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鲁锦研究及其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鲁锦研究及其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摘要 鲁锦是鲁西南民间织锦的简称,产于山东省菏泽、济宁两地区,当地称为“四格 缯”或“八格缯”,是农家妇女以染成彩色的棉纱作为经纬纱,用土织布机织成的图 案精美的彩棉土布。鲁锦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具有浓郁地方民间艺术特色,是我国 传统民俗文化的一部分。但鲁锦这一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民间传统手工织锦在纺织业 飞速发展的今天受到了很大冲击,面临即将消失的现实状况,与鲁锦相关的资料和文 字记录较少,对鲁锦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民间艺术领域。因此,本篇论文研究的目的 是,挖掘并提炼鲁锦的艺术价值,拓展鲁锦发展和应用的领域,使鲁锦这一历史文化 悠久的民间传统手工艺,与现代社会以及文化时尚紧密结合,赋予其新的活力和应用 价值。 本文采用文献查询、实地调研、实物制作以及设计应用的研究方法,分别对鲁锦 历史背景、鲁锦形态特点、鲁锦现状和鲁锦在现代服装设计中应用方法四个方面展开 具体的研究,其中以鲁锦形态特点分析和鲁锦在现代服装设计中应用方法研究为本文 重点。 本文主要研究结论有:鲁锦体现了鲁西南地区的地域文化特征,记录了当地人民 传统的生活形态和意识轨迹;鲁锦口传身授的传承方式具有典型的民间特色;鲁锦的 织造工艺对其外观形成有决定性的作用;鲁锦几何格子型图案特色鲜明;鲁锦在现代 服装设计中应用方法归纳为直接应用、间接应用以及再创造应用三种相互独立,又相 互联系、递进式的设计方法。 关键词:鲁锦,织锦,现代服装设计,应用 a b s t r a c t t h es t u d yo nl ub r o c a d ea n di t sa p p l i c a n o n i nm o d e r nf a s h i o nd e s i g n a bs t r a c t l ub r o c a d e ,t h es h o r tn a m ef o rf o mb r o c a d eo fs o u t h w e s ts h a n d o n g ,i s m a i n l yp r o d u c e di nt w oa r e a so fs h a n d o n gp r o v i n c e ,h e z ea n dj i n i n g c a l l e d f o r s ig e z e n g o r b ag ez e n g i nl o c a la r e a l ub r o c a d ei sc o l o r e dc o t t o n f o l k w e a v ew i t he x q u i s i t ep a t t e m ,a n di ti sw o v e nw i t hw e a v i n gm a c h i n ea n d c o l o r f u lc o t t o ny a ma sw a r pa n dw e f ty a mb yp e a s a n tw o m e n w i t hal o n g h i s t o r ya n das t r o n gl o c a lf o 墩a r t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l ub r o c a d ei so n ep a r to f 0 1 1 1 7 t r a d i t i o n a lf o l kc u l t u r e b u ta tp r e s e n t ,a st h et r a d i t i o n a lh a n d w o r kb r o c a d e w i t hr i c hr e g i o n a l i s m ,l ub r o c a d ei su n d e r g o i n gv e r yb i gi m p a c ta n db e i n g o nt h ev e r g eo fd i s a p p e a r s t h em a t e r i a la b o u tl ub r o c a d ei sr e l a t i v e l yl e s s , a n dt h er e l e v a n tr e s e a r c hi sc o n c e n t r a t e da r o u n df o l ka r tf i e l d t h e r e f o r e ,t h e p u r p o s eo ft h i sd i s s e r t a t i o ni se x c a v a t i n ga n dr e f i n i n gl ub r o c a d e sa r t i s t i c v a l u e ,o p e n i n gu pi t sd e v e l o p i n ga n da p p l y i n gf i e l d ,c o m b i n i n gt h ea g e o l d t r a d i t i o n a lf o u 【h a n d i c r a f tw i t hm o d e ms o c i e t ya n dc u l t u r ef a di n t e n s e l y , a n d g i v i n g i tt h en e wv i g o ra n dv a l u e a b s t r a c t t h i sd i s s e r t a t i o n a d o p tm a n ym e t h o d s ,i n c l u d i n g d o c u m e n ti n q u i r y , s u r v e yo nt h es p o t ,m a t e r i a lo b j e c tm a k i n g a n dd e s i g na p p l i c a t i o n ,t oa n a l y s i s a n ds t u d yt h ef o l l o w i n gf o u ra s p e c t sa b o u tl ub r o c a d e ,l ub r o c a d e s h i s t o r i c a ls e t t i n g ,l ub r o c a d e sf o r m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l ub r o c a d e sc u r r e n t s i t u a t i o na n dl ub r o c a d e sa p p l i c a t i o nm e t h o di nm o d e mf a s h i o nd e s i g n a n d a m o n gt h e m ,t h ea n a l y s i s o fl ub r o c a d e sf o r m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a n dl u b r o c a d e sa p p l i c a t i o ni nm o d e mf a s h i o nd e s i g na r et h ek e yp o i n to ft h e d i s s e r t a t i o n t h ec o n c l u s i o no ft h ed i s s e r t a t i o nm a i n l yi n c l u d e st h a t :l ub r o c a d e e m b o d i e st h er e g i o n a lc u l t u r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o fs o u t h e a s ts h a n d o n ga n d r e c o r d st h ef o r mo fl i v i n ga n dc o n s c i o u s n e s st r a j e c t o r yo fl o c a lp e o p l e ;t h e h a n d i n gd o w nb yo r a li n s t r u c t i o ni st h er e p r e s e n t a t i v ep o p u l a r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 l ub r o c a d e sc o n t e x t u r eh a n d i c r a f th a st h ed e c i s i v ee f f e c tt oi t sa p p e a r a n c e ; l ub r o c a d e sg e o m e t r yl a t t i c ep a t t e r n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i sd i s t i n c t ;l ub r o c a d e s a p p l i c a t i o nm e t h o di nm o d e m f a s h i o nd e s i g nc a nb es u m m e du pa st h ed i r e c t a p p l i c a t i o n ,i n d i r e c ta p p l i c a t i o na n dt h er e c r e a t i o na p p l i e s ,a n dt h e s et h r e e k i n d so fm e t h o d sa r e m u t u a l l yi n d e p e n d e n t ,m u t u a l c o n n e c t i o na n d p r o g r e s s i v ep r o c e d u r e s k e yw o r d s :l ub r o c a d e ,b r o c a d e ,m o d e mf a s h i o nd e s i g n ,a p p l i c a t i o n 附件一: 东华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我恪守学术道德,崇尚严谨学风。所呈交的学位论 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 已明确注明和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 表或撰写过的作品及成果的内容。论文为本人亲自撰写,我对所写的内 容负责,并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赵嘎 日期: 叫年乡月,口日 附件二: 东华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 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 被查阅或借阅。本人授权东华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 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密口,在年解密后适用本版权书。 本学位论文属于 不保密口。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叁甄 醐。1 锡肿日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阴j 详;月b 日 第一章绪论 1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一章绪论 鲁锦有着悠久的历史,在经历了漫长发展过程之后,已经形成了自身独具特色 的艺术魅力,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鲜明的民族特色;鲁锦还被认为是黄河文化的 重要代表和见证。但目前鲁锦传承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境不容忽视,如传统工艺失 传、图案种类减少、民俗寓意消失以及开发应用不充分等,因此,需要对鲁锦进行 有效的整理和保护,挖掘鲁锦的艺术价值,为鲁锦这一民间传统手工艺在现代社会 中发展和应用拓宽道路。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首先,通过调查研究以及文献资料整理,对鲁锦的织造工 艺、图案种类以及民俗寓意进行梳理,从而形成较为完整、系统的理论阐述和图片 资料,为我国民间艺术保护做一点工作,也为鲁锦在现代服装设计中应用提供素材; 其次,通过对鲁锦产生的历史背景、地理环境以及文化背景的分析,总结出鲁锦得 以产生和发展的原因,为今后鲁锦开发设计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再次,分析归纳鲁 锦在现代服装设计中应用方法,并设计完成应用方案,为鲁锦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 应用总结出有价值的理论观点和应用方法。 2 研究内容 本文主要包括鲁锦历史背景、鲁锦形态特点、鲁锦现状以及鲁锦在现代服装设 计中应用四个方面的分析和研究,其中对鲁锦形态特点分析以及鲁锦在现代服装设 计中应用方法的研究是本文的重点。对鲁锦形态特点分析,是为鲁锦在现代服装设 计中应用方法研究做准备;本文对鲁锦形态特点的分析不仅仅局限在它本身图案特 点、色彩特点、工艺特点,而且也深入分析这些特点所反映出来的民风民俗以及传 统生活方式,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在现代服装设计中应用自如。 论文主要分为以下四部分: 一、对鲁锦产生的历史背景、地理环境背景以及民俗文化背景进行较为全面深 入地分析研究,探究鲁锦产生发展的必然性。 第一章绪论 二、对鲁锦的形态特点进行系统的整理归纳,着重对鲁锦材质、工艺、图案、 色彩分析研究,形成系统的文字、图片资料和理论阐述,展现鲁锦的手工织锦技能 和民间艺术的典型特征。 三、对鲁锦现存情况进行分析,重点对鲁锦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开发应用现状 进行分析,阐述鲁锦在现代服装设计领域中继承发展和开发应用的局限性和可行 性。 四、以鲁锦在现代服装设计中应用方法分析为研究重点,运用理论和实践相结 合的方法,通过具体实物制作和设计应用,归纳形成鲁锦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系统性 应用方法。 3 文献回顾 所查阅文献资料中,与鲁锦相关的研究内容可以归纳为鲁锦艺术特色研究和鲁 锦与现代设计结合应用两部分。其中主要集中在对鲁锦民间艺术特色的归纳与整理 的研究,较少涉及到研究鲁锦与现代设计结合应用,而具体针对鲁锦在现代服装设 计中应用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 3 1 研究内容涉及到鲁锦民间艺术特色的相关专著、论文和文章 研究内容涉及到鲁锦民间艺术特色的专著有潘鲁生主编,赵屹、唐家路著花 格子布一书,该书较全面地讲解了鲁锦的织造工艺、材质以及图案特点,对鲁锦 的艺术特色进行整理。另外一本是段建华编著的民间染织,此书以民间染织为 研究对象进行宏观分析,列举出各种民间织锦,其中对鲁锦有简要的概念性的介绍。 涉及到鲁锦民间艺术特色的论文只有青岛大学设计艺术学专业研究生彭卫丽 的毕业论文民间织物的继承与发展山东鲁锦的调查研究与思考,该论文以 鲁锦作为研究对象,针对如何继承发展民问传统文化这一问题,首先对鲁锦的起源 发展、文化背景、制作工艺、艺术特点等方面进行分析;其次利用现代设计理念, 结合传统美学思想,从鲁锦的图案设计和鲁锦在家居环境中的运用两方面探讨它的 新生之路。另外还有两篇论文的研究对象与鲁锦相近,一篇是东华大学设计艺术学 专业研究生梁燕的毕业论文“棉线割花绣”研究及其应用于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可 2 第一章绪论 行性分析,该论文通过对“棉线割花绣 的研究,了解它的物态艺术表现形式及 文化内涵;并通过对其本身特点的研究,分析其在现代服装设计中应用的可行性。 另外一篇论文是北京服装学院研究生赵霞的毕业论文服装设计中蓝印花布应用研 究,该论文旨在发掘蓝印花布悠久工艺传统、独特艺术魅力和深刻文化内涵,并 将其有所选择、有所取舍地与现代服装设计相结合,使两者在彼此交融、相互碰撞 之中,萌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有关鲁锦民问艺术特色的文章有:山东纺织职业学院任雪玲撰写的谈鲁锦艺 术及其发展,该文章主要介绍了鲁锦的历史及其图案、色彩、织造工艺的特点, 分析了鲁锦目前面料的问题和发展前景;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徐思民撰写的土布不 土初探山东棉织物,文章是从鲁锦的历史、图案、色彩、工艺等方面来全面 研究鲁锦;鲁锦艺术博物馆馆长路维民撰写的浅谈鲁锦艺术博物馆建设思路, 从鲁锦的织造历史、织造工艺、图案艺术以及鲁锦艺术博物馆的建设等方面进行阐 述。 以上专著、论文和文章研究内容都集中在对鲁锦民间艺术特色的分析,较全面 的整理和归纳了鲁锦艺术特色,为本文的撰写提供了相关资料。 3 2 研究内容涉及到鲁锦与现代设计结合应用的专著、论文和文章 目前还没有专门研究鲁锦与现代设计相结合的专著,大都是在宏观上针对民艺 与现代设计如何结合应用的研究。杭间所著手艺的思想一书是由许多篇文章构 成,通过作者看似随笔的文章,表达了对如何认识民艺、如何正确对待民艺、如何 继承和发展民艺、如何让民艺在新的时代中继续发展丰富等想法。潘鲁生著民艺 学论纲中针对民艺与现代设计艺术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认为设计艺术与传统民 艺是双轨发展、共生共存的关系,它们可以相互提供审美经验、创作技术和科学理 论。 研究内容涉及到鲁锦与现代设计结合应用的论文只有青岛大学设计艺术学专 业研究生彭卫丽的毕业论文民间织物的继承与发展山东鲁锦的调查研究与思 考,该论文主要研究鲁锦如何在现代家居环境中的应用,从鲁锦的图案设计和鲁 锦在家居环境中的运用两方面探讨它的新生之路,最终对如何将民间传统文化融入 现代设计这一问题进行探索。 3 第一章绪论 涉及到鲁锦与现代服装设计应用的文章有山东省服装研究设计中心王金梅撰 写的鲁锦面料鲁锦服饰,该文章以鲁锦面料性能开发为主要研究内容,希望通 过对鲁锦面料性能的改变为其开拓新生之路。 总之,涉及到鲁锦与现代设计结合应用的专著和论文较少,特别是涉及到鲁锦 在现代服装设计中应用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因此,针对鲁锦在现代服装设计中应 用的研究有待开拓和发展。 4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4 1 研究思路 本文以研究鲁锦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方法为主线,通过完整记录和整理鲁 锦的织造工艺及其形态特色,深入研究、充分发掘鲁锦的艺术魅力,并与现代服装 设计进行融合,提出鲁锦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系统性的应用方法。 4 2 研究方法 1 、收集并整理与鲁锦相关资料 ( 1 ) 文献资料: 主要有山东省志文化志、山东省志民俗志、 山东省志纺织工 业志、菏泽市志、鄄城县志以及年鉴等文献资料,这部分文献资料比较 客观真实的记录了鲁锦的历史以及现存状况,但这方面的文献涉及到鲁锦的内容较 规范概括,深入研究的内容较少。 ( 2 ) 专著资料: 因专门涉及到鲁锦的专著较少,因此主要收集了与民艺调查、民艺学、民间美 术、民间织物相关的专著资料,这部分专著资料提供了研究鲁锦的理论方法和研究 思路。 ( 3 ) 实物资料: 这部分资料是通过对鲁锦主要集中地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的实地调查得来的, 包括参观鲁锦艺术博物馆、对当地村民的走访、以及深入农村对鲁锦织造过程的调 查研究,从而获得较为丰富、真实、客观的第一手资料。 4 第一章绪论 2 、实物制作及设计应用 在对鲁锦形态特点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对鲁锦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方法进 行研究,以实物制作与设计应用相结合的方法,对鲁锦在现代服装设计中应用方法 加以验证。 5 术语界定 有关鲁锦的界定在一些文献和专著都有出现,在张道一主编的中国民间美术 辞典提到了鲁锦,“锦,高级丝织物的类名,色彩富丽,花纹硕大。东汉刘熙释 名:锦,金也,作之用功重,其价如金,故其制字从帛与金也。通常称锦 者为丝织,但少数民族的彩色棉线织品也称锦。如苗锦、傣锦、黎锦、土家锦等。 山东民间的一种色织布也称作鲁锦。”1 在菏泽市志的第十五编文化中记 录到:“菏泽织锦,群众称之为提花斗纹,也叫核桃纹子,即是带有色彩、 花纹、图案的土棉布。经省有关部门定名为鲁西南织锦,简称鲁锦一。2 在鄄城 县志第二十一编文化第五章美术书法摄影第一节中提到:“鲁锦,即 家织花布,因其配色鲜艳,花纹精美,故称鲁锦。3 在山东省鄄城县鲁锦艺术博物馆中对鲁锦的简介是:“鲁锦是鲁西南民间织锦 的简称,它是山东省独有的一种民间纯棉手工纺织品。鲁锦的织造工艺极为复杂, 从彩棉纺线到上机织布大大小小要经过七十二道工序,它以2 2 种基本色线可以变 幻出1 9 9 0 多种绚丽多彩的图案,堪称千变万化,巧夺天工。在清代,鄄城( 旧称 濮州) 出产的织锦曾作为贡品晋献宫廷,成为大内御用之物。在当今社会崇尚回归 自然的消费潮流中,鲁锦所具有的纯棉质地和手工织造两大特点,显得尤为难得和 珍贵。 在民间织锦概述中记到:“春秋战国时期,丝织物产地多集中在北方的黄 河流域一带,尤以齐鲁地区最为发达,历代文献多有齐纨鲁缟,自素出三辅, 锦大丈出陈留,能绣细文出齐的记载。说文谓襄邑织丈,王充论衡 1 张道一主编,中国民间美术辞典,江苏美术出版社,2 0 0 1 年第一版,第2 3 6 页 2 山东省菏泽市史志编纂委员会编,菏泽市志第十五编文化,齐鲁书社出版,1 9 9 3 年7 月第一版,第3 5 6 页 3 山东省鄄城县志编纂委员会编,鄄城县志第二十一编文化第五章美术书法摄影,齐鲁书社出版 发行,1 9 9 6 年9 月第一版,第3 8 0 页 5 第一章绪论 也说襄邑俗织锦,钝妇无不巧。古时的山东、河南地区被认为是中国织锦生产 的发祥地。民间鲁锦以棉纱为原料,白色经线为地,彩色纬线起花,图案多为方格 几何形。此外,山东民间流行的色织布,也称为鲁锦。 1 总之,鲁锦是鲁西南民间织锦的简称,是产于山东地区的一种民间手工纺纱、 手工织造,以棉为其材质的民间织锦。鲁锦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突出的艺术特色,尤 其是它的几何格子造型的图案,使鲁锦外观具有极强的独特性和艺术性。 本文将研究的地区限定在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是因为鲁锦产地主要在山东省 菏泽地区,鄄城县又是菏泽鲁锦的主要集中地,所以本文主要以山东省菏泽市鄄城 县的鲁锦实物为例进行分析。 6 论文研究框架和结构 1 段建华著,民间染织,轻工业出版社,2 0 0 3 年第一版,第6 页 6 第二章鲁锦背景分析 第二章鲁锦背景分析 鲁锦的产生和发展是由其特殊的地域文化模式所决定的,这种地域文化模式体 现着该地区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和文化观念。“有史以来,人们在不同地域所创 造的各种风格流派的艺术之间,并不存在先进与落后的问题,而只有文化观念的差 异及由此而形成的美学观念的区别。1 所以,应首先探究鲁锦产生发展的背景,在 此基础上才能了解鲁锦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功能。 1 鲁锦历史背景分析 山东纺织生产历史悠久,以“齐纨鲁缟 驰名遐迩。在山东省志纺织工业 志的概论中记到:“山东纺织生产历史悠久,从临淄、兖州、邹县、莒县、 费县、平邑等处龙山文化遗址出土的纺轮、骨针、骨梭和陶器残片上的麻布纹迹, 说明山东纺织生产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四千年以前的远古时期。到汉代,山东的临淄、 定陶、亢父( 今济宁市) 成为当时的三大纺织中心。织机在原始腰机的基础上,逐 步发展成比较完整的鲁机、斜织机,并有了提花织机。民间已用蓝靛、紫草染 制布帛。纺织品设计精巧,有的轻如云烟,薄如蝉翼。汗书货殖传载称:齐 冠带衣履天下,足见当时山东纺织业之盛。魏晋南北朝时期,山东广植桑麻,发 展纺织,颜之推颜氏家训称,当时山东锦绣、罗绮之工大优于江东。隋唐 时期,从李白、杜甫描绘的鲁人重织作,机杼鸣帘栊,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 女织不相失的情景,可见纺织业的盛况。2 由此可见山东地区的纺织生产有悠久 的历史传统。 山东的棉纺织业尤其发达,山东省志纺织工业志的概论中记到:“元 代山东开始种植棉花,有了棉织品。明朝建立后,大力推广植棉,鲁西一带曾以植 棉著称,有金高唐,银夏津之誉。棉花的广泛种植,促使手工棉纺织业日益兴 盛。明宪宗成化年间,临清出现织制土布的工场( 织机多至7 0 台) 。1 5 7 8 年( 明神 宗万历六年) ,山东计征棉布6 0 万匹、棉花3 8 万多斤。到了清朝,棉花成为官定 必种作物。从此,山东手工棉纺织业更加普及。清朝中叶,山东的手工印染业已遍 1 刘思智、程晓民、李建军著,黄河三角洲民间美术研究,齐鲁书社,2 0 0 3 年8 月第一版,第2 页 2 山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山东省志纺织工业志,山东人l 毛l t l 版社,1 9 9 6 年7 月第一版,第1 页 7 第二章鲁锦背景分析 及城乡。1 在山东省志纺织工业志第一篇棉纺织中记录到:“棉纺织是山 东纺织工业的基础和主体。自1 4 世纪后期( 明代初期) ,山东开始大面积植棉,带 动了民间手工棉纺织业的兴起,直至2 0 世纪6 0 年代,棉纺织业始终居山东纺织工 业的主导地位。2 在山东棉纺织业发展历程中,尤以民间手工纺织历史最长。在山东省志纺 织工业志第一篇棉纺织第一章棉纺中记录:“山东棉纺织业的发展,大 体经过了民间手工纺织、半机械化生产作坊、机械化大生产三个阶段。其中,民间 手工纺织历史最长。山东自明初手工棉纺织业兴起之后,人们的衣被主要由土棉布 制作,在机器纺织业兴起以前,山东手工纺织业遍及广大农村,每到农闲季节,几 乎是家家纺车转,户户机杼声。”3 鲁锦就是在山东纺织生产历史背景下产生,主要产于山东省菏泽、济宁两地区。 在菏泽市志的第四编工业的第二章工业所有制之第一节私营工业和 个体手工业中记到:“菏泽工业发展较早的是家庭纺织业,明末清初菏泽人民就 利用本地种植的棉花从事纺纱织布,织锦( 现称鲁锦) 是其中最主要的传统产 品 。4 在菏泽市志的第四编工业的第七章纺织工业中记录n - “菏泽 的纺织业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史书记载,早在春秋、战国及西汉时期,手工麻纺织、 丝织就有相当规模。到了南宋,随着棉花的种植栽培,棉织品逐渐代替了麻织品和 丝织品。明末清初,开始有了一些私人办的印染作坊。菏泽人民一直以土纺、土织、 土染为衣着来源,纺纱织布为家庭手工业。 5 在菏泽市志的第四编工业的 第七章纺织工业第一节棉纺织中记n - “菏泽的现代棉纺织工业是从1 9 6 6 年开始兴盛发展的。建国前,菏泽棉纺织业实行手工操作,使用的是木制手纺车、 木制织机。建国后,菏泽自愿组织起来的棉织生产合作社、厂,提高设备的机械化 程度至1 9 8 5 年底,年生产棉纱4 5 7 0 吨、棉布1 2 4 4 6 万米。”6 因此,山东地区悠久的纺织生产历史以及棉花大量种植对鲁锦的产生有决定性 1 山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山东省志纺织工业志,山东人民出版社,1 9 9 6 年7 月第一版,第2 页 2 山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山东省志纺织工业志第一篇棉纺织第一章棉纺,人民出版社,1 9 9 5 年1 2 月第一版,第2 3 贞 3 同上 4 山东省菏泽市史志编纂委员会编, 菏泽市志第四编工业第二章工业所有制,齐鲁书社出版,1 9 9 3 年7 月第一版,第1 6 8 页 5 山东省菏泽市史志编纂委员会编, 菏泽市志第四编 工业第七章纺织工业,齐鲁书社出版,1 9 9 3 年 7 月第一版,第2 1 2 页 6 同上 8 第二章鲁锦背景分析 作用,而菏泽市作为棉纺织业的生产地和集中地在山东省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也正 是由于这一历史基础才能为当时鲁锦产生、发展和传播起到了关键作用,致使鲁锦 这一民间手工织锦在菏泽等地区得以大面积的存在和发展起来。 2 鲁锦所处地理背景分析 2 1 地理概况 鲁西南地区处于黄河下游,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光照充足,水源充沛,四季 分明。年平均气温1 1 一1 4 ,山东各地冬季最长。菏泽地处山东西南部,气候属 于半干旱、半湿润的温暖农业气候区,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四季分明。春季多风, 温度回升迅速;夏季炎热多雨,常有暴风成灾;秋季气温下降,天气凉爽,雨量减 少,日照充分;冬季多偏北风,气候干冷,年平均气温1 3 5 c 。1 2 2 地理背景对鲁锦的影响分析 山东鲁西南地区所具备的这些自然地理特点,对鲁锦的产生和发展有一定的影 响:首先,这种自然地理条件为发展棉花等农作物种植业提供得天独厚的条件,也 为民间手工纺织业提供了充足的自然经济资源;其次,由于适宜的地理条件适合各 种农作物的生长,如花生、芝麻等,为鲁锦的图案创造提供了灵感来源,使这些民 间手工艺者们有丰富的创作素材,将他们看到的美好的事物用自己灵巧的双手在鲁 锦中织造出来。 再次,山东地区寒冷的冬季决定了民间服饰品主要功能就是防寒保暖,这一功 能在鲁锦中就有所体现:由于冬季气候寒冷,四季温差较大,就需要不同厚度的织 物制作适合气候变化的服饰品,因此也就决定了鲁锦织造有厚薄之分。 另外,自然地理环境和生活环境对鲁锦色彩形成有一定的影响。由于鲁西南地 区的气候条件,所营造的当地自然环境色彩较单调,没有鲜亮的色彩,这种现状对 鲁锦的色彩设计产生影响。在山东省志民俗志第三篇衣食住行民俗第一 章服饰民俗中记到:“服饰风俗与山水乡土大有关系,裙裤之颜色,各地差别 甚大。大凡城镇、平原地方喜素色,山区、僻乡喜鲜艳颜色,喜大花。常见山区地 方,喜红袄绿裤,初见以外过分浓艳,及至行走于山林之间,亦觉和谐受看。”2 鲁 1 山东省菏泽市史志编纂委员会编,菏泽市志第二编自然地理,齐鲁书社出版,1 9 9 3 年7 月第一版,第 6 5 页 2 山东省地方史志编撰委员会编, 山东省志民俗志,山东人民出版社,1 9 9 6 年7 月第一版,第1 0 6 页 9 第二章鲁锦背景分折 西南地区的民宅建筑色彩也较单一,这也影响到鲁锦色彩的形成,在鄄城县志 第二十三编民俗宗教第二章衣食住行的第二节居住中记到:“大门的 造型多为起脊门楼,门框和门扇均为黑色,贫者则因陋就简,以墙豁柴扉为大门。” 。如图l l 中所示此为现在山东农村庭院的真实写照,生活在这样环境中的人们改 变不了自然的景观,就把对生活美的追求倾注在鲁锦织造中,进而影响到鲁锦的色 彩形成。 图1 1 山东菏泽鄄城县民宅建筑 3 鲁锦文化背景分析 鲁迅先生称民间艺术为。劳动者的艺术”。2 也就是说民间艺术的一切艺术特征, 不同于其他文化艺术最突出的地方,就是民间艺术是广大劳动人民因生活需要而自 己创造的。它既不同于宫廷艺术的奢华,也不同于人文艺术的清雅,更加与现代主 义艺术大相径庭,但它有自身鲜明的特色,这些特色都是由民间艺术所生存的文化 背景决定的,包括社会生活方式、民俗风情、审美心理等方面, 鲁锦同样如此,也同样的受到它所牛存的文化背景的影响,以下从传统生活方 式、民俗文化、审美心理三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 3 1 传统生活方式分析 任何传统的民间艺术创造都植根于传统生活方式,民间艺术创造与传统生活方 式有着密切联系,两者都是在农耕文化的物质生产基础上的产物,都深受农耕自然 经济的影响和制约,并随着物质生产方式的变化而变化。民间艺术创造与传统牛活 方式不仅关系密切,而且民间艺术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民间牛活方式的直接转述。因 此对民间艺术的研究不能脱离当时的生活方式,并且随着传统生活方式的改变,民 尝案嚣挚“酆铺“删鼬”。“”“瞢书栅“”8 ”8 2 高盘龙著,( i 南纸马) ,黑龙扛美术日靛社,1 9 9 9 年第一版,第l 面 第二章鲁锦背景分析 间艺术的存在形态也产生了一定的变化。 鲁西南地区传统生活方式在鄄城县志第二十三编民俗宗教第三章生 产贸易的第二节农业中记到:“旧时,境内居民重农桑,轻工商,崇尚吃苦 耐劳、勤俭持家之风。农民家庭一般是男耕作,女理家务。妇女的家庭事务是生 儿育女做针线,磨道锅台打圈转。 1 通常当地人一般遵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的传统生活习惯,男子每天在田间劳作,妇女黎明即起,洒扫庭除,缝衣做饭,终 日不闲。每天的劳作就是为了能吃饱穿暖,归纳为一句话就是“一夫不耕,或受之 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因此每年过了谷雨,家家户户开始种棉,阴历八、九 月份进入棉花收获的季节,这时家家闻机杼,户户纺织忙。尤其是冬闲时节,地里 农活儿做完了,男女老少人人纺花,当地流行的儿歌中就有“爹纺花,娘织布 的 唱词。 鲁锦就是在这样生活方式背景下产生发展起来的,它是民问劳动者自己创作、 自己生产、自己欣赏和自己使用的民间艺术,因此,其创作动机不是纯为审美,而 是为了生活实用的需要。除了满足自己生活实用需要以外,织锦也是一项重要的家 庭副业,每逢赶集都有外地商贩前来收购,将鲁锦集中收购再向外出售。 因此,山东地区传统的社会生活方式是鲁锦得以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3 2 民俗文化分析 众所周知,民俗文化是民众创造、传承和享用的生活文化,尽管生活不只是民 俗的,但生活又离不开民俗,民俗是生活的规范、文化的模式,如美国民俗学家威 廉格拉汉萨姆纳( w i i i i a mg r a h a ms u m m e r ,1 8 4 0 1 9 1 0 ) 所说,“民俗是为一 时一地的所有生活需求而设。”2 民间艺术创造的过程不是孤立的,而是受到其复杂 社会背景及当时当地的风俗文化的制约,但也正是这些古老的、神秘的和濒于消失 的传统,促成了民间艺术的产生和发展。 因此,对于鲁锦的研究,不能仅停留在对其外观造型的分析上,也要研究它所 涉及的民俗活动等方面内容,挖掘影响鲁锦产生和发展的更深层次的文化根基。以 下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 1 ) 与以织锦水平衡量女子是否灵巧的风俗文化紧密相关 1 山东省鄄城县志编纂委员会编,鄄城县志第二十三编民俗宗教第三章生产贸易,齐鲁书社 l 版发 行,1 9 9 6 年9 月第一版,第5 8 3 页 2 刘思智、程晓民、李建军著。黄河三角洲民间美术研究,齐鲁书社,2 0 0 3 年8 月第一版,第3 3 页 1 1 第二章鲁锦背景分析 中国几千年形成“男耕女织”的传统,无形中就产生了一种衡量女子的标准。 在山东省志民俗志第二篇家族社区民俗的第一章家族民俗中记n - “因为对妇女的家务劳动格外看重,各地都有考验新媳妇的习俗。鲁西南一带媳妇 入门先看织土布的手艺,再看摊煎饼的本事。1 就如同鲁西南一带流行着一句俗语, “插花描鱼不算巧,织布纺棉做到老 。因此织鲁锦对于鲁西南地区的女孩子来说 是有一种特殊的意义。 鲁西南地区婚嫁风俗是,女孩子出嫁时娘家陪送的嫁妆中必须有“几铺几盖”, 即用鲁锦制作的被褥和服饰。因此,在鲁西南的农村,女孩子从小就跟随奶奶、母 亲或姐姐纺线织布,有的不到十岁就能上机,除了帮母亲织布卖钱接济生活,抽空 还要积攒日后自己嫁妆,嫁妆中有被面、缛面、床单、帐子、枕套、墙围、门帘、 手巾,还要包袱布和四季的衣料。在鄄城县志第二十三编民俗宗教第六 章婚丧喜庆第一节婚嫁中记n - “嫁妆由女家陪送。一般是5 大件,即: 桌、椅、柜、柜橱、皮箱另外,女家须陪送被褥、床单、服饰、鞋袜等。2 鲁 锦织得多的自己一辈子都用不完,于是就又成了下一代儿女结婚的嫁妆。因此,当 地农家妇女几乎没有不会织鲁锦的,不仅是为了准备嫁妆,更是为了能在出嫁时展 示自己的好手艺。 另外,在民间传统节日中,也可以看出鲁西南女子对自己织布手艺的重视。如 七月七日的“乞巧节 ,在这一天相传是牛女渡河,家家穿乞巧之针。在鄄城县 志第二十三编民俗宗教第四章岁时节日第一节传统节日中记到:“在 乞巧节时还要念一首歌,日天皇皇,地皇皇,俺请七姐下天堂;不图您的针和线, 光学您的7 2 样好手段。3 ( 2 ) 体现当地某种象征寓意“符号 民间艺术作者们,不论是在刺绣、编结还是纺织的整个过程中,都反映了人与 自然、人与社会的某种关系,这些民间艺术家们在创作作品时,就已经在运用这些 具有特定观念内涵的有象征寓意“符号”,这些象征寓意包括对生活祝福祈祷、对 1 山东省鄄城县志编纂委员会编,鄄城县志第二十三编民俗宗教第六章婚丧喜庆,齐鲁书社出版发 行,1 9 9 6 年9 月第一版,第5 8 9 页 2 山东省鄄城县志编纂委员会编,鄄城县志第二十三编民俗宗教第阴章岁时节日,齐鲁书社出版发 行,1 9 9 6 年9 月第一版,第5 8 6 页 3 山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山东省志民俗志第三篇衣食住行民俗第一章服饰民俗,山东人民 出版社,1 9 9 6 年7 月第一版,第1 4 0 页 1 2 第二章鲁锦背景分析 爱情婚姻美满的向往、家族繁衍兴旺以及盼望神灵的庇佑等。人们通过运用这些“符 号”的象征寓意来寄托人们对生活的理想与愿望。鲁锦同样的也具有这样的象征寓 意“符号 。 在山东省志民俗志第三篇衣食住行民俗第一章服饰民俗中记n - “绿襟红袄,民间的男孩棉衣,由姑家制作,红袄绿大襟,俗谚:红袄绿大襟, 留下娘的一条根。m 另外还记到:“鲁西鲁南,尚大花,自织棉布为衣,花样翻新。 1 这些寓意都是在生活中约定俗成的,具有地方代表性的寓意符号,最具有代表性的 寓意体现在鲁西南地区用于婚嫁的鲁锦中。 另外,衣物在浆洗、缝补过程中也有不少地方有需要注意的象征寓意,要有所 禁忌,在山东省志民俗志第三篇衣食住行民俗第一章服饰民俗中记 到:“洗过的衣物夜里不可晾在屋外;衣服不可穿在身上缝补,必须穿在身上缝补 时,衣物的穿着者必须口噙草棍,俗传只有这样才不会被针扎伤皮肉。鄄城一带忌 七月拆被,俗传七月为牛郎织女月,拆被会拆散夫妻姻缘。2 这些民俗文化传统是约定俗成的一种规范,鲁锦就是在这样的民俗文化中产生 和发展起来,同样也受到这些民俗文化的制约。 3 3 审美心理分析 鲁西南地区的民间艺术创作有着自身独特的风格,都是民间艺术家们按照自己 特有的理解方式,以意象的、联想的、隐喻的造型方式,用一种程式化的方式来表 达民众的审美理想和心理愿望。他们的审美心理总是趋于对善的肯定,因此,民间 艺术家们更喜欢按自己对事物的观察方法、审美意趣、认知观念,以一种单纯、实 在、朴素的正面形式来揭示或寄托对美的追求。3 在织造鲁锦的民间艺术家行列中,大多数为农村的普通妇女。他们受封建社会 的影响较大,承受着生儿育女责任和繁重的农业生产。但是,她们都渴望美、喜爱 美、追求美,无论是在她们年少时,还是她们为人妻为人母后都没有放弃对美的追 求,正是她们承担着鲁锦的设计和织造的全部工作,一辈辈一代代的艺术实践,形 成了她们的审美心理结构,以下就其具体审美心理进行分析: 1 山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山东省志民俗志第三篇衣食住行民俗第一章服饰民俗,山东人民 出版社,1 9 9 6 年7 月第一版,第1 3 6 页 2 同上 3 刘思智、程晓民、李建军著,黄河三角洲民间美术研究,齐鲁书社,2 0 0 3 年8 月第一版,第1 6 页 1 3 第二章鲁锦背景分析 首先,对“美”的认识。 在农耕文化的社会里,生活环境和经济条件都很落后,而劳动妇女又居于卑下 地位,长期从事繁重的劳作,她们没有学习任何艺术方面的知识,甚至连基本的文 字知识她们都不具备。因此,这些艺人们对“美”的认识很单纯、简单、直白,就 是在日常生活中,依照自己的经验和感知去敏锐的发现、选择自己认为美的事物, 将这些事物通过直觉感受用双手再现出来,是一种处于原发过程的创造。 鲁西南地区的妇女们就用织鲁锦的方式来再现这种美,如鲁锦的芝麻纹、枣花 纹等以植物为灵感的图案;鹅眼纹、猫蹄纹等以动物为灵感的图案以及水纹、合斗 纹等以自然界事物为灵感的图案。这些图案的创造素材,就是劳动妇女们身边的植 物、动物以及各种家具,她们有自己对美的定义,用自己灵巧的双手将她们认为美 的事物织成了鲁锦中各种美妙的图案,以表达自己对美的认识和渴望。 其次,运用含蓄的情感表达方式。 几千年来的封建传统决定了妇女的社会地位,从而形成了农村妇女们含蓄的情 感表达方式。她们不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而喜欢和擅长于在一针一线中传递自 己的深情厚意。她们怀着幸福的心情去设计这些图案、纹样,以真诚的心去编织。 她们所创造的图案、纹样都象征着吉祥喜庆,蕴含着对幸福生活的憧憬与向往。 鲁锦就是鲁西南地区的妇女们表达情感和意愿的一种载体,尤其在婚庆嫁娶 中。结婚当天要将用鲁锦做的被褥放在嫁妆中最醒目的地方,一路招摇过市,接受 众人的品评与称赞,这不仅是展示自己手艺,也是在表达自己的情感。因此鲁锦本 身某些图案和色彩就蕴含这与婚嫁、生育内容有关的含义,这些她们怀着无限憧憬 精心编织的鲁锦将伴随她们一生,成为她们对美好生活的期许和祝福的载体,在以 后的生活中继续成为她们表达自己感情的方式。 4 本章小结 本章节以文献资料查阅归纳为研究基础,着重从鲁锦的历史背景、地理背景、 文化背景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可以看出,鲁锦是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而 产生发展的,有其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鲁锦与山东鲁西南地区特有的历史文化、 地域特征、生活方式和民间习俗息息相关,有其独特产生发展背景。 1 4 第三章鲁锦形态特点分析 第三章鲁锦形态特点分析 鲁锦的形态特点具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表现在材质、图案、色彩等方面。并 且这些鲁锦所特有的形态特点具有“非这样不可的独特性,因此,分析鲁锦形态 特点是研究鲁锦的重要内容之一。 1 材质分析 1 1 材质发展过程 织造鲁锦所用材质的历史发展过程悠久,在山东省志纺织工业志的概论 中提到,在山东龙山文化遗址出土的纺轮、骨针和陶器残片上的葛、麻布纹迹,说 明山东在四千年以前的远古时期就已经运用葛和麻进行纺织生产。在中国民间艺 术大辞典中就有记录到:“春秋战国时期,齐鲁就是我国的织绣中心,有齐纨 鲁缟之称。劳动妇女就用葛、茼、菅、蒯、麻、丝、等纤维,来织制精美的鲁锦。” l 因此,鲁锦较早使用的材质是葛、麻等材质。秦汉以后,因葛生长周期长,加 工困难,逐渐被麻所取代。在山东省志纺织工业志概论中记到:“魏晋南北 朝时期,山东广植桑麻,发展纺织,颜之推颜氏家训称,当时山东锦绣、罗 绮之工大优于江东。隋唐时期,从李白、杜甫描绘的鲁人重织作,机杼鸣帘栊, 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织不相失的情景,可见纺织业的盛况。所产绫、绸、 绢很多是进贡的珍品。及至北宋、山东每年向官府缴纳的绫、绢、绸、布、丝绵赋 税,本别占全国的4 1 、1 7 、1 3 、1 0 和7 。青州设置的织锦院专门织造高 级丝织品。宋神宗时,朝廷在山东和买的绢帛每年达3 0 万匹左右,山东丝绸 远销中亚及欧洲,同时麻纺织品较盛行。 2 在山东省志文化志第一章服饰 民俗第一节服装用料及家庭缝纫中记到:“山东人民曾经以野生葛纤维织布 制衣,俗称葛衣。麻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行政管理专业经济法认知试题及答案
- 毕业课程设计答辩要点解析
- 项目管理中的绩效激励机制试题及答案
- 冲刺抢分卷09 备战2025年高考考前仿真模拟卷冲刺抢分卷化学试题09 (辽宁、黑龙江、吉林、内蒙古专用) 含解析
- 市政工程领域全景式试题及答案
- 项目管理知识体系的结构试题及答案
- 合作社社区服务与农产品供应协议
- 核心考点解读2025年公共关系学试题及答案
- 中级经济师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解答
- 机械工程CAD绘图技巧与题解
- 2025展览馆装饰工程合同范本
- 2025网络安全协议合同
- 2019-2025年房地产经纪协理之房地产经纪操作实务过关检测试卷B卷附答案
- 混凝土考试试题及答案
- 初中历史明清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 广东2025年广东省生物制品与药物研究所招聘12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高清版)JTGT 3650-01-2022 公路桥梁施工监控技术规程
- 中国历史地理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北京大学
- MOOC 跨文化交际通识通论-扬州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GB/T 3164-2007真空技术图形符号
- 石油化工行业装卸车效率提升策略探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