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论文)世说刘注引用子部书考略.pdf_第1页
(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论文)世说刘注引用子部书考略.pdf_第2页
(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论文)世说刘注引用子部书考略.pdf_第3页
(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论文)世说刘注引用子部书考略.pdf_第4页
(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论文)世说刘注引用子部书考略.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论文)世说刘注引用子部书考略.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t l l l l l f l l l i n i l l l l lillllfllllllll y 18 0 9 7 5 3 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 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 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 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龆瑰绝吼唧年,月肌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 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 阅。本人授权华中师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 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杨魄海指导教师签名:毒辱匆 1 日期:秒7 年f 月0 日日期:o 年月 汐日 j 本人已经认真阅读“c a l l s 高校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发布章程”,同意将本人 的学位论文提交“c a m s 高校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全文发布,并可按“章程” 中的规定享受相关权益。同意论文提交后滞后:口半年;回二年:口二年发布。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p - 7 年 f 杉绝魄 l - 月0 日 禾1f 鲁o , 月 : 厂 名 己 戮乃 师 d 教 : 导 期 指 日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中文摘要 刘孝标 注历享盛誉,与裴松之( 三国志) 注、郦道元( 水经) 注、李善( 文选) 注一起被推为注家之楷模。刘注应为世人所重,原因有二, 一为其内容浩博,一为其体例严谨。 世说新语注的体例的研究虽然也不完善,但历代学者论述颇多,而对于世 说新语注引书存佚的考证,却极少。因此,笔者拟就其中子部四十家著作进行考 证。 黑龙江大学赵建成先生硕士学位论文刘孝标 考略做了其中正史类 二十九家的考述,对历代关于世说注的研究作了系统的梳理,并对刘注的撰写时间、 性质、引书书目、引文及引书原文的比较作了比较充分的研究。笔者为避免重复, 对其己做的研究将不再重复,且在其研究成果为基础之上,对其中子部四十种著作 的存佚情况作出考证。 世说刘注引用子部书目中儒家类有九家,道家类有八家,名家一家,墨家类有 一家,杂家十家,农家一家,小说类有两家,兵家类有两家,天文、五行类有五家, 医方类有两家,一共四十家,本文准备对这四十家进行考证,其内容主要包括存佚 情况,作者生平以及书籍的集佚情况等等。 关键词:刘孝标;世说注;引书;子部文献;考证 一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a b s t r a c t t o g e t h e rw i t ht h ec o m m e n t a r i e so fs a n g u o z h ib ys o n g z h ip e i ,o fs h u i j i n gb y d a o y u a nl i ,o fw e n x u a nb ys h a nl i ,t h ec o m m e n t a r yo fs h i s h u o x i n y ub y x i a o b i a o l i u ,a r eh i g h l yp r a i s e d a st h es a m p l e so fc o m m e n t a r y t h e r ea r et w oc a u s e st h a t c o m m e n t a r yo fs h i s h u o x i n y ub yx i a o b i a ol i ua r ev a l u e d ,o n ei st h er i c hc o n t e n t ,t h e o t h e ri st h es t r i c tc o n f o r m i t yt ot h e s t y l i s t i cr u l e sa n dl a y o u t t h o u g ht h er e s e a r c ha b o u tt h es t y l i s t i cr u l e sa n dl a y o u t o ft h ec o m m e n t a r yo f s h i s h u o x i n y ub y l i us t i l ln e e dt ob ei m p r o v e d ,t h ee x p e r t si nt h eh i s t o r yh a v em a d e l o t so fa r g u m e n t so nt h i st o p i c h o w e v e r , t h er e s e a r c ho nt h ee x i s t e n c eo ft h ew o r k sc i t e d i nt h ec o m m e n t a r yo f s h i s h u o x i n y ui si n s u f f i c i e n t t h e r e f o r e ,t h i st h e s i sw i l l m a k e a n e x p l o r a t i o n o f f o r t y n i n ew o r k so f l i ui n c l u d i n gf o r t y - o n ez i b ua n dn i n es h i ji a c i t e d b yh i m j i a n c h e n gz h a ow h ow a st h e p o s t g r a d u a t eo fh e i l o n g ji a n gu n i v e r s i t y h a v e s t u d i e d t h ed o c u m e n t so fo f f i c i a lh i s t o r yi nh i sm ad e g r e et h e s i st h a ti s n a m e dt e x t u a lr e s e a r c ha b o u tt h eb o o k sc i t e di nt h ec o m m e n t a r yo fs h i s h u o x i n y ub y x i a o b i a ol i u ,a n dh a v ed o n e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s t u d yo ft h et i m e ,q u a l i t y , t h ec i t e d b o o k l i s t ,t h ec o m p a r i s i o nb e t w e e n t h ew o r k sa n dt h ec i t e dc o n t e n to fl i u s w o r k s i no r d e ra v o i d i n gt h er e p e t i t i o n1w i l ln o td ot h er e s e a r c h t h a th a v ed o n e b y j i a n c h e n gz h a o ,a n ds t u d yt h ee x i s t e n c e o rn o to ft h e f o u r t yw o r k s z i b uc i t e d b y l i ub a s e do n j i a n c h e n g z h a o sa c h i e v e m e n t t h e r ea r en i n ew o r k so f r u j i a ,e i g h tw o r k so fd a o j i a ,t w e l v ew o r k so fm e j i a , t w ow o r k so fn o v e l ,t w ow o r k so fm i l i t a r y , f i v ew o r k so fc e l e s t i a l ,f i v ew o r k so f c h r o n o m e t e r ,t w ow o r k so fi a t r o l o g yw o r k s ,a l lo fa b o v e a r e f o u r t yw o r k s i nm y t h e s i s ,1w i l ld ot h et e x t u a lr e s e a r c ha b o u tt h ef o u r t yw o r k s ,i n c l u d i n gt h ee x i s t e n c ea n d d i s a p p e a r a n c e ,t h ea u t h o r s l i f e ,t h ec u r r e n ts i t u a t i o no ft h eb o o k s ,a n d s oo n k e yw o r d s :x i a o b i a ol i u ,t h ec o m m e n t a r yo fs h i s h u o x i n y u ,w o r k sc i t e d d o c u m e n t so fz i b u , e x p l o r a t i o n i l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目录 中文摘要i a b s t r a c t i i 引言5 一、儒家类1 0 1 、孔丛子1 0 2 、贾谊新书1 2 3 、说苑1 4 4 、扬子法言1 6 5 、扬子法言李轨注l7 6 、牟子1 8 7 、典论2 0 8 、谯子法训2 1 9 、李康家诫2 1 二、道家类2 3 1 0 、老子2 3 1 l 、老子王弼注2 4 1 2 、列子2 5 1 3 、庄子2 7 1 4 、庄子司马彪注2 8 1 5 、庄子郭象注2 9 1 6 、向子期、郭子玄逍遥义3 1 三、名家类3 2 1 7 、姚信士纬3 2 四、墨家类3 3 1 8 、墨子3 3 五、杂家类3 5 1 9 、尸子3 5 2 0 、吕氏春秋3 7 2 1 、淮南子3 9 3 o“i,dl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2 2 、论衡4 2 2 3 、应劭风俗通义4 4 2 4 、蒋济万机论4 7 2 5 、傅子4 8 2 6 、博物志5 0 2 7 、广志5 3 2 8 、蔡邕独断5 4 六、农家类5 6 2 9 、神农书5 6 七、小说类5 7 3 0 、郭子5 7 3 1 、裴启语林5 7 八、兵家类5 9 3 2 、孙子兵法5 9 3 3 、范汪棋品6 l 九、天文类6 3 3 4 、周髀6 3 十、五行类6 6 3 5 、伯乐相马经6 6 3 6 、相牛经6 7 3 7 、宁戚经6 8 3 8 、青鸟子相冢书6 8 十一、医方类7 0 3 9 、本草7 0 4 0 、寒食散7 2 主要参考文献7 4 后记7 9 4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引言 刘孝标 注历享盛誉,与裴松之( 三国志) 注、郦道元( 水 经) 注、李善( 文选) 注一起被推为注家之楷模。叶德辉所著世说新语注引 用书目及世说新语佚文为近人杨树达先生称为“学林之伟业,旷代之鸿儒” ( 自园先生全书序) 。叶德辉在世说新语注引用书目前的题记中说: 六唐人书注最浩博者,梁裴松之国志注、刘孝标世说新语注,及 文选李善注三书而已。 世说新语注的体例的研究虽然也不完善,但历代学者论述颇多,有高似孙、 沈家本、鲁迅等人,恰如高似孙纬略说孝标作注“引援详确,有不言之妙”,但 是对于其引书的考证方面颇为欠缺。世说新语注中,引书多达四百余种。黑龙 江大学赵建成先生硕士学位论文刘孝标 考略做了其中正史类二十九家 的考述,对历代关于世说注引用正史类著作作了系统的梳理,并对刘注的撰写 时间、性质、引书书目、引文及引书原文的比较作了比较充分的研究。笔者为避免 重复,对其已做的研究将不再重复,且在其研究成果为基础之上,对其中子部四十 一种著作的存佚情况作出考证。 历代学者对刘孝标世说注的研究也很多,经笔者的梳理,最具代表性的主 要包括宋代高似孙纬略、清朝叶德辉世说新语注引用书目和沈家本世说 注所引书目这三种专门研究著作。 一、高似孙纬略 该书列有刘注书目,凡一百六十七家,仅止于晋籍,并非刘注引书之全部。这 是目前保存下来关于刘孝标世说注引书的最早资料。然而,在高氏书目中存在 着一些问题,高氏云其所列书目为“皆出于正史之外”者,而朱凤、沈约、王隐、 虞预四家之晋书,皆为正史,亦列入书目当中。高氏目录中有续晋阳秋与 檀道鸾续晋阳秋为二书。而续晋阳秋仅有一种,即为檀道鸾所作者,二者 实为一书,高氏误。高氏书目未收泰元起居注、晋诸公赞、顾悦传、陆迈 碑、张苍梧碑、徐江州本事。世说注中未引王觊别传、刘蒙别传, 而高氏书目收录。世说注引书中有顾和别传,高氏书目无此书,但有顾秋 别传,又为刘注所未引,故“秋 乃“和”之误。世说注中引有许氏谱二 种,周氏谱二种,高氏均仅列种,有刘氏谱四种,高氏未列。高氏书目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列有丘渊之文章叙及文章录,而文章叙实为后者之叙也。故不应 再列。高氏书目中有嵇康高士传、皇甫谧高士传,又有高士传,考诸刘 注,凡引高士传一次,在文学第一条。引文内容为“玄字康成,北海高密 人。八世祖崇,汉尚书。 再考今本皇甫氏之作,故仅列岱康与皇甫氏之高士传 即可,不应再列高士传。高氏书目中有罗府君别传与罗含别传,而罗府 君即罗含,故二者实为一书,不应两列。 书目中有刘剡别传,考诸世说注,未有此书,但有刘恢别传,故“剡” 应为“恢”之误。刘谈曾任丹阳尹,故又称刘尹,世说注中所引有刘尹别传 与刘剡别传,二者应为一书,不应两列,但高氏书目中又有刘尹别传,可见 此处有误。 二、叶德辉世说新语注引用书目 清末叶德辉有世说新语注引用书目,依阮孝绪七录部次按部分编,其 诗赋杂文,则从文选目次,并稍加考证。据笔者统计,叶氏书目共列刘注引书 四百九十家。叶德辉将刘注引书分为经典录内篇、记传录内篇、子兵录内篇、文集 录内篇、术伎录内篇、佛法录外篇、仙道录外篇等七种,另外还有无考者六家。其 中经典录内篇,三十七家。其中易部六家,尚书部三家,诗部三家,礼部六家,乐 部一家,春秋部四家,论语部九家,孝经部二家,小学部三家。记传录内篇,二百 八十家。其中国史部五十三家,注历部二家,旧事部二家,职官部九家,仪典部二 家,法制部二家,伪史部六家,杂传部一百二十二家,鬼神部五家,土地部二十四 家,谱状部四十六家,簿录部七家。子兵录内篇,三十家。其中儒部八家,道部六 家,名部一家,杂部八家,墨部一家,农部一家,小说部四家,兵部一家。文集录 内篇,九十三家。其中楚辞部一家,别集部十六家,总集部一家,杂文部七十五家。 术伎录内篇,十四家。其中纬识部二家,历苄部一家,刑法部四家,医经部一家, 经方部一家,杂艺部五家。佛法录外篇,二十七家。其中戒律部十家,论记部十七 家。仙道录外篇,三家。其中经戒部二家,房中部一家。 叶氏的世说新语注引用书目对刘注引书的搜罗较全面,在刘注引用书目中, 收录的引书数量最多。本文所考证的书目即以叶氏为基础,而有所调整,详见后论。 三、沈家本世说注所引书目 清末沈家本依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对刘孝标世说注引书目辑录并加 考订,较为精当。其书共统计世说注引书四百一十八家( 沈氏自云四百一十四 家,然其别集类引书为四十家,沈氏误为三十九家,故应为四百一十五家,又沈氏 列无考者三家,则沈氏实统计刘注引书四百一十八家。其后学者多因其四百一十四 6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家之说,误。具体分类如下。经部三十五家。其中周易类二家,尚书类三家,诗 经类四家,礼记类六家,乐类六家,乐类五家,春秋类五家,孝经类一家,论语类 十家,识纬类二家,小学类一家。史部二百八十八家。其中正史类二十八家,古史 类十四家,杂史类十二家,载记类四家,起居注类二家,旧事类二家,职官类八家, 杂传类一百四十三家,地理类二十家,谱系类四十五家,簿录类十家。子部三十九 家。其中儒家类九家,道家类六家,名家类一家,墨家类一家,杂家类十家,农家 类一家,小说家类二家,兵家类二家,天文类一家,五行类四家,医方类二家。集 部四十三家。其中楚辞类一家,别集类四十家,总集类二家。另释家十家。沈氏书 目最后案语中又列不知所出者“许叔重日”、“旧说”、“韩氏日”三家。 沈氏书目在辑目上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对引书书名时有妄断之处。如言语四十七条孝标注引陶氏叙, 而沈氏作陶氏谱;言语五十一条孝标注引大智度论,沈氏作大智度经; 轻诋十三条孝漂注引孙统高柔集叙,沈氏作高柔集;王劭别传、王 荟别传沈氏作劭荟别传;又刘注所引列女传有二,一在贤媛第五条, 作者不明;一在轻诋第二条,为刘向书。而沈氏在让判定贤媛五所引之列 女传非刘向书后,即认定轻诋二所引之书与前书同,故单列此书,而未刘向 列女传,误。赏誉一百二十条;王右军道东阳:“我家阿林,章清太出。” “阿林”下孝镖注“林”应为“临”,并引王氏谱。沈家本书目列作“林应为临 王氏谱”,以为这是林应为所撰的临之王氏谱,刘注“临下缺一“之 字。 案王临之为王彪之子,晚王羲之一辈,仕至东阳太守,属琅邪王氏,故此处王氏 谱即为琅邪王氏谱( 沈氏已列) ,注释中“林应为临”乃是孝标纠正世 说之误,即王临之应称为“阿临”,不应为“阿林”。沈氏误。文学七十九条, 孝标注引王隐论扬雄 ,沈氏书目未列,而列扬雄太玄经,然太玄 经为全书所未引,沈氏误。 其次,沈氏书目遗漏甚多。它们是:( 1 ) 周易( 2 ) ( 易) 郑玄序( 3 ) 谥法 ( 4 ) 夏小正( s ) 卫恒四体书势( 6 ) 裴松之三国志注( 7 ) 朱凰晋纪( 8 ) 徐 广( 晋纪) 文颖注( 9 ) 文j j 璨晋纪( 此书隋唐志皆不着录,叶德辉疑为邓璨晋 纪之误) ( 1 0 ) 大司马官属名( 1 1 ) 晋博士张亮议( 1 2 ) 条列吴事( 1 3 ) 孔 氏家传( 1 4 ) 东方朔别传( 1 5 ) 郑玄别传( 1 6 ) 管格别传( 1 7 ) 向秀本传 ( 1 8 ) 桓彝别传) ( 1 9 ) 支遁别传( 2 0 ) 高坐传( 2 1 ) 温氏谱( 2 2 ) 李氏错 ( 2 3 ) 曹氏谱( 2 4 ) 1 句子期、郭子玄逍遥义( 2 5 ) 夏侯湛羊秉叙( 2 6 ) 张衡西 京赋( 2 7 ) 左思魏都赋( 2 8 ) 左思蜀都赋( 2 9 ) 左思招隐诗( 3 0 ) 石崇王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明君词序( 3 1 ) 孙绰遂初赋序( 3 2 ) 徐绰名德沙门传( 3 3 ) 孙绰支愍度赞( 3 4 ) 孙绰列仙商丘子赞( 3 5 ) 王隐论扬雄( 太玄经) ( 3 6 ) 戴逵论王戎( 3 7 ) 戴逵论裴楷吊阮籍丧( 3 8 ) 刘蹇论王肃( 3 9 ) 波罗密经( 4 0 ) 浮屠经( 4 1 ) 庾法畅人物论( 4 2 ) 王隐孙盛不与故君相闻论( 4 3 ) 王氏家谱( 4 4 ) 旧 语等。 再次,沈氏书目对于刘注集部引书中属于同一作者的诗文集和单篇著作,多仅 列其诗文集,单篇作品列于该书之下,对于同一作者的若干单篇著作,多仅列其一 篇,其他著作列于其下,这也不太合适。 除以上三书之外,今人马念祖先生有水经注等八种古籍引书目汇编,将水 经注,世说注等八种古籍中所征引的书籍名称按照笔画顺序排成检索表,每种 下面分别标明见于八种古籍中的那些种。该书凡列世说注引书三百九十五家, 阙录较多,但是对所录书的判断较为准确。 另外,余嘉锡先生世说新语笺疏后附印张忱石所编( 世说新语) 引书索 引,将刘氏引书按四角号码排列,编成索引,凡列引书四百四十九家,并列出各 书在刘注中出现的门类、条目。其目录亦有错漏之处,引用门类、条目的统计错误 也较多,兹不详述。 各家书目对于刘孝标引书的统计差异很大,这是有原因的。首先,刘注书名本 身有不确切之处,如上面言及的劭荟别传等;第二,有些名称不一,如刘恢 别传有时又称刘尹别传等;第三,有些书甚至未注书名,如汉书文颖注 等;第四,同名异书的情况存在,如王氏谱、刘氏谱等;第五,各家的编目 原则不尽相同,如马念初先生所收典籍一般为刘注中明确提及的。 沈家本先生的世说注所引书目除辑目外,又加考订。它是目前唯一一部较 为全面地对刘注引书进行考证的著作,对我们了解刘注所引诸书的情况大有帮助。 然而此书亦存在着一些问题。第一,有些考证过于简略,不能使读者对所考证的典 籍有一个全面的把握。例如对汉书韦昭注、张莹后汉南纪等的考证。第二, 沈氏考证亦以前人之考证资料为基础,有些考证仅是对前人成果的辑录,罗列,不 具有系统性,给人以零乱、支离的感觉。例如对王隐晋书、晋中兴书等的考 证。第三,沈氏在考证当中,有些结论较为武断,有些推论有误。白璧微瑕,这些 缺点不能削弱沈氏书目的价值,但也给后人留下了一个任务,就是进行深入的考证, 对刘注引书作进一步的探讨。 世说刘注所引书目中,子部书目包括儒家类有九家,道家类有八家,名家一家, 8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tst h e s i s 墨家类有一家,杂家十家,农家一家,小说类有两家,兵家类有两家,天文类一家, 五行类有四家,医方类有两家,一共四十家,本文准备对这四十家进行考证,其内 容主要包括存佚情况,作者生平以及书籍的集佚情况等等。以下是论文所要考证的 所有书目:0 1 、孔丛子政事0 2 、贾谊新书0 3 、说苑0 4 、扬子法言0 5 、 扬子法言李轨注0 6 、牟子文学0 7 、典论巧艺、忿狷0 8 、谯子法训任 诞0 9 、李康家诫德行1 0 、老子1 1 、老子王弼注1 2 、列子1 3 、庄子 1 4 、庄子司马彪注1 5 、庄子郭象注1 6 、向子期、郭子玄逍遥义1 7 、姚信 士纬品1 8 、墨子1 9 、尸子2 0 、吕氏春秋2 l 、淮南子2 2 、论衡 2 3 、应劭风俗通义2 4 、蒋济万机论2 5 、傅子2 6 、博物志2 7 、广志 2 8 、蔡邕独断2 9 、神农书3 0 、郭子3 1 、裴启语林3 2 、孙子兵法 3 3 、范汪棋品3 4 、周髀3 5 、伯乐相马经3 6 、相牛经3 7 、宁戚经3 8 、 青乌子相冢书3 9 、本草4 0 、寒食散,一共为四十部。 本文从目录学的角度,对刘注所引的子部典籍作一个全面的考查,了解历代史 志目录及私家目录的注录情况、流传情况、存佚情况及辑佚情况,力求把握这些古 籍的状况,力争做到“辨章学术,考镜源流。” 9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1 、孑l 丛子 世说注政事门引用。 一、儒家类 在历代目录学著作中,此书始见于魏征等隋书经籍志。魏征等隋书经籍志卷三十四:“孔 丛子七卷,陈胜博士孔鲋撰。”( 中华书局1 9 7 3 年点校本) 孔鲋生平见史记卷四十七孔子世家。孔子世家日:“鲋年五十七,为陈王涉博士,死于 陈下( 中华书局1 9 8 2 年点校本) ”。其事迹前汉书卷八十八儒林传亦有涉及:“陈涉之王也。鲁 诸儒持孔氏之礼器往归之,于是甲为陈涉博士,卒与涉俱死。徐广日:孔子八世孙,名鲋字甲也。”( 中 华书局1 9 8 2 点校本) 孔丛子一书,隋志以后,历代目录多有记载: 刘晌旧唐书经籍志卷四十七:“孔丛子七卷,孔鲋撰。”( 中华书局1 9 7 5 年点校本。) 脱脱宋史艺文志 卷二0 六:“孔丛子七卷,汉孔鲋撰,朱熹日:伪书也。”( 中 华书局1 9 7 7 年点校本) 王尧臣崇文总目 卷五:“孔丛子七卷。”( 四库全书本) 晁公武郡斋读书志 卷五上:“孔丛子七卷。”( 长沙王先谦刊藏本1 8 8 4 年版) 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九:“孔丛子七卷。”( 上海古籍点校本1 9 8 7 年版) 马端临文献通考:“孔丛子七卷。”( 万有书库第二集十通本) 杨士奇文渊阁书目 卷- - :“孔丛子一部三册,孔丛子一部二册。”( 明代书目题跋丛刊 本) 朱彝尊经义考 七十四卷:“又曰孔传并序,皆不类西汉文章气象,与孔丛子同是 伪书。”( 中华书局四部备要本1 9 9 8 年版) 此书前人已多有综合考辩,如永珞等四库全书简明目录日: 孔丛子三卷,旧本题陈胜博一k c l 鲋撰,凡二十一篇,末为连丛子上下二篇,题汉 孔威撰,皆依托也。然隋志著录,其来己久,且亦缀合孔氏之遗文,故相沿奠之废焉。( 上 海古籍1 9 8 5 年点校本) 又如宋成注孔丛子序日: 1 0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孔丛子者,乃孔子八世孙,鲋字子鱼,仕陈胜,为博士,以言不见用,托目疾而退。论集 先君仲尼、子思、子上、子高、子顺之言及己之事,几二十一篇,为六卷,名之日孔丛子, 盖言有善而丛聚之也。至孝武朝,大常孔臧又以其所为赋与书,谓之连丛上下篇,为一卷, 附之于末,然士大夫号藏书者所得本,皆豕亥鱼鲁,不堪其读。臣几百购求以损益补窜,近始 完集,然有语或浅固弗极于道,疑后人增益,乃悉诛去义,例繁猥随,亦删定,因念彼鬼谷、 尉缭、庚桑楚,真浮夸汪洋之说,尚且命氏于世,矧是书所载,皆先圣之言,三代之术,六艺 之要,在焉非诸子之流也。( 续修四库全书本) 再如姚振宗隋书经籍志考证日: 孔丛子七卷,陈胜博士孔鲋撰。 孔继汾阙里文献考:“鲋一名,鲋甲,字子鱼,或谓之子鲋,或称孔甲,为博士,凡六 旬。言既不用,自_ i 乇目疾老于陈,年五十七卒。”朱子语类日:“家语虽记得不绝都是当 时书,( - l 丛子是后来自撰出。”又日:“孔丛子乃其所注之人伪作,读其首几章,皆法左 传旬,已疑之,及读其后序,乃谓渠好左传,便可见。”又日:“孔丛子鄙陋之甚,理 既无足取,而词亦不足观,有一处载其君日必然云云,是何言语? ”中兴书目称汉孔鲋撰。 案:孔光传夫子八世孙,鲋魏相顺之子,为陈涉博士,死陈下,则固不得为汉人,而其书记鲋 之没,第七卷g - 连丛子者。又记太常臧而下数世,迄于延光三年季彦之卒,则又安得以为 鲋耶? 后又引四库子部儒家,加按语日:“其书说舜典六宗与伪孔传、伪家语相类,亦为 伪书。”( 二十五史补编本) 姚振宗三国艺文志也有论,日: 隋志经部论语篇:“ - l 丛子七卷。陈胜博士孔鲋撰。”又日:“孔丛家语 并孔氏所传,仲尼之旨,并附于此篇。”唐经籍志:“孔丛子七卷。孔鲷撰( 鳎似鲋之刊 误。) ”艺文志:“孔丛七卷,不著撰人。”宋史艺文志- 子部儒家:“孔丛子七 卷,汉孔鲋撰。”朱熹日:“伪书也。”( 又经部小学类别出孔鲋小尔雅一卷) 。书录解题 日:“孔丛子七卷,孔氏子孙杂记其先世言行之书也。小尔雅一篇,亦出于此。”中兴 书目称:“汉孔鲋撰。案:孔光传夫子八世孙,鲋魏相顺之子,为陈涉博士,死陈下,则固 不得为汉人,而其书记鲋之没,第七卷号连丛子者,又记太常臧而下数世,迄于延光三年 季彦之卒,则又安得以为鲋撰耶? ”四库提要日:“孔丛子旧题孔鲋撰,所载仲尼而下 子上、子高、子顺之言行,凡二十一篇,又以孔藏所著赋与书上下二篇,附缀于末,别名日连 丛。臧高祖功臣孔聚之子嗣,爵候,武帝时官太常,朱子语类谓孔丛子文气软弱不似 西汉文字,盖其后人集先世遗文而成之者。”今案:其书说舜典六宗,与伪孔传伪家 语并同是,亦晚出之明证也。朱子所疑盖非无见。仁和孙志祖读书脞录曰:“臧玉林经 义杂记云:礼记祭法:相近于坎坛,祭寒暑也。郑注相近,当为禳祈声之误 1 1 一一一 硕士擘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也。王肃作。祖迎。c , l 丛子书论篇:“祖迎于坎坛,所以祭寒暑也。”与王肃正同。孔丛 子亦伪书。朱子云似东汉人,语林疑并非东汉人,当出于魏晋间,故解纳于大麓,狸 于六宗,皆与伪孔传及王肃注合。志祖尝疑孔子家语、孔安国书传、孔丛子皆 出于肃手,郑以相近为壤祈,以为声误,肃改作祖迎以为形似之误,恐后人不信 其说,故著之于e l l 丛子。肃之诡计苦心,往往若此。非好学深思,心知其义,恐急索解人 得也。”案:臧氏考出王肃注、祭法及“大麓六宗”三事并与孔丛同,则是书始于魏代, 从可知矣。今录于此。其小尔雅据王煦所考,实为当志所载之一篇。宋志称孔鲋 固未碥而录入此书,则亦孔氏先世所遗,未可知也。( 二十五史补编本) 综合前人见解,孔丛子旧题陈胜博士孔鲋撰。现存版本有七卷和三卷两种系统,篇数皆为二十三 篇,两种传本除分卷不同外,并无太大差异。自朱熹始,学者多认为此书为伪书,其理由为“法左传 句,已疑之,及读其后序,乃谓渠好左传,便可见”。且认为孔丛子“词气甚卑近。”而隋书经 籍志序录有云:“孔丛、家语并孔( 安国) 氏所传仲尼之旨。”现代学者对此有不同看法, 如李存山在( 孔丛子) 中的“孔子诗论”提到:“孔丛子和孔子家语都曾被认为是伪书, 但近年出土的文献己使学界对此两书的真伪问题作重新考虑。”并认为:“孔丛子六卷当出自汉 魏孔氏家学,其前三卷记孔子、子思言行,可能是辑先秦孔氏遗文。”还说孔丛子亦当出自汉魏 孔氏家学,虽然其后成书较晚,但其所记内容渊源有自,西汉初期已有其原型”( 见李存山:( 孔 丛子) 中的“孔子诗论”孔子研究2 0 0 3 年第三期) 。由此看来,朱熹之言孔丛子为伪书太过 武断,其史料价值当重新考论。 2 、贾谊新书 世说注德行门引用。 在历代目录学著作中,此书始见于隋书经籍志 魏征等隋书经籍志卷三十四:“贾子 十卷。”( 中华书局1 9 7 3 年点校本) 。 贾谊其人见于汉书贾谊传。汉书卷四十八贾谊传:“贾谊,雒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 诗书属文称于郡中。河南守吴公闻其秀材,召置门下,甚幸爱。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 ( 中华书局1 9 6 2 年版) 新书一书,隋志以后,历代目录多有记载: 欧阳修等新唐书- 艺文志卷五十九:“贾谊新书十卷。”( 中华书局1 9 7 5 年点校本) 1 2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脱脱宋史卷二0 六:“贾谊新书十卷。”( 中华书局1 9 7 7 年点校本) 马端临文献通考 卷二百八:“贾谊新书十卷,崇文总目汉贾谊传本七十二篇,刘向 删定为五十八篇,隋唐皆九卷,今别本或为十卷。”( 商务印书馆十通本) 杨士奇文渊阁书目卷二:。贾谊新书一部一册。”( 明代书目题跋丛刊本) 此书前人己多有综合考辩,如永珞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云: 新书十卷,汉贾谊撰。 汉书艺文志儒家有“贾谊五十八篇。”崇文总目云:“本七十二篇,刘向删定为 五十八篇,隋唐志皆九卷,别本或为十卷。”考今隋唐志皆作十卷,无九卷之说,盖校刊隋 书唐书者,未见崇文总目,反据今本追改之。明人传刻古书往往如是,不足怪也。然 今本仅五十六篇,又问孝一篇,有录无书,实五十五篇,已非北宋本之旧。又陈振孙书 录解题称首载过秦论,末为吊湘赋,且略节谊本传于第十一卷中,今本虽首载过 秦论,而末无吊湘赋,亦无附录之第十一卷,且并非南宋时本矣。其书多取谊本传 所载之文,割裂其章段,颠倒其次序,而加以标题,殊瞀乱无条理。朱予语录日:“贾谊新 书除了汉书中所载,余亦难得粹者。”看来只是贾谊一杂记藁耳。陈振孙亦谓其非汉 书所有者,辄浅驳不足观,决非谊本书。今考汉书谊本传赞,称凡所著述五十八 篇,掇其切于世事者著于传。应劭汉书注亦于过秦论下注目:“贾谊书第一篇名也。” 则本传所载皆五十八篇所有,足为显证。赞又称“三表五饵以系单于”。颜师古注引贾 谊书,与今本同。又文帝本纪注引贾谊书“卫侯朝于周,周行人问其名”,亦与今本 同。则今本即唐人所见,亦足为显证。然决无摘录一段立一篇名之理,亦决无连缀十数篇合为 奏疏一篇上之朝廷之理。疑谊过秦论、治安策等本皆为五十八篇之一,后原本散佚,好事 者因取本传所有诸篇,离析其文,各为标目,以足五十八篇之数,故馑钉至此。其书不全真亦 不全伪,朱子以为杂记之藁,固未核其实,陈氏以为决非谊书,尤非笃论也。且其中为汉书 所不载者,虽往往类说苑、新序、韩诗外传,然如青史氏之记,具载胎教之古礼。修 政语上下两篇,多帝王之遗训。保傅篇、容经篇并敷陈古典,具有源本。其解诗 之驺虞、易之“潜龙”、“亢龙”,亦深得经义。又安可尽以浅驳不粹目之哉! 虽残阙失 次要、不能以断烂弃之矣。( 中华书局影印本) 综合前人见解,新书殆即贾子。此书现存五卜四篇。四库提要云:“隋唐志皆九卷,别本 或为十卷。考今隋唐;基皆作十卷,无九卷之说,盖校刊隋书唐书者,未见崇文总目,反据今本追改之。 明人传刻古书往往如是,不足怪也。”实为臆测。张舜徽先生在汉书艺文志通释中说:“其书在隋志 及旧唐书经藉志,均称贾子;新唐书艺文志始题贾谊新弗。庐文弼谓“新弗1 e 贾生 1 3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所自为,乃习于贾生者萃其言以志此书耳。犹夫管子、晏子非管晏所自为”( 书贺谊新书后) 其说是也。”笔者同意张舜徽先生的见解。此书王洲明有校注本,贾谊集校注北京一人民文学出版社2 0 0 4 年版。 3 、说苑 世说注德行门引用。 在历代目录学著作中,此书始见于隋书经籍志。魏征等隋书经籍志 卷三十四:“新序 三十卷,说苑二十卷,刘向撰。”( 中华书局1 9 7 3 年点校本) 刘向其人见于前汉书卷三十六刘向传。刘向传云: “向字子政,本名更生。年十二, 以父德任为辇郎。既冠,以行修饬攉为谏大夫。是时,宣帝循武帝故事,招选名儒俊材置左右。更生以 通达能属文辞,与王褒、张子侨等并进对,献赋颂凡数十篇。上复兴神仙方术之事,而淮南有枕中鸿 宝苑秘书。书言神仙使鬼物为金之术,及邹衍重道延命方,世人莫见,而更生父德武帝时治淮南狱得 其书更生幼而读诵,以为奇,献之,言黄金可成。上令典尚方铸作事,费甚多,方不验。上乃下更生吏, 吏劾更生铸伪黄金,系当死。更生兄阳城侯安民上书,入国户半,赎更生罪。上亦奇其材,得逾冬减死 论。会初立谷梁春秋,征更生受谷粱,讲论五经于石渠。复拜为郎中、给事黄门,迁散骑、 谏大夫、给事中。”( 中华中局1 9 6 2 年版点校本) 说苑一书,隋志以后,历代目录多有记载: 刘晌旧唐书 卷四十七:“新序三十卷,说苑三十卷,刘向撰。”( 中华书局1 9 7 5 年点 校本) 欧阳修新唐书艺文志 卷五十九:“刘向新序三十卷,又说苑三十卷。”( 中华书 局1 9 7 5 年点校本) 元脱脱等宋史艺文志 卷二百五:“说苑二十卷,刘向撰。”( 中华书局1 9 7 7 年点校本) 郑樵通志 卷六十六:“新序二十卷,说苑二十卷,录一卷。刘向撰。”( 影印万有 文库十通本) 王尧臣崇文总目:“说苑五卷,汉刘向撰,向成帝时典秘书采传记百家之言,掇其正辞美 义,可为劝戒者,以类相从,为说苑二十篇,今存者五卷。余皆亡。”( 四库全书本) 此外,有更多的目录学著作涉及到对说苑的考辨,如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日: 向序言更造新事,凡二十篇,七百八十四章,号日:新苑,今本南丰曾巩序言崇 1 4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文总目存者五篇,从士大夫得卜五篇,与旧为二十篇,未知即当时篇章否,新苑之名亦 不同。( 上海古籍1 9 8 7 年点校本) 永璐等撰 卷三十四: “扬子法言十五卷,解一卷,扬雄撰,李轨注。梁有扬子法言六卷,侯芭注,亡。扬子法言 十三卷,宋衷撰。”( 中华书局1 9 7 3 年点校本) 扬雄生平见汉书八十七卷扬雄传:“扬雄字子云蜀郡成都人也,其先出自有周伯侨者,以支 廒初食采于晋之,因氏焉不知伯侨周何别也。巨鹿候芭从雄居,受其太玄、法言焉。”( 中华书局 点校本1 9 6 2 年版) 扬子法言一书,隋志以后,历代目录多有记载: 刘啕 卷二0 六:“扬子法言十三卷。扬予法言卜三眷,宋成补注。”( 中 华书局1 9 7 7 年点校本) 马端临崇文总目:“扬了法言十三卷,李轨注。扬子法言十三卷,柳宗元注。”( 浙江 古籍出版社影印十通本) 朱彝尊经义考 卷十六:“咸尝注扬子法言纠李轨之误五百余义,盖亦工于诃人者。”( 中 华书局四部备要本) 此书前人已有综合考辩,如姚振宗隋书经籍志考证 云: 扬子法言六卷候芭注,亡( 一本作候苞) 下云:“旧唐书经籍志:扬子法言六 卷,扬雄撰。”扬子法言十三卷,宋衷撰( 撰当为注) 下云:“宋衷有周易注,见经部 易家。”唐日本国见在书目:“扬雄法言十三卷,宋衷注。”四库提要曰:“考自汉以来 有候芭注六卷,宋衷注十三卷,李轨解一卷,辛德源注二十三卷,又有柳宗元注,宋威广注, 吴秘注,司马光集注。”( 二十五史补编本) 综合前人见解,可知扬子法言隋朝已有李轨注、侯芭注、宋衷三家注,刘孝标将李轨注法言 另列,侯芭注本至粱时亡佚,此处所引法言当为宋衷注,现存十三卷。汪荣宝有校注本,法言义 疏中华书局1 9 8 7 版。 5 、扬子法言李轨注 世说注栖逸门引用。 扬雄生平事迹已见上条扬子法言。 历代书目多有记载: 刘啕旧唐书艺文志 卷四十七:“扬子法言又十三卷,李轨注”( 中华书局1 9 7 5 年点校 本) 。 欧阳修新唐书艺文志 卷五十九:“李轨注法言三卷( 案此似脱十字。)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