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专业论文)多花野牡丹离体培养与再生体系的建立.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多花野牡丹离体培养与再生体系的建立 缩略词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 毕业) 论文,是本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 成的研究成果,并且是自己撰写的。尽我所知,除了文中作了标注和致谢中已作 了答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与我一同对本 研究做出贡献的同志,都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如被查有侵犯 他人知识产权的行为,由本人承担应有的责任。 学位( 毕业) 论文作者亲笔签名: 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日期: 汐莎。、j 纱 本人完全了解福建农林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 毕业) 论文的规定,即学 校有权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 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保密,在年后解密可适用本授权书。 不保密,本论文属于不保密。 学位( 毕业) 论文作者亲笔签名:日期: d _ 、v 指导教师亲笔虢撕魄。乒。仃 福建农林大学2 0 0 8 届硕士学位论文 摘要 多花野牡丹( m e l a s t o s aa f f i n e ) 属野牡丹科野牡丹属常绿灌木,自然分布于福建、广 东、云南、贵州、台湾等,适应性强,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果实可以食用,全株可以药用, 是一种有多种用途的野生植物。本论文以多花野牡丹的种子为基本材料,从无菌体系的建立、 继代培养、生根诱导、炼苗移栽等各个环节展开技术研究:同时以多花野牡丹的叶片作为外 植体,进行愈伤组织的诱导及愈伤组织的继代,从而为多花野牡丹的快速繁育奠定技术基础。 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 多花野牡丹无菌体系的建立以7 0 的乙醇消毒3 0 s ,无菌水冲洗2 遍后,再用0 1 升汞浸泡7 m i n ,无菌水5 遍冲洗,效果较好,可以使污染率控制在1 5 芝l 内。 2 采用正交实验设计,考虑不同生长素对多花野牡丹小苗增殖的影响,筛选出一代培养 基为m s + 琼脂6 0 9 l + 蔗糖2 0 9 l + 6 一b a l 0 m g l ,3 0 d 后增殖数可以达到3 4 7 6 ;二次继代为 m s 培养基+ 琼脂6 0 9 l + 蔗糖2 0 9 l + k t 0 5 m g l + b a l 0 m g l ,3 0 d 后增殖数为4 1 1 8 ,多次 继代培养基为m s + 琼脂6 0 9 l + 蔗糖2 0 9 l + k t 0 2 m g l + i b a 0 3 m g l 。 3 多花野牡丹小苗生根诱导。采用正交实验设计,考虑不同种类和浓度的生长素对多花 野牡丹小苗生根的影响筛选出最佳培养基为m s + 琼脂6 0 9 l + 蔗糖2 0 9 l + n a a 0 2 m g l + i b a 0 2 m g l ,3 0 d 后,生根率可达1 0 0 ,生根长度可达8 8 3 c m ,生根数可 达6 9 6 条。 4 多花野牡丹组培苗的炼苗和移栽。分析不同基质对组培苗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沙 子的成活率最高,达到8 5 o 5 多花野牡丹外植体的消毒和愈伤诱导。采集自然状态下生长的叶片,用7 0 乙醇浸泡 2 0 秒,无菌水冲洗两遍,0 1 升汞消毒8 m i n ,无菌水冲洗5 遍,污染可以控制在2 0 之内, 外植体诱导愈伤的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m s + 琼脂6 0 鲫 蔗糖2 0 9 l + b a l 0 m g l + n a a 0 1 m g l ,诱导率为4 6 7 。 6 不同光照强度对愈伤组织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暗培养条件下,愈伤组织易褐 化:当光照强度为2 4 0 0 1 x 时,愈伤组织生长旺盛。 关键词:多花野牡丹;离体培养;愈伤组织;植株再生 多花野牡丹离体培养与再生体系的建立 a b s t r a c t m e l a s t o m a 咖增i saf o r e v e rg r e e ns h r u b ,w h i c hb e l o n g st om e l a s t o m ag e n e ,m e l a s t o m a f a m i l y i tg r o w si nf u j i a n , g u a n g d o n g y u n n a n , g u i z h o u , t a i w a ne t a l i th a sg o o da d a p m t i o i l h i g h a p p r e c i a t i o nv a l u e t h e 行u nc a nb eu s e da sf o o da n dt h ew h o l ep l a n tc a nb eu s e da sm e d i c i n a l h e r b s i ti saw i l dp l a n tw h i c hh a sv a r i o u sv a l u e t h i se x p e r i m e n tc h o s e m e l a s t o m a 够朋s s e e d sw h i c hg r e wi nn a t u r a ls t a t ea sb a s i c m a t e r i a l , r e s e a r c h i n ga b o u te v e r ys t e p so fs e e d sa x e n i c b o u r g e o n , p r o l i f e r a t i o n , r o o ti n d u c t i o n , t r a n s p l a n t i o ne r e a tt h es a n l et i m e ,t h ee x p e r i m e n tt o o k t h el e a v e so fm e l a s t o m aa l 五q l l ea se x p l a n tf o rt h ei n d u c t i o no fc a l l ia n dc a l l ip r o l i f e r a t i o nf o l l o w e d 1 1 地m a i nr e s u l t sw e r ed e s c r i b e da sf o l l o w s : t h ea x e n i c s y s t e m o fm e l a s t o m aa f f i n ew a se s t a b l i s h m e n ) c o m p a r e dt h ed i f f e r e n t d i s i n f e c t i o nm e t h o d su s e d0 1 1t h em e l a s t o m aa f f i n e ss e e d s t h er e s u l t ss h o w e dt h a tt h em e t h o d w h i c h7 0 a l c o h o ld i s i n f e c t e d3 0s e c o n d sf i r s t a x e n i cw a t e rw a s h e d2t i m e sf o l l o w e d , t h e n d e c p e di n0 i h g c l 2 ,a n da x e n i cw a t e rw a s h e d5t i m e sl a s tw a st h eb e s t i tc a nc o n t r o lt h e p o l l u t i o nr a t eb e l o w15 n e x t , t h es e e d sw e r ei n o c u l a t e dt ot h em e d i u mo fm sa n db 5 r e c o r d e d 3 0 dl a t e r , i tk e p tv i g o r o u sg r o w t ho f s e e d s t h ep r o l i f e r a t i o no f m e l a s t o m a 够舵a x e n i cs e e d l i n g s c o n s i d e r e dt h ei n f l u e n c eo fd i f f e r e n t p l a n tg r o w t hh o r m o n e so nt h ep r o l i f e r a t i o n , w h i c ho r t h o g o n a ld e s i g n , s c r e e n e do u tt h em e d i u m w a sm ss u p p l e m e n t e dw i t h6 - b a 1 0 m g l ,s u g a r2 0 9 l , a g a r6 0 9 la n dt h ep r o l i f e r a t i o nr a t e c o u l dr e a c h3 4 7 6 b y3 0 dl a t e r 1 nt h es e c o n dr e p e t i t i o u sc u l t i v a t i o n , t h em e d i u mw a sm s s u p p l e m e n t e dk t 0 5 m g l , b a l o m s a 一, a g a r6 0 9 la n ds u g a r2 0 9 n 。,a n dt h ep r o l i f e r a t i o nr a t e c o u l dr e a c h4 1 1 8b y3 0 dl a t e r i nt h et h i r da n dm o r et i m e sp r o l i f e r a t i o n , t h em e d i u mw a sm s + a g a r6 0 9 l + s u g a r2 0 m g l + k t o 2 m g l + i b a 3 0 m g l r o o t a g eo fm e l a s t o m aa f f i n e t h i n k e da b o u tt h ei n f l u e n c eo fd i f f e r e n tk i n da n d c o n c o n t r a c t i o nh o r m o n e so nt h ea x e n i cs e e d l i n g sr o o tr a t e ,s c r e e n e dt h em e d i u mw a sm s s u p p l e m e n t e dw i t hn a a 0 2 m s l ,i b a 0 2 m g l ,a g a r6 0 9 la n ds u g a r2 0 m g l t h er e c o r d s s h o w e dt h a tt h i sm e d i u mw a ss u p e r i o r i t yt h a no t h e r so nr o o t m gr a t e ,r o o t i n gl e n g t ha n da v e r a g e r o o t i n gn u m b e r s t h e t r a n s p l a n t i o no f m e l a s t o m aa f f i n e a n a l y s i st h er e s u l t so f t h es u r v i v a lr a t eo f t h ed i f f e r e n t t r a n s p l a n t e ds t r o m ao fm 够刀p ,i ts h o w e dt h a tt h es a n dw a sb e s ta n dt h es u r v i v a lr a t ec a nr e a c h 2 福建农林大学2 0 0 8 届硕士学位论文 8 5 t h ee x p l a n td i s i n f e c t i o na n de a l l ii n d u c t i o n c o l l e c tt h el e a v e so fm e l a s t o m aa f f l n ew h i c h g r e wi nw i l ds t a t e ,7 0 a l c o h o ld i s i 疵c t e d2 0s e c o n d s ,a x e n i cw a t e rw a s h e d2t i m e s ,d e e p e di n 0 i h g c l 2f o r8m i n u t e s ,a x e m cw a t e rw a s h e d5t i m e s t h ep o l l u t i o nr a t ec o u l db ec o n t r o l l e d b e l o wi n 2 0 e x p l a n t c a l l ii n d u c t i o nm e d i u mw a sm s s u p p l e m e n t e d w i t hb a 1 0 m g l , n a a 0 1 m g l ,s u g a r2 0 9 la n da g a r6 0 9 l ,i n d u c t i o nr a t ew a s4 6 7 t h ei n f l u e n c et oc a l l io fd i f f e r e n tl i g h ti n t e n s i t y w h e nt h en 咖w a s0 1 x , t h ec a l l iw a se a s yt o b eb r o w n i n g w h e nt h el i g h tw a s2 4 0 0 i x , t h ec a l l ig r e ww e l l k e yw o r d :m e l a s t o m aa f f i n e ;i nv i t r oc u l t u r e ;c a l l i ; r e g e n e r a t i o n 3 福建农林大学2 0 0 8 届硕士学位论文 1 引言 1 1 研究背景 野牡丹属( m e l a s t o m a ) 植物属野牡丹科( m e l a s t o m a t a c e a e ) ,全世界约有1 0 0 种,分布于 亚洲南部至大洋洲北部以及太平洋诸岛。我国有9 种1 变种,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区。 该科植物多为草本、直立或攀援灌木或小乔木,单叶,对生,少有轮生,全缘或有锯齿,基 生脉3 - 9 条,侧脉多数,通常平行,少为羽状脉;通常具叶病,无托叶花序各式,花两性, 辐射对称。花瓣通常具有鲜艳的颜色。果为蒴果或浆果,全世界约有2 4 0 属,3 0 0 0 多种, 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该科多数植物水煎液外洗还可以治疗肿毒疮疖、毒蛇咬伤等多种 常见疾病n 棚野牡丹属植物多为草本,少为灌木或小乔木不少种类有药用价值,具清热 解毒、收敛止血的功能,可治消化不良、痢疾排泻、肿毒疮疖等症药理表明,其中的野牡 丹对乳腺癌、甲状腺癌、胃癌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根可治疗跌打损伤引起的瘀血疼痛等 例其药用价值在 , 说明i b a 、b a 、k t 三者对增殖数的影响主次关系为b a k t i b a 。根据k 值筛选出多花野牡丹 小苗初代培养的最佳配方为m s + 蔗糖2 0 9 l + 琼脂6 0 9 l + b a i 0 m g l ,3 0 d 后增殖系数达到 3 4 7 6 。 表1 l 不同激素对多花野牡丹一代增殖影响的方差分析 t a b l e1 1t h ev a r i a n c ea n a l y s i so f t h ee f f e c to fh o r m o n e so np r o l i f e r a t i o no f m e l a s t o m aa f f i n e 由表1 1 可以看出,细胞分裂素6 - b a 对多花野牡丹一代增殖影响显著,f 值为1 9 3 9 9 , 达到显著作用,其次是k t ,f 值为0 9 8 1 ,然后是i b a ,其f 值仅为0 3 9 7 ,对增殖无显著影 响。 表1 2b a 三个水平间l s d 法多重比较 t a b l e l 2 l s dt e x to f t h ee f f e c to f t h et h t e el e v e l so fb a 大写孚母爱不1 差异显看住水平,小写孚母爱不蹦差异显看往水平t 子母相l 司表不差异不显看 进一步用l s d 法多重比较6 - b a 对多花野牡丹增殖数的影响,结果表明,b a 浓度在 1 0 m g l 与0 m g l 对增殖系数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b a 浓度在1 0m g l 与2 0m g l 对增殖 系数的影响不显著。 2 6 3 2 多花野牡丹二次继代培养 对比表l o 和表1 3 可以看出,在多花野牡丹小苗的二次继代中,多花野牡丹增殖系数比 第一次继代有明显提高,但是观察小苗的生长状况发现,小苗基部愈伤化较为严重,分析原 因可能是因为在培养基中加入了n a a ,虽然在整个继代过程中增殖系数有所增加,但是小苗 长势细弱,叶色浅绿,叶片较小,虽然基部愈伤可以较好的分化出新的小苗,但是用于分化 2 1 多花野牡丹离体培养与再生体系的建立 的营养过多,导致用于生长部分的营养较少。 表1 3 不同因素对多花野牡丹二次继代苗增殖的影响 t a b l e1 3e f f e c to fd i f f e r e n tf a c t o r so nt h es e c o n ds u b c u l t u r eo f m e l a s t o m aa f i n e 由表1 3 可以看出,不同的配方对小苗的增殖系数差异影响较大,p 2 ,配方效果最好,增 殖系数达到4 1 2 ,而p 2 7 号配方增殖系数仅为2 9 l 。根据r 值的大小,在影响多花野牡丹二 次继代增殖的三种激素中,细胞分裂素6 b a 的效果最显著,当b a 浓度为1 o m g l 时,k 值 为1 1 0 6 ,当b a 浓度为2 0 m g l 时,k 值为9 9 6 同理得出,k t 浓度为0 5 m g l ,n a a 0 m g l 时,k 取得较大值。根据k 值大小,筛选出多花野牡丹小苗二次继代配方为m s + 蔗糖2 0 9 l + 琼脂6 0 9 l + b a l 0 m g l + k t 0 5 m g l ,增殖系数为4 1 2 表1 4 不同激素对二次继代苗增殖影响方差分析表 t a b l e l 4t h ev a r i a n c e a n a l y s i s o f t h ed i f f e r e n th o r m o n e so nt h es e c o n d p r o l i f e r a t i o ns e e d l i n g s 由表1 4 进行的方差分析表明,在三种因素中,b a 在多花野牡丹小苗二次继代中依然起 福建农林大学2 0 0 8 届硕士学位论文 最大作用,但是可以看出,增殖数的扩大并不是随着b a 浓度的增加而增大,相反,随着浓 度的增加,扩增系数下降,可能是因为在小苗体内激素积累的原因,因为在第一次继代中, 培养基中已经加入相同浓度的同种激素,虽然整体扩增倍数有所增加,但小苗长势细弱,而 且通过记录发现小苗基部愈伤化较为严重。因此,在下一代的培养中,要降低b a 、k t 的用 量,细胞分裂素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愈伤组织的生长,高浓度的细胞分裂素可以促进小苗基 部愈伤组织的产生,虽然愈伤可以再产生小茁,但吸收的大量营养用于愈伤组织的分裂与增 殖,使得分化出来的小苗获得极少营养,不利于小苗的健康生长表1 4 说明,各种因素都 没有达到显著水平,三种激素影响大小为b a n a a k t 2 6 3 3 多花野牡丹多次继代培养 表1 5 不同激素对多花野牡丹多次继代小苗的影响 t a b l e l 5t h er e s u l to fd i f f e r e n th o r m o n e so nt h em o r et i m e ss u b c u l t u r eo fm e l a s t o m aa f f i n e 由表1 5 可以看出,通过对r 值排序得出三种因素影响大小蔗糖 k t i b a ,根据k 值大 小,筛选出多花野牡丹小苗多次继代的最佳配方为基本培养基m s + 琼脂6 0 9 l + 蔗糖2 0 9 l k t 0 2 m g l + i b a o 3 m g l 多花野牡丹离体培养与再生体系的建立 表1 6 不同激素对多次继代苗增殖影响方差分析表 t a b l e l 6t h ev a r i a n c ea n a l y s i so ft h ed i f f e r e n th o r m o n e so nt h et h i r dp r o l i f e r a t i o ns e e d l i n g s 方差分析表明,蔗糖和k t 在多花野牡丹小苗的多次继代中作用效果均达到显著水平, k t 浓度在o 2 m g l 时增殖系数较高,蔗糖浓度在2 0 9 l 时增殖系数较高,而i b a 的影响效 果相对较小,在多次继代培养中,激素浓度要逐渐降低。 表1 7 盯三个水平间l s d 法多重比较 t a b l e l 7l s dt e x to ft h ee f f e c to ft h et h r e el e v e i so fk t 进一步用l s d 法多重比较k t 对多花野牡丹增殖数的影响,表1 7 表明k t 浓度在0 2 m g l 与0 6m g l 对多花野牡丹小苗多次继代增殖影响表达到显著水平,随着k t 浓度的增加,增 殖数非但没有增加,反而减小。 表1 8 蔗糖三个水平间l s d 法多重比较 t a b l e l 8l s dt e x to ft h ee f f e c to ft h et h r e el e v e l so fs u g a r 进一步用l s d 法多重比较蔗糖对多花野牡丹增殖数的影响,从表1 8 可以看出随着蔗糖 浓度的增加,增殖系数降低,蔗糖浓度增加,提高了培养基的渗透压,不利于多花野牡丹的 增殖生长。蔗糖浓度在2 0g l 与4 0 9 l 对多花野牡丹小苗多次继代增殖影响达到显著水平 盯、蔗糖两种因素浓度分别在0 2m g l 与0 6m g l 以及2 0g l 与4 0 9 l 对多花野牡 丹小苗多次继代增殖影响达到显著水平,但增殖数随着浓度的升高而降低,说明在长期继代 过程中,激素在体内有一定累积,高浓度激素会抑制小苗生长,因此在多次继代时,要注意 降低培养基内各激素的浓度。 福建农林大学2 0 0 8 届硕士学位论文 2 6 4 多花野牡丹的生根培养 2 6 4 1 不同激素处理对多花野牡丹1 5 d 后生根影响情况统计 表1 91 5 天后不同激素对多花野牡丹组培苗生根率的影响 t a b l e l 9t h er e s u l t so fd i f f e r e n th o r m e o n e so nt h er o o t i n gr a t eo fs e e d l i n g s o i l 膨a f i n ea f t e r1 5d a y s 生根率= ( 产生不定根的株数接种的总株数) 1 0 0 表2 01 5 天后不同激素对多花野牡丹组培苗生根率影响的方差分析 t a b l e 2 0t h ev a r i a n c ea n a l y s i so ft h ed i f f e r e n th o m o n e so nt h er o o t a g eo f m a f i n es e e d l i n g s a f t e r1 5d a y s 从表2 0 可以看出,1 5 天后在生根的三个因素中,i b a 的作用最明显,然后是i 从,最 后是n a a 。通过k 值大小筛选出生根率最高的培养基配方是m s + i b a 0 2 m g l + n a a 0 2 m g l ,生 根率达到9 7 2 ,而配方m s + i b a o 1 m g l + n a a 0 1 m g l + i a a 0 1 m g l 生根率最低,仅为3 6 8 , 提高了6 0 4 。通过方差分析表可以看出,三种生长素对多花野牡丹生根均没有达到显著水 平。 2 s 多花野牡丹离体培养与再生体系的建立 表2 11 5 天后不同激素对多花野牡丹组培苗生根长度的影响 t a b l e 2 1t h er e s u l t so fd i f f e r e n th o r m e o n e so nt h er o o t i n gl e n g t ho f m e l a s t o m aa f f i n e a f t e r1 5d a y s 平均根长= 所有植株根长接种总株数 表2 21 5 天后不同激素对多花野牡丹组培苗生根长度影响的方差分析 t a b l e 2 2t h ev a r i a n c ea n a l y s i so ft h ed i f f e r e n th o r m o n e st ot h er o o t i n gl e n g t ho fs e e d l i n g so n m e l a s t o m aa f f i n ea f t e r1 5d a y s 由表2 2 可以看出,1 5 天后三种生长素对多花野牡丹小苗的根长生长产生了一定影响, 其中i b a 效果最大,然后是i a a ,n a a 效果甚微,由k 值筛选出最佳生根长度的培养基配方 是i i s + i b a 0 2 m g l 表1 9 的方差分析表明,i b a 对此次根长的作用效果显著,另外两种生长 素效果不显著。进一步用l s d 法多重比较i b a 对多花野牡丹小苗根长的影响。 福建农林大学2 0 0 8 届硕士学位论文 表2 3 说明1 5 d 后,i b a 浓度在0 2m g l 与0 1m g l 对多花野牡丹组培苗生根长度影 响达到显著水平。 表2 41 5 天后不同激素对多花野牡丹组培苗生根数的影响 t a b l e 2 4t h er e s u l t so fd i f f e r e n th o r m e o n e so nt h er o o t i n gn u m m b e ro fm e l a s t o m aa f f i n e a f t e r1 5d a y s 生根数= 所有植株总根数接种总株数 表2 51 5 天后不同激素对多花野牡丹组培苗生根数影响的方差分析 t a b l e 2 5t h ev a r i a n c ea n a l y s i so ft h ed i f f e r e n th o r m o n e so nt h er o o t i n gn u m b e r o fs e e d l i n g sa f t e r1 5d a y s 由表2 4 、表2 5 可以看出,1 5 d 后,在组培苗生根数量上,三种生长素都起了一定作用, 多花野牡丹离体培养与再生体系的建立 其中i b a 仍然效果明显,然后依次是t a a 和n a a ,这与三种激素对根长影响的趋势一致。方 差分析表明,i b a 在0 m g l 和0 2 m g l 这一浓度范围内效果显著,而i a a 和n a a 在此浓度范 围内效果不显著。这说明在生根过程中,i b a 发挥很大作用,在o n i g l 和o 2 m g l 这一浓度 范围内,无论在根长还是生根数量上,i b a 都比另外两种生长素表现优越。根据k 值筛选出 最佳生根配方为m s + 蔗糖2 0 9 l + 琼脂6 0 9 l + i b a 0 2 m g l + n a a 0 2 m g l ,生根数可达5 1 9 条,而最低生根数仅为1 1 1 条,生根数多出4 0 8 条。进一步用l s d 法多重比较i b a 对多花 野牡丹小苗生根数的影响。 表2 6i b a 三个水平问l s d 法多重比较 t a b l e 2 6l s dt e x to f t h ee f f e c to f t h e t h r e el e v e l so fi b a 表2 6 说明,1 5 d 后i b a 浓度在0 2m g l 与0 1m g l 对多花野牡丹组培苗生根数影响 差异达到显著水平。 2 6 4 2 不同激素处理对多花野牡丹3 0 d 后生根影响情况统计 表2 73 0 天不同激素对多花野牡丹组培苗生根率的影响 t a b l e 2 7t h er e s u l t so fd i f f e r e n th o r m e o n e so i lt h er o o t i n gr a t eo fm e l a s t o m aa f f i n e a f t e r3 0d a y s 福建农林大学2 0 0 8 届硕士学位论文 表2 83 0 天后不同激素对多花野牡丹组培苗生根率影响的方差分析 t a b l e 2 8t h ev a r i a n c ea n a l y s i so ft h ed i f f e r e n th o r m o n e st ot h er o o t i n gr a t eo fs e e d l i n g s o rm e l a s t o m aa f f i n ea f t e r3 0d a y s 从表2 7 、表2 8 可以看出,3 0 天后生根的三个因素效果均不明显,、p 翳、阳、p 淞 p 5 7 、p 船号配方的生根率均为1 0 0 。由r 值得出三种激素影响为i a a n a a i b a 。通过方差分 析表可以看出,三种生长素对多花野牡丹生根均没有达到显著。 表2 93 0 天后不同激素对多花野牡丹组培苗平均根长的影响 t a b l e 2 9t h er e s u l t so fd i f f e r e n th o r m e o n e so nt h ea v e r a g e r o o t i n gl e n g t h o f m e l a s t o m aa f f i n ea f t e r3 0d a y s 多花野牡丹高体培养与再生体系的建立 表3 03 0 天后不同激素对多花野牡丹组培苗生根长度影响的方差分析 t a b l e 3 0t h ev a r i a n c ea n a l y s i so ft h ed i f f e r e n th o r m o n e st ot h er o o t i n gl e n g t ho fs e e d l i n g s o nm e l a s t o m aa f f i n ea f t e r3 0d a y s 从表3 0 可以看出,在生根3 0 d 后,三种生长素的作用大小依次是n a a 、i a a 、i b a ,这 与生根1 5 d 也有不同,可能是不同生长素在生长的不同阶段发挥作用不同,也可能是生长素 发挥作用时间不同在方差分析表中可以看出,n a a 效果达到显著,通过k 值筛选出最佳生 根长度配方为m s + 蔗糖2 0 9 l + 琼脂6 0 9 l + i b a 0 2 m g l + n a a 0 2 m g l + i a a 0 1 m g l 。进一步用 l s d 法多重比较3 0 d 后n a a 对小苗根长的影响。 表3 1n a a 三个水平间l s d 法多重比较 t h b l e 3 ll s dt e x to f t h ee f f e c to f t h et h r e el e v e l so fn 从 通过多重比较不难看出,3 0 d 后,n a a 浓度在0 2m g 几与0m g l 以及在0 2m g l 与 0 1m g l 对小苗生根长度影响差异都达到显著水平,n a a 浓度在0m g l 与0 1m g l 对小苗 生根长度影响不显著。 福建农林大学2 0 0 8 届硕士学位论文 表3 23 0 天后不同激素对多花野牡丹组培苗生根数的影响 t a b l e 3 2t h er e s u l t so fd i f f e r e n th o r m e o n e so nt h er o o t i n gn u m m b e ro fm e l a s t o m aa f f i n e a f t e r3 0d a y s 表3 33 0 天后不同激素对多花野牡丹组培苗生根数影响的方差分析 t a b l e 3 3t h ev a r i a n c ea n a l y s i so ft h ed i f f e r e n th o r m o n e st ot h er o o t i n gn u m b e r so fs e e d l i n g s o i lm e l a s t o m aa f f i n ea f t e r3 0d a y s 从表3 2 、表3 3 不难看出,三种生长素在3 0 d 后对小苗的生根数均没有达到显著,从极 差大小可以看出,三种生长素对小苗生根数的影响依次是i b a ,n a a ,i a a 效果甚微。通过 k 值筛选出最佳生根数配方为m s + 蔗糖2 0 9 l + 琼, 脂6 o g l + i b a o 2 m g l + i a a 0 1 m g l 2 6 4 3 不同激素处理对不同培养阶段多花野牡丹生根的影响 通过对1 5 d 和3 0 d 生根情况的记录,可以列出下表: 3 l 多花野牡丹离体培养与再生体系的建立 表3 4 不同激素处理对多花野牡丹在不同时间生根率、生根长度、生根条数影响 t a b l e 3 4t a b l eo fd i f f e r e n th o r m e o n e so nt h er o o t i n gr a t ea n dr o o tl e n g t ha n dr o o t i n g n u m b e ra td i f f e r e n tt i m eo nm e l a s t o m aa f f i n e 将上表详细分解为图1 、图2 和图3 。通过不同生长时间的柱状图可以很明显看出小苗 在1 5 d 和3 0 d 时的生根率、根长和平均生根数的变化。 1 2 囝l 5 d 3 0 d :、;1 j ;j7 b 董童: f jgi! - j7 , ? 。善 y ,: i a a n a a ,3 0 d 后,三种激素对生根率的影响发生变化,为i a a n a a i b a 。i b a 最初影响最大,之后影响最小。 3 2 福建农林大学2 0 0 8 届硕士学位论文 图2 不同时间生根长度( c m ) f i 9 2t h er o o t 1e n g t ha td if f e r e n tti m e 注:横坐标中的1 ,2 ,3 9 分别表示生根配万中的p 5 卜p 5 2 p 5 3 p 5 9 。 图15 d 圈3 0 d 通过生根长度的柱状图也可以看出,多花野牡丹小苗的根长在1 5 d 和3 0 d 之间发生较大 变化,p 5 9 号配方始终保持最大根长。其中增长最快的是p 5 3 号配方,由1 5 d 时的0 4 8 c m 增 至3 0 d 后的8 5 9 c m ,增长了8 1 l c m 。三种激素对生根长度的影响也发生了变化,通过表2 2 和表3 0 可以看出,1 5 d 后,影响为i b a i a a n a a ,并且i b a 影响达到显著。3 0 d 后,三 种激素的影响为n a a i a a i b a ,n a a 影响达到显著。 三8 c - b 。r - 4 22 点0 - 一 罾 i f匿匿l一1 图3 不同时间生根数 f i 9 3t h er o o t i n gn u m b e r sa td i f f e r e n tt i m e 囹】( ) d 一2 5 d 注:横坐标中的1 ,2 ,3 - - - - - - 9 分别表示生根配方中的p s 。、p ;z 、p 。p 5 9 。 从图1 ,图2 ,图3 中可以清楚看出,无论1 5 d 还是3 0 d 后,p s 。号配方都是生根数最多 的,分别为5 1 9 和6 9 6 。通过表2 5 和表3 3 可以看出,1 5 d 后,三种激素的影响为 3 3 多花野牡丹离体培养与再生体系的建立 i b a i a a n a a ,i b a 影响达到显著。3 0 d 后,三种激素影响为i b a n a a i a a 。在生根的 9 种配方中,无论是生根率还是生根数、生根长度,p 船号都取得了最好水平,达到满意的生 根效果。 2 6 5 多花野牡丹组培苗的移栽 2 6 5 1 小苗炼苗 移栽是使试管苗从一个无菌、光照温度适中、湿度饱和的相对封闭的稳定环境转入一个 有菌不稳定的环境,相对而言,这是一个剧烈的变化过程。试管苗本身要完成一些生理过程 的过渡,即由温室生长转为自然环境下生长,叶片的光合能力和根系的吸收能力将进一步加 强。由于组培苗一直在比较优越的环境中生长,幼苗抗病、抗菌及抗干旱的能力都比较弱, 处理不当会导致整个组培前功尽弃。因此,组培苗的移栽在整个组培过程中至关重要,它关 系着能否使人工条件下培养的小苗顺利在自然环境下生长。在工厂化生产中,往往可能出现 因为此环节的技术不成熟而造成最后生产的成品商品苗数目大量减少,而不能达到要求。为 此,要根据试管苗的特性,从多方面研究炼苗与移栽技术,达到提高成活率、增加工厂收益 的目的。 在炼苗中采用下列处理方法:将小苗搬出培养室后,半开瓶盖,用喷雾器早晚各喷一次 水,保持叶片和组培瓶壁的湿润,两天之后,可以将瓶盖再打开一些,但要保持每天至少对 其进行两次喷雾,再过两天,可以将瓶盖全部打开,早晚进行两次喷雾,前后总共持续一周 左右,炼苗时间即可完成。这种方法比从培养室拿出来之后直接打开瓶盖可以提高三成成活 率。 2 6 5 2 不同基质对多花野牡丹组培苗成活率的影响 表3 5 不同基质对多花野牡丹组培苗成活率的影响 t a b l e 3 5r e s u l t so f t h es u r v i v a lr a t eo f t h ed i f f e r e n tt r a n s p l a n t e ds t r o m ao f m e l a s t o m aa f i n e 福建农林大学2 0 0 8 届硕士学位论文 从表3 5 中可以看出,不同移栽基质对多花野牡丹小苗成活率的影响不同,其中沙子的 成活率最高,达到8 5 ,蛭石和珍珠岩混合表现其次,达到8 3 3 ,此外,黄心土的成活率达 到8 1 ,适合用于工厂炼苗。珍珠岩、蛭石以及黄心土和蛭石混合、沙子和蛭石混合表现较 差,均未超过6 0 。1 0 号配方虽然成活率较高,但是在工厂生产中要考虑成本,因此不宜选 用,最适合工厂化育苗的应是1 号和2 号配方,黄心土和沙子都较容易获得而且成本要比蛭 石和珍珠岩低,取材也较为方便。 2 6 5 3 不同移栽时间对多花野牡丹组培苗成活率的影响 表3 6 不同移栽时间对多花野牡丹组培苗成活率的影响 t a b l e 3 6e f f e c to fd i f f e r e n tt i m eo nt h es u r v i v a lr a t eo ft h em e l a s t o m aa f f i n e 从表3 6 中可以直观看出,6 月和9 月的成活率明显高于1 2 月,分别为6 5 5 和5 6 8 , 1 2 月移栽的成活率最差,仅为2 3 2 ,分别提高了4 2 3 和3 3 6 。究其原因可能因为1 2 月份温度较低,不适合多花野牡丹小苗移栽,小苗抗寒性较差,同时1 2 月份雨水较少 2 6 5 4 不同的温度、湿度、光照处理对多花野牡丹移栽组培苗移栽和生长的影响 多花野牡丹移栽后,分别放在不同的地点:一是室外,太阳光可以直射;二是一般的塑 料薄膜大棚;三是有间歇性全光雾的大棚。其中放在室外和一般塑料薄膜大棚的小苗,每天 早晚要浇两次水,持续两个星期。每天记录成活率情况,可以发现放置在室外的部分很短时 间内就出现死亡,不能满足生产上的需要;而放进全光雾大棚中,可以有效的提高叶片周围 的湿度,减少叶片水分蒸发,较大提高成活率。移入全光雾大棚l o d 后,将其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码头维修工程施工合同协议书
- 生产安全培训50条禁令课件
- 关于设立“XXX企业奖学金”的合作协议书7篇
- 安全施工培训例会记录课件
- 安全方针培训会议内容课件
- 安全文明驾驶培训讲座课件
- 理性主义课件
- 电缆工程加速推进方案(3篇)
- 蒙山远卓兴全医院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 玲铃的画完整课件
- 医院信息化建设中长期规划(十五五规划2025年)
- 2024年全国导游资格考试《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真题和解析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五五”规划》全文
- 中式面点课件
- 抖店内衣考试题库及答案
- 黄金回收合同协议书模板
- 招商局集团招聘考试真题2024
- 《提升思维高度:战略思维培养与应用》课件
- 认知障碍老人护理步骤
- 《云南的茶文化》课件
- 腰大池引流管护理查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