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文摘要 美国作家赛珍珠曾经因为其中国题材作品中过多地暴露了中国农民的原生 态的生活状况而几多受到争议,对于这部分内容除了从政治角度、民族角度或宗 教信仰角度对其进行批评鉴赏以外,很少有人从理论的高度对其进行专门的分析 研究,从而使得这部分的价值受到了冷落,没有得到广泛的研究而呈现于世。本 篇论文主要从美学的角度来挖掘这部分“丑”的价值,希望能够把握其丑中之美。 首先我对丑在前人的理论基础上做了一个界定,即就是一种在引起人的消极否定 情绪后,能够继续引起形而上的思索进而达到心灵的和解获得美感的种理念的 外显状态。接着分析了赛珍珠中国题材作品的整体的丑的特色,即它的丑的艺术 的真实性、丑中蕴含的巨大的生命力、丑的悲剧价值、丑和美的相互转化互相包 含等等。然后本篇论文对其中国题材的作品进行具体的文本分析,具体分析了其 丑的具体展现,在此我主要受黑格尔的在论述理想的定性时对理想外在定性的划 分方法的启示,试图运用黑格尔辩证美学的方法分析丑,具体而言是把赛珍珠的 作品所表现的范围从大到小划分归类来分析其审丑艺术。包括无序动乱的、满目 苍夷的时代环境、人物遭遇的整体悲剧性情境、社会大背景下的群体的精神匮乏 一精神家园的失落、杜会关系的畸形一主要是女性在社会关系中的生活状况的描 述。最后跟同样暴露了很多中国问题、描写中国农民那种深层的劣根性的中国作 家鲁迅进行对比,从而突出其文章的丑的特色之处。这主要从两位作者的写作目 的、情感状况、文化背景、宗教信仰、以及作品的潜在的接受者等角度来进行对 比分析。通过以上的分析挖掘赛珍珠作品的深刻的美学意义。 关键词: 审丑、丑的真实性、丑的悲剧价值、丑中的生命力、化丑为美 a b s t r a c t a m e r i c a na u t h o rp e a r lsb u c kh a sb e e nm u c hc r i t i c i z e db e c a u s eo fh e r w o r k sw h i c he x p o s e dh i o l o g i c1i v i n gs i t u a t i o no fc h i n e s ef a r m e r t h e y c r i t i c i z e dt h e s ec o n t e n tt h r o u g hv i s u a la n g l eo fp o l i t i c s 、n a t i o n a l i t y a n dr e l i g i o n a l m o s tn oo n eh a sa n a l y z e dt h e m t h r o u g ha n g l e o ft h e o r i e s s o t h ev a l u eo ft h ep a r tw a sn e g l e c t e da n dc a n tb eu n f o l dw e l1 1a mm a in l y s t u d y i n go v e rt h ep a r to f “c h o u ”,a n dt r yt oe x p o s et h ev a l u et ot h ew o r l d p e o p l e f i r s t l yig i v e “c h o u ”ad e f i n i t i o na c c o r d i n gt ot h ef o r m e rf a m o u s t h e o r i s ta n dm yo w nv i e w “c h o u ”i sc a r r i e ro fa e s t h e t i cf e e l i n gi nw h i c h s o u lb e c o m er e e o n c i l e da f t e rn e g a t i v ef e e l i n gr e d u c e db yt h ec o n t e n ti n t h ew o r k s s e c o n d l yta r i a ly z e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o f “c h o u ”i nh e rw o r k s i n c l u d i n ga u t h e n t i c i t y 、v i t a l i t y 、t r a g e d yv a l u ea n dh e rc a p a b i l i t yo f c h a n g i n g “t h o u i n t o “m e i ”t h i r d l yia n a l y z et h ep a r ta b o u t “c h o u i nh e rw r i t i n gi nd e t a i l ip a r t i t i o nt h ec o n t e n ta c c o r d i n gt h es t u d y i n g m e t h o do ft h e o r i e so fi d e a l i t y i nh i sa e s t h e t i c t h e r ea r ef o u rp a r t s a c c o r d i n gt h es c a l es u c h a s f o l l o w i n g :t h ea g e i so u t o f o r d e ra n d t u r b u l e n t t h es i t u a t i o ni nw h i c hd r a m a t i sp e r s o n a el i r e di s t h e s p i a n v i t a ls p a r ko fd r a m a t i sp e r s o n a ew a sl a c k ,h o m eo fs p i r i tw a sl o s t t h e s o c i a l f o o t i n gi sa b n o r m a l ,m a i n l yi sf e m a l e ss o c i a ls t a t u s f i n a l l y t h r o u g hc o m p a r e dw i t h1 u x u nt h ec h i n e s em o d e r nl i t t e r a t e u rt h ef e a t u r e o f “c h o u ”i nh e rw r i t i n gw o u l db ee m e r g e di na p p r o p r i a t ew a y m a i n l yi c o m p a r et h e i rw o r k st h r o u g ht h e i rd i f f e r e n tw r i t i n gp u r p o s ea n df e e li n g 、 t h e i rd i f f e r e n tc u l t u r a le d u c a t i o na n dr e l i g i o n 、a n dp o t e n t i a lr e a d e r o ft h e i rw o r k s a l lo ft h e s ec a nh e l pu s d i go u tt h ea e s t h e t i c sv a l u eo f t h ep a r ta b o u t c h o u ”i nh e rw r i t i n g k e y w o r d :e n j o y “c h o u ”、a u t h e n t i c i t yo ft - c h o u ”、1i f e f o r c ei n “c h o u ” c h a n g i n g “c h o u i n t o “m e i ” 整涅蘧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名单 l姓名职称单位 备注 陈勤建教授华东师范大学 主席 对外汉语系 顾伟列副教授华东师范大学 对外汉语系 李鸿祥副教授华东师范大学 对外汉语系 毛尖副教授华东师范大学 对外汉语系 戴岚副教授华东师范大学 对外汉语系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 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 不包含其他个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 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谢意。 作者签名:趱隰坦兰:,f 学位论文授权使用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华东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学 校有权保留学位论文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指定机构送交论文的电 子版和纸质版。有权将学位论文用于非赢利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 文进入学校图书馆被查阅。有权将学位论文的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 行检索。有权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汇编出版。保密的学位论文在 解密后适用本规定。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乡参f 岛蔓导师签名: 日期:丛生:芏:0 韶护 日期:m 一一j r 。 导论 美国作家赛珍珠站在人道主义的立场,以朴素的个人情感,以深深的同情的笔 触,运用白描的手法塑造了一系列的勤劳朴实的中国农民的形象,生动地描写了他 们在当时社会中所处的原生态的生存状况。她作品中的人物有血有肉,场景逼真可 信,特别是她的作品大地真实邋再现了中国近代农民的生活状况,以其空间和 时间跨度大人物形象众多,思想内容深刻而被誉为具有史诗风格的作品。作者站 在跨文化的立场上,向全世界人民真实地再现了1 9 世纪末2 0 世纪初的中国基本社会 面貌,再现了中国人,尤其是中国下层劳动人民的真实形象,“为数以万计的欧洲人 提供了第一幅关于中国农村家庭和社会生活的长卷”。,改变了直以来外国人对 中国人的狭盛、歪曲,丑让甚至是带有侮辱性的观念。赛珍珠不但画得了“中国人 的外形,还抓住了一部份的灵魂”圆。但由此也招来了很多的非议,大抵都是针对 赛珍珠作品中所描写的不能壹接给人带来赏心悦目感觉的场景和不具有直观美感的 人物形象,来谴责其作品中对中国丑的东西暴露过多。因为作品中所描写的人物的 基本定位是比较落后的农民,他们大多头脑简单且带有原始性,保持一些原生态的 生活方式。这些人物形象会在某种程度上加深外国人对中国人的种族偏见,认为中 国缺少文明性。而且贯穿作品的是连续不断的天灾人祸、流离失所的种种场景,这 就更使得那些评论家们对赛的写作动机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怀疑,甚至认为是赛的民 族优越心理在作怪。的确赛在作品中不仅描写了恶劣的自然环境而且也写了当时恶 劣的社会环境,好像中国无一方净土的感觉,到处是灾荒,到处是兵匪与强盗,农 民几乎都是愚昧无知,没有自觉,只知道服从于命运,旅居美国的江亢虎认为,“赛 珍珠的作品从根本上说,是幅讽刺中国的漫画作者在叙述陈旧的中国习俗时, 做了过度的夸张。”o 对于这种认识上的差异和误区。我们主要还是应该从各自的不 同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中去讨论。赛是个非阶级论者,她是站在人道主义的立场上, 对人类社会进行观察,抛弃了种族的界限,更注重民族内部深沉复杂的文化结构对 社会发展的影响,以流动的笔法对当时中国各个阶层以及各种自然血缘关系、社会 关系、社会闯题作了整体的展示和深沉钧思索。文中确实写了令人难堪的“丑”的 东西;如无法忍受的贫穷,接连不断的早、涝、病、匪等天灾人祸的凄惨厩面;以 吒l i z a b c l hc r o l k w i s cd a u 窑l l t c r sf r o m f o r e i g nl a n d s - e u r o p e a nw o m c l lw r i t e r si nc h i n a ,l o n d o n ,p a n d o r a 1 9 8 9 p 2 t 0 转引自【美】赛珍珠东风西风林三等译漓江出版社1 9 9 8 年版总序9 页。 o 赵家壁:布克夫人与王龙) 上海现代】9 3 3 年3 卷第5 期,6 3 9 - 6 4 9 页 。江亢虎:一位中国学者队布克夫人小说的观察原载1 k c h i n c 扯c h r i s t i a n 鼬枷v o lx x l x n 0 2 2 - 3 曲庄心 在译为中文发衰在上海茅盾月刊1 9 3 3 年2 卷1 期转 f 臼f 美】赛珍珠东风西风椿三等译漓江出版社1 9 9 8 年版总序1 6 页 及个体心灵上的丑”,包括愚昧落后的观念和恶习,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言行上的怪 诞和不可思议。这些使得他们的生活不可避免的以悲剧而告终,使读者产生欲哭无 泪却又无可奈何的精神状况。而我所想要探讨的正是赛珍珠的这部分受到争议的内 容一一一中国题材作品中的“丑”的美学意义。 一、对赛珍珠研究现状的分析 对任何作家作品的研究,无外乎文学作品以及理论形态的研究。对赛珍珠的研 究,也主要是围绕其文本进行多方位的探讨,不仅包括文本分析,而且包括其文化 思想和人道主义思想的研究。以往对赛珍珠的研究总是受到一定的民族情绪和政治 制度的影响,所以总是在不自觉的状态下会受到社会毒度和当时社会环境下总的言 论趋势的影响,不可避免地带有过多的主观情绪,因而常常造成不公正的甚至歪曲 的评价。我们先来看看目前文坛对赛珍珠的一些研究。 ( 一) 总的研究分析。随着赛珍珠在现代文坛上的地位越来越受到关注,越来 越多的专家学者对赛珍珠这位跨文化的异国作家及作品进行研究和评论,被她的那 种独特的视角和写作方法以及她神奇的经历和情感历程所折服。当代对待赛珍珠及 其作品的研究,主要包括对作品本身的评论鉴赏和所体现的文化精神、文化思想的 审视,涉及到写作动机、写作倾向、写作风格,以及作品题材、结构、人物描写等 等各个方面。相对过去而言,政治倾向明显削弱,大多能以较公正的态度进行客观 的评价。目前对赛珍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l 、随着全球化思潮的推进,在世界性范围内研究民族性的东西已成为一种趋势, 作为深受双重文化影响的赛珍珠,其独特的人生经历和作品理所当然成为这方面研 究的一个重要资源。所以探讨其所做的各项促进文化交流的人道主义工作,以及在 一定的情感背景下所生成的作品对文化全球化的影响是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如 朱希祥的全球化语境中的赛珍珠研究,姚君伟我们今天为什么研究赛珍珠, 赵珏、何裴伟的纪念跨文化先驱,推进跨文化教育等,非常鲜明地阐述了在当 下的全球化的时代,赛珍珠研究的重要意义,以及赛的作品及其人格的典范作用, 并为我们提供了在全球化趋势日益成为一种必然时,对待异质文化的视角与方法。 2 、对赛珍珠在其作品中所渗透的哲学思想的研究。如周锡山的论赛珍珠创作 和论说中的辩证思想具体阐述了赛珍珠对自己认识中国的辩证思想,对中国文化 和中国国民性的辩证认识,对中国小说形式的辩证认识,对中西文化交融的辩证认 识等等。 3 、对赛珍珠研究最多的是从创作学的角度,研究赛珍珠的创作动机、创作根源、 创作风格的成因等,尤其是其异乡人写作风格的特色。如郭亦勤的跨文化交际中 的创造性一试分析赛珍珠描述中国文化现象的策略和手段,贺晓星和仲鑫的异乡 人的写作,郭亦勤的跨文化交际中的创造性,许芳和张正欣伟大的母性:从 传记到小说一赛珍珠创作道路探微,张春蕾和祝诚的赛珍珠对狄更斯小说创作的 借鉴等等,都详细具体地阐述了赛珍珠描写中国文化现象的策略和手段,以及赛 珍珠所受到的中西方文化的影响根源。 4 、对赛珍珠本身所渗透的深层的文化精神和创作意识的探讨,主要是通过赛珍 珠的作品并结合作者的生平经历,来探讨赛珍珠的文化精神。如维多利亚艾肯斯, 卡罗尔瓦特斯的赛珍珠:赞成女性实现自我的人,卡罗尔安布雷斯林赛 珍珠永恒的智慧等分析了赛珍珠的文化精神以及她的创作意识。 5 、从比较文学的角度进行文本分析,或是就作者的作品进行创作主体间的比较, 找出他们风格或创作方法之间的相似或借鉴之处或是就某一具体的作品进行文本间 的比较,找出作品间所存在的异同。前者如张正欣 中的风景描写及其意义 赛珍珠与吉h 林的一个比较,后者如干光磊的两首封建家族制度的葬歌一巴 金( 激流) 三部蓝与赛珍珠( 大地三部曲之比较。 ( 二) 以赛珍珠作品中所描写的丑的东西作为评论对象。在现代文坛上,对赛 珍珠的这部分内容,我们主要从判断上来分,包括肯定、否定或褒贬参半。先来看 下否定的评判,如江亢虎评赛珍珠的大地过于执着于“下流社会里中国人的 特性与缺点”,。“布克夫人小说仅代表中国人生活中黑暗方面的一特殊局势”o 。 胡风认为赛珍珠的作品“对于农村经济构成的认识非常模糊”。尤其是五六十年代 对赛珍珠殖民主义思想意识的研究,则更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和民族主义色彩。这 多多少少是站在民族主义的立场,有种民族自尊心在起作用。如伍蠡甫对赛珍珠的 评价: “作者在揭露现代中国一切之时,多少还保有白色人种的自尊心,多少是要 暗示自人中国农村问题是该在外力的侵略下,渐次改良,作者拿白人所用来表现 最憎恶的一个字s i l l y 一颂歌许多中国人。”o 胡风认为在赛的作品里“吸干了中国农 村血液的帝国主义,在这里( 指大地) 也完全没有影子”,他还说“赛珍珠受到 比较开明的基督教徒的观点的限制,因而她没有真正懂得中国农村以至中国社会”。 。鲁迅说:“中国的事情,总是中国人做,才可以见真相,即如布克夫人,上海曾大 受欢迎,看她的作品,毕竟是一位生长在中国的美国女教士的立场而已,所以她之 。江亢虎:一位中国学者对布克夫人小说的观察见庄心在布克夫人及其作品,第4 部分载于上海茅盾 月刊1 9 3 3 年第二卷第一期第9 0 页 。江亢虎:一位中国学者队布克夫人小说的观察) 原载t h ec h i n e s ec h r i s t l a ns t u d e n tv 0 1 庄心在译为中文发表 在( 上海) 茅庸月刊,) 1 9 3 3 年第二卷第一期转引自郭英剑霸赛珍珠评论集k 漓江出版社,1 9 9 9 年版 第1 4 页 。胡风:( 大地) 里的中国载于文艺笔谈 一书,上海书店,1 9 3 6 年转引自郭英剑编赛珍珠评论集, 漓江出版社1 9 9 9 年版第6 页 。伍甫: 的审丑论也是一致 的固。 所以说审丑的美学理论早就被一些中外美学理论家所构建,同时为许多卓越的 作家在其伟大作品中所充分展示。赛珍珠只是再一次描写了丑,描写了当时中国农 民生活的黑暗深渊,描写了死亡、混乱、人民的愚昧式的执著、生命萎缩等等,并 把这些意象作为文中的主体和背景来描摹。同时在另一方面也描写了那些表面上的 浮华眩目的生存状况,但实质上却是空虚的上流社会,用表面上的溢美言辞来表现 他们内心的虚空,所以说她的作品是丑中有美,美中隐藏着丑,美与丑是互相毗邻 的。一般来说伟大的作品不是华丽的词藻所能填塞的,正如雨果的小说悲惨世界, 以描写穷苦人民的悲惨命运为中心,揭示当时社会问题的严重性。他将自己在二十 年代所积累的关于穷人苦难生活的大量资料,浓宿成冉阿让、芳汀、柯赛特三人的 不幸遭遇来概括反映“悲惨世界”的全景,通过他们反映了千千万万劳苦大众的共 同命运,寄托着作者真挚深沉的同情。再如阿尔弗莱德德维尼在看恶之花 时看到的分明是“善之花”。 因而我们在对赛氏作品中丑的部分品评赏析时,也要 从美学的角度去把握它的美,那是一种能震撼心灵的美。通过赛的这部分作品我们 看到了一个满目苍夷的社会,体验到一个备受摧残的人生,听见了一阵阵从地狱中 传来的呼声,读者的心中或许会生出一股怜悯的暖流,或许会腾起一团反抗的怒火, 或许会敲响阵自警的暮鼓晨钟,总之会获得一副更冷静、更勇敢、更深邃的 。汝信王撼胜主嫡:中国美学) 商务印书馆出版2 0 0 4 年1 月版3 0 9 页 。汝信王德胜主编:中国美学商务印书馆出版2 0 0 4 年1 月版3 0 9 页。 。邱瑰华的以丑为美与诙谐纵虐一韩愈诗歌审美倾向,见汝信王德胜主编中田美学商务印书馆出版2 0 0 4 年1 月版 。汝信王德胜主编:中国美学商务印书馆出版2 0 0 4 年1 月版3 0 9 页, 。1 8 6 2 年一月2 7 日维尼致波德莱尔书转引自h u p :w w w b e - w o r d a r tc o mc r d n o | 7 d o c u m e n t 8h 廿n 目光,从而不再为虚幻的纱幕所蒙蔽,不再为盲目的乐观所陶醉,也不再为时间的 丑恶所吓倒。 以丑的一种表现形式悲剧为例来说,悲剧是主人公f h 于坚持正义或积极进取, 而与现实环境之间发生的冲突。悲剧冲突的实质在于主体所代表的正义精神与永远 不能满足的现实之间发生了矛盾。如赛珍珠小说同胞中的彼得,就是和当时的 社会构成了冲突,而最终成为当时社会下的牺牲品。这种社会的悲剧性,不能不引 起人的深深的思索。鲁迅曾说过“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以引 起人的同情,悲悯等情绪。其实不管是悲剧还是其它直接的丑的东西,它在直接的 感官层面或浅层的知性上给人的都是一种否定性的消极情绪,因而这些也构成了本 文所言的丑。卡斯特尔维洛特说过“当我们看到别人遭受到不合理的苦难,认识到 这种苦难可能会降到我们的或者和我们一样的人的头上,我们默然地不知不觉就明 白了世途艰险和人事无常的道理,这种道理的获得使我们喜悦。”。这是一种经过人 们领悟后而产生的心理愉悦,这是一种间接的快感,实质上只有经过怜悯、恐惧等 消极否定情绪之后所产生的理性的或者说知性的快感,才是真正伟大意义上的审美 快感。 总之,要想对艺术作品中的“丑”进行深入的研究,就要抛开简单层面的那种 肤浅的判断式的审视、而应该深入到一种较深层的领域。既然这种丑出现在艺术作 品中,那么我们就应该以艺术的审美的眼光来挖就出这些现象丑的深层内涵和美学 意义。丑不完全是消极的,应该有一种积极的意义。这种积极意义需要在一个新的 领域即艺术领域去挖掘,让它从形而下的具象上升到形而上的哲学高度去剖析,去 欣赏,从而承认丑和美同样具有美感价值。正如朱光潜所说“丑和美一样是美感范 围以内的价值,它们的不同只是程度的而不是绝对的”,霉所以艺术要表现真实,它 既可以表现美好的事物,又可以表现丑陋的事物。如1 9 世纪法国伟大雕塑家罗丹曾 说过“生活的丑一经艺术家的变形便转变成为艺术美,一位伟大的艺术家,或作家, 取得了这个丑或那个丑,能当时使它变形,丑就化成美了 。 而他的作品人物也大多筋骨突兀,面目狞恶,但在赏析、消解这些否定情绪后,就 会获得一种强烈的美感,如其作品欧米哀尔丑得如此精妙,这时候满脸皱纹的 老妇人已转化为具有高度的艺术技巧和思想力量的艺术美了。所以对待此类作品, 。杨辛、甘霖:美学原理新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 0 0 2 年版第2 3 2 页 。古典文艺理论译丛编辑委员会;古典文艺理论译丛 ,第六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6 1 1 9 6 6 版2 3 页 。摘录朱光潜著 文艺心理 h t t p :w w w k i m e n ,c o r n t _ e 4 b b 惦0 薯e 蛾b a 船c 虻5 9 1 8 f 9 6 b 地5 啦l 生9 a 虻7 船e ,1 8 e 9 6 e 4 b 8 8 9 h t m 。 法 罗丹:罗丹艺术论人民美术出版社,1 9 7 9 年版第2 4 页。 我们必须从接纳和消解入手,化丑为美 泉。同样这也是赛作品中丑的美学意义 的丑获得了美学价值。 从而推演出现实丑是艺术美的一支重要源 即现实丑转化为艺术美,从而使其作品中 三、赛珍珠作品“丑”的特色 当然并不是任何丑的现象和事物都可以成为审美对象,能在美学范围内找到一 席之地,只有具备上述条件才能和那些能直接在感官上给人带来美的刺激的事物一 样成为审美对象,这样丑就和美一样具有积极意义,在美学范围内获得其不可替代 的地位。现在我们来看下在赛珍珠中国题材作品中,丑之所以具有研究价值的一 些特色。 ( 一) 丑的艺术的真实性。这种丑的真实性不仅表现在她作品的内容、人物形 象、以及情节的安排是建立在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之上,而且表现在 其作品中的人物的言行和思想状况具有一定的真实性和逻辑性。更重要的是她的真 情充斥于作品之中,这就更加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和感染力。真实的魅力,使得那 些引起人消极否定情绪的丑得以转化为另外一种能引起人深层思索的观照对象,从 而使得她的作品获得了美学价值。正如她说,“我不喜欢把中国写得奇异而怪诞的著 作,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要使这个民族在我的书中如同他们自己原来一样地真实正确 的出现。”。这充分地说出了作者创作的真实性原则,以及她的创造目的。所以她小 说中的人物有血有肉,富有真情实感,尤其是一些对农村习俗的细节描写更是体现 了作者的这种真实性创造原则。在东风西风中有一段对中国服饰的描写:“我 穿了一身玉缎衣裤,外面套着一件黑色绒马甲,头上带着白玉马发饰,耳朵上挂着 玉坠,脚上穿着用金色小珠精心修饰的黑平绒鞋。我向我娘家的四姨太腊梅学会了 不涂胭脂,只在下唇上点口红的诀窍和在粉嫩的手掌上洒香水的绝招。”岛这段描写 充分体现了作者对中国民俗服饰以及化妆等各方面的谙熟。作者在中国生活了多年, 在深入到内部获得第一手的感性资科的同时,和中国人民特别是下层劳动人民建立 了深厚的真情实感。因而字里行间充满了她对下层劳动人民非人生活的深刻同情, 和对中国整个社会环境的深深的忧虑,同时也自然地流露出对中国农民那种忍耐、 坚韧、勤劳的精神所充满的由衷的敬佩之情。她自己说“在中国人的世界里,我说 中国话,举止像中国人,和他们吃一样的东西,分享他们的思想感情,在美国人的 世界里,我则将两者之间的门关上。”雷现在她则在作品里敞开心扉,充分向世人展 露了这种情感。赛氏也以别样的视角写出了中国人所特有的传统美德,其实作者所 想表达的观念就是:民族的平等性、文化的差异独特性、交流互补性,最重要的是 。姚雪佩:布克夫人自传略在现代 1 9 3 3 年4 卷5 期,转引自当代外国文学1 9 9 6 年3 期第8 8 8 9 页 。 美 赛珍珠:东风西风,林三等译,漓江出版杜1 9 9 8 年1 月版4 2 4 页 。p e a r ls b u c k :b ys e v e r a lw o r l d s : p e r s o n a lr e c o r d ,n e wy o r k :j o h nd a y ,1 9 5 4 ,p 1 0 转引自群芳 亭总序赛珍珠和她的中国情结第3 页。 真实客观地面对自己的优劣。早在中国古代,就有入将“情”理解为人的精神活动 和心理状态,而且将内心郁结的种种情感明确地用一个“情”字来概括。这在赛的 作品中也真切地表现出来。在其作品中她以深深的同情的笔触,去深切地感受主人 公的情感状态,去聆听他们的心声,因而她的作品的人物塑造得饱满、生动、使接 受者能更深刻地感受到作品中的人物的情感状态,如见其人,如聆其声。“从创造角 度看,情是最重要的心理动力,发愤著书、不平则鸣等离不开情的鼓 动;艺术想象力也离不开情的参与,审美意象、艺术意境离不开“隋的组构。 从作品角度看,情是文学作品最重要的生命内容和根本灵魂。”。这种情在赛的作 品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正是在人道主义情感的作用下,加上长期和中国人民在一 起形成的深厚的感情以及对和自己息息相关的中国人民悲惨生活状况的深深的同 情,促使了赛的伟大作品的生成,同时这种情成为作品重要的生命内容,使她的作 品感染了不同种族、不同民族、不同国籍的人民的心。 ( 二) 丑中蕴含着伟大的生命力。这是赛珍珠作品的又一大特色,赛在她的作 品特别是大地中通过主人公王龙和阿兰的生活状况的描述,充分展现了一种强 烈的生命力、生命重心观。“生命力是从每一个活物中反映出来,使世界在千姿万态 中生机勃勃、灿灿生辉! ”。,生命力蕴含在这种使人看了之后产生肤浅的消极情绪 的丑中,但在透过心灵的审视之后,就会深切地感悟到这种强烈的生命力,并受之 鼓舞。王龙和阿兰作为大地中的男女主角,其生活状况无论是显性的还是隐性 的都是非常困苦不堪,无论是物质生活还是精神生活都到达为人的一种边缘状态。 但在这种生存状态中,他们都没有退缩,而是与命运作积极的抗争,显示了他们的 顽强的生命力量。即使他们本身也做出了某些的丑陋的行为,如杀死幼婴,参与抢 劫富豪,这些行为在正常的文明的人类社会是遭人唾弃的,但在当时的生存环境和 特殊政治社会时代下,他们的所作所为是为了在恶劣的环境下生存、是为了不至于 让自己的身体的躯壳从地球上消失。他们努力劳作,凭借着这种顽强的生命力,忍 受着一个又一个接踵而来的天灾人祸,并为此经历了身心的煎熬,最终得以生存。 正如谢选俊曾说过“我们的生命力,来自于某种伟大而普遍的反压抑力量。它受惠 于阴沉冷漠的普遍压抑和永远沉沦的女暴君”o 。王龙与阿兰的生命力正是在与一 个又一个的天灾人祸的抗争中显示出来的。这也正如黑格尔所言“人格的伟大和刚 强只有借矛盾对立的伟大和刚强才能衡量出来,心灵从这对立矛盾中挣扎出来,才 使自己回到统一;环境的互相冲突愈众多,愈艰巨,矛盾的破坏力愈大而心灵仍能 。黄霖吴建民吴兆路;中国古代文艺理论体系原人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 0 0 0 年5 月第一版2 3 0 2 3 1 页 。h t t p ;w w w m a y i x i n g c o r n w o - 1 l , h t m 。谢选骏:荒漠甘泉山东文艺出版社1 9 8 7 年7 月版1 0 5 页 坚持自己的性格,也就愈显出主体性格的深厚和坚强。因为在否定中能保持住自己, 才足以见出威力。”。正是在一个个磨难之中,在很多令人心悬担忧的矛盾冲突之中, 显示了主人公对土地、生命的无比执着的信念。此中透露出一种顽强的生命力,我 们可以领略到一种深深的崇高感。崇高是在与对人的伟大力量、理性力量、征服力 量的确信诉诸于审美对象的产物,“它具有一种压倒一切的强大力量,是一种不可遏 止的强劲的气势”。o 正是这种不可遏止的生命力,正是这种在经过狂风骤雨之后仍 不灭的生命力,使我们产生了一种对主人公的崇高感。当然“对于崇高的愉快不只 含着积极的快乐,更多的是惊叹或崇敬,这就可以称作消极的快乐”。赛的作品主 要是体现了为后者。在赛的作品中,我们充分地领略到了那种对生命的强烈的珍惜 感,那种对外界恶劣环境的抗争欲。当然在赛的作品中那种生命力的展示是穿越表 层的丑所造成的消极情绪的影响,通过心灵的审视去挖掘,瞬间领悟出这种生命力 的美。总之,赛氏描写的中国农民的形象无论其外在的物质生活多么的匮乏,其精 神状态多么的肤浅,但在很大程度上都体现了对生命的执著,体现了他们在巨大的 自然灾难和社会灾难下的那种顽强巨大的生命力。这是一种由外显状态下的丑所达 到的内在的深层的美感。这种伟大的生命力在艺术家眼里,则映出了永恒的美与生 命的骄傲。 ( 三) 、审丑的悲剧价值。赛作品从整体上看有一种悲剧气氛渗透其中,作品具 有悲剧特质。悲剧所展现出来的种种悲剧性是属于丑的范畴的,所以悲剧也是作为 丑的载体而存在的,当然这个丑是作为在美学范围内所界定的丑而成为美学的研究 列象。西方美学史上曾将悲剧划分为:命运悲剧、性格悲剧、社会悲剧。在赛的作 品中集中体现了这三种悲剧类型,并且常常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人在社会的枷锁下 遭到毁灭的典型。主要表现在:赛在其作品中通过对一些无名的构成众体的人物, 包括逃难的盲流、车夫、流浪汉、被抛弃的女人等等的描写,说明不合理的社会制 度是在怎样毁灭自由的人性和人类美好的本质力量,使得他们连苟延残喘的机会都 没有。在这里,悲或者悲剧性作为一个美学范畴,不等于这两个词通常所意味的悲 哀、悲惨、失败与死亡。它的价值恰恰在于表现出人对于这种失败与死亡的抗议与 斗争,带给我们的也往往是庄严、震撼、崇敬、自豪,从而在审美上进入悲剧的范 畴,同时悲剧由于表现出不合理的巨大危害从而激起人们的奋发抗争之情。在亚里 斯多德那罩“悲剧是要借观众的恐惧和怜悯来给观众快感,这种怜悯和恐惧之情可借 。 德 黑格尔:美学 第一卷朱光潜译商务印书馆1 9 7 9 年版2 2 7 2 2 8 页。 。杨辛、甘霖、刘荣凯:美学原理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1 9 8 9 年1 1 月第一版1 9 9 页。 。【德】康德t 丁国华、吴银撮、刘锋译漓江出版社1 9 9 8 年1 月版3 2 9 页。 9 德】黑格尔美学朱光潜译,商务印书馆1 9 7 9 年版第一卷2 6 7 页 是在心灵性的冲突下一步步发展完成的。这种精神性的力量冲突还表现在下面这种 情况中,“一方面须有一种由人的某种现实行动所引起的困难、障碍和破坏;另一方 面须由本身合理的旨趣和力量所受到的伤害”。如同胞中的华裔彼得,他想为 自己的祖国感到骄傲,而且他原以为有值得骄傲自豪的东西。但当他来到中国的时 候,中国的一切都令他费解和苦恼,他找不到值得自豪的东西便困扰起来。他说“我 希望我们有一个像样的政府! 我希望不要看到同学被拘禁、拷打、杀戮! 我甚至希 望我们有反抗的勇气一站到一边来一可是我们没有因为我们都己腐朽得彻头 彻尾一”。o 面对中国当时的国情和他所追求的理想情况大相径庭,于是他的那种 追求理想社会的愿望和当时种种的丑恶的社会现象之间产生了激烈的矛盾冲突。他 的这种心灵的冲突就外化为他的具体的反抗运动,他认为唤醒人民的唯一途径是让 他们使用暴力,杀搏那些不可改变的人,从上到下彻底清除。他是一个激进的爱国 者,他试图尽自己的力量去变革,最后在暴力与暴力的对抗中,以他自己那种充满 激情的年轻鲁莽的方式为拯救人民而死,最终导致主体生命丧失的悲剧性的后果。 这也是当时很多激进的革命者所走的道路。再如分家中的源由于自身内心的自 由与外在环境必然性的矛盾而导致极度痛苦,最终决定了他的动作序列以及最终从 事科学研究的选择。 总之,正如朱光潜对黑格尔有关情境的概述,“情境是外在的,只有在就它对于 有意识的人起精神上的作用来看,它才有意义。它是一种机缘,引起不同人做不同 的反应( 动作和反动作) ,才形成具体的动作情节。”o 那么在这样的悲剧性的情境 中会导致人的怎样的精神状态的生成呢? 让我们再来分析一下赛珍珠作品中对群体 人物精神状态的描写。 ( 三) 社会大背景下群体的精神匮乏一精神家园的失落。 扼杀婴儿、贱卖幼女是逃亡中的农民最原始、最无奈的行为,也是当时个体的 真正的精神状态的种外现,“因为人的思想和能力有待于情景和动作显示出来的”。 。所以在那样的千疮百孔的苍凉时代中,在那样的悲剧性的情境下,必然形成人物 的特殊的生存状态。在赛的作品中,相对于可视的外显的物质环境而言,个体的心 灵是可感的隐性的凄惨,可以说是一种千疮百孔的心灵,他们有着坠入地狱式的情 感。 1 、人性的愚昧。就像同胞中孟说的那样,人们像绵羊一样无知。这首先 。【德】黑格尔美学,朱光潜译,商务印书馆1 9 7 9 年版第一卷2 7 1 页 。 美 赛珍珠:同胞吴克明、赵文书、张俊j 袅译漓江出版社1 9 9 8 年1 月版第十六部分。 。 德】熏格尔:美学朱光潜译。商务印书馆1 9 7 9 年版第一卷2 7 5 页。 。【德】黑格尔:( 荚学朱光潜译,商务印书馆1 9 7 9 年版第一卷2 7 7 页。 表现在当时的动乱无序的大时代背景下,在那种悲剧性情境的笼罩下,人们缺少教 育,没有文化。贫困、肮脏,已经成了他们如影相随的东西,他们丝毫不觉得难堪, 像是家常便饭,他们根本无暇顾及生活质量,更不用说精神上的追求了,只求得能 够苟且偷生。同胞中小王对自己阶层的一个评价,“我知道农村人是不可改变的, 除非你在他们小的时候就把他们抓住带走。他们喜欢脸上脏兮兮的,他们不想洗澡。 泥灰是他们的孙套”,o 这深刻地展现了农民对生活的一种令人反感却又辛酸的心 态。他们在长期的物质生活极度匮乏的状态下,已经无暇顾及其他生活要求,只求 得最基本的生存条件就可以了。在同胞中有这样一段关于詹姆斯对病人的描述 “除非濒临死亡,谁也不会来求他们所谓的西医,他每天救治的躯体,都曾被 老妇掐得青一块紫一块,或被郎中针得红一片自一片,她治疗的许多坏疽病的起因 都是因为用没消毒的针头扎进四肢、肩上和胸部驱鬼时中了毒的缘故。”。这段话再 现了当时那些愚昧无知的劳动人民,没有文化不懂得科学,相信迷信。生病时竟然 求助一些巫师、江湖郎中,甚至请人驱鬼。这是多么荒谬可悲! 所有的这些愚昧固 执的想法像一个无形的锁链制约着人们的言行,就好像荣格所说的一个民族一个国 家长期形成的潜在的左右人言行的集体无意识一样,又成了几千年来中国文化积淀 所形成的集体意识。 2 、人性的麻木。个体已经无法或者说无力做出选择或反抗,只能随波逐流苟且 偷生。龙子中林郯的三堂叔说:“他所祈求的不过是身边的那么一点点安宁,但 眼下到处都没有安宁,他也没有,他这微不足道的一生里从没有过安宁”之类的话, 道出了这些小人物的悲哀,表明当时连最基本的小小的要求都不能满足的现状。以 下是龙子中一个普通百姓在受到这种天灾人祸之后极度的绝望说的一番话:“像 我这样的人,不管发生了啥事凡,还有什么要紧的吗? 什么都不能把一切还给我了。 世道再好,鬼子都走光了,也还不回我的腿,我的腿回不来了,还有我的妻子。如 今这一切都不属于我的了。我甚至都不把望胜利了,胜利能替我做什么昵”。o 这个 人彻底地绝望,不再对未来的生活有什么向往,他已经被当时的生活彻底地击倒, 整个人的灵魂都已经被改变了、被掏空了。在这种悲惨的环境下,老百姓不再有欢 乐,他们变褥神情阴沉、冷酷,在绝望面前,没有表情,反应迟缓。战争使人交的 麻木不仁,不仅是对个体自身,甚至于对国家以及整个社会状况也麻木不仁。当敌 人在为自己的侵略行为辩解说什么侵略中国是“盖因国家太软弱、政府无能、兵力 。f 美 赛珍珠:同胞,吴克明、赵文书、张俊焕译漓江出版杜1 9 9 8 年1 月版2 6 7 页、 。 美 赛珍珠:同胞吴克明、赵文书、张傻焕译漓江出版杜1 9 9 8 年1 月版8 3 页。 。 美 赛珍珠:龙子丁嗣华、吴银根、刘锋译漓江出版社1 9 9 8 年1 月版龙子 2 0 6 页。 匮乏之故也”,。吴廉那张温顺、惨白的脸却丝毫没有变化,落笔之先,嘴里念念有 词地重复着敌人的话,就像他在商店里卖东西是重复着货物的名字,丝毫没有愤激 之情、爱国之心,他对于自己国家的状况如何已经麻木。吴廉作为汉奸,有点特殊, 但在当时,普通民众在万般无奈中也已经学会了在沉默中从一个地方飘泊到另一个 地方。人性的麻木还表现在对死亡的一种冷漠上,面对死亡的冷漠不仅是表现在对 敌人士兵的生命的冷酷上( 也许从仇恨的心理来说这种人性的暂时消失还可以理解) 而且表现在对自己同胞死亡的冷漠态度。正如在同胞中詹姆斯在信里的描述“人 对死亡的态度令他害怕。这不仅仅因为一位老人曾被人从渡轮上挤下水,或是上海 的街头横陈着死尸:而是这里人对孤苦无依者有种他现在也难以说清楚的冷酷, 连畜牲也受罪,连驴子骡子都要背上拖上难以承担的重负,而这些重物就压在可怜 的牲口的伤口上。不过他想牲口应当分扭人的不章,人也被可怕的重负压的踉踉跄 跄,”o 对这样的情况可以做一个简单的审视,这是因为在上述章节我们分析的天灾 人祸连连的大时代环境以及笼罩着悲剧性的具体情境下,死人跟死一头牲畜几乎没 多大区别,人们已经看惯了横死遍野的景象,习惯了流离失所的人生,所以面对死 亡不再胆战心惊,而把它看成一种家常便饭。 3 、人性的丧失。这样的社会环境、这样的满目苍夷的时代背景、这样的悲剧情 境,不仅使个体丧失了精神的动力,使人变得麻木,而且异化了人的心灵,使人失 去了作为天性的自我。如龙子中林郯和家人以及周围老百姓在这种动乱的时代, 在这种悲剧性的情境中,在理想破灭之时,发生了一系列的本质上的变化。龙子 中有一些描写老百姓对待杀人态度的段落:“他们杀鬼子,就像从冬天的棉衣上捉虱 子一样,连眼睛都不眨一下。林嫂和别的男人和女人一道扛起锄头铁锹跑到地里去 挖坑,把敌人埋掉以后就往家里走,好像埋掉猪下脚水一样,然后照样下厨房或抱 起孩子,玉儿从门阶上举起枪朝鬼子开着,千得和她丈夫一样聪明,然后照样喂奶, 也不知道连着奶水喝下去的还有什么? 他的大儿子成了一个不苟言笑倒是每日 里干着杀人的活计,干得那么轻松,就像他曾经耕种的这块土地一样干得那么轻松, 他很轻松地把刀子捅进鬼子的身体内,就像捅一只落入陷阱的小狐狸,他的小儿 子只要杀一个敌人,总乐不可支,鬼子在这个儿子身上作的孽,把他的天性都泯灭 了,他把能够爱上一个女人的所有的欲望倾注进了一个更深的欲望。那就是杀人的 欲望。杀人已经成为他的乐事。”o 这一幕幕的场景,催人泪下、发人深思。人们已 。 美 赛珍珠:龙子丁国华、吴银根、刘锋译漓江出版社1 9 9 8 年1 月版龙子 2 3 4 页 。f 美】赛珍珠:恳胞吴克明、趔文书、张俊撅译漓江出版社1 9 9 8 年i 月版7 9 页。 。【美】赛珍珠:龙子丁国华、吴银根、刘锋译漓江出版社1 9 9 8 年1 月版龙子2 1 l 页2 1 4 页。 经丧失了入之为人的最起码的天性。如叔本华所言“生物所最珍视的就是其生命, 只要求得生存,其它一切都可忍受”。为了求得生存,人的善良本性渐渐泯灭,人 变得凶狠残忍而麻木茫然,杀人就好像对待动物一样,丝毫不能在内心引起什么不 适感,杀了人之后照样可以下厨房做饭,毫无反应地不洗手就开心地吃饭,甚至因 为杀人而变得乐不可支,把杀人便成了一件喜事、当成快乐的根源。正如三堂叔说 “如今这帮人( 当时的那些老百姓) 杀起人来,像吸口气一样,不费吹灰之力”。 圆最让人感到悲惨的是,当林郯对小儿子这种言行感到忍无可忍而教训他的时候, 可, j , j l 子走上前去,照着父亲的头伸手就打,还狠狠地说:“时代不同了! 你少揍我 点! 不然,不然我就杀了你,像杀了别人一样。”。可见人性的彻底泯灭,彻底被摧 毁,连亲情在当时的环境下也接近于消亡,大家都失去了自我,失去了为人的本性。 借用林郯的话说“鬼子走了以后,我们还能把过去的自我找回来吗? ”。 ( 四) 社会关系的畸形女性在社会关系中的生活状况的描述。妇女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