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论文)漫文漫画——丰子恺随笔漫画创作关系论.pdf_第1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论文)漫文漫画——丰子恺随笔漫画创作关系论.pdf_第2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论文)漫文漫画——丰子恺随笔漫画创作关系论.pdf_第3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论文)漫文漫画——丰子恺随笔漫画创作关系论.pdf_第4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论文)漫文漫画——丰子恺随笔漫画创作关系论.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论文)漫文漫画——丰子恺随笔漫画创作关系论.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梁平:漫文漫画丰子恺文学与绘画创作关系论 j 中文摘要 丰子恺文画兼胜,以作家和画家两种身份并行于世,其文学与绘画之i 日j 自觉的 贯通与互渗,既是对“诗画一律”传统的承接与延续,又是对文与画各自独立艺术 形态所具优长与不足的充分理解与认知。对其文学和绘画创作关系的研究,将有助 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和领略丰子恺文与画的艺术特质和审美风格。在一定程度上,文 学元素的融入使其漫画别具一格,而绘画元素的渗透又使其随笔自成一家。 第一章,以丰子恺为中心,考察文学和绘画之问的关系。主要从作家和画家对 于物象的观照方式和审美念度来论述其相通性,从表现媒介、感知方式、表现性质、 选材范围、批评标准等方面来论述其差异性。同时,以丰子恺的随笔和漫画创作为 例,论析文学与绘画之间的互补性。 第二章,论述文学对丰子恺漫画风格的影响。考察丰子恺漫画所具有的现代文 人画特质,以及与其时的漫画“圈子”和文学“圈子”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 具体论析其漫画文学性之呈现形态:一是对意义的自觉追求,二是对文学手法的借 用,三是诗意性的审美风格。 第三章,论述绘画对丰子恺随笔风格的影响。通过对丰子恺漫画和随笔作品的 具体分析,从“意”与“笔”、“抽象”与“具象”之间关系的处理和把握,论析其 随笔创作对漫画技法、技巧的运用和借鉴。 关键词:丰子恺;随笔;漫画;互补;互渗 扬州人学硕十学位论文 a b s t r a c t a saw r i t e ra n da na r t i s tk n o w nt ot h ew o r l d ,f e n gz i k a is p e c i a l i z e si nl i t e r a t u r ea n d p a i n t i n g t h ec o n s c i o u s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a n di n f i l t r a t i o n b e t w e e nh i sl i t e r a t u r ea n d p a i n t i n gi sn o to n l yc o n t i n u a t i o na n de x t e n s i o no ft h et r a d i t i o n a ln o t i o no f p o e t r ya n d p a i n t i n ga r e t h es a m e ,b u ta l s ot h ef u l l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a n da w a r e n e s so ft h ea d v a n t a g e s a n dd i s a d v a n t a g e so ft h es e p a r a t ea r tf o r m so fl i t e r a t u r ea n dp a i n t i n g s t u d i e so nt h e 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h i sl i t e r a t u r ea n dp a i n t i n gw i l lh e l pu st ob e t t e rg r a s pa n da p p r e c i a t e t h ea r t i s t r ya n da e s t h e t i cs t y l eo ff e n gz i k a i sl i t e r a t u r ea n dp a i n t i n g t os o m ee x t e n t ,t h e i n t e g r a t i o n o fl i t e r a r ye l e m e n t si n t oh i sc o m i cm a k e st h ec o m i c u n i q u e ,a n d t h e i n t e g r a t i o no fp a i n t i n ge l e m e n t si n t oh i sl i t e r a t u r em a k e sh i se s s a ye x t r e m e l yi n f l u e n t i a l c h a p t e ro n ei n v e s t i g a t e s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l i t e r a t u r ea n dp a i n t i n gt a k i n gt h e f e n gz i k a if o ri n s t a n c e i td i s c u s s e st h ec o n n e c t i o n sb e t w e e nt h e mf r o mt h eo b s e r v a t i o n w a ya n dt h ea e s t h e t i ca t t i t u d et ot h ep h y s i c a li m a g eo f t h ew r i t e ra n da r t i s t ,a n dd i s c u s s e s t h e i r d i f f e r e n c e sf r o mt h e p r e s e n t a t i o n a lm e d i a ,a w a r e n e s sw a y , t h en a t u r eo f p e r f o r m a n c e ,r a n g eo fm a t e r i a l s ,c r i t i c a lc r i t e r i aa n ds oo n i na d d i t i o n ,i ta n a l y s e st h e c o m p l e m e n t a t i o nb e t w e e nl i t e r a t u r ea n dp a i n t i n gt a k i n gf e n gz i k a i se s s a y sa n dc a r t o o n f o ra ne x a m p l e c h a p t e r t w od i s c u s s e st h e i m p a c t o fl i t e r a t u r eo n f e n gz i k a i s c a r t o o n i t c o n c e n t r a t e so n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m o d e r np a i n t i n gi nf e n gz i k a i sc a r t o o na n dt h e 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 “c o m i cc i r c l e s a n d “l i t e r a t u r ec i r c l e i nh i sc o n t e m p o r a r y o nt h e b a s i so ft h ea b o v e ,i tf u r t h e ra n a l y s e st h ep r e s e n tf o r mo fc o m i c sl i t e r a r y f i r s ti st h e c o n s c i o u sp u r s u i to fm e a n i n g ,s e c o n di st h eb o r r o w i n go fl i t e r a r yt e c h n i q u e sa n dt h et h i r d i st h ep o e t i ca e s t h e t i cs t y l e c h a p t e rt h r e ed i s c u s s e st h ei m p a c to fp a i n t i n go nt h es t y l eh i se s s a y t h eu s eo f c o m i c t e c h n i q u e si n h i sw r i t i n gm a i n l yr e f l e c t s i n h a n d l i n g a n dg r a s p i n go ft h e r e l a t i o n s h i po f “m e a n i n g a n d “d o c u m e n t ”,“a b s t r a c t a n d “c o n c r e t e ”o nt h eo n eh a n d , t h eu s eo fp a i n t i n gt e c h n i q u e so f “i n t e n d e dt od o c u m e n tn o t w i t ht h em a i nf o r mo fs t i c k f i g u r em e t h o da n db l a n k m a k e sf e n g s e s s a yp r e s e n ta na e s t h e t i ce f f e c to fs i m p l e b r u s h s t r o k e sa n dr i c hm e a n i n g ;o nt h eo t h e rh a n d ,av i v i di m a g eb u ts l i g h t l ye x a g g e r a t e d a n a l o g ya n daf o c u sd e s c r i p t i o nw i t hl o c a lf e a t u r et y p em a k eh i se s s a yt a k i n go na c o n c r e t eb e a u t yo fp a i n t i n g k e yw o r d s :f e n gz i k a i ;e s s a y ;c o m i c ;c o m p l e m e n t a t i o n ;i n t e r p e n e t r a t i o n 扬州人学硕+ 学位论文 扬州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版权使用授权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沦文是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研究 成果。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的研 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 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签字同期:少。年,月“r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人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 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文档,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 人授权扬州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 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同时授权中国科学技术信 息研究所将本学位论文收录到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并通过网络向社会公 众提供信息服务。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签字同期:句。年岁月形同 :局弦彩句 签字同期:沙( j 年e 苗浮同 4 一 扬州人学硕十学何论文 引言 丰子恺的艺术活动涉猎广泛,遍及文学、绘画、音乐、书法、翻译、文艺理论、 书籍装帧等,且在多个领域都颇有建树。就其艺术创作之关系而言,各艺术门类之 i 日j 过从密切、互为浸染,而尤以文学和绘画之问的关系为甚。 关于其文学和绘画之间关系的研究,以2 0 世纪2 0 年代郑振铎、朱自清、俞平 伯为丰子恺第一本漫画集子恺漫画所作序和跋中指出其漫画的诗意性为肇始, 时人虽常提及其文画之关系,但多为只言片语的印象式评论。1 9 8 0 年代,叶圣陶在 丰子恺文集的序言中,就其随笔和漫画风格的共通之处作过精辟的论述:“子 恺兄的散文的风格跟他的漫画十分相似,或者竞可以说是同一的事物,只是表现的 方式不同罢了,散文利用语言文字,漫画利用线条色彩。子恺兄的漫画在技巧上自 有他的特色,而最大的特色我以为还在于选择题材。我曾经用诗家惯说的两句话评 他的漫画,就是出入意外,入人意中。出人意外是说他漫画的题材大多是别 人没有画过的,因而给人一种新鲜的感受;入人意中是说这些题材不论从古人 的诗词中或者从现实生活中取来,几乎都是大家曾经感受过的,因而使人感到亲切。 这两句话用来评子恺兄的散文,我认为同样合适。另外,香港学者司马长风、李 立明,台湾学者杨牧,以及大陆学者陈星等,也曾在相关的论述中以其画释其文, 对其文画之关系有所涉及。近年来,关于此论题的研究虽有一定程度的拓展,但综 观现有的研究成果,大部分研究者所关注的是文学或绘画各自的学科领域,对于其 文画之交互影响则偶有提及,多浅尝辄止,或为单篇作品赏析,或仅从某一向度、 某- n 面论述,尚缺乏较为全面、系统和深入的研究。 本文拟以跨学科比较的研究方法和双向度的研究视角,将外部研究与文本细读 相结合,立足于文学本体,在对丰子恺文与画之相互关系的梳理、比较之中,探讨 其内在联系、影响和渗透。一方面,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丰子恺其文其 画的艺术特质和审美风格;另一方面,就文学史的意义而言,选取丰子恺为研究对 。n l 圣陶:序,t o - 了恺义集,艺术卷一,浙江文艺i i ;版i i :、浙江教育j 版礼,1 9 9 0 年,第2 员。 梁平:漫文漫画丰子恺文学与绘画创作关系论 主 象,也旨在以此为标本,试图透视文学与绘画之间互为孕育、渗透、阐发、补足之 关系在现当代文学中如何得以承续和发展。 丰子恺对文画之间的关系多有探究,并在其创作实践中自觉地将二者贯通和融 合,使之相互借重、相互补足,其随笔和漫画也由此呈现出相互辉映、相得益彰、 珠联璧合的艺术效果。他认为,漫画的“漫”字,同漫笔、漫谈等的“漫”字用意 相同。漫笔、漫谈,在文体中便是一种随笔或小品文,而漫画在画体中也可说是一 种随笔或小品文,因为二者都具有随意取材、篇幅短小、内容精粹的特点。 鉴于 随笔和漫画之间互生互发、互融互渗、互通互补的互文性,丰子恺称之为“漫文漫 画”l 这也j 下是对其文学和绘画创作活动及关系的恰切概括。 丰子恺:漫画的描法漫画的意义,丰了恺文集艺术卷网,浙江文艺版= ! i = 、浙江教育j f ;版祉,1 9 9 0 年,第2 6 2 页。 毫1 9 3 8 年7 月汉u 大路书店f j j 版丰了恺编辑、撰文的谩文漫j 画一书,此书以漫i 田l 和文,相结合为土芟彤式。 6 一 扬州人学硕十学侮论文 第一章文学与绘画关系之考察以丰子恺为中心 美国学者玛丽盖塞在文学与艺术中论道:“以全部艺术为领域,从单个 艺术品之间的偶然联系直到整个文化时期文学艺术作品相互渗透的极为复杂的情 形,可以有无数值得研究的题目。研究各门艺术的这种方法也绝不是牵强的。严肃 的艺术家和批评家都随时意识到,文学与艺术问存在着天然的姻缘,而且几乎 毫无例外地承认,这种姻缘本身就包含着构成比较分析之基础的对应、影响和相互 借鉴。有时候,艺术家本人就意识到自己的主题、布局、技巧、形式安排和思想的 发展方式其实属于另一门艺术的范畴对于比较学者来说,这一点的意义还在 于:文学与其他艺术的关系并不是批评家的臆造,而是艺术家们自己也承认的事 实。 文学和绘画之问的关系更是如此。 第一节文学与绘画之异同性 对于文学与绘画之间“天然的姻缘”的认知,可谓中外皆然,古今相承。从中 国的象形文字以物之“形”表文之“意”,到苏轼提出“涛画本一律”,及其“味 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囊之评说,再到文人画传统连绵不 断的承续;从古希腊诗人西蒙奈底斯所言“画为不语诗,诗为能言画”,到达芬 奇称“画是哑嘴的诗,诗是眼瞎的画” ,再到现代派绘画对文学的影响与 渗透,无不印证着二者之间的联系与互通。 文学和绘画同属于艺术,二者在观照方式、审美态度、题材选择、表现技巧等 方面有诸多相通之处。丰子恺在1 9 3 4 年出版的绘画与文学中,以中国诗歌和绘 也【荧】玛丽盖塞:文学j 艺术,收入比较文学译义集,张降溪选编,北京人学j i ;版 i :,1 9 8 2 年,第1 3 4 贝。 鼋宋苏轼:书郾陵i i 主薄所i 田i 折枝一二首之一,州积寅编蒋:中凶历代i 田i 论,江另、荚术版i :,2 0 0 7 年, 第1 0 4 页。 宋苏轼:书摩诘菔炯雨圈,捌积寅编著:中罔历代 嘶论,江苏天术版 f :,2 0 0 7 年,第1 0 4 吹。 转,j l 白乐黛云文学与j e 他艺术,收入乐黛厶、- 卜宁主编超学 i - l l 较义学研究,中用 j :会科学f | ;版社, 1 9 8 9 年,第1 5 6 负。 俘转j j i 臼乐黛云文学与其他艺术,收入乐黛云、王宁主编超学科比较文学研究,中固 l :会科学f | ;版 i :, 1 9 8 9 年,第1 5 6 贝。 梁平:漫文漫画丰子恺文学与绘画创作关系论 。三 画为主要研究对象,以西方绘画和艺术理论为参照系,融合自己写文作画的切身体 会,着重就二者之问的通似性作了深入论述。他在该书的序言中说:“各种艺术都 有通似性。而绘画和文学的通似状态尤为微妙,探究时颇多兴味。 在对数十首古 诗词作引证分析后,他指出:“画家与诗人,对于自然的观照态度,是根本地相同 的。不过画家用形状色彩描写,诗人用言语描写,表现的工技不同而已。故在一片 自然景色之前,未曾着墨的画家,与未曾拈句的诗人,是同样的艺术家。风景画与 写景诗,在内容上是同样的艺术品。故绘画中有远近法,文学中也有远近法。 圆例 如,“槛外低秦岭”( 岑参登总持阁) 、“野旷天低树( 孟浩然宿建德江) 、“天 河入户低”( 沈俭期夜宿七盘岭) 等诗句便合于绘画中远近法“凡比观察者的眼 睛高的景物,距离愈远,其在画面的位置愈低”之规律;而“黄河远上白云间”( 王 之涣凉州词) 、“黄河之水天上来”( 李白将进酒) 、“平沙莽莽黄入天 ( 岑 参古从军行) 等诗句则合于绘画中远近法“凡比观察者的眼睛低的景物,距离 愈远,其在画面的位置愈高”之规律。 就创作心理而言,丰子恺认为文学与绘画都取“有情化”的审美念度。所谓“有 情化”,在丰子恺看来,文学上主要表现为拟人手法的运用,绘画上称之为“迁想 妙得”,与德国美学家立普斯“感情移入”( 移情) 说大致相同,即“投入自己的感 情于对象中,与对象融合,与对象共喜共悲,而暂入无我或物我一体的境 地。 关于绘画创作的“有情化”,丰子恺主要通过中国画论( 如“世徒知人之有 神,而不知物之有神”( 邓椿画继) 、“生物有可状,须神韵而后全”( 张彦远历 代名画记) ) 和西方近代画家的相关言行( 如梵高和米勒对待自然的态度) ,以 及自己的作画体验进行论证。他举例说:“三只苹果陈设在眼前,作画的人须能见 其为三个有生命的人,相向相依,在那罩聚首谈笑,演成一幕剧景。然后能写出浑 然统一的艺术品来。若不如此,而一味忠于局部的模写,虽周详如照相,毕肖似真 口1 - 了恺:绘i i j 文学序言,l i 予恺义集艺术卷二,浙江文艺 。1 1 1 版社、浙江教育j f ;版纠:,1 9 9 0 年,第 4 5 5 页。 岛j i i 了恺:文学中的远近法,l ;了恺文集艺术卷- 二,浙江文艺;l 版社、浙江教育j i :版社,1 9 9 0 年,第4 6 0 页。 鹰详见l j 了恺4 :文学中的远近泫中的分析,:卜了恺文集艺= 术卷一二,浙江义艺 l j 版社、浙江教育版祉, 1 9 9 0 年,第4 5 6 - - - 4 6 8 页。 丰予恺:中闰- z - - 术的优胜,;t - t - 恺义集艺术卷二,浙江文艺 1 i i 版 、浙江教育 i ;版社,1 9 9 0 年,第5 2 8 页。 墨扬州人学硕+ 学位论文 物,也毫无艺术的意味,仅为一幅博物标本图而已。一把茶壶与二三只茶杯,在作 画者看来,犹似一个母亲与环绕膝前的二三个孩子,演成家庭融怡的一幕。展丌的 书犹似仰卧的人,墨水瓶犹似趺坐的老僧,花瓶犹似亭亭玉立的少女。一切器物, 在作画者看来都是有生命有性格的活物。 。与此同时,丰子恺通过对古典诗词中花、 鸟、月、山、4 水等所惯用的拟人化对象进行考察、论证,进而认为文学仓j j 作的“有 情化”,主要借助于拟人手法的运用。朱光潜也认为“诗文的妙处往往都从移情作 用得来”留。在论及“移情作用”时,他说:“移情作用有人称为拟人作用 ( a n t h r o p o m o r p h i s m ) 。拿我做测人的标准,拿人做测物的标准,一切知识经验都 可以说是如此得来的。把人的生命移注于外物,于是本来只有物理的东西可具人情, 本来无生气的东西可有生气,所以法国心理学家德拉库瓦把移情作用称为宇宙的 生命化。” 在丰子恺的笔下,草木虫鱼皆是有情之物。以其随笔为例,无论是养 鸭中“鸭小姐”的“哀史”与“情史”,桫坪小屋中“鹅老爷 从容不迫的就 餐做派,还是阿咪中“猫伯伯”异想天开的待客举动,无不充满了生趣、人情。 而丰子恺的护生画集等漫画不仅彰显了佛家的慈悲情怀,更充分体现了其“有 情化”的审美态度。 中国现代画家潘天寿对诗画之关系也多有论述。他认为二者在内在表现、选材、 组织技法等方面也多有相通之处:“在诗的表现上,有关格调、韵律、音节、气趣 等等,与绘画表现上的风格、神情、气韵、节奏等等,两者完全相互而相同。画的 选材,取其某点精华,去其一切丛杂,增强减弱,突出主题,与诗的选材也是相互 而相同。诗句组织上的蜂腰、鹤膝、钉头、鼠尾等病名,与绘画用笔上的诸病名,也 全无异样。王摩诘所作的诗和画,不但在意趣上两相融洽在一起,即使在诗和画的组 织技法上,也融结在一起不能分割。” 尽管文学和绘画有诸多通似之处,但二者毕竟分属于不同的艺术形态,其异质 性也是显在的。德国美学家莱辛早在1 7 6 6 年发表的拉奥孔一书中对诗( 代表一 沁i - 了恺:文学的。l ;生,i i 了恺文集艺术卷二,浙江文艺0 11 版社、浙江教育i l ;版社,1 9 9 0 年,第4 7 2 页。 4 朱光潜:义岂心理学,复口人学版朴,2 0 0 9 年,第3 3 负。 4 朱光潜:文艺,t l , 理学,复口人学版祉,2 0 0 9 年,第3 3 页。 “潘灭者:诗j t m l 的关系,见刷积寅编著:中国历代l i 论,江苏美术l i ;版社,2 0 0 7 年,第1 1 3 页。 梁 平:漫文漫画一一丰子恺文学与绘画创作关系论 ! 般文学) 与画( 代表一般造型艺术) 的界限做过专门的论述。朱光潜在拉奥孔译 后记中将莱辛的主要论点归纳为四个方面:第一,就题材来说,画描绘在空间中 并列的物体,诗则叙述在时问上先后承续的动作;画的题材局限于可以眼见的事物, 诗的题材却没有这种局限;画只宜用美的事物,诗则可以写丑;画只宜写没有个性 的抽象的一般性的典型,诗则能做到典型和个性的结合。第二,就媒介来说,画用 线条、颜色,适合于描绘在空间中并列的物体;诗用语言,适宜于叙述在时间中先 后承续的动作情节。第三,就接受艺术的感官和心理功能来说,画所写的物体是通 过视觉来接受的,物体是平铺并列的,所以一眼就可以看出整体,借助于想象的较 少;诗用语言叙述动作情节,主要诉诸听觉,但因为语言本身是观念性的,而动作 情节是先后承续,不是凭感官在一霎时就可以掌握住整体的,要由记忆和想象来构 造。第四,就艺术理想来说,画的最高法律是美,由于再现物体静态,所以不重表 情,诗则以动作情节的冲突发展为对象,j 下反题材兼收,所以不以追求美为主要任 务而重在表情和显出个性。朱光潜充分肯定了莱辛诗画异质说对于艺术理论的贡 献,但对其局限性也有着客观的认识。比如,就媒介而言,朱光潜认为:“艺术受 媒介的限制,固无可讳言。但是艺术最大的成功往往在征服媒介的困难。画家用形 色而能产生语言声音的效果,诗人用语言声音而能产生形色的效果,都是常有的事。 我们只略读杜工部、苏东坡诸人题画的诗,就可以知道画家对于他们仿佛是在讲故 事。我们只略读陶、谢、王、韦诸工于写景的诗人的诗集,就可以知道诗罩有比画 里更精致的图画。媒介的限制并不能叫一个画家不能说故事,或是叫一位诗人不能 描写物体。而且说到媒介的限制,每种艺术用它自己的特殊媒介,又何尝无限制? 形色有形色的限制,而图画却需寓万里于咫尺;语言有语言的限制,而诗文却须以 有尽之言达无穷之意。图画以物体暗示动作,诗以动作暗示物体,又何尝不是媒介 困难的征服。媒介困难既可征服,则莱辛的画只宜描写,诗只宜叙述一个公式 并不甚精确了。 国莱辛所论述的对象多是西方的史诗、戏剧、雕刻和油画,因此在 某些方面与中国传统的文学与绘画未免有些“隔”,但作为整体的艺术衡量标准而 德 莱辛:拉奥孔,朱光潜译,安徽教育m 版社,2 0 0 6 年,第2 3 7 页。 露朱光潜:朱光潜义集第三卷,安徽教育i ;版社,1 9 9 6 年,第1 5 0 页。 业 扬f 1 1 人学硕+ 学位论文 言其理论也还是适用的。 对于文学与绘画的区别,中国占代的艺术理论也曾有论述。北宋哲学家邵雍在 伊川击壤集卷十八中言:“画笔善状物,长于运丹青;丹青入构思,万物无遁 形。诗笔善状物,长于运丹诚。丹诚入秀句,力物无遁情。”l 此诗明确指出了绘画 和文学在导“形”和表“情”方面各自之优长。明代张岱在与包f 暇介中则认为: 若以有诗句之画作画,画不能佳;以有画意之诗为诗,诗必不妙。如李青莲静 夜思诗:“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有何可画? 王摩诘山路诗:“蓝田白石出, 玉川红叶稀。”尚可入画;“山路原无雨,空翠湿人衣”,则又如何入画? 又香积寺 诗:“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泉声”,“危石”、“日色”、“青松”,皆可描摹,o 而 “咽”字、“冷”字,则绝难画出。故诗以空灵才为妙诗,可以入画之诗,尚是眼中金 银屑也。画如小李将军,楼台殿阁,界画写摹,细入毫发,自不若元人之画,点染依 稀,烟云灭没,反得奇趣。由此观之,有诗之画,未免板实,而胸中丘壑,反不若匠 心训手之为不可及也。o 张岱的如上论述虽不免有失偏颇,但其对以诗作画之局限性的认识却实属精 当。东晋画家顾恺之根据嵇康诗句“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作画时,也曾感叹“手 挥血弦易,目送归鸿难”。 丰子恺对此也有着深刻的体会:“言语是抽象的,其表 现力广大而自由;形象是具象的,其表现力当然有限制。 国他以唐代元稹的行宫 为例说明:“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诗可以简括地用十个字告诉读者,使读者 自己在头脑中画出这般情景来。画就没有这样容易,而在简笔的漫画更难。倘使你 画一个白头老太婆坐着怎样表出他是宫女呢? 倘使你把她的嘴巴画成张丌了说话 的样子,画得不好,看者会错认她在打哈欠。况且怎样表明她在说玄宗的旧事昵? 若用漫画中习用的手法,从人物的口中发出一个气泡来,在气泡罩写字,表明她的 周积寅编著:中固历l , l m i 论,江苏荚术 f l 版 i :,2 0 0 7 年,第1 1 4 页。 霉州积寅编善:中国历代l 田i 论,江苏荚术;l ;版 i :,2 0 0 7 年,第4 一1 1 5 负。 膺仞人睁虏幺龄n i 晋书顾恺之传中记载“恺之每蘑嵇康p q 高诗,l 太i 为之图,恒厶:于挥五弦易,目 送归鸿难。见刷积寅编等:中固1 = j j f ( i m i 论,江苏美术j i 版 i :,2 0 0 7 年,第1 1 7 页。 辔半j 于恺:漫l | 艺术的欣赏,牛予恺义集艺术卷三,浙江文艺版社、浙江教育版 i :,1 9 9 0 年,第3 6 0 页。 梁平:漫文漫画丰子恺文学与绘画创作关系论 旦。 说话,那便是借用了文学的工具。况且写的字有限,固定了某一二句话,反而不好。 万不及“说玄宗”三个字的广大。就是上面两句,“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用 漫画也很难画出。你画行宫,看者或将误认为邸宅。你少画几朵花,怎能表出它们 是“宫花”,而在那罩“寂寞红”昵? 因此,丰子恺认为画不及诗的自由。 另外,钱钟书对中国涛画的批评理论考察后认为,中国传统文艺批评对诗和画 有不同的标准。论画时重视王世贞所谓“虚”以及相联系的风格,而论诗时却重视 “实”以及相联系的风格西。因此,他说:“在中国文艺批评的传统罩,相当于南宗 画风的诗不是诗中高品或正宗,而相当于神韵派诗风的画却是画中高品或正宗。旧 诗或旧画的标准分歧是批评史罩的事实。”锄 从如上论析可以看出,文学与绘画尽管有诸多相通之处,但作为不同的艺术门 类,其异质性也是客观存在的。其不同主要表现为如下方面:其一,表现媒介不同。 文学以文字为表现媒介,属于语言艺术;绘画以线条、色彩为表现媒介,属于造型 艺术。其二,艺术感知方式不同,文学以视、听和想象为主要感知方式,属视听一 一想象艺术;绘画以视觉为主要感知方式,属视觉艺术。其三,表现性质不同,文 学以意义表现为主,属抽象艺术;绘画以图像表现为主,属具象艺术。其四,选材 范围不同。文学既能表现有形之物,也可表现无形之事,不受时空范围的限制,在 选材范围上通常比绘画更为广泛。其五,文学和绘画艺术批评的标准不同。 第二节文学与绘画之互补眭 文学与绘画相通则互渗,相异则互补,并因此产生艺术张力。二者各具优长和 不足,将之相互结合,取彼之长补此之短,是文学和绘画相互独立又彼此过从之关 系的突出表现形式。南宋吴龙翰在野趣有声画序中说:“画难画之景,以诗 凑成,吟难吟之诗,以画补足。”现代美学家宗自华亦言:“诗和画各有它的具体的 物质条件,局限着它的表现力和表现范固,不能相代,也不必相代。但各自又可以把 函丰了恺:漫i i 艺术的欣赏,: :了恺义集艺术卷二三,浙江:迂岂版 i :、浙江教育j | l 版社,1 9 9 0 年,第3 6 0 页。 窜钱钟书:中困诗j 中困t m i ) ,七缀集,三联书店2 0 0 8 年。第2 3 页。 铬钱钟书:中圉诗j 中固j m i ) ,七绥集,三联书店2 0 0 8 年,第2 8 页。 辔蒯积寅编岳:中固o i 代i i 论,江苏美术 | ;版社,2 0 0 7 年,第1 2 2 页。 旦 扬州入学硕十学位论文 对方尽量吸进自己的艺术形式早来。 4 7 此言正道出文学与绘画互渗与互补之关系。 丰子恺在绘画与文学、中国画与远近法等著作中,通过对明代仇英所绘 西厢记插图以及大量诗歌和绘画作品进行考察后认为,中国诗人作诗时喜j f j 绘 画的看法,中国画家作画时喜用诗的看法,此便构成了诗画交流的状态。就艺术的 本质而言,文学的工具言语,是时间性的,立体的;绘画的工具彤色,是空问性的, 平面的。作诗时用画的看法,便是用时间性的工具来表现空间性的境地,用立体的 工具来表现平面的境地,王维的“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李白的“山从人面 起,云傍马头生”便是其实例。反之,作画时用诗的看法,便是用空间性的工具来 表现时间性的境地,用平面的工具来表现立体的境地,中国画山水立轴与图卷便是 其实例。在丰子恺看来,“中国画与诗的关系还不止如此,自来的中国名画,取文 学为题材者极多。如归去来图,兰亭修禊图,赤壁泛舟图,寒江独钓图 等,便是取陶渊明、王羲之、苏东坡、柳宗元的文学作品为画题的。最古的名画, 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完全是张华的文章的插图。本文( 即中国画与远近法) 所举的仇英的名作,也是西厢记的插图。” 因此,丰子恺认为,中国画是综合 艺术。在我国诗歌史上,有许多著名的诗人如唐代的王维、顾况、张志和、皎然、 杜牧等,宋代的苏轼、王安石、晁补之、李清照等,元代的赵孟颊、王冕、倪瓒等 也都是画家。唐代诗歌盛行,随之题画诗也渐开风气。杜甫的题画诗近三十首,著 名的如月青引、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歌、题壁上韦偃画马歌、戏为 韦偃双松图歌等。李白的题画诗也近二十首,著名的如求崔山人百丈崖瀑布图、 宣城吴录事画赞、观元丹邱坐巫山屏风等。题画诗之所以出现,乃是诗人见 到了画家的画而引发出了诗的感情,因而便把画来作为诗的题材、对象。宣和画 谱卷十一“董源”条说其所作山水画“使览者得之,若寓目于其处电。而足以助 骚客词人之吟思,则有不可形容者”,正道出此中消息j 潘天寿也曾言:“一张画 的题款,做上诗,补足画面思想性的不足。” 可见,诗画之交流状态,不仅在于 互为生发物或参照系,还在于彼此艺术功能和形式上的互补。 3 宗 i f # 芡学散步,i :海人民f i ;版 l :,1 9 8 1 年,第1 l 弧。 嚼卜了恺:中困1 1 1 1 i j 远近法,:i i 了恺文集艺术卷_ 二,浙江义艺 i l i 皈利:、浙江教育版 t ,1 9 9 0 年,第5 1 0 :! j c 。 嚏- f i 了恺:中心i 田i j 远近法,i j 了恺文集艺术卷_ 二,浙江文艺= j l ;版 l :、浙江教育版 l :,1 9 9 0 年,第5 l l 贞。 4j i ;i j 积肖编并:中两肌代i 田i 论,江苏英术版 :,2 0 0 7 年,第1 2 l 1 2 3 贝。 辱潘灭寿:4 i 济南淡中困i j l - u 题,削积寅编著:中田历代i 田i 论,江苏天术f l 版社,2 0 0 7 年,第1 2 5 页。 架。平:漫文漫画丰子恺文学,绘画创作关系论旦 兹以丰子恺的随笔和漫画创作为例,论析文学与绘画之互补关系。 一、文学对绘画的借重 图文并茂乃是丰子恺随笔的显著特色之一,在其多篇随笔之中都配有自己所绘 制的漫画插图。如穷小孩的跷跷板、野外理发处、三娘娘、鼓乐、看灯、 半篇莫干山游记、“艺术的逃难”、邻人、沙坪小屋的鹅、白象、庐山 游i 己、西湖春游、扬州梦、杭州写生、黄山松、上天都、黄山印象、 阿眯、天童寺忆雪舟、蜀道奇遇配、贪污的猫等随笔都是以文配图的形 式发表的。文中,插图所呈示的多为文本中的某一细节、片断或场景。由于图文之 间在取材及内容上的直接关联性,使得插图在功能上已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装饰或 摆设,而是作为与文本休戚相关的一部分而与之浑然一体。关于图与文之判的关系, 陈平原认为,当图像不是作为“附录”,而是穿插行文中时,图文之间的呼应与对 话便变得十分迫切了。图文之关系,在“呼应与对话”之外,还宵补足之功能。 诚如鲁迅所言:“书籍的插图,原意是在装饰书籍,增加读者的兴趣,但那力量, 能补助文字之所不及。”。 以丰子恺“艺术的逃难”为例。此文所l 己述的是在抗战期间,作者率全家老 小十余人出广西向贵州逃难的一段经历。文中配有作者自画的插图两幅,分别如图 l 和图2 所示: 图图2 。陈f 段:t 从左幽右史到幽立正动,收 文学的崩边新世井版社2 0 0 4 年,第2 0 9 页。 鲁迅:4 连环圈目”辩护一收 ( 鲁迅争集) 第4 卷,人民文学;i :版社,1 9 8 1 年版,第4 4 6 页 1 念。毪黛习辩 川叫黼、钞池磊辫盖蕊 秽咎 扬州人学硕十学位论文 且看文本中的两段文字: 岂知到了开车的那一天,大家一早来到约定地点,而汽车杳无影踪。等到中午, 车还是不来,却挂了一个预报球! 行李尽在路旁,逃也不好,不逃也不好,大家捏两 把汗。幸而警报不来;但汽车也不来! 直至 j - f 午,始知被骗。丢了定洋一百块钱,站 了一天公路。这一天真是狼狈之极! 在德胜空住了数天,决定坐滑竿,雇挑夫,到河池,再觅汽车。这早上来了十二 名广西苦力。四乘滑竿,四个脚夫。把人连物,一齐扛走,迤逦而西,晓行夜宿,三 天才到河池。这三天的生活竟是古风。旧小说中所写的关山行旅之状,如今更能理解 了。 图1 和图2 分别是对文字所描述的逃难中如上两个场景的具象化阐释。如果 说,图l 微妙惟肖地再现了其时众人既要躲警报又要等汽车,“逃也不好,不逃也 不好”的尴尬、狼狈和无奈之相,从而与文本之间形成了一种默契的呼应与对话; 那么,图2 则更在一定程度上兼具了某种特殊的叙事功能,以“补助文字之所不及” 滑竿、脚夫,以及“桂道”艰险而又颇具“古风”的行旅之状,仅寥寥数笔, 便跃然纸上,既省去了文字叙述可能纠结于事物细节所难以避免的累赘,又具有文 字叙述所不及的直观、形象。因而,插图在此不仅承担了一定的叙事功能,照顾了 行文的方便,且又便于读者理解,补了文字之不足。 二、绘画对文学的借重 ( 一) 漫画的借重画题。 丰子恺认为,“漫画的表现力究竟不及诗。它的造型的表现不够用时,常常要 借用诗的助力,侵占文字的范围。如漫画的借重画题便是。照艺术的分类上讲,诗 是言语的艺术,画是造型的艺术。严格地说,画应该只用形象来表现,不必用面题, 同诗只用文字而不必用插画一样。诗可以只用文字而不需插画,但漫画却难于仅用形 梁平:漫文漫画丰子恺文学与绘画创作关系论 堕 象而不用画题。多数的漫画,是靠着画题的 兑明的助力而发挥其漫画的效果的。”o 丰 子恺的诸多漫画作品i f 是巧妙借助画题而使之顿然生色,如放风筝、提携、二 部合唱、盾、海陆空、某父子、投井、茶壶的k i s s ) ) 、教育,等等。叶 圣陶“曾经用诗家惯说的两句话评他的漫画,就是出人意外,入人意中。出入 意外是说他漫画的题材大多是别人没有画过的,因而给人种新鲜的感受;叭人 意中是说这些题材不论从古人的诗词中或者从现实生活中取来,几乎都是大家曾 经感受过的,因而使人感到亲切。”而倘若没有画题,这些漫画在读者看来,可能 就只是普通的图画而已,很难看出其中的独特之处,也难以取得叶圣陶所说的“出 人意外,入人意中”的效果。j 下如丰子恺对同本漫画家竹久梦二的多幅漫画进行细 致分析后所言:“这等画倘没有了画题,平淡无奇。但加上了这种巧妙的题字,就会力 强地挑拨看者的想象与感慨。”趴没有画题,造型美的明快可喜。但画题用得巧妙, 看了也胜如读一篇小品文。梦二先生f 是题画的圣手加上一个巧妙的题目,犹 如画龙点睛,全体生动起来。”4 这虽是对竹久梦二的评论,但视为丰子恺的夫子自 道亦无不可。例如丰子恺的漫画二部合唱和教育。从画面看,前者所描绘 的不过是两个孩子因争抢泥娃娃玩具,使之摔碎在地而张口大哭。单就这个常见的 一儿童生活场景而言,本无多少漫画元素可言,而“二部合唱”的画题,则使整幅漫 画顿然生动、有趣起来。同样,后者但见画面中的男子j 下在用模具做泥人,旁边摆 放着多个已经做好的同样形状的成品。如果不看画题,读者则不容易明白画面所要 表达的真正意义。“教育”二字作为画题,则恰切地点明了画旨,引发读者深思。 尤其是丰子恺创作的大量古诗词漫画,题句与画的关系更是密不可分。他的此 类漫画通常以古人的某旬诗词为题而作画,颇类似于宋画院绘画取士时以古诗为题 考试的画风。其题句与画的关系,如丰子恺所言:“画与诗相互依赖。即画因题句 而忽然增趣,题句亦因画而更加活现,二者不可分离。” 他进一步分析道,例如踏 固丰子恺:漫i 脚艺术的欣赏,j 卜了恺文集艺术卷三,浙江义艺i l l 版 l :、浙江教育j i j 版社,1 9 9 0 年,第3 5 9 3 6 0 页。 。叶圣陶:序,1 7 了恺文集艺术卷一,浙江义艺j f ;版 l :、浙江教育j f j 版社,1 9 9 0 年,第2 页。 ! 予恺:漫l 艺术的欣赏,1 i 了恺文集艺术卷三,浙江义艺= 版扎、浙江教育:i i 版杜,1 9 9 0 年,第3 6 4 页。 丰了恺:漫l 艺= 术的欣赏,( :t - t - 恺义集艺术卷三,浙江文艺】f | :版l 、浙江教育j i ;版利:,1 9 9 0 年,第3 6 2 页。 丰了恺:中国l 田的特色,i 予恺义集艺术卷一,浙江文芝:i 1i 版 k 、浙江教育j | ;版祉,1 9 9 0 年,第5 0 页。 1 6 扬r 人学硕十4 ,情论文 :,-r-一花归去马蹄香一画,倘然没有诗句,i 目的一个人骑马,地下飞着两只蝴蝶,也半 常得徽,没有刊么警拔:反之,倘没有画,单独的这一句七占诗,也要减色得多。至 如深埋古寺,则分离以后,确与诗竟全然平席了。1 在绘l 朋与文学札: 了 岂论发宋画院嘶风时叉| 兑:“这种画完全以诗句为年,而i 画为宾,画全靠有诗句 为题而增色。绘面对文学的借蘑,由此可见一斑。丰子恺的诸多此类漫厕,如 儿人相忆在江楼、独树老夫家、草草杯盘供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人敖 后,钩新月天如水等,办可作如上分析。 ( 二) 随笔作为商集的序或跋。 在丰子恺的随笔中,有一类颇为特殊,它们既是精彩生动的随笔,同时又是其 i i i i i 集的序或跋。单独而言,它们虽然仍不失为绝妙的随笔,而与画集并置,进行瓦 文件阅读,无疑更能体现丰了恺此类随笔的独特价值。此类随笔主要包括:给我 的孩子们( 1 9 2 7 年丌明书u 版子恺画集代序) ,云霓( 1 9 3 5 年4 月天马 书店 _ 版画集云霓代序) ,都会之音( 1 9 3 5 年9 月天马书店出版画集都会 之音代序) ,以及送阿i 出黄金时代( 1 9 3 5 年9 月丌明书店出版画集人问相 辑后感) 等。丰了恺的此娄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