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金物理化学专业论文)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pdf_第1页
(冶金物理化学专业论文)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pdf_第2页
(冶金物理化学专业论文)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pdf_第3页
(冶金物理化学专业论文)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pdf_第4页
(冶金物理化学专业论文)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冶金物理化学专业论文)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壅鼋耄萋霉始蓁恤霸誊 ”翥勤并 i 冀q t 1 笺耋一蠢釜 ;i ! 髓篓琵:器酌猎符掷g 擞鞘肄鼍爿i i ,“薪舀涟j ! ;! j l j :;l 。 “兰l 垂”专鎏薹二三菩薹i 重育羹i 蠢i 童i i 耋熬尹;l 墨重;圄愕氇廷毽耋喜喜童主熏圭= 乎摹l 薹l 蠢霎囊蠢l 薹j 塞k i 莹 薛蓦i i i 嘎;喜i i i l 萋| 耋;差露萌彝彝鸯螽眚囊汹薹:i 茔羹;毒 ;i i i 霉;替 ;菱譬荤 毒l 王;i 司曼互;喜踅l i 三瞎一:鸯垂j i i i 匍编i 博磷m 齄j l ! l 羹;i l ! : g ;l | ! 趋键主! 瓣黪甄! 强曝毫;翟i 烈裂剖多直罄争! 隔鞴;勃镑虱算j 羊争 蠹;i q q - ;? ! 苎睾i 霎筹喜喜霎;翼,蠢。警鬻互薹髫 | 霎霎霉妻妻蚕蚕善目i ;雪妻! 董! 耋彝菲童羹g ! 莹 量量萎荔茎篓事蕃l ;手i ii 矬;重l i 差 善i ;襄蓑i i ;:鹱i 兰主;季至? _ l 毒喜曼i i 素l 魄毫i 薹蔓喜i 雕羹萋;萋罄馨j 化耄 荔薹薹! l 薹i 至| 垂萋曩曩塞! 耋耋i 等 ;i 兰孽嚣套萼二妻萋茎! ;薹蠢一季耋? ;g ;贰釉磁。矧叫拜秘巍耐积驰融黯u 桐就:i i 臻到虱土:;l ;j ;ai l i i ! 女i 。 ;l i 塑默塑? 琴驯掣= 能p 护:刁毽理雌珞皑 嫣鹿晦噎铜商臻消辑錾蠢;! ;j 葚茉 市哥蠢兽藕! ;i i ! i i ;目r i j 三曼l 喜盘盘嚣嚣l面;望罩j ;露g l 薹 登童薹妻i 主主! 差藿i 州;醯翳毒| 墼交奠i 剜耋i ;量l l 章;塞i 雾萋l i i 薹彗f 三誊 譬雪萋矗茸i i l l ,耋垂器i 妻:羹茬薹i 毒立i t 嚣蠡j 曼i i ;? 善耋封耋氢痛嚯若划j 孽莲? 蛏与1 if t 皇塞;i 冀垂捌1 1 = i i薹i 霉i 竺薹 妻i ,薯量嘈雪;岸i : 妻缓i 翼g l 毒蠢垂! 耋謦磊i 咤垂墼? 矗耋囊i 量二囊孽誊; 主喜妻摹摹萤i ;妻妻l芏耋1 季季i 薹l | 硪争鹭_ :j ;童薨l 莹蓦妻 萋! 耄耄喜霉j = ;童l i i : 霆置毒薯i 羹蘑肇g 察裂i ;i 箩耋曩ji 薹i ! 莩耋璧餮萎 : i 誊耋;茎薛蠹茎;奏 嵌;藩醛壅臻擎霉j j 酩藿襄? ; 薹! i 萋妻。 蚕l ! 琶蠹蠢壑呈孽薹夔& 襄浙霪囊霍;衔 雪琴雾量;舯害# 蓥塞誊蓬疆苎重耋耋目莓i l 萝l l 魏薹罐窖耋;薯i 翟i 学j 弘量i 嘣建蓦交性一妻芒蚕? 晕孽? i 蓁篓耋j ? 鼍耋i ;謇l 嚣。 x 东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a b s t r a c t a m i n 0 1 y s i sm 砒o d ,t h es n s b b a s e dc o m p o s i t eo x i d e s ( s n f e 0 25 ,s n p b 0 2 ,s n s b 0 25 , s n g e 0 3 ,s b g e 0 3 ,s ,s b f e 0 3 ,s b p b 0 2s ) b yc o p r e c i p i t a t i o nm e t h o d ,t h es n s b b a s e d a l l o y s ( s n f e ,s n s b ,s b f e ,s b 2 f e ) a n dm d 七a lc o m p o s i t ep o w d e r s ( s n p b ,s n g e ,s b p b , s b g e ) b yh 2 一r e d u c t i o n m e t h o d 1 1 1 es t r u c t u r ea n dc o m p o s i t i o no ft h ea b o v e m e m i o n e ds a n l p l e sw e r ea j l a l y z e db yx r d ,a 1 1 dt h em o r p h o l o g yb ys e m t h e s e s a m p l e s 、v e r et h e nu s e da sa n o d em a t 喇a l si ns i m u l a t i v ec e l lw i t hm e t a ll ia sc a n l o d e a n dt h e i re l e c 蜘汕锄i c a lp r o p e m e st e s t e d t h ec o m p o s i t i o na n ds t l m c t u r eo ft h e s e a 1 1 0 d em a t e r i a l s 、e r es t u d i e d ;a n dt 1 1 ec h a r g e d i s c h a r g er e a c t i o nm e c h a l l i s md i s c u s s e d , w h e nt h e yw e r eu s e di n “i o nc e l l i tr e v e a l e d 廿1 a t ,a st h ea n o d em a t e r i a l so fl ii o nc e l l ,t h es i m p l eo x i d e s ( s n o , s b 2 0 3 ,g e 0 2 ) s 1 0 w e dr e l a t j v c l yl l i g ie l e c 打o c h e l i c a lc a p a c “y b u tt h ec y c l i c i t yw a sn o t s a t i s 毋i n g t h cm 酏a lc o n l p i o s i t eo x i d e s ( s n f c 0 25 ,s n p b 0 2 ,s n s b 0 25 ,s n g c 0 3 , s b g e 0 35 ,s b f e 0 3 ,s b p b 0 25 ) s h o w e dh i 曲e l e c t r o c h e m i c a lc a p a c i 吼a j l db e t t e r c y c l i c i t ya sw e l l ,b u tt h ei n e v e r s i b l ec a p a c i t yl o s sw a sal m l el a r g e t h ea l l o y s ( s n f e , s n s b ,s b f e ) a n dm e t a lc o m p o s i t ep o w d e r s ( s n _ p b ,s n g e ,s b p b ,s b g e ) s h o 、c db e t t e r c y c 】j c i 饥a n ds m a l l e ri i r e v e r s 髫i 妻:h 壁量u i 黎;n j 矗。霜堕2 一f ! 毫言芋毒置蓉l 耕 工翼j 至矗。;囊皓矧 i 窖蠹墅| 羹璧藿崮磊 宅i i 篓鬻; f j 哇l 疆钳“灏塞里霉童篓声翟 n 芦是i 叁著目。 嚣譬旨蠢蕈耄o : 萄孽i 羹钉要翥亩! 粥 垂囊囊舅f囊z 黠_ “坚1 禹k r 鼯“?一ounds翻 s o l i ds 雠ec h e m ,1 9 9 1 ,9 4 :1 8 5 1 9 6 【7 9 l l uw ,f ar r l a l l g c o nqc ,c h a 凹tf ,甜口j s y l l m e s i sa 1 1 de l e c 廿o c h e m i c a ls t u d i e s o fs p i n c lp h a s el i m n 2 0 4c a m o d cm a t 两a i sp r e p a r c db yt h ep 耐l i i l ip f o c e s s 【j 】 e l e c t r o c k m ,s o c ,1 9 9 6 ,1 4 3 ( 3 ) :8 7 9 8 8 4 8 0 施志聪,等l if c p 0 4 新型正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的研究【j 】电化学,2 0 0 3 , 9 ( 1 ) :9 1 4 一1 0 2 m p l i s ht h ee m b e d d i n g d o 伍n go fl i t h e r e d u c t i o n d i s 口l a c e m e n tr e a c ti o nb e t w e e nl ia 1 1 dm eo x i d e sw a s i仃eversible,whichw a s畦站m 蕊tr e a s o nf t h ei r r e v e r s i b 王cc 8 p a ci t y | o s s t b 氍g 强i cs o v e n ta i l d l主s翻t i n山ee l e c t r o l ”es o l u d o nc a nber e d u c e db yo b t a i n i n ge j e c t r o no mt 1 1 e elec订ode,alldf o m lt h es o i i de i 仃d l y t ei r 她瞧ce ( s e i ) ,删c hw a s conductjvef o ri o nw h i i ei n s u i a t i v e 东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a b s t r a c t c o m p o s i t eo x i d e sa 【1 dl i ,a n dp m v i d e dt h en e c e s s a r yc o n d i t i o n sf o rt h ee m b e d d i n g o fl i a 1 1 dt h ep r o l o n g a t i o no ft h ee i e d r i cp o t e m i a l t h en e t w o r ks t r u c t i 】r eo fo 也e r n o n - e j e c t m c h e m i c a la c t i v em e t a lc l u s t e r ( i n e r ts p e c i e s ) w a sn o tc o m m l l e db yt h ea c t i v e s i t e s b yt h ea d d i t i o no ft l l e 烈a s sn e 柳o r ke l 锄e n t s ,t h ea i l i s o t r o p yo ft h ea c t i v es i t e s 疔a m e w o r kw a sp r o l o n g e d ,a i l dt h ef l e x j b i l i t yo f t h el i 十i o ni n 协e9 1 a s ss t m c t u r ew a s i n c r e a s e dg r e a n y ,w h i c he n h a i l c e dt h ed i 住h s i o na n dt h er e l e a s eo fl i + i o n n l ea c t i v e s p e c i e sr e a c t e dw i t hl it op r o v i d em ec a p a c i t 弘r h i l et h ei n e r ts p e c i e sm a i n t a i n e dt h e b a s i cs t m c t u r ea i l dt h el i f e t i m eo fa s i n g l ec y c l e w h e nm es nb a s e da 】l o y s ,c o m p o s i t ep o 、v d e r s ,0 rt h es bb a s e da l l o y s ,c o m p o s i t e p o w d e r sw 钉eu s e da st h ea i l o d em 舒e r i a li n “i o nc e 叱佗s p e c t i v e l y ,t h ei n t e r a c t i o n b e t w e e nt h e i ra c t i v eg r o u pa 1 1 d “a l s of o l l o w st h ee m b e d d i n g d o 箭n gl im e c h a n i s m t l l r o u g ha l l o y i n g d e a l l o y i n g t h e s es i m p l eo x i d e s ,c o m p o s i t eo x i d e s ,a l l o y s ,a n dm e t a lc o m p o s i t ep o w d e r sa 1 1 e x h i b i t e da b i l i t yo fe m b e d d i n g d o 衔n gl ia 舭rf u n l l _ i 善妻;妻 跳善章韭。醛萼蚂;“熏霉j i 嗟至事型睾鲞i 垂翼童u i j u 洲雾l - 针f 接y 酮彗驰| : 霉甄竺享! 蓍占藩薪雾差鞴萝孽羁l 霉_ 蕾! 莲卜需要i i , 藿 n t e m 咖l l i c sa sn e w a n o d em a t e r i a l sf o rl i 血i u m i o nc e l l s j o u r n a lo fp o w e rs o u r c e s,2 0 0 1 ,9 4 f 2 ) :1 8 9 1 9 3 9 3 b r a n d tk p r a c t i c a lb a t t e r i e s b a s e do nt h es w in gs y s t e m 【j 1 p o w e r s o t 聃e s 1 9 9 5 ,( 5 4 ) :1 5 1 1 5 4 9 4 b r a n d tk h i s t o r i c a ld e v e l o p m e n to fs e c o n d a r yl i 出i 啪b a t 僦e s 阻 s o l i ds 组t e i o n i c s 19 9 4 ,6 9 ( 3 4 ) :1 7 3 1 8 3 9 5 w i n t 三呈量耋乏丢弱雪鬟j 妻妻尊垂 藿喜渡; 差耋霎薹蚕! 量j 黎;薯l 萋妻葶蚕i 蠹毒茔蔓要i i ! ! ! 薹霎毫萎 誊| 币薹馨薹; 蔓兰垂i 蓄蠢;j | ! ! ! 琴妻蒹基篓囊嚣鞋蠢霎萋蓬 薹! 鳖纂强i 0 口;| ;! 嘉攀囊;垂;彝j ;i i ;囊赢塑鎏妻冀冀囊 嘉篓幕霎孽鎏善丛季蒌;l 萋| 鬟囊綦二蠹羹霎喜;? l 啪嚣。 零| 、l 妻囊薹萋囊塞蠹 ;! 妻辇;童事! i l g j j ;毒菁j 至毫导;i 誊:乏= 萋喾喜;嚣羞; 羹遂i ,;萎嚣翥鬈,雪藿雕妻蠢坠萋瑟雹薹囊羹邢差墓季j 珂幅堇羹羹。 东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第一章文献综述 第一章文献综述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池在高科技产业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电 池的研制、开发和使用正在不断地向体积小、重量轻、容量高、价格低、使用寿 命长、安全性可靠性好和无污染的方向发展。 2 1 世纪的人类社会是能源、信息及环境并重的社会,在2 1 世纪最具发展潜力 的十大科技中,高能电池被列在第三位。而锂离子电池则被认为是最能满足未来 社会持续发展要求的高能电池之一 1 7 1 ,自1 9 9 0 年闩本研制成功锂离子电池以来, 因其独特的性能,在国内外形成一股锂离子电池研究热潮,它是继氢镍电池之后 当今在可充电电池中发展十分迅速,应用前景十分广阔的一种高能二次电池f 耻16 1 。 目前高能电池除被广泛应用于各类电子产品等传统领域外,在个人数字系统,侵 携式电子设备,内置式人工器官,电动汽车,电能储备系统,机器人,宇航卫星 等l ih 新兴民用和军事领域也将获得迅速发展。 1 1 电池的发展历史 图l i 为电洼的发震史。人类早在公元左右就对电池有了原始认识,但是 直到1 8 0 0 年由于意大利人伏特( v 0 1 t ) 的发明刊对电池原理有所了解,使电池 得到了应用。最先得至g 应用的充电电池是铅酸电池,自1 8 5 9 年g a s t o np i a n t e 提出 铅酸电池概念以来,化学电源界一直在探索新的高比能量、长循环寿命的二次电 池。评价二次电池最主要的参数是比能量、比功率、循环寿命、可靠性、成本及 对环境的影确,其次是原料资源移电池的维护。 由于锂离子电池具有电压高、放电平稳、比能量高、比功率大、循环寿命长、 工作温度范围宽,无记忆效应、无污染、储存对潮长等优点丽备受关注。 同、美等发达国家投入了大量资金进行研制开发,1 9 9 0 年,同本的s o n y 公 司率先研制成功了并实现商品化的锂离子电池,它既保持了锂电池高电压、高容 量的主要优点,又具有循环寿命长、安全性能好等特点,在便携式电子设备、电 动汽车、空间能源、国防工业等多方面展示了广泛的应用前景和潜在的巨大经济 效益。因此,锂离子瞧池材料迅速成为近尼年广为关注的研究热点。 东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文献综进 时阔i 年份 图卜l 电池的发展历史 f i 晷卜ld e v e l o p m e mh i s t o r yo f b a “e r y l - 2 锂离子电池的发展过程 会属锂在所有金属中最轻,氧化还原电位最低,质量能量密度最大。因而, 锂电池在所有电浊中理论能量密度最大,其研究与丌发受到高度重视。主要电池 金属负极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见表卜1 。 6 0 年代后期,金属锂首先被用作二次锂电池的负极材料,充放电的机理为锂 的电化学沉积和溶解。从7 0 年代开始,各种锂合金体系被用来取代金属锂,充放 电的机理为锂合金的电化学合金化反应和去合金化反应。l9 8 0 年,m a n l l a i l d 提出 了“摇椅式”二次锂电池( 就是现在的锂离子电池) 的新设想,正负极材料采用 可以储存和交换锂离子的层状化合物,充放电过程中锂离子在正负极间来回穿梭, 从一极“摇”向另极,循环往复,类似于锂离子的浓差电池。同时提出用石墨 作为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 末北大学博士学位论丈 第一章文献综述 表卜l 主要电池负极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 t a b 卜1t h ep h y s i c a la i l dc h e m i c a lp r o p e r t i e so f p a n sm e t a l s 材料标准电极电密度熔点 化合价 电化学当t 名称 原予t位( 2 5 ) v ( g c i n ,) , 变化 ( a h g )( g a h )( a h c m 3 ) l i6 9 4 一3 0 50 s 3 4l 踟5l3 8 60 2 5 92 0 8 n a2 3 02 7o 9 7卵8l1 1 6 o 8 5 8 1 1 2 m g 2 4 3- 2 41 7 46 5 022 2 00 4 5 43 。 越 2 6 91 7 02 76 5 93 2 粥0 3 3 5 8 1 0 c a4 0 1_ 2 8 71 s 4121 3 4o 7 鹋2 f e 5 5 8一o 7 8 51 5 鹳20 9 61 0 47 5 0 z n6 5 4一o 。,61 1 34 1 92o 8 2t 2 25 曲 c d1 1 2 0 4 08 6 53 2 l2o 4 82 0 8 4 1 0 p b2 0 7 o 1 3n 3 53 2 72o 2 63 8 52 如 经过几十年的探索,用具有石墨结构的碳材料取代会属锂负极,正极则用锂 与过渡金属的复合氧化物,用锂盐溶于丙烯碳酸酯( p c ) 和乙烯碳酸酯( e c ) 作 为电解质溶液的锂离子电池被日本的s o n y 公司于1 9 9 0 年订三式开始商业化生产。 锂离子电池的发展过程见表卜2 。 锂离子电池是在锂电池的研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高能电池,9 0 年代 初由闩本s 0 n y 公司率先研制成功并推向市场,它是以嵌锂碳材料替代金属锂或 锂合会作负极,克服了锂二次电池在电极表面锂的枝晶化问题。它既保持了锂电 池的高电压、高比能的主要优点,又具有循环寿命长、安全性好及使用温度范围 宽等显著特点。 从表卜2 可以看出,除了常见的锂离予电池外,还有锂聚合物电池、聚合物 锂离子电池、l i f e s 2 电池等,它们的发展也到了商品化即将成功的时候了。 东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支献综述 表卜2 锂二次电池的发展过程 t a b 卜2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p r o c e s so fl i t h i u mi o nb 毗e r y 电池组成的发晨 年份 体系 负极正援 电解质 1 9 7 0垒属擐过渡垒靠化物液体有机电解质u l 正w 岛 健合金( 髓& 、m o s 2 ) 过渡金晨氯化物 固体无机电解质u s 0 2 ( u 0 s 、v o ”)( u 3 n ) 液体正极 ( s 0 2 ) 1 9 舳 u 的嵌入橱聚合翰正辍 囊合暂电解质u 聚合物二次电沲 ( m )瞄2 正板 l i 几e 连 硒化钧( )l i l e 刷b s 放= 谴电的正极l i 几e m c 0 0 l ( 吣、嗽) “的碳化钫增奠的囊合物 “腰e v 2 q ,v r 0 b ( l i c i 2 ) ( 焦炭) 电解质 譬的氯化暂l - 仳脚峨 ( “。o ) 1 9 如 u 的磺化物尖墨石簟化锰健c 几e ,i ( l 醯、石量)( l i m 啦0 )c 仙几触f h o 1 9 9 4无定形碳 1 9 9 s 氧化麓p 、巾f 羹胶电鬟荻曩寓子电泡 解质 1 9 9 7的氯化韵 1 9 她 新型合金 注:l e 为藏体电解质lp e 为聚合静电鼻质。 纵观锂离子电池发展的历史,其发展趋势呈现以下特点: 锂离子电池比能量的提高主要是采用了嵌锂能力更高的负极材料,由以前 东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文献综述 使用的石油焦碳材料逐渐过渡到应用以m c m b 为主导的石墨负极材料,具有更高 嵌锂能力的s n 基、s b 基、s i 基等纳米合金材料的采用,必将进一步提高锂离子 电池的能量密度。 锂离子电池在提高电性能的同时,必须降低生产成本。目前,锂离子电池 的成本主要集中在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等的生产工艺上,近几年来锂离 子电池价格每年以l o 1 5 的速度下降,这主要得益于生产规模的扩大和生产工艺 的成熟。 会属锂负极材料具有8 3 0 0 m a l l g 的比容量,如果配以适当材料( 如钒氧化 物,比容量大于4 0 0 m a h 幢) 作为正极,二次锂电池的比容量将超过2 0 0 w l 以g 。从 人们对电池性能无止境的追求来看,二次锂电池在克服了锂枝晶与表面钝化等技 术难题之后,将会重新更加受到人们的青睐。 1 3 充电电池工作原理 x 一丰 j m + i i 正极c 还原) 隔膜负极( 氯化) a 放电过程 j 一椭泸压一 正极f 氧化) 隔膜负极l 还原) b ) 充电过程 图卜2 充电电池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f 嘻卜2p r i n c i p l eo f c h a r g ea f i dd i s c h a r g eb a 竹e t y 东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文献综述 作为充电电池,首要条件是正极、负极的电化学反j 藏能够可逆进行。图卜2 是充电电池的工作原理【1 9 1 示意图。 电池放电时,电子从负极流经外部电路负荷到达t f 极,在电化学电池内部, 负离子向负极迁移,正离子向正极迁移,在电极表面发生电化学反应,将化学能 转变为电能,电流与电化学电池内部离子的移动产生的电流方向相同;电池充电 时,通过外加电压,迫使电流以相反方向移动发生电化学反应,从而将电能转 换成化学能。 在放电过程中,正极、负极分别发生还原反应和氧化反应,此时相当于原电 池。而在充电过程中,正极、负极则分别发生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这时相当于 电解池。 1 4 锂离子电池工作原理 图卜3 锂离子电池工作原理示意图 f i g 卜3t h eo p e r a t i o n 埘n c i p l ed i a 伊锄o f l i m i 啪i o nb 啦e r y 东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第一章文献综述 所谓的锂离子电池是指分别用两个能可逆地嵌入与脱嵌锂离子的活性物质作 为f 负极,以溶解有锂盐的有机体系为电解液而构成的二次电池【2 0 1 。 图卜3 是锂离子电池工作原理【2 1 1 示意图。当电池充电时,锂离子从正极中脱 嵌,经过电解质嵌入负极:电池放电时,锂离子从负极脱嵌,嵌入( 插入) 正极。 以“c 0 0 2 为正极活性材料,石墨为负极材料的锂垂薹霉雾;薹雾鎏羲娶匿莲 净洛增冀羹; 羹嚣;勰耄i 熏粪霎荔要;璺悉t 誊 鍪 萋麓蠹熏霎羹薹鍪 鞋爵贸稻;e 搿惟诗羹* 薹x 薹羹蓊爵;。螽i 墓。善r - 。鹭; 驯鄹”蛆三j :l 卿村料d 髓拍 ;? ;彳;羔;蠢i 毒耋耄:墓登:差渭量j 萋剥囊i 僚i 蓥垂爿冀ii 葡莲产i 圮叠蔹;0 l 至 ;穹i 琶i ;,薹l 摹董i 辐到班缈篓至剥鳗l 薹妻磊而黝赫鞲i 斟醚塞萎雾厘手襄菱i 的难极材料大都为 l i 。c0 0 2 类,其一般合成方法是将l i 2 c 0 3 和c o c 0 3 或c 0 3 0 4 按一定摩尔比混合均 匀,在高温下烧结而i 寻。测试证实,l i c 0 0 2 属于a 州a f e 0 2 型结构,它具有二维层 状结构,适合锂离子的脱嵌。因其容易制备,电化学性能高,循环性能好、性能 稳定和充放电性能优庭被作为锂离子电浊豹酋选奉孝料。 y 0 s h io 等用钴的有机酸络合物为原料制得l i 。c 0 0 2 ,可逆容量为1 3 2 r n a h 怛, 循环性能得到改善。y a 丛瞄等以醋酸铬和醋酸锂为琢辩,低温合成了l i 。c 2 , 所得产物具有单分散颗粒形状、大比表面积、理想的结晶及准确的化学计量比组 成。但li 。c 0 0 2 的容量一般限制于1 2 5 m a h 儋,因为过充电将会导致不可逆容量损 失和极化电压增大,另外,钴的资源有限,价格昂贵,且有一定的毒性,使其应 东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文献综述 锂离子电池是由电极材料、电解质和隔膜等部分组成,其性能在很大程度上 取决于电池组成材料( 尤其是币极和负极材料) 的性能和制备工艺。因此研究高 能锂离子电池的关键技术是采用在充放电过程中能可逆地嵌脱锂离子的正、负极 材料及适当的电解质的选用。 1 5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进展 2 0 世纪7 0 年代诞生了锂原电池,而锂原电池的优点促进了对锂嵌入化合物的 研究。经过近3 0 年的广泛研究,多种锂嵌入化合物可以作为锂二次电池的正极材 料。f 极材料是锂离子电池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作为f 极材料的嵌锂化台物是 键离子的贮存库,为了获得较高的单体电压,应选择具有高嵌入电位的嵌锂化合 物。作为理想的正极材料,应具有以下性能: 会属离子m “+ 在嵌入化合物“。m v x :中应有较高的氧化还原电位,从而使 电泡的输出电压高: 嵌入化合物“;m ,x z 应能允许大量的锂进行可逆嵌入和脱嵌,以锝到高容 量,即x 值尽可能大: 在整个可能嵌入和脱嵌过程中,锂的嵌入和脱嵌应可逆,且主体结构没有 或很少发生变化,氧化还原电位随x 的变化应很小,这样电池的电压不会发生显 著变化; 嵌入化合物应有较好的电子电导率( ) 和离子电导率( 吼i + ) ,这样可减 少极化,能大电流充放电: 应 嵌入化食物在整个电压范围内应化学稳定性好,不与电解质等发生化学反 从实翔角度两言,嵌入化合物应该便宜,对环境无污染,质蹩轻等。 东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文献综述 l i 。n i 0 2 的制备是锂盐与镍盐混合经加热固相反应而得1 7 2 】。像氧化钴锂一样,也可 以用溶胶一凝胶法进行制备。l i x n i 0 2 目前的最大容量为1 5 0 m a l l g ,工作电压范围 为2 5 4 1 v ,没有过充和过放电限制,其结构与l i c 0 0 2 相近,也是层状结构。 o h z u k u 认为这是锂离子电池中最有前途的正极材料之一。 尽管l i x n i 0 2 作为正极材料有诸多优于l i x c 0 0 2 性能之处,但这种材料在发展 到实际应用中尚需较多努力。因为化学计量的电化学活性好的和排列有序的 l i x n i 0 2 制备比较困难,l i 2 。n i 2 _ 2 。0 2 的x 值在o 3 0 5 范围内变化,固溶体的生成 主要取决于生成的条件。温度控制不当容易产生立方晶系的l i x n i 0 2 ,立方晶系的 l i x n i 0 2 在非水电解液中无电化学活性。如果通过掺入m n 或c o 等其它元素,可 得到较好的可逆性及较高的放电电位段。故l i x n i 0 2 制备研究仍吸引着众多的研究 者。 1 5 3 氧化锰锂( l i ,m n 0 2 ) 镰的资源丰富虽价格低廉,价格不到链的l o ,且低毒,易目收。锂锰氧化物 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十分受到重视。l i m n 0 2 一般是用层状的岩盐结构化合物 l i 2 m n 0 3 ( l 垃0 m n 0 2 ) 送行酸处理来进行制餐。与l i c o 。2 不阉,这种l i m n 。2 属于正 交晶系,在2 0 4 5 v 范围内,正交的l i m n 0 2 的脱锂容量高,可达2 0 0 m a j 垤以 t ,但纯的l i m n 0 2 在循环过程中的晶型将会改变,慢慢向尖晶石型结构转变,将 会减弱其电化学性能。这个问题可通过在层状的l i m n 0 2 的固态溶液中,用钴部分 代替锰形成l i c o v m i l ( 1 - y ) 0 2 ( y = 0 1 o 3 ) f 7 3 l 解决。这种新材料的容量为2 0 0m a 上瞧, 工作电压在2 ,6 4 8 v 。但是这种物质的循环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1 5 。4 尖照石型锰酸锂l i i m 珏2 0 4 锂锰氧化物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十分受到重视,其中最具吸引力的是尖晶 石型的l i ;m n 2 0 4 。在尖晶石型的“。m 【1 2 0 4 中的1 2 0 4 骨架是一个有利于锂离子扩 散的四面体与八面体共面的三维网络【7 4 1 ,氧原子作立方紧密堆积,7 5 的m n 原子 交替位于立方紧密堆积的氧层之间,余下的2 5 位于m n 原子的相邻层,因此 在脱锂状态下,有足够数m n 阳离子在每层中以保持氧原予理想的立方紧密堆积 东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文献综述 l i 。n i 0 2 的制备是锂盐与镍盐混合经加热固相反应而得1 7 2 】。像氧化钴锂一样,也可 以用溶胶一凝胶法进行制备。l i x n i 0 2 目前的最大容量为1 5 0 m a l l g ,工作电压范围 为2 5 4 1 v ,没有过充和过放电限制,其结构与l i c 0 0 2 相近,也是层状结构。 o h z u k u 认为这是锂离子电池中最有前途的正极材料之一。 尽管l i x n i 0 2 作为正极材料有诸多优于l i x c 0 0 2 性能之处,但这种材料在发展 到实际应用中尚需较多努力。因为化学计量的电化学活性好的和排列有序的 l i x n i 0 2 制备比较困难,l i 2 。n i 2 _ 2 。0 2 的x 值在o 3 0 5 范围内变化,固溶体的生成 主要取决于生成的条件。温度控制不当容易产生立方晶系的l i x n i 0 2 ,立方晶系的 l i x n i 0 2 在非水电解液中无电化学活性。如果通过掺入m n 或c o 等其它元素,可 得到较好的可逆性及较高的放电电位段。故l i x n i 0 2 制备研究仍吸引着众多的研究 者。 1 5 3 氧化锰锂( l i ,m n 0 2 ) 镰的资源丰富虽价格低廉,价格不到链的l o ,且低毒,易目收。锂锰氧化物 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十分受到重视。l i m n 0 2 一般是用层状的岩盐结构化合物 l i 2 m n 0 3 ( l 垃0 m n 0 2 ) 送行酸处理来进行制餐。与l i c o 。2 不阉,这种l i m n 。2 属于正 交晶系,在2 0 4 5 v 范围内,正交的l i m n 0 2 的脱锂容量高,可达2 0 0 m a j 垤以 t ,但纯的l i m n 0 2 在循环过程中的晶型将会改变,慢慢向尖晶石型结构转变,将 会减弱其电化学性能。这个问题可通过在层状的l i m n 0 2 的固态溶液中,用钴部分 代替锰形成l i c o v m i l ( 1 - y ) 0 2 ( y = 0 1 o 3 ) f 7 3 l 解决。这种新材料的容量为2 0 0m a 上瞧, 工作电压在2 ,6 4 8 v 。但是这种物质的循环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1 5 。4 尖照石型锰酸锂l i i m 珏2 0 4 锂锰氧化物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十分受到重视,其中最具吸引力的是尖晶 石型的l i ;m n 2 0 4 。在尖晶石型的“。m 【1 2 0 4 中的1 2 0 4 骨架是一个有利于锂离子扩 散的四面体与八面体共面的三维网络【7 4 1 ,氧原子作立方紧密堆积,7 5 的m n 原子 交替位于立方紧密堆积的氧层之间,余下的2 5 位于m n 原子的相邻层,因此 在脱锂状态下,有足够数m n 阳离子在每层中以保持氧原予理想的立方紧密堆积 东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文献综述 保持1 3 4 m a h g ,容量只衰减9 5 1 8 0 j 。 以上各种物质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各有优劣,其电性能都没有达到理想 状念,可开发潜力仍然存在。为了提高材料的比容量、充放电稳定性及降低成本, 一方面是对已有材料进行深入研究,如:( 1 ) 掺杂外加元素改变其结构瑚8 】;( 2 ) 改变制各方法、改变晶型或元素间化学计量比。另一方面是开发新的f 极材料, 如:l i 2 m m n 3 0 8 ( m = f e ,c o ,c u ) 、l i 3 v 2 0 5 f 跏以及硫化物、二茂铁( 蚰】等。大容量、低 成本、无公害、轻质量且使用寿命长的正极材料是今后发展方向。 1 6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进展 1 6 1 金属锂负极材料 锂二次电池的研究最早始于2 0 世纪6 0 7 0 年代的石油危机。当时主要集中在 以余属锂为负极的锂二次电池体系上,充放电机理为锂的电化学沉积和溶解。但 是,研究发现,在充电的时候,由于金属锂电极表蕊的不均匀,使其表面电位分 布不均匀,造成锂不均匀沉积,导致锂在一些部位沉积过快,产生枝晶。方面 l = = z := = := = = = - = = = :习 巨三三三三三三兰至三三耋弄三f 隔叫嚣五i :骆桉晶 负极f 镪片) 图卜4 枝晶导致短路示意图 f i g 1 4 t h es h o r tc i r c u i tp i c t u r eo f l i t h i u m 技晶会发生砉旰断,产生“死键”,造成锂的不可逆:另一方面枝晶会穿透隔膜,将 j 下负极连接起来( 枝晶导致短路如图卜4 ) ,造成短路,结果产生大电流,生成大 量的熬,使亳泡着火,甚至发生爆炸,从恧产生严重的安全润题。 东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文献综述 而且,金属锂在非水电解质溶液中并不稳定,由于会属锂的活性较高,不断 与有机溶剂反应,在其表面形成钝化膜,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使得金属锂逐渐 粉化,电池的容量衰减很快9 1 9 7 1 。 随着人口不断增加,资源不断枯竭,人们对资源短缺闯题的了解目益加深, 对锂二次电池的需求也同益强烈。 1 6 2 锂合金负极材料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从7 0 年代开始,各种锂合金体系被用来取代金属锂。相 对于会属锂。锂合金负极避免了枝晶的生长,提高了安全性。引起了人们的广泛 关注,这其中包括l i - a l 【9 8 1 0 6 1 ,“s i 【1 0 7 “l ,l i m 一1 引,“s n 3 1 1 7 j ,l i b i 【1 1 8 ,1 19 1 , l i s b f “8 1 ”1 等合金。研究表明,锂合金负极材料的充放电的机理为锂合金的电化学 合金化反应和去合金化反应。由于反复的合余化和去合会化反应,合金电极经历 显著的体积变化后逐渐粉化,电池容量因而不断降低,从而无法满足需要。 在7 0 年代初到8 0 年代中期,二次锂电池均以负极作为锂源。例如金属锂或 锂合金作为负极,t i s 2 ,m o s 2 ,v 2 0 5 等作为正极材料。在“摇椅式”体系刚提出 时,锂源负极的观念仍未转变,虽曾考虑过用l i w 0 2 ,l i 6 f e 2 0 3 。l i n b 2 0 5 等作为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然而,这些材料价格昂贵,能量密度低,锂离子扩散速率 慢,无法进行高倍率充放电,这些材料没有得到继续发展。 在8 0 年代初期,g 0 0 d e n o u 曲等人合成了l i m 0 2 ( m = c o ,n i ,m n ) 化合物, 这些材料均为层状化合物,能够可逆地嵌入和脱出锂,逐渐发展成为锂离子电池 的f 极材料,并且至今仍在广泛使用。更为重要的是,出于这类材料的发现,改 变了锂离子电池锂源必须是负极的观念,进而推动了负极材料的快速发展。 1 9 8 0 年,m 。舾l a n d 提出了“摇椅式”二次镫电池( 就是现在的锂离子电池) 东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文献综述 而且,金属锂在非水电解质溶液中并不稳定,由于会属锂的活性较高,不断 与有机溶剂反应,在其表面形成钝化膜,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使得金属锂逐渐 粉化,电池的容量衰减很快9 1 9 7 1 。 随着人口不断增加,资源不断枯竭,人们对资源短缺闯题的了解目益加深, 对锂二次电池的需求也同益强烈。 1 6 2 锂合金负极材料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从7 0 年代开始,各种锂合金体系被用来取代金属锂。相 对于会属锂。锂合金负极避免了枝晶的生长,提高了安全性。引起了人们的广泛 关注,这其中包括l i - a l 【9 8 1 0 6 1 ,“s i 【1 0 7 “l ,l i m 一1 引,“s n 3 1 1 7 j ,l i b i 【1 1 8 ,1 19 1 , l i s b f “8 1 ”1 等合金。研究表明,锂合金负极材料的充放电的机理为锂合金的电化学 合金化反应和去合金化反应。由于反复的合余化和去合会化反应,合金电极经历 显著的体积变化后逐渐粉化,电池容量因而不断降低,从而无法满足需要。 在7 0 年代初到8 0 年代中期,二次锂电池均以负极作为锂源。例如金属锂或 锂合金作为负极,t i s 2 ,m o s 2 ,v 2 0 5 等作为正极材料。在“摇椅式”体系刚提出 时,锂源负极的观念仍未转变,虽曾考虑过用l i w 0 2 ,l i 6 f e 2 0 3 。l i n b 2 0 5 等作为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然而,这些材料价格昂贵,能量密度低,锂离子扩散速率 慢,无法进行高倍率充放电,这些材料没有得到继续发展。 东北大学博士学位论丈 第一章文献综述 1 6 3 碳素负极材料 目前已经实际用于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基本上都是碳素材料,如人工石墨、 天然石墨、中间相碳微球、石油焦、碳纤维、热解树脂碳等。在电池充放电过程 中,锂在负极碳材料内脱嵌并形成锂碳插入化合物l i 。c 6 : 6 c + x l i + + x e = l i x c 6 l l x c 6 = l i 。y c 6 + y l | 十+ y e _ ( y x 1 ) 近几年来,对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实用化研究工作基本上围绕着如何提高 质量比容量与体积比容量、首次充放电效率、循环性能及降低成本这几方面展开。 通过对各种碳材料( 包括石墨) 的结构调整,表面改性处理,形成具有外壳的复 合型材料结构,在碳材料中形成纳米孑l 穴结构,以及采用纳米材料新技术,研究 使锂在碳材料中的脱嵌过程不仅按l i c s 化学计量进行,还可按非化学计量进行, 使碳素材料的比容量由l i c 6 的理论容量值3 7 2 m a h 咆,提高到5 0 0 1 0 0 0m 舳g 。 碳材料通常是无序结构,结晶度( 或石墨化程度) 低,晶粒尺寸小,晶面距 ( d 0 0 2 ) 较大,与电解液的相容性较好,可以在碳酸丙烯酯( p c ) 有机电解液系中 订三常工作,但首次充放电不可逆容量较高,输出电压较低,无明显的充放电平台 电压。 碳材料根据其结构特性可分成两类:易石墨化碳和难石墨化碳,也就是通常 所说的软碳和硬碳。与软碳相比,通常硬碳的晶粒较小,晶粒取向更为不规则, 晶面间距( d 0 0 2 ) 较大,一般在0 3 5 o 4 0 m ,而软碳则为o 3 5 衄左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