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体液平衡PPT课件.ppt_第1页
正常体液平衡PPT课件.ppt_第2页
正常体液平衡PPT课件.ppt_第3页
正常体液平衡PPT课件.ppt_第4页
正常体液平衡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外科患者的体液失衡,第一节正常成人的体液平衡与调节,江西省赣州卫生学校外科教研室:凌志杰,课前思考,血浆的成分有?,内环境概述,1.内环境概念:细胞直接生活的体内环境即细胞外液。2.内环境稳定的意义:(1)细胞生存、代谢和生长提供必要的理化条件(温度、PH、渗透压、氧等)。(2)使细胞的各种生化反应和生理功能得以正常进行。(3)为细胞代谢提供营养和排泄代谢产物。,内环境稳定,1.内环境非一成不变,而处于动态平衡。2.内环境的稳定需要体液调节(1)水平衡(容量平衡)(2)电解质平衡(3)渗透压平衡(4)酸碱平衡,水平衡,一、体液分布,水平衡,二、不同人群体液差异1.体液占体重比率小儿80%成年男性60%成年女性50%2.差异原因(1)肌组织含水量脂肪组织(2)成年男性肌肉比例成年女性(3)小儿脂肪比例最低(14岁后与成人相似),女人是水做的说法正确吗?,水平衡,三、各种体液的作用,细胞内液,细胞外液,血浆,组织间液,有功能,无功能,维持细胞形态和功能,维持血容量、运输和交换,交换快,体液,交换慢润滑,功能性细胞间液能迅速与血管内的液体及细胞内液进行交换以维持体液平衡无功能细胞间液对维持体液平衡作用小,亦称第三间隙液(脑脊液、关节液、消化液),注:在病理情况下,第三间隙液增多会导致体液失衡,水平衡(成人24h水出入量),正常成人通过摄入和排出来调节水的平衡,电解质平衡,一、细胞内外主要电解质,电解质平衡(渗透压),将溶液和水置于U型管中,在U型管中间安置一个半透膜,以隔开水和溶液,可以见到水通过半透膜往溶液一端跑,若于溶液端施加压力,而此压力可刚好阻止水的渗透,则称此压力为渗透压。,电解质平衡(渗透压),1.渗透压实质: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2.渗透压的意义:(1)在半透膜(细胞膜、毛细血管基底膜等膜)两边,水分受到渗透压的影响而不断流动,水总是向高渗透压一侧流动。(2)渗透压大小与溶解的溶质颗粒数多少有关,而与溶质粒子的分子量大小、电荷多少、电荷正负性无关。(3)正常渗透压为290310mmol/L(mOsm/L);低于290mmol/L为低渗;高于310mmol/L为高渗。,电解质平衡(胞内外电解质正常浓度),电解质平衡(胞内外离子差异原因),钠钾ATP酶作用示意图(维持细胞外高钠,细胞内高钾),钠代谢及生理作用,1.Na+(血清135150mmol/L)(1)维持细胞外渗透压(2)维持血容量(血钠可锁住血管内水)(3)维持神经-肌肉的兴奋性(钠内流形成AP去极化)静息时,胞内胞外(1:10),Na+通道关闭;刺激达阈值后,Na+通道大量开放,形成动作电位,向远处传递,引起神经-肌肉兴奋肌肉收缩。,钠日需要量:成人59g;钠代谢特点: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不排血清钠低下可出现水肿、乏力。,钾代谢及生理作用,2.K+(血清钾3.55.5mmol/L)(1)维持胞内渗透压(2)维持静息电位(3)维持神经-肌肉的兴奋性(4)维持心肌正常功能,钾日需要量:成人3g;钾代谢特点: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也排钾更容易缺乏,故禁食病人应及时补钾,血清钾与神经-肌肉兴奋性关系,靜息时胞内:胞外=31:1,血清钾(胞外)量虽少但重要血钾过低,胞内:胞外钾浓度比增大,膜电位增大,与阈电位相差增大,AP难激发,神经肌肉兴奋性降低(肌肉松弛,乏力)血钾过高,胞内:胞外钾浓度比缩小,膜电位缩小,但钠离子通道失活关闭,影响钠内流,AP无法产生,神经肌肉兴奋能力丧失(肌肉麻痹)在一定范围内,血钾稍升高,膜电位缩小,钠离子通道活性增加,有利于AP产生,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血清钾与心肌关系,1.血清钾升高(1)自律性降低(高钾可导致心肌骤停)(2)兴奋性双重作用:先增高后降低(3)传导性降低(易心率失常)2.血清钾降低(1)自律性增高(2)兴奋性增高(3)传导性降低,其他离子的生理作用,1.Ca2+(1)维持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对抗高钾对心肌毒性)(2)参与肌肉收缩和凝血过程2.Mg2+(1)参与糖、蛋白代谢(2)降低神经-肌肉的应激性3.Cl-胞外主要的阴离子,与钠离子共同维持胞外渗透压和容量。4.HCO3-体液中重要的碱,调节酸碱,水、钠平衡调节机制,水、钠平衡(容量和渗透压平衡),1.渗透压的调节(1)渗透压口渴中枢产生口渴饮水渗透压(2)渗透压下丘脑-垂体-抗利尿激素系统(视上核和室旁核)抗利尿激素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重吸收水分渗透压。(渗透压反之),水、钠平衡调节(容量和渗透压调节),2.血容量的调节(血容量大量丧失时,机体牺牲渗透压保证血容量)(1)血容量或血压容量感受器刺激减弱(左心房和胸腔大静脉壁)下丘脑-垂体-抗利尿激素系统(视上核和室旁核)抗利尿激素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重吸收水分有利血容量恢复;(2)血容量或血压肾小球入球小A牵张感受器和致密斑感受器兴奋球旁细胞分泌肾素血管紧张素(II、III)血管收缩维持血压肾上腺皮质球状带醛固酮肾远曲小管保钠、水和排钾维持血容量和血压,酸碱平衡,缓冲对,肺,肾,正常PH值:7.357.45维持内环境稳定和代谢反应相关酶的活性,酸碱中毒时,H+向细胞内外移动,调节酸碱平衡,胞内外H+转运,酸碱平衡调节,一、缓冲对调节(最快)1.最重要的是HCO3-/H2CO32.二者比值保持201(HCO3-24mmol/L,H2CO31.2mmol/L)PH即可在正常范围。3.HPO42-/H2PO4-也参与酸碱调节。H+HCO3-H2CO3H2O+CO2,酸碱平衡调节,二、肺调节(挥发性酸)呼吸改变:酸中毒时呼吸深快碱中毒时呼吸浅慢排出挥发性酸(H2CO3),排出形式CO2。,酸碱平衡调节,三、肾脏调节(慢、持久,非挥发性酸)1.Na+-H+交换排H+肾小管上皮细胞每分泌一个H+重吸收一个Na+即:Na+-H+交换(Na+-K+交换和Na+-H+交换呈竞争性抑制)(1)酸中毒时,Na+-H+交换排H+增多,容易导致高钾血症;(2)低K+合并碱中毒时,Na+-K+交换增多抑制Na+-H+交换,进而表现出反常酸性尿。,酸碱平衡调节,三、肾脏调节(慢、持久,非挥发性酸)2.HCO3-重吸收:肾小管上皮细胞直接吸收。3.NH4+的生成:代谢产生NH3于H+结合形成NH4+(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脱氨基产生后透过细胞膜与肾小管中H+结合形成NH4+形式排出)。4.直接排出非挥发性酸:(磷酸、尿酸、草酸等),课后问题,1.为什么水平衡与钠平衡总是伴随?2.在维持体液平衡,保持内环境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