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艺术学专业论文)破解政治顽症的影像乌托邦——中国反腐题材电视剧叙事策略研究.pdf_第1页
(广播电视艺术学专业论文)破解政治顽症的影像乌托邦——中国反腐题材电视剧叙事策略研究.pdf_第2页
(广播电视艺术学专业论文)破解政治顽症的影像乌托邦——中国反腐题材电视剧叙事策略研究.pdf_第3页
(广播电视艺术学专业论文)破解政治顽症的影像乌托邦——中国反腐题材电视剧叙事策略研究.pdf_第4页
(广播电视艺术学专业论文)破解政治顽症的影像乌托邦——中国反腐题材电视剧叙事策略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广播电视艺术学专业论文)破解政治顽症的影像乌托邦——中国反腐题材电视剧叙事策略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摘要 反腐题材电视剧作为参与现实政治,满足大众文化消费的电视艺术样式而存 在,具有不可估量的艺术价值。本文以现代叙事学的理论为依托,以反腐题材电 视剧的叙事为研究的基点,在对中国反腐题材剧的发展历程进行考察后,试图通 过对反腐剧叙事的文化语境、叙事结构策略、叙述处置策略、叙事风格策略和叙 事策略中的不足五个方面进行论述,对反腐题材电视剧的叙事策略进行一个整体 性的分析,以此确立研究反腐题材电视剧叙事的一个新纬度。 关键词:反腐题材;电视剧;叙事策略 a b s t r a c t a b s t r a c t t h ec o u n t e r c o r r u p t i o nt vs e r i e sh a sag r e a tv a l u eo fa r t ,b e c a u s ei ti sn o to n l ya r e f l e c t i o no fr e a l i t yb u tc a l ls a t i s f yt h em a s s t h et h e s i si sb a s e do nt h et h e o r yo f m o d e mn a r r a t i o n t h er e s e a r c hi sb a s e do nt h en a r r a t i o no fc o u n t e r c o r r u p t i o nt v s e r i e s ih a v es u r v e y e dt h eh i s t o r yo ft h ep r o c e s so ft h ec o u n t e r - c o r r u p t i o nt vs e r i e s ia mg o i n gt od i s c u s sf i v ep o i n t s :c u l t u r eb a c k g r o u n d ,t h es t r a t e g yo fn a r r a t i o n f r a m e w o r kt h es t r a t e g yt h en a r r a t i o nt r e a t m e n t ,t h es t r a t e g yo fn a r r a t i o ns t y l e ,t h e s t r a t e g yo fn a r r a t i o n t h et h e s i sw i l lg i v eaw h o l ea n a l y s i so ft h ec o u n t e r - c o r r u p t i o n t vs e r i e sa n ds e tu pan e wc o o r d i n a t eo ft h er e l a t e dr e s e a r c h k e yw o r d :c o u n t e r c o r r u p t i o ns u b j e c t ;t vs e r i e s ;n a r r a t i o ns t r a t e g y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 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 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 为获得壶星太堂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 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 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燃撇c :掰争字慨砷”月日 学位话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直昌太莹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 的规定,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 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直昌太堂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 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 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本学位论文。同时授权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 所将本学位论文收录到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并通过网络向 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妣必亨爷导师虢 签字目期:厶哆年明沙口f签字日期: 日 引言 引言 当代中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与繁荣,不仅创造了中国有史以来的太平盛 世,同时也产生了难以避免、其势汹汹的社会腐败问题,衍生了形式各样的腐 败犯罪案件。对腐败犯罪案件的侦破查处成为执政党和各级政府重要的政治任 务。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这一社会现象和内容逐渐地成为电视剧表现的 重要题材。反腐题材电视剧( 以下简称反腐剧) 也发展成为最受欢迎的电视剧 类型之一,文本的具体数量已是难以统计了。 与反腐剧大受欢迎、大行其道相比,对它的研究,一直以来并没有得到电 视艺术研究界的真正重视,还没有真正完全纳入学术批评的视野。近几年虽然 有学者陆续地介入,但是还处于起步阶段,缺乏深入具体的探索。目前理论界 对这一电视剧类型,还没有达成一个统一的界定。类型上,是笼统地从意识形 态的角度出发,将其划入主旋德电视剧,或说是现实题材的主旋律电视剧,在 这个大的政治化的范畴下,一些学者在具体研究中,提法各不相同,涉案剧、 警匪剧、刑侦反腐剧、政治剧、法律题材或犯罪题材剧等提法都有。此外,他 们的论文论著,大多从文本与社会环境的关联出发,研究反腐剧外在的文化价 值和意义的多,对叙事艺术方面的深入研究少,并且到现在为止,我国还没有 一部专门研究反腐剧的学术专著出现。 其实,当前对反腐剧的研究,没有必要过分纠缠于类型的划分和界定。当 前电视剧的类型融合潮流已是不争的事实,反腐剧涉及或者说来自于其他类型 的情节元素、叙事元素很多,对它的界定是个亚类型的问题,没有必要一定泾 渭分明地划出个独一无二、非此即彼来。反腐剧中,反腐倡廉的主题意旨很是 明显,其间故事的讲述没有不涉及案件的发生和查处的,称之为涉案剧或刑侦 反腐剧是到位的;越是腐败大案,越是与为非作歹的犯罪集团、甚至与黑社会 有联系,所以,象国外理论界那样将其划到警匪剧的大类型中去,也不无道理; 称为政治剧当然也合情合理,优秀的反腐剧,往往既涉及到对掌权者腐败现象 的揭露,对权力缺少监督政治现象的抨击,更离不开对现实政治现象的全面检 讨和反思。反腐败又是一场权与法、情与法、罪与法的殊死较量,法律正义的 体现和维护在反腐剧中无疑是最动人之处,因此,归入法律题材和犯罪题材也 引言 可谓适得其所。 我还认为,作为以叙事为其主要特征的电视剧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 强度参与现实政治的电视剧,反腐剧,站在什么样的立场如何去讲述一个引人 入胜的“反腐倡廉”的故事,不仅决定了单个剧的成功与否,而且决定了整个 类型剧的生存与发展。因而,对其进行叙事理论的深度探究具有更加重要的现 实意义和理论意义。可惜的是,至今,能够系统地对反腐剧的叙事艺术展开深 入系统的研究的实在太少。 为此,本文中,我没有在类型的界定上着力,而是从题材出发,对反腐剧 的叙事策略进行研究。至于文中反腐剧的内涵,我是指9 0 年代中后期以来出现 的展现因权力的异化或滥用而引发的腐败与反腐败、正义与邪恶的斗争,力图 揭示腐败现象的社会文化背景,反思现代政治文明的缺失,表示战胜腐败的信 心和弘扬正义力量的电视剧。一般而言,优秀的反腐剧集中体现了我国电视剧 参与社会改革、重视现实价值的导向性,思想性和艺术性较高。本文试图用叙 事学的观点和方法,结合优秀反腐剧个案的分析,来探讨反腐剧类型文本内在 的结构规律和各种要素之间的关联,对反腐剧的发展脉络、叙事的文化语境、 叙事结构、叙述处置、叙事风格等展开具体研究,以对现实反腐剧叙事策略进 行总体的评判。希望这一角度的选择能拓展对反腐剧的认识视界,丰富反腐剧 叙事艺术的研究理论,同时,也为潜在的、可能的新叙事方法产生启发性意义。 2 第1 章历时态考察:现实政治与文化消费的相求与相斥 第1 章历时态考察:现实政治与文化消费的相求与相斥 由1 9 9 6 年的发轫之作苍天在上算起,到目前为止,我国的反腐剧已走 过了十多年的发展道路,成为一种形态完整、模式趋同、风格独特的电视剧类 型。取材大多来自当代社会生活中查处的腐败大案;人物设置上,分成代表正 义的反腐英雄和代表邪恶的腐败分子的正反两派;情节构造上,往往以腐败事 发始,以将腐败分子绳之以法终,正反两方的殊死较量贯穿过程,这几乎是反 腐题材剧在叙事上的共同特征。 在反腐剧产生以前,也有许多现实题材剧作涉及腐败问题,但反腐败不是 作为一种题材,而是作为主题出现的,如希波克拉底誓言( 1 9 8 7 年) 批判 了官僚主义作风的社会腐败,却没有演绎出反腐败的斗争故事。有些改革题材 电视剧如新星( 1 9 8 6 年) 、人间正道( 1 9 9 7 年) 也含有反腐败斗争的内容, 但只是部分内容,而不是主要内容,且其主旨是表现改革者破旧立新的勇气和 精神,因而我也不把它算作反腐剧。 在官方学术机构的划分中,当代反腐剧属主旋律电视剧,归入现实题材剧 范畴。由于我这里研究的反腐剧也是属于现实题材剧,因此还有必要对现实题 材剧和历史题材剧中的反腐剧作一个区分。反腐剧不论题材时间古与今,都是 以倡导廉洁奉公、弘扬清风正气为精神目标追求,都是“社会主义廉政文化” 的重要载体和传播方式,文化导向作用和教化功能明显。但是二者在内涵和主 题的揭示方式上是不同的。现实题材的反腐剧是对腐败这个当代政治顽症的影 像化求解和表达,着重于对现代政治文明的呼吁和求索,主题大多通过在对当 下腐败案件的叙述和成因的深度剖析中揭示出来。而历史剧中的反腐题材剧, 如一代廉吏于成龙( 2 0 0 1 年) 、海瑞( 2 0 0 1 年) 、天下粮仓( 2 0 0 2 年) 等仍属于古代清官戏,是古代清官廉吏的反腐故事,它们反腐主题的揭示是通 过清官廉吏对腐败案件的深究彻查表现出来的,限于故事题材的时代背景,对 腐败的成因剖析难以上升到对政治体制反思的层面,因而也难以给观众以深度 的观赏心理冲击。 考究我国反腐剧的兴起和发展的缘由,我们可以看到,它是改革开放的现 实政治需求的伴生物,也是契合和满足主流意识形态与大众文化消费的双重诉 3 第1 章历时态考察:现实政治与文化消费的相求与相斥 求的产物。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以来,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 践,推动中国社会进入了社会转型、体制转轨的特定历史阶段。腐败现象这颗 社会的毒瘤,也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不可避免地滋生蔓延开去,成为全社 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引起了执政党、政府和全体民众的深深忧思,一场关系党 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的反腐败斗争由此被摆上新时代的“战场”。面对腐败蔓延的 社会现实和“反腐倡廉”的时政背景,一批有良知的剧作家听从时代的感召和 政治的需要,主动担当社会使命,从不同角度切入“反腐”这一重大社会问题, 展开焦虑性的秉笔书写。由于反腐剧既能够满足大众宣泄对腐败现象不满情绪 的心理诉求,获得“大快人心”的审美快感,又带有主流意识形态的印记,符 合“主旋律”的要求,所以受到官方和民间的双向推动,迅速走向繁荣,并成 为电视受众文化消费中重要的电视剧类型。从九十年代后期起,反腐剧一直是 我国电视剧市场上的热点剧种,占据着黄金时段的荧屏。2 0 0 3 年,北京师范大 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的“中国影视受众研究”课题组进行了一次“北京地区电影 电视观众收视调查”,1 1 0 0 位受访者中,回答喜欢反腐题材的占到3 0 6 铲。 对现实反腐剧的发展态势进行考察,我们可以看到1 9 9 6 至2 0 0 6 年间,现 实反腐剧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崛起期,以苍天在上( 1 9 9 6 年) 为代表作;第二个阶段是徘徊期,以党员二愣妈( 1 9 9 7 年) 和走过 柳塬( 1 9 9 9 年) 为代表作;第三个阶段是繁荣期,以大雪无痕( 2 0 0 1 年) 、 忠诚( 2 0 0 1 年) 、红色康乃馨( 2 0 0 1 年) 、当关( 2 0 0 2 年) 等为 代表作;第四个阶段是调整发展期,以国家干部( 2 0 0 6 年) 、老娘泪 ( 2 0 0 6 年) 为代表作。 1 1 崛起期( 1 9 9 6 ) :小荷才露尖尖角 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进入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经济体制改革 进入了攻坚阶段,经济发展上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但政治体制改革尚未有大 的进步。这种社会环境下,腐败现象愈演愈烈,出现了新的特点:“( 1 ) 在行为 的严重性上,大案要案急剧增多。( 2 ) 在行为的主体上,中高级干部卷入腐败 的人数有上升趋势。( 3 ) 有组织的团伙犯罪活动日益增加。( 4 ) 在腐败现象发 m 黄会林:受众电视删青备偶像剧探析,电影艺术2 0 0 4 年第3 期第6 8 页) 4 第1 章历时态考察:现实政治与文化消费的相求与相斥 生的领域方面,贪污与贿赂活动的人数有上升趋势。( 5 ) 企业中的腐败现象日 益严重。( 6 ) 权力的廉洁度普遍下降,未达到追究违法责任的地步但权力本身 并不干净的准腐败现象司空见惯”。民众的反腐呼声愈来愈大,不满情绪 越来越激烈。反映在电视文艺圈,“面对贪官污吏对国有资产和国有资源的疯狂 鲸吞,面对纸醉金迷中的沉沦堕落和道德沦丧,面对腐败现象对社会主义和公 众利益的严重扭曲,中国电视剧作为影响巨大的影视艺术,没有忘记自己关注 现实、直面人生的重大使命”,。一批有良知的影视艺术工作者开始应声而起, 为民代言。党和政府也把反腐败斗争提到“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 斗争”的高度,反腐力度明显加大,并且从反腐斗争宣传教育的功用出发,给 公共媒介和文艺作品表达反腐败的话语空间开始放大。1 9 9 6 年,反腐剧苍天 在上在中央电视台首播,引起了观众的强烈共鸣,取得了万人空巷的播出效 果。它就像一把电视剧艺术的利剑,透过电视荧屏,直接刺向腐败现象。 苍天在上采用“以人系事”的叙事模式,讲述了某市代市长黄江北同 党内的腐败现象作坚决斗争的故事。剧情自始至终围绕一桩经济犯罪大案来展 开,正面介入了田副省长、女市长董秀娟等一批贪官相互勾结、贪赃枉法的腐 败现象,也正面表现了市长黄江北、反贪局长郑彦章及其助理苏群、市长助理 谢志远等同仇敌忾、矢志反腐的斗争精神和事迹,观众在为他们鼓掌叫好的同 时也看到了党和政府反腐败的决心和可行性。苍天在上将腐败与反腐败斗 争置放到当今广阔的社会背景下、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中加以表现并审视,大 大地拓展了反腐剧作的社会内涵和生活质感。在情节设计上, 苍天在上借 鉴了侦破故事善于设计悬念的方法,以破案为线索引导观众一步步参与对腐败 行为的揭露,既满足了大众的欣赏趣味,又揭示了“反腐倡廉”这一严肃深刻 的主题。苍天在上的历史意义巨大,它以现实主义的态度和史家的勇气, 直面腐败现象,打破了腐败问题的题材禁区,为中国电视剧开拓了新的表现领 域。同年该剧获得第十六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官方对苍天在上的奖 励,标志着反腐剧的生产制作进入了官方扶持发展的时期,从此以后,社会上 发生的许多腐败大案在电视荧屏上得以艺术展现,优秀的反腐剧作也相继涌现。 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r = 的严峻斗争,见新华文摘,1 9 9 8 年第3 期,第l 页 4 时统字:电视影响评析,第1 8 7 页,新华出版社1 9 9 9 年1 月第1 版 第1 章历时态考察:现实政治与文化消费的相求与相斥 1 2 徘徊期( 1 9 9 7 - 1 9 9 9 ) :月上高楼独徘徊 虽然苍天在上开风气之先,为反腐剧的发展开辟了道路,但是因为反 腐剧的极度政治敏感性,受到从剧本创作到成片播出的全程严格审查,对腐败 现象的政治和艺术表现的幅度难以把握,所以很少有创作者愿意从事反腐剧的 创作,人们所期望的反腐剧创作高潮没有如期出现。三年多的时间里,荧屏上 的反腐剧屈指可数,只有党员二愣妈( 1 9 9 7 年) ,黑脸( 1 9 9 8 年) 、 反贪局长( 1 9 9 8 年) 、走过柳塬( 1 9 9 9 年) 等几部。 这一时期反腐剧创作和播出数量极低,处于一种蜗牛爬行的发展状态。总 的来说,还没有完全摆脱改革题材电视剧的窠臼,独立的反腐剧类型意识没有 进一步的发展。根据真人真事创作的黑脸甚至还在有意无意地宣扬苍天 在上中遭受垢病的“青天”意识,艺术表现形式上也谈不上新意。不过,党 员二愣妈和走过柳塬在艺术表现形式上很有创新。党员二愣妈采用 实景拍摄,土言土语的台词,营造了一种原生态的真实,把“一根筋”的农村 党员二愣妈带领本村干部和群众同农村腐败现象作斗争的故事讲得有声有色。 走过柳塬则以结构的精巧和思辨的理性色彩见长,它借助腐败案件夏莲案 来叙事,在类似公路片模式和尼罗河惨案的倒叙解剖式之间形成了一种伸 缩的张力,剧情有张有弛,环环相扣,悬念迭出。它重在通过包治平等省委领 导在柳塬的几天见闻,将各级领导和各种人物对腐败案的各种政治文化心态挖 掘出来,它没有给治理腐败产生的根源开出药方,但是它已经触及并将与反腐 败有关的一系列课题提了出来。观众的独立思考权既得到尊重,也接受着考验。 1 3 繁荣期( 2 0 0 0 2 0 0 4 ) :乱花渐欲迷人眼 这一阶段,是进入新世纪的头几年,我国加入w t o ,经济发展提速,政治 体制改革也“迈出了新的步伐”,尤其是反腐败斗争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大案 要案不断侦破查处,包括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克杰在内的一大批国家和 省部级腐败官员纷纷落马。中纪委、最高检察院等政权机构从廉政文化建设的 需要出发,也积极参与到反腐剧的创作中来,反腐剧表现的领域和尺度得到前 所未有的拓宽,描写腐败现象的广度和深度也进一步扩大,对腐败的电视思考 更加深入。功利性创作加上“高收视率、高广告投放、高回报率”的制作效应, 6 第1 章历时态考察:现实政治与文化消费的相求与相斥 使反腐剧生产和消费市场急剧膨胀,迅速成为电视荧屏上的热门剧种。 反腐剧繁荣局面的到来与反腐电影生死抉择( 2 0 0 0 年) 是分不开的。 2 0 0 0 年5 月,故事片生死抉择在全国甫公映,就迅速走红,当年即取得 2 5 0 0 万元的高额票房收入,继苍天在上之后第二次形成反腐影视剧的收视 热潮。 生死抉择讲的是海州市市长李高成顶住压力、不屈不挠查处腐败的 故事。此剧冲突紧张激烈、情节一波三折、人物命运扣人心弦,腐败的严重性 和复杂性、反腐败斗争的艰巨性和挑战性得到震撼人心的展现。适逢当时各级 党政机关开展“三讲”教育,因此观看和讨论生死抉择被列为为各级党政 机关的一项政治任务。 生死抉择的收视结果表明反腐影视剧在社会文化边 缘徘徊近四年后再次进入了中心和主流。它是反腐剧由弱到强、飞跃发展的转 折点,预示一个空前繁荣的发展局面的到来。 2 0 0 1 年初春推出的大雪无痕是陆天明继苍天在上之后,耗时四年 倾情打造的另一部反腐力作。大雪无痕通过对出身贫苦,靠自己艰苦奋斗 走向领导岗位,曾勤勤恳恳廉洁奉公的副市长周密走向犯罪的心理剖析,反思 了腐败与体制、法律不完善之间的关系,对腐败产生的根源作了更深层的思考, 受到观众的普遍关注。该剧对纪实感的追求、侦破片的形式,言情元素的融合, 还有对犯罪内心世界的探究,表明反腐剧文本在艺术上实现了创新和突破,是 反腐剧艺术创作史上的一竿标杆。同年“纪念建党8 0 周年的献礼片”忠诚 ( 2 0 0 1 年) 通过明阳市新老领导班子交接过程中出现的对政绩、对权力、对人 民群众根本利益和国家民族的利益上种种心态和现象的描摹展现,从社会学角 度对腐败现象进行了剖析。它在严肃的主题中融入了一些轻松诙谐的因素,以 轻松的戏说形式演绎了一个与反腐有关的沉重的社会话题,为反腐剧创建了一 种新的风格样式。这种风格的创造标志着反腐剧在叙事形式的多样化方面又前 进了一步。2 0 0 1 年在荧屏上占尽风光的要数红色康乃馨( 2 0 0 1 年) ,上海首 播即创下2 1 的高收视率,进军全国后,又红遍大江南北。红色康乃馨以言 情剧、悬念推理剧的模式,讲述了一个以反腐倡廉为内核的好看的故事,思想 层面上,红色康乃馨已从“清官戏”走向了“法制戏”,强调必须通过法 制才能扼制腐败,对腐败根源的探究也从个人道德品质深入到体制根源,标志 着反腐剧创作进入了新的阶段。 这几部力作的接连推出为反腐剧赢得了良好的票房收视率,标志着作为一 个商业品牌的反腐剧已经成熟。在“无形之手”市场的推动下,2 0 0 1 年后三年 7 第1 章历时态考察:现实政治与文化消费的相求与相斥 全国电视荧屏上的中长篇反腐剧达到了一个巅峰,数量上占据了电视剧市场的 半壁江山,黑洞( 2 0 0 2 年) 、黑雪( 2 0 0 2 年) 、当关( 2 0 0 2 年) 、 雷霆出击( 2 0 0 2 年) 、风雨乾坤( 2 0 0 2 年) 、欲罢不能( 2 0 0 2 年) 、省委书记( 2 0 0 2 年) 、忠诚卫士( 2 0 0 3 年) 、至高利益( 2 0 0 3 年) 、绝对权力( 2 0 0 3 年) 、国家公诉( 2 0 0 4 年) 尽管这里面鱼 龙混杂、泥沙俱下,粗制滥造者多,精品少,但是这一时期也是反腐剧叙事艺 术继续拓展、类型内涵继续丰富的时期。省委书记、至高利益、绝 对权力、国家公诉等成功之作在走出了早期反腐剧中对腐败现象情绪化 的痛骂和“清官反腐”模式的基础上,对腐败成因的理性思考和对法治呼唤更 加明确、深入和系统:情节构造上以警匪剧为主,进一步借鉴了其他类型剧的 元素,观赏性也进一步加强;贪官好官也不再脸谱化、类型化,而被还原成了 有血有肉的普通人。这些优秀的反腐剧继续推动反腐剧走向新的收视巅峰。 省委书记承袭了主旋律作品的“宏大叙事”模式,在现实社会紧迫问 题皆被涵盖的大环境中,在一个较高的政治活动场景中,以充沛的艺术张力书 写了一场正义与邪恶、正确与错误的激烈交锋,正面托举出三代省委书记感人 至深的“英雄”形象。作品对叙事话语用心关注和自觉调动,风格大气凝重, 在叙事手段、人物塑造、格调营造等方面体现了编导力求精湛的艺术追求,给 人以巨大的审美愉悦和心灵的震撼。至高利益讲述的是边西省和中江市各 级领导对于“政绩工程”表现出来的不同态度和情感波澜,反腐的矛头直指心 灵的腐败、权力的腐败。该剧以政绩的衡量标准为切入点,对“政绩工程”这 一腐败现象的思考发人深省:在人物塑造上克服了前期反腐剧的缺失,写出了 人物性格的多侧面及其发展变化,不论正面人物李东方、钟明仁、贺家国还是 反面人物赵达功,都显得真实生动。绝对权力是著名作家、编剧周梅森继 忠诚、至高利益之后的又一作品,它通过对某经济发达城市一镜州市 一起腐败大案的调查,形象生动地诠释了“绝对权力产生绝对腐败“这一古老 命题,表现了执政的共产党人如何树立正确的权力观这一宏大主题。作品视角 独特,构思精妙,形象典型,艺术张力巨大,被评论家赞为“一部既唱出了改 革开放的正气歌,又敲响了权力监督警钟的惊心动魄、回肠荡气的力作”。 “牟准:正气浩荡警钟鸣响我看电视剧 ,人民t - 报2 0 0 3 年1 2 月5 日 第1 章历时态考察:现实政治与文化消费的相求与相斥 1 4 调整发展期( 2 0 0 4 年之后) :删繁就简三秋树 这一阶段,政治上,中央提出了“建设和谐社会”的发展思想,把在“矛 盾凸现期”维护社会政治的稳定,确保经济社会稳步发展的重要性提到战略方 针的高度予以强调。与此同时,反腐剧播映市场上良莠不齐,一些作品思想艺 术水平低下,社会负面效益大于正面效益,引起了主管部门和许多业内人士的 担忧。2 0 0 4 年度全国电视剧题材规划会议指出,“随着反腐题材电视剧在荧屏 上占据越来越大的份额,在很多剧目中已经出现了腐败层次越来越高、范围越 来越大、案情越来越黑的趋势,腐败势力犹如重重叠叠、无法突破的大网, 让人不知该从何处突围。此外,一些剧目还将情节的中心放在内部权力斗争上, 反腐败反而成了附加的内容,同样是在渲染暴力犯罪”。会上全年申报的3 0 8 部涉案题材的剧目压缩了4 0 之多。2 0 0 4 年4 月1 9 日,国家广电总局下发了 关于加强涉案剧审查和播出管理的通知,其中规定:所有电视台的所有频道 正在播出和准备播出的涉案题材的电视剧及相关节目,均安排在2 3 时以后播 放。虽然,“2 0 0 4 年的限播,属于分层次和区别管理的性质,并不是一刀切”, 。但是关于加强涉案剧审查和播出管理的通知的出台明显起到了调控反腐剧 制作生产的实际效果,国内的反腐剧市场进入了一个冷中求变、积极调整、稳 步向前的发展阶段。 关于加强涉案剧审查和播出管理的通知对反腐剧的创作,应该说是利 大于弊的好事。对反腐题材,怎样写,站在什么立场和角度写,采用什么叙事 结构和话语来写,确实值得思考,否则,泡沫化、浅表化的兴盛背后必定是迅 速消亡的命运。关于加强涉案剧审查和播出管理的通知对反腐剧质量的提 升必然会起到促进作用。2 0 0 6 年,国家干部和老娘泪在中央台黄金时 档播出,好评如潮,再度引起全社会对反腐剧创作的关注,就是明证。 国家 干部置人物于戏剧冲突漩涡中心,在公与私、为人民和为小团体的利益较量 中,塑造了一位颇有深度和个性、为民谋利、清正廉洁的副市长夏中民这一典 型形象。这部电视剧不是在公民意识与封建意识的抗争上做文章,也未在民主 政治的概念范畴内抨击不合理的干部人事制度,而是将腐败干部与群众之间的 矛盾集中表现为这两个阶层利益的根本对立上,尖锐提出了为谁执政、如何执 * 转引臼倪燕赵亮:屯视剧市场多方博奔,新浪两2 0 0 4 年7 月1 6 日。 o 转引臼束文娟的涉案剧i 璺j 流? ,中国广播影 ;! i l 8 月下半月1 8 - 一- 2 1 页。 9 第1 章历时态考察:现实政治与文化消费的相求与相斥 政的民主政治的大问题。叙事上做到了情节元素匀称分布,细节安排恰到好处, 前呼后应,悬念叠加,增强了全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老娘泪则从特殊的 亲情视角,从一个家庭的被破坏和一位老娘的眼泪里折射出腐败的巨大社会危 害性和反腐败的无比重要性。叙事结构上颇具匠心,在一个“追逃”的刑侦剧 故事中嵌入了家庭伦理剧、农村剧,言情剧等类型剧的情节元素,叙事空间的 意境化方面也颇有创建,实现了反腐题材剧艺术创作上的新突破。2 0 0 6 年7 月, 反映粮食行业腐败,关注民生问题的2 0 集反腐题材剧天地粮人又在中央台 适时开播。这些社会人文含量较高、艺术性较强的反腐剧相续在黄金时间段与 观众见面,标示反腐剧的生产与播出步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 1 0 第2 章叙事的文化语境:三方话语的争斗与共谋 第2 章叙事的文化语境:三方话语的争斗与共谋 “电视剧是一种叙事艺术。与其他叙事艺术一样,电视剧叙事也构成一种 话语。”国“电视剧是一种由影像建构的叙事形式,其叙事目的是讲述一个好看 的故事而影像则是完成故事的手段,影像服务于叙事,电视剧是一种影像故 事。” 作为叙事的中国电视剧艺术,诞生于主流文化一统的五十年代,成长于 精英文化兴盛的八十年代,而成熟于各种文化交流碰撞的九十年代。九十年代 以后的中国,又是“娱乐的文化”大众文化昌盛的时代。这样,当代中国就处 于主流文化、精英文化、大众文化多元共存的文化现实之中。“主流文化在我们 的社会中正承担着这种中心意识形态的功能,要求个人向社会主体认同,力图 使社会成员纳入稳定的社会模式之中”, 地维护主流意识形态所肯定的一切既 存的东西,抵制那些对现行社会秩序加以破坏的行为。而精英文化以追求终级 意义、思想深度和人文价值为特征,时刻不忘对各种文化的反思和批判立场。 这样,虽然大众文化正以其强大的力量抗衡着主流文化、精英文化的束缚,但 是主流文化仍旧以国家政策法规的形式对大众文化提出必要的规范,而精英文 化也依旧捍卫着文化理想的尊严,并不断向大众文化的文化品格提出批判和警 示。三种文化话语的争斗与共谋,造就了中国电视剧独特的生存语境。作为主 旋律作品的反腐剧同样难逃这样的现实,并且主流文化的政治意识形态的控制 效应体现得更为明显。 2 1 统而不同的生存状态:三方话语的争斗 中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有着特殊的文化传统和文化氛围。从文化政 策角度来看,影视剧始终被看作“寓教于乐”的舆论工具和教化工具,影视剧 作必须表现。“社会主义文化主旋律”,为确保这一目标的实现,国家一直运用 各种行政、经济手段对“主旋律文化”、“主流意识形态”进行扶持与推广, 。杨新敏:电视剧叙事研究文化艺术出版社2 0 0 3 年5 月第一版第5 8 页。 。刘婷:影像叙事第5 l 夏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 0 0 6 年第一版。 。陈刚:大众文化与当代乌托邦第4 4 页,作家出版社1 9 9 6 年版。 第2 章叙事的文化语境:三方话语的争斗与共谋 官方意识形态的绝对权威在文化格局中一直得到了维护。进入2 1 世纪以后,“文 化工业”被普遍认可,文化生产消费的时代背景和发展模式发生了重大的改变, 但是,国家仍然没有放松监管,对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创作审查的更加严格、“主 旋律”节目比例在黄金时间的提高、“五个一工程”奖及“华表奖”等奖项的 推出,种种举措,表现出的是官方意识形态趋向的相对强化。也就是说,主流 意识形态从来没有放弃自己绝对的话语霸权地位,并一直在通过显性或隐性的 方式保持着对大众文化及精英文化的控制。反过来看,在当代经济、文化格局 中,精英文化虽己边缘化,但由于文化历史传统的作用,精英群体作为普通大 众的精神导师的地位在民间仍然受到尊重,大众对于精英文化的渴慕情结也不 可能短时内淡漠,依靠知识及威望。精英群体仍然维持着自己在精英文化时代 的“余威”。对于大众文化来说,尽管文化工业的氛围基本形成,文化产业的 经济基础日益雄厚,但它毕竟处在社会主义中国的特殊经济现实之中,还缺乏 完全市场化的体制保障,也没有西方那样成熟的市民阶层的支撑,并且处在其 他两方的制约和排挤之中,因此拥有完全的文化霸权对它来说还是一个遥远的 梦。“在这样一种错综复杂的经济、文化格局中,当代影视文化界成为了一个 色彩班驳的视觉话语竞技场。”0 这种争斗与竞技在反腐剧中主要体现为: 2 1 1 主流文化话语:在执政党的领导下坚决反腐 主流文化的核心是政治思想和政治心理,强烈的政治意识形态是其话语的 主要特征。当代中国政治第一的文化传统使得政治意识形态对文学艺术的支配 一直达到绝对地位。尤其对于现实政治色彩浓厚的反腐剧而言,主流文化话语 也就是政治话语。时政的需要催生了反腐剧的诞生,同样是时政的现实制约着 反腐剧的话语表达。 一方面,要坚决反腐败。腐败是人类社会的政治顽症,是世界各国的公害。 它最容易引起民众对当政者的痛恨和对政权合法性的怀疑。因此,反对和惩治 腐败是每一个先进的执政党和开明的政府的施政纲领之一。中国自毛泽东时代 起,共产党和国家高层领导对腐败危害的认识就非常深刻,对腐败现象的整治 一直没有放松。改革开放以来,腐败现象在我国重又滋生和蔓延,激起了广大 。丁莉f i | f 共谨与斗争的话语竞技场“视觉转向”背景中的影视文化格局,杭州商学院学报2 0 0 4 年第一期9 0 页 第2 章叙事的文化语境:三方话语的争斗与共谋 人民群众的极大愤慨和不满,很多相关机构和媒体在9 0 年代进行的社会调查表 明,民众对腐败现象十分痛恨,迫切要求政府解决。正如陆天明在接受记者采 访时说的“从上世纪8 0 年代末期以后,似乎是任何一个中国人,对于腐败 和反腐败这个问题,都有满肚子话要说。”。各种嘲讽抨击官场腐败现象的 民谣、顺口溜、民谚,在社会上广为流传,从一个侧面表达了人民群众对腐败 现象的愤恨态度和希冀政府早日肃清腐败的意愿。民众反腐呼声日益高涨,党 和国家领导人的反腐表态也是不绝如缕,“反腐败”成为8 0 年代以来出现频率 最高的政治意识形态话语之一。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初期就深刻分析了腐败现象 迅速滋长的形势及其严重危害,要求采取坚决措施加以制止。他强调:“要整好 我们的党,实现我们的战略目标,不惩治腐败,特别是党内的高层的腐败现象, 确实有失败的危险。”。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将反腐败斗争提到 了“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的高度,对党风廉政建设一直常抓不懈。1 9 9 2 年党的十四大指出:“坚持反腐败斗争,是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重大问题。 要充分认识到这个斗争的紧迫性、长期性和艰巨性。在改革开放的整个过程中 都要反腐败。”。这十多年来,党中央做出了许多重大决策,明确了反腐败斗争 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工作格局,反腐败斗争的力度 不断加大,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据有关资料显示,仅“1 9 9 2 年l o 月到1 9 9 8 年6 月,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8 9 7 7 0 0 多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8 3 3 8 0 0 多 人,在受处分的党员干部中,县( 处) 级干部2 6 3 3 4 人,厅( 局) 级以上干部 2 2 7 0 人,通过查处违法违纪案件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5 1 0 9 亿元”。一批大案 要案浮出水面,一个个高官纷纷落马,我国的反腐败斗争的业绩举世瞩目。在 这种背景下,通过文艺的形式展现党反腐败的决心和成就,或者说把表现反腐 倡廉的文艺作品作为党风廉政建设的生动教材,也就成为官方推行的一种政策 措施。以沈阳“慕马案”、远华走私案、于新华一人告倒1 3 2 位贪官等大要案为 原型的反腐剧大江东去、忠诚卫士、大雪无痕等就是这样陆续搬上荧 ”文学报j2 0 0 0 年第1 t 8 4 期 4 邓小平:第三代领导集体当务之急r 邓小平文选第3 卷,人民出版社1 9 9 3 年版第3 1 3 页 。江泽民:在全国组织部长会议上的讲话,( 1 9 8 9 年8 月2 1 日) ,十三大咀来重要文献选编( 中) , 人民出版社1 9 9 1 年版,第5 8 0 页 ”转引自陈波:中国反腐败二十年。人民出版社,2 0 0 0 年版第3 2 9 页 珊中纪委办公厅,中纪委研究室编:继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一中央纪委一,二次全会专 辑,中国方正出版社1 9 9 8 年版第6 3 ,6 4 页 第2 章叙事的文化语境:三方话语的争斗与共谋 屏,被官方用作“反腐倡廉”的“有效形式”的。 另一方面,反腐败必须在党的领导下进行,不能借反腐败否定党的领导, 否定社会主义;可以揭露腐败,但不能由此否定党领导下的改革开放。在改革 开放政策推行不久,邓小平就提出“必须在思想政治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 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的论断。后来又不断强调“在整个改革开放的 过程中,必须始终注意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九十年代,腐败现象的加剧,对 腐败的揭露批判的文艺作品越来越多,对文学艺术作品的审查制度也一度加强。 腐败要反,但要注意是“在一定范围一些领域内”,决不能允许过度描写黑暗, 尤其在描写腐败等黑暗面时否定党和政府领导的改革开放、否定四项基本原则。 于是,在官方许可的范围内暴露问题,“不踩线”,成为许多文艺工作者遵循的 准则;“冲突一解决”的叙事模式、“光明的尾巴”的结局,成为文艺创作中的 “普遍规律”。针对9 0 年代以来意识形态呈现出多元走向的趋势,官方主流文 化又提出弘扬“主旋律”的文艺政策,强化维护国家意识形态的重要职责。“主 旋律”文艺作品即是主流意识形态的审美表意形式。“弘扬主旋律,就是要在建 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指导下,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发 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和精神;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改革开 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和精神;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 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大力倡导一切用诚实劳动争取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 。对如何弘扬主旋律,江泽民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中 国作协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了这样的具体要求:“文艺要讴歌英 雄的时代,反映波澜壮阔的现实,深刻生动地表现人民群众改造自然、改造社 会的伟大实践和丰富的精神世界。文艺工作者要努力在自己的作品和表演中, 贯注社会主义、爱国主义的崇高精神,鞭挞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和 一切消极腐败现象。”回包括主流电视剧在内的一切文艺形式,都要坚持正确的 思想政治方向,注意导向作用,以实现“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 “邓小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1 9 7 9 年3 月3 0 日) ,邓小平文选第2 卷人民出版社1 9 9 4 年版, 第1 6 4 页。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 1 9 9 2 年1 月1 8 日一2 月2 1 日) t 邓小平文选第 三卷,第3 7 9 页。 o 人民h 撤1 9 9 4 年1 月2 5 日第一版关于江泽民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 的报道。 “江泽民:在幸国宣传思想工作上的讲话( 1 9 9 4 年1 月2 4 日) ,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上) 人 民出版社,1 9 9 5 年版。 1 4 第2 章叙事的文化语境:三方话语的争斗与共谋 引导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 的伟大任务。符合主旋 律要求的反腐败文学影视作品,可以获得官方组织的“五个一工程”、飞天奖等 评奖活动的奖掖扶持,那些被认为危害主流文化、不符合“主旋律”的反腐败 文学影视作品,则会在政府严格的审查制度前受阻,落个被修改、批判乃至封 存的命运。著名编剧陆天明也经受过这种审查的“痛苦”,在完成苍天在上 之后,他就曾发誓:“今生今世再也不写此类题材的东西了”,其原因就是“我 真的觉得写这类东西太难太难了。难就难在它的政策性政治性太强,约束太多, 局限性太大”。有“反腐剧专职导演”之誉的著名导演雷献禾也因为多次遭遇 过类似的命运而说出“拍反腐剧真是在冒险”o 的感慨。他导演的大雪无痕 在播出审查时多次修改,大江东去在剧本审查阶段就不停地被要求修改。2 0 0 4 年关于加强涉案剧审查和播出管理的通知下发,包括反腐剧在内的涉案剧 被通令退出黄金时档,不能不说是主流文化话语强势地位的明证。 2 1 2 大众文化话语:官场故事和反腐欲望的商业甩卖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中国进入了大众文化时代。“到9 0 年代,中国的消 费文化基本发展成型,大众文化成为人们主要的文化需求。”。所谓大众文化是 “在工业社会中产生,以都市大众为其消费对象,通过大众传播媒介传播的无 深度的、模式化的、易复制的、按照市场规律批量生产的文化产品。”。大众文 化只以市场需求和商业利润为圭臬,并不以个性、创造性、美学韵味为旨归, 对它来说,精英文化强调的艺术品的美学价值和精神价值,真是太遥远太虚幻 了,如何顺利地实现它作为一件商品的使用价值在市场上的价值变现,才是它 最高追求。关心经济效益,一切以经济效益为转移也就成为大众( 商业) 文化 叙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由此,我们看到的是,大众文化话语的商业策略、广 告效应代替了精英文化对人文关怀和心灵升华的执著。在这点上,作为大众文 化艺术典型形态的电视剧,表现得尤为淋漓尽致。因为电视剧的经济效益获得 。江泽民: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上的讲话( 1 9 9 4 年1 月2 4 日) ,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上) 人 民出版社,1 9 9 6 年版。 。转引自北京晨报记者佟奉燕的反腐题材剧 再次牵动人心,见东方网2 月1 日。 “转引自周媛的雷献禾透露 拍续集坦言反腐剧是冒险,浙江在线新闻网2 0 0 6 年6 月2 1 日。 洪了诚中国当代文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 9 9 9 年8 月版第3 8 6 页。 。苗袜电税艺术哲学,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 9 9 7 年4 月第1 版,第1 2 1 页。 第2 章叙事的文化语境:三方话语的争斗与共谋 实现的主要途径是广告,而对于广告商而言,电视的艺术或非艺术无关紧要, 只要你这电视剧收视率高,能够使尽可能多的电视受众接触到他们的广告,就 达到了他们的目的。这样,又反过来刺激电视剧的生产制作者从广告收入出发, 为取悦他人而扭曲自我,为了屈从于世俗甚至不借亵渎灵魂,在媚俗的道路上 越走越远。“大众文化是一种复制活动。市场的需要是它的唯一准则,除此之外 没有任何标准。”。“它不再是像阿多诺所欣赏的那样通过否定的中介来反映社 会,而是取消了与社会之间的距离,是否定性的消解,这就是升华一以直接 满足为中介的替代。因而,大众文化放弃了超越性,立足于世俗的基础:现 实便是合理的,既定社会尽管有种种不足,倒也不负所望。它非但不构成对现 存文化的反思、批判和重建,事实上往往起着维护现存文化、助长消费享乐主 义的虚假意识形态、强化大众商业文化霸权的功用。”。意义对商业性电视剧来 说是没意义,如果说要有意义,大众性、娱乐性、畅销性才是唯一的意义,因 为商业性电视剧是一种商业投机基础上的“娱乐的艺术”。在大众文化艺术中, 主流文化话语和精英文化话语假使被借用,不是为了增加深度,而是扮演商业 话语的调味品的角色,只是为了使大众话语编造的故事更新鲜、时尚,更适应 社会的艺术消费趣味,更能够因为好看而吸引观众罢了。当然,大众文化艺术 也有其积极的一面,虽然这些大众文化产品质量一般不高,却毕竟有史以来第 一次充分满足了普通民众对文化艺术的需求。同时,为了促进销售,大众艺术 特别重视公众的口味,因而真正成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 反腐剧作为大众文化艺术样式之一,同样不能逃脱大众文化艺术的商业本 性和媚俗特性。反腐剧投资方和制作者从市场生产和消费的需求出发,充分审 视和挖掘了中国电视大众对政治文化、对政界( 通俗的称之为“官场”) 、对政 治人物( 通俗地称之为“官”) 的欣赏需求和观赏心理,围绕一个或多个反腐败 案件来展开情节,尽力将一个个“官场腐败”和“好官抓贪官”的当代版的“古 代公案故事”讲得惊心动魄、曲折离奇、生动有趣,让电视机前的观众在过一 把“窥视”官场风云变幻的瘾和发出“贪官决没有好下场”的慨叹后满足地离 开电视机,让自己的投资和制作得到最大限度的利润回报。其实,反腐剧投资 方和制作者“诊脉”出的这种观众欣赏心理是我们民族文化心理积淀的反映, 因为当代中国是个由历史久远的封建社会过来的正向现代化迈进的国家,长期 。陈刚:丈众文化与当代乌托邦,作家出版社1 9 9 6 年9 月第一版,第3 6 页。 o 陈刚:大众文化与当代鸟托邦,作家出版社1 9 9 6 年9 月第一版,第3 3 页。 1 6 第2 章叙事的文化语境:三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