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伦理学专业论文)王阳明的理想人格思想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独 创 声 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 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 (注:如没有其他需要特别声明的,本栏可 空)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 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 学校学校 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有权保留并向国 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 学校学校 可 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 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签字: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目录 摘 要 . i abstract . iii 导 言 . 1 (一)论文的选题意义 . 2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 . 4 (三)本文研究的思路和创新之处 . 5 一 王阳明理想人格思想形成的立论基础 . 6 (一)王阳明理想人格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 . 6 (二)王阳明理想人格思想形成的理论前提 . 8 1儒家理想人格思想 . 8 2道家理想人格思想 . 10 3佛家理想人格思想 . 10 4王阳明对儒、道、佛诸家理想人格思想的吸收 . 11 二 王阳明理想人格思想的基本内容 . 12 (一) 理想人格的存在根据良知说 . 12 1良知说的理论前提 . 12 2良知之涵义 . 12 (二) 王阳明对理想人格的界定 . 15 1心之良知是谓圣 . 15 2在存乎天理而不在才力 . 15 3圣人可学而至 . 16 (三) 王阳明理想人格达到的境界 . 17 1超道德性的无我之境 . 17 2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的有我之境 . 20 3有无合一之境 . 22 (四)王阳明理想人格实现的方法论 . 22 1致良知说 . 22 2何以致良知 . 23 三 王阳明理想人格的价值与启示 . 28 (一) 王阳明理想人格思想的历史价值 . 28 1王阳明理想人格思想对封建专制制度的维护与制约28 2王阳明理想人格思想对后世思想家的影响 . 28 3王阳明理想人格思想在个人修养中发挥的作用 . 30 (二) 王阳明理想人格思想的现实启示 . 32 1对人们的理想追求确立做人的基本标准 . 32 2激励人们超越自我 . 33 3对现代人全面发展的引领 . 34 结语 . 37 注释 . 38 参考文献 . 44 致谢 . 48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49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 中文摘要中文摘要 王阳明一生以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著称于世。其理想人格的提出以挽救时弊为 目的,以儒家“内圣外王”为基点,汲取儒、道、佛诸家理想人格学说之众长,形成其独 具风格的人格学说。王阳明理想人格思想是建构现代儒学的传统精神资源,也是日本、新 加坡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发展的精神动力。理想人格是整个社会与个体人格上完全的实 现,是人们在道德上奋斗的最高典范和楷模。王阳明根据当时的社会政治理想提出了相应 的理想人格。笔者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以成圣作为切入点,采用文献分析法和历史分析 法对王阳明理想人格思想做了三部分的研究。 第一部分考察了王阳明理想人格思想的立论基础,即王阳明理想人格思想形成的社会 历史条件与理论前提两个方面。其中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包括当时的经济基础、政治 状况以及文化现状三个层面。王阳明生活的时代仍然是封闭的小农经济社会,随着商品经 济的发展,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经得到初步的发展。 朝市争利现象不只出现在商业活动中, 而且已然成为当时社会政治生活的准则。同时,土地兼并尤为激烈,进而引发烽火连年的 农民起义。统治阶级内部宦官专权、党争不息、边境侵扰连年不断。明王朝继承前朝科举 制度,实行文化专制,增加八股文,加之当时官方理学的教条化,无疑加深了士大夫阶层 的软弱。针对当时的社会现状和自己的政治生涯以及学术经历,王阳明意识到仅有个人的 道德修为是远远不够的,社会、人心的危亡需要挽救,支离、繁琐的理学需要重建。在吸 收儒家、道家、佛家理想人格思想特质的基础上,形成其独特的人格学说。 第二部分阐述了王阳明理想人格思想的基本内容,即王阳明理想人格确立的依据 良知说;王阳明理想人格的界定;王阳明理想人格所达到的境界以及王阳明理想人格实现 的方法论四个方面。笔者分别从良知说的理论前提、良知之涵义两方面展开论述,得知王 阳明的良知说源于先秦孟子的良知说,并蕴含着良知既是道德情感与道德评价的统一,又 是封建纲常的道德原则和规范,还是圣凡同具之心。在此基础上进而揭示王阳明理想人格 的涵义:圣人并不是无所不能,无所不知,只要扩充其良知良能,人人都有成为圣人的可 能,德性变为理想人格的唯一标准。王阳明在汲取儒、道、佛诸家人格境界的基础上,形 成了自己自得洒落、狂者胸次等超道德性的“无我”之境,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的“有 我”之境以及有无合一之境界。体现了王阳明作为一个儒者不仅谋求个人的安心立命,而 且对社会的现实忧患也有悲悯恻怛之情。王阳明理想人格实现的方法论,即 “致良知”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i 的修养方法论以及“知行合一”的认识论,使个人修养具备了现实可操作性,也为个人修 养提供了实践上的良好范式。 第三部分评析了王阳明理想人格思想的价值与启示。王阳明理想人格思想的历史价值 方面包括思想对封建专制制度的维护与制约,在理论上对后世思想家的影响以及在个人修 养中发挥的作用。王阳明理想人格思想的现实启示方面包括三个层面:为人们树立做人的 基本标准;激励人们超越自我;对人们全面发展的引领。王阳明重视道德修养,并将个人 修养与他人、国家、社会应有的责任和义务紧密相连,无疑对于培养有道德、有理想、有 文化、有纪律的当代人有着重大的借鉴意义。本文对王阳明理想人格思想的梳理与研究过 程,说到底就是以批判继承、弃糟取精,综合创新,古为今用的态度对传统伦理道德的撷 取与转化的过程。通过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王阳明人格思想的意义进行挖掘,促成人们本 真的自我觉醒,为现代人学做人,形成独立、健全的人格,提供良好的范式。 关键词关键词:王阳明;理想人格;致良知 分类号分类号:b82b82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ii abstract wang yangming is famous for his morality, contributions and comments. ideal personality theory that he proposed based on the sagely within and kingly without of confucian school, aims at saving the current malpractice. and he developed his unique style of personality theory through assimilating the advantages from confucian school, taoist school and buddhism. wang yangmings ideal personality theory is the spirit resources of modern confucianism construction as well as the spirit impetus of development in japan, singapore and other southeast asian countries and regions. ideal personality is the full realization between the whole society and individual personality, and is a supreme example of moral during the procedure of moral development.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social politics, wang yangming proposed the ideal personality. on the basis of the predecessors, the author takes sanctify as a starting point, and studies his thoughts of ideal personality through document analysis and historical analysis in three parts. the first part presents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wang yangmings ideal personality thought, that is the social and historical conditions, and theoretical premise. the social and historical conditions consists of the prevailing economic foundation, political and cultural situations. the date that wang yangming lived is still closed and a small-scale peasant economy societ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ommodity economy, the mode of production of capitalism has taken shape initially, and market competition did not only appeared in a commercial activity, but also become a norms of social and political life at that time. meanwhile, land annexation is particularly intense, so the peasant upraised constantly. as for the ruling class, eunuch grasp all the power, party struggles constantly, and border intrusion year by year. ming dynasty inherited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system, implement the cultural dictatorship, and increase the eight-part essay, at the same time, with the dogmalizing of official neo-confucianism, the literati class are weak. according to the social conditions and her political career and academic experience, wang yangming realized that only a personal moral self-cultivation is not enough, the society, peoples minds also need rescue, and the neo-confucianism needs to be rebuilt. on the basis of absorbing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v confucian, taoist, and buddhist ideas of ideal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wang yangming formed his unique personality theory. the second part elaborated the basic content of wang yangmings ideal personality thought, that is wang yangmings ideal personality - conscience; the demarcation of ideal personality; the realm that the ideal personality need to achieve; and the method. the author discussed his theory from the premise of the conscience and the meaning of the conscience respectively, we informed that wang yangmings conscience derive from mencius view of pre-qin. and there is emotional and moral conscience is both a moral evaluation of unification, and feudal moral principles and norms of the three cardinal guides and the five constant virtues as specified in the feudal ethical code, is also the same with heart. on this basis, and thus revealing the meaning of wang yangmings ideal personality: the saints are not omnipotent, omniscient, as long as the expansion of its conscience, everyone has become a saint, becomes the ideal personality of the only standard of virtue. wang yangmings drawing of confucianism, taoism and buddhism on the basis of the personality, developed his own natural, wild heart secondary hyper-morality without me about, i benevolent state of all things in the world as a whole as well as there is no state. reflects a confucian wang yangming as not only seek personal mind state of life, but also on the social reality of our grief sorrowful worried feelings. methodology of implementation of wang yangmings ideal personality, the innate training methodology, as well as unity theory, self-cultivation and have the practical operability, also good for personal cultivation practice paradigm. the third part analyzes wang yangmings ideal personality thought value and enlightenment. wang yangming ideal personality thought historical value aspects including thought the feudalism system maintenance and restriction, in theory of later generations and influence of thinkers in the practice operation significance. enlightenment of wang yangmings thought of ideal personality consists of three levels: ideals of the people-basic human standards; encouraging people; on peoples all-round development-to lead. wang yangmings importance to the moral and personal culture, country, and others closely linked to th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obligation, no doubt for the cultivation of moral integrity, ideals, culture, and discipline has a major significance of contemporary people. wang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v yangming ideal personality thought the comb and the research process, the final analysis is a critical inheritance, discard bad sperm retrieval, integrated innovation, the past serve the present attitude of the capture of traditional ethics and transformation process. wang yangmings personality through both theory and practice significance of the idea of excavation, this true self-awakening, for modern life, forming independent, healthy character, provide a good example. key words: wang yangming ; ideal personality ;achieves the conscience category number:b82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导导 言言 (一)(一)论文的选题意义论文的选题意义 王阳明,名守仁,字伯安,祖籍浙江余姚,生于明宪宗成化八年(公元一四七二年) , 卒于嘉靖七年(公元一五二九年) ,终年五十七岁。因曾修习讲论于会稽山阳明洞,遂世 称阳明先生。他一生以文治武功著称于世,可谓体现了儒家最高政治境界即“内圣外王” 的文武全才, 明史王守仁传对其作出高度褒扬而又中肯的评价:“终明之世,文臣用 兵制胜,未有如守仁者也” 。他不仅长于词章、深谙儒术、而且精通兵法、育才有方,切 实做到了立德、立功、立言,真三不朽。 1理论意义理论意义 阳明心学是建构现代儒学的传统精神资源,对中国以及东南亚国家和地区近代文化起 着不可估量的启蒙作用。王阳明历经了“出入释老”而“归本孔孟”的思想历程,他吸收 佛道的生存智慧为其确立安心立命之所,以他自己的生命体验在理论和实践上实现了有我 之境与无我之境的完美结合,即实现了儒学自北宋以来积极入世的价值理性与佛道精神修 养的结合。这无疑是自先秦孔孟迄宋明程朱理学人格思想的重大革新。王阳明一反儒学旧 有传统, 界定心之良知是谓圣的理想人格内涵, 将人格修养主体从传统的士阶层普及至士、 工、农、商所有阶层,肯定了人的个体独特性、平等性,开创了人格独立、平等之先河。 梁启超曾经赞美“阳明是一位豪杰之士,他的学术像打药针般,令人兴奋,所以能做五百 年道学结束,吐很大光芒。 ”作为明代狂者文人的先行者,阳明实现了儒家人格由朱子的 “醇儒”向“豪杰人士”的转换,更推动了明中叶之后人们的自我觉醒和个性的解放。无 论着眼于伦理学研究的学术要求,还是基于传统文化对当代的价值来看,阳明学都是值得 研究的重要课题。而王阳明的人格思想又是是阳明学研究的重中之重。 2现实意义现实意义 本文对王阳明理想人格思想的梳理与研究过程,说到底就是对传统伦理道德的撷取与 转化的过程。中国伦理学会会长罗国杰先生指出: “对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正确态度应当 是:批判继承、弃糟取精,综合创新,古为今用。批判继承是一个总的原则。说明我们的 继承是有批判、有选择、有目的的,是要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原则和无产阶级的利益来 进行的。 ” 笔者遵循以上的原则理性地分析了王阳明理想人格思想的现实启示,即为人们 的理想追求确立做人的基本标准;激励人们超越自我;对现代人全面发展的引领。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当然,长期以来对于王阳明理想人格思想的理论前提、现实可能性以及在个人修养中 发挥的作用等方面研究还略显不足,往往只是阐释阳明人格思想理论的诸要素,缺乏对其 人格思想的整体把握,使阳明人格思想丧失了内在的逻辑性和一致性。笔者在前人对王阳 明理想人格思想的研究基础上,以成圣作为切入点,从理论上和实践上两方面对王阳明人 格思想的意义进行挖掘,凸显传统思想文化与现代社会之冲突与融合。 (二)(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及趋势 1国内的研究现状及趋势国内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1 1)19491949 年年至至上个世纪上个世纪 8080 年代以前年代以前 这一时期正式出版的有梁启超的王阳明知行合一之教 ,他针对当时教育界只管说 不管做的积弊,提出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是一个“讲学宗旨” ,并以大学原文作为引子, 深刻的阐释了阳明知行合一的内容。贺麟的学术论文集如: 知行合一新论 ,书中阐明王 阳明的知行合一认识论, 实质上是作为道德修养的工夫论的理论基础而提出的。 嵇文甫 晚 明思想史论 、容肇祖明代思想史以及钱穆的王阳明是研究阳明学的专著,把王 阳明置于理学发展史中加以考察, 勾勒王学之大纲与流变。 该时段出版的还有冯友兰的 中 国哲学史 、范寿康的中国哲学史通论等。以上著作大多以传统学术立场,兼以中西 比较的手法阐释阳明心学的哲学内涵,对于西方哲学的援引仅限于哲学名词术语,而多以 明末清初黄宗羲的明儒学案中的资料为据,对于阳明人格思想的阐发深度不够。 孙叔平的中国哲学史稿 (下) 、侯外庐主编中国思想通史 、任继愈主编中国 哲学史 (三) ,以上著作出版于 60 年代左右,这个时期的哲学明显划分唯心与唯物两条 路径。作者通过阶级分析法论证王阳明是封建大地主、大官僚的代言人和卫道者。他妄图 利用封建的道德说教来破除人们不安分的“心中贼” ,利用血腥的屠刀镇压推翻封建统治 阶级的“山中贼” ,已达到他挽救明王朝覆灭危机的目的。三位哲学家一针见血地揭露了 王阳明学说反动的阶级实质,指出他的心学说到底是主观唯心主义哲学,其中理想人格思 想透出极端的唯我主义。纵观以上著作,应当承认就传统道德文化资源的取舍问题而言, 已经呈现出过度否定传统道德资源的倾向。 (2 2)上个世纪上个世纪 8080 年代年代 侯外庐、邱汉生、张岂之主编的宋明理学史(下)作者将成圣功夫分为静的功夫和 动的功夫,从“心即理” 、 “知行合一” 、 “致良知”三个方面对王阳明心学思想不同阶段的 划分和阐述,其中重点阐发了阳明思想对佛教禅学的吸收,这对于王阳明理想人格思想的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研究具有了更加积极的意义。方尔加的王阳明心学研究联系王阳明一生的经历和主要 活动来说明他的思想发展、成熟和深化过程,对“尤场悟道”作了论述分析。将阳明心学 的主要分三个阶段: 1.龙场悟道, 2.知行合一 ,3.致良知,较全面并通俗易懂地阐述 了阳明思想学说。 邓艾民在朱熹王守仁哲学研究中通过对王阳明哲学思想内在义理 及其演变过程的梳理,并与朱熹哲学加以区分,这对于阳明思想精当切实的了解和立体的 把握无疑大有裨益。杨国荣在王学通论从王阳明到熊十力中以王学的兴起,王阳 明的心学体系,致良知说的分化,志知之辩的演进,从良知说到童心说,王学的终结,历 史的余响:王学与中国近代哲学七个方面来系统展开阳明思想的演变历程,并提出:王学 对于中国近代哲学有着不可忽视的制约作用。以上著作力图突破旧有教条主义,以一种新 的模式进行探究。在中国传统道德资源取舍问题上,杨明先生指出: “在 80 年代,主要来 自“全盘西化”的右的思潮的干扰。在实践层面上,与中国传统道德的隔膜,特别是对中 国优良传统道德的偏见,仍然有着很大的市场。 ” (3 3)上个世纪上个世纪 9090 年代至今年代至今 张立文的宋明理学研究试图从阳明自我表述的范畴命题出发来诠释王学的内在涵 义。沈善洪、王凤贤王阳明哲学研究对王阳明人格思想立足于阶级论,认为王阳明倡 导的圣人与狂人是地主阶级的护道者。张祥浩的王守仁评传全面、历史地展示了王守 仁思想的各个侧面,并立体地阐述了王学产生及其衍化的理论思考。陈来在有无之境 王阳明哲学的精神中,从无我、有我、洒落自得的狂者胸次以及万物一体等方面论证了 王阳明的圣人境界,以新颖的处理哲学问题的方法以及对中国哲学问题的明晰的剖析能力 表现了他两方面的思路主轴,即对王学的诸多理论主题作了精当的疏解,另一方面,以有 无之辨作为主要的轴心阐发了王学成就在中国哲学史上的意义。胡永中的致良知论王 阳明去恶思想研究立足于王阳明的“致良知”说,以“去恶的为切入点,对良知与恶 分别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总结出良知有三层含义及其来源:道德标准、道德主体、存在自 身。张学智的明代哲学史 、朱贻庭的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史以良知作为道德“心本” 进而扩展为宇宙的本体,使道德修养致良知成为可能,使“存天理,灭人欲”更加合 理。杨国荣的杨国荣讲王阳明包括:心学形成的历史前提、心体的创建、心与物、德 性语境的良知、群己之辨、致良知、心学的近代回响等内容,阐发王阳明以心体的重建为 逻辑起点展开了本体论、伦理学、认识论为统一体的系统。罗国杰的中国伦理思想史 (下)认为王阳明将程朱“圣人”的特许权下放到一般人,势必导致人们轻视外在权威。 而这些思想恰恰成为了后来者提倡“自为” 、 “自适” ,反对封建礼教的束缚,要求个性解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 放的思想自由的酵母。冯达文、郭齐勇在新编中国哲学史 (下)中指出王阳明的为学 路向体现了宋明儒者将天理纳入到人伦日用,并认为,阳明敢于不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 主要是因其凡事都“求诸于心”的道德实践为支持。由以上著作可知,90 年代在中国传统 资源批判继承方面,总体上是强调弘扬传统道德的发展态势的。 2国外关于王阳明人格思想的研究现状国外关于王阳明人格思想的研究现状 国外学者对王阳明的研究也值得重视。狄百瑞、冈田武彦、倪德卫、艾文贺等人都有 关于王阳明的研究。如: (美)狄百瑞发掘王阳明道德教化思想中自由与自发精神,著有 中国的自由传统 ,本书就中国宋明理学的传统讨论中国古代思想中的自由主义特质, 并论及新儒学“学以为己”的个人自发色彩,强调自得、相互激励等价值的教育思想,以 及明代知识分子自任于天下的责任感。他另一本东亚文明五个阶段的对话无论在古典 形成时期、佛教传入时期、宋明新儒学时期,还是近代东西碰撞时期,在以儒家为价值内 核的东亚文明内部,均展开过持续的思想对话。而狄百瑞教授正是以此种对话性为主线, 来追问支持文明之发生和发展的基本动力。缘此,此书并非表现为单纯的回溯,还更表现 为积极的前瞻,因为借助于上述“既分又合”的辩证形态工作者展示了他所向往的未来世 界文明的典型存在样式。 日本学者冈田武彦在王阳明与明末儒学中以明末儒学为中心,主要对王阳明及其 门人以及与王阳明同时代的儒家湛甘泉的思想作了系统而全面的论述。 (美)艾文贺的儒 家传统中的伦理学详细区分了孟子与王阳明的思想,他指出:尽管王阳明自称自己是孟 子的坚定继承者和捍卫者,但是仔细比较可以发现,二人之间的差距极大。 (美)倪德卫 的儒家之道收集了美国汉学大家倪德卫数十年的代表之作,集中体现了其研究中国哲 学的成果。最值得读者注意的成果为道德研究哲学成果、孟学研究成果、明清哲学研究成 果。 (美) 杜维明在 的宋明儒学思想之旅青年王阳明(14721509) 中分别以探寻、 抉 择、大悟、意义四章对青年王阳明的思想作了立体的疏解,对深入王阳明心学特别是阳明 伦理思想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三三)本文研究的思路和创新之处本文研究的思路和创新之处 研究思路:本文以王阳明理想人格作为研究切入点,在其时代背景和理论渊源梳理的 基础上展开王阳明理想人格的基本内容,进而揭示其理想人格的内在根据、涵义、所达到 的高度以及实现理想人格的方法论。最后从历史价值和现实启示两方面评述了王阳明人格 思想在理论和实践上的意义与影响。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 创新之处:笔者对王阳明理想人格思想的立论基础、基本内容以及历史价值与现实启 示等三方面做了中肯的梳理,说到底就是对传统伦理道德以批判继承、弃糟取精,综合创 新,古为今用的撷取与转化。力图从理论上和实践上两方面对王阳明人格思想的意义进行 挖掘,探求王阳明理想人格与现代人格的契合点,为现代人觉醒自我、寻求真实的人生价 值提供有益的思想资源。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6 一一、王阳明理想人格思想王阳明理想人格思想的立论基础的立论基础 任何一种思想学说都不是空穴来风、无中生有,而是一定历史时代的产物,必然带有 时代的烙印,反映一定阶级的利益和愿望,也是与其他文化的相互激荡、渗透和融会的结 果,代表明王朝统治阶级的思想家王阳明亦不例外。针对当时社会政治黑暗、世风日下的 严重局面, 并结合自己一生坎坷的经历, 王阳明认为惟有实现理想人格才能挽救社会危亡、 人心危困。 (一)(一)王阳明理想人格思想王阳明理想人格思想产生产生的的社会社会历史历史条件条件 1经济基础经济基础 王阳明生活的时代仍然是封闭的小农经济社会,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农业和 手工业的相应发展。农业方面,耕作技术有所进步,当时在耕耘、选种、灌溉、施肥、园 艺等各方面都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手工业方面,也有了一定的发展,表现在工场内细密 的分工上,如:苏州丝织业中,就有车工、纱工、缎工、织工等专门的工匠。精细的分工, 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增加了产量。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经济的繁荣,当时南北 两京是全国最大的城市,东南沿海及长江沿岸的各大港口既是交通要津,也是商业都会。 这无疑促成了市民阶层的兴起。经济的增长刺激了人们追名逐利的欲望。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虚拟仪器技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半导体器件原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新乡工程学院《新能源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南宁学院《战略管理二手数据分析》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项目实践实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天津工业大学《现代控制系统(上)》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襄阳汽车职业技术学院《地理科学类专业导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天水师范学院《景观设计基础》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广州软件学院《计算机网络安全B》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湖北健康职业学院《信息内容安全的理论与应用》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胸腔穿刺术评分表
- 15D503 利用建筑物金属体做防雷及接地装置安装
-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 第4单元 第10招 分数单位的拆分 知识点梳理重点题型练习课件
- 开关设备检修工(技师)技能鉴定备考试题库及答案
- 川教版二年级《生命.生态.安全》下册第10课《面对学习困难》课件
- 端午节趣味谜语及答案
- 机械制造工艺学 王先逵课后答案
- 招商计划书内容
- 地铁车站毕业设计
- 小学数学前置性探究学习的实践研究
- 轨道交通信号基础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同济大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