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木 渎 导 游 词 木 渎 导 游 词木渎是与苏州城同龄的水乡古镇,迄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了。相传春秋末年,吴王夫差为了取悦美女西施,在灵岩山顶建馆娃宫,并建姑苏台(苏州原名故苏便是从这里得来的),“三年聚材,五年乃成”,木材从各个河流源源而至,竟堵塞了山下的河流港渎,“积木塞渎”,木渎由此得名。 三国时期,木渎已是吴中重镇。东晋时司空陆玩为陆逊后裔,曾建宅于灵岩山馆娃宫旧址,后舍宅为寺,木渎成为佛教胜地。宋代,据元丰九域志记载:“北宋设木渎镇,属吴县,镇以渎名。”当时木渎已是苏州城西诸乡镇的中心。至明代,木渎为吴县六镇之一。清朝中叶,木渎已是吴中著名商埠。清人徐扬绘有一幅乾隆年间姑苏繁华风貌的写实性图卷盛世滋生图,其中木渎部分竟占全卷的二分之一,故有“故苏繁华景,一半在木渎”之说。康熙三次南巡和乾隆六下江南,每次临幸木渎,为这里的山水风光而倾倒。这里还有30多处私家园林,至今尚保留完整的有严家花园、虹饮山房、古松园、榜眼府第等,这些私家园林闲静幽雅,景色怡人,文化底蕴非常深厚。首先,我们将参观的是严家花园,严家花园的前身是清乾隆年间苏州大名士、古诗源编者沈德潜的寓所。道光八年(公元1828年),沈氏后人将此院落让给木渎诗人钱端溪。钱氏叠石疏池,筑亭建楼,一时颇盛。龚自珍对此园都非常赞赏。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木渎首富严国馨(台湾政要严家淦先生的祖父)买下了端园,重葺一新,因其老母亲敬仰前人,故更名“羡园”,又因园主姓严,当地人称“严家花园”。严家花园经过三代主人的努力,前后历时一百七十多年,无论是岁月沧桑,还是人文底蕴,都赋予严家花园一种文化气息,名园风范。1935年,现代建筑学家刘敦桢教授两赴此园,流连忘返,对严家花园的布局与局部处理极为推崇,认为是苏州当地园林之“翘楚”, “虽处山林,而斯园结构之精,不让城市”,为江南著名园林之一。严家花园占地16亩。中路为五进主体建筑,依次为门厅、怡宾厅、尚贤堂、明是楼和眺农楼。其中位居第三进的尚贤堂为苏州罕见的明式楠木厅,迄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木础石质,典雅古朴;楠木直柱,圆润柔和;雕刻简洁疏朗,色调淡雅素净,具有实用和审美功能。尚贤堂和明是楼前各有清代砖雕门楼一座,所雕人马戏文玲珑剔透,意趣隽永,虽依附于厅堂,却未尝不是一件独立的艺术品,极富艺术价值和审美情趣。严家花园在植物花草的布局配置方面也较有特色,巧妙栽植四季花木,构成春夏秋冬四个 各具特色的小景区。花木与建筑相互映衬,相得益彰。从尚贤堂右边门穿越一条幽长的备弄,即进入以古广玉兰为中心的春景区。古广玉兰为羡园旧物,昔日园中胜景之见证,虽历经百年沧桑而蓊郁如故。每逢春夏,千葩万蕊,满园花香,相传此树为乾隆皇帝亲手种植。邻近的友于书屋则为羡园旧名,引自论语“友于兄弟”,指兄弟友爱。友于书屋是严家藏书之所,颇多珍藏,严家淦先生幼年曾在此通览经典古籍,四岁吟诵唐诗,六岁熟读易经。为其今后在台湾执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出友于书屋,进入绵延假山的洞穴之中,清风徐来,还夹杂着淡淡荷香,告诉人们这里已是夏景区。假山尽头,视野顿显开阔,但见碧水清天,荷风四面,心中的暑气俗尘早已随着清风清散殆尽。环顾四周,澹碧轩、织翠轩、澈亭、锦荫山房和延青阁皆掩映于绿树丛中,回首一副楹联为此景作了点题:“胜地四时浓荫里,洞天一派碧鲜中”。随着曲廊向北延伸,过池塘,即进入秋景区。此区由两部分组成,一宜折桂,二宜登高,均秋令应时景致。闻木樨香堂四周遍植桂花,仲秋月夜,丹桂飘香,芬芳馥郁,闻之令人坦怀若荡,心旷神怡。每年农历八月十五,园主于此焚香点烛,供拜月神。严氏儿孙折桂嬉戏,以寓“蟾宫折桂”高中举人之意。穿过眺农楼和见山楼前幽静的院落逶迤向东,来到环山草庐,一座宽敞平台贴水而筑,视野豁然开朗。隔水望去,一座湖石假山起伏绵延,山巅一亭翼然,山间清流潺潺。假山东侧为采秀山房,北接爬山廊,此爬山廊据说为苏州最长的爬山廊。无论是在环山草庐的二楼,还是伫足假山之巅的宜人亭,均可放眼北望,远处灵岩山古塔钟楼的倩影清晰可辨。置身环山草庐似乎已是园之尽头,孰料经东北角一侧门右折竟是别有洞天。此处已是冬景区。这里建筑密度很高,曲廊厅堂,交叉搭接,形成多处特色鲜明的小庭院。院中有小池一泓,上跨石梁,作之字形,环池湖石错布,修木灌丛,深浅相映,环境绝幽。疏影斋前,满植梅花,小雪初霁,红英绿萼,颇有宋代词人姜夔“暗香疏影”之意境。冬景区外是一处新园,水域开阔,园中的粉墙、亭廊、假山、藤树都倒映在这一泓清澈之中,水上有桥,水边有亭,水波轻漾,水香氤氲,岸上杨柳依依,鸟鸣蝉噪,已是一派活泼泼的江南水乡自然风光了。出严家花园,沿着小河前行,小桥流水、白墙黑瓦,浓郁的江南水乡风情。从严家花园往东百米有明月寺,明月寺建于后唐清泰二年(公元935年),僧明智所创,明洪武初归并普贤寺。清光绪十六年( 公元1890年),僧道根重修。“文革”中遭毁,1993年修复开放。明月寺附近原有一大片梨树林,每逢初春,“千树万树梨花开”,成为古镇一景。清李果有“梨花明月寺,芳草牧牛庵”之句,传诵一时。经明月寺门口不多远,就是虹饮山房。虹饮山房是清代乾隆年间苏州近郊著名园林,因为门对香溪,背靠灵岩,景色远胜于其它园林,所以乾隆皇帝每次下江南游木渎的时候,必到虹饮山房,在这里游园、看戏、品茗、吟诗,直到夜色降临,才依依不舍,顺着门前的山塘御道,返回灵岩山行宫。因此,虹饮山房在当地又被称为乾隆皇帝的“民间行宫”。虹饮山房现存许多与乾隆相关的遗迹遗物。山房门前便是御码头和御碑亭。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春天,乾隆首次南巡,御舟经运河,转胥江,进入香溪,在此舍舟登岸。乾隆喜好游山玩水,舞文弄墨,所到之处,必赋诗题字。当他见到这条山塘古道幽奇古绝,不由诗兴大发,当即口占七律一首。后来,这首七律被当地官员镌刻于碑,置于亭内,与对面的明代怡泉亭两相映照,成为古镇一大景观。当年,乾隆皇帝住在灵岩山行宫,而那些伺臣随驾则住在虹饮山房。据信史记载:刘墉曾二度下榻虹饮山房,与主人徐士元相交默契,虹饮山房的匾额及花厅内“程子四箴”的横批,就是刘墉赠给徐士元的。虹饮山房花厅之内的这一把龙椅,是当年康熙南巡驻跸灵岩山行宫时的圣驾专座。它用千年紫檀精制而成,九条金龙缠绕腾飞,显示出至高无上的帝王之尊。乾隆游木渎时对此龙椅非常钟爱,特地将龙椅从灵岩山行宫移驾至此。此举令徐士元诚惶诚恐,既谢天子恩宠,又恐因保管不妥而遭累,后来索性将花厅锁了,派家人专门守护,从不轻易示人。徐士元是个落第秀才,一生不慕功名,惟喜居家读书。他还有个嗜酒的癖好,常和朋友在园中诗酒为乐,而且酒量极大,所以号称“虹饮”;又因宅园毗邻虹桥,“虹所饮者,桥下之香溪也”,虹饮山房之名即由此而来。徐士元嗜饮却从不放浪形骸,一生循规蹈矩,尤其对父母孝顺,是远近闻名的大孝子。为讨二老欢心,他专门在园中建造了一座古戏台,每逢春秋佳日,请来戏班子为二老表演,以怡其心,安享天年。乾隆到木渎,必游虹饮山房,而且一定要在这里看戏。有一次,乾隆看戏看得高兴,还亲自登台,舞剑助兴,这倒真有点与民同乐了。虹饮山房虽因乾隆六次幸临而显尊荣,但其本身却是一座江南著名园林,它由秀野园和小隐园二座明代园林联袂而成,中路为门厅、花厅和古戏台,建筑体量宏大宽敞,既有江南文人园 林的秀气,又兼北方皇家园林之大气,于大开大合之间,尽显宦家之气度,幽人之韵致,别出于苏州园林一贯之精致传统,为南北园林不同文化风格巧妙融合于一体之典范。东园原是明代李氏的小隐园,以老树奇石和竹林茂盛著称。乾隆初年,此园被徐士元购得,增筑厅堂四进,主要用于生活起居,又在后园中疏池开径,叠石栽花,成为一处精巧雅致的宅第园林。既可与古戏台娱乐区相连,又自成一统,十分的清静闲适。到了清末,徐家日渐衰落,东园为木渎陈家购得。陈家的外孙女沈寿从小在这里长大,随外祖母和姐姐沈立学习女红,用功不辍,终成一代“刺绣皇后”。西园原是明代东林党人王心一的别墅,建成于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当时,王心一因弹劾宦官魏忠贤,被削籍遣归。先在苏州建造归田园居,也就是现在拙政园的东园部分,仍嫌城中烦嚣,便在木渎香溪之滨建秀野园,时常邀上三五友人,在园中游观酬唱,排遣情怀。不久,王心一重被朝廷起用,先后做过太仆卿、应天府尹、少司寇。后里人韩璟改为“乐饥园”,有秀野草堂、桐桂山房、乐饥斋诸胜。现为木渎圣旨珍藏馆和科举制度馆,内中珍藏了二十道清代皇帝圣旨以及科举试题、答卷等,充分展示了清代皇牍文化。经圣旨展览厅,上二楼便是古代官员的衣物展览,展示了清代官员的官服,并且这里就是当年刘墉曾经居住过的房间。楼下是古代科举制度的展览馆。山塘街鹭飞桥东五十步就是古松园。其建筑布局为前宅后园,典型的清代宅第园林风格。宅内各处建筑古朴雅致,雕刻十分精细,有一定的艺术和文化价值,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后园有一株明代罗汉松,苍翠虬劲,姿态优美,古松园即因此松而名。古松园为清末木渎“四大富翁”之一蔡少渔所建。蔡少渔祖籍洞庭西山,原在上海做洋货生意,发达后回乡造屋置地,有良田万顷。蔡少渔与严国馨(严家淦祖父)、郑龄九、徐凤楼三家合称木渎“四大富翁”,富甲一方。穿过门厅,进入天井,回首可见砖雕门楼。门楼上、下坊分别刻有“老子西游入关”、“疯僧扫秦”、“将相和”、“截江夺斗”、“张羽传书”、“宁戚饭牛”等一组历史故事人物。字枋为“明德惟馨”,两侧兜肚分别为“张良拾履”和“高山流水”,整座门楼深雕缀饰,形神有致,尤其“张良拾履”中的拱桥和“高山流水”中的水浪波纹,生动逼真,有极强的质感,充分体现出雕刻技艺的精妙。大厅名古松堂,为仿明建筑结构,步轩和内四角的梁架上各有四对棹木,形如古代官帽的两根翼翅,俗称纱帽厅。步轩的 四对棹木较小,分别刻有吕纯阳的宝剑、铁拐李的葫芦、曹国舅的檀板、韩湘子的竹笛、蓝采和的花篮等物,民间称为“暗八仙”。梁头的山雾云和抱梁云为“鹤鸣九皋”,精妙绝伦。最有意思的是梁架正中一根方椽上刻有八只琵琶,名为“八音联欢”,寓意喜庆欢乐。典出尧典“八音克谐”,而苏州弹词开篇中也有“八音联欢”的曲牌,用八只琵琶进行联奏。将八只琵琶的造型刻在椽子上,如此用法,在苏州园林建筑中尚无二例。古松园的楼厅最有特色,因檐枋下端雕有十六只倒挂花篮,楼上轩梁又雕有十六只凤凰,有人便称此楼厅为“花篮楼”或“凤凰楼”。凤凰楼的雕花师傅是清末民初苏州著名雕刻艺人赵子康。赵乃木渎镇凤凰村人,最有名的作品是东山雕花大楼,木渎凤凰楼则是其早期作品,故有人称这两座楼为“南北姐妹雕花楼”。凤凰楼上所有雕刻均为吉祥图案,民间称为“讨口彩”,如明间檐枋由西而东分别刻有画、书、信、元宝,意为“书中自有黄金屋”。次间檐枋刻着花篮、箱子、宝剑、葫芦等“暗八仙”。厢房檐枋刻有海螺、风火轮、珊瑚、铜鼓等八件宝物,称为“八宝”。檐下挂落为缠株花纹,有梅、荷、菊、山茶等四季花卉安放于花瓶之中,称为“四季平安”。楼下厢房的窗格上刻有梅、兰、竹、菊“四君子”,象征品性高洁。窗下栏杆刻有狮子和大象,前者象征权威,后者代表万象更新。楼下轩廊的每根荷包梁上都刻有一对大象,表示“吉祥”。楼上栏杆为环形图案,中间花瓶里插有三根画戟,谐“平升三级”之音。檐下挂落插角为蝙蝠图案,蝙蝠“变福”谐音。入园右手边可见一棵罗汉松,高逾十米,为明代遗物,据吴县志记载,此树已有五百多年树龄。从外观来看,依然是那样蓊蓊郁郁,葱翠苍劲,全无半点龙锺老态。往北不远处有一株银杏,粗可盈抱,枝干挺拔。环树而走的是一条斗折幽曲的双层长廊,置身廊内,既可近览古松翠色,又可远眺灵岩山景,令人顿生尘外之想。园中还有一泓半亩大小的池塘,湖石假山、亭榭回廊依水而设,其建筑倒影与天光云影交织在一起,景物越发风致可人,整个花园也因此多了几分空旷,也更觉得旖旎多姿。如此水景,正应了杜甫“名园依绿水”的诗意画境。池塘北侧为苏绣第三代传人姚建萍刺绣艺术馆。传统的楼阁式建筑与古松园谐和一致,内中陈列的一百多幅姚氏刺绣精品更是让人领略到苏绣“精细雅洁”的艺术神韵,也萌生出对这位年轻艺术家精湛技艺的由衷钦佩。出古松园,到仿古商业街,街上可以品尝到木渎著名的枣 泥饼,曾被列为宫廷御膳点心的乾生元枣泥麻饼今已重振雄风,远销港澳。清乾隆年间创建的石家饭店以名肴“巴肺汤”响誉四方。木渎当地生产的丝绸、双面绣、红木雕件、澄泥砚、书画、石雕等工艺品同样弛誉天下,为海内外游人所青睐。过商业街,下小桥,过窄巷,就到榜眼府第了。榜眼府第在木渎镇下塘街,为林则徐弟子、晚清启蒙思想家、政论家冯桂芬的故居。此宅坐南朝北,门对胥江,前宅后园结构,具有典型的清朝早期江南宅第园林建筑风格。前宅为门厅、大厅和楼厅。出大厅西折有花篮厅和书楼。花园则以池为中心,亭、轩、廊、榭、桥和黄石假山散落其间,高低错落,绿树掩映,充满了诗情画意。整个园宅占地近十亩,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冯桂芬(公元18091874年),字林一,又字景亭。苏州府吴县人,晚年归隐木渎。冯桂芬自幼聪明颖异,二十岁时补县学生员,后为时任江苏巡抚的林则徐提拔,招入抚署学习,赏识有加,称冯为“国士”、“一时无两”。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冯桂芬中庚子科一甲二名进士,从此进身仕途。咸丰九年(公元1859年)辞官回乡。咸丰末年(公元1861年),冯桂芬任李鸿章幕僚,期间他完成了政论代表作校邠庐抗议四十篇,主张“采西学”、“制洋器”,提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努力寻求救国良策,成为洋务思想的先导。榜眼府第是冯桂芬晚年归隐木渎后所筑。穿过门厅,大厅豁然入目,抬头可见“显志堂”匾,白底黑字,古朴凝重,为冯桂芬当年自题堂名。屏门正中一幅元人盛懋的山水中堂秋舸清啸图,有联曰:“涧流浚多生我禾稼,泽皋之上来观柘桑。”由冯桂芬自撰并书,诗画反映了冯桂芬晚年爱恋家乡和向往恬淡生活的思想情愫。大厅为主人在家接待贵宾之处,宽敞高爽,气宇轩昂,不难想见当年冯桂芬在家 “集九邑才俊,商榷一堂”的盛况。出大厅右转为书房,冯桂芬晚年在此读书著述,“校邠庐”匾额之下,清代诗人张船山的一副对联道出了冯桂芬晚年的心迹,同时也对桂芬的坎坷一生作了归纳“官久方知书有味,才明敢道事无难。”哲理背后透溢出一股辛酸和无奈。书房建筑颇有特色,其构造与一般厅堂不同,两根步柱并不落地,而是用短柱代替,短柱雕刻成花篮模样,高高挂在草架梁上,因而俗称花篮厅。这种厅堂的特点是空间大,采光好,作为书房尤为适宜。与书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供应链流程优化报告与实施方案工具箱
- 童话故事创作:动物王国的冒险7篇
- 科技改变生活的想象文4篇
- 2025甘肃兰州宏安铁路安检有限公司招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1套
- 2025年临沂科技职业学院公开招聘教师和教辅人员(46名)模拟试卷含答案详解
- 2025春季新疆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石河子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兵团中医医院)校园招聘同工同酬52人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
- 企业社会义务落实承诺函4篇
- 2025湖南省湘南学院公开招聘事业编制人员108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名校卷)
- 产品质量检查与整改报告单模板
- 信息安全检查与改进措施制定指南
- 2021年烟花爆竹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机考题库
- 浙江省安装工程预算定额说明及计算规则
- 房屋建筑学民用建筑构造概论
- 蓝点网络分账解决方案
- GB/T 24186-2022工程机械用高强度耐磨钢板和钢带
- GB/T 22315-2008金属材料弹性模量和泊松比试验方法
- 《新媒体概论(第三版)》课件第5章
- 旅游饭店服务技能大赛客房服务比赛规则和评分标准
- DBJ50-112-2016 现浇混凝土桥梁梁柱式模板支撑架安全技术规范
-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毕业论文题目
- DB22T 5036-2020 建设工程项目招标投标活动程序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