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地质地形探测系统的设计与开发.doc_第1页
毕业设计(论文)-地质地形探测系统的设计与开发.doc_第2页
毕业设计(论文)-地质地形探测系统的设计与开发.doc_第3页
毕业设计(论文)-地质地形探测系统的设计与开发.doc_第4页
毕业设计(论文)-地质地形探测系统的设计与开发.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地质地形探测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摘 要为了提高地质调查项目成果质量及地形探测水平,保证地质调查工作顺利运行,需要对现存的地质调查项目进行科学的需求分析,进而设计、建立一个稳定的和高性能的地质数据库平台,使其能够满足大量地质数据存储、查询和分析、决策的需要,与此同时,还要保证系统的可靠性、完整性和安全性。随着城市岩土工程和工程勘察的推广深入,各个勘察设计单位已积累了大量的工程地质资料,传统的管理方式对于越来越多的资料将无能为力,而且无法完全体现出工程资料的价值。借助于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数据库技术、图形可视化技术建立的工程地质地形探测系统可以克服地形探测管理方式效率低下、资料利用率不高等缺陷,开发、利用这些工程数据和资料,充分挖掘海量资料库中蕴涵的知识,从而能够有效地积累工程经验,对后续工程的设计施工提供指导和借鉴,并为总结地区性的地质特征和经验公式提供有力可靠的依据。 关键词:地质地形探测;数据库技术;地质特征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geological and topographic survey systemAbstrac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detection level of geological survey results of the project quality and terrain to ensure the smooth operation of geological survey work, demand of scientific analysis is required on the existing geological survey project, and the design, the establishment of a stable and high performance of the geological database platform, so that it can be enough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large geological data storage, query and analysis, decision-making, at the same time, but also ensure the systems reliability, integrity and security. Thorough along with the promotion of urban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survey, each survey design unit has accumulated a great number of engineering geology data, the traditional management mode for more and more information will be powerless and cannot fully reflect the value of engineering data. With built in computer technolog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database technology and visualization technology engineering topographic geological exploration system can overcome terrain detection management efficiency is low, the material utilization rate is not higher defect, the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these engineering data, fully tap the knowledge contained in the massive database, which can effectively accumulate the engineering experience, provide guidance and reference for the future engineering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and summarizes the regional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empirical formulas provide a powerful and reliable basis.Keywords: geological and topographic survey;database technology;geological features I目录1 绪论11.1 研究背景1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1.3国内外研究现状21.4研究方法和论文结构32 系统开发环境52.1 ASP.Net概述5 2.2 数据库技术53需求分析73.1地质地形探测领域分析7 3.2系统功能需求分析7 3.3系统配置和开发平台84系统概要设计94.1 地形探测系统概述94.2 数据库设计95 系统具体设计105.1外来人员模块设计105.2态势管理模块10 5.3应急模块设计115.4探测进度管理模块116系统测试126.1 系统测试计划126.2 系统测试方法和测试类型126.3 系统测试与维护127 总结14致谢语15参考文献:16 1 绪论1.1 研究背景 自从进入 21 世纪以来,我国的经济取得了向上的发展,随之而来的文化也越来越快速的跟进时代潮流。这些因素为地质探测部门的发展提供了无限的机会。随着当前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政府机构部门的改革,全国各地的地质探测机构的内部结构都发生很大的变化,例如,生产没有安全保障、劳动保护方式落后、工作人员的减少、资金投入的减少、生产效率过低等等。并且,现有的地质勘探部门还处于落后的管理状态中,缺乏信息化的高效管理平台。这些状态很容易导致生产事故的频繁发生,危险灾害的爆发,或者是安全隐患的积累。因此,不健全的体制,薄弱的管理方式,工作环境的恶劣造成了当前安全生产的阻碍。 近年来,随着中央财政对地质调查项目的高度重视以及对其经费的持续增加,地质事业的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得到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同时,地质调查项目的经费使用与管理越来越受到政府部门、社会团体组织以及普通民众的关注;与此同时的是,地质调查项目经费管理与使用在新的形势下成为了各级政府的监督的焦点。由于地质地形探测项目经费监督难、处理难、整改难的问题依然存在,如何适应地质调查事业高速发展,从地质调查专项经费管理和监督的实际出发,加强专项经费管理,保证资金的安全高效使用是亟需研究与解决的问题。 目前因为地质地形探测大多处理高原、戈壁等人眼稀少、危险性高的地区,对于高原来说,高于地区的气候特点,表现为海拔高、低气压、缺氧、寒冷、干燥多风、紫外线强等,而且大多数高原人烟稀少,因此出野外要结伴而行,同时随身要携带必要的地形图及指南针等导航必须品。高原地区气候变化无常,山体滑坡、泥石流时有发生。遇悬崖陡壁、滑坡、崩陷等危险区,应绕道前进,我国极端气象频繁,给野外地质工作造成了较大的困难和危险性。 地质勘查信息系统的设计,着眼于地勘单位信息化建设的长远规划,从建设一个内容涵盖地勘工作所获取的采集数据、成果资料、项目管理资料、收集资料等各种数据的地勘数据库入手,在网络环境和海量数据库系统支撑下,开发一系列满足当前地勘业务与管理活动需要的专用工具与办公软件,进一步整合信息数据资源和主要业务系统,实现对勘探数据信息资源的一体化管理;建立一个可以实现地质地形探测项目的全过程管理、实时追踪项目信息,查看勘查人员信息,同时还提供遥感资源共享的数字化平台,真正完成地质勘查工作的的网络化、信息化、标准化和自动化,同时还可以为各级管理人员提供一个管理平台及应急预案和决策支持,管理项目信息,并为地质地形探测技术人员提供数据和分析平台。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地质地形探测行业是一个专门从事对国家地质情况进行勘查、调查和研究的国家部门,这些探测部门的目的是为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可靠的安全的矿产资源保障以及对国家地质基础的支撑,从而满足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国防的安全建设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的需要。自 1998 年以来,国土资源大调查实施近10 年了,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些成果涵盖了地质学领域的各个专业,其特点是:成果数据巨大、成果的图形存储量大,数据种类和格式极其复杂,而且数据内部的关系密切。未来对这些成果数据和资料的有效地利用,将惠及各个领域及国民经济建设。 为了提高地质调查项目成果质量及地形探测水平,保证地质调查工作顺利运行,需要对现存的地质调查项目进行科学的需求分析,进而设计、建立一个稳定的和高性能的地质数据库平台,使其能够满足大量地质数据存储、查询和分析、决策的需要,与此同时,还要保证系统的可靠性、完整性和安全性。随着城市岩土工程和工程勘察的推广深入,各个勘察设计单位已积累了大量的工程地质资料,传统的管理方式对于越来越多的资料将无能为力,而且无法完全体现出工程资料的价值。借助于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数据库技术、图形可视化技术建立的工程地形探测地质系统可以克服地形探测管理方式效率低下、资料利用率不高等缺陷,开发、利用这些工程数据和资料,充分挖掘海量资料库中蕴涵的知识,从而能够有效地积累工程经验,对后续工程的设计施工提供指导和借鉴,并为总结地区性的地质特征和经验公式提供有力可靠的依据。 地质地形探测的目的是为查明地点的地质内部构造所开展的针对地质的调查研究,它涵盖了多种学科,其中地质学是最为基础的。也包括沉降的计算,关于滑坡的稳定分析,压缩的一种特性,土工试验分析等。在后续的工作中,有关联到信息的收集和存储及其推理总结等。工程地质数据相关的地域性特别强,种类繁多,I/O数据量非常大,有关加工处理,数据的管理都十分的不简单,目前的地质地形探测系统已经不适应当前地质的勘探工作,急需开发出来一种效率高,标准化,科学化,适应现今开采速度的一个地质地形探测系统。 1.3国内外发展 大量的资料表明,国内外在工程地质地形探测系统的研究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以 GIS 为平台来构建此类系统是个比较新颖的方向,资料较少。国内外在此方面的研究大多比较专业化,即要么研究工程地质灾害信息系统,要么研究地震灾害信息系统,将地质信息,地震信息集成在一个系统中,对工程地质进行地形探测还出于空白。城市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中心,不仅基础设施等物理功能网复杂,而且社会结构也很复杂。城市人口的膨胀导致城市规模迅速扩大,这是世界各国面临的重大问题。由于城市规划和管理不能跟上城市迅速发展的步伐,一些经勘察地震灾害易损性大,不适于建设的区域被盲目开发利用,这增大了地震侵袭下损失增大的概率。利用 GIS 系统建立减轻城市的地震灾害工作,在全世界迅速发展起来,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美国地质调查局把加强城市地质灾害研究列为21 世纪初的重要工作,借助 GIS 编制美国主要城市地区多种灾害的数字化图件,这种做法与西欧国家的城市地质工作的总趋势一致。 我国国土资源部于 1998 年底展开新的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与评价的科学技术试验工作。由成都理工学院牵头,全国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及国土资源部长江三峡地质灾害防治指挥部参加,进行“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及防治决策支持系统”专项开发的试验研究。在试验区建立为地质灾害的地形探测提供信息采集、存储、管理、检索、分析及编图等全过程的计算机处理软件工具系统。 2002年李博等人对地质灾害勘察综合地球物理信息管理解释系统进行了研究,初步实现了GIS二次开发在地质灾害勘察上的应用。2004年合肥工业大学的张拥军等提出了基于GIS的砂土液化可视化评价信息系统,给出了液化模型并探讨了如何实现可视化。同年,吉林大学的杨文甫完成了基于GIS的城市勘察信息系统的构建。2005年张宇明对基于GIS技术的边坡地质灾害预测评价系统进行了研究,归纳并研究了层次分析法,神经网络,遗传算法等评价方法,把这些模型嵌入GIS中,形成了专业的信息系统。除了这些学者的专门研究之外,就目前资料来看,基于GIS技术的区域性地质灾害地形探测或管理的研究在国内还处于初级阶段,很少有具有实际价值的应用系统正式投入运行。1.4研究方法和论文结构1、调查法首先对地质地形探测的现状进行调查、采访和咨询,整理相关的信息和资料,通过这些数据和材料,调查系统需要提供的功能,使得开发的系统更具针对性,能更好的为地质地形探测系统服务。2、文献法大量阅读关于地质地形探测系统和各项技术研究方面的文献,归纳、整理寻找系统需要使用的方法和方式,得出本系统将要做出的突破,找到理论依据,借鉴各项系统,取其理论精华,为撰写论文和整体系统实现提供充沛的资料。3、比较法除了从地质地形探测系统中寻找资料外也找到大量前人设计的地质地形探测系统,寻找它们的相似点及各自的特色,推陈出新,得到该系统的的设计目标和设计原则。4、分析法分析当前地质地形探测系统现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地质地形探测系统,通过信息化方式制定交易流程,同时采用ASP.NET的技术为根本。技术路线:本系统采用 Windows 7作为操作平台:之所以使用WIN 7 系统是由于它的兼容性更好,同时系统的稳定性也更加出色。针对以上提出的关键问题,本系统数据库选用SQL server 2008:该数据库管理系统在Windows 7上能运行,SQL的表变量和SQL语句扩展使房产交易系统的庞大数据库能更好的储存;其本身的查询语言等也能令系统减少冗余,提供运作效率。本系统的应用软件开发技术选用ASP.NET:ASP.NET的特点在于其灵活性、简易性和可管理性。可以使系统更加灵活、便于使用。能够令规模较大、开发周期长的地质地形探测系统的开发难度得到一定的降低。本系统技术环境选用Visual Studio 2008:Visual Studio 2008是基于.NET2.0框架的,它能开发跨平台的应用程序甚至包含代码测试功能,使用便捷。有助于提高开发效率和可维护性,使地质地形探测系统的维护变得容易。2 系统开发环境2.1 ASP.Net概述ASP.Net是把基于通用语言的程序在服务器上运行。不像以前的ASP即时解释程序,而是将程序在服务器端首次运行时进行编译。ASP.Net构架是可以用Microsoft公司最新的产品 Visual S开发环境进行开发,WYSIWYG(What You See Is What You Get所见即为所得)的编辑。这些仅是ASP.Net强大化软件支持的一小部分。因为ASP.Net是基于通用语言的编译运行的程序,所以它的强大性和适应性,可以使它运行在Web应用软件开发者的几乎全部的平台上。通用语言的基本库,消息机制,数据接口的处理都能无缝的整合到ASP.Net的Web应用中。ASP.Net同时也是language-independent语言独立化的,所以,你可以选择一种最适合你的语言来编写你的程序,或者把你的程序用很多种语言来写,现在已经支持的有C#(C+和Java的结合体),VB,Jscript。将来,这样的多种程序语言协同工作的能力保护您现在的基于COM+开发的程序,能够完整的移植向ASP.Net。ASP.Net使用一种字符基础的,分级的配置系统,使你服务器环境和应用程序的设置更加简单。因为配置信息都保存在简单文本中,新的设置有可能都不需要启动本地的系统拥有者工具就可以实现。这种被称为Zero Local Administration的哲学观念使ASP.Net的基于应用的开发更加具体,和快捷。一个ASP.Net的应用程序在一台服务器系统的安装只需要简单的拷贝一些必须得文件,不需要系统的重新启动,一切就是这么简单。ASP.Net已经被刻意设计成为一种可以用于多处理器的开发工具,它在多处理器的环境下用特殊的无缝连接技术,将很大的提高运行速度。即使你现在的ASP.Net应用软件是为一个处理器开发的,将来多处理器运行时不需要任何改变都能提高他们的效能,但现在的ASP确做不到这一点。 ASP.NET优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效率,ASP.NET是建立在.NET Framework之上的,可使用Visual Basic ,C+这样的模块化程序设计语言,在第一次执行后不须重新编译就可直接运行,所以速度和效率比ASP这种只能用VBScript或JavaScript这样的非模块化语言来编写的脚本编程语言提高很多。(2)可重用性,ASP.NET不再像ASP那样将ASP代码与HTML混合在一起,而是实现代码与内容的完全分离,可重用性强。(3)代码量,ASP对所有要实现的功能通过编写代码来实现,而ASP.NET只须预先说明,就可自动实现,所以,实现同样的功能,ASP.NET要比ASP代码量小的多。2.2数据库技术管理数据库及其对象是SQL Server 2008的主要任务。每个数据库都是由表、触发器、存储过程等数据库对象所组成的。数据表是包含数据库中所有数据的数据库对象,设计完数据库后就可以创建数据库中用来存储数据的表了。SQL Server 2008提供了两种创建数据库表:一种是利用表设计器创建表,一种是利用Transact-SQL语句中的creat命令创建表。创建完一个表之后,最重要的就是向表中插入数据,这是最基本的操作。假如有需要删除表的话,可以利用企业管理器删除表或者用DROP TABLE语句删除表。SQL Server 2008数据存储过程将一些固定的数据操作集中起来处理,解决了数据库使用时系统的速度和效率问题。打开SQL Server 企业管理器,选中数据库中“存储过程”文件夹,单击鼠标右键,选择“新建存储过程”命令,即可往对话框文本显示处添加命令语句。存储过程是保存起来的可以接受和返回用户提供的参数的Transact-SQL语句的集合。修改存储命令可以使用ALTER PROCEDURE语句更改存储过程。删除存储过程可以使用DROP PROCEDURE命令。由于本系统涉及到许多数据的处理,这就需要有一个强大的后台数据库管理系统支持.目前主要有:SQL Server 2008、Excel、Oracle、Informix,SQL Server等,其中网络型的SQL Server、Oracle产品安全性远远高于桌面型的SQL Server 2008、FoxPro等数据库。本系统采用的是微软公司的SQL Server 2008。原因如下:第一,SQL Server与Windows 2008 Server服务器紧密集成,而Windows 2008 Server服务器具有很好的安全性,能够排除所有未经授权的非法用户的访问,确保了SQL Server 2008服务器的安全性,符合系统对安全性的要求;第二,用户可以使用Web浏览器查询存储在SQL Server 2008数据库中的数据,符合系统远程访问数据库的要求;第三,容量庞大,每个数据库中可创建多达20万个数据表,数据表中的记录的行数只受服务器硬盘空间的限制,符合系统的考题数目较多的要求。3需求分析3.1地质地形探测的领域分析 地质地形探测工作指的是运用实验和检测的手段对一定区域的地质条件和周围的环境进行调研,以获取准确的结果,并运用文字和图像的形式呈现出来。运用直接面对地质环境的方法,对区域进行整体的把握和分析,可以找出地质环境的实质问题所在地质地形探测工作主要是对地质的本质现象的研究,包括对地质的构造容易发生的地质灾害等进行信息的整合。 在进行地质地形探测工作的时候,可以在地形探测的区域内设置检测点,在那些不容易探测的区域内可以采用钻孔勘察的方法,可以在区域内收集土质,到实验室进行实验,然后获得地质的物理岩土力学的相关理论和化学组成成分等数据。地质地形探测的原位探测指的是采用动力探测的方法,同时借助物理学原理,在地质区域内施加重力,来分析地质的荷载能力,在实验室内进行的实验主要有土工试验,对地质区域内的水文条件进行探究,对地质的抗剪强度和抗压能力进行测试。钻孔技术是在比较狭窄的地质中进行开凿,在不同的角度进行开凿,使地质区域内形成多个检测点。在地质地形探测完成后,需要绘制不同的表格,对探测的数据进行整合。3.2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首先,系统要实现数据的可视化表达和编辑。对相对复杂的地质进行填充的时候,要运用直观的符号进行描述,将填充的周期性表达出来,运用对工具的转换实现数据的更新操作,运用单要素实现编辑的多元化。其次,系统要展现出地质的空间分布特点。系统要运用可靠的方法将地质的空间分布状况展现出来,尤其是将地质的空间构造展现出来,能够有效地分析出地质的分布状况,弄清楚地质的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的特点和关系,对地层的分层情况进行准确地数据分析,建立异常数据分析体系,运用系统对不同的地质构造进行识别,将得到的数据制作成三维的模型,便于观察。 然后,系统要实现对数据的准确而快捷的统计。基于地形探测系统的地质地形探测系统的设计要实现将地质地形探测结果以报告的形式呈现出来,将地质探测的日常工作进行总结。最后系统要实现将地质地形探测结果形成三维模型。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地质地形探测系统的设计要根据钻孔勘测的结果,建立地质的模型,便于观察。3.3 系统配置和开发平台计算机系统配置:操作系统为Microsoft Windows 7 安装软件:Microsoft Office 2010、Internet Explorer 10.0、VS2008+SQL Server 2008。 开发平台:本地形探测系统采用Microsoft Windows 7作为操作系统平台。本系统在开发时选用了稳定性较强的Windows 7专业版和C#作为开发语言,同时选项用了SQL Server 2008数据库,由于这些软件产品都是Microsoft公司的产品,因此彼此之间的兼容性较好,开发出的应用系统稳定性较高。数据库采用Microsoft SQL Server 2008,要据我们的系统要求,采用它完全可适合我们的工作需求,并且它所支持的类型十分丰富,维护简便,费用比较低,对使用人员的素质要求不是很高,容易升级。4系统概要设计4.1 地形探测系统概述本系统采用B/S结构(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结构)和基于Web服务两种模式,是一个适用于Internet环境下的模型结构。只要用户能连上Internet,便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使用。服务器端开发作业管理数据库和作业管理服务器程序,浏览器端通过 IE 浏览器链接服务器网址,进行作业管理与应急保障的操作。4.2 数据库设计数据库管理子系统由基础数据、历史数据及统计查询报表等组成,以满足数据管理、信息查询、报表管理等功能。在完成了数据库的概念级设计后,具体到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在给定一组对应于现实世界的数据时,应该构造哪几个关系,每个关系由哪些属性组成,这是数据库逻设计的问题。在关系数据理论的研究与不断实践过程中,形成了数据库逻辑设计的关系数据库的规范化理论。值得指出的是规范化的基本思想是逐步消除数据依赖中的不合适部分,使关系模式达到某种程度的分离,即一个关系描述一个概念、一个实体或实体间的一种联系,若多于一个概念就把它“分离”出去。因此规范化的实质就是概念的单一化。分解是规范化的途径,这种分解应该是无损的,且是不唯一的。另外,规范式理论虽然是指数据库设计的理论,并不是说关系规范化的程度越高越好,在实际工作中,应结合应用环境和现实世界的具体要求合理地设计数据库模式。为获得工程地质数据库基本表结构,首先应将E-R图表示的概念模型转化为关系模型,在转换的过程中遵从的原则为:一个实体型转换为一个关系模式,实体的属性就是关系的属性,实体的码就是关系的码;一个联系转换为一个关系模式,与该联系相连的各实体的码及联系的属性转换为关系的属性。在完成概念模型向关系模型的转化后,运用关系规范化理论,结合实际工作的需要,对所得到的关系模式进行规范化,并采用垂直分割和水平分割的方法对关系模式进行修改,以期得到结构优良的工程地质信息数据库基本表。5 系统具体设计5.1外业人员的模块设计 本模块主要用来管理在外作业人员情况,通过本模块,用户可以查询外业人员信息,可以选择某一项目组,了解外业人员外业作业的空间分布状态;也可以通过标绘空间多边形,查询在该区域作业的外业人员和重要设备的分布状态。并且可以在地理信息平台上显示作业队伍的态势分布,为管理部门了解外业人员的作业状态,及应急救援提供支撑作用。 主要的功能包括:(1)具备外业人员基本信息查询功能,可查询具体人员的基本信息,相关属性,作业情况,历史信息等,并可查看与之相关联的项目组情况,以及整个项目的运行信息。(2)显示外业人员基本信息,与之有关的工作图幅、工作路线、工作量。该功能主要通过地理空间框架显示,以图标、历史轨迹图等形式显示工作路兴、人员分布等情况。而且对于具体显示的图标、线等信息,也可在系统上双击,弹出相关具体信息。 5.2态势管理模块设计 用户可以选择某一项目组,了解外业人员外业作业的空间分布状态;也可以画出空间多边形,查询在该区域作业的外业人员和重要设备的分布状态。通过了解作业队伍的态势分布,为管理部门了解外业人员的作业状态,及应急救援提供支撑作用。 主要的功能有:(1)基于地理空间框架平台,具备综合显示区域基础遥感图像、基础矢量数据(道路、河流、湖泊、沼泽地)、DEM 数据的功能;能够动态显示野外定位信息;(2)具备空间查询功能,对于不同作业区,查询相应的人员和装备的数量位置、作业进展,制定和调整作业方案。5.3应急模块设计 当地调中心接收到外业人员发送的遇险告警后,系统根据遇险地点坐标进行搜索找出离遇险位置最近的救援单位,并向该救援单位发出救援通知,中心可根据所选定的救援单位救援设备配备情况(救援单位是否配备考察车)分析是否需要其他救援(配备考察车)单位进行配合救援。并利用地理空间框架,根据事发点的地理、交通、邻近区救援装备制定应急方案。 主要的功能有:(1)遇险告警 :遇险告警模块是指当系统接收到野外考察队或工作人员在发生险情时发送的特定告警通信后调用系统地图功能在当前监控地图中显示告警目标位置并按照特定的颜色来表示不同程度的遇险情况。(2)救援力量搜索 应急保障模块是指系统接收到考察遇险告警后根据告警的类别自动打开应急保障功能界面,并在界面中显示遇险告警的位置及遇险情况,方便监控指挥人员进行最近救援单位搜索查找、救援队伍、重要救援设备搜索。(3)指令发送 指通过系统提供的通信服务进行救援指令、配合救援指令、实时现场视频的发送功能。 5.4探测进度管理模块通过野外探测队伍通过终端机上报的图幅完成信息以及当前正在作业的规划路线,统计分析某一项目的作业进度,作业进度可以在 3S 综合显示平台上显示。能够统计作业图幅所涉及的规划工作路线、完成人、耗费时间,这些功能帮助管理部门对外作业任务做出适当的调整。主要的功能有:(1)系统能够按图幅或规划工作路线接入野外作业人员通过北斗作业终端工作量汇报信息。(2)系统能够按时间汇总、统计完成的工作图幅、未开始的工作图幅、正在进行的工作图幅,以及工作图幅与规划路线、作业人员的关联。(3)作业进度情况可以按图幅信息、作业路线等情况在综合显示平台上进行直观显示。 6系统测试6.1 系统测试计划 测试计划是指测试阶段的测试计划。现状:目前测试文档关于测试的内容主要是测试的时间计划。而这种时间划分也是非常粗略的,而且没有依据。为什么要花这么多时间?目前只是按照个人直观、经验等方法来判断测试时间。因此,这类测试计划的随意性太大,粒度太粗,不便于管理。目前的测试是为了测试而测试,没有规划性。如果已经知道了产品已具有的功能,可以通过测试来检验是否每个功能都能正常使用。6.2系统测试方法和测试类型 测试者在程序接口进行测试,它只检查程序功能是否按照需求规格说明书的规定正常使用,程序是否能适当地接收输入数锯而产生正确的输出信息,并且保持外部信息(如数据库或文件)的完整性。黑盒测试方法主要有等价类划分、边值分析、因果图、错误推测等,主要用于软件确认测试。 “黑盒”法着眼于程序外部结构、不考虑内部逻辑结构、针对软件界面和软件功能进行测试。“黑盒”法是穷举输入测试,只有把所有可能的输入都作为测试情况使用,才能以这种方法查出程序中所有的错误。黑盒测试:黑盒测试也称功能测试或数据驱动测试,它是在已知产品所应具有的功能,通过测试来检测每个功能是否都能正常使用,在测试时,把程序看作一个不能打开的黑盆子,在完全不考虑程序内部结构和内部特性的情况下。白盒测试:白盒测试也称结构测试或逻辑驱动测试,它是知道产品内部工作过程,可通过测试来检测产品内部动作是否按照规格说明书的规定正常进行,按照程序内部的结构测试程序,检验程序中的每条通路是否都有能按预定要求正确工作,而不顾它的功能,白盒测试的主要方法有逻辑驱动、基路测试等,主要用于软件验证。“白盒”法全面了解程序内部逻辑结构、对所有逻辑路径进行测试。“白盒”法是穷举路径测试。在使用这一方案时,测试者必须检查程序的内部结构,从检查程序的逻辑着手,得出测试数据。6.3系统测试与维护 系统测试作为地质地形探测系统得以实现的最后一个组成部分。系统测试显然是一个地质地形探测系统建设所不可缺少部分,因为它是测试地质地形探测系统的性能是否可以满足设计和开发之前对于地质地形探测系统的要求。如果通过测试,则可以进入后期的审核阶段;如果不能通过测试的话,则需要对其中的文件进行调整和修改,直到通过测试为止。因此,系统测试工作是系统投入运行前最后的审核,更是保证系统质量的重要环节。本地质地形探测系统维护阶段的目的是保证系统正常而可靠的运行,并能使系统不断得到优化和提高,以充分发挥系统本身的作用。同时,系统的维护和管理是始终贯穿其中的,包括对系统应用程序的维护、代码的维护、数据的备份和恢复、硬件设备维护。本次设计对地质地形探测系统针对程序、代码等方面进行了相应的维护工作。7 总结通过这次毕业设计,我学到了很多的东西。在前面的三年半时间内我学习了很多的课程及编程语言,从最初始的C语言,再到C+,JAVA,数据库系统概论等等,虽然通过学习对这些课程有所了解和掌握,但也只是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阶段,对知识的掌握还不够全面和熟练不能进行的编程开发,更不用说真正应用于实践设计开发,而且并不能真正独立的开发出一个完整的应用于实际的系统。做这个系统,首先要深入的调查需求,然后参考一些类似的系统。永远都不要觉得自己已经能够完全独立的开发一个系统了,那样只能让你裹足不前。只有结合别人的心得、示例、自己的经验、创新,你才会进步。由于以前软件工程课的学习,因此写流程图、结构图的时候相对比较轻松,有明确的方向,这就是所谓的经验。在最后的一个月里主要是开始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的编写,就在短短的一个月中,我把我前三年的学习的东西全都发挥出来了,在此以前我一直以为以前的东西都是白学了,现在才发现那时候学的东西是多么的有用,当然是在整个设计的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很多都是程序错误和方法错误,这些问题都通过查资料和书籍慢慢解决了,刚开始遇到错误的时候一连好几天都没有解决,那时候想过放弃,想过换题目,想想各种各样的方法,但是还是通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