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总复习物理ppt课件.ppt_第1页
中考总复习物理ppt课件.ppt_第2页
中考总复习物理ppt课件.ppt_第3页
中考总复习物理ppt课件.ppt_第4页
中考总复习物理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7年中考物理总复习,1,.,第一篇考点系统复习第一章机械运动第二章声现象第三章物态变化第四章光现象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六章质量与密度第七章力运动和力第八章压强第九章浮力第十章功和机械能第十一章简单机械第十二章内能及其利用第十三章电流和电路第十四章电压电阻第十五章欧姆定律,2,.,第十六章电功率第十七章生活用电第十八章电与磁第十九章信息的传递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第二篇湖南重点题型突破专题一图片、图象信息题专题二作图题一光学作图题二力学作图题三电磁学作图题专题三实验探究题一测量型实验题二探究型实验题专题四计算题一力学计算题二电学计算题三力热、电热综合题专题五科学、技术、社会(STS),3,.,第一篇考点系统复习,4,.,第一章机械运动,考点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测量: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比它大的还有,比它小的还有,长度的测量工具是.2.刻度尺的使用:“认”:做到“三观察”,即观察刻度尺的、;“选”:根据测量的选择适当的刻度尺;“放”:放正,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且与被测边保持平行;“看”:视线要刻度线;“读”:除读出分度值示数外,还要;“记”:正确的测量结果包括_和.【注意】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化曲为直法、滚轮法、测多算少法(累积法)、几何法等.3.时间的测量:时间的国际基本单位是,常用单位是,测量工具是、.4.误差:误差是与之间的差异,误差是不可避免的,不能消除误差,只能尽量减小,减小误差的方法有,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和改进测量方法.,米(m),km,刻度尺,dm、cm、mm、m、nm,量程,分度值,零刻度线是否磨损,实际要求,正对,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值,单位,秒(s),h、min,钟,表,测量值,真实值,多次测量求平均值,5,.,考点2:运动的描述1.机械运动:物理学把物体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运动是宇宙中的最普遍的现象.2.参照物: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的物体叫参照物.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择的参照物,所选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就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若两个不同物体的运动方向、运动快慢相同,这两个物体就相对.【注意】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但不能将被研究的物体本身当作参照物,因为这一选择的结果是这一物体永远是静止的.,位置,标准,相对性,静止,6,.,考点3:运动的快慢1.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在相同的时间内比较;通过相同的路程比较;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2.速度: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的物理量.在物理学中,把路程与时间叫做速度,其定义公式是.3.速度的单位:速度的单位是由路程和时间单位决定的.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单位是,时间单位是,速度单位是,常用单位是,二者的换算关系是.4.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且不变的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5.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变速运动比较复杂,可以用粗略地表示作变速运动物体的运动快慢,它是表示运动物体在某段时间或某段路程的平均快慢程度.,路程,时间,路程,快慢,之比,v=s/t,米(m),秒(s),米/秒(m/s),km/h,1m/s=3.6km/h,直线,速度,不相等,平均速度,7,.,考点4:测量平均速度(详见“重要实验突破”),8,.,考点探究示例,考点1:长度的测量(2013凉山州)一实心正方体.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得其棱长为cm.,【解析】此题中没有将物体的一端正对着零刻度线,所以应该用末端所对应的刻度值14.00cm减去初始端所对应的刻度值11.00cm,所以棱长应该是3.00cm.,3.00,【方法总结】刻度尺读数要明确三点,一看测量是否是从刻度尺零刻度线开始,二看分度值,三是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9,.,考点2:运动的描述,“神舟”飞船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后,携手遨游太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神舟”飞船相对于“天宫一号”是运动的B.“神舟”飞船和“天宫一号”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C.“神舟”飞船和“天宫一号”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D.“神舟”飞船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天宫一号”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解析】“神舟”飞船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后,“神舟”飞船与“天宫一号”之间的相对位置不会发生变化,所以以其中的一个为参照物,则另一个是静止的;若以地球为参照物,“神舟”飞船与“天宫一号”相对于地球的位置时刻在发生变化,所以“神舟”飞船与“天宫一号”相对于地球都是运动的,故C选项正确.,C,【方法总结】(1)明确研究对象所选的参照物;(2)如果研究对象相对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则研究对象是运动的,若没有发生变化,则研究对象是静止的,10,.,考点3: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2014青岛)如图所示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匀速直线运动”的是(),【解析】A选项图象随时间t的变化速度v保持不变,这说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选项正确,A,【方法总结】表示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有两种:,11,.,=,考点4:平均速度的计算(2013泰安)甲、乙两地的距离是900km,一列火车从甲地早上7:30出发开往乙地,途中停靠了几个车站,在当日16:30到达乙地.火车行驶途中以144km/h的速度匀速通过长度为400m的桥梁,火车全部通过桥梁的时间是25s.求:(1)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每小时?(2)火车的长度是多少米?,【解析】求火车运动的平均速度时,可以先根据题意找出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所用时间,然后利用平均速度公式v=,求出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火车的长度可以根据火车过桥时火车运动的路程等于车长与桥长之和来计算.,12,.,13,.,【方法总结】如何用速度公式计算速度、距离和时间,(2)公式中的三个物理量必须对应.即v、s、t应对应于同一物体的同一时间段或同一段路程,不能张冠李戴.(3)在计算路程时,速度中的时间单位应该与所需时间统一,在计算时间时,应注意把题中所给时间单位与速度中的时间单位统一.但在计算速度时一般不需要单位统一,如果题中限定了单位,应将路程的单位和速度中的路程单位统一,时间的单位应和速度中的时间单位统一.(4)如果同一个题目中有多个时间、速度、路程,则计算时要加角标用于区分.(5)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不能用数学上求平均数的方法来计算.,14,.,重要实验突破,2.实验设计和步骤:(1)用刻度尺测量路程.(2)用停表(秒表)测量时间.(3)分别测量出前半路程、后半路程、整个路程的距离及对应的时间.前半段路程:让小车从斜面的顶端开始自由下滑,用停表记录小车到达斜面中点时需要的时间t1.整个路程:重新让小车从斜面的顶端开始自由下滑,用停表记录小车到达斜面底端时需要的时间t2.,.,1.实验原理:v=,实验:测量平均速度,15,.,3.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1)前半段的平均速度:,(2)后半段的平均速度:,(3)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v1=s1/t1,v2=s2/(t2-t1),v=s/t2.,4.实验注意事项:(1)实验中斜面坡度不宜过大,防止小车滑得太快,不便测量时间;(2)实验前,要反复练习几次停表的使用,并进行几次试测,这样才能保证时间测量的有效性.,16,.,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数字钟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图中显示的是他们测量过程中的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间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1)请你根据图示完成下表:,(2)分析表中的数据,小车全程是做匀速运动吗?为什么?,17,.,【解析】小车在各段运动的路程及所需的时间从题图中读出,然后运用v=,计算出平均速度,通过比较各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可知,小车在前段路程运动慢,后段路程运动快,所以小车的全程不是做匀速运动.,【答案】(1)6490261316(2)不是.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小车的前段路程运动慢,后段路程运动快.,18,.,第二章声现象,考点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产生: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一切发声物体都在,停止,发声也停止,但原来发出的声音不会立即消失.2.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将这种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作传声的.不能传声.声音在介质中是以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的.3.声速:不同介质传播声音的快慢不同.一般来说,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液体次之,气体最.另外,声速还跟有关,在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4.反射与回声:声波在传播过程中如果遇到障碍物会被回来而形成回声,人耳能区分回声和原声的时间间隔为s以上,低于s时,回声可以使原声加强.利用回声测距,测海深.【拓展】(1)利用回声可以测距或定位,测量原理:s=,v,t,其中t为从发声到听到回声的时间,声,v声为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2)当物体的表面光滑时,声音的反射比较明显,如隔音板等,而物体的表面粗糙多孔时,吸声的效果比较好,如森林中比较寂静等.,振动,振动,振动,介质,介质,真空,声波,快,慢,温度,340m/s,反射,0.1,0.1,19,.,考点2:声音的特性1.频率是用来描述物体振动的物理量,物理学中把物体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其国际单位是,符号.2.超声和次声:人们把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叫做,把频率低于20Hz的声叫做,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HzHz,超出这个范围,人无法感知,但有些动物却能感知到.如狗的听觉频率范围是15Hz50000Hz,大象能感受到自然界发生的低于20Hz的次声波.3.音调:指声音的,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决定的.4.响度:指声音的,响度与发声体振动的有关,还跟发声体的有关.5.音色:也叫音质或音品,它与发声体本身的特征有关,不同的发声体,发出声音的不同.音调和响度相同、音色不同的声音,其振动的波形不同.声音的特征区别如下表:,快慢,赫兹,Hz,超声波,次声波,20,20000,高低,频率,强弱,振幅,远近,音色,20,.,【注意】音调、响度和音色易混:音调一般指声音的高低,和频率有关,和发声体的长短、粗细和松紧有关,用高、低、尖、细、粗来描述;响度一般指声音的强弱(大小),和振幅有关,和用力的大小、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用强、弱、大、小来描述;音色是用以区别不同发声体的,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用优美、美妙、好听、婉转来描述.,21,.,考点3:声的利用声音可以传递,如;声音可以传递,如、等.,信息,声呐探测仪,能量,超声碎石机,超声电动牙刷,22,.,考点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噪声: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发出的声音;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乐音与噪声的区别是2.噪声的等级和危害:人们用来划分声音强弱的等级,其符号是.为保证正常的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为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3.噪声的控制:从三个方面入手,即防止噪声的,阻断它的,防止它进入.,无规则振动,正常工作、学习和休息,乐音是有规则的振动,噪声是无规则振动,分贝,dB,70dB,90dB,产生,传播,人耳,23,.,考点探究示例,考点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2013苏州)某同学在学习了“声音是什么”以后,总结出以下四点,其中错误的是(),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声音是一种波C.声音具有能量D.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得最快,【解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声音不但能够传递信息,而且声音还具有能量;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传播最慢,故D选项错误.,D,24,.,考点2:声音的特性,(2013潍坊)小红同学喜欢利用复读机进行英语听力训练,在音量不变的情况下,如果让复读机先正常播放一段录音,然后再快速播放同一段录音,则发出的声音()A.响度增大,音调不变B.响度减小,音调不变C.响度不变,音调升高D.响度不变,音调降低,【解析】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声音的音调与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正常播放与快速播放时的音量不变,这就说明两种情况播放时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变,而快速播放时发出声音的频率变大,音调升高,C,【方法归纳】声音的特性有三个: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和发声体的振动快慢(即频率)有关;响度和发声体的振动幅度大小(即振幅)有关.,25,.,(2014威海)通常人们会从噪声的产生、传播及接收三个环节控制噪声.下列措施中,属于在产生环节控制噪声的是()A.临街的房屋安装隔音玻璃B.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C.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戴耳罩D.在城市道路旁安装隔声板,【解析】临街的房屋安装隔音玻璃、城市道路旁安装隔声板,都是阻断了噪声的传播,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A,D选项不符合题意;学校附近禁止鸣笛,防止了噪声的产生,故B选项符合题意;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戴耳罩,是防止噪声进入人耳,是在接收环节减弱噪声,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B,26,.,第三章物态变化,考点1:温度,1.温度:物体的叫做温度,测量温度的工具是.2.温度计: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规律制成的,温度计里的液体物质有、和.温度计上的字母“”表示.3.温度计的使用方法:A.估: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B.选:根据温度选用合适的温度计;C.看:看温度计的量程和;D.放: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不能碰到容器底或壁;E.读:等示数稳定后读数,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视线与液柱的相平;F.记:测量结果由和组成.4.体温计: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间的管做得很细,离开人体后直管内的水银不能退回玻璃泡内,表示的是人体的温度,其测量范围是,分度值是.,【注意】温度只能说“是多少”或“达到多少”,不能说“有”或“没有”;温度计读数时先找零刻度,若液柱面在零刻度线以下,应从零刻度线往下读,反之往上读;使用温度计时不能使被测物体的温度超过温度计内液体的沸点,或低于液体的凝固点.,冷热程度,温度计,热胀冷缩,水银,酒精,煤油,摄氏温度,被测量,分度值,液面,数值,单位,3542,0.1,27,.,1.物态变化:物质存在的状态有、和,物质从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叫做.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2.晶体和非晶体:有固定熔化温度的固体叫做晶体,没有固定熔化温度的固体叫做非晶体.3.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液体凝固形成晶体时的温度叫.同一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固态,液态,气态,物态变化,熔化,凝固,熔点,凝固点,考点2:熔化和凝固,28,.,4.晶体和非晶体的比较,吸热,放热,不断升高,保持不变,熔点,吸热,凝固点,放热,29,.,考点3:汽化和液化1.汽化和液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2.汽化方式:汽化有两种方式和.沸腾: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做,液体沸腾的过程中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液体的=沸点与液面上的、液体中含有的杂质等有关.,汽化,液化,蒸发,沸腾,沸点,不变,气压,30,.,3.蒸发与沸腾的比较,液体表面积、液面上方空气流速、液体温度,不变,吸,31,.,4.液化方式:气体液化通常有两种方法:和,气体液化要热.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是液化为,气体液化的好处是_,降低温度,压缩体积,放,水蒸气,水,便于贮存和运输.,考点4:升华和凝华1.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要热.2.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要热.【注意】物态变化与热量的关系:,升华,吸,凝华,放,32,.,考点探究示例,考点1:温度和温度计,某体温计示数是38,若粗心的护士仅消毒后就直接用它去测量37和39的病人的体温,则该体温计的示数先后分别是(),A.37和39B.38和39C.37和38D.38和38,【解析】当使用没有甩过的体温计(读数停在38)去测实际体温是37的病人体温时,由于病人的实际体温低于38,体温计细弯管上方的水银柱仍无法退回,故体温计的示数仍为38;当病人的实际体温是39时,由于病人体温高于原读数38,玻璃泡中水银仍能通过玻璃泡上方的细弯管上升到玻璃管里,则体温计的读数为39.,B,【方法归纳】如果使用前未甩,当测量温度原温度,显示测量温度,33,.,考点2:晶体和非晶体,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下述结论正确的是(),A.甲物质是晶体,乙物质是非晶体B.甲、乙物质都是晶体C.甲物质是非晶体,乙物质是晶体D.甲、乙物质都是非晶体,【解析】甲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不断熔化,甲没有熔点,是非晶体;乙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到一定温度时,放出热量,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是乙的凝固点,所以乙是晶体.,C,【方法归纳】晶体和非晶体的判断:(1)有无熔点(凝固点):晶体有熔点(凝固点),非晶体无熔点(凝固点);(2)在熔化和凝固图象上的表现:晶体有一段平行于时间轴的线段,而非晶体没有;(3)熔化、凝固图象的判断:熔化图象温度总体呈上升趋势,凝固图象总体呈下降趋势,34,.,考点3:物态变化的综合,(2013苏州)如图所示的四个情景中,其物态变化过程需要吸热的是(),A.冬天户外的人呼出“白气”,B.湿衣服晾干,C.冬天窗玻璃上有冰花,D.钢水浇铸得到钢件,B,【解析】冬天户外的人呼出的“白气”是人呼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液滴,液化过程要放热,A选项不符合题意;湿裤子晾干是汽化现象,汽化过程要吸热,B选项符合题意;冬天窗玻璃上的冰花是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很低的窗玻璃直接凝华形成的小冰晶,凝华过程要放热,C选项不符合题意;钢水浇铸得到钢件是液态的钢水变为固态的钢,是凝固现象,凝固过程要放热,D选项不符合题意,【方法归纳】(1)判断物态变化时,要先明确物质的初态和终态,然后再根据定义来判断.(2)判断物态变化的吸放过程可依据:固液气,向上升,要吸热;气液固,向下降,要放热.,35,.,重要实验突破,实验一:探究固体的熔化规律,(1)探究海波熔化过程温度的变化:,思路:待温度升至40左右时开始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观察温度的变化情况,(2)探究石蜡熔化过程温度的变化:,思路:将海波换成碎石蜡块重做上述实验.,(3)记录数据,根据记录数据画出海波和石蜡的熔化图象.,3.实验结论:晶体在一定的温度下熔化,即有熔点;而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4.实验拓展:实验时采用水浴法加热,其目的是:(1)使被加热物质均匀受热;(2)使被加热物质受热缓慢,从而使其慢慢熔化,便于观察温度变化的规律,1.测量工具:温度计、秒表(停表).,2.实验步骤:,36,.,(2013长沙)在做“探究物质熔化规律”的实验时,小军采用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并将实验数据描绘成如图乙所示的图象,(1)由图象可知,该物质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2)BC段表明该物质处于态.(3)该物质在AB段的比热容比CD段的比热容.,【解析】由图象可知,在1min5min这段时间内,该物质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在0不变,说明该物质是晶体;在BC段物质已开始熔化,但还没有熔化结束,所以此段时间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从图象可以看出,在物质质量相同的情况下,AB段和CD段升高的温度相同,但加热时间CD段较长即吸收的热量较多,根据比热容公式c=,可知,该物质在AB段的比热容比CD段的比热容小,晶体,固液共存,小,37,.,实验二:探究水的沸腾,1.测量工具:温度计、秒表(停表).,2.实验设计:用酒精灯给水加热至沸腾.当水接近沸腾和沸腾之后连续记录水温变化,观察水沸腾时的现象,并作出水沸腾时温度和时间的关系图象,3.实验现象:(1)水沸腾前,有少量气泡产生,在上升过程中气泡逐渐减小直至消失.(2)水沸腾时,有大量气泡产生,在上升过程中气泡逐渐变大直至到水面破裂,4.实验结论:水沸腾后,继续吸热,而温度保持不变.,5.实验拓展:(1)缩短加热至沸腾时间的方法:水量尽量少些;用初温在60左右的热水进行实验;加大酒精灯的火焰;在烧杯口加上盖子.(2)水沸点低于100的原因是外界气压小于标准大气压.,38,.,(2013福州)在做“观察水沸腾”的实验时,(1)A组同学用的是如图甲所示装置,他们测出的水温将偏(选填“高”或“低”).(2)图乙是B组同学在实验时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此时水的温度是.(3)B、C两组同学虽然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但将水加热到沸腾用的时间不同,他们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分析图象可知:水的沸点是,当时的大气压(选填“”或“=”)1标准大气压;B、C组得到b、c两种不同图象的原因可能是水的不同.,【解析】(1)由题图可知,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到了容器底,而由于容器底的温度偏高,所以会导致测出的水温偏高;(2)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温度计的示数为92;(3)由图象可知,水在温度为98时,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98不变,所以水的沸点为98;水的沸点随气压的增大而升高,随气压的减小而降低,实验中测得水的沸点为98,低于1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说明实验时的气压小于1标准大气压;C组开始沸腾的时间晚,可能是由于C组水的质量较大.,高,92,98,p2B.p1p2C.p1p2D.p1p2,【解析】根据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可知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A选项中下面的空气流速大,所以压强小于上侧向下的压强.,A,【方法归纳】流体压强与流速有关,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且压强大的方向会产生一个向压强小的方向的一个力,即压强差,103,.,重要实验突破,实验一:探究影响压力的作用效果,1.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2.实验器材:小桌、砝码、海绵等.3.实验设计:每次只改变某一可能的物理量,使压力产生不同的作用效果,比较海绵的形变程度,从而得出实验结论.4.【注意事项】:每次实验要保证显示效果的物体(海绵)不变,否则将得不出正确的实验结论.,小强同学利用肥皂及海绵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探究过程如图所示.,104,.,(1)小强通过观察海绵的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2)分析比较甲、乙两图中的实验现象,可以得到结论:.(3)图乙和图丙探究的问题是:_.(4)小强将肥皂沿竖直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两块,发现无论是大块还是小块肥皂对海绵的作用效果与之前一样,他经过分析、论证得到的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无关.你认为小强的方法是(选填“正确”或“错误”)的,理由是:.,【解析】(1)压力作用效果用物体形变大小来反映.(2)压力作用效果跟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有关,在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3)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4)一个物理量受多个因素的影响,探究该物理量跟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时,必须控制其他因素不变,形变,在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错误,当探究一个物理量与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时,必须控制其他因素不变,105,.,实验二: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1.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2.实验原理:通过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的高度差的大小反映液体压强大小.3.实验设计:将压强计的探头放入盛水容器中同一深度处,改变探头方向,观察压强大小.增大探头在水中的深度,观察压强的变化.换用不同液体,观察在深度相同时压强是否与密度有关.【注意事项】实验前应检查探头金属盒上的橡皮膜,连接用的橡皮管及各连接处是否漏气(用手轻压橡皮膜,观察U形管中的液柱是否变化).,(2014潍坊)小明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表:,106,.,(1)分析序号为的三组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2)分析序号为的三组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3)分析序号为的三组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液体的有关.,【解析】(1)比较三组数据可知,压强计在水中的深度相同,但橡皮膜的方向不同,压强计左右液面的高度差相同,也就是压强相同,这说明在同一深度,同种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2)要想比较液体的压强与深度的关系,就必须比较同种液体但深度不同的几次实验数据,分析并得出结论,这就需要分析序号为的三组数据,从而可得出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3)由三组数据可知,实验所用的液体不同,但深度相同,橡皮膜的方向相同,压强计左右液面的高度差不相同,也就是压强不相同,这说明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液体的密度有关.,在同一深度,同种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密度,107,.,第九章浮力,考点1:浮力,1.定义: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叫做浮力.2.浮力的大小:F浮=G-F(F为物体浸在液体中的示数),这种方法叫_3.浮力的方向:;施力物体:.4.浮力产生的原因:液(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向下的压力,向上、向下的即浮力.5.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跟它浸在液体中的有关,跟液体的有关.物体浸在液体中体积、液体的密度,浮力就越大,而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形状及浸没的深度均无关.,托起,称重法.,竖直向上,液(气)体,大于,压力差,体积,密度,越大,越大,108,.,考点2:阿基米德原理,1.内容: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2.公式表示:F浮=.其中液表示液体密度,单位为kg/m3,g取10N/kg,V排表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单位为m3.3.适用范围:阿基米德原理不仅适用于,也适用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G排,液V排g,液体,气体,109,.,考点3:物体的浮沉条件,1.物体的浮沉条件:(实心体),110,.,2.浮力的应用:(1)轮船:原理是排开的水较多,受到较大的浮力,所以能漂浮在水面上,轮船的大小通常用来表示.轮船排水量是指轮船装满货物时排开水的.(2)潜水艇:原理是通过改变自身的来实现浮沉的.(3)气球和飞艇:气球里和飞艇的气囊里充的是,原理是改变自身的来实现浮沉.,排水量,质量,重力,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体积,111,.,考点探究示例,考点1:比较浮力的大小,(2013宜昌)两手分别拿着一个小木块和一个大石块浸没在水中,同时松手,小木块上浮,大石块下沉.比较松手时两者所受的浮力(),A.木块受的浮力大B.石块受的浮力大C.两者受的浮力一样D.条件不足,无法比较,【解析】小木块的体积小,大石块体积大,松手后,小木块上浮,大石块下沉,由阿基米德原理可判定石块受到的浮力大.,B,【方法归纳】如果已知物体的体积大小关系,可比较V排,再用公式法F浮=液gV排比较浮力大小;如果已知物体的质量大小关系,可根据浮沉条件比较F浮与G物的大小关系判断沉浮.,112,.,考点2:物体的浮沉条件,(2014舟山)端午节那天,小明发现煮熟的咸鸭蛋有的沉在水底,有的浮在水面(如图所示),若甲的体积比乙小,则下列分析合理的是(),A.甲的质量比乙大B.甲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C.甲的密度比乙大D.乙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解析】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取决于物体的重力与受到浮力的大小关系或物体和液体的密度大小关系.物体浸没液体中时,物体的重力大于受到的浮力,或物体的密度大于液体的密度,会下沉;物体的重力等于受到的浮力,或物体的密度等于液体的密度,会悬浮;物体的密度小于液体的密度,会漂浮,此时物体的重力等于受到的浮力.题图中甲漂浮,乙下沉,则甲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乙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甲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乙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乙的体积大,密度大,所以乙的质量比甲的大.,B,113,.,重要实验突破,实验: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1.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2.实验设计:(1)控制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变,只改变液体的密度,探究浮力与液体密度的关系.(2)控制液体密度不变,只改变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探究浮力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3)只改变物体浸没液体中的深度,探究浮力与物体浸没液体深度的关系.【实验拓展】选用不同液体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是为了防止一次实验具有偶然性.,114,.,(2013丽水)在“浮力的研究”实验中.,(1)取一铁块,把它挂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如图甲所示,当铁块浸入水中的体积缓慢增大时,铁块受到浮力大小的变化是.,增大,(2)探究“浮力大小与排开水的重力关系”的实验过程:如图乙,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石块的重力为F1;如图丙,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空烧杯的重力为F2;如图丁,把石块浸入盛满水的溢水杯中,用该空烧杯承接从溢水杯里被排出的水,当石块全部浸入水中时,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3;,115,.,【解析】(1)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当铁块浸入水中的体积增大时,铁块排开水的体积增大,因此铁块受到的浮力增大.(2)由题意知,石块在空气中的重力为F1,石块全部浸入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3,因此石块受到的浮力为F浮=F1-F3,空烧杯的重力为F2,烧杯与排开的水的总重力为F4,因此石块排开的水的重力为G排=F4-F2,由实验知,F浮=G排,物体所受浮力大小等于排开水的重力.,如图戊,用弹簧测力计测出该烧杯和排出的水的总重力为F4.用F1、F2、F3、F4表示,实验中测得石块所受的浮力为,排出水的重力为.根据该实验的测量数据,可得出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与排开水的重力的定量关系是.,F1-F3,F4-F2,物体所受浮力大小等于排开水的重力(F1-F3=F4-F2),116,.,第十章功和机械能,考点1:功,1.力学里所说的功包括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二是物体.2.不做功的三种情况:(1)有力;例如,用力推车,车没有被推动,推车的力没有对车做功,又如,一个人举着重物不动,他对重物的举力没有对重物做功.(2)有距离;例如,物体由于惯性在光滑水平面上做匀速运动,在水平方向没有受到阻力,也没有受到动力,因而没有力对物体做功.(3)力与距离方向.例如,小孩用竖直向上的拉力提水桶,沿水平方向移动了一段距离,水桶没有在竖直方向上移动距离,这个拉力也没有对水桶做功.3.功的计算:功等于与移动距离的乘积.公式:.4.功的单位:,1J=1.【注意】功的单位是“焦”(牛米),力和力臂的乘积(牛米)不能写成“焦”.,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无距离,无力,垂直,力,在力的方向上,W=Fs,焦耳,Nm,117,.,考点2:功率,1.定义:在物理学中,用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功与做功所用时间叫做功率,它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在内所做的功.,2.功率的计算:公式P=,其单位有、,还可以推导出公式,P=,=,=,=,Fv,由公式可知:当功率一定时,减小速度,可以增大牵引力,如汽车上坡等.,3.测功率(如爬山、上楼梯)的原理:,需测物理量有、,、.,功率,之比,单位时间,瓦特(W),千瓦(kW),人的体重,上升高度,所用时间,118,.,考点3:动能和势能1.能量:物体能够对外做功,就说这个物体具有,它是表示物体做功本领大小的物理量,其单位与功的单位相同,也是.2.动能:物体由于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其大小与运动物体的和有关.3.重力势能:物体由于所决定的能,叫做重力势能.物体的质,位置,它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4.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而具有的能叫做弹性势能,物体的越大,具有的弹性势能越大.,能量(能),焦(J),运动,质量,运动速度,高度,越大,越高,弹性形变,弹性形变,119,.,考点4:机械能及其转化1.机械能:、重力势能和统称为机械能.2.机械能的转化:动能和势能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若只有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化(不计各种阻力),机械能的总和,或者说机械能是守恒的.如考虑阻力的影响,机械能的总量减小.3.水能和风能的利用:自然界的流水和风都是具有大量的天然资源,水能和风能都可用来发电.一定量的水,上、下水位差越大,水的重力势能,能发出的电就越多,风吹动风车,可以带动发电机发电.,动能,弹性势能,不变,机械能,越大,120,.,考点探究示例,考点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2014泉港)上体育课时,小宇用30N的力一脚将足球踢出20m,那么关于足球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足球在运动过程中,小宇对足球做功600JB.足球滚出20m远是由于受到惯性的作用C.足球在滚动过程中动能减小,机械能不变D.小宇对足球做功的多少无法确定,【解析】A.足球在空中飞行时,不再受到脚对它的力,其仍能向前飞行是由于惯性造成的.由此可知,足球不受力时,仍能运动.故A错误.B.足球离开脚向前运动时,不再受到脚对它的力,其仍能向前飞行是由于惯性造成的,但不能说成受惯性作用,故B错.C.足球在滚动过程中动能减小,重力势能不变,机械能减小,故C错.D.只知道小宇对足球的力,但不知道作用距离,做功的多少无法确定,故D正确.,D,121,.,考点2:功、功率的计算,(2013苏州)一辆在水平路面上沿直线匀速行驶的货车,行驶时所受的阻力为车总重的,货车(含驾驶员)空载时重为2.5104N.,(1)求货车空载行驶时所受的阻力大小.,(2)求货车以36km/h的速度空载匀速行驶时,10s内货车牵引力所做的功.,(3)当货车以90kW的额定功率、90km/h的速度匀速行驶时,求货车最多可装载多重的货物.,【解析】(1)根据题目中阻力与车总重的关系可以求出货车空载时所受的阻力.(2)由于空载时货车匀速行驶,因此货车的牵引力与所受的阻力相等,由此可求出牵引力的大小;由已知的速度和运动时间求出路程,根据W=Fs便可求出牵引力所做的功.(3)货车的额定功率和速度已知,利用公式P=Fv可求出牵引力的大小,由于货车匀速行驶,牵引力等于阻力,再根据阻力与货车总重的关系求得货车的总重,货车总重与空载重的差即为货物重.,122,.,【答案】(1)货车空载时所受的阻力,f=2.5104N,=2.5103N.,(2)货车匀速行驶时的速度,v1=36km/h=10m/s,货车空载时在10s内行驶的路程s=v1t=10m/s10s=100m.因为货车匀速行驶,所以F牵=f=2.5103N,则牵引力所做的功W=F牵s=2.5103N100m=2.5105J.,(3)v2=90km/h=25m/s,由P=Fv得F=,=,=3600N,由于货车匀速行驶,所以f阻=F=3600N,货车与货物的总重G总=,=,=36000N,最多可装载的货物重G物=G总-G车=36000N-25000N=11000N=1.1104N.,123,.,考点3:动能、势能及其转化,如图所示,足球以初速度v沿着凹凸不平的草地从a运动到d,足球(),A.在b、d两点的动能相等B.在a、d两点的机械能相等C.从b到c的过程机械能减少D.从c到d的过程重力势能减少,【解析】足球以初速度v沿着凹凸不平的草地从a运动到d,由于足球与草地之间存在摩擦,足球在运动过程中机械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如内能),因此机械能减少,B选项错误,C选项正确;b、d两点相比,机械能减少,而重力势能相同,因此动能减少,A选项错误;从c到d的过程中,足球的动能主要转化为重力势能,重力势能增加,D选项错误.,C,【方法归纳】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有质量和速度;影响重力势能的因素有质量和高度.,124,.,重要实验突破,实验一:探究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1.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2.实验设计:(1)控制小球质量不变,只改变小球运动的速度,比较木块运动距离的远近,探究动能与速度的关系.(2)控制小球运动的速度不变,只改变小球的质量,比较木块运动距离的远近,探究动能与质量的关系.3.实验结论:动能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质量相同时,速度越大,动能越大;速度相同时,质量越大,动能越大.【实验拓展】(1)转换法的应用(观察木块被推动的远近判断小球的动能)(2)让不同的小球从斜面的同一高度释放的目的(让小球滚动到斜面底端时的速度相同),125,.,如图所示是探究“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1)在实验中,物体B被推动的距离能够反映小球A动能的大小,理由是物体B被推动的距离越远,说明小球A对物体B越多.(2)为了探究动能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应该选用质量(选填“相同”或“不同”)的小球从斜面的(选填“相同”或“不同”)位置由静止释放.(3)为了探究动能的大小与速度的关系,应该选用质量(选填“相同”或“不同”)的小球从斜面的(选填“相同”或“不同”)高度由静止释放.,【解析】(1)物体B被推动的距离越远,说明小球能够对外做的功越多,具有的动能越大;(2)为了探究动能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应保持小球的速度相同,而质量不同,所以应选用质量不同的小球从斜面的相同位置由静止释放;(3)为了探究动能的大小与速度的关系,应保持小球的质量相同,而速度不同,所以应该选用质量相同的小球从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静止释放.,做功,不同,相同,相同,不同,126,.,实验二:探究物体重力势能跟哪些因素有关,1.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2.实验设计:(1)让不同的重物从一定高度落下,落到盛有沙子的容器中,比较沙子被压的凹陷程度来比较重力势能的大小.(2)让同一重物从不同的高度落下,落到盛有沙子的容器中,比较沙子被压的凹陷程度来比较重力势能的大小.3.实验结论:在高度相同时,质量越大的物体具有的重力势能越大;在质量相同时,所处的高度越高,物体具有的重力势能越大.,127,.,为了探究重力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小明找到A、B、C三个体积相同的小球.让小球从高处自由落下,通过观察小球砸入沙坑中的深浅程度来比较重力势能的大小,其中mA=mBmC,三次实验如图所示.,(1)为了探究重力势能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他应选择图甲和图进行对比实验,(2)为了探究重力势能的大小与高度的关系,他应选择图甲和图进行对比实验.,(3)本次实验用到了多种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请你任意指出其中一种方法,如:.,丙,乙,控制变量法(或转换法),128,.,【解析】重力势能大小取决于物体的质量和高度,所以在探究重力势能大小与质量的关系时,要控制高度相同,物体的质量不同,所以应选择图甲和图丙进行对比实验;在探究重力势能大小与高度的关系时,要控制物体的质量相同,高度不同,所以应选择图甲和图乙进行对比实验.这利用了控制变量法.同时,在此实验中,用小球砸入沙坑中的深浅程度来体现重力势能的大小,这利用了转换法.,129,.,第十一章简单机械,考点1:杠杆,1.定义:一根硬棒在的作用下,能绕着转动,这根硬棒就是杠杆.,2.杠杆五要素:,力,固定点,动力F1作用线,阻力F2作用线,130,.,3.怎样正确地画出杠杆上各力的力臂(1)根据杠杆的定义,明确哪一部分是杠杆;(2)根据支点的特点(固定不动,绕它转动)找出杠杆的支点;(3)根据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和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的特点,确定动力、阻力的作用点、方向,画出动力、阻力的力的作用线;(4)从支点向力的作用线引垂线;(5)作出支点到垂足的距离(就是力臂).【巧记歌诀】画力臂,一定点(支点),二画线(力的作用线),从点向线引垂线,力臂长同此线段(支点到垂足).,4.杠杆的平衡条件(1)当杠杆在动力和阻力作用下时,我们就说杠杆平衡了.(2)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或写为.【注意】杠杆是否平衡不是决定于动力和阻力的大小关系,而是决定于动力动力臂和阻力阻力臂的大小关系.,静止,F1l1=F2l2,131,.,5.生活中的杠杆:,W额外甲,A选项错误;若G1=G2,将它们提高相同的高度时,所做的有用功相同,故乙所做的总功比甲的多,B选项错误;由于甲、乙所做的有用功相同,而甲的额外功少,故甲的机械效率高,C选项正确;同一个滑轮组,提起的重物越重,机械效率越高,D选项错误.,140,.,重要实验突破,实验一: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1.实验设计(1)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2)在杠杆两端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移动钩码的位置使杠杆在水平位置重新平衡.(3)重复多做几次实验,得到不同数据.(4)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2.实验拓展(1)选择杠杆中点为支点并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是为了消除杠杆自重对实验的影响.(2)实验时移动钩码的位置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目的是便于直接从杠杆上读出力臂.(3)重复多次实验,目的是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规律,避免偶然性.【易错警示】实验前可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实验中只可移动钩码位置使杠杆在水平位置重新平衡.,141,.,某同学做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1)实验时,为了方便对力臂的测量,该同学先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在位置平衡.通过多次实验,该同学得到了杠杆的平衡条件.,(2)实验中,在杠杆上的A点挂四个重均为0.5N的钩码,用调好的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杠杆上的B点,使杠杆水平平衡,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N;如果将弹簧测力计沿图中虚线方向拉,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1,水平,变大,【解析】(1)为了便于对力臂的测量,应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2)四个钩码的总重G=F2=0.5N4=2N,由题图看出,阻力的作用点A在距离支点O第四格处,动力的作用点B在距离支点O第八格处,此时杠杆水平平衡,则F1l1=F2l2,即F18=2N4,解得F1=1N,即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N;如果将弹簧测力计沿虚线方向拉动,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l1将小于OB,所以动力臂减小,动力增大,因此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变大.,142,.,实验二: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1.实验原理:=,2.实验方法:用刻度尺测出钩码和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钩码的重和拉力的大小,求出机械效率.,【注意事项】必须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保证测力计示数大小不变,3.实验结论: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有:动滑轮越重,个数越多则额外功相对就越多;提升重物越重,做的有用功相对就越多;摩擦,若各种摩擦越大,做的额外功就越多.,143,.,(2013江西)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瑞瑞同学在与动滑轮相切的细绳上作一标记A(如图甲所示),然后用大小为F的拉力匀速竖直提升总重为G的钩码.当钩码上升的高度为h时,瑞瑞同学在与动滑轮相切的细绳上作另一标记B,并测得A、B两点间的距离为3h(如图乙所示).(不计摩擦与绳重)求:,(1)动滑轮的重力G1;(2)滑轮组的机械效率;(3)如果减少钩码的个数,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会如何变化?,【解析】(1)由题图可知,滑轮组由3段绳子承担,故F=,=,由此,可求得动滑轮的重力G1;(2)根据,机械效率的公式=,可求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3)减少钩码的个数,钩码的重力减少,在做相同额外功的情况下,有用功减少,故机械效率会降低.,由题图可知,n=3,F=,G1=3F-G,【答案】,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机械效率会降低,【答案】,【答案】,144,.,第十二章内能及其利用,考点1:分子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