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让您的孩子更“听话”.doc_第1页
如何教让您的孩子更“听话”.doc_第2页
如何教让您的孩子更“听话”.doc_第3页
如何教让您的孩子更“听话”.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讲:如何教让您的孩子更“听话”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听话”,因为听话的孩子很“乖”,好教育,让人省心。然而,太听话的孩子容易失去个性,缺少创造性,未必就是好孩子。所以,当你的孩子不听话时,大可不必担忧。当然,如果你的孩子太不听话,那就属于任性和顽皮了。对待这样的孩子,一不要过分责备,二不要过于担心,只要方法对路,你的孩子完全可能变得更加优秀。父母会说话,孩子才听话想和孩子沟通时,先悦纳家长在跟孩子交流时,首先要尝试去接纳孩子,特别是要接纳孩子的情绪,然后再想办法引导,而不是开始就否定孩子的情绪,用命令的口吻要求孩子干什么。因为从人的本性来说,一个人最喜欢的是自己,第二喜欢的就是喜欢自己的人。只有家长先接纳孩子,孩子才能喜欢家长,才会听家长的话。孩子出现问题时,先倾听问题孩子往往出在问题家庭,只有家长耐心地听,孩子才能说;只有家长平等地说,孩子才能听。家长会倾听,孩子才能说;家长会说话,孩子才听话。一是先冷静后交流。家长高兴的时候对孩子比较友好和宽容,愤怒的时候对孩子就比较苛刻和敌对。经验告诉我们,与孩子沟通要先处理情绪,再处理问题。二是先倾听后沟通。作为父母首先要学会倾听,只有倾听才能知道孩子的心理活动,如想些什么、遇到什么困惑、需要家长做些什么,也只有倾听才能把自己的想法渗透给孩子,让孩子接纳。倾听是沟通的前提,是尊重的体现,是对孩子的信任和理解。善于倾听,习惯倾听,做孩子最好的朋友,这样孩子有快乐会第一时间和你分享,有苦恼也会首先向你倾诉。三是先赞美后提醒。家长要多发现孩子的优点和长处,不能总盯着孩子的弱点和不足。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让孩子每一次进步都得到承认和鼓励,孩子就会在一次次的鼓励中越来越优秀,越来越有成功感。常常受到表扬、鼓励的孩子更有自信心和适应能力,它能激励孩子战胜自我、完善自我。长期得不到家长正面评价的孩子,成就感缺乏、挫折感强,也会存在一些如性格内向、自卑、不擅社交等人格缺陷。不同的话,分开说一是关心的话:简练说。有位聪明的妈妈曾在儿子上学前故意问:“路上应该注意什么?”儿子快乐而骄傲地回答:“注意安全。”由此可见,对于关心的话,家长干脆、简练的嘱咐会更加有效。二是知心的话:含情说。例如,以“爸爸给你讲故事,讲爸爸像你这么大时的淘气事儿”开头进行交谈,两代人的交流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知心话能为孩子所接受、理解。三是开心的话:带理说。例如,有一位父亲看书时太困,睡着了,连眼镜都没来得及摘。醒来后,女儿问他,为什么睡觉时还戴眼镜。这位父亲灵机一动,诙谐地说:“爸爸做梦也在看书,不戴眼镜看不清字呀!”四是忧心的话:变通说。如果孩子成绩下滑了,父母应该先分析一下原因,然后再有针对性地和孩子交谈,让他明白你的忧心与关心,而不是责骂和训斥。对于一些不适合直接同孩子当面说的话题,可采取留纸条、写信、向孩子推荐一篇文章、一本好书等方式进行沟通。极端的话,不能说一是“揍死你”。“我揍死你!揍死你”这一类话只会降低父母的威信,并且这句“大话”,根本无法兑现,孩子并不会因此而停止他的活动。二是“没出息”。父母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常常导致成人蔑视孩子,并且常常把孩子当成自己控制的对象,一定要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对待他们。三是“你滚吧,想去哪儿去哪儿”。有些父母利用孩子依赖性强的特点,动辄就用抛开不管一类的话来恐吓孩子,发泄自己对孩子的不满。不少任性要强的孩子,因为忍受不了父母的嘲弄逼迫而离家出走。怎样让孩子与你“合作”对孩子表示理解和同情作为父母,一旦孩子认为你明白了他的想法,要想赢得他的合作就会变得非常容易。当孩子感到被理解时,会很高兴,于是就愿意听取别人的意见,共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式。注意交流的方式一是描述,把你看到的事或问题描述出来。例如,当你的孩子上完厕所,而没有关灯时,你不要这样说:“茵茵,跟你讲过多少遍了?上完厕所要把灯关掉。”要这样描述:“茵茵,厕所的灯还开着呢!”二是给孩子提供信息。例如,当你的孩子喝完牛奶,而没有把剩下的牛奶放回冰箱时,你不要这样说:“谁喝完牛奶没放回冰箱?”要这样为孩子提供信息:“牛奶不放回冰箱会坏掉的。”三是用一个词描述。例如,当你的孩子没有按你的要求换睡衣时,你不要这样说:“丽丽、娟娟,我叫你们多少次了去换睡衣,你们却一直在乱闹,我们讲好了看电视前要穿好睡衣,可你们做到了吗?”而要用一个词描述:孩子,睡衣!”四是说出你的感受,但要注意避免谈及孩子的品性或个性,只描述自己的感受,这样对孩子最有帮助。要说“我我觉得”例如,当孩子忘了关纱门时,你不要这样说:“你怎么回事?怎么老是不关纱门?”要说出你的感受:“不关纱门我很生气,我不想饭菜落上苍蝇。”五是使用字条。当人们不断指出你的错误的时候,你往往会有抵触情绪,而不太愿意去做你该做的;如果只向你描述问题,你就能把注意力集中在问题本身上。同样,当你向孩子描述问题的时候,也就告诉了孩子怎么去做。为此,你不妨对孩子多使用字条,告诉孩子出现的问题。例如,在字条里告诉孩子:“宝贝,你的衣服上的汗味太重了女儿,你最近爱对妈妈说讨厌,这是为什么?儿子,你起床时,闹钟都响半天了”。孩子“太不听话”,怎么教尝试暗示法让孩子听话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者的意图,它的教育效果越大。”所以,很多父母在对待孩子的教育上,应去掉那些让人不快的“要求、命令、必须”等词语,而通过“启发、暗示、商量等形式来进行,这样孩子会更乐于接受,更喜欢。对孩子影响最大的暗示就是体态手势、表情。是眼神暗示。吃过晚饭,爸爸给林林讲故事。讲着讲着,林林的双手搞起了小动作。爸爸没有停下来,不过他用眼睛紧盯着儿子的小手。不一会儿,林林“醒”了过来,双手安静了。眼神是一种无声的语言,比语言能更细腻更清晰地表达感情。眼神暗示就是用眼睛把要说的话、要表示的态度暗示出来。二是表情暗示。家里来了客人,平平有了小伙伴高兴得忘乎所以,发起了“人来疯”。他一会狂笑,一会尖叫,连爸爸的眼神也视而不见。于是爸爸猛地皱起了眉头。这下,平平总算看到了,声音也降低了不少。人的表情能传达多种信息,比如肯定、同意、可以、不能、不该等。孩子做了好事,你对他赞许地点点头;孩子经过努力,解出了一道题,你对他会心地笑笑,都是一种最好的激励。三是语言暗示。甜甜早上起床后从不叠被,妈妈提醒过几次,但效果不理想。一次,妈妈告诉甜甜,今天遇到楼下亮亮的妈妈说亮亮真乖,每天总是自己把床被打理得整整齐齐。甜甜听后表面上不以为然,但渐渐地自己动手学会了叠被。既然是“暗示”,就是不用语言直接表态。当要表扬或批评时,而采取一种迂回的方法,用讲故事、打比喻、作比较等把自己的观点巧妙地“点”出来,让孩子心领神会,在一种柔和的气氛中接受教育。四是动作暗示。周末,晚上9点多了,小飞还坐在电视机前。妈妈一言不发,却站起来把孩子床上的被子铺开,自己也停下手中的工作,上床休息。无声的语言提醒了小飞,小飞马上走进了自己的房间。动作暗示就是用体态语言把自己的想法表露出来,从而教育孩子。家长辅导孩子做作业时,发现孩子坐姿不正,可以面对孩子做几个挺胸的动作,并书写一两个字,让孩子接受这些暗号,他就会学着做出反应。其他有效办法一是友善的态度。如果你在对孩子说话的时候使用正常的音调与和蔼的态度,孩子可能会更认真地听你说。二是暂停。在孩子一时无法接受你的要求,甚至要发生争执时,一定要克制自己的情绪,你可以说:“我不想现在来处理这个问题,我们稍后再来谈论它吧。”三是教孩子道理。当孩子犯错误或行为无礼的时候,不要立即处罚他,应该以友好的口吻来教育他应该注意自己的行为和举止。“你玩完的玩具不应该随处乱丢,下一次请把它放入它应该放的地方,玩具架子才是玩具的家。玩完的玩具应该让它回自己的家,就像你一样,如果你在外面玩完了,我把你丢在街上不让你回家,你觉得对不对?”四是讲话的出发点要积极。不要这样对孩子说:“我要说多少次你才会去刷你的牙齿呢?”而应该说:“去刷你的牙齿,我想知道你什么时候能完成,我想看看你是否可以刷得很干净。”五是向孩子解释而不是威胁。当孩子向你说他为什么这样做的时候,你应该给孩子解释的权利,让他简短地解释他为什么需要做这件事,之后再向他解释清楚这样做错在哪里,他没有理由这样做的原因,以及正确的做法。六是珍惜每一次机会。不应该将所有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孩子不当的行为举止上,其实每个冲突发生的时候,都是我们教育孩子的机会。千万不要错过它,要好好利用它因势利导教育你的孩子。七是给予激励。可以通过一些只言片语来激励你的孩子,通过合作的方式来鼓励他的进取。类似的话语有:“你看,别的小朋友都能做,你一点儿也不比他们差,你完全能比他们做得更好,对不对?”八是要有柔性。如果你的小孩问:“在我们回去之前,我可以看完这一场表演吗?”如果可以,应该让出一些时间来给你的孩子。你应该尊重孩子请求的权利。九是摆脱武力威胁。当出现问题的时候,不要说:“你要是再这样,你就快挨打了!还记不记得上次我为什么打你?”这种武力威胁实在是天大的错误,尤其更不应该提起以前对孩子造成的痛苦。武力威胁只能让孩子认为你是个专制粗暴的家长,而越发拒绝与你合作。十是因事制宜。教育的方式方法应该多样化,在发现孩子犯错误时,不要每次都用一种面孔、一种说理的方式,孩子会感到厌倦。你完全可以变换一些花样,因事制宣,尝试孩子能接受的各种方式。例如,问题出现时先筒单处理一下,然后在有时间的时候再通过讲故事、做游戏、去动物园,参观博物馆、郊游等形式,结合看到听到的事物深入地阐明你要告诉他的那个道理。在冲突的当口,孩子往往不容易接受批评,但在事后进行这种耐心的教育,孩子就容易接受了“顽皮”的孩子,怎样调教正面引导孩子的“顽皮”行为从某种意义上讲,孩子的不听话恰洽反映出他有主见,而所谓好争斗恰恰反映出他有进取心。虽然主见多带有主观和无知的倾向,进取心也有些逞强和虚荣心的成分,但这并不能掩盖孩子在顽皮中所表现出来的值得父母赏识和鼓励的闪光点。因此,对于顽皮的孩子,父母要站在赏识的角度上给予正确的引导,可有针对性地带孩子看电影、逛公园、参观展览馆。或者学习唱歌及绘画等。通过多渠道教育,因势利导,更换兴奋点,使他们将过剩的精力、体力发挥到适当的活动中去。这样不仅可以满足孩子好动和求知的心理和需求,丽且可以让孩子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从而收到更加理想的效果。关注孩子“顽皮”背后的心声孩子打架、争吵、捣蛋孩子的顽皮行为,令家长苦恼不已!但是你明白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吗?“顽皮”背后的心声是什么?如:“其实,我只是想你们多关注我一点儿”有的家长整天忙于工作,缺少时间照顾孩子,所以在周末,孩子就一反常态。其实孩子会通过捣乱吸引爸妈妈更多的关注。正确的做法是:在平时,爸爸妈妈就应该多关心孩子,而不只是在周末;在平时,可以给孩子电话,送他喜欢的礼物,最重要的是让孩子明白,爸爸妈妈是很关心、很爱他的。孩子爱说“不”,怎么办缓解学龄前孩子的叛逆一是多项选择法。例如,当孩子不愿意睡觉时,你可以试试这样的方式:“宝宝,必须睡觉了。因为明天我们还要做很多事情。如果你现在还不想睡觉,可以选择再听一个故事或者玩十分钟,你选择哪一个?”这种多项选择法在与孩子打交道的过程中十分有效,很多孩子即使两个方案都不是自己原来想要的,也喜欢自己拿主意、作决定的感觉,所以能接受;并且因为方案是自己选择的,所以执行起来十分干脆。二是约法三章法。孩子生来就是有秩序感的,可以利用这种心理和他共同商定日常的作息时间及对某些事情的处理方式要共同商定;否则个外在的规则会被宝宝视作异己加以排斥。一旦他参与了制定,便会觉得这些规则很神圣,并会努力遵守。你也要认真对待孩子的约定,在发生冲突的时候,可以提醒他遵守约定。三是角色扮演法。轻松的亲子游戏能让孩子明白应该做什么。你可以装成一个做事拖沓又极不听话的孩子,让宝宝扮演妈妈的角色,看看他是如何来对待你的。有的宝宝会用你常用的方式对待你,也有的宝宝会用他心目中期望的你对待他的方式对待你,你需要细心观察。通过角色扮演,亲子之间的对抗就会减少。沟通化解青春期的对抗青春期的孩子,会从心理上摆脱对成年人的依赖,表现出追求独立的倾向。家长在与渴求自主、力求摆脱成年人的孩子打交道时,如果没有高度的教育艺术,要实现对他们的教育是非常困难的。为此,应寻求以下方式解决这个问题:一是尽量养成家庭聊天的习惯。家庭聊天不仅可以引导孩子养成倾听与倾诉的习惯,还可以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使每个家庭成员都更善于倾听,彼此关心。二是沟通的问题要具体化。家长有一种习惯就是容易语重心长,但是说出的话又特别笼统和空洞。有益的方式,是要以一种具体的问话,通过鼓励的方式渐进式地与孩子沟通,这样就比较容易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而且能够把握住孩子思考、行动的方向。三是创造各种形式的沟通渠道。孩子若比较喜欢音乐,那就采取音乐的方式,要循循善诱。面对孩子的反抗,父母这样做孩子对父母的教育产生抵触情绪,不接受父母的指点和批评,我行我素,父母可以尝试以下处理方法:一是坚定立场。如果你一定要孩子做某件他不情愿做的事情,就应该向他做出解释,告诉他:“你应该戴上帽子,这样就不会被晒伤了。”然后明确告诉他戴与不戴的结果:“如果你戴帽子,我们就可以在公园里玩;如果你不戴,我们就只好回家了。”你可以给予警告,但必须说到做到,这样可以让孩子领悟到即使是试探也是有极限的。在孩子给予配合的时候,记得要夸奖他,你的鼓励和耐心对他的影响将是长远的。二是以身作则。当孩子出现一些问题时,家长总是要问上一句:“这孩子是怎么了?习惯从孩子身上找原因。其实,许多问题产生的根源是父母。孩子的某些叛逆心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