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黑龙江地处祖国北疆,是我国一个重要的边疆省份。历史上有多个民族勃兴于白 山黑水,并曾建立过地方政权,甚至是全国政权,为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做出过卓 越的贡献,他们缤纷辉煌的历史在我国、甚至在亚洲历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清王朝 入关以后,为加强对汉族地区的统治,为宣扬列祖列宗的建国业绩,清统治者尤其重 视东北地区的方志编纂,修志活动陆续展开。康熙年间,方式济撰写了黑龙江地区最 早的志乘龙沙纪略1 卷,详尽记载黑龙江地区历史沿革、名山大川、民族分布、 物产贡赋等内容。它是齐齐哈尔最早的志书,又是颇具史料价值和较高文学价值的笔 记体著作,对研究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为后人留下了研究黑龙 江历史极其珍贵的第一手资料,来新夏先生评价甚高,称方式济的龙沙纪略为“舆 地不可少之本”。 笔者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史料为依据,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站在唯物 主义立场上,运用历史综合分析的方法、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方法,并借鉴考古学、 比较语言学、社会学、民族学、人类文化学的理论和方法来对方式济龙沙纪略及 其相关问题进行阐释和分析,并进一步挖掘此书的史料价值和现实意义。 国内关于本专题的研究尚显薄弱,相关论文及专著较少,仅少数学者引用了书中 所需的小段内容作史料。笔者力图通过对其内容及相关问题的研究,更好地让后人了 解当地历史及其政治、经济、民俗人情等情况,为当今学者研究东北边疆史地,特别 是研究黑龙江地方史提供重要史料,也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增添一块砖瓦。 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来论述方式济及其龙沙纪略: 首先,介绍作者的生平经历及家庭背景。在这一部分中笔者详细论述了南山集 案以及桐城方氏家族的源流考,然后具体介绍了作者方式济的生平和他的主要作品。 其次,从龙沙纪略的成书背景、版本、体裁等方面进行细致的研究来了解这 部黑龙江最早的方志著作。 再次,笔者着重对龙沙纪略的内容进行详细论述。分别从龙沙纪略中有 关东北农史资料、边塞生活及文化风俗、商业贸易和地理气候四个大方面进行归类 论述,从而提供此著作对现在学者可利用的资料。 最后,总结龙沙纪略的学术价值,是今天研究齐齐哈尔文化史、风俗史、地 方史的珍贵史料。 关键词:方式济;龙沙记略;内容;价值 a b s t r a c t h e il 0 n 萄i a n g ,l o c a t e di nt l l en o n l l e n lc h 劬,i sa 1 1i m p o r t 肌t 舶n t i e rp r o v i n c e s i i lt h e l l i s t o 巧s e v e r a j 彻t i o 邶t h r i v e db e 觚e c nb a i s h a na i l dh e i s h u i ,h 嬲e s t a b l i s h e dl o c a l g o v e m m e n t s ,o re v e nn l en a t i o n a lg o v e m m e m t h e yh a v em a d eo u t s 伽1 d i n gc o 枷b u t i o n s t om ef o 加a t i o no fc 1 1 i n a t sm u l t i - e t l l i l i cc o l m 时i i lt h ec 1 1 i n e s el l i s t 0 巧,e v e np l a y e da i l i i n p o r t a n tr o l ei nn l ea s i ah i s t 0 巧a f i e rt l l eq i n gd y i l a s t y se n t 巧,i no r d e rt 0s 仃e :n g t h e n m em l eo f l eh a i ln a t i o n a l i t ) r ,t op r o m o t et h ef o u n d i n gp e r f b n n a l l c eo fp r e d c c e s s o r s ,m e q i n gr u l e r sa t t a u c h e dp a r t i c l l l a ri m p o i r t a n c et ot l l en o r t l l e a s t e mr e 酉o no fm el o c a lr e c o r d s c o m p i l a t i o n ,m a i n t e n a n c e - a c t i v i t i e sl l a v es t a n e d h lt 1 1 e 勋n 野iy e a r s ,f a l l gs 蛔i 、v m t et l l e e 砌i e s tz l l ic h e n go fh e il o n 由i a n g 一”砌p & 册肌口砂矿三d ,炉 矿v o l u m e1 ,恤c hr e c o r d m eh e il o n 萄i a n gi nh i s t o 巧,s h o w p l a c e s ,n a t i o n a lm s 打i b u t i o n ,p r o d l l c t s 觚dt a x e sa n ds o o n i ti st h ef i r s t1 0 c a lr e c o r d si nq i q i h a e r ,a l s oav e r ym 乒l i t e r a 巧v a l u e 觚d1 1 i s t o r i c a l v a l u eo ft l l en o t e so f b o o k ,w 1 1 i c hh a d 锄i m p o r t 觚ts i 鲥f i c a n c ei i ls t u d y i n gt h ep o l i t i c a l , e c o n o m i ca n dc i 】i t l l r aio ft h a t 缸e a n di tw a st l l ef i r s t h a n dr e s c u r c eo nm er e s e a r c ho ft h e 1 1 i s t o 巧o fh e il d n 萄i a i l g m r l a ix i l l ) 【i ae v a l u a t e di th i g m yt l m tf a n gs 岣i s ”砌p ,聊聊口秒q 肚d ,炉办矿w 舔t h en e c e s s a r yr e s o u r c et os t u d ym i sp l a c e i 仃i e dt 0s t u d ya n de x p l a i n ”砌e 鼢m m 口砂矿d 他s 矗口i ta n do t l l e rr e l a t i e di s s u e so nt h e b a s i so fp r e v i o u sr e s e a h e s 锄d1 1 i s t o r i c a l 讹,缸i h e r 洒gt om ep r i n c i p l eo fs e e l ( i n g 协l t l l 自d mf k t s ,岔d mm em a t e r i a l i s tp o s i t i o n ,u s i i 培1 em e t l l o d so ft h el l i s t o r i c a la l l a l y s i s ,t 1 1 e c o 加b 证a t i o nm e t h o do ft l i s t o r ya n dm er e a l i t y ,岫i n go na r c t 啪o l o g y ,c o m p a r a t i v e l i n g u i s t i c s ,s o c i o l o g y ,e t l l l l o l o g y ,t 1 1 et h e o 巧o fh 啪a nc u l t u r e ,觚d 血r m e re x c a v a t e dt l l e 址s t o r i c a lb o o kv a l u ea n dp r a c t i c a ls i 鲥f i c a i l c e d o m e s t i cr e s e a r c ho nm et o p i cw a ss t i l lw e a l 【,l er e l e v 锄tp 印e r sa n d m o n o 伊a p l l sa r c n o te n o u g h ,o i l l yas m a l lm m l b e ro fs c h o l a r sq u o t e di i lm es i l i p p e t sf o rl l i s t o r i c a l l 讹b y t l l er e s e a r c h e so ni t sc o n t e n t 锄dr e l a t e di s s u e s ,t l l e 她t h o rt r i e dt 0m a l 【eab e t t e r u n d e r s t a | 1 d i i l go fl o c a lm s t 0 巧a i l di t sp o l i 够,e c o n o m ya i l d f i o 【- c u s t o m ,p r 0 v i d ei i l l p 删 m a t 嘶a l sf o rc o n t e m p o r a r ys c h o l a r st or e s e a r c ht l l el l i s t o r yo fm en o r t h e 嬲tb o r d e ra r e 舔, e s p e c i a l l yo nt l l es t u d yo ft h el o c a ll l i s t o 巧o fh e il o n 自i a i l g ,a n da l s o 矗wm ec o n s t m i :t i o n o fs o c i a l i s t i cs p i r i t l l a lc i v i l i z 撕o n t l l i sp 印e ri sd i v i d e di n t of 0 u rp a n s : f i l 赋o fa 1 1 ,i i i t r o d u c em ea u t h o r sl i f e 锄d 觚i l yb a c k g r 0 l d h lt l l i ss e c t i o nm ea u 如o r d i s c u s s e s7 ,傩 口以j 譬b f ”c a s ea i l dt o n g c h e n gs o u r c eo ft h ef a n gf m l i l yi nd e t a i l ,a n dt h e n i l l 仃0 d u c e df 趾gs 埘i sl i f ea n dl l i sm 勾0 rw o r k s s e c o n m y ,s m d yo nt h eb b a c k g r o m l do f 廿1 eb 0 0 kf o 姗a t i o n ,e d i t i o na i l dm ei t e r a t l l r e t y p eo f ”z 乃pi 聊聊口,yq 厂三d 咿办口” t b 【i 】旧,f o c u s e so nc o r l t e mo f ”砌p 鼬聊聊叨,矿工d 略, 口t i ,d i s c u s s e ss 印e m t e d l y 劬m t l l el l i s t o r yo f a 鲥c u l t l l r ei nm en o r c h e 私t ,f r o n t i e rl i f e 飘dc u l t i l m lc u s t o m s ,o 衄e r c e 锄d 们d e ,c l i i n a t e 柚dg e o 粤砌c a la r e 勰t op r o v i d i n gm a t e 酊a l sf o rn l es c h o l o r s f i i l a l l y ,c o n c l u d em ea c a d 谢cv a l u e i ti s l ep r e v i o u sl l i s t o 巧d 0 c u m e n t si i ls 砌y i i l g m e c u l t u 】融l l i s t 0 巧o fq i q i l 姗,m ec u s t o m1 1 i s t o d r 锄dm e 1 0 c a lh i s t 0 巧 k e yw o r d s : f a l l gs 埘i ;”砌p 鼬朋小口砂矽d 增s 办北c o n t e n t ;v a l u e i i l 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 的成果。据我所知,除了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 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人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 明确的说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东北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东 北师范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 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东北师范大学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 汇编本学位论文。同意将本学位论文收录到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 中国学术期刊( 光盘版) 电子杂志社) 、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科学技 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后去向: 工作单位: 通讯地址: 电话: 邮编: 己i言 丁i 口 龙沙纪略是关于东北三省中黑龙江最早的方志,它记载了清代及清代以前黑 龙江地区政治、经济、文化、民族、民俗、地理诸多方面情况,对今天的我们认识 和了解黑龙江省的历史有比较重要的参考价值。现实是历史的延伸,历史是现实的 借镜。相信通过对龙沙纪略的研究,能为黑龙江及其祖国东北地区的发展提供 一点助力。 清朝初年,因受南山集文字狱株连,龙沙纪略作者方式济之父方登峄牵 连治罪,贬谪于黑龙江卜魁( 今齐齐哈尔) 。方式济侍父出关,勤事左右,以慰晨昏。 长期的边疆生活,使方氏父子对黑龙江的地域产生了浓厚的研究兴趣。康熙五十五 年( 1 7 1 6 ) 前后,方式济把东北卜魁这一在以往史册文典中很少涉及的角落作为自 己进行文化考察的对象,查阅了大量当地的文献资料;并爬山涉水,实地考察,著 成了洋洋万言的龙沙纪略。勒为九门:一日方隅,二日山川,三日经 制,四日时令,五日风俗,六日饮食,七日贡赋,八日物产,九 日屋宇,总名日龙沙纪略。详尽记载黑龙江地区历史沿革、名山大川、民族 分布、物产贡赋等内容。它是齐齐哈尔最早的志书,又是颇具史料价值和较高文学 价值的笔记体著作。笔记在我国古代文献中是一种特殊的体裁,笔记最重要的功能 是补正史之不足。历史上很多大事为正史所不记或少记,笔记作者常能据其闻见, 透露更多的历史信息,对研究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龙沙纪 略就是如此,为后人留下了研究齐齐哈尔历史极其珍贵的第一手资料,被后人称 为黑龙江文化之祖。乾隆年间,龙沙纪略一书受到编纂四库全书学者们的 高度重视,被选入四库全书的史部。黑龙江当时入选的文献只此一部。 这部方志对于鲜有修志的卜魁,可以说是一篇难以形容和难以评价的文字。学者 何秋涛极为推崇,谓此书“既足订辽金诸史之讹,并可补盛京通志之阙 。乾 隆年间杨复吉昭代丛书认为:“足与其祖父的绝域纪略媲美”。近人林传甲 在重刊龙沙纪略序中作了更高的评价:“方氏遗书,实黑龙江文化之祖,千载以 下万里以外,考兹土之物产风俗者,孰不珍重之。此邦人士,尤宜家置一编,以识 1 日闻 。圆方式济为了陪同父亲过服罪生活,他主动选择了到卜魁流放。在绝境之中, 他能够对精神世界进行自觉的修复,并矢志不渝的对现实生活进行着艰难的,却又 是诚恳的刻画。作为后人,我们不仅看到了他对江河山川投入极大的热诚,同时也 宋抵、柳成栋:东北方志序跋辑录,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 9 9 3 年,第5 6 0 页 窜宋抵、柳成栋:东北方志序跋辑录,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 9 9 3 年,第5 6 l 页 1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看到了他对未来所寄予的期待。方式济也因此证明了他的人生,并使他成为流人史 上的一道景观,一个象征;而他的这部龙沙纪略对卜奎的风俗人情,及其政治、 经济、军事等方面也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至今仍为进行地方历史和地方文化研究 的学者们所不可或缺的一部珍贵史料著作。 康熙年间,随着政治统冶的相对稳定,清廷对思想文化领域的控制也越来越严密, 本时期文字狱也激增起来,其中规惯较大、为时较早的是南山集案,由于此案 牵连,方式济以流人的身份完成其著作,所以此著作也有着特殊之处。这一系列问 题是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2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一、作者生平及家庭背景 ( 一) 桐城方氏源流考及南山集案 1 桐城方氏源流考 方式济出身于修志世家。曾祖方拱乾,明天启年间进士,清顺治九年( 1 6 5 2 年) 因科场案株连,被流放至黑龙江宁古塔,归居扬州后,将宁古塔见闻记录整理,著 成绝域纪略。祖父方孝标,顺治间进士,任弘文院侍读学士,因受刑事株连放任 滇边,亦将滇、黔地区所见所闻,“明季清初,彼邦时事 ,记述在滇黔纪闻 中,为边域志书的名篇。方孝标之子方登峄,因南山集案株连,五十二年底, 登峄携全家赴戍卜魁,曾搜集资料,有志于撰写地方志,因“死于戍所”,未果。其子 方式济继承遗志,撰成龙沙纪略,为一代名志。方式济有3 子,长子观永,次子 观承,三子观本( 观本生于戍所) 。方式济之次子方观承,清雍正六年( 1 7 2 8 年) 至 黑龙江卜魁探望其父,将卜魁见闻写成卜魁风土记,虽不过数十则,是龙沙纪 略的补遗和续篇,颇有家学遗风。方氏五代修志,均为“私撰 ,且都身处逆境,奋 发而为,堪称古代方志界的典范。 2 :南山集案 清代的流人史是我国流人史上的高峰和典型,因此在整个中国流人史上占有重要 的地位。康熙年间,随着政治统冶的相对稳定,清廷对思想文化领域的控制也越来 越严密,对汉族地主知识分子既拉拢又打击的两面政策也越来越明朗化。于是,频 兴文字之狱,以期达到消灭异端、钳制思想、巩固统治的目的。这样,由于南山 集案之牵连,桐城方氏再次遣戍东北,可称是遭遇至惨了。 南山集案,是由刊行戴名世之南山集一书引起的戴名世( 1 6 5 3 1 7 1 3 ) , 字田有,一字褐夫,号南山,别号忧庵,安徽桐城人,康熙四十八年( 1 7 0 9 年) 进 士,授编修。“少负奇气,不可一世”,“早岁聪颖,才思艳发”,壮岁出游各地,遍 访名人。平时“好读左氏,太史公书,尤留心有明一代史事”,“以明史自任”,曾遍 访遗书,访问故老传闻,想成一家之言。当时他的同乡先贤方孝标自塞外赦归后, 康熙九年远游滇黔。十二年吴三桂起兵叛清时,“乘间逸去”。归后追记在滇黔时所 见所闻以及明末清初有关南明永历王朝的史事,写成滇黔纪闻,刊入其所撰钝 斋文集一书中。 方孝标卒于何时不详,但康熙二十八年( 1 6 8 9 年) 尚存,这时年已7 2 岁。孝标 卒后,其滇黔纪闻,恰为“喜访求明季逸事”的戴名世所见,于是就在其所著南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山集一书中,引用了方孝标纪闻之言。行文之中,还保留了南明弘光、隆武、 永历王朝的年号,流露有怀念故明的感情,但不料因此却触犯了清廷的大忌。 康熙五十年十月十二日,左都御史赵申乔突然疏参戴名世“私刻文集,肆口游谈。 倒置是非,语多狂悖”康熙闻奏,借机大兴文字狱,下令”严察审明”。于是, 方、戴两家族属及为南山集作序、刻书之人,甚至卖书之人,共数百人,均被 捕入狱。 五十一年正月二十二日刑部等衙门题: 审查戴名世所著南山集孑遗录内有大逆等语,应即行凌迟。已故方孝标所 著滇黔纪闻内,亦有大逆等语,应挫其尸骸。戴名世、方孝标之祖父子孙、兄 弟及伯叔父兄弟之子,年十六岁以上者,俱查出解部,即行立斩。其母女妻妾之姊 妹之子妻妾,十五岁以下子孙、伯叔兄弟之子,亦俱查出,给功臣家为奴将方 孝标同族人,不论服之已尽未尽,逐一严查,有职衔者,尽皆革退。除已嫁女外, 予女一并即解到部,发与乌喇、宁古塔、白都讷等处安插 此案至五十二年二月初七日才在康熙所谓“格外开恩”的情况下,戴名世“从宽 免凌迟,著即处斩 ,方孝标罪及枯骨,开棺戳尸,其子方登峄、方云旅、孙方式济 等并妻子,充发卜魁。方氏族属编旗者很多,著名者有方苞、方贞观、方世举。这 就是有名的南山集案的结局。当时戴名世年仅6 1 岁,死非其罪,论者哀之。于 是,桐城方氏再次开始了向东北的遣戍。 方登峄一家,继其父、祖之后,第二次遭戍东北,其遭遇是颇为悲惜的。但这种 遭遇也成就了他们,开拓了他们的心胸眼界,丰富了他们的创作实践,从而使之写 出了大量无论在思想性或艺术性上都达到一定水平的边塞诗。这些诗歌及其龙沙 纪略等学术著述,都是研究东北史的珍贵文献。他们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但主要 体现在文化教育方面。章太炎先生说:“初,开原、铁岭以外,皆故胡地也。无读书 识字者,宁古塔人知书,由方孝标后裔谪戍者开之。这段话虽然在史实上有错误 之处,而且评价也未免过高,但对方氏在文教上的启蒙之功的肯定还是正确的。 ( 二) 方式济及其作品 1 方式济生平 方式济( 康熙十五年( 1 6 7 6 ) 五十六年( 1 7 1 7 ) ,字屋源,号沃园。清代桐城 人( 今属枞阳县) ,诗人兼修志名家。方登峄之子。7 岁时母亲去世,方式济就跟从 在父亲工部主事方登峄客居金陵( 今江苏南京) 。从小就十分好学,不论白天黑夜都 要读书,甚是勤奋,年龄大些就能诗擅画,尤工乐府,曾得到当时的大画家王原祁 的赏识。康熙四十七年( 1 7 0 8 年) 中举人,次年中进士,授内阁中书职位。 。章炳麟:太炎文录续遍卷六,第1 5 3 页 圆本节参见:( 南山集) 文字狱案及桐城方氏东北的谴戍,北方文物1 9 8 8 年第2 期 4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康熙五十年,南山集案发,其父方登峄牵连治罪,贬谪于黑龙江卜魁,无依 无靠、举目无亲,满腔苦楚与愤懑又不能诉说。身为“罪人”获狱罹难在此,怎敢 再因言语文字而重受磨难? 故此,纵有“千行老泪三年眼”,也只好从此缀笔,不 敢再言“朝廷政事 ,而是将所有的不幸压抑在心底,除了按时应卵以外,就在寓 所养花种菜,每日读书吟咏排遣心中苦闷,他的精神和肉体所受摧残,其历经的艰 难困苦可见一斑。式济为人谦虚忠厚,每当看到人家有长处,常常以其作楷模,自 勉奋进。人有急难,则乐而助之。式济曾与族弟方薪传作客在外,族弟染上病疫, 人人都躲避而去,但式济却始终照料族弟,同室起居,直至族弟病愈。 方式济侍父出关,每天侍奉照顾左右,以慰晨昏。方氏父子远离故土,置身异域, 饥寒交迫,疾病缠身。当时,方家发配边疆共4 人,边帅不让住在一起。方式济为 照料老父,卖尽衣物,筹送边帅银两,请求关照,父子乃得相聚。“躬自炙炕,尘 荆棘风雪中,两手皲裂。暇则吟咏承欢,杜门屏迹”,寒冬雨雪,为了生火取暖, 他顶风踏雪,匍匐荒原,斩荆棘,砍枯榛,两手冻裂,血迹殷殷。父子相视,泪如 泉涌,乃以诗相吟唱,强作笑颜。在极边之地卜奎生存的方家,在当地的口碑极佳, 他们为人厚道,而方式济则更是道德正直之人。穷居绝塞十余年,饱尝人世艰辛, 但他能够对精神世界进行自觉的修复,并矢志不渝的对现实生活进行着艰难的,却又 是诚恳的刻画。作为后人,我们不仅看到了他对江河山川投入极大的热诚,同时也 看到了他对未来所寄予的期待。方式济也因此证明了他的人生,并使他成为流人史 上的一道景观,一个象征。 令人惋惜的是,康熙五十六年二月,“年4 2 ,以疾卒于卜魁城,边人如痛亲戚 可见他与当地人民友谊之深。方登峄、式济父子在戍所与许多流人文士过从甚密, 其中主要有呐尔朴、图尔奉与陈梦雷。他离世的时候,世界的凉与暖都随他而去了。 就这样,一代才子,在他苦难起始的地方,结束了苦难。 2 方式济作品 方式济工诗善画,一身才气。方式济撰有诗集两册,即陆塘初稿一卷、出 关诗一卷等收入到述本堂诗集中。固述本堂诗集由方观承于乾隆二十年( 1 7 5 3 年) 仲秋将其祖父方登峄、父亲方式济的诗稿编排成帙后,在乾隆二十年( 1 7 5 5 年) 正式刊刻而成。它是现存最早记载齐齐哈尔历史的一本诗歌总集,其中六种诗集更 是了解齐齐哈尔地区文化历史所必资取的珍贵史集。 梁启超曾说:“边檄地理之研究,大率由好学之谪戍或流寓发其端”。只可惜的 是时人不知珍惜,存留至今的太少。而方式济所著的笔记体的龙沙纪略是最早 的记述齐齐哈尔历史的方志著作,“龙沙”成为齐齐哈尔的称谓就是源于他的诗篇。 。齐齐哈尔旧城区原名,因“奎”为满语“克伊”的切音,有音无字,故卜奎一作卜魁。 馐! 方苞:弟屋源墓志铭,见望溪先生集外文卷七 圆方苞:弟屋源墓志铭,见望溪先生集外文卷七 述本堂诗集f 八卷续集五卷( 清) 方登峰撰( 清) 方式济撰( 清) 方观承撰清乾隆三十年桐城方氏刻本第3 0 册 文摘:齐齐哈尔之最,2 0 0 0 年版 5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乾隆年间,龙沙纪略一书受到编纂四库全书学者们的高度重视,被选入四 库全书的史部地理类。黑龙江当时入选的文献只此一部。 流放期间,他依然“笃志经学 。方式济凭借出关时带的大量书籍,著成易说 未定稿6 卷、五经一得若干卷、陆塘诗稿2 卷。 在徐世昌所辑的晚晴移诗汇中收录了几首方式济的诗作。晚晴夥诗汇于 1 9 2 9 年编成,其优点是:选录了清代几乎全部著名诗人的一些代表作;保存一 些流传不广的难见作品和一些不知名诗人的资料。在笔者所见收录方式济的诗作仅 见于此书。如下: 城上乌 扬州城上乌,傍晚城楼歇。蔽日飞哑哑,天光乍明灭。扬州城中百万户,香尘细 碾平山路。侑酒墙东倡,击马街南树。前朝胜事称红桥,珠帘画桨闻吹箫。一夜神兵 渡淮水,炮声震动无坚垒。血溅孤臣旧战衣,降旗不见城头起。雨湿沙黄鬼昼哭,至 今丰草埋遗镞。饥乌不识太平年,犹想城头啄人肉。 玉笛引 遗钗断发填宫井,撅笛魂归春苑影。墙外无人三两声,碧墀铺月梨花冷。记得西 园侍宴时,君王爱度凉州词。长调穿风无气力,铜盘露赐传催急。白杨瑟瑟迷 金碗,纤尘光掩昭华瑁。歌台小妓惯偷吹,误渍残脂口香满。蜀山破梦漏丁丁,不 敢床前自报名。回廊弓印惊鹦鹉,夜夜亲来续箫谱。 五叶词 碧山瑶草骄兰荃,鬓参五叶光芊绵。压欹谷转箭牙密,土膏放暖龙耕烟。灵根不 死千年在,留与丹台助岚彩。金骨仙人石鼎浆,一呷能令寿山海。耆峰渺渺轩辕丘, 地脉沃盛徵天休。上党新苗云液薄,深林谁复穷冥搜。兔臼已收紫芝满,玉桃树下 严司管。青毛使鸟罢衔符,儿戏东方欲揎腕。法星奏补三章约,轻死空求延命药。 斫桂虽无绣斧加,蹒跚已折元乌脚。天外九衢春瑟瑟,六丁直日关梁塞。溪畔胡麻 夜起尘,落魄愁来赤松客。 望见卜魁城 一片沙昏数尺墙,断埤烟景亦苍苍。怪来战马防秋地,说是书生送老乡。五十三 亭燕树隔,六千余里楚天长。劳肩息后寻诗料,雁月笳风拾满囊。 从上述几首诗可以看出方式济每日读书吟咏排遣心中苦闷,他的精神和肉体所受 之摧残,其历经的艰难困苦可见一斑。 o 清诗汇,原名晚晴移诗汇,清诗总集。 6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二、龙沙纪略编撰及流传 ( 一) 龙沙纪略的成书 方式济的龙沙纪略是齐齐哈尔最早的志书,是清人方式济所撰,是一部详尽 记载黑龙江地区历史的地方志。有关黑龙江地区的记载,最早见于战国时代成书的 山海经。以后,历代的史书都作过记载,但尚嫌简阙。清康熙年间纂修的盛京通 志( 三十二卷) 和乾隆初年重编的盛京通志( 四十八卷) 等官书,涉及黑龙江地方 的,还是比较粗略的。清康熙时人吴振臣的宁古塔纪略则记载了宁古塔将军( 后 改吉林将军) 所属的松花江以东地区,主要是宁古塔一带的历史。详尽地记述黑龙江 地区的大山名川,历史沿革,地理疆域,民族分布,时令风俗,物产贡赋,饮食起居的地 方志,首推龙沙纪略这本书。 因受南山集文字狱株连,父方登峄牵连治罪,贬谪于黑龙江卜魁。长期的边 疆生活,使方氏父子对黑龙江的地域产生了浓厚的研究兴趣。在勤侍父亲之余,他看 到白山黑水间自古地理历史不确,多为传闻,当朝撰写史志者也没有身临其境的。方 式济立志纠正史志的错误,康熙五十五年( 1 7 1 6 ) 前后,方式济把东北卜魁这一在以 往史册文典中很少涉及的角落作为自己进行文化考察的对象,考核古迹,辩证源流, 探诸风物,查阅了大量当地的文献资料;并爬山涉水,实地考察,著成了洋洋万言的 龙沙纪略。后汉书班超赞传日:“坦步葱雪,咫尺龙沙。”章怀太子注日: “谓葱岭、雪山、龙堆、沙漠也。”说者谓龙堆在西不在东,沙漠迤绕西北,亦不在 东。自刘孝标有“赋得龙沙宵月明诗,李白有“将军分虎竹,战士卧龙沙”之句, 始误以“龙沙”为一地,而沿为塞外之通称,式济记东北之事,而以“龙沙 为书名, 盖沿用旧文之故也。英和有龙沙物产之咏,奎照有龙沙纪事之诗,皆指黑龙 江全境而言,则又以方式济此书为故实,都脱胎于龙沙纪略这一书名。 清代学者李慈铭曾赞其书说:“其书记载详核有法,于山川尤考证致慎,为言北 塞者所必需。它是齐齐哈尔最早的志书,又是颇具史料价值和较高文学价值的笔记 体著作,对研究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为后人留下了研究齐齐 哈尔历史极其珍贵的第一手资料,被后人称为黑龙江文化之祖。龙沙纪略记载边 疆的物产、边界,向史志界和外交界所重视,四库全书提要称赞此书对某些江河 水系的考辩详切,学者何秋涛极为推崇,谓此书既足订辽金诸史之伪,并可补盛 京通志之阙。学者杨复吉认为:“足与其祖父的绝域纪略媲美 。圆该书分方 隅、山川、经制、时令、风俗、饮食、贡赋、物产、屋宇等9 门共1 4 4 条,详细记 述了黑龙江的行政区划,黑龙江两岸水系,边地官制、兵制、人口、赋税、边防及 宋抵、柳成栋:东北方志序跋辑录,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 9 9 3 年,第5 5 9 页 圆昭代丛书,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9 0 年7 月版 7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物产、风土人情等重要史实。 方隅门:记清初黑龙江政区的划分,建置沿革和当时黑龙江四境的情况及康熙帝 部署攻打雅克萨城的史实。 。 山川门:以川为主,山为附,而川又以黑龙江为主干,详载其南北两岸及其下游 东西两岸众多水系的源头和流向等。 经制门:记边地官制、兵制、入口、武器、赋税、边防、贸易、外交等情况。 时令门:记黑龙江气候。 风俗门:介绍当地的婚丧嫁娶、祀神仪式、节日喜庆等习俗。 饮食门:着重记述了当地多种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耕作方法、日常食物的构成 与烹调等。 贡赋门:主要记载清朝统治者所征收的各种赋税,及其缴纳的情况等。 物产门:记载各种野生动植物的生长和分布情况。 屋宇门:介绍当地的房屋建筑和建房的方法等。 本书原附于方氏家刻本述本堂诗集之后,清乾隆间修四库全书时将其析 出,收入史部地理类。在提要中说,该书对某些江河水系的考辨,足以订辽、金诸 史之讹,而可补盛京通志之所未载。因此,是“志舆图者所必考”的。故后来 更有人认为,龙沙纪略“实为黑龙江文化之祖,干载以下,万里以外,考兹土之 物产风俗者,孰不珍重之。 “纪略一卷,简要质实,犹九州之有禹贡, 单词只字皆可宝贵。把它说成“黑龙江文化之祖 ,未免过分,不过说它“单词只 字皆可宝贵”,“孰不珍重之”,看来还是比较中肯的。从这些评价来看,无不说明这 样一个问题,即龙沙纪略作为黑龙江少数几种古代方志之一,它确实是它们当 中不可忽视的极其重要的一种。圆 ( 二) 龙沙纪略成书政治、学术背景 清代疆域辽阔,以往未曾修志的一些边远地区陆续也有方志问世。东北地区因是 女真发祥地,为宣扬列祖列宗的建国业绩,清统治者尤其重视该地区的方志编纂, 方志编修事业呈现出从未有过的繁荣景象。光绪七年( 1 8 8 1 ) ,吉林直隶厅升为吉林 府,至光绪十七年( 1 8 9 1 ) ,就纂修了吉林通志1 2 2 卷。康熙年间,方式济撰写了 黑龙江地区最早的志乘龙沙纪略1 卷,方志体书目登录某一地区历代先贤所撰写 的各类图书,就手书地域而言,方志体小于史志体,而大于氏族体,介乎二者之间。 方式济在此时成书也有其特定时期的原因,一是当时清王朝入关后,清代统治者为 加强对汉族地区的统治,要求各地开展修志活动。二是康熙年间一些文史名家参与 修志,但慑于文字狱,不过问政事,多只在征实考信、辨证体裁、考订名物上下些 功夫,他们在方志理论上有创见,也能指出谀官饰景的流弊,所以为身为流人的方 。辽海文化,人民教育出版社,1 9 9 6 年,第9 8 页 。方式济; 龙沙纪略( 龙江三纪本)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 9 8 5 ,第6 页 8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式济在流放期间撰写黑龙江地区最早的志乘龙沙纪略提供了有利的环境。 ( 三) 龙沙纪略的版本 关于龙沙纪略的版本,经过收集和考述,版本流传情况大体如下述。 1 清康熙间修四库全书本,收北京、故宫、甘肃、浙江等图书馆。 2 清乾隆二十五年( 1 7 5 5 ) 刻述本堂诗集本,收清华、北大、上海、天津、 吉大等九个图书馆。 3 清乾隆二十年桐城方氏刊述本堂诗集本 4 清嘉庆十四年( 1 8 0 9 ) 刻述本堂诗集本,收清华、北大、上海、天津、吉 大等九个图书馆。 5 清嘉庆刻借月山房汇抄( 第九集) 本 6 清道光三年( 1 8 2 3 ) 据借月山房汇抄版重编泽古齐重钞( 第八集) 本, 收科学、天津、浙江、北京、上海、辽宁、吉大、吉林市、哈尔滨、南大等三十 六个图书馆罾 7 清道光二十六年( 1 8 4 6 ) 据借月山房汇抄版重编式泽古齐汇钞本,收 科学、天津、浙江、北京、上海、辽宁、吉大、吉林市、哈尔滨、南大等三十六 个图书馆。 。 8 清道光间刻指海( 第十八集) 本,收北京、清华、上海、南京、南大、吉大、 浙大、吉林市等三十三个图书馆。 9 清道光间刻昭代丛书本,收北京、科学、北大、上海、天津、辽宁、黑龙 江、哈尔滨等二十六个图书馆。 1 0 清光绪间重刻昭代丛书本 1 1 清光绪六年( 1 8 8 0 ) 铅印小方壶斋舆地丛钞( 卷三) 本,收北京、清华、上 海、天津、南京等十六个图书馆。 1 2 清光绪十七年( 1 8 9 1 ) 小方壶斋舆地丛钞( 第一秩) 本,共8 页。收北京、 科学、北大、清华、上海、天津、辽宁、吉林市、浙江、南京、武大、川大、等 三十一个图书馆。 1 3 清光绪二十三年( 1 8 9 7 ) 铅印小方壶斋舆地本 1 4 ,光绪间上海南清河王氏排印的小方壶斋丛钞本 1 5 光绪间上海著易堂排印的小方壶斋舆地丛钞本 1 6 。清宣统六年( 1 9 0 9 ) 铅印龙沙六种本 1 7 大正年间日本东京排印的满蒙丛书( 第五卷) 本,收北师大、辽宁等图书。 1 8 民国二十四年( 1 9 3 5 ) 影印指海本( 第十八集本) ,收北京、清华、上海、 南京、南大、吉大、浙大、吉林市等三十三个图书馆。 页:畲 4 第年盼 9, 9 社版出院学范师林士口 略要献文志吏北东 e 澍上上 李同同 o o 国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9 民国九年( 1 9 2 0 ) 影印借月山房汇抄( 第九集) 本,收科学、天津、浙江、 北京、上海、辽宁、吉大、吉林市、哈尔滨、南大等三十六个图书馆。 2 0 杨宾:龙江三纪本,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 9 8 5 年 2 1 张伯英:黑龙江志稿( 据1 9 3 3 年铅印本整理)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 9 9 2 年 2 2 渤海国志长编( 外九种) ( 黑水丛书) ,李兴盛等主编,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 9 9 5 年版 其中四库全书本是据述本堂诗集本抄录而收入其史部地理类的,指海 本、泽古齐重钞本、式泽古齐汇钞本是借月山房汇抄本翻刻本。昭代丛 书本从杨复吉所写的跋来看,是根据方式济的家集述本堂诗集复刻的。由于述 本堂诗集本刊刻最早,又是方家自刻本,因此极精,可以说是各个版本的祖本。 还曾被中华书局历代笔记全集一清卷收录。所以若做版本校勘,可以以此本为底 本。 ( 四) 龙沙纪略的体裁 龙沙纪略一书受到编撰学者们的高度重视,是研究地方历史不可或缺的一部 清代名志,被选入四库全书的史部。罾 ( 1 ) 清代方志简介 每一部著作的产生都有其特定的历史时期,只有了解当时的社会大背景才能更清 楚地掌握此书的成书环境。以下介绍了清代期间方志发展的大致情况,有助于我们 能把龙沙纪略这部著作放在当时的历史时段进行更好的分析。 清王朝入关后,为加强对汉族地区的统治,各地的修志活动就陆续展开了。现存 一些顺治年间纂修的方志即是此时的产物。其中影响最大的是贾汉复修、沈荃纂的 河南通志,该志成书于顺治十七年( 1 6 6 0 ) ,共5 0 卷,采平列门目体,计3 0 门。 康熙元年( 1 6 6 2 ) ,贾汉复调任陕西巡抚,又着手编修陕西通志,聘李楷主纂, 于康熙六年( 1 6 6 7 ) 成书,陕西通志基本仿自河南通志体例,只是增加了与 经济制度相关的一些门类。河南通志和陕西通志是最早完成的两部清代通 志,两书的告竣,既为各省编纂通志树立了样板,也为筹编一统志做了准备。 康熙十一年( 1 6 7 2 ) ,保和殿大学士卫周祚上疏,请颁令各省纂修通志,并依照河 南、陕西二通志的样式,编辑成书,交翰林院备纂大清一统志之用。康熙皇帝 采纳了这一建议,命直省各督抚聘集夙儒名贤,接古续今,纂辑通志。康熙二十二 年( 1 6 8 3 ) ,清朝平定了“三藩之乱”,又收复了台湾,进一步巩固了统治,遂再命 礼部檄催天下修志,各省通志限3 个月成书。在朝廷督促下,自康熙十年( 1 6 7 1 ) 至 五十九年( 1 7 2 0 ) ,清朝所辖直隶及十五省都陆续编修了通志。即贵州通志3 3 卷、 。张泰湘,吴文衔:方式济与龙沙纪略,学习与探索,1 9 7 9 年0 5 期, 。东北史志文献要略。吉林师范学院出版社,1 9 8 3 年,第2 页 l o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四川总志3 6 卷、广东通志3 0 卷、山东通志6 4 卷、山西通志3 2 卷、 江西通志5 4 卷、广西通志4 0 卷、湖广通志8 0 卷、福建通志6 4 卷、 盛京通志3 2 卷、江南通志7 6 卷、浙江通志5 0 卷:成书最迟的是云南 通志3 0 卷,康熙三十年( 1 6 9 1 ) 方付梓。此外,江西、陕西、河南、贵州四省还都 在已完成的通志基础上重新增订,续纂有新的志书,总计康熙间6 1 年所完成的通志 有2 1 种。 雍正六年( 1 7 2 8 ) ,一统志总裁官蒋廷锡等上奏,称:“本朝名宦人物,各省 志书既多缺略,即有采录,又不无冒滥,必得详查明核,采其行义事迹卓然可传者, 方足以励俗维风,信今传后。请谕各该督抚,将本省名宦、乡贤、孝子、节妇,一 应事实,详细查核,无阙无滥,于一年内,保送到馆,以便细加核实,详慎增载。 雍正皇帝下令,“著各省督抚,将本省通志重加修辑,务期考据详明,采摭精当, 既无阙略,亦无冒滥,以成完善之书。如一年未能竣事,或宽至二三年内纂成具奏。” 在朝廷的一再督令下,各省纷纷设立志局,重修通志。 自雍正七年( 1 7 2 9 ) 至乾隆六年( 1 7 4 1 ) ,1 3 年间又有1 9 部通志纂成付梓。雍正年 间诏编的各省通志普遍较康熙志卷帙增多,门目增广,并添加许多近代人物史事。 乾隆六年以后,陆续又有几部通志问世,如乾隆十二年( 1 7 4 6 ) 和四十四年( 1 7 7 9 ) 分 别成书的两种盛京通志,乾隆三十三年( 1 7 6 8 ) 付印的福建续志,乾隆三十 二年( 1 7 6 7 ) 完成的续河南通志,乾隆二十二年( 1 7 5 7 ) 刊刻的湖南通志。康、 雍、乾三代大规模地诏修通志,为一统志的编纂做了充分的准备。 大清一统志先后纂修了三次。第一次自康熙二十五年( 1 6 8 6 ) 开始,是年三月, 朝廷设立了一统志馆,设总裁7 人,副总裁6 人,纂修官2 0 人,由陈廷敬、徐 乾学负责纂修工作。雍正十一年( 1 7 3 3 ) 八月,方苞被任命为一统志总裁,陈德 华为副总裁,继续编纂。至乾隆八年( 1 7 4 3 ) 完成,共3 4 2 卷,于次年颁行。第二次 是从乾隆二十九年( 1 7 6 4 ) 开始,续修缘起于边疆诸部的内附,乾隆四十年( 1 7 7 5 ) , 又讨定两金川,版图增广,“故编摩亦不得不日增”。是书于乾隆四十九年( 1 7 8 4 ) 完成,共4 2 4 卷,通计子卷则5 0 0 卷。“门目仍旧,而体例加详 。第三次自嘉庆 十六年( 1 8 1 0 ) 重修,至道光二十二年( 1 8 4 2 ) 完成,共5 6 0 卷。此本未刊印,直到1 9 4 3 年才发现全部抄本,由商务印书馆影印。因其断限于嘉庆二十五年( 1 8 2 0 ) ,故称嘉 庆重修一统志。 大清一统志的编修历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五朝,自1 6 8 6 年设馆, 至1 8 4 2 年重修一统志完成,历时1 5 7 年。在纂修过程中,皇帝多次过问,官员 严格把关。乾隆皇帝曾亲自审阅文稿,提出修改意见。徐乾学为拟定类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全国二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模拟试卷及答案
- 2025年社区民警工作室工作记录范文
- 2025年农村客运补贴城市发展奖励资金自查报告
- 2025年个人劳务输出与劳动争议解决协议
- 英语专业教育类毕业论文
- 医院突发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演练脚本
- 无人机培训课程设计与规划方案
- 2025年中级经济师考试题库附完整答案
- 汽车专业毕业论文结论
- 毕业论文表格绘制
- 2025年湖北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公开招聘小学语文真题(附答案)
- 2025四川绵阳市医学会招聘2人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软件项目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 2025年潍坊市中考数学试题卷(含标准答案)
- 调酒小摊设计方案(3篇)
- 虚拟现实在初中化学教学产品中的应用效果与设计创新(2025年)
- 2025年高速公路防汛应急演练方案(带演练脚本可直接使用)
- 2025年职业健康卫生知识培训考试试题及答案
- 游泳培训招生讲解
- 清洁生产审核报告模板
- 社区2025年开展的党委会议记录范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