作物,且权重值变化了。4.4.4标准耕作制度、基准作物与指定作物的确定参照技术手册 ,上杭县以晚稻作为基准作物,稻谷和甘薯作为指定作物,标准耕作制度为:早稻晚稻,甘薯甘薯。详情见表4-6。表4-6上杭县所属区域的标准耕作制度一级区二级区标准耕作制度作物组成复种类型江南区东部丘陵山地区稻-稻、甘薯-甘薯一年两熟(4)确定指定作物参数 参照福建省耕地质量等别评定与年度更新评价,上杭县农用地等别评定所涉及的指定作物参数如表4-7所示。表4-7上杭县农用地分等指定作物参数作物参数早稻晚稻单季稻甘薯光温生产潜力指数1275187922942077气候生产潜力指数2077指定作物产量比系数0.981.000.870.25作物最大产量(公斤/亩)7006508503000最大“产量-成本”指数2.12.52.617.54.4.5计算评价单元自然质量等指数1、计算农用地自然质量分指定作物自然质量分计算如下:式中:CLij为第i个单元第j种指定作物的农用地自然质量分; Wk为第k个分等因素的权重; i 为单元编号; j 为指定作物编号; k 为评定因素编号; m 为评定因素数目; 为第i个单元内第j种指定作物第k个分等因素的质量分。经过上式计算,上杭县各评价单元的农用地自然质量分的最高分值为1.958、最低分值为1.196。2、计算农用地自然质量等指数tj1)省级自然质量等指数按下式计算:Ri = Rij式中:Ri为第i个单元省级自然等指数; Rij为第 i个单元第 j 种指定作物省级自然等指数。第 j 种指定作物省级自然等指数计算公式为。计算公式如下:Rij =tj CLijj式中:Rij为第 i个单元第 j 种指定作物省级自然等指数;tj 为第j种作物的光温生产潜力指数或气候生产潜力指数(旱地);CLij为第i个单元内第j种指定作物的自然质量分;j为第j种作物的产量比系数。经过上式计算,上杭县各评价单元的省级农用地自然质量等指数最高值为3128、最低分值为386。 2)国家级自然质量等指数具体如下:GRi= Ri 1.22+721.6 式中:Ri 为第 i 个单元省级自然等指数; GRi为第 i 个单元国家级自然等指数;经过上式计算,上杭县各评价单元的国家级农用地自然质量等指数最高值为4538、最低分值为1193。4.4.6确定省级与国家等指数和等别经过计算评定单元的自然质量等指数,即可通过表4-8与表4-9进行确定省级与国家等指数和等别。表4-8省级自然等等指数与等别对应关系表自然等指数范围28902695288925252694235425242159235319032158156219028671561866自然等别9 等地8等地7等地6 等地5 等地4 等地3 等地2等地1 等地注:表中等指数区间含下不含上;等别: 9等最好,1等最差 表4-9国家级自然等等指数与等别对应国家级自然等指数国家级自然等别56001等520056002等480052003等440048004等400044005等360040006等320036007等280032008等240028009等2000240010等1600200011等1200160012等800120013等40080014等40015等 注:表中等指数区间含下不含上;等别: 1等最好,15等最差。5.上杭县农用地质量评定结果分析5.1与上一轮评定因素、指标分值及权重的比较按照福建省耕地质量等别评定与年度更新评价本次农用地评定在评定参素及指标分值上有一些变化,增加了一些因素和调整了一些分值,如增加了有效土层厚度、PH值、海拔高度。调整了剖面构型、地形坡度等因素指标分值,上一轮各评定因素各权重没有具体到地区类型,而本轮各评定参素的分类具体到了丘陵山地区与山间盆地区的指定作物。5.2各乡镇农用地国家自然质量等指数分等结果分布表5-1上杭农用地国家自然质量分等结果乡镇面积汇总表 单位:公顷乡镇名4等地5等地6等地7等地11等地12等地13等地合计白砂镇1.8153.97 0.74 0.0046.110.00 0.00102.63步云乡29.920.00 0.00 0.000.030.00 0.00 29.95才溪镇0.000.00 0.000.00 5.75 0.030.00 5.78茶地乡0.00 33.80 3.71 0.00 0.310.00 0.0037.82古田镇27.920.00 0.00 0.00 3.190.00 0.00 31.11官庄乡0.00 2.90 0.000.00 10.845.930.0019.67湖洋乡98.85 112.5764.241.30 39.14 0.45 0.00 316.55蛟洋乡0.00 0.00 0.00 0.0021.34 0.000.0021.34旧县乡0.00 37.55 0.15 0.00 1.420.000.0039.12蓝溪镇45.07 278.27 29.220.0019.860.000.00372.42临城镇0.000.000.000.0056.800.000.00 56.80庐丰乡1.41 610.5245.040.4122.240.000.00 679.62南阳镇0.00 2.74 189.27 39.7210.3024.07 0.00 266.10泮境乡0.000 0.000.000.000.340.000.000.34稔田镇0.97113.4813.860.10183.53 0.000.00311.94珊瑚乡0.0057.850.000.0013.110.000.0070.96太拔乡0.000.000.000.0014.78 0.000.0014.78通贤乡2.8356.5217.413.95 59.66 6.99 0.11 147.47溪口乡0.00 0.000.000.000.000.000.000.00下都乡0.0054.0815.96 0.00 54.42 0.050.00124.51中都镇0.0032.9930.250.0020.180.000.0083.42合计208.331449.33409.8545.38 583.35 37.520.11 2733.87从表5-1可以看出,高等别自然质量等指数主要分布在湖洋、蓝溪、步云等乡镇,同时其余大部分乡镇没有4等地分布;上杭县自然质量等指数大部分集中在5、6、11等地中,占总农用地面积的89.34%。5.3以上一轮评定结果的对比1) 上一轮上杭县省农用地自然质量等别划分调整为六等。自然质量等指数由上一轮的434307调整到本轮的8662890。具体数据如表5-2所示:表5-2省级自然质量等指数的对比与上轮分等成果对比表上一轮农用地评定成果本轮农用地评定成果等别指数范围单元数等别指数范围单元数(个)(个)一等434185616614一等866367二等8671561466二等1857222612165三等156219020四等190321583三等2227243914654五等21592353142四等2440264615993六等23542524355七等25252694646五等264727809120八等2695-28891370六等278130756894九等28901261总75440/4825通过对比分析,从表5-2中大概可以看出本轮省级自然质量等别相对于上一轮有所提升,上一轮大部分集中在三四等即范围在(指数范围2227-2646)而本轮经过增加一些评定因素,指标分值及权重值的修改使得本轮自然量等别大部分集中在八九等(指数范围2695),不过本轮自然等别的提高也得益于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开展。2)与上一轮比较本轮把自然质量等指数进行国家自然质量等别的确定,结果如表5-3。表5-3国家自然质量等等别分布国家级自然等指数国家级自然等别单元个数56001等0520056002等0480052003等0440048004等271400044005等2681360040006等895320036007等145280032008等0240028009等02000240010等01600200011等7611200160012等69800120013等340080014等040015等0/4825注:表中等指数区间含下不含上;等别: 1等最好,15等最差。从表5-9中大概可以看出本轮评定的上杭县国家自然质量等别分布在4、5、6、7、11、12等别中,其它等没有分布,且主要集中在5、6等别中。通过把上杭县农用地的自然质量等指数进行国家等别确定,使得上杭县农用地自然质量等别与全国其它省市县的农用地自然质量等别进行对比,发现评定过程的不足,汲取其他县的经验,完善本县农用地自然质量等别评定过程。6.上杭县农用地质量等评定过程中的问题1、不能很好的确定项目区灌溉以及排水条件,存在人为的主观因素。2、不能较全面的确定项目区内地块类型(水田或者旱地)以及地块个数并计划采样点个数可能所选取的评定因数不具有代表性。3、测量有效土层厚度时有一定的局限性,特别是山间盆地区都不能很好的代表该项目区的有效土层取土层厚度。7. 提出提高评定质量的建议1、加强外业资料收集与调查工作,对开展项目评定工作人员进行技术培训与设备仪器的支持。2、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为加快进度,保证质量,确保农用地自然质量等评定过程中无误,用GI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不但大大的加快了农用地分等更新工作进程,而且提高了数据处理精度,避免了人为的计算错误,保证了农用地评定质量。3、协调与有关部门的配合农用地质量评定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要求强,为使农用地分等成果有较强的适用性,在农用地分等更新过程注意与农业、水利、统计等部门的配合,收集相关资料并听取相关部门、征求相关人员的意见。8、不足本文在对上杭县农用地质量进行评定,并对评定结果深入分析之后,由于时间、水平及资料收集的有限,仍存在不足之处和有待进一步研究的内容。1)评价方法上存在单一性,没有应用其他评价方法进行综合修正。2)县域农用地质量评定成果粮食生产能力的相关性分析,由于篇幅限制和时间关系,本文没有涉及,有待进一步的研究,更好的为县级农用地利用提供依据。3)本文由于各个乡镇的经济指标值资料收集难度大,本文没有涉及区域经济发展与农用地质量的相关关系,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参考文献1张晋科,张凤荣,张琳,等中国耕地的粮食生产能力与粮食产量对比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2006,39(11):227822852 谢俊奇,蔡玉梅,郑振源,等.基于改进的农业生态区法的中国耕地粮食生产潜力评价J.中国土地科学,2004,18(4):3137. 3 孙文轩,张 璐,王秀茹,等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的应用与分析以密云县农用地分等定级为例J 水土保持研究 ,2007,14(4):3283314胡晓涛,吴克宁,马建辉,等.北京市大兴区耕地质量等别监测控制点布设J.资源科学,2010,34(10):1891-1897. 5朱德举,卢艳霞.土地开发整理与耕地质量管理J.农业工程学报,2002,18(4):167-171.6王瑷玲,胡继连等.莱芜里辛土地整理耕地质量级别变化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2010,24(10):52-57. 7Brown Lester. Who Will Feed China? Wake-Up Call for a Small Planet.W W Norton jicover change: Towards an integrated study.Ambio,1994,23(1):91-95.8B.D.Walker,C.Wang,H.W.Rees.Benchmark Sites for Monitoring Agricultural SoilQualityR. Reseach BranCh,Agriculture and Agri-food Canada ,1997,23(1):92-93.致谢语时光飞逝,转本科学习阶段即将画上句号。值此论文成稿付梓之际,谨向在学习和生活上给予我关爱、帮助和支持的老师、同学和家人们致以最诚挚的谢意!首先,我要衷心感谢我的导师徐志刚,他深厚的学术造诣、严谨的治学态度、正直的人格魅力,给予我极大鼓舞和鞭策。恩师在我论文题目的选定、论文计划实施及写作定稿等方面倾注了大量心血和汗水;生活上,教会我许多为人处事的道理。恩师孜孜不倦的教诲我将终生铭刻在心。感谢我们的辅导员以及为我们授课的各位老师一直以来对本人的关心和帮助。在此,本人怀着一份特殊的心情感谢养育我的父母,他们善良的品德、朴实的为人、勤劳吃苦的精神永远是我学习的榜样!本文的圆满完成离不开他们背后的付出!因为有了你们的爱,才有了我前进的动力,今后我会更加努力。感谢参与评审论文和出席学位论文答辩会的各位老师,您们的指教将是我今后学习和工作的重要指导,正是在您们的努力和辛勤劳动下,为本文添上了最后的句号。感谢龙岩学院,是她培育了我!最后祝愿资源工程学院的老师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Study on the Grade Evaluation of the Agricultural land quality in Shanghang County Resource Engineering 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