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泉市GSM无线16期扩容工程 容量部分扩容方案_第1页
阳泉市GSM无线16期扩容工程 容量部分扩容方案_第2页
阳泉市GSM无线16期扩容工程 容量部分扩容方案_第3页
阳泉市GSM无线16期扩容工程 容量部分扩容方案_第4页
阳泉市GSM无线16期扩容工程 容量部分扩容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阳泉市阳泉市 GSM 无线无线 16 期扩容工程期扩容工程 容量部分容量部分 扩容方案扩容方案 设计编号:设计编号:WX-1011 建设单位:建设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山西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设计单位:山西德赛信息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山西德赛信息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2010 年年 6 月月 2 设计编号设计编号:STGS201024 建设单位建设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山西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设计单位:山西德赛信息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山西德赛信息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山西德赛信息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二二一一年六月年六月 阳泉市阳泉市 GSM 无线无线 16 期扩容工程期扩容工程 容量部分容量部分 扩容方案扩容方案 :朱志国 设设计计审审核核人人 :段子初 设设计计总总负负责责人人 :王然 单单项项设设计计负负责责人人 概(预)算审核人:概(预)算审核人:王敏生 证号:证号:通信(概)字 052489 概(预)算编制人:概(预)算编制人:王彦忠 证号:证号:通信(概)字 052546 山西德赛信息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山西德赛信息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二二一一年六月年六月 阳泉市阳泉市 GSM 无线无线 16 期扩容工程期扩容工程 容量部分容量部分 扩容方案扩容方案 1 目目 录录 一、方案一、方案说说明明.1 1、概述、概述.1 1.1 工程建工程建设设的必要性的必要性.1 1.2 方案依据方案依据.1 1.3 工程概况工程概况.2 1.4 分册及出版份数分册及出版份数.2 2、无、无线线网路网路设计设计.3 2.1 山西省山西省 GSM 移移动动网网网网络结络结构构.3 2.2 阳泉市阳泉市 GSM 移移动动通信网网路通信网网路结结构构.3 2.3 无无线线网路服网路服务务指指标标和有关参数和有关参数.4 2.4 无无线线系系统统接口与信令方式接口与信令方式.5 2.5 无无线线覆盖范覆盖范围设计围设计.6 2.6 频频率配置率配置.6 2.7 编编号号计计划划.7 2.8 计费计费方式方式.9 2.9 同步方式同步方式.10 2.10 数字移数字移动动通信网的通信网的监监控与管理控与管理.10 2.11 互互联联互通互通.11 3、工程建、工程建设设方案方案.11 3.1 基站建基站建设设方案方案.11 3.2 BSC 建建设设方案方案.12 4、工、工艺艺要求要求.13 4.1 线缆线缆布放工布放工艺艺及及说说明明.13 4.2 防雷及接地要求防雷及接地要求.13 4.3 天天馈线馈线安装安装.15 4.4GSM 基站基站对对机房的要求机房的要求.16 4.5 GSM 基站基站对传输专业对传输专业的要求的要求.17 2 4.6 抗震加固抗震加固.17 4.7 天天线线安装工安装工艺艺要求要求.17 4.8 基站基站铁铁塔工塔工艺艺要求要求.17 4.9 动环监动环监控系控系统统安装工安装工艺艺要求要求.20 5、 、电电源系源系统统.22 6、 、动动力及力及环环境境监监控系控系统统.22 二、工程投二、工程投资说资说明明.22 三、附表三、附表 1.阳泉市 GSM 无线 16 期扩容工程容量部分插板扩容基站及小区详表 1 一、方案一、方案说说明明 1、概述、概述 1.1 工程建工程建设设的必要性的必要性 随着阳泉移动的网络发展及用户增长,2010 年 1 至 5 月,阳泉 GSM 网 无线资源月平均利用率已达到 80%,已超过集团公司集团利用率指标要求, 为保证无线网络服务质量,需对现网高话务负荷基站进行相应的扩容。山西 移动根据移动业务发展状况,决定实施阳泉市 GSM 无线 16 期扩容工程容 量部分。 本文件为山西移动阳泉市 GSM 无线 16 期扩容工程容量部分扩容方案。 以下在本文件出现 “本期工程”均指山西移动阳泉 GSM 无线 16 期扩容工 程容量部分。 1.2 方案依据方案依据 (1)根据阳泉市 GSM 无线 16 期扩容工程容量部分可行性研究报告。 (2)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山西有限公司关于阳泉市 GSM 无线 16 期扩容 工程容量部分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 (3)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5104-2005900/1800MHz TDMA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工程设计规范。 (4)原邮电部编制的900MHz TDMA 数字公用陆地蜂窝移动通信网技 术体制。 (5)原邮电部编制的900/1800MHz TDMA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第二 阶段基站子系统设备技术规范(YDN073-1997)及其补充规范。 (6)国家无线电管理委员会(1998)41 号文件关于调整 900MHz 蜂窝移 动通信网使用频率的通知。 (7)信息产业部颁布的900/1800MHz TDMA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移动 应用部分(Phase 2+)技术规范(YD/T 1038-2000)。 (8)信息产业部颁布的900/1800 MHz TDMA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CAMEL 应用部分(CAP)技术规范(YD/T1037-2000)。 (9)信息产业部颁布的No.7 信令网工程设计规范(YD/T5094-2005)。 (10)信息产业部颁布的通信局(站)在用防雷系统的技术要求和检测方 2 法(YD/T1429-2006)。 (11)2003 年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计划会议文件汇编。 (12)900MHzTDMA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移动业务交换中心与基站子 系统间接口规范(YD/T855.3-1996)。 (13)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设计规范(YD5098-2005)。 (14)电信专用房屋设计规范(YD/T5003-2005)。 (15)电信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YD5054-2005)。 (16)电信设备安装抗震设计规范(YD5059-2005)。 (17)通信电源设备安装工程设计规范(YD/T5040-2005)。 (18)通信电源集中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YD5059-2005)。 (19)信息产业部颁布的数字同步网工程设计规范(YD/T5089-2005)。 (20)山西德赛信息工程设计有限公司相关人员现场勘察资料及建设单 位提供的相关资料。 1.3 工程概况工程概况 本次工程新增扩容载频 300 块,替换 H1 载频 615 块,并完成所需 BSC、TC、PCU 设备的扩容。本工程中各新建基站均利旧原有 900M 基站的 传输、电源系统及铁塔配套,新建站所需的相关配套均纳入 TD 工程。 1.4 分册及出版份数分册及出版份数 本文件为阳泉市 GSM 无线 16 期扩容工程容量部分 扩容方案。 本文件共出版全套设计文件 5 份,其中山西移动规划设计中心 1 份,阳 泉移动网络建设部 3 份,设计院存档 1 份。 2、无、无线线网路网路设计设计 2.1 山西省山西省 GSM 移移动动网网网网络结络结构构 2.1.1 话路结构 山西省 GSM 移动通信网目前在太原设有 2 个一级兼二级移动汇接局 (TMSC1-1、TMSC1-2),负责全省移动用户的省内、省际长途呼叫接续,阳 泉 MSC 作为移动端局与太原这两个汇接局建立直达中继。同时阳泉 MSC 与省内一对高级信令转接点(HSTP)开设有直联链路。 15 期扩容工程完成后,话路网络的结构将保持不变,各地市数字移动 3 交换机 MSC 作为当地数字移动通信的业务交换中心,负责当地所有基站的 话务交换。同时,通过与太原汇接局 TMSC 的连接,进入全国 GSM 网,以 实现 GSM 全国联网,自动漫游。 2.1.2 信令结构 山西省GSM移动通信网目前在太原设有一对独立的高级兼低级信令转 接点HSTP,省内各个SP点均与其相连。HSTP负责全省各SP点信令点之间 的信令转接和出省的信令转接。 本期工程完成后,信令网络结构将保持不变,各地市 SP 点将通过直联 或采用半永久连接方式与 HSTP 相连。 2.2 阳泉市阳泉市 GSM 移移动动通信网网路通信网网路结结构构 阳泉市GSM数字移动通信网现建有两套阿尔卡特TDM 端/关口/SSP合 一局,其中G1容量41万户,安装在电信楼三层;G2容量为65万户;建有6套诺 基亚西门子通信(NSN)软交换端局,GM1容量30万户,GM2容量30万户, GM3容量29万户,下挂在太原GS2下;GM4容量23万户,GM5容量23万户, GM6容量22万户,下挂在太原GS13下;阳泉移动GSM网交换总容量263万户。 建有三套归属位置寄存器HLR,其中HLR1(阿尔卡特A8360)容量80万, HLR2(阿尔卡特A8360)容量80万,HLR3(阿尔卡特A1430)容量82万,HLR 总容量242万。 两交换局通过本地网互联,交换设备使用上海贝尔阿尔卡特公司生产 的S1240 J型移动交换机,建有三套归属位置寄存器HLR,其中HLR1(阿尔 卡特A8360)容量80万,HLR2(阿尔卡特A8360)容量80万,HLR3(阿尔卡特 A1430)容量82万,HLR总容量242万。阳泉移动GSM网现使用上海贝尔阿尔 卡特公司生产的基站控制器,现有GSM基站控制器BSC共37套,基站共1510 个,载频14836块,无线容量62311.2Erl。 阳泉市MSC兼作其本地网内的关口局, 阳泉MSC与固定网的汇接局 TM、长途局TS之间设置直达中继电路和直联信令链路,实现PLMN网与 PSTN网的互通; MSC与阳泉本地网内其它PSTN局向的话务,均经过PSTN 的市话汇接局转接;阳泉移动MSC与阳泉联通MSC开设有直达电路和直联 信令链路,完成两网间的互联互通。阳泉市MSC还分别对太原的一对TMSC 4 开设直达中继电路和直联信令链路,进入全国GSM网,与其它地市的MSC 之间不开设直达中继电路,其话务由太原的一对TMSC进行转接。同时,阳 泉HLR分别对太原的一对HSTP开设直联信令链路,阳泉市MSC目前对省内 集中设置的SSP之间开设有直达中继电路和直联信令链路,阳泉市MSC具 有接入短消息SMS和语音信箱VMS的功能。 本期工程完成后,阳泉本地移动网的话路网结构基本不变。 2.3 无无线线网路服网路服务务指指标标和有关参数和有关参数 (1) 通信概率 覆盖区内的无线可通率要求在90%的位置和99%的时间内移动台可接 入网络。 (2) 话务参数 根据阳泉地区目前GSM网上的话务量状况,取定阳泉地区移动用户的 忙时单机话务量为0.016Erl/户。 (3) 电路呼损 无线信道呼损市区、县城、高等级公路、铁路、富裕乡镇、村庄按2% 取定,山区、边远地区、公路按5 %取定。 无线信道呼损率与无线系统的阻塞概率之间的关系如下: P=1-F(1-E) 式中P为系统阻塞概率; F为无线覆盖区内的通信概率; E为无线信道呼损率: 中继电路呼损 MSC与所辖BSC之间应设置低呼损电路群,呼损指标1%。 (4) 载干比C/I: 同频C/I12dB(工程值),第一邻频C/I-9dB,载波偏离400KHz时的C/I- 41dB。 (5) 时延 在PLMN边界与MS发话器(或受话器)之间的最大单向时延为90ms。 MS呼叫MS的端到端连接的最大时延为180ms。 5 2.4 无无线线系系统统接口与信令方式接口与信令方式 2.4.1 A接口-BSS与MSC间 移动交换中心(MSC)与基站子系统(BSS)之间的接口称为A接口,共分 为三层。 第一层是物理层,采用传输速率为2048 kbit/s的PCM链路作为传输链路, 信令信道使用2M bit/s 链路中的第16时隙。2M bit/sPCM 链路中的0时隙通 常用于MSC与BSC之间链路间的同步,其它时隙(1-15,17-31)可以作为话音 传输使用。在该接口中,话音信号的传输速率为64 kbit/s ,为A律PCM编码 方式。A接口提供一个或多个这样的通道。 第二层是数字链路层,包括消息传递部分(MTP)和信令连接控制部分 (SCCP)。MTP为信令消息提供可靠的传输,采用64 kbit/s的数字信道,其规 定应符合NO.7号信令系统的要求,并与ITU-T建议规定的标准MTP兼容。 SCCP完成BSS中MS到MSC的接口管理,并提供寻址能力。 第三层所传递的消息为基站操作维护应用部分(BSSOMAP)和基站应用 部分(BSSAP)的消息。对于呼叫控制和移动管理的消息,BSS仅起传输中继 的作用,消息不在BSS内翻译。 2.4.2 Abis接口-BTS与BSC间 第一层是物理层,使用速率为2048 kbit/s的数字链路,提供32路64kbit/s 的信道,信道分成业务信道和信令信道。 第二层采用在D信道上的链路接入程序(LAPD),对信令包括短消息业 务信息、操作与维护和第二层管理等信息进行传输。 第三层包括无线链路管理、专用信道管理、公共信道管理、收发信道管 理和差错控制等程序。这些程序的管理功能是通过Abis接口传送的各类消 息来协调完成的。 2.4.3 Um空中接口-BTS与MS间 Um接口是移动台与基站发信台BTS之间的无线接口,是移动网的主要 接口,它包含信令接口和物理接口两方面的含义。Um接口共分为以下三层: 第一层是物理层,也是最低层,它包含各类信道(业务信道和控制信道), 为高层信息的传输提供基本的无线信道; 6 第二层是数据链路层,为中间层LAPDm,它包含各种数据传输结构,对 数据进行控制; 第三层为最高层,包含各类消息和程序,对业务进行控制。包括无线资 源管理、移动性管理和呼叫管理三个子层。 2.5 无无线线覆盖范覆盖范围设计围设计 本期工程对于现网配置较大,插板扩容载频300块,共计新增载频300块, 主要用于分担原900M基站的话务负荷。本期工程结束后,基站网络结构布 局更加合理,阳泉移动的无线网络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网络服务质量显著 提高。 2.6 频频率配置率配置 根据国家无委的有关文件规定,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山西有限公司GSM 900MHZ 数字移动通信系统的工作频段为: 上行 890-909MHz (移动台发、基站收) 下行 935-954MHz (基站发、移动台收) 可用带宽19M,相邻频道间隔为200KHz。每个频道采用TDMA方式,分 为8个时隙,即8个信道,双工收发频道间隔为45MHz,采用等间频道配置方 法。 频道序号为为1-95,共95个频道。频道序号和频道标称中心频率的关系 为: fl(n)=890.2MHz+(n-1) *0.2MHz 移动台发、基站收 fl(n)= fl(n)=45MHz 基站发、移动台收 (n)=1-95 其中95号频道为保护频道,故可使用的频点为94个,共19.2M的有效带 宽。 在市区高话务密度区,增加容量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A、在不改变现有频率复用方式的前提下进行小区分裂。此种方式对网 络的调整量较小,投资也较小,应作为首选方式。但市区基站站距已达到 400-500米,不适宜采用本方法进行扩容。 B、当单基站配置达到或大于6/6/6时,目前可采用更密化的频率复用技 7 术(2*3、1*3),同时使用合成器跳频、动态功率控制(DPC)、不连续发射(DTX)等 技术。此种方式需要对全网的使用频点重新进行规划,工作量较大,投资较 高。应作为候选方式,在网络规模相当大且无法进行小区分裂时使用。 目前山西省大部分BCCH采用4*3、TCH采用3*3频率复用方式,阳泉市 区高话务密度区成片大站采用了基带跳频技术,单基站最大配置为6/6/6,但 数量不多,对于局部高话务密度地区,在保证网络指标的情况下,可以将相 应扇区配置扩容到6个载频以上,从而满足话务的需要。 2.7 编编号号计计划划 编号计划是在阳泉前期工程编号计划的基础上并根据原邮电部体制及 相关技术规范提出。 (1)位置识别码 位置识别码:在GSM系统中,共有三个号码组成对移动台的位置的识别。 位置区识别(LAI)、全球小区识别码(GCI)、基站识别码(BSIC)。 位置区识别码(LAI) 位置区识别码(LAI)由三部分组成:MCC+MNC+LAC。 MCC为国家码,由3位数字组成,中国为460; MNC为移动网号,中国移动900 MHz TDMA数字公用移动通信网为 00。 LAC为位置区号,采用2字节16 bit的BCD编码,表示为X1X2X3X4,其范 围为0001FFFF,其中X1X2应由国家主管部门统一分配,山西省X1X2分配 为35和34,X3X4由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山西有限公司进行分配,山西省各地 市X3X4分配见下表,表中X为0-F,山西省除朔州X1X2为34、太原市X1X2分配 为35和34外,其余各地市X1X2均为35。阳泉市分配的X3X4为9X。 太原大同朔州忻州阳泉晋中长治晋城吕梁临汾阳泉 1X2X9X0X3X4X5X6X8X7X9X 位置区识别码(LAI)是一个很重要的基站设计参数,在蜂窝移动电话网 中,位置区是指移动台可以自由移动而无需进行位置更新登记的区域,位置 区设置的多少关系到寻呼信道的利用率及切换次数的多少,位置区划分太 8 大会增加交换机的寻呼信息量,位置区划分过小,则位置区的数量必然增多, 这样虽然减轻了交换机的寻呼信息量,但由于越区切换和位置更新频度相 应增加,又从另一方面加大了交换机的负荷,所以在划分位置区时,要进行 折衷,尽量平衡无线信道上的信令负载(寻呼与位置更新的矛盾);同时还要 注意在确定位置区边界时,应尽量避免移动台移动时频繁的位置更新,以免 处理器开销过大。一般可按每位置区带 8-10 万用户来考虑,本工程延用以 前编号原则进行 LAI 编号。 根据省公司安排,本工程对全省位置区的划分按照以下原则进行: 每位置参考无线容量为 8-10 万户,并考虑未来的用户发展; 以现有的位置区为基础,只分不合; 本地网内不同厂商的无线设备区应有不同的位置区; 划分位置区应在地域上连续,同一位置区不应出现位置上的间隔。 全球小区识别码(GCI) 全球小区识别码(GCI)是在 LAI 基础上再加上小区识别(CI)构成,其结 构为:MCC+MNC+LAC+CI,CI 采用 2 字节 16 bit BCD 编码,即 X1X2X3X4,延用前期工程编码原则。 X1 用以区分地区,建议如下: 地区太原大同阳泉晋中长治晋城临汾 吕梁阳泉忻州朔州 预留 X11、B234567890AC-F X4用以区分站型和扇区,建议如下: 定向站 全向站 1 扇区2 扇区3 扇区 备注 123 456 X4码 0 789 当全向站数量超过 256 个时,可以使用 A-E。 X4 中 F 为微蜂窝使用。 X2、X3 为区分基站使用,16 位码全部使用。建议市区、郊区各县分段使 用,预留扩容、新建基站及微蜂窝使用 CI 码。 基站识别码(BSIC) 基站识别码(BSIC)为 6 bit 码,用于识别相邻的不同运营者的相邻基站, 9 使移动台能够区分相邻的具有相同 BCCH 的基站,其结构为:NCC(3bit) +BCC(3bit) NCC 为网路色码,用于识别不同国家及不同运营者,其结构为: XY1Y2,X:运营者 中国移动 X=1,Y1Y2:山西省为 00。 BCC 为基站色码,由运营者自己设定。对本工程,该参数应根据阳泉分 公司频率规划做出。 (2) BSC 信令点编码 BSC 信令点编码采用 14bit,属于内部编码,由建设单位自定。 2.8 计费计费方式方式 采用实时传送至计费中心的方式,即移动交换机配有数据链路接口,可 通过数据链路实时地将计费信息传送至计费中心,由计费中心进行处理。 目前,中国移动电话计费网由全国移动电话计费结算中心系统(全国中 心)、省移动电话计费结算系统(省中心)和地市移动电话帐务系统(地市中 心)三级系统互联构成。 省中心主要负责接收计费数据采集机传来的原始话单,进行分拣,批价 处理后将话单实时传到各局。对来访省际漫游话单实时上传到全国移动计 费帐务处理中心,同时,实时接收全国中心下发的漫游访问数据,并实时传 输到市计费帐务处理中心。省中心还负责完成高额话单报告,漫游帐务处理, 网间帐务处理,统计和查询等功能。 省移动电话计费结算中心局域网络与各地市帐务系统局域网之间星形 相连,根据数据量的不同采用 64K 或 128K 的 DDN 电路连接。通信协议是 基于 TCP/IP 的文件传输协议。同时,省移动电话计费结算系统也与省电信 计费结算中心及相关财务和经营部门相连接。另外,如有必要,省计费结算 系统还可通过网关与其他国内电信运营者通信。 地市帐务系统中心主要负责将各营业网点、计费信息采集系统、实时开 关机系统接入到移动计费网中,并存储、转发省中心处理后传来的计费数据 以及营业网点传来的用户数据。 山西省移动电话计费结算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子系统组成:GSM 业务 计费结算子系统、联机计费数据采集子系统、本地高速局域网子系统、省内 10 通信系统、省际通信子系统、高额话费/报告处理子系统、统计分析子系统、 备份子系统、系统及网络管理子系统。主要设备有数据库服务器、通信服务 器、网络互联设备、数据备份设备和网管工作站等。 2.9 同步方式同步方式 无线网同步时钟要求为三级,可从移动交换局(MSC)直接提取。 *指能同步到的准确度 现阳泉移动通信网同步采用主从同步方式,各 BSS 设备同步于阳泉 MSC,阳泉 MSC 为主、BSS 设备为从。阳泉移动交换中心(MSC)、HLR 的 同步时钟来源于 BITS 系统。BSC 及 BTS 设备从相应的业务码流中提取同 步时钟信号。 GSM 设备除了需要时钟同步还需要时间同步,GSM 设备应从网络中 统一的时钟源 NTP 服务器同步时间信号。 2.10 数字移数字移动动通信网的通信网的监监控与管理控与管理 (1) 移动通信监控管理网的结构 目前,我国数字移动通信监控管理网的结构为二级,即全国移动通信网 网路管理中心(NNMC),省级移动通信网网路管理中心(PNMC),在本地网 内设置移动通信网操作维护终端。OMC 是与供货厂家相关的,其接口应为 Q3 接口,但由于 Q3 接口的标准化尚未完成,各厂家的 OMC 接口存在差异, 因此将在各省的省级网中心内设置一个中介设备来进行接口转换,它负责 将 OMC 的不统一接口转换为符合 TMN 标准的 Q3 接口。各网络单元(NE), 如 MSC/VLR、HLR/AUC、EIR 和 BSS 等,将管理消息传至 OMC,OMC 再 将相关消息通过省级网路管理中心传至全国网路管理中心。 山西省移动通信网现网运行有 4 种设备,分别为 Alcatel、Motorola、华 为、NOKIA。其 OMC-R 设备目前大多采用集中设置方式。随着无线网络的 逐渐扩大,在各移动本地网 OMC-R 单设以加强对本地 BSS 网络的管理、优 化力度已成为网络发展的必然趋势。 (2)阳泉 OMC-R 的设置 时钟等级最大频率偏移最低准确度牵引范围初始最大频偏 三级2*10-84.6*10-84.6*10-71*10-8 11 阳泉市的 Alcatel BSS 系统由设在阳泉的 Alcatel OMC-R 设备管理。 根据本期工程阳泉 BSS 系统设备扩容规模,阳泉市 OMC-R 需扩容网 管服务器 1 套。 2.11 互互联联互通互通 目前移动通信网实现互联互通的通信网络主要有山西电信通信网、山 西联通移动通信网、铁通通信网以及其它专用网。 现山西省内均已建有联通移动通信网,且移动 MSC 对联通 MSC 也均 开设有直达电路和直联信令链路,通过与联通 MSC 的连接完成移动与联通 移动网间的互联互通。 3、工程建、工程建设设方案方案 3.1 基站建基站建设设方案方案 通过对各基站、各扇区话务量的分析、预测,结合城市发展规划,采纳 省公司相关部门及各地市分公司的意见,确定了阳泉市 GSM 无线 16 期扩 容工程容量部分扩容方案。 2.2.1 新建基站部分 没有新增小区。 2.2.2 扩容基站部分 根据市场部门的预测,阳泉市 GSM 网 2010 年最高的忙时话务量将达 到 35330Erl,按照集团最新的资源利用率要求,结合本期新建基站规模,本 次工程仍需插板扩容载频 810 块(含室分 279 块载频),替换载频 1100 块, 共计新增载频 2300 块。具体的扩容基站和小区详见附表。 由于替换载频原则上需返还厂家,但由于目前阳泉 GSM 网络平均利用 率较高,故替换载频暂按新增至网络考虑,待业务量迁移到 TD 网络,无线 资源利用率下降到合理范围后再返还厂家。 3.2 BSC 建建设设方案方案 根据扩容规模,本次工程将通过扩容及新建的方式来解块 Abis、A 接 口及 Gb 接口的能力不足的问题,以满足本期工程的扩容需求。BSC 服务区 划分主要考虑尽量减少 BSC 间的切换,各 BSC 应留有一定的余量以满足 紧急扩容需求,减小割接工作量等因素。 12 本期工程将新建 MXBSC 2 套,A925 TC 2 套,新增 A 接口 60 个;扩容 MXMFS 1 套,新增 GP 板 2 块,用以满足新建基站的接入及 EDGE 部分 Gb 接口的扩容。 4、工、工艺艺要求要求 4.1 线缆线缆布放工布放工艺艺及及说说明明 通信电缆与电力电缆应沿走线架两侧布放,两者间距应保持 100mm 以 上;为了减少浪费,应先布放后剪裁。 4.2 防雷及接地要求防雷及接地要求 4.2.1 移动基站接地系统要求如下: (1)防雷接地系统应能有效地防止直击雷、雷电感应及通过室外管线引 入雷电流而引起的可能危及人身与设备安全的事件发生。 (2)保护接地系统(包括防干扰的地线系统)应注意限制通信设备或系统 向公共地线线路泄放干扰电流,并防止外来干扰电流引入设备或系统。 (3)供电设备的工作接地系统应符合电力接地的有关规定。 4.2.2 移动基站应按均压、等电位的原理,将工作地、保护地和防雷地组 成一个联合接地网。站内各类接地线应从接地汇集线或接地网上分别引入。 4.2.3 移动通信基站地网的接地电阻值应小于 5 欧姆,对于年雷暴日小 于 20 天的地区,接地电阻可小于 10 欧姆。 4.2.4 基站供电系统的防雷与接地 (1)移动基站供电设备的正常不带电的金属部分,避雷器的接地端,均 应作保护接地,严禁作接零保护。 (2)移动通信基站直流工作地,应从接地网上就近引接,接地线截面积 应满足最大负荷要求,通常为 3595 mm2,材料为多股铜线。本工程选用 95mm2的多股铜线通信电缆,其联合接地电阻应小于 5 欧姆。 (3)电源避雷器的耐雷电冲击指标等参数应符合相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4.2.5 铁塔的防雷与接地 (1)移动通信基站铁塔应有完善的防直击雷及二次感应雷的防雷装置。 (2)必须保障铁塔各金属构件间可靠电气连通,如发现铁塔电气连通不 13 可靠应从塔顶做专用的接地引下线至塔基接地点,并保障其金属构件符合 相关规定。 (3)移动通信基站铁塔宜采用太阳能塔灯。对于使用市电的航空标志灯, 其电源线应采用具有金属外护层的电缆,电缆的金属外护层应在塔顶及进 机房入口处的外侧就近接地。塔灯控制线及电源线的每根相线均应在机房 入口处分别对地加装避雷器,零线应直接接地。 (4)天馈线避雷器及其它避雷器的耐电冲击指标等参数应符合相关标 准、规范的规定。 4.2.6 天馈线系统的防雷与接地 (1)移动通信基站天线应在避雷针的 45角保护范围内,避雷针应设置 专用雷电流引下线,材料宜采用 40mm4mm 的镀锌扁钢。 (2)基站同轴电缆线的金属外护层,应在上部、中部和经走线架进机房 的入口处就近接地,在机房入口处的接地应就近与地网引出的接地线连通。 (3)同轴电缆馈线进入机房后与通信设备连接处应安装馈线避雷器,以 防来自天馈线引入的感应雷。馈线避雷器接地端子应就近引接到室外馈线 入口处接地线上。 (4)天馈线的金属外护层应按规范要求在塔顶、离塔处和机房外侧,分 别作接地处理,机房外侧接地点应由馈线窗外的室外汇流排接地,室外汇流 排应直接与地网连接,严禁直接连接在塔身上,接地线应尽量短直;同时馈 线破口处必须做好防水处理。 4.2.7 其它设施的防雷与接地 (1)移动通信基站的建筑物应有完好的防直击雷及抑制二次感应雷的 防雷装置(避雷网、避雷带和接闪器等)。 (2)房顶部的各种金属设施,均应分别与屋顶避雷带就近连接。 (3)机房内走线架、机架或机壳、金属通风管道、金属门窗等均应作保 护接地。保护接地引线采用 35mm2的多股铜线。 (4)机房接地网与铁塔接地网或通信局(站)避雷带必须可靠电气连通。 通信局(站)均压等电位连接应依据电磁兼容理论,选择网(M)型、星(S) 型和星一网组合型连接方式,以实现均压等电位的优化连接。 14 4.3 天天馈线馈线安装安装 基站天线安装,要求收发天线间距满足一定的去耦要求,两接收天线间 距满足一定的分集要求。同小区两天线间距大于2m;不同小区收发天线间 距要大于1m。 基站馈线为7/8同轴电缆,安装时弯曲半径要求:单弯半径不小于 250mm,复弯曲半径应不小于350mm,馈线每隔11.5m加固1次,进窗前应 至少3次有效接地。 4.3.1 馈线布放中各种接头的规范 (1)设备厂家软跳线出头要求为 7/16 M 头。 (2)馈线避雷器一个 F 头、一个 M 头。 (3)主馈线一个 7/8 F 头、一个 7/8 M 头。 (4)基站硬跳线一个 7/8 F 头、一个 7/8 M 头。 (5)天线为 7/8 F 头。 (6)功分器均为 7/8 F 头。 4.3.2 馈线布放说明 无功分器(按照由下往上顺序): 软跳线(M)(F)馈线避雷器(M)(F)主馈线(M)(F)硬跳线(M) (F)天线。 有功分器(按照由下往上顺序): 软跳线(M)(F)馈线避雷器(M)(F)主馈线(M)(F)功分器(F) (M)硬跳线(M)(F)天线。 4.4GSM 基站基站对对机房的要求机房的要求 基站机房要求如下表所示。这些要求应作为机房建设、改造或装修的设 计依据。 项项目目要求要求 机房面积一般不小于 15 平方米 最低净高(m)2.8m 地面均匀载荷(Kg/平方米)600 (未包括电池重量的负荷)或经过承重核算达到设备安装要求。 温度、湿度要求温度 1828;湿度: 30%75% 防尘要求良好防尘 地面材料防静电水磨石地面、防静电半硬质塑料或优质地板砖 15 项项目目要求要求 墙面、顶棚及装修乳胶漆、防静电涂料 门机房门外开或推拉门, 门宽1 米 照度(Lx 离地面 0.8 米水平面上)150-200 Lx 备注 1、每个机房内均应设烟雾告警及灭火装置,并配有安全门锁。 2、应配备空调(窗式或柜式)。 3、核实地板荷重,按要求处理地面。 4、各机房内均应安装(单相, 三相) 电源插座 23 个,插座应装在 设备附近的墙上,距地 0.3m.。 5、各机房对外的孔洞待设备安装完毕后均应做密封处理。 6、各机房抗震要求应按现有通信楼同等级处理。 租用基站机房需设隔墙的,均采用轻钢龙骨双面单层纸面防火石膏板隔 墙,以减少湿作业,加快施工进度,减少楼面荷载。机房门直接与室外空间相通 的,尽量做两道门,以保证房间内的清洁和节约能源。 外窗面积大或外窗超过一个的,均应封闭外窗或减小外窗面积,作法是 在窗内,以轻钢龙骨单面单层石膏板封闭,板四周压木线封边。 基站机房层高较高的,采用轻钢龙骨纸面石膏板吊顶,吊顶应尽量接近 钢筋混凝土板底,照明线路均暗敷。 改建基站机房的楼面,一般不再重修,个别水泥楼面起砂、空鼓、有裂纹 的应铲除重做。 凡设在砖混结构(楼层)的基站机房,其电池组应放在加固的槽钢上,电池 荷载不能直接传至楼板。在框架建筑内的蓄电池组,设计中已尽量放置在框架 主梁或分散布置在较大楼面范围内。 基站机房内墙、顶棚均采用乳胶漆处理。 改建基站机房设在底层的应在原地面上做防潮层,机房门直接对外时应 加设防盗门。 4.5 GSM 基站基站对传输专业对传输专业的要求的要求 向基站引入的通信线路在进入基站机房时宜采用地下电缆引入,电缆的 户外端离基站机房的距离不宜小于 50 米,入户端头处金属外皮应就近和机房 的防雷接地系统相连接,芯线上应安装过压保护装置;通信电缆如果用架空方 式向基站引入,电缆吊索及金属外皮必须就近和机房避雷系统相连,芯线上必 须安装过压保护装置。 16 4.6 抗震加固抗震加固 所有的设备均要求采取抗震加固措施,设备机架除底座采取抗震加固措 施外,要求机架与机架之间也要加固连接,具体加固方式由厂家确定。 4.7 天天线线安装工安装工艺艺要求要求 天线应通过 70 钢管加固到楼顶(或铁塔)上。 楼房站定向天线通过 天线支撑杆安装到楼顶女儿墙或天线增高架上,要求安装在女儿墙上的天 线下端高出女儿墙上沿 1 米,天线排列方向原则上与天线辐射方向垂直。 4.8 基站基站铁铁塔工塔工艺艺要求要求 4.8.1 落地铁塔工艺要求 根据建设单位的要求,新建铁塔一般新设两层平台,GSM 天线尽量占 用一层,第二层平台做为备用。天线在平台上应能灵活地调整方向,铁塔应 设馈线爬梯并为其馈线预留安装位置。 基站天线对铁塔工艺具体要求见下表: 1在当地 50 年所遇最大风速下,铁塔任意点的水平位移不应大于该点离地高度的 1/100。 2在当地 50 年所遇最大风速下,铁塔轴向扭曲不得超过0.4。 变形 限制 3在发生比当地烈度高一度的地震时,铁塔不得产生影响通信的永久变形。 设计铁塔时应按工艺提供的数据(包括天线数量、口径、重量等)考虑负荷。 1基站天线按每付长 2.5 米、重 14Kg、迎风面积按 0.8 平方米考虑,每付天线支撑杆重按 50Kg(共 6 付)。 2每付天线按 1 条馈线考虑,重量按 1.5Kg/米(含馈线加固卡子)。 3铁塔平台上的施工负荷由铁塔设计单位考虑,但不得小于 150Kg/平米。 荷载 要求 4有关其它负荷(如雨、雪、冰凌等)由铁塔设计单位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考虑。 1 铁塔必须有防雷措施,避雷针应有下引线至地网。铁塔基础应设置地网并与设备工作保 护地网相连,接地电阻值小于 5 欧姆。 2 铁塔需设置维护爬梯,沿爬梯两侧各设置宽 0.4 米的馈线加固架。维护爬梯应设置在靠 机房一侧的塔面上,沿途不得有任何阻挡。馈线加固架的步距为 0.5 米。 3 每座铁塔在移动通信天线挂高处设置 1 个半径为 2 米的园形操作平台,在平台的 4 周均 可安装支撑基站天线竖杆的延伸臂(共六个长 0.5 米的延伸臂),天线竖杆为 70,长 3 至 4 米的镀锌钢管,要求能上/下各安装 1 付基站天线。平台四周应设置高 1 米的安全护 栏。 4 根据当地规定设置塔顶航空闪光障碍灯,建议采用太阳能供电的 PLZ-3 型太阳能闪光障 碍灯。 5铁塔与机房之间应设置过桥,宽度为 0.8 米,两边护栏高 1.2 米,应考虑 2 人同时操作。 安全 防护 措施 6铁塔应有防腐防锈能力。 1馈线沿过桥及沿馈线加固架加固时,其加固间距为 1 米左右。 2要求塔顶平台设置荷载为 500Kg 的滑轮一个。其它 3铁塔基础应根据实际场地进行设计,对场地较小的站可采用钢管塔。 17 注:在角铁塔(含基础)设计时,应满足塔内建房(长宽高480033002800,机房地面至少高 出室外地面 600mm)的要求。 4.8.2 铁塔抱杆工艺要求 (1)抱杆的直径为 60105mm,垂直长度为 3000mm,管材壁厚大于 5mm。 (2)抱杆和铁塔之间的水平距离应大于 1000mm。抱杆和铁塔之间应有 2 根水平支臂连接,每根水平支臂和铁塔之间还应有至少一根斜拉臂固定。 (3)垂直抱杆应和水平支臂牢固连接在一起,抱杆下端不应超出水平支 臂,最好与水平支臂取齐,以便固定软跳线。 (4)每个扇区用 2 个抱杆,同扇区两抱杆间距应大于 3000mm。相邻两 扇区的抱杆间距应大于 1500mm。 (5)抱杆和铁塔之间应连接牢固,应能承受两人同时作业。抱杆应安装 垂直,水平支臂和铁塔连接处应能调节抱杆垂直度。 (6)抱杆在平台上的位置应能调节,即能满足同扇区和相邻扇区间距的 要求。 (7)抱杆用材应是热镀锌钢管。 4.8.3 拉线塔工艺要求 (1)拉线式铁塔一般也采用金属材料,塔身多数是上下一致的直柱形结 构,拉线塔高度小于 20 米时杆身可采用钢管,大于 20 米时宜采用格构式杆 身;拉线布置:拉线是沿塔身高度等距或平等距设置,塔身越高,层数越多, 平面上宜为互交 120的三个对称方向,或互交 90的四个对称方向,拉线与 地面夹角宜为 4060,最大不能超过 65。 (2)拉线塔高度不宜超过 40 米。 (3)拉线的初始应力应综合考虑杆体变形、内力和稳定以及拉线承载力 等因素确定,宜在 100250N/mm2。 (4)拉线材料为高强度钢丝绳。 (5)安装天线的平台负荷由铁塔厂家设计,要求不小于 500kg/平方米; (6)抗震性能:比当地设防裂度提高一度。 (7)风荷载:当地 1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