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中小学音乐教育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影响问题的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前 言 近年米,随着艺术教育的地位逐步提高,困内外音乐教育交流活动的日益增 多,中小学音乐教育正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在发展的过程 中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特别是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改革,新的音乐课程标准的颁布 和实施,为我国音乐教育的继续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对音乐教师提出了新的 任务与目标,探索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学模式,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 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当然,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学 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不高,喜爱音乐但不喜欢音乐课的现象普遍存在。主要的问 题是教育者没有认识到非智力因素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影响,在教学中,忽视学 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导致了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降低,音乐鉴赏力、表现力、 创造力的发展被抑制,音乐教育的审美功能得不到有效的发挥。在中小学音乐教 育中,要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首先必须从心理方面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 积极性,发挥非智力因素的积极作用,使学生对音乐的爱好从“心动”发展为“行 动”。 人们从多年的心理学研究和中小学教育实践中发现,“个人的成材或学生的 学业成就,既需要聪明才智或学习能力( 即智力因素) ,更需要正确而适度的学 习动机、浓厚的学习兴趣、饱满的学习热情、坚强的学习毅力以及完美的性格( 即 非智力因素) 。”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加强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发挥非智力因素 积极的影响力,对于学生增强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有着智力因素所不能 替代的作用。 本文针对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实际,着重 对音乐教育中非智力因素的影响与培养问题进行研究,目的是希望音乐教育能朝 一个良性的轨道发展。教育要从娃娃抓起,音乐教育就应该从中小学基础教育抓 起。强调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并非否定智力因素对 音乐教育的作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现存的问题中非智力因素问题是主要问题。 一部分教师教育目的不明确,教育观念陈旧,教学内容枯燥,教学方法不当,音 4 沈德立主编非智力因素的理论与实践* ,教育科学出版社,2 0 0 0 年版,第2 页 1 第一章非智力因素发展概述 1 1 非智力因素提出的背景 “学习是一个复杂又艰巨的过程,要想提高学习的成功,不仅需要学生的 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及想象力等智力因素积极地投入,也需要兴趣、 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积极参与。这两方面的因素对获取学习的成功 来说,都是不可或却的。” 菲智力因素属于心理素质,它的提出与心理学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和它本身 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心理学家及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是分不开的。l 93 5 年,美国的 心理学家亚历山大第一次正式提出了非智力因素问题,韦克斯勒在他的基础上, 发表了认知的、欲求的和非智力的智力一文,提出了非智力因素概念。心理 学界以此作为非智力因素概念诞生和进行科研的标志。 我国对非智力因素的研究和探讨开始于上海师大的燕国材教授19 8 3 年在 光明日报发表的应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一文。这一文章的发表引起了 我国教育界、心理学界的强烈反响,人们开始意识到客观存在的问题就是:智力 水平很高的学生,学习成绩不一定很好;智力水平很高的学生,不一定成材。其 中的原因与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发展水平有关。从此,我国的心理学工作者和中小 学教师对非智力因素开始了较为深入的理论探讨和实验研究。其中有代表性的 是:沈德立教授承担的天津市“七五”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非智力因素与 人才培养”工作;林崇德教授主持的国家教委“七五”教育科学重点科研项目 “中小学生心理能力发展与培养”,从非智力因素人手培养学生的智力与能力; 朱智贤教授主持的国家重点科研项目“中国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对中 小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状况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研究发现,一个人的成材 和学习过程,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非智力因素所起的作用 是智力因素不能替代的。目前,我国学术界对非智力因素的研究已取得了丰硕的 成果。比如燕国材教授提出了“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结合的i n 结合论”;吴 福元教授进行了“智力、潜能与非智力因素”研究;沈德立教授提出了“成材过 程是一个智力与非智力相互影响,又以非智力因素起绝对作用的过程”观点,并 主持了“非智力因素与成材”的自然实验研究,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探讨非智力 。李伯黍,燕国材主编教育心理学,华东师范出版社,2 0 0 3 年版,第2 3 6 页 3 因素与成材的关系。” 综合同前的研究成果,可归纳为以下几点:l 、学习活动是由智力因素和非 智力因素共同制约的,非智力因素对于智力活动的结果产生重要的影响。也就是 说,智力活动的成功,学生的成材,主要取决于非智力因素。2 、不同年龄阶段 的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水平不一样,因此非智力因素所起的作用也不一样。3 、 智力因素主要受遗传和环境的影响,脑细胞的数量、神经系统的反应传导速度等 遗传基因决定着智力发展的潜力,所以开发智力主要是开发智力的潜能;非智力 因素主要受教育的影响,遗传对非智力因素的影响不是很大,因此优化非智力因 素主要在于后天的培养。4 、智力因素的水平越高越好,而非智力因素的水平则 应适中为好,过高和过低都不利于学习和学生的发展。5 、大凡成绩优秀,有所 作为的学生,表现在非智力因素方面的特点是:学习动机正确适度、学习兴趣浓 厚、学习热情饱满、意志坚定、勤奋好学、独立自信、积极上进、情绪稳定。反 之亦然。 1 2 非智力因素的涵义 人的素质包括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心理素质是由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构 成的。我们在探讨非智力因素之前,首先必须了解什么是智力因素。 国内外学者对于智力因素所下的定义有几十种之多,归纳起来给智力因素下 的定义是:“保证人们有效地进行认识活动的那些稳定心理特点的综合,它包括 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思维力和记忆力等五个基本因素。9 实践证明,知识技能的获取,要靠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共同作用,而两 者在智力活动中所起的作用显然是不同的。智力因素属认知活动范畴,承担信息 的接收、加工、处理任务,起认识作用。非智力因素一般不直接参与智力活动的 操作,属意向活动范畴,对智力操作起动力和调节作用,可见非智力因素对学习 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那么,究竟什么是非智力因素呢? 目前专家、学者对它的定义还未形成统一 的看法。例如林崇德教授就认为“非智力因素是指除了智力因素以外的又同智力 ;墓 5 雾羹墓雾:篓挚爱翠彝i 墓薯囊譬耋鋈垂i ;| 鐾曩誊! 要 萋 平女生明显高于男生。 7 9 燕国材著“学日心理学,誓官 因素与成材的关系。” 综合同前的研究成果,可归纳为以下几点:l 、学习活动是由智力因素和非 智力因素共同制约的,非智力因素对于智力活动的结果产生重要的影响。也就是 说,智力活动的成功,学生的成材,主要取决于非智力因素。2 、不同年龄阶段 的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水平不一样,因此非智力因素所起的作用也不一样。3 、 智力因素主要受遗传和环境的影响,脑细胞的数量、神经系统的反应传导速度等 遗传基因决定着智力发展的潜力,所以开发智力主要是开发智力的潜能;非智力 因素主要受教育的影响,遗传对非智力因素的影响不是很大,因此优化非智力因 素主要在于后天的培养。4 、智力因素的水平越高越好,而非智力因素的水平则 应适中为好,过高和过低都不利于学习和学生的发展。5 、大凡成绩优秀,有所 作为的学生,表现在非智力因素方面的特点是:学习动机正确适度、学习兴趣浓 厚、学习热情饱满、意志坚定、勤奋好学、独立自信、积极上进、情绪稳定。反 之亦然。 1 2 非智力因素的涵义 人的素质包括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心理素质是由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构 成的。我们在探讨非智力因素之前,首先必须了解什么是智力因素。 国内外学者对于智力因素所下的定义有几十种之多,归纳起来给智力因素下 的定义是:“保证人们有效地进行认识活动的那些稳定心理特点的综合,它包括 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思维力和记忆力等五个基本因素。9 实践证明,知识技能的获取,要靠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共同作用,而两 者在智力活动中所起的作用显然是不同的。智力因素属认知活动范畴,承担信息 的接收、加工、处理任务,起认识作用。非智力因素一般不直接参与智力活动的 操作,属意向活动范畴,对智力操作起动力和调节作用,可见非智力因素对学习 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那么,究竟什么是非智力因素呢? 目前专家、学者对它的定义还未形成统一 的看法。例如林崇德教授就认为“非智力因素是指除了智力因素以外的又同智力 。桑标主编当代儿童发展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 0 0 3 年版,第2 3 7 页 燕国材著学习心理学,警官教育出版社,1 9 9 8 年版,第5 页 4 活动效菔发生相覃。5 措你攀聪m 捌业蠡臻i 岍弑莲南蔫灌灞塌;j j 哦莩菇笳鳓薹凳历h 坼南椎 菸袱y 型赫赫目畿钉j 惬臻讯衙m 治蔗鲎侈商唾滁陪稻算壤而醪罟镐豁:弱淄饼 藐鸯剁憾昏珏戤誊i 明、夕i 麒滗滴;碍避荡嚼罐滴阳徇逾通:# i 矬蛤彰弘型露 萤到刿援恻哥= ;# 馐嗣噌矗填碍麒一唪j 廷嗣伴邑t 夸i 宁;瓢渐蘸载阮别跨一弼; 幺盆拦弥曩纷掣群纰段掣话皇裂g :箍螺距哇固滢。豫峨罐迄霉焉鞭婪 艘蛤 重娶裂囊酗非酶薯掰聚妊甜勰掣;搿窖番蝼珑编黜嗡稳囊妊秽轿习孽铀:髯蛋到 蚕塞班北鉴麴剿隧璁罐;割翻嚣型子罨翌仕r _ 雨皆籀捌矬二晶拍拍鞫篇鞘裂绪 i f j 矬醮竣醵醋篷噱嘲稼,蠹i 霍汴鑫耵釉搿西吨嚆猫强:耍落惫彗蘩黝饕丽氍榱 霆潞爨警益;罪慧草刃璺否善翠t 茹蛙嚣理臻赠繁耍i 。责算茱打鹫轴。占翻 常蜒罾蚓? 竹鼎薮砑挣鲢婺弱地夥曰辨”矩! 霄量嘎舞壤洌型哩。饕尹u 夥热 尉。驯蛔盟孵骐堑;翟明强鳙:裂如爿驯。躺型薯烈。鞘当塑兰:矗罄猎鬟;艟 般繇躺。 ;,墓囊囊罐萎鎏霉熏囊 翰醛u 砬订卜1 丑孵野豇雌妥引毋拄i 掣开鲥藉嘶薹滞錾的舞磊獾固疆罐哩陛 吲烈。嵯性蝗浠峰浠型囊囊引糕受= 巧园静弘新褡釜釜孬罂歪霸臻; 髓筠管猱箬善铃掣辚墨需淼裂蕊霖訾矮罂墅器j 贝全= 帛叠囊囊霪僻薹薹琴銎 壅翼再艟;8 芝萋冀鋈羹冀羹攀掣塑薹薰霎蓁薹蒋竿几挂士螽滕肾斓雩二工佧耆 和中竹:簧器卿。拦蜚簟;d 燮签斟惧袢磊节岔茹鬟群辩赫。 躁酣引型! 篱f g 彘鸯酥;蕊瀑罐彳运孽瞄溜灏准撙实嚣鞑班蠢熙;漫峰 吁吨礞到博防憾薄荡掘喊堪渤泳缉雉獬栉。麓拦黑弱氍舅剥雒燮犍醚,1 搿砖璀 连夺怼。驵“,坐誓娥象;罐乏理疆高。魏驾甄繇嚣一辑醛鞠鞘韩骄醚驻譬孙捕 敲惕j 弓囊惩洳壤疗惬;耘瓦| 仁= 旨扭燮雾融剥州坚烂型! 焉嘲哆翟嘘皑濞赫型蝰 鲞臣是品曩雏掣群掣; 蜀掣;镑弦辐熬繇鞋爵目龅硝复i 羹乇爱喇:蛙酽执剑蠡鞋e 瞥杌戳蚕刚 型 甄j 甚翌史萼舄爱臻荦墨留5 酱旱南茗显是鬈纛耸正搞筹丛醣啊粥瓣芦幽瓣 ;墓 5 雾羹墓雾:篓挚爱翠彝i 墓薯囊譬耋鋈垂i ;| 鐾曩誊! 要 活动效蓣发生相互作用的一切心理因素。”“7 很明显,与林教授所持观点一致的学 者主张从广泛的意义上去理解非智力因素,他们从提高学习效果的角度出发,如 能正确的分离和描述除非智力因素以外的、有助于学习取得成功所必要的非智力 因素进行研究,对于丰富教育心理学的事实资料是十分有益的。 燕国材教授则主张把非智力因素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与林教授的观点 基本一致,为广义的非智力因素;第二层次为狭义的非智力因素,认为影响学生 学习的五种主要的基本因素是:动机、必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第三层次为 十二种具体的非智力因素,如成就动机、求知欲望、学习热情、自尊心、自信心、 进取心、责任感、义务感、荣誉感、自制性、坚持性、独立性。 非智力因素是属于心理学范畴的概念,本文并不打算把它作为一个理论性的 概念来论述。笔者认为非智力因素主要是指那些不参与认知过程,但列认知过程 起动力和调节作用的所有心理因素,它主要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 等因素。本文也将着重从这五个方面进行研究。提出非智力因素观点的目的,是 希望教育者通过对非智力因素的重视与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未来的学生 都能成为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都非常健康的高素质人才。 1 3 我国中小学非智力因素发展现状 1 _ 3 1 基本情况 近十几年来,我国心理学工作者和中小学教师对非智力因素的问题开展了一 些理论探讨和实验工作,为中小学教学和教改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实验数据 表明,我国中小学非智力因素发展的总体水平偏低。从研究的结果上发现有这样 几个特点:一是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存在着年龄的差异。除学习焦虑程度、情绪稳 定性因素外,大多数非智力因素及非智力因素总体的水平随年龄的升高而呈下降 趋势;二是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存在着地域和学校类型的差别。大多数非智力因素 及非智力因素总体的水平,城市重点学校学生明显高于城市普通学校学生,城市 学生明显高于农村学生。但农村学生学习责任感和学习焦虑程度的水平却高于城 市学校学生:三是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存在着性别差异。除情绪稳定性外,其它各 种非智力因素及非智力因素总体的水平女生明显高于男生。 7 9 燕国材著“学习心理学,誓官教育出版社,1 9 9 8 年版,第4 页 1 3 2 产生的原因 非智力因素发展的总体水平偏低,并且大多数非智力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而 明显降低,原因是多方而的。“遗传素质是任何心理特质产生和发展的物质前提, 毫无疑问,它对非智力因素的产生和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如高级神经活动类型、 体貌特征、性别等通过遗传获得的特质,会对非智力因素产生影响,但是,这种 影响在很大程度还是与社会因素交互作用而产生的。归根结底,对非智力因素 起决定作用的是后天的影响因素。”社会的不良影响、家庭教育的不得法、学校 教育对非智力因素培养的不重视都会妨碍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 1 ) 社会的消极因素 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影响下,社会并未加强非智力因素教育的宣传力度,正确 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中小学生由于还未形成较为成 熟、稳定的价值标准与行为准则,因此很容易受到一些错误的思潮的影响。功利 主义、拜金主义的思想使部分青少年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追名逐利,学习的动机不 良、学习的兴趣不浓、学习的热情不高、学习的毅力不足,责任感、义务感、荣 誉感就更加淡漠了。社会消极因素的影响,造成了许多家长、教师、学生对非智 力因素缺乏应有的认识和必要的知识。 ( 2 ) 家庭的消极因素 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使许多家长意识到知识的重要性,因此早期教育 越来越受到家长们的重视,为此进行了大量的智力投资。学算术、学英语、学弹 琴、学跳舞、学画画,都成了孩子们早期教育的内容,这其中艺术类的早期教育 所占比重较高。应该说家长们本着掌握知识、培养兴趣的初衷是值得肯定的,但 是不排除部分家长受商品经济影响,功利思想严重,望子成龙心切,让孩子接受 一些他们本身并不感兴趣的早期教育。比如有些孩子本身不具有音乐天赋,对音 乐兴趣不大,而家长硬逼着孩子每天练琴、唱歌,孩子不但会产生厌烦情绪,而 且就是练习也是敷衍了事,人在心不在。这种不从孩子实际出发,忽视非智力因 素的做法,最终导致智力开发的计划落空。 家庭是学生的第一个课堂,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学生影响很大。有些家长自身 存在消极的非智力因素,误导孩子急功近利,使孩子的非智力因素朝着不利的方 。沈德立主编非智力因素的理论与实践* ,教育科学出版社,2 0 0 0 年版,第6 1 页 6 第二章非智力因素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影响 2 1 音乐教育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 学校教育的观念、内容、方法、手段制约着非智力因素的形成与发展,同时 非智力因素也影响着学校教育的质量与效果。音乐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 分,是实施美育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途径,音乐教育的成功与否,与非智力因 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教育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当中 渗透着非智力因素,如“以音乐审美为核心”,让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 习有机的融合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中,明确了学生学习音乐的目的与动机( 动 机) ;“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 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兴趣) ;“注重个性发展”,在教学中注意因材 施教,创造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提供了学生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 性格) ; “注重音乐实践”,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引导学生参与各种音乐活动,培养学 生的自信心与毅力( 意志) ;“弘扬民族音乐”,把优秀的民族音乐纳入教学内容, 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情感) 。 音乐的无语义性、非确定性等美学品质决定了音乐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有着 本质的不同。正如杜天力所言:“艺术活动是人类有意识的、自觉地创造审美价 值的活动。就是说,艺术以创造审美价值为主要目的和根本目的,这是艺术与非 艺术相区别的根本标志。”“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主动 的参与音乐实践,积极的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体现了音乐教育的特殊性, 也体现了在音乐教育中培养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性。丰子恺曾说过:“普通教育是 养成健全人格的教育,不是培植专门人才的教育。”。苏联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 基也说过:“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的教育,而是培养人的教育”。音乐教育的 目的不是培养技能、技巧,而是培养身心全面发展的人。因此,非智力因素在音 乐教育中所起的作用是智力因素无可取代的。音乐教育的成功、音乐教育的目标 体现在学生的全面发展上,“全面发展的学生必定具有良好的学习动机、浓厚的 学习兴趣、饱满的学习热情、坚强的学习意志、完善的学习性格等良好的非智力 。杜天文审美价值论纲,文学评论* 1 9 9 2 年版,第6 期 。伍雍谊主编中国近现代学校音乐教育* ,上海教育出版牡2 0 0 0 年版,第6 1 页 3 因素,”- 。这些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将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将有利于提高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音乐教育的继续发展。 由此可见,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水平的高低会促进或妨碍音乐教育的发展。因 此,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培养学生音乐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不能忽视非智力因素 的培养。 2 2 非智力因素对中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影响 非智力因素在中小学生的音乐学习活动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它直接影响 了中小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音乐学习的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 2 1 动力作用 教育家、心理学家一直都非常重视学习过程的研究。对于音乐学习而言,美 国的心理学家加涅的信息加工模式是比较典型的学习模式,“从信息加工学习模 式来看,音乐学习过程实质是学习者对来自环境刺激信息进行内在的信息加工而 获得能力的过程。”。学生通过学习音乐对美的信息进行输入、编码、转换、储存、 提取和运用等加工活动,获得相关的审美经验。在中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非智 力因素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信息加工的内在动力,它影响学生进行信息加工的积 极性。 非智力因素对中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动力作用,首先表现在非智力因素不仅是 驱动学生学习音乐的内在动力,而且具有始动作用。当学生对音乐的需要与一定 的目标结合时,就会产生为达到目标而努力行动的动机,激励学生积极地学习。 动机对音乐学习是有促进作用的,一方面学习动机促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并朝 确定的方向努力。另一方面,学习动机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并能持之以恒。 事实证明,很多著名的音乐家之所以在音乐方面有卓越的成绩,就是因为他们从 小就对音乐有较高的目标、较强的动机。所以即使在艰苦的生活条件下,他们也 能长时间的认真执着地学习音乐、创作音乐,并能克服困难,坚持到底。 2 2 2 定向作用 人类任何的活动都有其活动的对象和活动的方式,即操作对象和操作程序。 。姚本先主编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安徽大学出版社,2 0 0 2 年版,第1 3 2 页 。曹理、何工著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上海音乐出版社,2 0 0 1 年版,第1 5 8 页 9 在音乐学习活动中,操作对象和操作程序不一定是单一的,这就需要非智力冈素 来定向和引导。非智力因素可以帮助巾小学生确立音乐学习活动的目标和途径, 如果学生学习音乐的动机没有目的、学习音乐的兴趣没有对象、学习音乐的理想 没有目标、学习音乐的情感没有倾向,那么他们的学习就只能是无的放矢,不可 能取得好的效果。 非智力因素对中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定向作用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非 智力因素可以帮助学生确定学习日标。当学生在音乐审美过程中,审美对象满足 了其审美需要就会产生愉悦的心理体验,心理活动因此会带有一定的指向性和集 中性,使自己的音乐学习活动始终指向已定的目标,并与其保持一致。任何活动 总是从一定的动机出发,并指向一定的目标。没有动机和目标的活动,是不会收 到很好的成效的。这就是喜欢音乐的学生,为什么会主动、积极的学习音乐的原 因。第二,非智力因素可以引导学生把动机转换成目标。当学生对审美的对象发 生兴趣,情感随之产生倾向性,就能排除内外因素的干扰,努力使动机变成目标。 一个人有了动机,是否能转换成目标,就有赖于非智力因素的引导了。当然这种 引导,主要是依靠学生自身的非智力因素,才能发挥积极的作用。 2 2 3 维持和调节作用 人类的任何活动从动机转化成目标,都必须经历一个过程,而音乐学习过程 是一个更加复杂、艰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如果对活动对象失去了兴趣, 或者遇到困难产生消极情绪,是放弃预定目标,停滞不前,还是坚持预定目标, 知难而迸,这就有赖于非智力因素来维持和调节自己的行为,使活动指向目标。 非智力因素的维持作用是指它可以支持、激励个体的行为,使个体在较长时 间内始终不渝的坚持活动目标,并能克服困难,将活动继续下去。非智力因素的 维持作用具体表现在音乐学习中就是一种锲而不舍的学习毅力。音乐的非语义 性、不确定性,决定了音乐学习的艰巨性。中小学生在这个年龄阶段对新鲜事物 有很强的好奇心,但情绪与注意力都不是很稳定,一旦对音乐学习对象不再好奇, 就有可能失去兴趣。如果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挫折就有可能自暴自弃。因此,在 音乐学习中,中小学生只有发挥非智力因素的维持作用,发扬锲而不舍的学习精 神,就一定能完成学习目标。 非智力因素的调节作用是指在活动中,它能使人们支配、控制自己的行为, l o 增强或削减自己生理与心理的能量。非智力因素对中小学生学习音乐的调节作 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非智力因素调节学生的音乐学习活动,使学生调控好 自己的学习状态,一张一弛,劳逸结合。耶斯基一多德森定律表明,“动机的最 佳水平与学习的难易程度有关,一般来讲,最佳水平为中等动机强度,比较简单 的课题最佳水平为较高的动机强度,比较复杂的课题,其最佳水平为较低的动机 强度。”。因此,学生在完成难度较大的音乐学习任务时,非智力因素使学生减弱 动机强度,在完成较容易的学习任务时,非智力因素使学生增强动机强度,使活 动效率大大提高。另一方面,非智力因素之间的相互调节,能使各因素均衡发展, 学生身心均衡发展。 2 2 4 补偿作用 非智力因素的良好品质对于智力因素某些方面的缺陷和不足具有补偿的作 用。所谓的“勤能补拙”就是非智力因素所起的补偿作用。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 发挥非智力因素的补偿作用,是非常有利于音乐教育的普及与提高的。因为并非 所有的学生都具有良好的音乐天赋,我们的音乐教育也不能只针对极少数特长 生。如果所有的学生,特别是音乐方面缺乏天赋的学生能够勤奋的学习,那么全 体学生的音乐感受力、表现力与创造力就会逐步提高,音乐教育才能真正在中小 学阶段得以普及与发展。 当然必须强调的是,并非所有的非智力因素都是好的。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对 音乐学习能起良性的促进作用,而不良的非智力因素则会起阻碍作用。比如“谦 受益”指的就是谦虚这种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的补偿作用,对个体智力开发的积极 作用。“满招损”指的就是自满这种不良的非智力因素对个体智力开发的消极作 用。本文提倡和研究的就是良好的非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对学生学习音乐所起的作用是比较复杂的, 非智力因素只有保持适度的水平,才能在音乐学习活动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2 3 非智力因素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影响 非智力因素的研究为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课题,当前中小 学音乐教育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是改革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培养的传统思维方式、对 。燕国材著“学习心理学,誉官教育出版社,1 9 9 8 年版,第1 8 页 。张大均主编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 0 0 1 年版,第7 2 页 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影响与培养缺乏深刻认识的灌输式羹囊篓篓薹萋甭i 陋囊薹萋 萋羹霎蘩薹囊陆萋墓荔琴霎甭髦鬟蠢萎妻囊饕羹蠢= 奏:i ,g 要骧誊吵要些鬈罐圆翼鞴薪麓商鬟鞲耋羹嘲塑囊 辑筵羟拣每垂昆翁萋咩韵涎丽聋羽蠼堪跨舞,蟹斟:羹朝明受”嬲鼯一i 蠹 甄擎务器搿够五苟氍幽j 煞錾髻裂型声老群吞噬珥辨鉴;甄别矬毵曩新裂黔 e 掣麓:一醛摧甜强霹三j 靠酥书鲶发晨。 很多学校在谈论音乐教育成果时,喜欢列举有多少学生在某某大赛上获了多 少奖,又有多少学生考入了高一级的音乐院校,似乎只有通过获奖率和升学率才 能说明音乐教育的成果。这实际上是音乐教育者在认识上存在的误区,因为获奖 的和考入高一级音乐学府的学生只能代表少数的、有一定音乐天赋的音乐尖子 生,并不能代表大多数的、不一定具有音乐天赋的学生。我们的音乐教育,特别 是中小学音乐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对菲智力因素发展水平不均衡的所有学 生,这是所有音乐教育者都应达成的共识。并非所有的学生都具有音乐天赋,也 并非所有的学生都对音乐学习有极强的兴趣,因此,只有培养学生的良好的非智 力因素,发挥非智力因素的积极作用,才有可能使全体学生积极的参与到音乐审 美过程中来,使全体学生的审美能力都得以提高。 雷默就曾说过:“普通音乐课程的总目标或目的是尽可能最充分的培养每一 个学生体验音响的内在表现性的能力。每个学生不同程度的都有一些这个能力, 它的另一个术语就是审美感受力。音响的内在表现力的另一个术语是音乐。所以, 普通音乐课程的目标或目的也可以表述为,尽可能最充分的培养每一个学生对音 乐艺术的审美感受力,低于这个目标或目的,就无法将普通音乐确立为全面教育 课程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中小学音乐课程是普通音乐课程,只有尽可能最充 分的培养每一个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调动每一个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才有可 能实现普通音乐课程的总目标。 中 小学音乐教育应该要面向全体,培养非智力因素也必须要面向全体,我们 提倡面向全体,并非想扼杀学生的个性差异,而是希望在教学中能照顾到不同个 。 0 0 3 年版,第1 9 7 页 x 个人。“一各方面都有能力的人,即能通晓整个生产系统的人。”“全面发展的、 受到全面训练的人。”4 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概括起来就是,德、智、体、 美、劳或人的身体和心理( 包括非智力因素在内) 等方面的全面发展。目前中小 学音乐教育中存在理性化倾向,缺乏情感性,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无疑可以弥补这 一不足,使学生在身心、智力与非智力方而的全面发展取得平衡。 2 ) 研究表明, 一个全面发展的学生,一般都具有较高的学习动机,好胜心强;在学习过程中具 有勤奋、进取、努力、上进的性格;在学习活动中体现出开朗、乐观、勇敢、坚 韧的个陛。可以这么说,这些优良的非智力因素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条件,它 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3 ) 通过中小学音乐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能 力是需要一个过程的,首先学校提供的审美活动必须满足学生的审美需求,通过 学生的感知与体验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激发其审美情感,积极的去表现美和创造 美,使学生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不难发现,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身心全面的 发展,都离不开学生自身的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参与 和作用。学生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将有助于学生审美心理的完善、审美能力的提高、 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的实现 2 3 2 非智力因素影响义务教育音乐新课程标准的实行 剜长期以来,传统的音乐课程观由于过分强调认知而忽视情感、态度等非 智力因素在学习中作用,从而导致把生动、丰富的音乐教学活动局限在“识谱、 乐理”教学等狭窄的认知框架中。这种缺乏情感内涵、充满理性的课程设计,使 学生普遍感到音乐课与其他文化课一样枯燥、单调,提不起学习兴趣。致使在中 小学,喜欢音乐,但不喜欢音乐课的学生大有人在。孙俊三在经验的积累到生 命的体验一文中曾指出:“在以科学为中心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过多地强调概 念、判断、推理、原则、规律的掌握,却忽视了个体的情感、体察、领悟、想象、 回忆等心理功能的发挥;我们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记忆、背诵、模仿,却在不知不 觉中扼杀了人的直觉、敏感、童心和灵性。”的确,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过分强 调“学科本位”和“知识本位”,对学生和音乐教育的发展都是不利的。 。华东师大教育系编马克思恩格斯论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 9 8 6 年版,第2 3 4 页 。上海师大教育系编马克思恩榕斯论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 9 7 9 年版,第7 i 页 。上海师大教育系编马克思恩格斯论教育,人民教肓出版社,1 9 7 9 年版,第2 1 2 页 。教育研究2 0 0 2 年第2 期 不过,这种情况已经有所改观。2 0 0 2 年伞日制义务教育音乐新课程标准正 式颁布实行,本着“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将非智力因素提高到一个新的 层面和高度来理解,赋予其在课程目标中重要的价值取向。这种新的课程目标, “体现了新的知识观和学生观、体现了在人的发展中多维目标的整合,体现了素 质教育对课程目标体系的要求。”如非智力因素中的情感,不仅体现在音乐学习 上的热情,还体现了对祖国、对亲人、人类、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兴趣, 不仅表现在对音乐学习的积极主动,还表现为把对音乐的喜爱变成一种长久的习 惯,终生的爱好:动机,不仅体现音乐审美力、表现力、创造力的发展,还体现 了文化素养的提高、个人情操的陶冶;性格,不仅体现了音乐学习的态度,也表 现了对生活的积极乐观的态度、对他人宽容、团结的精神;价值观,不仅反映了 个人价值,也反映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对于中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而言,其本质就是情感审美;其教学方式是以情 引人、以情感人、以情动人、以情育人;其教学目的不在于知识与技能的获得, 而是在于通过美的感染、熏陶、净化、陶冶,使学生的情感体验得以丰富、审美 情趣得以培养、个性得以全面和谐的发展。毋庸置疑,非智力因素在其中所起的 作用是学生的智力因素所无法比拟的。但是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只想到应该教 学生什么、想教学生什么,而忽略了学生想学什么、想怎样学。换句话说,就是 根本没意识到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力,不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因此,“课 程目标不仅要关注知识的获得,更要关注学生态度的形成、品德的提升和情感的 陶冶,而且它将比知识的获得更为重要。另一方面,在人类进入信息时代的新世 纪,人们将面临知识不断更新,工种频繁变换的考验,学习将成为贯穿人生的事 情。课程目标不仅要关注学生素质的全面完善以及个性的健康和谐发展,不仅要 关注到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愿意学习、学会学习、掌握 学习的方法、技能和对此应持有的态度。”。这里所指的态度就是非智力因素,良 好的非智力因素对人的后天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适度的学习动机能帮助学生 明确学习目标;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帮助学生把音乐作为终身的爱好;饱满的学习 热情能帮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快乐;坚强的学习意志能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执 。中国音乐教育2 0 0 0 年第7 期 吴立岗主编外国中小学教育* 2 0 0 2 年第6 期 1 4 着的学习;完善的学习性格能帮助战胜自我、和 皆发展。学生良好的非智力因素 的形成将有于音乐新课标的实行。 2 r 3 3 非智力因素影响美育的实施 李岚清副总理曾指出,美育是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陶冶 人的思想情操,提高人的审美情趣,使人树立崇高的审美理想,具有其它教育所 不可替代的作用。鲁迅先生也阐述过美育能“涵养人的神恩,启示人生真理。” 美育对人的作用如此之大,因此,美育能否顺利实施就显得尤为重要。艺术教育 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因为“艺术是美的集中体现,是美的结晶, 人的审美活动也比较集中地体现在艺术活动之中。因此,审美教育把艺术教育作 为它的主要手段和重要途径。这里所说的艺术教育不是指培养少数专门艺术人才 的那种专业艺术教育,而是指面向全体学生的普通学校艺术教育。” 长期以来,入们片面强调艺术教育的德育功能、智育功能,把艺术教育当作 德育和智育的辅助手段,艺术教育沦为德育和智育的“殖民地”,成为“副科”。 艺术教育存在着德育化、智育化的倾向。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部分教师把音乐 课变成了政治思想课,每教一首歌、每欣赏一首乐曲,都极力挖掘它的政治教育 意义,音乐课显得既牵强又枯燥;还有部分教师把音乐课当作智力开发课,不断 地向学生灌输音乐技能、技巧方面的知识,企图通过这些专业知识达到直接开发 学生智力的目的,音乐课变成了专业技能课,学生音乐学习过程中,只能接触到 “技术”,根本体会不到“艺术”,更无法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 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音乐审美是一个必须由感性切入的心理活动过程,在 美感获得的初级阶段,它包含着感官上的愉悦和感情的激动,通过对审美对象的 理解与分析,逐渐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形成审美判断和审美评价,从而获得理智 的满足和心灵的愉快。因此,音乐教育不能依靠强行的灌输,而是要依靠无形的 熏陶、浸润,以达到春风化雨的效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往往是自觉自愿的乐 于受教,发挥着非智力因素的积极作用。 音乐审美必须审美主体( 学生) 亲自体验,积极参与的过程,要想调动学生 学习的积极性,首先必须在心理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非智力因素的积 极性。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积极性将影响审美的积极性、审美的效果。也就是说, 。国家教委编新的里程碑一一垒国教育工作会议文件汇编,教育科学出版社,1 9 9 4 年9 月 时制宜”。一般来说,小学阶段的学生心理发展水平较低,求知欲强,其思维以 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尚处在初步发展的阶段,行为上往往表现出好奇、好动、 好模仿的特点。从情感上看,易激动、兴奋,不够稳定,对音乐等艺术能表现出 喜好并产生美感,此阶段音乐教学应以培养音乐学习的动机和兴趣为主,体验音 乐的美感,培养音乐鉴赏能力;初中阶段的学生心理发展水平有所提高,参与意 识与交往意识增强,但心理处在半成熟、半幼稚状态,此阶段应加强学习热情和 情绪稳定性的培养,丰富和提高艺术想象和创造力:高中阶段的学生,自觉性和 独立性比以前有所提高,心理发展相对较为稳定,此阶段应加强意志品质的培养, 发展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和创造力。只有掌握了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特 点,就能因势利导,保证教学切合学生实际。 3 1 2 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原则 主体性发展的原则是指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要确保学 生的主体地位,尽可能地让学生依靠和发扬自身的积极因素进行自我教育,克服 自身的消极因素,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教育究竟是以“书”为本,还是以“人”为本:究竟是以“教师”为主体, 还是以“学生”为主体,这似乎已是一个不需要争论就可以得出的答案。但是在 实际的教学当中,有部分教师并没有遵循这个原则。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只重 视技术的传授,不重视学生创造性本能的挖掘、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越俎代庖, 求同存异的现象屡见不鲜,致使学生思维单一、音乐想象力、创造力被扼杀,个 性的发展受到抑制。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非智力因素主要是在后天发展和形成 起来的,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一要靠培养,二要靠主体自身。 中小学音乐教育要改革首先就应改变上述状况,“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发 展主线”的“主体性”教育思想应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接受并采用。“未来的学校 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 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这段话已充分说明学生在学习中的主 体地位是现代教育的本质。现在,音乐新课程标准的制订与实施,为音乐教育的 改革与发展指明了方向,从考虑儿童的兴趣、爱好、需要、个性等非智力因素出 发,围绕“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以学生的学习经验为中心,强调学生的自主 。孙俊三著“教育原理静,中南大学出版社,2 0 0 1 年版,第2 1 0 页 发展,提出了“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 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与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 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把每个学生都培养成有审美 能力和表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音乐的无语意性、不确定性等美学品质决定了音乐教育必须以学生亲身的体 验与感受为主,换句话说,音乐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非智力 因素,必须以学生的自主发展为原则,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与空间。“这 里要提出的一点是,当年青人着手组织具有表现力的材料时,无论他们是在画画、 唱歌、演戏、跳舞、写诗,还是做什么,他们此时都是艺术家,他们都在创作艺 术。他们做的可能很糟糕,也可能很辉煌,但是他们肯定在搞艺术。所以, 所有学生都必须投入这个组织为有表现力的感官结构材料的过程,无论他们是自 己在组织,还是对别人的创作做出反应。这样做,才会使他们投入对审美意义的 体验一那正是对审美教育的回报。”。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只有让有无音乐天赋 的学生都全身心的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中来,发挥其主体的积极作用,才能有益 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真正促进音乐教育的发展。 曾经有人把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比做导演和演员的关系,仔细想想,也不无道 理。教师起的是主导作用,真正的主角还是学生。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成功典范, 通常能把握好主导与主体的辨证关系。结合歌曲粉刷匠这一教学实例来说明, 教师在歌曲的表现形式上,给学生提供了自由发挥的空间,先让学生分组讨论, 然后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来表现歌曲。用声乐、舞蹈、乐器等手段来表现,有些 小组用自制的打击乐,进行唱、奏、演,有的小组用竖笛与歌声加表演来进行, 各小组分角色担任不同的任务,每个同学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课堂气氛非常热 烈。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效果非常显著,既有利于培养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 和情感,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和创造力。 贯彻主体性发展原则也需要注意几个方面:( 1 ) 学生的主体作用要与教师的 主导作用结合起来。本文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因为在教学当中,这个环节是 容易让人忽视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一 个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学生是认识活动的主体,中小学阶段学生的主体 “教育信息资料第7 辑嘉兴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印,第4 页 。贝内特雷默著,熊营译音乐教育的哲学,人民音乐出版社,2 0 0 3 年版,第1 2 7 页 性尚未成熟,还处在形成发展的过程中,需要依靠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主导作 用的充分发挥体现在学生的主体性的充分发挥上,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离不开 教师的主导作用。因此,中小学音乐教育巾培养学生的j # 智力因素既需要发挥学 生的主体作用,也需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2 ) 学生正确的认识自己,是发展 主体的基础。前面已经提到,学生主体性的发展体现在“受教育的人能成为教育 自己的人”。要想实现自我教育,首先必须正确的认识自己,作到不偏不倚、不 卑不亢,既能看到自己的优点,也能认识自己的缺点。一个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 学生,才能在学习中找到自己与别人的差距,做到胜不骄、败不馁。( 3 ) 发扬自 身的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不利影响。每个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发展水平不同, 因此优点与缺点也不一样。教育者要看到,任何个性都有利有弊。在音乐教学中, 对于好胜心太强的多血质学生,应发挥他们表现欲较强的优点,提倡他们大胆、 积极的艺术表现,但要教育学生不可急功近利,明确学习耳的;对于安静、怯弱 的粘液质学生,则应多鼓励他们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大胆的表现,发挥学生自制 能力强的优点,提出希望并及时对其取得的成绩进行肯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与 艺术表现力。只要扬长避短,就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菲智力因素,使中小学音乐 教育得以快速发展。 3 1 3 知、情、意、行辩证统一的原则 知、情、意、行统一辩证的原则是指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形成可以看成是认识、 情感、意志、行为等四个方面的因素作用的结果,通常人们把这几个因素简称为 知、情、意、行。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知、情、意、行这几个因素相对独立, 又相互联系,同时渗透在教学过程中,因此必须把它们辩证的统一起来,以便协 调发展。 结合中小学音乐教育具体来说,“认识”就是学生对音乐教学中传授的知识 产生美或不美的认识、判断或评价,是学生音乐学习的主观态度和行为准则;“隋 感是指学生在音乐学习或审美过程中产生的爱憎、好恶等内心体验或情绪态度; “意志”是指排除主客观的干扰和障碍,按照既定的学习目标坚持到底的决心和 毅力;“行为”是指学生通过音乐教学所产生的认识与情感,在外部行为上做出 的反应。 在中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知、情、意、行这几个因素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2 1 现在非智力囚素对智力发展的补偿作用,比如“勤能补拙”、“笨鸟先飞”。因此, 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要把智力因素的培养结合在一起,这 样两方面的因素才能在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中得以发展。 传统的教育,特别是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由于过分重视智力因素的培养,而 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因此造成了学生学习音乐积极性不高,学生自身发展不 全面、不均衡的局面。本文强调非智力因素的影响与培养,并非想夸大非智力因 素的作用,而轻视智力因素的培养,只是想针对目前中小学音乐教育中还存在的 不重视非智力因素培养的状况,希望教育者在重视智力培养的同时,不要忽视非 智力因素的培养。因为非智力因素不仅对学生的学习和智力的发展有很大的影 响,而且对学生品德的形成、学习习惯的养成、心理素质的培养、身心全面的发 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要把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 片面强调一方面的做法都是无益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的。 音乐影响智力的开发,这种观点早已被人们认可。因此,部分教师误认为音 乐教育中只要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和专业技能技巧的训练,就能达到开发学生智 力的目的。在我国的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因重视智力的开发而过于注重音乐知识 技能的培养,是一个至今存在的问题。本文研究中小学音乐教育中非智力因素的 影响和培养问题,是希望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能与智力因素一样得到教育工作者的 重视。徐少方在对音乐促进智慧发展的再认识一文中阐述过:“把音乐的主 要功能归结启迪智慧,或过分强调音乐启发智力的作用是并不适宜的。只能说: 音乐也有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肢体功能障碍的康复护理
- 文员试用期工作总结
- 酒店餐饮厨师工作总结
- 幼儿园后勤主任年度述职报告范文3篇
- 公司级网络安全培训知识课件
- 调任后工作汇报
- 公司级安全培训指导文件课件
- 高血压三级病人护理要点
- 《花-果实和种子》课件
- 《自相矛盾》讲解课件
- 2025建设银行秋招笔试真题及答案
- 【数学】角的平分线 课件++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八年级数学上册
- 阿迪产品知识培训内容课件
- 幼儿园副园长岗位竞聘自荐书模板
- 第1课 独一无二的我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小学心理健康苏教版三年级-苏科版
- 大模型概念、技术与应用实践 课件 第6章 智能体
- 工艺品销售合同
- 广通客车bms通讯协议分册
- 变电站工程建设管理纲要
- 混凝土结构平法施工图识读柱和基础
- 年产20万吨过磷酸钙生产工艺设计概述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