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论文)现代测验多面rasch技术在学科能力测评中的应用.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嬲 现代测验多面r a s c h 技术在学科能力测评中的应用 摘要 学科能力评估在学校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既是对学生上一阶段学习状 况的检查,也是推动后续学习的一大动力。目前在我国的高校中主要采取闭卷考 试及开放考试的形式评估学生的学科能力水平。闭卷考试能考察学生对知识点的 记忆,命题、评分都简单易行,但很难考察学生的对知识整体的理解,难于测察 学生高层次的能力,而且学生容易死记硬背;开放式考试虽能考察学生高层次的 问题解决能力,但由于没有标准答案,评分较难,若只有一位老师评分的话,评 分的主观性很难克服,影响评分的精确性。 本研究采用p o w e r p o i n t 评估及概念图两种表现性评价方法对学生学科能力 进行测评,表现性评估方法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励学生自 主地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将学生推到学习的主体地位。研究一是 在应用心理学专业大三年级学生的多元统计方法分析课程中采用p o w e r p o i n t 评估法,评分采用学生自评和互评,以期学生能在比较中发现自身的优势及有待 提高的方面,促使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也令学生对评估结果更加信服。研究二 是在教育硕士的教育与心理统计课程中采用概念图法进行测评,概念图法被 证实是一很好的评估方法,它不仅能评估目标测试中所能测到的知识,而且还能 评估学生对知识间关系及整体的理解;在结果的呈现上,概念图法不仅仅有量化 的形式,而且可以对概念图进行质的分析。两项研究的评分标准都采用自编的五 点量尺。 对这两项表现性评价本文采用多评分者进行评分,这样克服一人给分的主观 性,对评分结果用多面黜l s c h 模型进行分析多面模型是处理多评分者评分 的最佳统计方法,它能提供本研究的信效度信息:它以原始得分作为学生能力指 标的不科学性,获得更为真实的学生能力估计值;多面鼬模型分析还提供关 于评分者、学生能力、评分标准、评分量尺及评分者与各侧面交互作用的详细信 息,为改进测验提供参考。 本文主要得出以下研究结论: ( 1 ) 多面r a s c h 模型对学生的能力估计是使用潜在特质值,而非原始得分, 潜在特质值是剔除了各种误差后获得的,更能代表学生的真实能力水平。 ( 2 ) 多面脚模型对学科能力进行评估,不仅能考察评分者之间的严厉度 差异,还能分析评分者自身的内部一致性程度,评分者跨受测者、跨评分标准的 一致性程度,及评分者与受测者、评分者与评分标准的交互作用,从而能够分析 评分者偏差的具体模式,为改进测验提供信息。 ( 3 ) 多面r 矗s c h 模型还能对评分标准及评分量尺进行分析,提供评分标准难 度信息及评分量尺使用情况报告,根据这些信息可了解评分标准及评分量尺的设 置合理性及如何对其进行改进。 ( 4 ) 学生互评p p t 的方法是合适的评估学生能力的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增加师生、生生互动,能评估学生高层次的能力。 ( 5 ) 多评分者( 专家) 评估概念图法是很好的评估学生学科能力水平的方 法,多面r a s c h 模型分析显示,评分者较好地行使了评分职能,评分标准及评分 量尺的设置也是合理的。 关键词:多面蛐模型;表现性评价;概念图 a p p l y i i l g t h em a n y f a c e tr a s c hm o d e l t oe v a l u a t ec o l l e g e s m d e n t s p e r f o m a n c e a b s 瞰c t s u b j e c ta b i l i 锣舢s e s 锄e n tp l a y s 锄曲p 0 删r o l e i ns c h 0 0 le d u c 撕o ni nb 0 l 内r c h e c l ( i i l g 也el e a m i i l gc o n d i t i o 璐o fs t l l d e n t s i n 内册e rs t a g e 距dp r o m o t i n gn l e f o l l o 、- u ps t l 衄y b u tt t l ec 哪t 嬲s e s s m e n to f 锄场e c ta b i n 够i ss i i l l p l ei n0 wc o m l 略 t h em a i nf o m st a k e nb ys o m ec o l l e g e sa r ep a p e r - p e n c i lt e x ta n do p e n 铡锄n i 豫t i o n p a p 删c i le x 删0 nb a s 蚴m y a d k s ,f o re x 锄p l e ,s t u 【d e 】吣伽t 0b e 眦 锄dh m 伟e a n e d l yw m c h 瑚k e si th 砌t 0e x a m i n em eh i g 量l e rl e v e la b i l i t i e so f s t u d e n :t s 锄ds oo no p 饥c x 觚i i n a l i o nc 姐嬲s e s 锄e n ts 眦m h i g b 艇i e v e la b i l i t i 骼, b mt 1 1 e r eb a 、,en om o c l e l 龇嗍w h i c hp l a c ed i 伍c l i nf o rs c 0 r e i t sn o t 囱i r 锄d p 肷妇西v e s t u d e n :t ss c o r eb yo mt e a 曲e l 1 1 1 i sp a p e rb e g 弛丽t t im ei m p r 0 v e m e n to ft 1 1 ee v a l u 毗i o n 础i 也o db yl l s i i l g p o w e r p o i n ta s s s m t 锄dc o n c e p tm a p p i n gm e m o dt o 雏s e s ss t l j d 即临a :b i l i 够 w 蚯c hp u s h e d 雠s t u d e n t st 0t h ed o m i n 加tp o s i 廿。玛a r 0 邺c dt 1 1 es 锄明l s a c t i v e s s , 砌t i a :t i v ea n dc 陀a t i 访t ) r 趾d c 0 唧a g es t l m 锄t sa p p l yt h eh 吣w l e d g et 0 锄【a l y z e 锄d s 0 l v ep r o b l 曲够i n d c p e i n d e n n y ht h e 丘i 髓聆a r c h t 1 1 ep o w e r p o i | 吐a s s e s s m tw 勰 璐e di n ”m u d t 沁a r i a t es t a t i s t i c a la n a l y s i s 竹c o u r f o rt l l es t i m e n :t so fj u n i o lw bu s e d 峪嬲s s m e n ta n dp e 盯嬲s 锄c n to fs t i l d 锄t st 0e v a l 岫l ei nt 1 1 ek 忧o f 也es t i 阳伽临 丘n d i i l gt h ea d v 锄峭锄d 嬲p 。c t s t 0b ei m p w di nt 1 1 ec o m p a r i 鸣i n l p 访n gm e s t u d 伽晒c r i t i c i 殆也i n :k i n g 锄dm o 陀c c 睚谪i n gt o 也er e 卯l t so f 嬲s 铭s m e n l t h e c o n dr e 锄c h1 l s e dc o n c e p tm a p 咖gm 州t 0 钾a l u a 盏e 也em a s t 钉o fe i 删o ni n 仕屺s t u d yo f ”e d u c 撕0 n 锄d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 吼a l i s t i c s 竹c o u r 站1 kc 0 n c e p t 倒l p p i n g m 础o dw 嬲p r o v t 通t 0b eag o o d 硒s e s s m e n tm e 也0 dw h i c hn o to n l yc 趾觞s 骼st 1 1 e b 1 0 、l e d g cw h i c ht h e0 b j 硎v e s t c s tc 趾m s u r e ,b ma l s 0c 觚e v a l 瑚惦t h es t u d 伽临 m u n m 髑t a n d i n go f 也ec o n e l a :t i o nb t 舸吣e nh o 、l e d g e 觚dm ew h 0 1 ec o n t e ) ( t o nt l l e p f e n t a 缸o no f 也er e s u l t s ,t l l ec o n c e p tm a p p i n gm 删n o t m e r e l yh 嬲aq 啪t i 谢v e 内毗b u t a l s 0c a nb eq u a l i t a 土i v ea 1 1 a l y s i s s e c o n m y 恤陀缸c h 删m u l t i 嘲珊i no r d e rt 0o v 廿c o i n et t l e 州e c 殖、,i t ) , o fo n er a t e f 锄dm eu n s c i e n t i f i co fu s i i l g 也eo r i g i n a ls c o i a sa ni n d i c a t o ro fs t u d e n t a b i l i t y m o r e o v m 锄y 一缸e tr a s c hm o d e lc 觚a l p r 0 啊d ed e t a i l e d 幽m 旧d a :b o u tt h cr a 乞e 塔,s t l 咀e n td b i l i 饥s t :m d a r df 0 re v a l 删。玛佑血1 9 a l e 锄dm e i n t e r a 嘶o nk 舸佗e nt :h e 均l e r 锄de a c h 嗽w l l i c hp r 0 、,i d ear e f e 姗c ef o ri n l p r o v i n g m e t e s t 1 1 1 i sg t i l d y 陀a c h e dt l l ef o l l o 咖gc o n c l u s i o 璐: ( 1 ) 1 k e s t i 础| t co fs t i m e n :t s a b i l 蚵璐e di nm a n y 一舭e tr a s c hm o d e l i sl a t e n t 位l i tv m u em e r 也a n 舭o r i 倒s c o r e t h el 删僦t 谢u ei s 州础b y 陀m o v e d 询o l 珞锄娼w h i c hc a nr 印r e s 朗tt h el “e lo fs t | 吐l e l 啦a :b i l 诹 ( 2 )u s 迦m a n y e tr a s c hm o d e lt 0 雒s e s ss 嘶e c ta b i l 蚵啪n o t 砌yt 0 e x 缸n i n et h ed i 丘e 呦c e so fs e v e r cd e 伊b 炯嘲t l l e 髓t e 璐,b u ta l s 0c a n a n a l ) ,z e 也ed e g 陀eo fi n t e m a lc o 璐i s t e 】y 、丽也i i l 忍t e 璐,t h ec 0 璐i 蚰m c y d e 轳o f r 绷昌r s r o s s 州e c t s 距d c r o s si t 伽啮( s t 乏删f o r 酬咖o n ) 锄dt h ei n _ t e 均c t i o nk 脚旧e n 也e 船t e 璐趾ds l i b ! j e c t s ,翰l e r s 趾di t e 脚,w k c h 啪p m 、,i d ei n f o r m 撕o nt 0i i p 咖t 1 1 e 钯s tb ya 珊i l y z i n gm es p i e c i f i c m o d a b 6 e so f 戌旺e rb i a s ( 3 ) m 抽y - f 砧e t 砘坞c hm o d e lc 趾a l 锄_ a l y 冼t h es t 锄捌f o r 酬咖o n 觚d 随衄s c a l e ,舯灏d em c 砌训雠( 1 i 伍c u n yo f 鼬g 耐t 耐a a n d t h e 如n 舐o no f 也e 均如g a l e a c c 切伍n g 砌s 小淮i n f 0 训o nw e 啪 缸do l i tt l l e 枷o n a l 毋o ft l l es t 锄丘眦f 0 re v a l 删o n 粕dr a j i n g 出e 冀t t i n g s 锄d h o w t o i n l p 附v e 论 ( 4 ) p p tp e 盯笛s 锄e n ti sam 汕0 d 幽l et 0 雒s 髓ss t i 埘h 她a b n 蚵w h i c h 啪妯叫a t e 舭劬咖0 fl 峨i n c r e 缴m e 劬舭 b c 曲,e 锄t e h e 璐锄ds t i l d 锄峪a n ds t l m 明t t 0s t u d 即屯弱w e u 罄勰s 骼s 位 h i 曲册l e v e lo fs t i 触a b m 劬 ( 5 )m 出- m 储l 甑p e r t t 0 越s e s st h ec 0 唧m a p 曲gm 删i sa l v e 巧9 0 0 d w a yt 0 嬲辩s ss t u d e n t 州o c tl e v e l t h e 觚a l y s i so fm 纽y 一e ti 沁c h n l o i l e ls h o w e dt l l a t h e 戌i t e r sc o n d u c t e dt 1 1 e i rs c o i e 矗m c 缸o n sw e l la n dm e t 1 1 es t a n d a r do f e v a l 瑚t e 锄d m t i i l gs c a l ea r e 劬c t i o np 】0 p e d yt 0 0 k e yw o r d s :1 1 1 em a n y f a c e tr a s c hm 0 d e l ;p e 墒m a n c ea s s e s s n 圮n t ;c o n c e p t m a p v 上- j 一 刖舌 学科能力测评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教学活动不仅起到检查和反馈 的作用,而且对教与学具有导向作用:一方面,通过学科能力测评教师能了解以 后教学的侧重点,引导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另一方面,测评的方法引导学生学的 内容与方式。目前高校中的学科能力测评多采用闭卷考试及开放式考试方式,闭 卷考试能简便地了解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命题及计分容易操作,但学生多采 用考前突击、背重点的方式来应对,最后的得分与学生实际的能力有很大差距, 而且这种方式还不利于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妨碍学生创新能 力的发展;开放式考试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创造性,但没有标准的 答案,评分又一般由任课老师一人评定,主观性太强。 本文采用p o ,e r p o i n t 呈现法及概念图两种表现性评估方法对学生能力进行 测评,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励学生自主地运用所学知识分析 问题、解决问题,将学生推到学习的主体地位。在应用心理学大三年级的多元 统计方法分析课程中采用p o 舭洫评估法,评分采用学生自评和互评,这 有助于学生在比较中发现自身的优势及有待提高的方面,促使学生进行批判性思 维,也令学生对评估结果更加信服。教育硕士的教育与心理统计课程采用概 念图法进行测评,概念图法被证实是一很好的评估方法,它不仅能评估目标测试 中所能测到的知识,而且还能评估学生对知识的相关关系及整体的理解;在结果 的呈现上,概念图法不仅仅有量化的形式,而且可以对概念图进行质的分析。 对两项都采用多个评分者进行评分,对评分结果用多面模型进行分 析,以克服一人评分的主观性及以原始得分估计学生能力的不科学性。经典测验 理论对项目的估计依赖于被试,对能力的估计依赖于的项目,因而对项目难度及 学生能力的估计不够精确;经典测验理论( c t t ) 对数据的分析时常把测量分数 看成是等距的,而事实上并不是:经典测验理论对多评分者的数据进行分析时只 能提供评分者间的一致性系数。多面鼬模型( mm a n y - e t 黼m o d e l , 简称m f i u ,l i m c r e ,1 9 9 3 ) 扩展了单参数胁c h 测量模型僻a s c b ,1 9 6 0 1 9 8 0 ) , m f i u m 能够综合分析考试成绩中多方面的误差,是进行考试质量控制的有效工 具,广泛用于多评分者测验。它克服了古典测验理论的许多不足:首先,胁c h 测量把评估情境的每个侧面( 学生成就,题目或任务难度,评分者的严厉度) 放 置在一个共同的线性标尺下面,这使我们能够联系评分者的严厉度和任务的难度 来解释学生的成就,使得对学生成就的解释更加明确。第二,基于蛐模型估 计的被试能力、题目或任务难度和评分者的严厉度是不依靠样本的。第三,鼬 吻合度指标能鉴别出与测量模型不一致的个体、测验题目和评估专家,还能够评 估不一致的程度( e n g e l h a 咄1 9 9 2 ;l i l l a c 坞& w 五g m1 9 9 3 ;s c h 瑚舱c k 1 9 9 6 ; l 池i c r e ,1 9 9 9 ) 。多面r 丑s c h 模型还能够分析评分者与受测者及评分标准的相互作 用衄g e u 埘吐1 9 9 2 ;l i 越c 陀,1 9 9 9 ) ;多面i 己雒c h 模型还能评估评分量尺设置的合 理性;从而为改进测验提供有意义的信息。 我国主要将多面蛐技术应用于结构化面试、体育比赛、语言测试和临床 护理等领域中。如徐思,张敏强和黎光明( 2 0 0 9 ) ,孙晓敏,张厚粲( 2 0 0 6 ) , 孙晓敏,薛刚( 2 0 0 8 ) 等运用多面蛐模型于结构化面试;俞宗火,唐小娟, 王登峰( 2 0 0 9 ) 应用多面蛐测量模型在体育比赛中;驰& e l d 嗄2 0 1 1 ) 应 用多面蛐模型于中国大学生英语口试中;刘红云,陈阅,骆方和王云峰( 2 0 1 0 ) 将多面黼模型运用于作文评分;田清源( 2 0 0 7 ) 将多面i 泌c hm o d e l 应用于 中国汉语水平考试( h s k ) ;张洁( 2 0 0 8 ) 将多面融模型应用于p e t s 三级口 语考试;陈秀芬等人( 2 0 1 0 ) 应用于护理操作考核。国外瞄配蛆和n e s m ( 2 0 0 8 ) 使用多面麟测量模型( m f 刚) 分析儿童早期教育机构的质量,4 名独立的 评分员评估1 2 个早期儿童教育机构。e c k e s ( 2 0 0 8 ) 将多面r a s c h 分析应用于语言 表达的评估,让6 4 名评分者以四点分评定九个常规使用的评定语言的标准。 纵观国内外的研究,都是利用多面分析作为基于主观评分的多元记分 的有效测评工具,还没有将“多面蛐模型 应用于学科测评,本研究拟利用 “多面r a h 分析 解决学科测评中开放式考试的评估,侧重于考察学生运用知 识的能力。 2 1 1 表现性评价 第一章研究综述 1 1 1 表现性评价的概念及特征 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欧美国家的教育目标由原来强调基本能力的培养向 强调高层次能力的培养转变,在对学生学科能力的评估时不仅重视学习成果,也 重视历程,而传统的评价方式的诸多限制( 如,分割化和去情境化) 使学生无法 自我建构知识,成为主动的学习者( h e r m a i l a s c h b a c h e r ,& w 妇,1 9 9 2 ; s h a v e l s 0 玛b a ) ( t e r & p i l 圮,1 9 9 1 ) ,于是表现性评价( p e r f o m 锄c e 硒s e s 锄e n t 或+ p e r 内r n l 锄c e - b 觞c d 勰s e s s m e n t ) 应运而生。表现性评价的兴起同时也顺应当时认” 知学习理论取代行为主义的趋势。美国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期和九十年代初 期,有些研究者就提倡用真实性评价( 卸_ t i 蝴m c 舔s 懿s m 锄t ) 替代传统的标准化 测试,到九十年代中期达到高峰,至少十几个州采用真实性或表现性评价。在澳 大利亚与新加坡,表现性评价也被大规模的使用。 。 周文叶( 2 0 0 9 ) 将表现性评价定义为:在尽可能合乎真实的情境中,运用 评分规则对学生完成复杂任务的过程表现或结果做出判断。它是与只有一个正确 答案的客观纸笔测验相对的评价形式( 周文叶,2 0 0 9 ) 。表现性评价是根据学生的 实际表现所做出的评价,其方式可以是直接的现场观察与判断,也可以是间接地 从学生的作品去评判( 斯g 曲蝎,1 9 8 9 ) 。表现性评价强调教学与评价应密切配合, 并以思考及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作为教学与评价的目标,表现性评价认为评价不 应强调分类分等级,而应强调个体主动认知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朝目标不断地自 我提升( 黄秀文,1 9 9 6 ) 。在表现性评价中,受测者在建构产品的过程中展现知 识和技能,表现性评价是一个系统,它包含评价的目的,评价的任务,受测者的 表现性反应和计分系统四部分( j ( 慨p 锄y ,& g i 2 0 0 9 ) 。 表现性评价的目的在于刺激学生自我学习的意愿,培养其主动规划与实现 3 第一章研究综述 的能力。在培养能力上,它强调高层次能力的培养;在评价情境上,它重视与真 实生活贴近的评价;在社会互动上,它强调合作与交流;在评价标准上,它除重 视成果外,也重视过程( h 锄距e ta 1 ,1 9 9 2 ;l a t m ,r e e v c ,& k a n e ,1 9 9 8 ;s h 印a r d e ta 1 ,1 9 9 6 ;w g g i i 塔,1 9 9 3 ;m e s s i c k 1 9 9 4 ) 。表现性评价让学生整合知识和行动, 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现实情境中,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符合学生高层次能力培 养的目标。 h e 衄粗等人( 1 9 9 2 ) 对表现性评价的特质做了详细说明,他们认为表现性 评价有以下特征: ( 1 ) 要求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做出某些成果。通过这个过程可以了解到学生 知道什么,能做什么。 ( 2 ) 涉及到高层次思考及问题解决能力的技巧。表现性评价在实际情况或 实物操弄中实施,包括对解题过程及结果的评价,受测者必须利用高层次的解题 能力才能完成。 ( 3 ) 作业内容呈现出有意义的教学活动。 ( 4 ) 牵涉真实生活中的应用。表现性评价要求学生在接近真实的情境中运 用信息解决问题,评价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因此评价的题目尽量与实际生活情境相关联。 ( 5 ) 以人为判断进行计分。表现性评价可以是学生对自我学习的肯定与反 醒,或是同伴间通过学习的过程,沟通与讨论、欣赏与评价彼此的成果,因此, 表现性评价不仅具有认知功能,同时具备技能和情意的教学功能。 ( 6 ) 老师在新的教学和评价上更为积极。 1 1 2 表现性评价的种类 表现性评价形式灵活、种类繁多,由于所采用的分类标准不同,不同的学者 对表现性评价有不同的分类方式。h 咖等人( 1 9 9 2 ) 提出以评量的历程和成 果来区分表现性评价的类型,从历程上看包括:临床访谈、观察记录、学习日记、 学生自评、学生的计划、成果和示范的报告、行为检核表:从成果来看,包括有 计分标准的论文式题目、计划、学生档案、展示和调查、有计分标准的绘画、戏 剧和舞蹈、态度量表与问卷,标准化多元选择题。 4 第一章研究综述 l a :c t r i 等人( 1 9 9 8 ) 将表现性评价分为五类:( 1 ) 教师要求的结构型任务: 学生要在短时间内提供结构性反应和解决问题,任务通常有教师或测验者提供。 ( 2 ) 延伸作业:这类作业完成的时间较第一类长,通常由老师分派一些题给学 生选择,学生需要花费时间去思考和研究这些题,最后展示他们的成果。( 3 ) 展 示:这类通常是以学生的成果为主,也可称为展览,可以透过书写或口头方式呈 现。( 4 ) 档案:学习历程和成果的整合,其中可呈现一些工作成果的草稿或任务 报告。严格地说,档案本身并不是成果,它是由不同形式的作业组合而成。一般 而言,学生必须系统性的选择与组织不同的作业,这些作业包含了主动创作和指 定作业。( 5 ) 其他作业:这些作业主要是学生的活动内容,包括老师的观察、访 谈、记录和评估。它通常应用在较年幼的儿童中。 我国高校中实施的开放式考试,如,完成学科论文,提交或展示音乐、美术 等作品,体育学科中完成体育项目,实验操作,试讲等都是属于表现性评估的范 畴。 1 1 3 表现性评价的优缺点 表现性评价具有很多优点,从教育学的角度看,表现性评价包容多元的学习 方式,鼓励教师之间的合作( d d 吨h a m m d & p e c h c 0 ,2 0 0 9 ; d a r l 迦h 觚m o n d & w o 吐2 0 0 8 ;n i e m i ,b a k e r & s y l v e s t 2 0 0 7 ) ;相对传统的 测验,表现性评价能评估学生深层次、复杂的内容知识,也能评估学生高层次的 思考、写作和问题解决技能。相对传统的标准化测验,表现性评价还能减小不同 种族在学业成绩和大学录取率上的差异( s t e 血s t e i 慨g r i 9 0 r e n k o ,岫& s h a r p e s ,2 0 0 9 ) 。具体来说主要包含以下几点: ( 1 ) 过程与结果并重。表现性评价强调在过程中循环学习的模式,作业给 予学生明确的计分规则,因而学生在过程中就能根据标准来检视与修正自己的操 作,结束后学生也制作出成果。 ( 2 ) 能整合不同学科的学习。表现性评价的任务极少只涉及单一学科,通 常以统整或跨学科的方式进行,因而能达到认知、情感意志和技能并重,克服传 统一认知为重的缺失。 ( 3 ) 强调高层次认知与问题解决能力。w g g i n s ( 1 9 9 3 ) 认为,表现性评价 第一章研究综述 是学生准备适应不同角色和情境的能力,若我们真正理解了知识,那我们就能流 畅并富弹性的将知识应用到特定且多样的情境中。 ( 4 ) 提供真实、直接和完整的凭证。表现性评价强调模拟真实情境作为评 量的内涵,因此学生得以在近似真实的情境中操作,创造出成果。当评价活动与 真实生活的关联性越高时,能力就具有高度的可迁移性。 ( 5 ) 增加学生主动建构、学习的机会。认知理论强调知识是被建构出来的, 同时认为学习者有不同的学习模式、专注力、发展步调和智力水平( h 踟m 武 a 1 ,1 9 9 2 ) 。表现性评价给予学生一个重新修正、不断反思的机会,让学生持续建 构自己的知识,并验证自己的学习。 ( 6 ) 兼顾教学和学习。由于在表现性评价中,教师均率先将评价表现的期 望和标准与学生沟通。这能让学生根据标准在过程中自主地评估与修正自己的学 习,因而它结合了评价、教学和学习( k h a t t r ie ta 1 ,1 9 9 8 ;s h 印a r de ta 1 ,1 9 9 6 ) 。 表现性评价除具有以上优点外,在教学过程中还能带来教师与学生的角色转 变:( 1 ) 表现性评价改变学生在评价过程中的作用,由原来被动的学习者和测验 参加者,变成学习评估活动中的主动参加者。传统测验只是唤起学习过的信息, 经常是简单化的纸笔活动。表现性评估要求学生完成一个完整系列任务,真实的 任务帮助学生树立目标,自我监控,增强合作,模拟真实世界的活动。任务关系 到真实情境,当学生应用技能的时候,技能就容易被迁移到现实生活情境中。( 2 ) 表现性评估也改变教师角色,学生变得更加积极地学习,教学变得更加容易。而 传统测验促进了教师为中心的课堂,表现性评估要求更多的以学生为中心的课 堂。在这样的课堂中,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学习的促进者,而不是信息的管理者。 教师帮助学生对他们的学习承担责任,成为更有能力的自我评估者。 g 聊( 2 0 l o ) 对波士顿三所已建立完善的表现性评价系统的公立中小学的 毕业生的深度访谈表明:在表现性评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各种方式,运用 知识和复杂的技能创造出成果的过程;表现性评价的学习为他们以后的工作和学 习等挑战性工作做好了准备;他们认为学校的表现性评价系统对他们后续在学业 和工作上的成功作出了贡献。表现性评价帮助学生了解他们自己的学习风格和兴 趣,掌握学业知识和技能,发展批判性思维、人际交往能力和现实社会所需的一 些技能。 6 第一章研究综述 表现性评价的优点带动了教学和评价本质的改变,然而表现性评价在使用过 程中也一些限制,主要有: ( 1 ) 表现性评价的作业及评分标准的设置困难。表现性评价在配合教学目 标的同时要结合实际生活情境,要测量到学生的高层次认知能力,这些要求教师 具备足够的专业能力。 ( 2 ) 表现性评价的实施费时。表现性评价本身贴近真实情境,复杂性较高, 所测的能力偏向高层次,因此学生在接受表现性评价时,需要耗费较多的时间。 此外,建构表现性评价的评分标准、任务及计分耗时。 ( 3 ) 信效度问题值得思考。在如何建立表现性评价的信效度上还存在争议 ( 1 、l n g ,2 0 1 0 ) 。表现性评价题量少,影响分数变异的误差相当多且复杂,而且评 分牵涉到评分者的主观判断,因此,评分者间的一致性信度是一大挑战( 詹元智, 2 0 0 2 ) 。虽然研究显示通过编制具有效度的计分标准及对评分者进行培训,可以 提高评分者一致性或降低评分者误差变异( c l 舯,1 9 9 6 ;g a 0 ,s h a v e l s o 也& b a ) ( 赋 1 9 9 4 ;l i l 地b u 哟玛d e s t e 铂,& h 觚s 0 也1 9 9 6 ;m c b e e & b 锄e s ,1 9 9 8 ) ,但其他来 源的误差不容易控制,如任务及任务与评分者间的交互作用等( 张丽丽,2 0 0 3 ) 。 另外,表现性评价本身所测的构念复杂,是否能有效测到拟测构念,需要检 视试题的内在结构,尤其是同一构念维度内,试题反应是否符合单向度。表现性 评价是采用多元计分方式计分,因此计分标准也需要检视,以建立分数解释的合 理性。 p o w e r p o 缸演示文稿是一种在高等教育中普遍受到欢迎的软件,软件的界面 是有好的。教育界广泛认为p 0 w e r p o 缸演示文稿容易使用,能够节约教师很多时 间。p o w e r p o 砬已经成为最为流行的教育多媒体。学生也喜欢采用p o w e r p o i l l t , p p t 呈现可作为一种表现性评估方法。 1 2 概念图在学科能力测评中的应用 1 2 1 概念图的定义 概念图( c o n c 印tm a p p 啦或c o n c 印tm 印) 是组织和表征知识的图形工具。 概念图是美国c o m a l l 大学心理学家j o p hd n o v a k 及其同事g 0 、i 1 1 根据a u s b e l 的 7 第一章研究综述 有意义学习理论发展而来的。他们最初试图跟踪和了解儿童科学知识的改变 ( n o v a k & m u s o n 妞1 9 9 1 ) 。在研究过程中他们对很多儿童进行了访谈后发现, 通过访谈记录他们很难发现儿童对科学概念理解上的细微改变。为更好地表征儿 童对概念的理解,n o v a k 等采用概念图来表征儿童的知识。 概念图是由概念、连接线( 连接两概念) 和连接语( 说明概念间的关系) 、 概念的例子组成的一个知识结构网络,相连接的两个概念和连接语形成一个命题 ( p r o p o s i t i o n ) ,命题是概念图中最小的意义单元,也是判断两概念关系描述是否 正确的最小单位( d o c h y ,1 9 9 6 ) 。 概念图中概念的呈现是有阶层性的,较一般化的、涵盖较广的概念放在图的 上方,较特殊的、涵盖较少的放在图的下方。箭头被用来限定连接的方向性:如 果箭头不使用,假设是关系的方向向下概念图能代表学生某一领域的陈述性知识 的重要方面。 概念图包含横向连接( c r o s s 1 i i l l 【s ) ,显示概念图中不同部分之间的联系,横 向连接通常能反应构图者的创造性。 图1 1 本研究构思的概念图 图1 1 是关于本研究构思的概念图,方框中的是概念,连线的箭头是限定连 接的方向,没有箭头表明关系的方向是向下的,连接线旁边的词语是连接语。两 个概念与连接语组成一个命题,如开放式考试是一种学科能力测评的主要方式。 第一章研究综述 多评分者评分与多面i 沁c h 模型两概念组成一个横向连接。学生互评是多评分者 评分的一个例子。 1 2 2 应用概念图的理论依据 1 2 2 1 认知同化论 a i l s b e l ( 1 9 6 8 ) 认为教学就是帮助学习者进行有意义的学习活动,而只有在 学习者有充足的先备知识时对新知识的学习,才有可能发生有意义学习。也就是 说,教学只有结合学生的已有成就和经验,才能将学生的新旧学习材料建立适当 的连接,进行有意义学习。因而要达到有意义学习,必须具备三要素:一是学习 者具有相应的先备知识q 嫡o rk n o w l e 吨e ) ,a 诞b e l 认为学生的学习深受已有知识 的影响。有效的学习应是建立在新、旧材料的适当联系上;二是学习者具有意义 学习的心向( m e 如j n 咖l l 鼬gs e t ) ,学习者必须为自己的学习负责,愿意主动 将新旧知识纳入原有的知识结构中,以建构起有意义的理解;三是学习材料 ( m 血g 伽删a 1 ) 是有意义的,学习的知识必须和已有知识相联系,且必须 包含重要的知识概念及命题陈述。 a u s b e l 认知同化理论的核心是,学习者学习的效果主要取决于他们认知结构 中的已有知识,有意义学习是通过新知识与旧知识的相互作用达成的。因而,促 进学习的有效方法是,尽可能先地传授一般的、概括性的概念和原理,这样有助 于对新知识的同化。 概念图的设计和使用,可以使学生了解自己已有知识中能对新知识学习起作 用的知识,起到先行组织者的作用,为有意义学习创造条件。概念图的等级层次 结构,体现了认知结构的逐渐分化和整合协调原则。 1 2 2 2 双重编码理论 p a i 、,i o 的双重编码认为:人的长时记忆中存在表象和言语两种编码系统,他 们负责信息的编码、组织、转换、储存和提取。表象和言语两种编码系统既相互 独立,又互相联系。表象系统专门处理具体的客体和事件的信息;言语系统专门 处理言语信息。p a i v i 0 认为,这两个系统不是静止的,而能够转换和控制信息, 9 第一章研究综述 以满足各类任务的要求。在一定条件下,表象编码和言语编码可以互译,言语编 码可以通过译码以感性形象再现,表象编码也可用言语形式贮存起来( 张喜琴, 2 0 0 7 ) 。在人的学习过程中,这两个编码系统都非常重要。双重编码的形式大大 增加了长时记忆中个体知识与经验的存储的数量和质量( 王立君,2 0 0 8 ) 。王立 君认为概念图作为知识的图形表征工具,本身具有独立的图形结构,这是对知识 的表象编码,而概念间的连接语是对知识的语义编码,能对知识实现双重编码。 1 2 2 3 认知负荷理论 在任意给定时间内,人们处理新奇信息时,工作记忆的容量是有限的,只能 储存和加工5 9 个组块( m i l l e r 1 9 5 6 ) ,因而不能进行复杂的加工。组块是指在 记忆中将许多小单位组合成较大单位的信息加工过程,如果能把一些信息组块, 那么短时记忆的容量就能大大提高。而且在长时记忆中,记忆的容量是不受限制 的,因此在长时记忆中进行复杂加工是可行的,当在工作记忆中加工长时记忆中 的知识时,工作记忆也没有容量限制( e 五c s s o n & k i n s t c h ,1 9 9 5 ) 。应用概念图, 可以把知识组织在一起形成几个组块,同时,概念图的制作往往是将新旧知识结 合在一起,因而大大地释放了工作记忆资源,降低认知的负荷,提升学习的效果。 1 2 2 4 图式理论 图式( h e m ) 最初由b a m e 钍提出,是指人脑中有组织的知识结构,它涉及 人对某一范畴的事物的典型特征及关系的抽象,是包含了客观环境和事件的一般 信息的知识结构。在一个图式中往往既有概念或命题网络结构,也有客观事物的 表象。概念图正是人脑中储存的关于某一主题的知识结构的一种图式表征( 王立 君,2 0 0 8 ) 。图式理论最重要的原则是,要是新信息能好地嵌入到已有的图式中, 则对这种信息理解、学习和保持更容易( a n d e 路叩& b 0 w 1 9 8 3 ) 。 根据图式理论,概念图作为原有知识经验的结构图,能很好的充当先行组织 者,为学习新知识提供支架,这样学习者能很容易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将新 知识同化到原有知识中去。 1 0 第一章研究综述 1 2 2 5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认知结构的改变过程,认知结构改变的基本途径是同 化和顺应。学习是个体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是个体根据自己已有经验对新 知识做出解释,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学生制作概念图的过程正是让学 生建构知识的过程。概念图是学习者组织知识的工具,透过学生制作的概念图, 教师能了解学生对概念及概念间关系的理解,便于教师指导。 1 2 3 概念图在教学中的应用 在人类的长时记忆中,知识是以节点间的网络形式储存与表征,即知识系 统是由许多命题以有组织、有系统、有层次的方式结合而成。而概念图是以命题 形式呈现出概念间有意义的联系,以教材中的核心概念为主题,经由学习者的理 解,环绕核心概念,将关联的概念做有意义的连接,用以表征学习者在学科上的 知识结构之语意网络图。因此,概念图是学习者认知结构的视觉表征,呈现出学 习者所理解的知识。其目的是用来说明概念的阶层关系,必须先对知识做意义的 澄清与统整,选出包含主要概念的字词,再将概念分类与组织,最后以连接语 ( 1 a b l e ) 说明概念与概念间的关系,使成为一通顺的命题形式( 陈维杰2 0 0 9 ) 。 j o n 懿,p i e r c e 和h l l l 】橛( 1 9 8 8 ) 认为具结构性的视觉图示在学习上能帮助学 习者轻易地辨别重点,而且也了解概念间的关联性,并且揭示出学习材料中隐含 的要点所在。除了可帮助教师与学生了解一些重要概念的连接,也可清楚显示师 生对某一主题的网络概念。在教学前,教师可利用学生熟悉的经验或事物整理为 教材的基本概念作为预习之用( 慨b a l ( e r & g m s s ,1 9 9 6 ) ,或作为学习前评量、 激活学生的储备知识( g u n i t t & 舢,2 0 0 8 ) ;在教学中,可作为一种学习方法, 促进学生对知识进行分析、综合,培养批判性思考,增进学习效果( n o v a k 1 9 9 0 ; p 血o & z e i t z ,l9 9 7 ;d a l e y s h a w ,b a l i 嘶耐,g l 勰暑n a p p ,& p i a c i 酬i n e ,19 9 9 ;t o 鹏 e ta 1 ,2 0 0 7 ) ;在教学后,可作为评量工具,以检验学生所获得的概念是否清晰、 完整和正确。概念图能反应出学习者内心的知识结构,是一种微观的认知教学策 略,被认为是应用学生认知的空间思考能力以促进学习的教学策略( 李咏吟, 1 9 9 8 ) 。概念图技巧可作为学生的学习策略( n o v a k & g o w i n ,1 9 8 4 ;h 衄i 冼f b & 第一章研究综述 n o v a _ k 1 9 9 0 ;p 硼h a l i 璐,1 9 9 0 ) ,概念图可让学生回忆、复习有关的先备知识,也 是让学生获得有意义学习的好工具( h e 妇聊& n o v a k1 9 9 0 ) 。由于概念图是 以树枝状、节点与连接的方式储存信息,学生较易学习且唤醒长时记忆的内容, 而且学生将原本抽象、片段和零碎的学习资料具体化,藉由概念图外显性的表征 方式建构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检视自己哪些相关概念出现错误连接,或使 用了不适当的连接语等,进而修正自己的命题结构( b r i s c o e & i a m a s 慨1 9 9 1 ) 。 此外,以具体的图示表征所理解的概念关系与连接,亦能减轻思考时的认知负荷 ( c 0 鲥t i v el o a d ) ( 余民宁,1 9 9 7 ) 。因此,n 0 咄( 1 9 8 4 ) 认为概念图能帮助学生 了解知识的构造与产生的过程,并可帮助学习者组织其概念架构,形成更具统整 性的形式,促进未来知识的学习。透过概念图学习策略,学生在高层次思考和长 期记忆方面都有正面的促进效果( h e i n z e f r y & n o v a k 1 9 9 0 ) 。概念图中的交叉 连接( c r o s sl i l l b ) 更可将不同领域中的概念阶层产生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层住房施工安全协议书4篇
- 外聘专家聘用合同范本
- 私人木工施工合同范本
- 房地产配套工程施工合作合同6篇
- 苏州市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 2025年皮肌炎的试题及答案
- 焊工考证题库及答案
- 2025年陕西省建设系统事业单位人员招聘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小学试卷试题及答案
- 按摩师考试题及答案
- 北京版小学一至六年级英语词汇
- 2024年新青岛版(六三制)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新修改)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件-第一章
- 小学三年级数学口算天天练A4纸直接打印
- TSG+23-2021气瓶安全技术规程
- 酒店代运营合同范本
-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培训
- 农商行年度工作总结
- 环保药剂招商加盟合作协议
- 五年级下册脱式计算练习100道及答案
- 环境的调研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