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罗隐的理想与诗文创作.pdf_第1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罗隐的理想与诗文创作.pdf_第2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罗隐的理想与诗文创作.pdf_第3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罗隐的理想与诗文创作.pdf_第4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罗隐的理想与诗文创作.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摘要 罗隐的理想与诗文创作 文学院古代文学专业仇春霞 指导老师刘明华 摘要 罗隐的诗文创作与他追求“苏秦之志”的政治理想有很大关系。他的谗书是行卷的 工具,大部份的书启是写给政府官员的,目的是想得到他们的赏识与引荐;他的诗歌除了极 少部份的赠别之作外,主要是抒写人生失意和针砭时事的。罗隐的人生失意是指他在追求理 想的过程中所遭受的挫折:他所针砭的对象主要是皇帝以及重要的政府官员,其目的除了避 免亡国外,还希望给他的理想找一个安定的平台。罗隐的诗歌是他的抒情载体,他叹流年, 伤病老,流露出浓厚的悲伤色彩罗隐诗文直接导源于他的政治理想,从而使他的诗文具有 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一、大量作品创作于入钱府前:二、作品题材比较集中,主要是抒写 人生失意,其次是讥讽时事,很少有富于文人闲适性情的作品,也很少有关于亲情、友情与 爱情的作品,尽管其中有部分作品是深切的怀人之作,但对象却是曾经帮助过他的政府官员; 三、文的实用性特点,他的文包括谗书 以及少量的书、启、表、状、序等,而以谗枷 为主。谗书是罗隐精心撰构的行卷工具,文学抒情性明显让位于政治功利性;四、诗歌体 裁单一且缺乏“变异体”;五、情感基调以悲伤为主。 关键词:罗隐理想诗文创作 西南j 、学硕士孚傍论文 摘嘤 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o fl u o y i n sp o l i t i c a ld r e a ma n di l l sw o r k s p o s t g r a d u a c eo f c h i n e s e a n c i e n tl i t e r a t u r e :q i uc h u n x i a s u p e r v i s o rp r o f e s s o r :l i nm i n g h n a a b s t r a c t l u o y i n sw o r k sh a ss e v e r a l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t h ef i r s ti sm o s to fh i s w o r k sw e r ew r i t t e nb e f o r eh i sb e c o m i n gq i a n l i u ss e c r e t a r y :t h es e c o n d i sh ei sf o n do fe x p r e s s i n gh i sf r u s t r a t i o n w h i c hi so r i g i n a t e df r o mh i s f a i l u r eo fp o l i t i c a ld r e a m ;t h et h i r di st h ef e a t u r e so f1 i t e r a t u r ei sl e s s t h a no fp o l i t i c a l :t h ef o r t hi st h ef o r mo fp o e t r yi sv e r ys i m p l e x :t h e f i f t hi st h ef e e l i n g so fh i sw o r k si ss o r r o w f u i t h e s ef e a t u r e sh a v eg r e a t r e l a t i o n s h i pt oh i sd r e a mo fp r i m em i n i s t e r t h em a i ni d e ao fm ya r t i c l e i se x p l a i n i n gt h er e a s o n so fi t k e yw o r d s :l n o y i n d r e a mo fp o l i t i c a la r t i s t i cc r e a t i o n n 独创性声明 学位论文题目:堡望缝丝垄垫苎煎型监一一 本人提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指导下进行韵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 究成果。论文中引用他人已经发表或出版过的研穷成果,文中已加了 特别标注。对本研究及学位语文撰写曾做出贡献的老师、朋友、同仁 在文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衷心感谢n 学位论文作者:讥着霞 签字日期:妒7 年产月伽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西南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 定,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 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西南大学研究生院( 筹) 可以将学位 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 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本论文:口不保密, 口保密期限至年月止) 导师签名: 签字日期: 后矽日 曲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绪论 绪论 一、罗隐的生平 罗隐,杭州新城( 今浙江新登) 人。生于唐文宗太和七年( 8 3 3 年) ,卒于后 粱开平三年( 9 0 9 年) 。历文宗、武宗、宣宗、懿宗、僖宗、昭宗、哀帝七朝,主 要活动于后四朝。一至八岁在文宗朝度过,幼年早慧。九至十四岁在武宗朝度过, 读书砺志,时辈称颂。十五至二十八岁在宣宗朝度过,积极备考,并开始游幕, 至扬州献诗李珏,至江陵谒见白敏中,至同州拜见杨汉公。声名毁誉参半。宣宗 意欲用之,被谗见黜。史载宣宗大中十三年首度参加科举考试。二十九至四十二 岁在懿宗朝度过,主要活动是入京参考及游幕江淮。咸通五年其妻沈氏卒,成通 八年辑所撰文为谗书,咸通九年重序谗书,同年,因庞勋兵乱未赴举,咸 通十一年任湖南衡阳主簿,遭妒,于是年“乞假归觐江东( 湘南应用集序) ”, 途经江夏返回家乡。四十二岁至五十六岁在僖宗朝度过。约于僖宗乾符元年入淮 南李蔚幕。乾符二年黄巢兵乱,隐隐居池州,期间出任周宝幕,并复游江夏。中 和四年黄巢之乱平,是年春停贡举。光启三年谒钱谬,被辟为从事。五十七至七 十二岁在昭宗朝度过,七十三至七十五在哀帝朝,七十五至七十七在后梁朝度过。 五十五岁至七十七岁任职于钱府,历任钱塘令、镇海军掌书记、节度判官、司勋 郎中、吴越国给事中。 二、罗隐活动地区的时代背景 罗隐出生于浙江余杭地区,余杭在唐代属江南东道。“江南道,盖古扬州南境, 汉丹扬会稽豫章、庐江零陵,桂阳等郡润升常、苏湖,杭,睦, 越,明衢宣歙,池泉,汀、漳为星纪分”。罗隐一生除了参加科举 考试之外很少离开江南道,他求学、拜谒、入幕、隐居等都集中于此地。江南道 既是朝廷供赋基地,也是兵家争夺重地。江,淮田一善熟,则旁资数道,故天下 失计,仰于东南”。,因此,相较于其它道,江南道兵火既盛,人民尤苦。晚唐几 次大的起义都在江南道,或江南道附近。宣宗大中十三年,裘甫在浙东领导起义, 为时两年,敲响了唐朝的丧钟,也拉开了江南东道混战的序幕。懿宗咸通九年的 庞勋兵变,虽然起兵点在桂林,但在桂林的时间不长,他们北上湖南,然后走水 路沿长江东下,转入淮南,水陆并进,直奔徐州。自兵变起到庞勋兵败被杀,兵 o t 新詹书,豢四一地理志五fc 】【宋】欧阳修,宋郭等扼上海:中华书局1 9 7 5 2 :1 0 5 6 第1 0 5 6 页 。毫新詹书 卷一六五l 权德舆传i c 】【宋】欧阳修,宋邡等撰上海:中华书局1 9 7 5 2 :1 0 5 6 第5 0 6 7 页 i 曲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绪论 火重地集中在淮南及周边地区。僖宗乾符元年以王仙芝、黄巢为首的唐末农民战 争爆发,火力集中于江南、淮南道,为时十年。农民起义的主要原因在“官逼”, 如浙东的董昌,“后稍峭法,笞至千百,或小过辄夷族,血流刑场,地为之赤 凡民讼,不视狱,但与掷齿,不胜者死,用人亦取胜者”。藩镇问的争夺战也加 剧了这一地区的烽火。因此“自师铎行密,儒迭攻守,焚市落,剽民人,兵饥 相仍,其地遂空”。江南道的这一状况至罗隐去世都未曾改变。 三、关于罗隐的已有研究成果及本文选题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不少研究者对罗隐诗文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分别 作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就诗歌而言,专门研究内容的就有不少单篇论文,如潘慧 惠的论罗隐及其诗文回,对诗歌的内容进行了分类,并概述了它们的特点;吴 器的罗隐的诗回将罗隐诗歌按题材分为五类:干谒诗、下第诗、咏物诗、咏史 诗及其它。专门研究艺术特色的也有诸多成果,如邹春秀的略论罗隐的讽刺诗 歌o 、蒋祖怡的诗人罗隐的讽刺艺术 、张子清的讽谕诗的飞跃试论 罗隐讽谕诗对中唐写实讽谕的突破o 。对诗歌的专题研究也有很多,如李军的罗 隐咏物诗论 、韩爱平的生命的呐喊、强者的抗争由罗隐“十上不第”看 他的落第诗回。就文而言,研究者着重于思想性,如( 两同书 :哲理和文思的 整合 、读罗隐( 谗书 札记”。还有单独研究身世经历的,如罗隐诗的文 本外解读1 2 。还有单独研究身世经历的,如关于罗隐生平行踪的几个问题”、 罗隐进钱府考t 4 、夹缝中的生存罗隐生存状态析论“。 上述研究对人们了解罗隐及其作品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很难揭示产生罗隐诗 文以下几个特征的原因: 一、大部分作品创作于入钱府之前,入钱府之后的作品除了少部分的赠别及 时事之作外,主要是为钱府所写的大事记、文告、奏表、谱牒等应用文; 。新詹书善二二五( 下) 董昌传,第6 4 6 7 页 。新詹书誊二二四( 下) 高骈传,第6 4 0 4 页 o 文史哲。1 9 9 s 年第1 期 。井崮山师范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擘版) ,2 0 0 4 年第1 期 。安教师范大学学报 ( 人文社会科学版l 杭州大擘擘报,1 9 8 5 年第1 期 o 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 0 0 3 年第l 期 。学术论坛2 0 0 2 年第1 期 。焦作大学学报2 0 0 1 年第l 期 。南京理工太擘学报( 社会科擘版) ,1 9 9 4 年第1 期 “南京理工太学学报( 哲擘社会科擘版) ,1 9 9 4 年第1 2 期 ”t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 0 0 4 年第6 期 ”文学遣产1 9 9 4 年第1 期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 社会科擘版) ,1 9 9 5 年第2 期 “河西学院学报。2 0 0 4 年第6 期 2 曲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绪论 二、作品题材比较集中,主要是抒写人生失意和针砭时事,很少有抒写文人 闲适性情的作品,也很少有关于亲情、友情及爱情的作品,尽管其中有部分是深 切的怀人之作,但对象却是曾经帮助过他的政府官员。其失意之作主要源于理想 难以实现。在针砭时事的作品中,主要是与国家兴亡有关,所针贬的时事以整肃 朝纲为出发点,关注点集中在皇帝及政界要人身上。其次是关于儒生艰难的生存 状况,忧黎元的作品不多。 三、文的实用性特点,他的文包括谗书以及少量的书、启、表,状序 等,而以谗书为主。谗书是罗隐精心撰构的行卷工具,文学抒情性明显让 位于政治功利性; 四、诗歌体裁单一且缺乏“变异体”。以全唐诗为例罗隐的诗歌共4 8 2 首, 其中古体诗仅占5 首,其余皆为近体诗。卷中亦少体裁上的创新之作。 五、情感基调以悲伤为主,将人生不幸归罪于时运不好和寒门出身。 这些特点概而言之就是写作时问的阶段性、内容的偏向性、文的实用性、诗 歌体裁和情感的单一性。从这些特点可知他既不像杜甫、苏轼等人一样将写作纳 入生命的一部分;也没有李白的豪放,李商隐的深情缝绻。 为此我们需要对罗隐的经历、人生取向及其作品的整体内容作动态的分析, 以揭示形成其作品个性化的成因。 四、本文的研究方法 l 、注重发掘、使用文本资料。本课题主要是对罗隐的文学作品进行个案研究, 因此本文注重挖掘罗隐诗文本身所透露出来的信息,特别是罗隐与他人的书 启。 2 、运用对比研究方法。通过把他与同朝代或同时代的作家作品进行比较,来揭 示他诗文的特色。 3 、史论结合。本课题在探讨时,力图将罗隐回置到晚唐政治风云的历史背景中 去,注重将史料梳理与论点提炼相融合,论从史出。 文中所引罗隐诗文均出自罗隐集 罗隐集 :( 唐) 罗隐撰雍文华校辑阻 北京:中华书局,1 9 8 3 m 全唐诗【c 】彭定求等墒北京:中华书局,1 9 9 9 1 :卷六五五至卷六六四,第7 5 8 8 - 7 6 6 7 页;补遗一善。 第7 6 6 8 - 6 8 3 页 3 西南人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理想与实践至竞穷途也须达 罗隐的理想与诗文创作 第一章理想与实践至竟穷途也须达 古代文人的理想,说得好听点是“平天下”,说得实惠一点就是出人头地,博 名博利,这一点,我们无须为贤者讳。罗隐是个坦率的人,他在拜谒的书启中毫 不隐瞒他对名利的追求与向往。他在投同州杨尚书启中说: 偶蒙郭泰之言,教尔厉苏秦之志遂得麦漂风雨,门长蒿莱 苏秦之志是宰相之志,既追求名,也追求利。罗隐在诗文中多次提到了他对 宰相之位的向往,如“不将不侯何计是,钓鱼船上泪阑干”( 中元甲子以辛丑驾 幸蜀) 。罗隐非常重视名,他对自己“价自友朋得,名因妇女知”( 升仙桥) 的 状况非常不满,他认为“人自中台方贵盛”( 上江州陈员外) ,只有到了宰相之 位才是人臣的至贵。如果不能在当世博得盛名,在后世留名也可以。他的谗书 行卷屡屡失败,不能博得今世之名利后,就希望它能象史记一样名垂后世。 罗隐也不讳言对利的追求,他在投舱铁裴郎中启:。光景但销于杯酌,货财不 入于橐装”。在名与利之间,罗隐更重视名。如果没有名而只有利,他宁愿放弃所 得之利而追求他理想中的盛名。因此,当他发现自己偏离了理想的轨道时,便“长 恐一旦月桂情衰,江频思起,不得揖兖国山庭之相,不得窥汉朝王佐之才,是以 重拂尘衣,聊希藻鉴”( 投秘监韦尚书启) 正因为这一点,他才离开待遇优厚 的令狐幕府,游幕他方。 罗隐对自己的人生理想是非常执着的,其中的动力来自他充满自信的自我评 估,他在投盐铁裴郎中启描述自已年少才俊: 爰念髫年,即偕时辈,胸中马骏,握内她灵入公孙龙之阙,不惟逞辩,叱 东方朔之御且欲献书 而理想的实现必须要有一个平台,也就是相应的权势和地位。他在君子之 位中指出了“位”对于一个人施展彳能的重要性: 禄于道,任于位。权也食于智,爵于用,职也禄不在道,任不在位,虽 圣人不能阐至明:智不得食,用不及爵,虽忠烈不能蹈汤火先王所以张轩冕之位 者,行其道耳,不以为贵大舜不得位,则历山一耕夫耳;不闻一耕夫能剪四凶 而进八元。吕望不得位,则棘津一穷叟耳;不闻一穷史能取独夫而王周业故 勇可持虎,虎不至则不如怯;力能扛鼎,鼎不见则不如赢 为此,他坚持不懈地奋斗了一辈子:编谗书、考科举、入幕府其难夺之 4 两南大学颐+ 学位论文 第一章 理想与实践至竞穷途也须达 志一如他在下第涛中所说的“至竞穷途也须达” 第一节精心策划的谗书行卷 著书立说,本是古代文人的常见之举,而其目的未必相同。以罗隐、陆龟蒙、 皮日休为例,他们同是晚唐小品文的代表作家,三人都有作品成集,但其著作目 的却是不一样的。 陆龟蒙在送豆卢处士谒丞相序中说: 龟蒙江湖边叟,病不能起一耒而耕,一船而渔,有文三十编,有书数千 螵,未尝干求诸侯,故没没然无一人道着名字。 至于著书的目的,他在复友生论文书中说: 况仆少不攻文章,止读古圣人书,诵其言行其道而未得者也每涵咀义味, 独坐日昃,案上有一杯藜羹,如五鼎七牢馈于左右加之以撞金石万钥也,未尝 干有司对问希品第,未尝历王公丐贷饰车马,故无用文处江湖问不过美泉石则 记之,耸节概则传之,触离会则序之,值巾垒则铭之简散淡诞,无所讳避。又 安知丈之是欤非欤? 。 陆龟蒙作文之意不在干谒有司以求品第,而在因性情而为文。他的小品文不 乏辛辣愤激之语,但无论是揭露社会弊病,还是为民请命,它们所表现出来的创 作动机的功利性远远低于作者的社会责任感。 皮日休在霍山赋并序中说: 臣日休以文为命士,所至州县山川,未尝不求其风谣,以颂以文幸上鞘轩, 使得采以闻。 又在桃花赋序中对这一目的作了进一步的申明: 日休于文尚矣,状花卉,体风物,非有所讽,辄抑而不发。 其 皮子文薮也是“希当时作者一知耳”。的产物。 可见皮日休的创作动机与陆龟蒙又略有不同。 那么罗隐谗书的目的是什么呢? 关于罗隐的谗书,有不少人对此作了研究,如“抗争和愤激之谈”一关 于罗隐的( 谗书) 、( 谗书) 匡政济世、发愤抒情之作。这些文章主要是概 。陆龟蒙t 陆甫y - - d ,品【m 】柏俊才选注北京:文化艺采出版社,1 9 9 7 1 ,第1 0 3 页 。陆龟蒙誓陆甫里小品第1 1 2 页 。簟皮日休霍山斌并序1 全唐文卷七九六【c 】( 清) 董诰等煽北京:十半书局,1 9 8 3 ;第8 3 4 1 页 。皮日休桃花赋序1 全唐文卷七九六,第8 3 4 6 页 。皮日休文薮序1 奎唐丈卷七九六。第8 3 4 4 页 5 西南大学硕卜学位论文第一章理想l j 变蠖氆竞穷途也须达 括谗书内容,观点大同小异,而对它的成因则仅限于对现实不满。事实真是 如此吗? 在谈谗书创作目的之前有个简单的问题需要说明,即谗书的书名并 非是罗隐从成书时就定f 来的。在此书成集之前并无“谗书”之名,在内容上都 是互有关联又独立成篇的,对社会现象及时局的分析、批判及给出相应的解救措 施。而名之为“谗书”则是作者在咸通八年失望之极的情形下愤而命之的,“取 其所为书诋之日:他人用是以为荣,而予用是以为辱;他人用是以为富贵,而予 用是以为困穷;苟如是,予之书乃自谗耳,目日谗书”因此,“谗书”之名是 失意的产物。 这里便有个问题值得我们思考,即为什么罗隐在干谒失败的情况下拿他的文 集,而不是诗歌出气呢? 这是因为谗书是他博功名的工具。他在谢大理薛 卿启中说: 斯人以当年不偶于良知,晚岁遂成其永憾。况某早将此事以戒前车至愿蹉 跎,年光老大,向秦庭而屡泣,抱楚足以频伤中间辄以所著谗书上千阍吏 罗隐谗书集中的文章,在结集前都是有计划、有目的的产物,它们作于 咸通八年前科举考试期间,作为行卷之用。 首先,从谗书内容可以看出此书是作者的精心之作。他所谈到的问题具 有很强的代表性和针对性。真伪第八是针对主上的用人问题,希望主上能辨别 真伪,“使夫小人退野,君子居朝,然后可为得矣”;同异第九是针对当时党 同伐异的派别问题,希望主上或当权者能正确对待关乎国家和社会治乱的、不同 的思想观点和人生取向问题,认为“能同异者为福,不能同异者为祸”。杂著则 更是篇篇有所指。如风雨对,针对藩镇跋扈、宦官专权对晚唐政治的危害;蒙 叟遗意针对统治者加重徭役赋税对民生及国运造成的危害;三帝所长针对的 是君主与民心问题;解武丁梦反映的是国家要重视人才的问题;救夏商二帝 针谏的是君主要以桀、纣为前车之鉴,不重蹈覆辙,等等。同时,他在阐述他的 思想观点时,并未纠缠于名理辩说,没有打着“仁、义、礼,智、信”的口号宣 扬他的观点,而是以具体历史事件或时事为例,以寓言或评论的方式,对政治、 社会中的问题给出正面或反面的解救方法这些文章不仅反映了他对社会问题认 识的全面性,同时也反映了他不是一个迂腐的道统家,而是具备了一个政治实于 家的基本素质。 其次,此书序言也透露了著书的目的。他在谗书序中说: 生少时自道有言语,及来京师七年,寒饿相接,殆不似寻常人丁亥年春正 月,取其所为书诋之日:“他人用是以为荣,而予用是以辱:他人用是以富贵, 而予用是以困穷苟如是,予之书乃自谗耳”目日:谗书卷轴无多少,编 6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理想与实践至竞穷途也须达 次无前后,有可以谗者则谗之,亦多言之一派也而今而后,有诮予以哗自矜者, 则对日:“不能学扬子云寂寞以诳人” 在此序中,作者提到“有诮予以哗自矜者”,则正可反映出罗隐为了实现理 想而在方式上所花的心思。谗书写于早期科举考试期间,其目的己被作者透露 出来了,有两个:一是“用是以为荣”“用是以为贵”,希望通过 谗书能 改变当时潦倒的状况:二是“不能学扬子云寂寞以诳人”。表示不愿意学扬雄那 样闭门读书、不问世事。而要“执大柄以定是非”( 谗书重序) 。 最后,他在其它书启中多次提到用谗书作行卷之用。在前期行卷失败的 情形下,仍然不屈不挠地继续实施他的计划,以期被赏识,如投蕲州裴员外启: 某月六日,辄以所著谗书一通,贡于客次,遂归逆旅,载轸危途,妊恐 员外以某姓氏单寒,精神钝滞,汩在众人之下,遗于繁务之中 又在投秘监韦尚书启中说: 某月日以所著谗书一通,寓于阍吏退量僭越,伏积忧惶某闻樊子昭 之处屠沽,发辉光于许劭;郭林宗之游巩洛,振声价于符融 又有谢大理薛卿启: 中间辄以所著谗书,上干阍吏 同时,为了在行卷之时不被误作能写不能做的书呆子,罗隐还不忘强调他的 行动能力,如“仲舒养勇,何啻三年? 安世补亡,宁唯一箧? ”( 投蕲州裴员外 启) 。可见谗书并不完全是罗隐一时性起的愤激之作,而是仕进途中的一个 重要工具 第二节有所选择的拜谒对象 罗隐不以诗歌或传奇等比较流行的方式行卷,而是以谗书行卷,这是一 种比较特别的行为。与这一特别行为相对应的是比较特殊的拜谒对象。从目前所 流传下来的作品看,罗隐早期的拜谒对象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即:拜谒对象主 要是牛党余波中的中喹人物。 李珏据唐方镇年表载,李珏曾于大中初年出镇扬州,罗隐的广陵李仆 射借示近诗因投献正是献给他的 李珏是牛党重要成员,新唐书李珏传回: 李珏字待价珏以数谏不得留,出为下邦令武昌牛僧孺辟暑掌书记 。新唐书卷一七五第5 3 6 0 页 7 西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第一章理想与实践至竞穷途也须达 僧孺还相,以司勋员外郎知制诰为翰林学士,加户部侍郎及李宗闵以罪去, 珏为申辨,贬江州刺史开成中,杨嗣复得君,引珏同申书门下平章事,与 李固言皆善三人居中秉权,乃与郑覃,陈夷行等更持议,一好恶,相影和,朋 党盖炽也 可见李珏与牛党关系非同一般。 白敏中罗隐于宣宗大中十二:年于江陵谒白敏中。 关于白敏中与牛李党争的关系,丁鼎在牛僧孺与“牛李党争”研究二题 中做了详细地论述o 。罗隐与白敏中的关系以及罗隐对白敏中的态度将在第三章中 有详述,此不多言。 杨汉公罗隐有投同州杨尚书启,作于宣宗大中十三年。东观奏记载: “至大中十三年,汉公除同州刺史时属寒食,内宴百僚”。则杨汉公于是年 为同州刺史。据新唐书杨汉公: 汉公,字用义坐虞卿,下除舒州刺史,徙湖,亳、苏三州擢桂管,浙 东观察使。繇户部侍郎拜荆南节度使,召为工部尚书或劾汉公治荆南有贪赃, 降秘书监稍迁国子祭酒o 杨汉公并没有直控要津,在道德品性上甚至是个臭名昭著的人。除了新唐 书所说的“或劾汉公治荆南有贪赃,降秘书监”之外,沈询还在左迁工部尚 书杨汉公秘书监制中记载他“考三载之绩,尔最无闻;致多士之朝,人言未息 既起风波之论,难安喉舌之司”。既是这样一个人,罗隐缘何去投献他呢? 其中可 能有两个原因,一是杨汉公所牧之地为同州。据中朝故事载: “京国士子进士成名后,便列清途,屈指以期大用故事:若登廊庙,须曾 扬历于宇,遂假途于长安、万年之邑,或驾在东洛,亦为河南,洛阳之宰数月 之后,必迁居阁下,京尹不可侔也”。 o t 聊城大学擘报 哲学社套科学版) 2 0 0 2 年第1 期 。白敏中在牛党,中是位比较特珠的人物一方面雠套昌年间曾得到当权宰相李德裕的提拔任用 官至翰林学士承旨,兵部侍郎另一方面他又与牛党有着微妙的关系据l 旧唐书白屠易待 巍 他是白居易的从弟少孤。是在白居易等从兄的训导下长大成人 。在论述了白居易与牛竞关系之后丁鼎得出如下结论:李德裕当时引敏中而排居易。只不过是两害相 权取其轻之摹王然从现存文献看禾到白敏中与牛僧孺之间的交往,但无论从训导自己成人的从兄白居易 着眼还是从姻素三扬考虑白敏中的感情天平也应谊是倾向于牛僧孺等人的当然在德裕当政时他 只能躬行梧诲之计而到宣宗朝白敏中拜相秉政后便毫不留情地将牵德裕远眨海南并将包括牛僧稿 在内的在武宗朝被j r c e t 的。牛党”人物悉敷量移复官 o 襄庭裕誓东现奏记【m 1 ( ,孽) 裴庭裕撰田廷柱点棱北京:中华书局1 9 9 4 9 :第1 1 2 页 o t 新唐书誊一七五,第5 3 4 9 页 o 沈询左迁工部尚书扬捉公秘书监制 全唐文卷七六七,第7 9 7 5 页 。唐五代笔记小说尢巩【c 】( 南唐,尉迟撰丁如明李宗为孛学颖等校点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 0 0 0 3 : 第1 7 8 2 页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理想- j 实践歪竟穷途也须达 同州是望畿,是升清望官的重要门户。 第二就是杨汉公的的政治背景了。杨汉公出身于著名的弘农杨氏家族,是权 臣杨虞卿的弟弟,他们两人与其从兄杨汝士共称“三杨”。杨氏三兄弟在当时的 党争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时号党魁”。 令狐绚牛党重要成员令狐楚之子。罗隐与令狐家的交往颇多。令狐绚对罗隐 是比较器重的,唐诗纪事卷六九载:“令狐滴,赵公绚之子,登进士,隐以诗 贺之,赵公谓漓日:吾不喜汝及第,喜汝得罗公一篇耳”o ,罗隐的赠漓先辈令 狐补阙便与此事有关。罗隐在令狐幕中待过一段时间,并受到了比较好的待遇, 他在河中辞令狐相公启中说: 委病鹊门之下,窥光龙烛之前上方于赵台遭逢,下比于陆机荣显时倜傥 不侔于二予,而辉华敢让于伊人 令狐绚死后,据说罗隐还有诗哭悼,此事见于唐诗纪事:“隐受知于令狐 绚,卒无成,有诗哭绚云:深恩无以报,底事是柴荆 。 上述所列之人均为罗隐早期的拜谒对象。他之所以将注意力放在牛党,原因 之一在于当时牛党尚处于得势状态。另一个重要原因则在于牛党中的牛僧孺、李 宗闵是以直言诤谏而取得政治资本的,与罗隐的风格很相似。 在罗隐的这一计划中值得一提的是,在罗隐的感恩诗里既有牛党中的白敏中, 也有李党中的李德裕。原因何在昵? 原因在于罗隐的这一计划失败后,他将原因 归结于出身寒门,他在怀念自敏中的诗中说:“言重不能轻薄命,地寒终是泣春风” ( 隐尝在江陵,忝故中令白公叨蒙知遇,今复过渚宫,感事悲身,遂成长句) 。 因此,当他屡屡失败后就回想起让“八百孤寒齐下泪”的李崖州来。但有关李德 裕的诗歌也是在咸通末年了。 第三节“旨甘”之外的入幕旨归 文人入幕府,早已有之。其原因无外乎为仕途积累资本以及解决生计问题。罗 隐有比较丰富的入幕经历关于入幕的原因,他在诗文中多次提到是为了生计。 罗隐因生计压力在“入洛三年”间。身居计吏之先”,沈崧在谏议大夫给事中罗 隐墓志铭也提到罗隐:“始以光启三年,罢随计吏,投迹本藩”( 罗隐集) 。但 这些经历却令他很心痛,他在投蕲州裴员外启中说: 其后因从计吏,遂混时人,愤龙尾以不憔,念鱼腮之屡曝去年牵迫旨甘, o ( 柬) 计有功撰唐诗纪事卷六九【m 1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0 :第1 0 3 4 页 。唐诗纪事卷六九,第1 0 3 3 页 9 西南 学硕十学位论文第一章理想tj 实践至竞穷途也须达 留连江徼,虽伤弓之鸟,诚则恶弦,食堇之虫,未能忘苦所以远辞蜗舍,来谒 龙门黍谷棠阴,方谐志愿。 他不愿做“时人”,他有远大的理想,所以他才拜谒裴员外。他离开待遇很好 的令狐幕府也是因为那哩离他的苏秦之志越来越远了。他曾在病中题主人庭鹤 中说过:“稻粱且足身兼健,何盛青云与白云”这恰恰表明了他的心意,就是说 在丰衣足食的情形下,他仍然渴望登上仕途的高峰。这一理想成了他在幕府中受 排挤的重要原因。懿宗成通十一年罗隐任职于衡阳主薄。他在湘南应用集序 中说: 隐大中末即在贡籍中,命薄地卑,自己卯至于庚寅,一十二年看人变化去 年冬,河南公按察长沙郡,隐因请事笔砚,以资甘旨明年,隐得衡阳县主簿。 在这一篇重要的序文里,罗隐表明了“请事笔砚”的目的是“以资甘旨”, 得到了“衡阳县主簿”一职。罗隐当时也的确有生计压力,他在谢湖南于常侍 启中说:“近者以江表岁饥,昊中力困,旨甘既阙,晨夕系怀”但是这一“单 纯”的动机却受到“卢侍御”,“张员外”的排挤。时间不到一年,诗人愤而离 职。他自嘲“于戏! 隐自卜也审,江表一白丁耳安有空将卷轴,与公相子弟争 名幸而知非,得以减过” 其实这里面并非只是一个与“饭碗”有关的问题。更重要的在于晚唐清望官 多从幕府中选拔。贞元八年赵憬在谈到擢用使府幕僚时说: 诸使辟署,务得才以重府望能否已试,则引而置之朝,无俾久滞。 大凡才能之士,名位未迭,多在方镇,日月在上,谁不知之,思登阙庭, 如望霄汉,宜须博采,无宜久滞。 朝廷需要人才,取自方镇,因此不少举子都比较重视自己的幕府经历以及在幕 府中的表现与成就,罗隐当然更是不例外况且他个性强,又有才华。因此,我 们便能理解他在湘南使府中为何被排挤了。 由于府主在朝廷中地位的轻重也直接影响到幕僚升迁机会的大小,因此罗隐对 幕主也是有所选择的。他曾为入幕做了许多努力,只是都不如他愿。懿宗咸通十 三年有“自是受恩心未足,却垂双翅羡吴均”( 上雷川裴郎中) 是献给裴德符 的,懿宗咸通十四年有投湖南王大夫启,是上书王凝请求入幕的。但两者均无 下文。僖宗乾符元年入李蔚幕,宾主颇为融洽,但为时不到一年,李蔚被调任别 处,罗隐又被迫继续他的入幕之路,但是结果都不是很好。乾符、广明、中和年 间,黄巢兵乱,罗隐被迫隐于池州。期间曾于广明二年去了润州周宝幕中。但周 。t 新唐书卷五0 赵憬传。第4 8 1 2 页 。誓旧唐书卷一三八簟赵憬传【c 】【后晋】刘桌等撰北京:中华书局1 9 755 :。第3 7 7 8 页 1 0 两南大学硕十学竹论文第一章理想t j 实践至竞穷途也须达 宝却是个沉溺于声色犬马之辈,不久即被逐。罗隐旋即去了扬州高骈幕,然而高 骈正惑于吕用之等妖道之言,岌岌可危而浑然不知。罗隐的一首讽谏诗差点丧了 命,幸亏跑得快。接下来仍然是到处求职求荐,曾远至四川,均无所得。 罗隐的幕府生活中最值得一提的是五十五岁入钱府,一共待了二十二年,一直 到梁开平三年去世。 钱谬( 8 5 2 9 3 2 年) 。浙江i 临安人。年少时曾以贩卖私盐为生。后从军依董昌, 在浙西地方势力火拼间发展了自己的势力,于光启三年升为杭州刺史,与董昌分 据浙东、浙西。乾宁三年为镇海、镇东两镇节度使,兼有浙东、西之地。钱谬在 藩镇混战中一步步扩展并巩固了自己在地方上的势力与朝廷中的地位,天复二年 被封为越王,天佑元年又晋封为吴王,开平元年后梁封钱谬为吴越国国王。 罗隐入钱府的时候是僖宗光启三年,此时的钱缪已经在浙西形成了一股比较强 大的势力,昔日劲敌高骈被杀,周宝被部下所逐,投奔到自己帐下。钱锡在朝廷 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高,并于当年被任为杭州刺史。钱谬在军事与政治上的实力对 罗隐有着重要的影响,在钱缪的表荐下,罗隐历任钱塘令、镇海军掌书记、节度 判官、司勋郎中、吴越国给事中。尽管罗隐没能贵至三公,但在钱府名利双收, 也算是曲终奏雅了。 第四节持之以恒的科举之路 罗隐一生参加科举考试的次数虽然不是特别多,但是所跨时间却很长,将近 三十年。大中十四年至僖宗乾符元年的一十四年期间一共参加了九次科举考试。 其中有咸通十年庞勋兵乱停举一次。僖宗乾符二年至僖宗中和四年因黄巢兵乱而 隐居池州。中和四年春停贡举。僖宗中和五年( 光启元年) 因病未赴举乾符四 年以后,至光启三年,至少再考过一次。即使是入了钱府后他仍然对不能中举而 耿耿于怀,据唐诗纪事载: 隐在浙幕,沈崧得新榜,示隐,题其末曰:黄土原边狡兔肥,矢如流电马如 飞灞陵老将无功业,犹忆当时夜猎归。 罗隐之所以汲汲于科举,主要原因有三点: 一、科举是条光荣之路。白居易的及第后归觐,留别诸同年可视为代表 作: 十年常苦学,一上谬成名擢第未为贵,贺亲方始荣。时辈六七人,送我出 o 唐诗纪事卷六九。第1 0 3 4 页 西南犬学硕七学位论文第一二章理想时运已悲t 甘乱身须去 帝城轩车动行色,丝管举离声得意减别恨,半酣轻远程翩翩马蹄疾,春日 归乡情。 此诗写出了中举者衣锦还乡时的盛大场面和无比荣耀的心情。反之,如果中 不举,举子们就会无脸见人。罗隐就有大量无脸见江东的诗作,如“他日亲朋应 大笑,始知书剑是无端”( 夜泊毗陵无锡县有寄) 、“半雨半风终e l 恨,无名 无迹几时回”( 汉江上作) 至于被妓女嘲笑则更是难以为他所释怀的了。 二,科举是谋取清望宫的重要途径。会昌五年六月敕: 诸道所奏幕府及州县官,近日多乡贡进士奏请,此事已曾厘革,不合因循, 且无出身,何名入仕自今以后,不得更许如此,仍永为定例。 也就是说自会昌五年开始,朝廷正式命官都得是有出身的人,如果没有出身, 是不合敕命的。 三、中晚唐科举出身者在仕宦中处于优势地位,在经济上享有特权。不少寒 素之士便是依靠科第改变门庭的罗隐在诗文中屡次提到他的寒门出身,说明他 对此是非常在意的。要想从根本上改变这一出身给自己带来的不利因素,只有走 科举之路。 基于以上三个原因,罗隐坚持走过了漫长的科举之路。 第二章理想与时运已悲世乱身须去 罗隐以积极的行动去实现他的理想,但是却受了很多挫折。对于其失败的原 因,不少学者从多方面进行了分析,如科举腐败、出身寒门、性格偏激、长相丑 陋等等。而在罗隐看来,主要原因还在于出身寒门和“运”不好,前者已有多人 论述,此处单论后者。 罗隐有两首诗是论及时运的。一是 筹笔驿: 抛掷南阳为主忧,北征东讨尽良筹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千 里山河轻孺子,两朝冠刽恨谯周唯余岩下多情水,犹解年年傍驿流 一是王浚墓: 男儿未施尽英雄,但到时来即命通若使吴都犹王气,将军何处立殊功。 这两首诗将“时”与“运”对用,根据诗意,“时”与“运”可以理解为客观 环境和机遇。罗隐认为个人的成功往往与客观时势有很重大的关系他在道不 。堰白居易全集【m 1 ( 唐) 白居易撰丁如明,聂世美校点上洚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9 9 5 :第6 5 页 。唐会要掌七九l 诸使杂录下 【c 】( 末) 王溥撰北京:中华书局,1 9 5 5 1 2 州南大学硕十学竹论文第二荦理想与时延已悲世乱身须去 在人中以“卫鹤得而乘轩,鲁麟失而伤足”指出了“时”对于个人命运的重要意义。 有人将罗隐的这一观点归于宿命论,其实也不尽然。罗隐在谢江都郑长官 启中谈到当时的社会状况时说: 剧谈以鸡肋况时风霜委地之资,值兵革滔天之日,正平刺灭屡窘舆台, 叔夜灯残,频逢鬼魅,梁苑之旧游永已,邺都之作者寂然 这种烽火连天,风骨萧然的时局并不是任何时候都存在的,而罗隐却碰上了。 他以“鸡肋”喻时,内心充满了矛盾。他向往归隐,渴望远离战火、远离现实, 置身事外,安享宁静。但是他却又缺乏一颗宁静的心,缺乏一颗淡泊名利的心。 罗隐胸怀大志,然而“时”却于他很不利,这种不利表现在思想环境上是儒学衰 微,在社会环境上是战乱 第一节儒学衰微 儒学是罗隐的安身立命之学:一方面,他要以自己所学儒家知识“售与帝王 家”以博得功名利禄;另一方面,要尊崇儒家的道德礼仪,维护精神支柱和人生 信仰。因此儒学在政治与精神上的主导地位受冲击就一定会对罗隐造成很大的影 响。而晚唐儒学衰微是个不争的事实,从罗隐所存作品来看,主要表现在以下两 个方面:一是“释氏宝楼侵碧汉,道家宫殿拂青云”( 代文宣王答) ,儒家的至尊 地位受到释道的挑战;一是。九仞萧墙堆瓦砾,三间茅殿走狐狸”( 谒文宣王庙) , 儒学荒废,儒家道德纲常崩溃。对此他悲叹:“览八行之诏书,空仰圣人在上;咏 五言之章句,未知游子何之”( 投郑尚书启) 释氏宝楼侵碧汉,道家宫殿拂青云”不是只到罗隐的时候才开始或繁盛的。罗 隐此话并不是说他对释道深恶痛绝。事实上,罗隐并不完全反对释、道两家的思 想。他曾自称“牢山道士”( 寄窦泽处士二首) 。他的朋友杜苟鹤说他猩袍懒着 辞公宴,鹤氅闲披访道0 静( 献钱塘县罗著作判官) 。;黄滔也说他:“三征不起时 贤议,九转终成道者言”( 寄罗郎中隐) 圆。到晚年都是“向夕便思青琐拜,近 年寻访赤松游一这些都证明罗隐不仅不反对道家的某些思想以及道教的某些行 为,而且曾有过遁迹山林、饵食丹药的行为。他对道家思想的认可更明显地体现 在他的小品文里。他的两同书主要是以道家的思想分析社会问题,全书分十 篇,包括“贵贱”、“强弱”、领益”,“敬慢”、“厚薄”、“理乱”、“得失”、“真伪”、“同 。牡苟鹞诗选【m 】( 唐) 牡苟鸡接叶森槐,主北京:黄山书社,1 9 8 8 1 1 :第1 0 5 页 。t 黄滔寄罗郎中隐仝唐诗 善七0 五【c 】北京:中华韦局1 9 9 9 1 :第8 1 8 8 页 。唐五代笔记小说太观,第1 6 6 2 页 1 3 两南大学硕士掌伊论文第章理想与时运已悲世乱身须去 异”、“爱憎”,这十对词均是对事物和现象对立面的概括,如贵贱第一: 居黎庶之内,非不贱矣,虽贫弱不足,而有道可采,则其贱未为贱也。 强弱第- - ) : 夫金者,天下之至刚也;水者,天下之至柔也。金虽刚矣,折之而不可以续: 水虽柔矣,斩之而不可以断;则水柔能成其刚,金刚不辍其弱也 厚薄第五: 人皆莫不欲其自厚,而不知其厚之所以薄也人皆莫不恶其为薄而不知薄之 所以厚也 不仅如此,罗隐还直接引用老子来证明他的观点,贵贱第一说: 盖不患无位而患德之不修也;不忧其贱而忧道之不笃故老氏日:道尊德 贵” 强弱第- - : 所谓强者,岂壮勇之谓耶? 所谓弱者,岂怯懦之谓邪? 盖在乎有德,不在乎 多力也老氏日:“胜人才有力,自胜者强” 损益第三: 益莫大于主俭,损莫大于君奢,舍难得之货,掊无用之器,薄赋敛,省徭役 故老氏日:“天之道损有余,补不足 罗隐还在诗文中大量采用老庄思想,他在鹦鹉诗中用庄子无用即大用的 思想来“劝君不用分明语,语得分明转出难”,他在晚眺中推崇“谁人得及庄居 老,免被荣枯宠辱惊”的保生哲学。 除了对道家精髓的认可与接纳,他还很欣赏道家洞明世事、归隐山林的高士 风范。如他在水边偶题一诗中写到:“穷似丘轲休叹息,达如周召亦尘埃思 量此理何人会。蒙邑先生最有才” 既然如此,罗隐又如何说“若教颜闵荚灵在,终不羞他李老君”( 代文宣王答) 呢? 罗隐对释老的接纳是有限度的,即不以推翻儒家的正统地位为代价,他说:。三 教之中儒最尊,止戈为武武尊文”( 代文宣王答) ,他的人生观、价值观是合乎 儒家标准的,他无法接受释老在政治生活中凌驾于儒家之上,更反对神仙迷信之 说妨碍国家的正常运转。这是因为他不仅亲眼目睹了释、道是如何严重影响了国 家政治与安危,而且亲身感受到了它们对儒学弟子仕进之路的影响。 懿宗在位十五年,他对国家政事漠不关心,却笃信佛教,广修寺庙,崇奉僧 侣,费钱无数。并于咸通十四年三月二十九f 1 举行了规模盛大的迎佛骨仪式,声 称能见到佛骨死而无憾。据资治通鉴载: 春,三月,癸巳,上遣敕使诣法门寺迎佛骨,群臣谏者甚众,至有言宪宗迎佛 西南夫学硕十学位论文第二苹理想与时运已悲付乱身须去 骨寻晏驾者上日:朕生得见之,死亦无恨广造浮图宝帐,香舆,幡花幢 盖以迎之,皆饰以金玉锦绣,珠翠自京城至寺三百里问,道路车马,昼夜不绝 夏,四月,壬寅,佛骨至京师,导以禁军兵杖,公私音乐,沸天烛地,绵亘数十里;仪 卫之盛,过于郊祀,元和之时不及远矣。富室夹道为彩楼及无遮会,竞为奢靡 o 不仅如此,懿宗还以迷信的方式决定国家大事。罗隐的请追癸巳日诏疏 就是针对此事写给懿宗皇帝的,在这篇文章里,他尖锐地指出: 今以蒲萧辈为请者,岂陛下谓其能灵于岳渎者乎? 夫岳渎视陛下之公辅,列 陛下之土田,苟陛下忧,则岳渎亦宜忧矣受祭据封者尚未能为陛下出力,彼蒲 萧辈复何足以动天。臣为陛下不取也。 他请求皇帝遵崇自然之“道”,反对装神弄鬼去“感动”上天以求雨,他说: 臣又闻水旱与天地同出,苟时或然,不可以仓卒除去。 他不以干旱为灾,而以皇帝信迷信为灾。 另一宗他所亲历的则是高骈因迷信道教流弊以致家破身亡,死无葬身之地的 历史事实。 高骈字千里,幽州人。出身武将世家,祖父高崇文,元和年问的功臣,封南 平王。父亲高承明,神策虞候。年轻时的高骈“幼颇修饬,折节为文学,与诸儒交, 弪弪谭治道,两军中人更称誉之”。然而中年以后的高骈却渐渐惑于道教的神仙 丹药之说,“高骈末年,惑于神仙之说,吕用之,张守一、诸葛殷等,皆言能役使 鬼神,变化黄白骈酷信之,遂委以政事用之等援引朋党,恣为不法”( 广陵 妖乱志) 。在黄巢兵乱、国家安危系于他一人之手的时候,他却因听信妖道之言 而使国都饱受铁骑凌辱,使天子避难蒙尘。 僖宗广明元年,浙东的董昌、钱谬正与刘宏汉交战。身为镇海军节度使的高 骈正想在董刘之战中坐收渔翁之利。而此时黄巢却兵锋直指长安。有人劝高骈以 自己手中的兵力阻拦黄巢兵入长安,提醒他只有保住了长安。他才会有官位厚禄。 高骈听后深以为然,并准备派兵出击黄巢兵。但是在这关键时刻,他所宠信的一 个道士吕用之却以贼平后会功高震主为由劝他不要出兵,高骈权衡之下,听信了 吕用之的话。由于高骈龟缩不出,黄巢大军所向无敌,目标直指东都洛阳。 僖宗光启二年,高骈六十六岁,此年前后,高骈将军政大权交给两个道士, 自己则崇奉神仙日夕斋醮,炼金烧丹后竟为毕师铎将刘匡所杀。此事在新唐 书高骈传中有详载。 罗隐的广陵妖乱志生动地记叙了割据一方的高骈是如何在心怀鬼胎的术 o 资活通婺 卷二五二【c 1 ( 宋) 宋司光蝙撰上海:中华书局。1 9 5 6 6 :第8 1 6 5 页 。镬新摩书卷一七0 高骈传第6 3 9 1 页 1 5 西南大学硕十学伊论文第二章理想与时运已悲世乱身须左 士们的欺蒙下走向灭亡之路的。作者生动地刻划了吕用之、张守一,诸葛殷等一 批身怀“妖术”的方士形象,对他们鄙诞不经、援引朋党、恣为不法的行为作了如实 地记录和批判。他的诗歌后土庙:“九天玄女犹无圣,后土夫人岂有灵! ”就是 对这一现象的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