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性致癌因素与职业性肿瘤ppt课件.ppt_第1页
职业性致癌因素与职业性肿瘤ppt课件.ppt_第2页
职业性致癌因素与职业性肿瘤ppt课件.ppt_第3页
职业性致癌因素与职业性肿瘤ppt课件.ppt_第4页
职业性致癌因素与职业性肿瘤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职业性致癌因素与职业性肿瘤,.,掌握:职业性肿瘤的发病特点及预防原则熟悉:常见职业性肿瘤了解:职业性肿瘤的识别与确认,职业性致癌因素:能引起职业性肿瘤的致病因素。职业性致癌因素的分类:化学性、物理性、生物性,最常见,IARC确认与生产有关的人类化学致癌物或工业过程有40余种,职业性肿瘤:是职业性危害中由于接触职业性致癌因素而引起的某种特定的肿瘤。亦为:由于从事某种职业,在工作环境中长期接触致癌因素,经过较长潜伏期而患某种特定器官的恶性肿瘤叫做职业性肿瘤。根据国外文献报道职业癌症占全部癌症的4%。在我国职业癌症中肺癌占比例最大,约占90%。,我国法定职业病名单中职业性致癌因素与所致职业肿瘤:,联苯胺石棉苯氯甲醚砷氯乙烯焦炉逸散物铬酸盐制造业,膀胱癌肺癌、间皮瘤白血病肺癌肺癌、皮肤癌肝血管肉瘤肺癌肺癌,第一节,职业性肿瘤的发病特点,职业性肿瘤除具备一般肿瘤的特点外,同时有其自身的特点:1、潜伏期2、好发部位3、发病条件4、病理类型,特点一:潜伏期,接触职业性致癌物后,并非立即发生癌症,而是有一定的时间间隔,即有所谓“潜伏期”。职业性肿瘤的潜伏期一般较长,如石棉致胸膜间皮细胞瘤,潜伏期可达2060年,平均为40年左右。也有少数潜伏很短,如苯致白血病,最短仅需4个月。大多数职业肿瘤的潜伏期约为1225年。,特点一:潜伏期,职业性肿瘤的发病年龄通常在40岁以下,与潜伏期长有关。不过,由于工业化的发展,职业性致癌因素的种类和数量增加,职业性癌的发病年龄有明显提高的趋势。总的来看,职业性肿瘤发病年龄比非职业性发病年龄要早,如芳香胺引起的泌尿系统癌变,发病年龄以4050岁多见,比非职业性的泌尿系统癌症早1015年。,特点二:好发部位,有比较固定的好发部位或范围多发生于与致癌物接触机会最多、作用最强烈或对某些致癌物有特别的亲和性的部位。皮肤和肺是致癌物进入机体的主要作途径和直接作用的器官,故职业性肿瘤多见于皮肤和呼吸系统。也可以发生在接触的过隔部位,如皮肤接触芳香胺类物质,却诱发膀胱癌。同时致癌物也可以引起多部位的癌症,如砷可以导致肺癌,也可引起皮肤癌。此外,还有少数致癌物引起癌症的范围很广,如放射性物质可引起白血病、肺癌、皮肤癌、骨肉瘤等。,特点三:发病条件,职业性癌症要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发病。化学致癌物的化学结构、接触途径、接触时间、机体遗传背景等因素均构成重要发病条件。如金属镍微粒有致癌性,而块状金属镍就没有;苯胺的同分异构体中的位异构体为强致癌物,而位异构体则为弱致癌物;不溶性的铬盐及镍盐,只有经肺吸入方能引起癌;而将它们涂抹在皮肤或从口进入都没有致癌作用;接触致癌物需要一定的剂量和时间才能发病。,特点四:病理类型,职业性肿瘤的病理类型或说恶性程度方面也有特殊性。有些职业性肿瘤比一般非职业性的同种肿瘤恶性度高,如芳香胺化合物引起膀胱癌常为多发性,往往累及整个泌尿系统,而且复发率也高;苯所致的白血病,多为急性型,发展很快,病人存活时间很短。这些病理的特点,对于鉴别职业性和非职业性肿瘤时具有一定的意义。,特点四:病理类型,致癌物不同而具有特殊的病理类型。例如:腺癌、鳞癌、未分化小细胞癌等。一般认为,接触强致癌物及高浓度接触所致肺癌多为未分化小细胞癌;反之,则多为腺癌。,第二节,职业性肿瘤的识别与确认,一、临床观察,通过临床诊断和观察,分析和探索肿瘤发生的环境因素。例如:1775年英国外科医生Pott首先报告扫烟囱童工成年后易患阴囊癌,1895年德国医生Rehn发现染料业工人的膀胱癌-发现肿瘤的职业线索。,德国的扫烟囱工人,染料可致膀胱癌,欧盟禁用22种染发成分,二、实验研究,第二阶段:19151918年日本人山极与市川用煤焦油涂布家兔耳朵,诱发出皮肤癌-开创了实验性肿瘤研究的先例。,二、实验研究,各种动物实验可判定某种物质是否对受试动物具有致癌性。体外试验短期试验,检测某物质是否具有致突变或诱导染色体损伤的能力,从而推断致癌性。,Ames试验,染色体结构畸变分析,DNA修复试验,姐妹染色单体互换试验,三、流行病学调查,1945年英国医生Case通过对英国染料业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萘胺、联苯胺具有致癌性-开始了职业肿瘤的病因研究。,三、流行病学调查,人群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对于识别和判定某种因素对人的致癌性可提供最有力的证据。,什么样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才能判定该物质的致癌性?,三、流行病学调查,因果关系的判定依据:(1)因果关系的强度(2)因果关系的一致性(3)接触反应关系(4)时间依存性(5)生物学合理性,相对危险度RR,极罕见肿瘤的高发,不同接触情况所致肿瘤是否一致,接触剂量或水平越高癌症的发病率也越高,接触必须在癌症发生前,有相关生物学理论解释,三、流行病学调查,我国1981年开始成立全国肿瘤协作调查组,对行业进行了大规模的肿瘤流行病学调查,到1987年提出将以下八种职业性致癌因素导致的肿瘤作为法定职业性肿瘤。,三、流行病学调查,流行病学研究虽是证明职业性致癌因素的有力证据,但也有局限性。人群失访、暴露环境改变、缺乏合适的对照考虑到其局限性,应重视临床观察和实验室研究相互佐证,职业性致癌因素的分类,根据流行病学研究及动物实验结果,确认致癌物(provedcarcinogen)可疑致癌物(suspectedcarcinogen)潜在致癌物(potentialcarcinogen),指在流行病学调查中已有明确证据表明对人有致癌性的理化物质或生产过程。,一类是动物实验证据充分,但人群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有限;另一类是与人类血缘关系相近的灵长类动物中致癌试验阳性,对人致癌可能性较大,但缺少对人的致癌证据。,这类物质在动物实验中已获得阳性结果,但人群中尚无资料表明对人有致癌性。,常见的职业性肿瘤,第三节,一、职业性呼吸道肿瘤,在职业性肿瘤中,呼吸道肿瘤占极高的比例。常见的致癌物质有砷、石棉、煤焦油类物质、氯甲醚类、铬、镍、芥子气、异丙油、放射性物质等。吸烟对职业性呼吸道肿瘤有明显的影响或有相乘作用,已被证明是肺癌发生的最危险因素。,why?,例如:吸烟与接触石棉同时存在时,二、职业性皮肤癌,这是最早发现的职业肿瘤,约占人类皮肤癌的10%。职业性皮肤癌与致癌物的关系,往往是最直接、最明显,经常发生在暴露部位和接触局部。能引起皮肤癌的主要化学物由煤焦油、沥青、蒽、木馏油、页岩油、杂酚油、蜡、氯丁二烯、砷化物等。以煤焦油类物质所致接触工人的皮肤癌最多见。,苯并a芘,二、职业性皮肤癌,煤焦油、沥青、蒽、木馏油、页岩油、杂酚油等可出现前驱皮损。无机砷化物早期可出现癌前病变。长期接触X射线,早期出现X线皮炎,在此基础上可出现癌变。,接触部位产生煤焦油黑变、痤疮和乳头状瘤好发于面、颈、前臂和阴囊,皮肤过度角化、色素沉着、溃疡等,皮肤局灶性增厚、局部萎缩、毛细血管扩张等,三、职业性膀胱癌,此类肿瘤在职业性肿瘤中也占相当的地位。主要的致膀胱癌物质为芳香胺类。高危职业有:生产萘胺、联苯胺、和4-氨基联苯的化工行业。以萘胺、联苯胺、为原料的染料、橡胶添加剂、颜料等制造业,使用芳香胺衍生物作为添加剂的电缆、电线行业。联苯胺致膀胱癌的发病率为3%-71%。,四、其他职业肿瘤,苯致白血病多见于接触苯后数年至20年,短者仅4-6个月,长者达40年,以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最常见,也可引起红白血病。氯乙烯致血管肉瘤多见于接触氯乙烯的清釜工,潜伏期10-35年不等。,职业性肿瘤的预防原则,第四节,一、加强对职业性致癌因素的控制和管理,1.改革工艺流程,加强卫生技术措施2.对致癌物采取严格管理措施,一、加强对职业性致癌因素的控制和管理,不接触或减少接触致癌物是预防职业癌的上策,属于一级预防,其效果最好。公认的职业致癌物判明在生产环境中致癌物浓度,使其不超过容许浓度,加强工人个体防护,即可取得效果。,一、加强对职业性致癌因素的控制和管理,致癌因素不明时,加强生产环境通风排毒和个体防护。改革生产工艺,减少粉尘烟雾,降低环境中有害物质浓度,不断提高生产自动化、机械化、密闭化的程度,生产者避免或减少直接接触已知的致癌因素。,二、健全医学监护制度,建立致癌物登记、监制、管理制度,对环境中致癌物浓度进行经常性定期监测,准确估计人体接触水平加强医学监护,提高监护效果,包括发展敏感的筛检方法,及时检出肿瘤前期异常改变及高危人群。,二、健全医学监护制度,(1)筛检方法易行且敏感(2)可能检出肿瘤前期的异常改变或在早期阶段的肿瘤。(3)备有有效的干预措施足以降低“早期”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尿沉渣脱落细胞涂片检查对早期诊断职业性膀胱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