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叶梦得研究.pdf_第1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叶梦得研究.pdf_第2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叶梦得研究.pdf_第3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叶梦得研究.pdf_第4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叶梦得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提要 叶梦得是两宋之交典型的士大夫,集官员、诗人、词人、学者于一体,并 在这些方面均有可圈可点之处。但至今学界尚未予以较多关注。 本论文并未对叶梦得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而是侧重于剖析他的为人和文 学作品。叶梦得与蔡京的关系,直接牵涉到后人对他的人格评价本论文对两者 的微妙关系予以适当展现,对叶梦得特定处境下的行为进行微观分析,认为前人 对叶梦得为人的贬斥似有失偏颇,意欲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叶梦得的原貌。 叶梦得的词作。在南渡词坛上占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但至今仍未有专 门研究。本论文对此做了较为详尽的考察,并对当前学界承认的南渡深刻影响了 南渡词风的观点表示质疑。南渡并末成为叶梦得词风的转折点,他的南渡词基本 - - - - 一 延续了此前已经形成的清新旷达风格;叶梦得的诗学理论结晶石林诗话虽有 不少论文专门论及,但仍有不尽人意之处,本论文试图予以重新组合,对叶梦得 的诗学理论进一步概括提升。 另外,本论文对叶梦得的诗作、笔记小说也略有介绍。 关键词:叶梦得。南渡词风石林诗话旁 分类号:1 2 0 6 2 a b s t r a c t y em e n g d e ,at y p i c a ls c h o l a r - b u r e a u c r a ta r o u n dt h et r a n s i tp e r i o df r o mn o r t h s o n gd y n a s t yt os o u t hs o n gd y n a s t y , w a s a l lo f f i c i a l ,p o e t ,c ic o m p o s e ra n ds c h o l a r a sw e l l h eo w n e dh i m s e l fan f l n l ei nn e a r l ya l lt h e s ef i e l d s b u th ed o e sn o td r a w a d e q u a t ea t t e n t i o nf r o m t h ec o n t e m p o r a r ya c a d e m e t h i st h e s i si sm a i n l yd e v o t e dt ot h ea n a l y s i so fy em e n g d ejc o n d u c ta n dl i t e r a r y w o r k sr a t h e rt h a nt h e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s t u d yo f t h ef i g u r e 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y e m e n g d ea n dc a i j i n gi sd i r e c t l yi n v o l v e di no t h e r s e v a l u a t i o no fh i sp e r s o n a l i t y t h e t h e s i sp r e s e n t st h es u b t l er e l a t i o ni na l l a p p r o p r i a t ed e g r e e am i c r o a n a l y s i so fy e m e n g d e ic o n d u c ti nc e r t a i ns p e c i f i e ds i t u a t i o n si sm a d ea n dt h ec o n c l u s i o ni sd r a w n t h a tt h ef o r m e rd e n u n c i a t i o no fy e m e n g d e jc o n d u c ti s p a r t i a l ,w i t h av i e wt o d e p i c t i n gt oac e r t a i ne x t e n tw h a ty em e n g d e w a s r e a l l yl i k e t h ec i sc o m p o s e db yy e m e n g d e ,t h o u g hp l a y i n g a ni n d i s p e n s a b l er o l ei nt h ec i a r e n ao fn a nd u ,a r es t i l li nw a n to fas p e c i a l s t u d y i nt h i st h e s i s ,t h ed e t a i l e d o b s e r v a t i o no ft h es i t u a t i o ni sm a d ea n dt h ew e l l - a c c e p t e dv i e wi sq u e r i e dt h a tn a n d uh a dap r o f o u n di m p a c tu p o nt h eg e n r eo ft h ec i si nn a nd u f u r t h e r m o r e ,t h e v i e wi sp r o p o s e dt h a tn a nd uw a sn o tt h et u r n i n g p o i n to fg e n r e o fy em e n g d ekc i s , w h i c hr e m a i n e dt h es a m ea sb e f o r e :d e l i c a t ea n db r o a d m i n d e d t h ep o i n tw a sa i m e d a ti ns e v e r a l e s s a y si n y em e n g d ejs h i l i ns h i h u a w h i c hp r e s e n t sh i st h e o r i e so n p o e m s ,b u tm u c h m o r er e m a i n st ob ed o n e t h e a t t e m p ti sm a d et or e o r g a n i z et h e s e e s s a y sw i t l la v i e wt or e c a p i t u l a t i n ga n d p r o m o t i n g y em e n g d eit h e o r i e so n p o e m s i n a d d i t i o n ,p o e m sa n d s t o r i e sb yy em e n g d e8 , f et o u c h e d u p o n k e y w o r d s :y em e n g d en a nd ug e n r eo fc i ss h i l i ns h i h u a 0 3 i言 叶梦得( 1 0 7 7 一1 1 4 8 ) ,字少蕴自号石林居士。其籍贯史载不一,经王 兆鹏考证,认为是苏州长洲( 长洲现在已并入苏州市) 。宋哲宗绍圣四年进士, 历官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吏部尚书、龙图阁直学士。南渡后,任江东安抚使, 兼知建康府、行宫留守等官职。他能诗善文,尤精于词。学识渊博,著述甚丰。 叶梦得是两宋之交典型的士大夫,集官员、诗人、词人、学者于一体,并 在这些方面均有可圈可点之处。但至今学界尚并予以较多关注。 王兆鹏先生的两宋词人年谱叶梦得年谱对叶梦得的为人做了较为详 尽的记述,对叶梦得与蔡京的关系亦有所剖析。本文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透视 两者之间的关系,对叶梦得特定处境下的行为予以分析,认为前人对叶梦得为人 的贬斥似有失偏颇,意欲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叶梦得的原貌。 叶梦得的词在南渡词人群体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但至今尚未有专门 研究。王兆鹏先生在南渡词人群体研究中曾予以一定关注。刘扬忠先生在唐 宋词流派史中对南渡词坛分析时也顺带提及,但均缺乏详尽微观的个案分析。 而对叶梦得的词进行个案研究,将会让我们从中获得大量具体信息,有助于我们 更深入、更客观地认识南渡词坛。比如,人们往往将南渡当作这个时代词人风格 的转折点并认为南渡促使文学发生了质的飞跃。但通过对叶梦得词作的微观分 析。我们就会发现于叶梦得的词作而言,南渡为他的词作带来了新的内容,但对 其词风并未产生决定性影响。 石林诗话在诗话史上有着重要意义。当代学者也予以较多关注。张晶 的论叶梦得的诗学思想、刘晓林的试论( 石林诗话) 的理论价值、樊运宽 的叶梦得诗学理论初探,都有精辟见解。但这些文章,大多侧重一点进行论 述,故对石林诗话整体研究仍稍显欠缺。本文仅做出初步尝试,力图对叶梦 得的诗学理念加以更广泛、更深入的分析。 对叶梦得的诗歌研究,当代几乎无人涉足。本文对它稍作梳理,将它与南 渡词加以适当联系,揭示了两者之间的共性。叶梦得的笔记小说种类繁多但前 人研究较多,故未加以特别关注,仅为行文方便而予以简单描述。 乞 第一章:| 梦得的为人 第一章 叶梦得的为人 第一节叶梦得与蔡京的关系 叶梦得是宋代较为典型的学者、文人、官员的结合体。他的一生,功过是 非,颇有难以评说之处他与蔡京的关系,更是众多学者争论的焦点,并直接牵 连到对其为人的评价。 叶梦得在官场因依附蔡京而仕途畅达,这是毋庸质疑的事实。历史上的种 种记载可以证实这一点,叶梦得参与蔡京制造的元祜党禁事件也为多数人所认 可。为此,南渡后其品行多“为士人所贬”毋,现代学者也多沿袭此观点。但笔 者认为,能否因这一事件而将其定性为“亦魏泰一流人物”圆,还需要剐叶梦得 予以全面考察后才能评说。 参与蔡京制造的元祜党禁事件是叶梦得一生的晟大污点,但叶梦得在整个 事件中的行为与作用,似乎还有进一步探讨的余地。 一、叶梦得是否参与元萜党禁事件,有一定疑点。 “11 0 2 年( 崇宁元年壬午) ,石林二十六岁。九月蔡京立元祜党人碑于 端礼门,又籍元符末上书人分邪正等黜陟之。或谓石林曾参与其谋。” 在这个事 件中有以下几个疑点: l 、据言行录记载,本年他正在婺州任州学教授,不在朝中; 2 、叶梦得曾对蔡京定表示过元祜党籍太过分的意思。1 1 0 7 年( 大观 元年丁亥) ,叶梦得任祠部侍郎。正月蔡京复相,石林劝以稍弛 元祜党禁。徐度却扫编卷中:梦得闻天下有道,则庶人不 议。今举籍上书之人名氏刻于石以昭示来世,恐非所以彰先帝之 圣德也。蔡大感寤,其后,党禁稍弛而碑竞仆焉。胡尚书直孺 闻之欢日:此人宜在君侧。”依照叶梦得的性情与劝说口气 避暑录话 卷一 束诗话考郭绍虞中华书局3 3 页 两柬词人年谱叶梦得年谱王兆鹏1 4 4 页 2 第一章! i 梦得的为人 似乎不会直接参与元祜党人碑事件。 3 、仲良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一二一、卷一二二二记载元祜事件非 常详细,但却并未提到叶梦得。 但宋史作为官方历史既有记载,想来应当有所依据,笔者只能立此存 疑。 二、是否参加了元丰右党禁这个具体历史事件,对评价叶梦得的为人有重要 参考意义,但并不能成为决定性理由。 笔者认为,对叶梦得的整体评价应当超越叶梦得是否参加了元祜党禁这个 具体历史事件。即使叶梦得参与了元祜党禁,似乎亦并不足以导致后人对其为人 的太多否定。因为在大部分时间,叶梦得对蔡京并非只是依附,而是保持着自己 的立场。 l 、在入仕之初。叶梦得的确与蔡京建立了良好关系,并因此获得升迁。 政治舞台从来都是尔虞我诈、翻云覆雨,为了在仕途中站稳脚跟,叶梦得 在入仕之初就与蔡京建立了良好关系。 叶梦得对蔡京的依附很快显出成效。1 1 0 5 年( 崇宁四年乙酉) 八月,年 仅二十九岁的叶梦得升迁为祠部员外郎。续资治通鉴卷九十载:“梦得附蔡京, 得为祠部员外郎”。是年蔡京为宰相,正炙手可热,石林与之私交甚密切。o 2 、,虽然叶梦得的升迁得益于蔡京,但他并未成为一味助纣为虐的帮凶, 相反,他成了蔡京的重要进谏人之一。不管这些进谏是否被采纳,却都在一定程 度上表现出了叶梦得为官做人的良知与才能。 1 ) 得知蔡京将重用奸臣童贯叶梦得及时对蔡京提出了合理建议,并因 此得罪了蔡京与童贯。 1 1 0 8 年( 大观二年戊子) ,石林三十二岁,在中书舍人任。四月,劝蔡京 不要用童贯为陕西宣抚取青唐,蔡京不听。在童贯取得青唐后,叶梦得再次进言, 以防蔡京封童贯为开封府仪同三司。蔡京表示尚不至于如此,最终封童贯为检校 司空。 此事可见叶梦得之正义感,他虽与蔡京关系密切,但并不一味阿附。不管 是设身处地为蔡京着想还是为了遏制恶势力的膨胀,叶梦得的建议都表现出了 避暑录话卷一 第一章:| 梦褥的为人 犀利的政治眼光和无所畏惧的为官气度。自此叶梦得与蔡京、童贯结下怨隙,后 来童贯得势,对叶梦得的仕途造成了很大阻力。 1 1 0 9 年石林被罢官,缘山很可能与蔡京、童贯有关。宋会要职官六 八:“大观三年五月十四日,昭叶梦得罢翰林学士,为龙图阁学士知汝州,以言 者论其内行不修故也。”岳珂程史卷四载石林被罢职的内情云:“童贯以左增 幸大观间。缘开边功,建武康节钺公言弗与,而莫敢攫也。其三年二月将行复洮 州赏,石林叶少蕴在:l b f q 微闻当遂为使相,当视草,不能自免,出语沮之。” “其五年戊午,遂以龙图阁出少蕴汝州,继又落职,领洞霄祠。少蕴时得君甚, 中以阴事,始克去之。”洞霄祠官,只领俸禄而不供职,可任便居住。 为一句仗义执言的话而得罪童贯,并被政治无情放逐圈外,这正表明了叶 梦得勇于在政坛保持独立思考的难能品格。 2 ) 在蔡京复相的关键时刻,叶梦得直面批评蔡京,并推荐了刚正不阿的 俞栗再次得罪蔡京。 蔡京的重新起用,对于已经被迫隐居数年的叶梦得来说,的确是东山再起 的良好时机,但叶梦得并没有因此而曲意逢迎蔡京,相反,他对蔡京的功过进行 了比较客观的评价,并向其推荐俞栗,最终丧失了重新升迁的机会,从此被蔡京 长期闲置不用。 言行录记载:蔡京复相,在杭州与叶梦得相会。叶梦得对蔡京直面批 评:“公所以见议于天下者,权太盛意太果以喜怒为贤否,以恩怨为废置耳。” 将蔡京说得心服口服,不得不承认“积渐至此,京不得为无罪。” 其实,叶梦得曾多次直面批评蔡京。言行录载“公( 叶梦得) 在朝廷, 数正京过差,京初察其无他,间多开纳,有不然者,特因为介僻不通人情,或日 畏懦易动以浮言耳,未以为过也。”这同时也说明蔡京并非完全是刚愎自用之人, 与蔡京交往的也未必都是小人。 蔡京复相,请叶梦得推荐旧朝中人,叶梦得向他推荐了志向远大,颇有才 学的俞栗。俞栗一上任即陈述六弊,无所顾望,而且揭发了蔡京的心腹刘炳的 罪过,俞栗很快就为蔡京所疏远,而叶梦得也因此令蔡京失望。叶梦得也失去了 回归朝廷的机会。 在此之前,叶梦得曾向蔡京推荐石公弼。但石公弼很快就为帮助皇帝铲除 4 第一章:叶梦得的为a 蔡京而走向蔡京的对立面。1 1 0 9 年( 大观三年) ,任御史中丞的石公弼连上数十 章劾蔡京罪恶,致使蔡京二度罢相并出居杭州。 连荐二人而不得蔡京喜欢这证明叶梦得荐人的标准并非依蔡京而定;而 石公弼、俞栗等人并未和叶梦得结成同党,这说明叶梦得的荐举人选也并非为实 现个人的政治野心而定:因荐人而连连得罪蔡京,这更证明了叶梦得为人、为官 的耿直与无私。 综上观之,叶梦得与蔡京的关系其实并非后人想象中的朋比为奸,而是充 满矛盾。他虽一度为蔡京所笼络,依之而进用。但并未助纣为虐。当蔡京炙手可 热之时,能犯颜直谏,正其过失,当面指责其弄权专断,乃至与之决裂,尤属难 能可贵。叶梦得因依附蔡京,南渡后其品行多“为士人所贬”。,实应具体分析 其依附行为表现,未可不分青红皂白而一概贬抑否定。 第二节叶梦得的师长与朋友 通过叶梦得的师长、朋友的为人,我们可以从侧面了解叶梦得的为人。 1 、叶梦得崇敬的师长朋友。 乐君蜀地达州人,叶梦得少年时代的老师,教授梦得学习“六经”, 他“不甚与中州士人相接,状极质野而博学纯至。乐易坦率- 多嬉笑,未 尝见其怒。”这种随和的为人风格让梦得在多年以后仍难忘怀。 高居实名茂华,一字秀实。“茂华人物高远,有出尘之姿,其为文称 是。”建康集卷三书高居实集后:“元祜末,余与居实同举进士试春官, 数往来舅氏晁无咎家。时张文潜为右史。二公一时后进所推尊,每得居实文,皆 击节称赏不已。”梦得结识高居实,大概在1 0 9 3 年( 元祜八年癸酉) ,那年梦得 十七岁,二人同为科举,奔赴京师开封,并时常得以共同出入梦得舅舅晁无咎家 中。二人既同出共入于晁无咎家中,且梦得对高居实评价褒扬有加当交往不错。 张举一岩下放言卷中:“正素处士张举字子厚,毗陵人。治平初试 春官,司马温公主文。赋公生明,以第四人登第。既得官归即不仕终身。 韩琥润泉日记 卷下 第一章:叶梦 导的为人 元祜初,尝起为颍州教授,力辞不就。余家与之有旧,故余未冠得拜之,稍长, 亦相亲亦不以不肖视余。” 子厚为人“清通远略,不为涯异,与前此号隐居、哗然自夸于俗者不类。 士大夫既相与推高日款其门随上下接之,无不满其意。贺铸最有口才,好雌 黄人物于子厚亦无闲言,每折节视之,常称日通隐先生。家藏书数万卷, 善琴棋,曰惟玩三物,不甚饮酒。余得与之周旋,涉世以来粗免大过,闻于子厚 为多。”由此看来,子厚对叶梦得的立身行事的影响颇大。 叶梦得在其一生中,几起几落,而能够保持比较平和的心态处之,当与子 厚对其影响有关。 邹浩邹浩,字志完,常州晋陵( 今江苏常州) 人,元符问为谏官,为 人极其正直,曾被宋高宗誉为“危言蒜论,朝野推仰”。宋史卷三四五有传。 1 0 9 8 年,梦得二十二岁,认识名士邹浩,得到邹浩的不倦教诲。 叶梦得在政治上,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坚持自己的立场而不曲意逢迎蔡京, 而是针对事实本身提出不少“危险”言论,这与邹浩颇有相通之处。 2 、同声相求的朋友。 1 1 1 7 年( 政和七年丁酉) ,石林四十岁。离开蔡州,奔赴颍昌府,颍昌 又称许昌郡。在许昌。叶梦得与苏过等十二人结社交友同声相求,诗词酬唱, 往返不已。陆友研北杂志卷上对此有所记载。 让我们来看看叶梦得同声相求的朋友、社友。 王实,字仲弓,王陶乐道之子。京兆人,韩维之婿。陆友研北杂志卷 上载:“王仲弓实,人物高胜,虽为贵公子,超然不犯世故。居官数自免。博学 多闻,尤长于医。” 苏过字叔党,苏轼季子,在许昌郾城县为官那年,石林与他多有唱和之 诗。苏过的为人向来受人尊敬。“时称小坡,盖以苏轼为大坡也。其叔苏 辙每称过孝,以训宗族。且言:吾兄远居海上,惟成就此儿能文也。”回苏轼也 特别宠爱、看重苏过想来苏过当秉承乃父习性。 苏过为人如此,而与叶梦得多有诗文唱和,可见两人交情之深。而朋友正 当是志同道合,可略知叶梦得为人也。 宋史苏轼传 第一章:吁萝得的为人 张舜民“舜民慷慨喜论事,善为文,白号浮休居士。司马光荐其才 气秀异,刚直敢言,以馆阁校勘为监察御史。” 从叶梦得的交游我们可以看出,他的朋友大多廉洁清高,耿直聪敏,或具 英雄气概,或有隐士情怀,而他们能够与叶梦得和睦相处,对他或加以教育,或 交为朋友,可知叶梦得在他们眼中实为可塑之才,可信之友。 结语 通过对叶梦得与蔡京关系的透视,对其师长、朋友为人的关注,我们已同 时从正面、侧面对叶梦得的为人有所了解。 叶梦得的一生,其实充满矛盾。在政治舞台上,他试图保持自己的立场, 却仍不可避免地陷入党争,做出违心的事情。在普通生活中,他为人严谨,志向 淡泊,体现了宋代文人的优雅高洁。 后人对叶梦得参与元祜党争及其他政治事件的指责,于叶梦得而言,实有 不得已而为之的成分。他依附蔡京而得官的背景,女婿章冲为章悼的孙子的情况, 都使得他在这些党争事件中身不由己,终成绍述余党。 他一生渴望达到文同“为人靖深超远,不撄世故”圆的境界,但却始终在 进退维谷的政治处境中选择依违两可的为人态度。固这对叶梦得的一生来说,是 遗憾,更是难以逃脱的尴尬。 束史 石林诗话) 卷中 宋诗话考)郭绍虞中华书局 7 霈二? 南渡之舻彩准品研老 第二章南渡之前的作品研究 叶梦得的文学成就,历来为世人所公认,他在诗、词、文方面均有较高造 诣,其词成就尤高。叶梦得一生著述丰富,但现存作品主要集中在南渡以后、晚 年时期。1 1 2 6 年,靖康事件爆发,大批官员、文人、百姓开始了痛苦的南渡, 这对于整个宋代文人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转折点,于是南渡后的文风倏然大变。 在一个动荡的时代里,文风与社会表现出了密不可分的联系。基于此种考虑笔 者将叶梦得的诗、词、文、诗话合并在一起,大致依南渡为界,对这些作品进行 整体考察。 第一节南渡之前的词作研究 对叶梦得的早期词作,宋关注题石林词评曰:其早年词“婉丽,绰有 温、李之风。”但从其早年到南渡,叶梦得的词风还是表现出了较大变异,比如 清旷、高雅、悠闲等因素的介入,使得他南渡前的一些词完成了对早年词风的突 破与拓展。 一、贺新郎睡起流莺语词风婉丽,成为叶梦得早年的代表词作。 疆起流莺语掩苍苔房执向晚,乱红无数。吹尽残花无人见,惟有垂杨自舞。渐暖 霭、初回轻暑宝扇重寻明月影暗尘侵、上有乘鸯女。惊旧恨遗如许。江 南梦断横江渚。浪粘天、葡萄涨绿半空烟雨。无限楼前沧波意准采藕花寄取? 但 怅望、兰舟容与万里云帆何时到? 送孤鸿、目断千山阻谁为我,唱金缕。 这阕词作于1 0 9 4 年,是年梦得仅1 8 岁。其用词细腻委婉、描写精心着力, 将女子对远去情人的思念刻画得淋漓尽致,女子之落寞与无聊、渴望与激情,都 在叶梦得的清新词语中得到传递。尽管这阕词中,还有一定的花间风范,但胭脂 气却少得多,而是境界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大气的,“万星云帆”、“目断千山”都 展现出了较为寥廓的空间感。这个特点在叶梦得后来的词中得到了强化,并成为 南渡词的一个显著特点。 通过这阕词,我们更可以透视出叶梦得所处的时代之风气。女子有如此百 第二? 秀泼之矛够准品研老 无聊赖的相思闲情、作者有如此清雅淡然的填词性情,这与他们所处的太平盛事 有关。再说,当年的叶梦得正是少年意气风发,对生活的艰辛和仕途的坎坷毫无 认识尽管初试礼部不第但这并未妨碍他的闲情雅志。 对这阕词的写作背景各家有不同记载。 芦浦笔记中载叶梦得的孙子叶筠言:此词乃叶梦得十八岁试礼部不第 后写于暮春。传者云为仪真妓女作。 夷坚志丁志卷十二记载:叶梦得尝为官润州丹徒,在闲暇之际,有妓 女向其乞词,梦得无以推辞,乃饮酒随后“叶命笔立成,不加点窜,即今所传 贺新郎词也。” 张氏拙轩集卷五云:叶石林“睡起流莺语”词,平日得意之作也,名 振一时,虽游女亦知爱重。帅颍日,其侣乞词,石林书此词赠之。 关于此词当然叶筠的记载最为可信,这可能与妓女并没什么特别联系 而只是将女子作为一个载体来完成他的叙事抒情。但该词有如此多的“花边新 闻”,记载者都乐意将其与妓女联系在一起,制造成男女感情的故事,这纵然是 宋人惯于使用的小伎俩,未必可靠,但如果放在广义上去理解,则当具有相当真 实性。因为那是一个雍容闲雅的时代,一个柔隋四溢的时代,词人与妓女的风流 雅事是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青年叶梦得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丌始他的填 词生涯的,婉丽词风的形成自然也是顺理成章。 二、仕途的甘苦滋味,使叶梦得的词风发生了较大变化,并开始了他对苏 词的追随。 前人多认为叶梦得对苏轼词风的追慕,当从南渡之后算起,而且他取得的 成就在南渡词人群体中也是比较出色的。可如果我们认真分析叶梦得南渡前的词 作,就会发现,叶梦得对苏轼词风的追随,可咀推及到南渡之前。 作于1 1 l o 年的应天长松陵秋已老是叶梦得在长期免官后再任而作, 是年梦得3 4 岁,距离南渡还有近十六年时间。但细读此词,我们就会发现其 遣词造句已呈现出清新旷达之气,与早年的“温、李之风”大有区别,在风格上 开始与苏词接近。 松陵秋已老,正柳岸田家,酒醅初熟鲈脍莼羹,万里水天相续扁舟凌 浩渺,寄一叶、暮滔吞沃。青箬笠,西塞山前,自翻新曲来往应未 9 二爹? 番泼之驴彭诺品研菇 足。便细雨斜风,有谁拘束。陶写中年,何须更待丝竹。鸱夷千古意,算 入手、比来尤速最好是,千点云峰,半篙澄绿 “柳岸田家”、“扁舟凌浩渺”、“青箬笠,西塞山前”、“细雨斜风”、“千点 云峰”、“半篙澄绿”,这些意象无不清丽可喜。也许是官场的艰辛与不易更加刺 激了他对普通生活的热爱( 此前叶梦得曾被免官多年) ,他笔下的山水田园显得 格外秀丽可人、温馨亲切,词人的欣喜之情跃然纸上。虽说还没有苏轼的从容隋 怀,豁达气度,但对清旷生活的向往之情却是表露无遗。 而作于1 1 1 4 年的l 临江仙熙春台与王取道、贺方回、曾公衮会别则 在词之精神上与苏轼越发接近。“自笑天涯定无准,飘然到处迟留。兴阑却上五 湖舟。遥知欹枕处,万壑看交流。”对漂泊生活的自嘲,对山水自然的向往, 都已有苏轼式的洒脱与认同。作于1 1 1 8 年的临江仙正月二十四日晚至湖上 更在看似平淡的景物描写中,抒发了人生如梦的情怀。 三日疾风吹浩荡,绿芜未遍平沙约回残影射明霞水光泛遥坐,烟柳卧 欹斜霜鬓不堪春点检,留连又见芳华一枝重插去年花此身江 海梦,何处定吾家。 结旬“此身江海梦,何处定吾家”尤具苏词风味。政坛的风云变幻,给叶 梦得带来了深刻影响,官场上的屡屡失意,使他对官场开始厌倦对命运有了随 缘任运的想法。尽管这些词多作于仕途不顺时期但其遣词却清新流丽,绝少萧 瑟之气。依叶梦得的年龄,正当壮年,不该如此看淡人生,但他多年的为人追求 使得他越来越不习惯于官场的作态而向往自然放松的平常生活。 作于1 1 1 7 年的永遇乐蔡州移守颍昌,与客会别临芳观席上虽说离 南渡还有十年左右的时间,但其词风却已与南渡后十分接近。 天末山横,半空萧鼓,楼观高起指点栽成,东风满院,总是新桃李纶 巾羽扇,一尊饮罢,目送断鸿千里揽清歌、余音不断,缥缈尚萦流水 年来自笑无情,何事犹有,多情遗思绿鬓朱颜,匆匆拼却了,却记 花前醉明年春到,重寻幽梦,应在乱莺声里拍阐干、斜阳转处,有谁 共倚 这阕词无论是对词的境界的开拓,还是对空间的延伸或是对生命的追 问,都已经表现出了成熟的风格。王兆鹏认为南渡词人对苏词追随的一个重要方 1 0 第二? 考跬乏矛髟准品研完 面就是对词的境界的开拓。,那么我们从叶梦得南渡前的这些词中,已经可以看 到一些端倪。“天末山横,半空箫鼓”、“断鸿千里”,其境界不可谓不大,而“揽 清歌、余音不断,缥缈尚萦流水”就更显出“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式的清 幽雅静。 叶梦得对长调的出色驾御能力在这一阶段也有所体现。在经常使用的临 江仙、八声甘州、永遇乐等长调中,叶梦得将词中感情表达得收放自如, 游刃有余而长调的特殊形态,也进一步加强了感情的深度与广度。 作于1 1 2 3 年的临江仙与客湖上饮归和作于1 1 2 4 年的八声甘州甲 辰承诏堂知止亭初毕工,刘无言相过,更鲜明地体现了这一时期叶梦得的词风。 不见跳鱼翻曲港,湖边特地经过萧萧疏雨乱风荷。微云吹散,凉月堕平 波白酒一杯还径醉,归来散发婆娑无人能唱采莲歌小轩欹枕, 檐影挂星河 临江仙一与客湖上饮归 寄知还倦鸟,对飞云、无心两难齐漫飘然欲去,悠然且止,依旧山西。 十亩荒园未遍,趁雨却锄犁敢忘临翁约,有酒同携况是岩前新 创,带小轩横绝,松桂成蹊。试凭高东望,云海与天低。送沧波、浮空千 里,照断霞明灭卷晴霓君休笑,此生,心事,老更沉迷 八声甘州- 甲辰承诏堂知止亭初毕工,刘无言相过 前一阕的淡然与清净、后一阕的洒脱与田园气息,都表现出了叶梦得成熟 的词风。无论是词中透露出来的淡然情怀,还是填词时遣词造句的清新可人,或 是境界的辽阔苍远,都已经基本成型。在南渡以后,尽管因为时代原因,他的词 作在内容和风格上都有所改变,但其总体风格却仍是这种风格的延续与扩展。 叶梦得的词在同时代里还是具有定个性的。南渡前,整个北宋王朝还是 比较富裕祥和的,徽宗政和、宣和年问社会表面更是呈现出一派太平盛世的景 象君臣都沉溺于享乐之中。很多词人都写下了纵情声色、浅斟低唱的词作。向 子锺、张元干都有不少柔靡轻曼、委婉清丽的小词;朱敦儒盛传一时的鹧鸽天 “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懒慢带疏狂”更完全是一副自得其乐的样子。而 叶梦得的词作在这样一个依红偎翠的时代里,却呈现出清新高雅的格调,并不 唐宋词史论王兆鹏人民文学出版社7 8 页 第二尹? 番渡之矛彬准品研完 柔媚。他的词很少有花间词的脂粉气息,其磊落清新之气,让人一看就知道作者 的身份是文化士人,而且有些词作还让人觉得是出自饱经沧桑的老人之手。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叶梦得清丽旷达的基本词风在南渡前已经形成其 对苏词的追随已略有成就,南渡只是给他的词作带来了新的内容,但其词风则是 这种清丽旷达风格的强化与延续。 第二节石林诗话研究 当代学者王兆鹏认为:石林诗话并非写于一时,但成书时间大概在l1 2 0 年( 宣和二年庚子) 前后。 对于石林诗话,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有这样的评价:“梦得为蔡京门 客、章悖姻家,当过江以后公论大明,不敢复嘘绍述之焰。而所著诗话尚尊熙宁 而抑元祜,往往于言外见之。”对石林诗话的品评倾向做了一定解释。其实 在南渡后叶梦得对苏轼的态度还是比较推崇的,这些在他南渡后的词作和文章 中都可以感受到。虽然叶梦得在石林诗话中对苏轼、黄庭坚多有批评对王 安石尤多褒扬,似乎有失偏颇,但从整体而言,石林诗话所表现出的诗学思 想还是非常出色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给予它极高评价:“梦得诗文实南北宋 间之巨擘,其所评论往往深中寂会,终非他家听声之见,随人为是非者。” 石林诗话的出现,不仅为我们带来了许多有见地的见解,而且还将诗 话的目光投放在了前人比较忽视的诗歌艺术本身。 一、与以往诗话相比,石林诗话在诗评对蒙和诗评方法上都有所突破 与创新。 1 、石林诗话的出现,标志着诗话从专门以记事为主转向对诗歌本身 的评价论述。 诗话之体制,正如郭绍虞所云:“诗论之著不外二种体制一种本于钏q 荣 诗品,一种本于欧阳修六一诗话”。欧派以“论事”为主,钟派以“论辞” 为主。而钟派诗话则产生于欧派之后,“大概于南北宋之交初露端倪,其主要标 清诗话前言 第二幸:南渡之嚣的镡品研究 志是北宋之末、南宋之初的叶梦得撰写的石林诗话”。 宋诗话发展到南渡前后,品评作品确实风行一时,但多数还是以资闲谈, 或讲述诗词外围的故事,或漫谈北宋诗坛的逸闻趣事、艺林掌故。即使涉及到诗 歌本身的评论,也只是对其中的一两句的欣赏。这种风格基本上是继承了六一 诗话的传统。而石林诗话则在漫谈掌故的同时,对诗歌艺术创作领域也有 不少涉足对北宋诗坛创作概况和得失成就都有较为客观的分析,这在诗话的体 例上有开创之功。它的出现,标志着诗话从专门以记事为主转向对诗歌本身的评 价论述。石林诗话共9 0 余则,其中专论辞的将近4 0 则,还有相当一部分是 论事兼及论辞的条目。由此可见它在诗话体式的转变上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圆 在石林诗话中,叶梦得对诗句本身的关注值得我们注意,而他的品评 意见尤其值得我们参考,的确是“往往深中鞍会”。在“王荆公严于诗律”篇中, 他对王安石的诗句发表了精辟见解:“含风鸭绿鳞鳞起,弄日鹅黄袅袅垂读 之初不觉有对偶,至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但见舒闲容与之态 耳。而字字细考之,乃经檗括权衡者,其用意亦深刻矣。”对王诗的点评细腻准 确,形象概括。他称赞杜甫的“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说这联诗句“缘情 体物,自有天然之妙,虽巧而不见刻削之痕”亦可谓恰中肯綮。对宋人写诗爱 用古人语的特点,他也提出了自己的理解:“读古人诗多意所喜处诵忆之久, 往往不觉误用为己语。”这对我们理解宋诗为何多有典故、喜欢化用唐诗和六朝 诗句大有帮助。他还特地举出两个例子,一是王安石的“绿阴生昼寂,幽草弄秋 妍”直接脱胎于韦应物的“绿阴生昼寂,孤花表春余”;一是苏轼的“山围故国 城空在潮打西陵意不平”直接脱胎于刘禹锡的“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 寞回”。这些评点都比较到位,让我们较好地体察到了当时诗人对诗人、诗人对 诗句的评价,而从这个评价,我们同时可以看出宋人对诗歌的审美观念。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说,在宋代诗话从初始时的随笔性质到南宋时以沧 浪诗话为代表的系统诗论,石林诗话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2 、在前人虚实理论基础上,叶梦得独出机杼,引佛学禅宗的理论来阐述 蔡镇楚诗话学) 试论( 石林许话) 的理论价值刘挠林中国文学研究1 9 9 3 j 期3 l 页 二争? 考渡之矛膨准品研君 虚实,首开以禅喻诗之风,成为一种新兴的诗评方法,并丌启了严羽沧浪诗话 诗评方法之滥觞。 叶梦得认为做诗可有三种情况:“禅宗论云间有三种语:其一为随波逐浪 句,谓随扬应机,不主故常;其二为截断众流旬谓超出言外,非情识所到;其 三为涵盖乾坤句谓泯然皆契,无间可伺。其深浅以是为序。”。并进一步以杜甫 的诗歌为例,加以阐释:“波飘菰米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为函盖乾坤旬: 以落花游丝白日静呜鸠乳燕青春深为随波逐浪句;以百年地僻柴门迥, 五月江深草湖寒为截断众流旬。”这在诗话历史上,可谓是开风气之先。后来 出现了很多以禅论诗的诗歌或诗话,如严羽的沧浪诗话,应该说它们在一定 程度上都得益于叶梦得此创举。这一创举,曾赢得郭绍虞先生的极大赞赏:“随 波截流与同参,白石沧浪鼎足三。解识蓝田良玉妙,哪关门户逞私谈。”叫哿石 林诗话与宋代诗话史上的两部名著沧浪诗话和白石道人诗说相提并论, 可见郭绍虞先生对叶梦得以禅喻诗之诗评方法的推崇。 二、石林诗话在对江西诗派提出批评的同时,更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1 、石林诗话对苏诗、黄诗多有批判,对王安石晚年之诗则多有褒扬, 这并非出于党争原因,而是叶梦得诗学观念的客观表露。 ( ”从时间上判断,石林诗话与党争并无太多牵连。 对于石林诗话对苏诗、黄诗的批评、对王安石诗的推崇这一现象,很 多人将其与当时的元祜党禁联系起来,认为这之间有一种必然的因果关系,四 库总目提要就认为:“论诗推崇王安石不有而足,而于欧阳修、苏轼诗皆有所 抑扬其间,盖梦得本绍述之人,故于公论大明之后,尚阴抑元祜诸人。” 但我们如果仔细考察,就会发现对元祜学术的禁止发生在宣和五年( 1 1 2 3 年) 此时石林诗话已基本成型当不会太受影响。郭绍虞先生认为:“平心 而论,书中论议尚属公允,正不必从党争角度视之。” 笔者对此观点比较认同, 认为石林诗话是叶梦得诗学思想的自然流露。 ( 2 ) 从内容上看,石林诗话并非以人论诗,而是紧抓诗作本身来发表议 论,他对王安石、苏轼、黄庭坚的诗歌都有较为客观全面的评价。 o 石林诗话卷上 题( 宋诗话考) 效遗山体得绝旬二十首其六 束诗话考郭绍虞中华书局3 3 页 1 4 第二争? 番琏乏铲矽准品研窟 在石林诗话中,叶梦得对王安石早年诗作颇有微词曾以“王荆公少 以意气自许,故诗语惟其所向,不复更为含蓄”对王安石进行了毫不客气的批评。 “天下苍生待霖雨,不知龙向此中蟠”、“浓绿万枝一点红。动人春色不须多”、 “平治险秽非无力,润泽焦枯是有材”这些诗句也因“皆直道胸中事”而遭受 叶梦得的批评。 相反,对苏轼和黄庭坚的好诗,叶梦得也有不少肯定性评价而且有些评 价还是相当高的。苏轼的“冻合玉楼寒起粟,光摇银海眩生花”,因用典贴切, 描绘形象,对仗精深,达到了王安石晚年律诗的“造语用词,问不容发。意与言 会,言随意遣,浑然天成,殆不见有牵率排比处”的境界,所以叶梦得将其誉为 “精深有味,超然飞动,气格雄健”。而黄庭坚的“山围燕坐图画出,水做夜窗 风雨来”则因气格雄健而受到好评。 2 、石林诗话对江西诗派的弊端进干亍批评,以纠正当时诗坛风气之偏颇。 石林诗话的出现,对当时盛行的江西诗风是一种适当的矫正。江西诗 派讲究“诗法句眼”,重在使典用事强调词前立意,形成了较为固定的创作 模式最典型的当属黄庭坚的“夺胎换骨”法。叶梦得的诗话主张正是对这一理 论的冲击。 ( 1 ) 针对江西诗派过于讲究“诗法”“句眼”,叶梦得提出了诗歌创作要 自然天成。他提倡的“随波逐浪”法认为:最佳的诗歌创作的构思方式并不在典 故的使用上也不在主题的预先设置上,而在于情景之间的“猝然相遇”。石林 诗话中有一段关于谢灵运诗歌名句的评点,恰当地表明了叶梦得的诗学审美追 求。池塘生春草。园柳变呜禽,世多不解此语之工,盖欲以奇求之耳。此语 之工,正在无所用意,猝然与景相遇,借以成章,不假绳削,故非常情所能到。 诗家妙处,当须以此为根本,而思苦言难者,往往不悟。” 与这种主张“情景猝然相遇”的刨作理论相联系,叶梦得最为欣赏、推崇 的是“天然工妙”的艺术风格,而鄙薄“用巧太过”的雕琢矫饰。他指出:“诗 语固忌用巧太过然缘情体物,自有天然工妙,虽巧而不见刻削之痕。”叶梦得 并不是一般的反对艺术加工主张纯粹“天然”状态恰晗相反,他是提倡一种 更高级的艺术加工,能够藏“巧”于“拙”,看上去自自然然,其实是更高的巧。 第二南渡之矛髟笮品研君 他称赞:“老杜细语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此十字殆无一字虚设。”这种 诗学主张对纠正江西诗派对字句的过分讲究还是有一定作用的。 ( 2 ) 针对江西诗派对使事用典的过分偏爱,叶梦得提出用典不可牵强。 江西诗派主张尽可能的多用典,黄庭坚最欣赏的就是“无一字无出处”。 为了达到艰新、生硬、不俗的目的,黄庭坚及其他江西诗派诗人在用典这条道路 上越走越偏离正常轨道。他们好用僻典,喜作拗体,搜寻奇字险韵过分追求生 新瘦硬最后甚至陷入了文字游戏的泥沼中。苏轼在这方面,也有类似失误。 叶梦得对苏诗、黄诗中的用典牵强之处均有所批评。苏轼曾有诗句“己遣 乱蛙成两部,更邀明月作三人”,此中用典就比较多而牵强。如果不知道孑l 稚圭 在北山移文中将蛙鸣比作两部鼓吹的典故,那么,这里的“两部”就将成为 一个谜语。“两部”鼓吹是可用之典故,但为了用此典故而将其简化为“两部”, 则让人不知所云。黄庭坚为了用典又押韵,曾将“啜羹不如放麂乐羊终愧西巴” 写成“乐羊终愧巴西”,这样一来,虽压韵,但读者却不明白“巴西”一词的含 义,从而使诗句丧失了被解读的可能。 对这种削足适履的用典叶梦得非常反对他认为:“诗着急用事,不可 牵强必至于不得不用而后用之则事词为一,莫见其安排斗凑之迹。”这种用 典理论,完全建立在对读者的理解与对诗歌本身艺术效果追求的基础上。 基于这样的理念,叶梦得对苏诗、黄诗中的精彩用典还是予以很高评价。 比如苏轼的“冻合玉楼寒起粟,光摇银海眩生花”尽管用典颇多,但却“事词为 一,莫见其安排斗凑之迹”,叶梦得对此有极高评价,誉为“精深有味,超然飞 动,气格雄健”。 与叶梦得此种理论相互呼应的还有魏泰的临汉隐居诗话,他批评“黄 庭坚喜作诗得名,好用南朝人语,专求古人未使之事,又一二奇字缀葺而成诗, 自以为工,其实所见之僻也。故旬虽新奇而气乏浑厚。”蔡宽夫诗话也对江 西诗派的做法提出质疑:“诗语忌用工太过,盖炼句则意必不足:语工而意不足, 则格力必弱,此自然之理也。” 临汉隐居诗话、蔡宽夫诗话与石林诗话基本上同时对江西诗派 进行批评,更加说明江西诗派当时在诗坛上造成的不良影响是非常值得关注、急 需矫正的而叶梦得的建议与批评无疑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二垆? 秀渡之驴矽绣占研君 3 、通过对王安石的晚年诗作、杜甫优秀诗作的品评,叶梦得初步形成了 自己的诗学审美体系,并为当时诗坛走向提供了一种可能的选择。 ( 1 ) 推崇千锤百炼而得的平淡、含蓄。 叶梦得曾说:“大凡为文当使气象峥嵘五色绚烂,渐老渐熟,乃造平淡。” 叶梦得所推崇的平淡就是绚烂后的平淡,是千锤百炼出来的自然浑成。 叶梦得对王安石晚年诗歌多有嘉奖:“王荆公晚年诗律尤精严,造语用字, 间不容发。然意与言会,言随意遣,浑然天成,殆不见有牵率排比处”。 “含风鸭绿鳞鳞起弄日鹅黄袅袅垂”看似寻常,对仗却相当精工; “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读之舒缓闲适,而细品则不仅对仗 精工,而且还思致缜密,颇有曲笔达意的感觉。“细数落花”是闲情,也是百无 聊赖。看似普通,实则精心锤炼: “名誉子真矜谷口,事新功息困壶头”以“谷1 :2 ”对“壶头”尤为精切; “一水护田将绿去,两山排闼送青来”则在读者毫不在意的情况下,隐含 着两个来自汉代的词语“护田”、“排闼”,可谓对偶、用典高手。这样的诗,无 论读者的学问深浅都可以体会到一种美好场景: 石林诗话记载的王安石为寻找“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精心 锤炼反复替换更表明王诗是“看似寻常实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而这千 锤百炼后的平淡与自然正是叶梦得所非常推崇的。诗句看似行云流水其实却章 法谨严。 叶梦得是一个头脑非常清晰的人,他做事一向讲究法度,在诗歌审美领域 他依然坚持了他一贯的风格。他的性格,注定他会更欣赏讲究法度的王安石而不 是才华横溢、不求章法的苏轼,正如他最欣赏的唐朝诗人是杜甫而不是李白。 很多研究者都指出了叶梦得对平淡自然的追求,但真正进行深层次分析的 却较少。叶梦得对平淡的追求与其他诗人或诗评家是不同的。这种平淡其实是在 含蓄中孕育有大量有欣赏价值的信息它可以刺激读者不断挖掘下去,浅层次读 者读表面意思可懂,深层次读者也可读出其中深沉意味和高雅情致。这种极富弹 性的文本带给读者的回味是无穷的,我们读这些诗句可以在浮光掠影中得到轻 松的愉悦,更可以在细致思索中领会诗人思致之细密精巧。 再结合叶梦得对杜甫诗歌的欣赏我们会对这一点更明白。 第二争? 番泼之矛纾准品研力 叶梦得对杜甫的“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极为欣赏,因为它“虽1 5 而 不见刻削之痕”;而对“江山有巴蜀,栋宇自齐梁”的赞叹则是因为“有自” 这两个极为普通的词语突然问把风景写活了,于是历史与空间就在两个词语中铺 展开来。“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的“深深”与“穿”、“款款”与 “点”的呼应,让最简单的词语最形象地表现了这一生动画面。显然,这些最普 通的词并不可能全是一下子就浮现在诗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